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管理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财务管理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管理研究

财务管理研究1

预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运行的基础,预算管理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长期稳定发展,因此,预算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在新预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管理效果。

一、新预算法的基本内容及设置目的

(一)基本内容通过对新预算法内容的分析,发现其主要规定了预算审查重点,要从收支平衡、赤字规模转向支出预算,将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变为预期性。此规定,为年度的预算控制方式的实施与深化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进而迎来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变革。在预算法应用过程中,要厘清预决算原则,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充实全口径预决算体系,建立预决算公开制度、完善预决算监督审查等制度。

(二)设置目的新时期,我国设置和完善了预算法,其主要目的是适当分散预算权力,通过健全权力均衡制约机制,不断规范预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增强我国预算的可归责性。通过预算公开,人民群众参与结果监督等工作,对审计、审议监控机制及程序等进行优化。这种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以预算“最终目的论”替代“工具论”,完善现有的预算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利益。

二、现行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1.预算编制的时间短,相关内容准备不充分,缺乏精细化管理部分业务部门夸大资金使用需求,导致预算虚报虚高;部分业务部门对资金实际需求不明确,导致预算漏报少报;财务部门不熟悉业务情况,对实施的项目与具体标准等内容不了解,这都会降低预算编制的精细程度。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工作稳定实施的基础,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广泛进行调研与论证。但是,当前的预算编制时间过短,如在7月初布置任务,7月底就要求上报,再加上财务部门人员少,在这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预算编制过分依赖业务部门提供的信息,缺乏调查取证,这会影响预算编制的有效性,降低其质量。2.预算编制不够完整,未做到应编尽编大多数业务部门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预算编制中,一些财务人员对本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或者是发展目标等并不明确,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预算编报的内容也不够准确,存在收入来源少报或漏报等问题。对于项目支出预算主要由单位自行编制,预算在编制的时候,部分单位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增加一定的额度进行上报,此草率与粗糙的编制方式缺乏充分的依据,这会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调整、追加预算等现象,影响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3.预算编制缺乏全员整体参与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中层干部已经对全面预算逐渐重视起来,但是部分单位预算编制未与单位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组织架构联系起来,更缺乏与基层员工实际工作的联系,基层员工对全面预算参与度仍然不够。某些单位在预算编报时,过于重视事业单位负责人预算的职能,忽视一些专业部门预算参与功能,这会降低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和管理的积极性。部门预算管理是保证各项预算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但大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员设置、职责分配等方面并不合理,并且各部门之间还缺乏信息交流,这会对预算编制等内容带来影响。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在新预算法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认识到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随意性强、没有针对性等问题,这会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频繁,从而影响预算管理效率。同时,无预算及脱离预算方案等问题比较多,对预算资金分配管理不合理。部分事业单位在使用预算资金时,支出范围不明确,支出标准缺乏依据,一些项目支出不能结合具体的规定执行预算。还有部分单位在对项目支出进行预算编制时,整体缺乏科学性,内容也不够细。所以在项目执行时,会对监控和追踪问责的效果带来影响,导致执行与预算出现严重脱节的情况。同时,部分项目资金会挪用到其他的项目,导致部分建设项目超出预算的范围。此外,随意改变项目内容等问题比较严重,影响支出预算的准确性。当前,政府的一些项目投资金额比较大,已经超出了预算范围,这会导致项目内容繁杂,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整体效果。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缓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附着在预算管理的不同环节中,属于一项综合性强和耗时长的管理工作。在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中,该项工作缺乏统筹协调,主体责任难以落实,这会对整体工作的推进带来影响。再加上,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没有形成管理合力。目前,大部分的预算单位没有建立成熟的预算管理体系,专业人员不多,导致各项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实际参与绩效管理的人员业务能力薄弱、综合素质低,不能及时发现预算绩效评价中的问题。且部分财务人员还身兼预算、决算、政府采购和审计等多种职责,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绩效评价,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缓慢。

