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新能源汽车新型产业生态链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适应碳中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政府近年来在政策、资源上的倾斜,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长期发展依然是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型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1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成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的大体分类中,可以将其分为上、中、下游的生态链参与者,上游则是由生产、政府组成,中、下游则是由原材料零部件、汽车制造商以及服务商、客户等参与者组成。通过供应链实现良好的供需平衡关系,并达成生态链价值的协同效应。
1.1上游生产者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过程中,制定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的政府部门、展开技术创新的研究机构、汽车企业均是上游生产者。在进行研发的过程中,不仅仅包括汽车生产技术、电池、充电技术,还包括一系列的软硬件技术的升级和建设。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对产业进行有效的规划,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确保前期投入不会对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造成过多的经济负担[1]。而消费者、汽车企业的各种行为,同样也会对政府制定、实施对应的制度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其创新能力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研究机构、高校在展开零部件、配套软硬件、整车等技术创新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和购买体验。在此过程中,产业生态链的通力合作是确保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2中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中游则由各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商所组成。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较为复杂,特别是电池生产的原材料主要以锂矿、钴矿等资源为主,在其生产整车和零部件的过程中都会消耗相应的原材料。而零部件制造商则根据厂商的需求生产各种零部件,为汽车企业提供整车生产的基础。而整车的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厂商取得资金展开零部件生产,汽车生产厂商择优选择相关的零部件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并针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2]。
1.3下游配套设施、服务供应商、消费者
在生态链中下游则由配套设施、服务供应商、消费者所组成:配套设施主要有充电设施、电池回收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所构成,服务供应商主要由售后组成,充电、电池的使用效率对于用户的汽车使用体验具有直接的影响,而电池的回收可以有效解决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并与中游电池生产商展开回收利用具有直接的联系。而消费者则需要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策略采购相关的车辆,由车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售后服务以及配套的设施,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车辆使用体验[3]。并在此基础上,由政府带头采购公用车辆,并带动私用车辆消费者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选购过程中,在大量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下游配套设施的覆盖率,并使其的服务变得更加完善有效。
2新能源汽车新型产业生态链构建的意义
2.1提升生态链主体创新效率
从生态链构建的角度上来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态链上游、中游、下游的职责、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别,同时又密切相关。而在建立新型产业生态链的过程中,就将上游中游下游视为统一的整体,在明确其分工职责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路径,从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资金浪费。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分析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并使相关的政策能够促进产品需求与行业发展的相互匹配,从而使生态链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帮助产业主体的创新效率获得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产业链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可以进一步明确辅助性企业的工作内容,特别是锂矿、硅、钢、稀土等辅助性企业,良好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确保其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市场的强有力保障,并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4]。在此过程中,生态链中游运行的情况会对消费者的需求、使用体验带来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中游生态链运行,可以使生产者做好生产任务的顺利衔接,并提升汽车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并为下游的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服务,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提升生态链生产能力
我国近几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使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依然比传统汽车要高。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链的生产力缺失。前期建设相关生产设施的过程中,成本投入过高,在短期内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导致我国逐渐撤下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不再那么明显。为此,在新型产业生态链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明确每一个节点的分工、生产内容,并通过及时的信息共享来确保生产过程中能够得到各参与方的及时指导。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对于政府来说,新型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可以进一步确保全局统筹思想观念的落实,在建立产业政策和财务税收政策的过程中,也可以与市场、汽车企业、消费者等各参与者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统筹管理,在提升产业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发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优势,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头得以保持。
3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构建面临的问题
3.1政策不完善、研发投入不合理
首先,国家在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前期的规划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导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措施、补贴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引起骗补等现象的出现,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现退坡的现象。例如2022年的新能源补贴标准相比2021年已经减少了30%,而在2023年以后的新能源车辆上牌后,不会再给予政策补贴。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行业乱现象,但同时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产销成本带来较大的压力。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含量较高、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复杂,而我国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并不成熟,盲目发展、盲目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专业的技术人才、机构相对比较缺乏,而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该方面的缺口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的发展面临较多的问题[5]。此外,汽车产业在研发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生存压力的情况下,投入研发的成本会逐渐削减,很难获得稳定的资金保障。而这些研发结构不合理以及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面临较多的困难,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需求。
3.2中游质量安全问题
