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不断深入实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该项战略的重要支撑。过去由要素、投资规模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正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由此,我国亟需大量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紧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一)新时代赋予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使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因此,为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业型专门人才的培养[2]。
(二)新时代带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挑战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深刻指出,大学生在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经验少、融资困难和服务不到位等现实问题[3]。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诸如筹措资金、自负盈亏、经营成本和团队建设等各项风险。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研究部署,充分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的新需求,积极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
(三)新时代拓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视野
在双创背景下,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军[4]。面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有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为支撑,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新形势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的新目标
新形势下,通过全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切实实现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学生创新创业比例显著提升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关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有效举措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达到全覆盖,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学生不仅要成为投身校内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实践者,也要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贡献者,实现自身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大幅优化
当前,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新常态下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更好地优化校内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培养机制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深度融合,建设更多具有丰富内涵的面向全校开放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团队入驻条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准入门槛更加降低,各级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校园内创业失败学生团队能及时得到扶持再立。
(三)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更好转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特色方面,更加突出实践应用能力,更加强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转化成生产力[5]。应用型本科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工作,就是要通过全力打造“城校共生、科教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完善,转化渠道更加拓宽,转化服务质量更加提升,项目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更加规范,创新创业激励导向更加鲜明,与行业产业有效对接的路径更加通畅,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更好转化。
三、新目标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困境
对标对表新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等方面。
(一)平台建设作用难发挥
当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建设有大学生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各类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些平台都是免费开放的,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但是,部分校内实践平台的主要作用发挥还局限在提供创新创业场地上,没有能够完全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去深入发挥平台建设作用。同时,在联合有关行业企业建设校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推动企业和学校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继而深入结对共建方面,相关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配套资金支持难到位
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积累且在研发、设备、人员和宣传等方面投入的开支较大,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这就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面临较大的项目启动压力[6]。而往往就是具备一定的资金基础,才能在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及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占据主动。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难,除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给创新创业学生的一些基本配套资金以外,如何鼓励社会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市场化规则,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以及如何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专用信息服务难精准
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用的信息服务,是国家对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绝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定期开展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只是,真正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更加精准的专用信息服务,例如对各级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国家创新创业帮扶政策和产业激励政策等的整合及解读,以及行业和市场动向与需求的精准推送,创新创业成功典型的经验推广,创新创业项目本身的跟踪信息服务等。在这些方面,目前还很难做好对目标大学生的精准推送。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7]。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应对新需求,在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创业经费支持、平台搭建和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守正出新、深耕细作。
(一)创新创业管理体系建设再推进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切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总体统筹协调、多元指导咨询、过程组织管理和营造交流氛围等各项服务。同时,应进一步梳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项目申报和经费支持、奖励基金设立、教师工作量计算和学生学分转换等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相关配套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行。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再优化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业基础必修课、创业公共选修课、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衔接。具体而言,可建立阶梯式、分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的必修和选修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学科前沿、创新性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发面向不同行业、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专利和自主创业等创新创业活动折算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学分。
(三)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再丰富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相关课程、教材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重点资助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课程,整合校内外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类慕课,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示范课程。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课程引入力度,引入创新创业慕课课程作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另一方面,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结合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行业特点,组织学科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创业教育机构编写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考核改革再深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情景仿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积极推广教师以在线课程为载体、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8]。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术前沿发展、科技应用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要求等具体情况,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9]。
(五)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体系再丰富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落在“成果应用”上,注重科学知识与创新能力的融合,切实发挥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协同优势。要坚持从学生的创新创业主体地位出发,打造一批高校创新创业培训活动品牌,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积极向创业企业家、投资经理和优秀创业校友等借智借力,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充分利用好实验(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等资源,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要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有效形成专创融合的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要通过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大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积极产生社会效益。
(六)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资源再开发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应注重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对接,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和开放式协同教育链,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多方配置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结合应用型特色,深化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合作,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拓展学生实体创业的广度和深度。如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加强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综合服务,为学生开展实体创业保驾护航;共建产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实现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七)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力量再强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是建设多元、专业的校内外师资共同体,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校内专职创新创业师资库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课堂的吸引力。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及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兼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课堂的实践性。大力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工程师等担任创新创业兼职导师,积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项目指导,提高创新创业工作的成效。此外,要在职称评审、业务考核和奖项评比等工作中强化对教师创新创业工作业绩的评价,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再改进
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载体建设存在的功能不足、渠道不畅等主要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依托地方政府的力量,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及时整理发布国家和地方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帮扶及优惠政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等,及时整理发布政府、行业和企业关于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市场信息等。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创新创业大学生及其项目的跟踪和服务,通过发挥校地合作共建资源、校友企业资源等优势,积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求与投融资对接会。此外,还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方面的宣传推广。
(九)创新创业社会支持系统再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在用足用好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基础上,将校地、校企和校校“三协同”贯穿到创新创业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深度合作、有效联动,有效地将社会资源整合应用,解决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瓶颈问题,从而使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升。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专项资金,强化项目及公共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依托学校的力量,积极为创新创业大学生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普惠金融政策,以及减税降费等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减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与企业、高校的联动,实现教学、科研、师资和实践等优势资源的共享。
五、结束语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一直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今面对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对于广大创新创业人才的急迫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该挺身而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工作,切实培养引导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锤炼意志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有为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EB/OL].
[2]庞海燕.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3):82-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
[4]张小红,李铉美.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3):56-57.
[5]郎蕾蕾,李桂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探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2(1):115-118.
[6]姚昊,叶忠,卢红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25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9,7(6):105-115.
[7]丁月华,张明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性治理[J].思想理论教育,2022(2):101-106.
[8]张卫国,牛晶晶.构建大学生创业“政产学”多维支持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57-59.
[9]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
作者:庞海燕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