(四)预决算公开不彻底,流程不规范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对预决算的公开,还停留在及时性、报表完整性、公开方式和报表格式等基本内容上,并不重视数据的真实性与逻辑性,并且公开的流程也不是非常完善。一些单位因承担了派出地的特定任务,派驻地政府拨付了相应的经费,但是有的单位并没有将此部分资金纳入预决算的公开范围中,导致实际公开的内容与数据并不完整,也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各单位的预决算收支的真实情况。在对预决算公开方案进行制定时,各主管部门之间所公开的文字模板与报表格式并不统一,公开内容与工作要求也存在差异性。由于各单位之间缺乏积极的沟通,在预决算公开内容与流程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预决算公开前并没有主动和部门对接,业务指导的力度不;完成公开后,缺少专业性的归纳总结。此外,由于不够重视日常管理工作,影响了预决算公开效果,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法定时间与要求,完成相关的公开工作。

三、新预算法下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机制。首先要安排好各种业务活动中的预算支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预算管理自身的作用价值,实现对预算管理内容的细化。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严格管理,科学安排预算资金,在保证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障等支出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实现对项目支出中重点内容的有效管理。在此过程中,还要优先安排符合我国经济及相关政策的重点支出,重点保障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支出,贯彻执行国家所规定的各项支出和标准,建立完善的支出管理制度,在强化自身项目资金统筹应用力度的同时,保证项目资金用途的合理合法合规。提高公用经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规范公用经费的预算编制,严控支出,重点加强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使用,全面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制度,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科学配置,对支出范围的严格控制,不断完善和优化预算编制中的相关内容,强化预算细化。虽然新预算法高效地推行能够实现对预算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降低成本,但是,不管是应用哪种预算方式,都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管理方式,从而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强化预算执行,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现状,结合新预算法中的相关要求,制定预算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与执行之间的有效结合,从多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和完善的预算执行和管理机制,对整体的结构体系进行优化,促进财务与业务部门之间的积极交流,为日后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建立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制,需要强化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事业单位是预算执行工作中的主体,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承担主体责任,采取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工作的质量。按照预算内容,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加强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对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掌握执行的进度,为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同时,结合单位的业务特点及预算管理中的实际要求,对当前事业单位中的预算执行机制进行改革,促进业务工作与预算执行的有效结合。严格执行各项财政制度,分析预算批复文件的内容,严禁擅自扩大支出的范围,结合相关的预算规定,对支出用途与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结合现阶段的预算执行效果,采取措施切实提高整体的预算执行率,在预算批复后,就可以开始实施预算项目,从而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效果。此外,预算执行中,要健全责任管理制度,促进执行和绩效评价有效结合,实现对项目的全面评估,明确项目在实施中的责任,才可进行更加客观的绩效考核,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和公正性。

(三)深化预算绩效,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紧跟当前的改革形势,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此,需要对责任管理范围进行延伸,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绩效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绩效相互反应机制,让各项业务工作之间相互制衡,将决算作为改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实现绩效完整闭环管理。快速构建预算绩效机制,提高部门支出责任与效率意识,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健全考核实施方案,主要结合规定权重计入被考核单位的年度考核总成绩等,与年度的实际考核评优挂钩。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在实现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价值,确保激励约束的有效性,积极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措施。首先,要强化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将激励作为导向,在增强各预算绩效管理效果的同时,强化主体的责任感。其次,各预算单位要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促进全面预算和绩效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健全绩效管理内部体系。同时,完善内部预算管理机制,主要是为了解决预算绩效和业务管理等问题。最后,要不断提速预算绩效的管理效果,促进改革的进程。积极开展专项考核工作,采取措施营造“讲绩效、比绩效和用绩效”等良好的氛围,促进各部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等基本的绩效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实现全面预算。

(四)健全预决算公开机制,完善预决算公开工作增强主动公开意识,规范预决算公开的方式与途径,有效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预决算公开渠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部门等设立预决算公开专栏,规范预决算公开内容,例如,公开“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等,公开预算调整情况,并对重点预算项目进行说明金等。健全预决算公开机制,明确涉密事项,规范预决算公开的相关标准,方便公众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保证预决算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善预决算公开制度,在对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考核时,要做到有据可依。同时,要强化预决算公开的有效性,公开内容上做到“全面、易懂”,积极主动回应社会的关切,及时解答公众的问题,接受公众的监督。四、结语随着新预算法在我国的推行和实施,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对预算管理工作。通过完善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深化预算绩效等方式,强化了事业单位整体管理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分析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不断优化预算流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建立预算管理绩效机制,实现对资金的科学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史晓楠 单位: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