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过程中,用户使用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使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产生疑问。首先,新能源汽车的运行过程中刹车失灵故障比较常见,即使是一些龙头企业,其自身的刹车失灵故障依然存在。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燃油车系统有所区别,在设计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在实际驾驶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指令冲突而引发控制系统的故障,对行车安全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次,在消防单位对汽车火灾事故的统计数据中,2022年一季度发生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高达640起,而引发火灾事故的场景更加复杂,充电、行驶、车辆静止时都可能出现起火现象,而引发起火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仅仅包括电池故障、碰撞变形等问题导致的问题。此外,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技术的影响,续航缩水的现象也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寒冷天气时的使用过程中,电池技术的限制使车辆的续航时间远低于厂家宣传的标准。在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和消费欲望便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在对新能源汽车带来不良口碑效应的同时,也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带来阻碍,也不利于整个生态链良好的循环,从而导致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阻。
3.3中下游供需失衡
随着我国近年来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中游原材料的价格开始增长,并伴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原材料短缺现象变得更加明显。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在大量原材料依赖进口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的情况可能长期持续,同时部分原材料企业借机哄抬物价,也让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新能源汽车电池、动力部件生产成本提升的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进一步带来了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在下游充电桩、配套服务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是充电桩的数量并不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与新能源车辆销售数量的不匹配,导致充电桩设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同时,现阶段的充电桩设施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充电桩设施的缺乏,欠发达地区的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存在一定情况的消极情绪。而在私人充电桩的建设过程中,安装难度较高,且缺乏配套设施,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积极性降低。其次,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紧张,而回收效率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回收的过程中,不同车企的电池回收标准具有较大的差别,使回收业务的展开面临较大的阻碍。同时,大部分报废电池的回收多以小作坊的形式展开,缺乏相关的资质和正规的操作流程,从而导致报废电池的回收面临较多的问题。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服务供给存在严重的缺口,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差别,使其很难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务网络。而技术上的服务也需要服务人员具有专业的水平,在服务跟不上的情况下,势必对消费者的使用带来困扰。
4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构建路径
4.1政策的有效完善
首先,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并充分研究市场的需求,精准制定政策并进行实施。一方面,需要建立政策落实和发展的保障监督体系,建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生产标准,并明确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相关生产行为,在加强违法行为处置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合作发展的行业生产行为[6]。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市场现状,对政策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针对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发展,以确保相关政策得以充分落实;其次,则需要根据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整,因地制宜的展开市场推广政策,以确保行业的有效发展。
4.2研发水平的提升
首先,在研发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在积极调整研发战略的同时,还需要改善研发成本的投入结构,将资源重点投入到电池技术升级、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并进一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深化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应当建立明确的人才选拔机制,在建立人才储备体系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建设的水平;其次,则需要进一步对研发企业加强相关的补贴力度,完善审批流程和标准,积极引导研发机构、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并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反馈,改进研发结构和生产工艺,从而在促进消费的同时,带动生态链的有效循环。
4.3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质量问题
首先,应当从技术、充电服务等多个角度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问题,在改善电池生产工艺的同时,还需要规范厂商的宣传策略,针对地域、季节等情况,合理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宣传,并公布实际的续航参考范围;其次,在车辆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以车辆安全作为首要的设计生产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完善车辆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对充电系统、电池系统、车身结构、电气系统等进行全面的安全设计,并有效控制环境对车辆所带来的影响。此外,还应当进一步优化汽车控制系统,并为消费者提供车辆驾驶安全培训,并积极完善车辆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避免相关问题引发的事故现象。
4.4调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需结构
首先,需要积极解决电池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加强国内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还需要致力于打击市场不良竞争,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机制,使生态链的供需环节得以有效衔接,从而做好材料、零部件的稳价工作;其次,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充电桩的设施规划,在实现高速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充电桩的物质范围,并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建立良好的养护、服务措施,使充电桩设施得以合理的利用,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感受。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在进一步建设电池回收利用网络的同时,还需要打击小作坊展开的非法竞争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标准,培养专业服务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划,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新能源新型产业生态链的关联度较高,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态链牵一发动全身的现状,避免单打独斗局面的产生。而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需要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合作,在加强新能源技术、产业升级的同时,还需要通过积极的规划,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纪琴,余雨奇.政策补贴、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08):40-46.
[2]李英艳,黄体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8):17-19.
[3]金林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措施分析[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05):166-167.
[4]李家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协同创新发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2):131-132.
[5]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2):175-178.
[6]程东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1):46-50.
作者:孙俊杰 单位:上海前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