财务管理研究2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属于客观存在,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管理层会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财务、资金等方面的情况。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收益和预期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就是由财务风险导致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财务风险也是如此,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和正面导向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财务风险普遍存在,无法根除,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本文就从国有企业的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展开了全方位分析。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意义

(一)提升竞争力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近些年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阶段,经济体制改革正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也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现阶段,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开展风险管控,并立足于实际情况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工作流程逐渐规范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资产监管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可以起到加强资产监管的作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当关注薄弱点和现存问题,将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进行结合,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细节展开分析,评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同时对资金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与合理分配,同时起到最佳的监督效果。

(三)保障资金安全如何保障资金安全,一直都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无论是领导人员还是基层职工,风险管理意识并不强烈,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在风险防范方面,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采用合适的风险管理方式方法,对资产运行进行全过程保护,达到理想效果。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分类

(一)筹资风险资本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的关键,企业全部资本由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组成,所占比例的不同决定了企业属于负债经营还是权益经营。对于企业而言,负债资本占比越高,权益收益率也就越高,外借资本盈利能力也就越强,但是到期还本压力也会陡增。如果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债务,将会给国有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投资风险开展经济活动时,国有企业往往会通过投资来获取利益,投资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不同投资形式有其相应的优势与缺陷。短期投资有助于资金周转,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但是回报率比较低,降低了企业预期收益。常见的长期投资形式包括证券、固定资产等,需要大额资金支撑,回报周期长,而且报酬、风险等不确定性特点十分突出,收益也相对来说更高。但是收益和风险都是共同存在的,如果投资不谨慎,对所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不够深入,很有可能引起资金风险,改变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三)资金运营风险国有企业的资金运营大多和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有着密切联系,运营资金以货币资金为主,当货币资金出现变动时,会通过现金流量表直接反映出来,如果现金流出现问题,那么财务风险将会是不可避免的。应收账款中的坏账,也是引起资金运营风险的主要因素,而且当存货占比较大时,会造成大量的资金限制,企业可用于经济活动、投资的资金比较少,对资金运营十分不利。资金运营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过高、资金占用多、利用率低以及存货跌价损失等,财务人员需要充分重视。

(四)战略风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战略风险,会影响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以及其未来发展,如果财务管理和发展战略结合并不紧密,会对管理目标带来一定影响,轻则威胁到资金安全,严重的还会为企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当出现信息偏差时,管理层无法了解到基层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制定决策时没有可靠的信息参考。

(五)债务风险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中,债务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5%,表明负债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债券市场不稳定,债权违约的情况非常普遍,对权益性融资市场发展带来了不利。

(六)国际化经营风险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在拓展海外业务时,流通面更广,但是复杂的国际竞争形势,也会对其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对于部分经济实力雄厚、资本力量强大的国有企业而言,试错机会比较多,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国际化经营道路,为后期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对于部分国有企业而言,很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很容易出现经济纠纷,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反而会蒙受巨大损失,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同时还会威胁到国有资金的安全。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现状

(一)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风险管控意识差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最开始都是由政府部门和财务部门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除了经营所得之外,国有企业的资金还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也正是因为如此,企业很多财务人员认为有财政“兜底”,财务管理风险观念不强,财务经营不力,引起债务危机,导致资不抵债,对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此外,部分人员过于关注经济利润,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无法用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实践。

(二)资本结构、投资决策不合理首先,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是否科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盈利与风险承担能力。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的资本结构并不合理,负债占比较高,财务杠杆系数大,风险持续走高,可用于灵活支配的资金比较少,无法为企业带来额外效益。其次,如果资本结构是地基,那么投资决策就是衡量,资金的合理利用与分配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对投资领域进行深入考察或分析,资金效益得不到展现,将会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最后,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都无法为实现战略计划而服务。

(三)财务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首先,全面预算管理效果不到位。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对经济活动中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与调整,并对支出、落实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管控。但由于制度体系不完善,预算执行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反馈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信息传递与共享存在着较大问题,难以从预算和实际差异中分析出下次预算编制的经验教训,在资金分配、财务管理方面埋下了严重隐患。其次,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绩效考评是检验风险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和反馈机制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但是部分企业没有将定性和定量考评进行结合,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着较多漏洞,影响工作成效。最后,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权责交叉、混乱的现象十分普遍,存在着越权行为,出现管理问题容易相互推卸责任。

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有效管理从“意识深化”起步通过管理理念的转变,来达到预期的风险防范效果,为后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财务人员应当深入了解市场与行业发展动向,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将提前预防作为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主要原则,领导人员以身作则,为财务工作者树立良好的榜样。各部门要加强与财务部门的协调沟通,形成内部管理合力,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对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将风险防范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中。

(二)突出资金管控的关键地位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市场以及行业发展情况,各部门要承担起在资金监管方面的职责,记录每笔资金去向、使用情况以及支出金额。将这段时期内的所有资金收入、支出汇总给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一一进行核对,发现有异常的情况及时找到负责人查明原因,保证资金得到规范控制,从源头上规避资金风险。其次,在风险防范方面,既要注重眼前效益,又要着眼于未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控。比如在投资前期,对所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进行深入考察,权衡利弊和收益,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在后期经营发展中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对于闲置资金、可支配资金,可以用于开辟新业务、新市场,或是投资,提升资金利用率,实现保值增值。

(三)突出风险管理的“主体”首先,对于企业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原有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解决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同时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保证法人各项权利。加强财务管理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每一阶段制定的财务工作计划,都要交给上级领导人员进行审查,待审核通过之后方可执行,促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其次,针对国有企业的权益和债务,也需要构建相应的责任制度,以债务转换、重组以及其他方式,解决现有的债务问题,为企业后期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要深入了解工作任务以及具体要求,发挥自身所长,展现财务优势,实现资源合理分配,从而获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在初期阶段,充分发挥财务政策的正面引导与约束作用,对财务人员产生鼓励作用。在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结合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背景,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与方式方法,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进行考虑。在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初期,应当避免盲目,不要大规模、彻底地进行改造,而是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循序渐进,积累经验,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氛围。其次,在发展阶段,对市场与行业发展进行考察,权衡利弊和风险之后,适当投入资金,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与价值,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解决传统观念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端,以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实现国有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在收官阶段,企业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也趋于成熟,应该以大规模的方式来推动全新管理模式的落实,推动风险防范朝着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五)推动监督管理体系的落实在财务风险规避方面,财务人员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财务部门联合其他部门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风气,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配合,落实管理职责,最大程度上避免财务作假、谋求私利的行为,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提供强有力保障。立足于国有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其他部门人员有足够的管理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对经济活动、资金支出等进行全过程监管,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五、结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在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风险会给企业资金安全、经济活动等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会削弱国有企业的地位。应当对现存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掌握其确切原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计划与方案,领导人员和基层财务人员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突出资金管控的关键地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推动监督管理体系的落实,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姚强 单位: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审计监督论文3

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模式有助于财务管理部门整合更全面的财务信息,能够推动经济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国外财务管理由筹资转变为内部控制,再转为投资和资本运作为重心,一直在革新财务管理的手段。我国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中存在问题,如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在这样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倒逼财务管理开启智能化职能转型。摒弃传统财务管理手段,职能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共享和企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意义

财务管理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有财务分析、财务方案预测、财务决策等,企业的壮大离不开这些职能的加持。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应地财务准则和规划,对企业发展和生产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制定出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市场运行的情况,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财务工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企业领导要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掌控力,为取得在企业管理上的更大进步,企业加重对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在收集员工工作信息和财务核算时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机制一经建成就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进行职能升级转换对财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是一大助力,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员工数据收集和工资核算上,面对数据量过大和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的情况,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无法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推进。但是当财务管理职能向智能化转变时,大批量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网络一体化系统直接向财务部门的数据系统传输,并且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分化出不同分类,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更精细化的数据处理结果。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财务在企业中是最重要的部分,财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曹晶务管理部门能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发展越来越迅速,财务管理只有将传统的职能转变才能够跟上企业和时代的进步,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在企业中更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改革之后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能够更深层次地发现其中的问题,企业要力争实现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有效联合才能够使其效益最大化。

二、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中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系统不完善,无法完全涵盖企业内财务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系统除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再没有关于其他更多的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缓慢、信息化闭塞等问题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快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加快信息化建设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二)财务管理数字化程度低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数据作为管理的基础,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模糊不清等问题,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普遍较低,因此工作的成果经常不被企业高层认可,甚至会出现数据错误导致的企业后续发展受到消极影响。财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是职能智能化转变的第一步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财务管理职能认知不明确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的情况,由于员工对职能转型的任务不明确,在工作中会出现纰漏,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职能转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员工的消极态度让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大大降低了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率,甚至会错过发展的契机。

(四)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面临挑战财务管理顾名思义重点是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在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即网络风险对财务信息的威胁。开放共享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效率,同时也会遭受到网络上恶意的攻击手段的攻击,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日渐加大,企业只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才能够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旦财务信息暴露对企业来说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五)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智能化的融入让很多行业被信息化技术或是计算机所取代,为了防止财务管理职能彻底被计算机代替,管理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的企业状况来看,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面对社会对财务管理能力要求飞速上涨时,财务管理员工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财务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对员工自身都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举措

(一)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例如:市场外部变化、企业之间竞争等,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助于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企业营造改革创新的气氛。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顺利转型,企业应该重点强调其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数据收集方法,为了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和公司内部利益的稳步增长,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新理念方案,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意识。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其职能转型的重要性极其显著,同时也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加强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要促进全体员工加强对公司理念的认同。

(二)改进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依靠国内基本经济制度而建立的,是服务于社会需求而建立的,所以要财务管理首先保证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企业首先要升级财务管理的模式,体现出其职能转型的必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转型要强调企业运行的重要性,要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即使发生了突发情况时企业也能够快速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财务管理树立现代化思维,能够高效率地提升财务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转型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比如,管理模式的转型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管理,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预算能力,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管理模式的转型对管理效率和质量都有巨大的帮助,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提供出真实的数据,更方便企业管理。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与智能化相结合才能保证其摆脱原本的管理手段的束缚,智能化是社会创新的产物,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素养,只有能力过硬才能够进一步管理好财务工作,让企业的发展稳步上升。除了要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外,还要明确市场财经的走向和发展,争取利用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要关注国家财政信息的政策风向,只有充分了解所有的财务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理性地制定出公司特有的财政可行性管理制度。以上提到的都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企业财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员工也应该有规避财政风险的预判能力,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员工要有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锻炼,这样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才会日益壮大,其素质的提升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四)重视安全系统的建设

网络的发达和便利给社会带来许多有益之处,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花销支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上购物,体验着各种社交软件,信息在互联网这张“无形的网”之中交汇,人们在享受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不管是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是企业信息的丢失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的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智能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能够高效率地整合财务信息,节省人力物力等,但是也会让财务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不让企业产生财务损失,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首先可以强化企业中网络安全系统的加固工作,设立防火墙等;其次要让财务管理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在工作期间和离职后向外界泄露有关公司的一切财务信息,由外到内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工智能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就算财务管理系统的保护措施做得再好依旧有信息泄露的风险,网络上的犯罪手段花样百出,企业财务安全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够在引进智能化信息及技术手段的前提下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是企业和社会都要解决的难题,即使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安全问题依旧存在。

(五)增强信息共享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只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够的,企业其他各个部门都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转型,为了更方便公司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要建立财务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共享平台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方便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互相传递信息或是材料时省去员工两边奔忙的时间,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处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信息和材料的完整性,不容易丢失;第二,共享平台的作用就是信息共享,除去员工工资等隐蔽信息外,企业的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财务运营的情况,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监督;第三,平台信息共享能力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预算分析、信息整合等计算力大和耗时的工作都能够快速处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共享平台也应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要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共享的能力,不仅要提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速度,还要推出更多运营机制和手段作为平台维护的重要基础,例如,可以建立起“企业—客户”链条服务,既能帮助企业吸引和拉拢更多客户和投资,对企业的名誉也有积极的影响。

(六)建立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转型除了依靠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外,还可以加强数字化处理能力,建立向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纷繁复杂,单纯依靠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收集整合难免会出现数据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企业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在第一线就将数据进行简单明晰地分类,提高数据收集准确性和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能帮助管理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智能化时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遇,公司要牢牢把握智能化社会发展的节奏,对公司的运营生产和管理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公司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撑。四、结语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否,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此,财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型的步伐,带动其他各个部门、带动企业整体更上一层楼,企业要帮助财务部门处理好当前职能转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尤其要保护好财务信息安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递如此之快,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任何企业都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凤玲.略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03):175-177.

[2]袁卫红.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0(30):67-69.[3]张立娜.试析财务管理智能化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外企业家,2019,1(02):29-30.

[4]谢雨芯.智能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12(23):171-173.

作者:曹晶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