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课程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中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课程论文

高中课程论文1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有四条主线,其中之一就是概率统计,但学生对于这条主线的学习情况却不是很理想,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结合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数学教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高中阶段的科学化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数学这门基础性学科,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还要养成实践能力,懂得利用数学知识或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鉴于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概率统计这部分知识时,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综合性强,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而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意识,学生的学习难度会非常大,也难以有效解决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似很透彻,但是在课下完成练习时,却难以将教材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起来,再加上概率统计这一类型的练习题目较长,数据较多,很多学生对样本数据无法准确判断。[1]此外,学生过于依赖教师,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寄希望于教师的点拨与提醒,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与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随机抽样”这一知识点时,会在课堂上将随机抽样的概念、特征、类型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述,但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会转化数据,不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大量的计算,导致他们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失误。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学效果。[2]

(二)师生课堂互动少

通过研究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述依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知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概率统计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并且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授步伐,这样就导致学生与教师处于错位的状态,难以互动。另一方面,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未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没有构建互动平台。[3]如同对于“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这一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没有提前预习,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有关独立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等知识不了解,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也很少有学生能回答上来,这样一来,师生互动就会越来越少,不仅课堂氛围会变得越来越沉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逐渐被拉远。长期如此,学生难以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且问题环环相扣,难以解决。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方法例析

(一)提高课程趣味,促进参与学习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编委会在概率统计这部分添加了很多教育内容,并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新要求,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在概率统计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程的趣味性。教师在讲述统计学概念、定义等知识点时,要多采用案例教学法,灵活应用生活案例,提高课程趣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学习潜力。例如,在“统计的基本要素”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中,教师要先告诉学生,在概率论中,随机变量只是一个基本概念,而概率论则是在大量数据与现象研究中找到的规律。之后,教师再利用思维导图讲解统计调查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统计调查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面调查,一类是抽样调查,进而掌握基础调查方法。紧接着,教师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案例,如某学校在校生共有两万五千名,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2,现在对各个年级20%的学生进行了抽样,然后按照男女比例统计了他们的身高,请学生清楚说明,在该案例中,总体、样本和个体的呈现形式。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方差与标准差,明确其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那么数据的波动就越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强课程趣味性,同时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案例中对概率基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合作探究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大大增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探究方法不够科学,思维创新不够灵活,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样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4]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够判断某一事件属于哪一类事件。当然,在一些难度比较大的知识点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共同展开对某项知识点的探究活动,实现方向引导和具体探究的有效配合。总之,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难度,合理安排合作探究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强化概念理解

概念作为基础知识,对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对概念有详细且深刻的理解,为后期解答数学题乃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概率统计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他们对“概率”与“统计”这两个概念有深刻印象。[5]例如,为了让学生对“互斥事件”这一概念有充分理解,教师可以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入其中,如体育课与数学课是否能够同时进行?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为互斥事件”这一有关“互斥事件”的定义。除此之外,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情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对于“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情境:“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小张有0.5的概率遇到红灯,有0.2的概率遇到黄灯,有0.3的概率遇到绿灯,如果他在上学途中,遇到两个带有红绿灯的路口,那么请问,小张在该路程上遇到红灯的概率为多少?”这一情境看似简单,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概率问题,明确掌握概率知识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概率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学会合理利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其数学素养,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情境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具有思考性、思辨性、启迪性的情境,并通过问题的组合与串联,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培养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概率统计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创设情境问题,如游戏的公平性问题、中奖的概率问题、吸烟与患肺癌关系问题等,在情境问题的导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6]。另外,数学教师还可在情境问题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第一,以情境问题为抓手,激发学生推理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二,以各种数学活动为载体,在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类比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第三,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推理是否合理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推理的正确性。[7]例如,在“用样本估计总体”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情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将青少年近视率拟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中,按照该方案要求,到2030年,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将会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水平将大幅度提升。而要想达到该要求,首先必须要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其中,高中生要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请问现阶段,学校高中生达到8小时睡眠时间的目标程度如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对学校学生的睡眠时间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还需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校学生的睡眠时间平均值是多少?通常情况下,人们的睡眠时间是多长?位于中间水平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以及问题思考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征。之后,再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哪个小组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能够更好地说明学校学生的睡眠时间?为什么?在分析数据的时候,针对数据特征可以用哪些量来刻画?在收集的这些数据中,可以快速发现数据的特征吗?有更加直观呈现数据特征的方式吗?”通过上述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这三个概念出发进一步思考问题,以学生依据自己收集的数据所作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为例,一同探讨如下问题:“你可以根据众数概念,从自己所制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众数吗?你可以根据中位数概念,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中位数吗?根据平均数概念,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出均值?”通过上述情境问题以及问题探究,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五)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概率统计等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使学生直观、清晰地感受数学,提高概率统计相关内容的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假设每个人的生日是一年365天中的任意一天是等可能的,即无论哪一天生日的可能性都是1365,计算64人中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在同一天的概率。对于该问题,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软件包计算数值,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快速解决该问题,提高概率统计的学习成效。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授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朱建生 单位: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

高中课程论文2

高中思想政治作为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要求老师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强化整体教学效果。传统的政治教学过于死板,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标而改变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因此,应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高中政治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强化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化社会的融合。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的基本教学要求

首先,要注重创新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注重创新理念应用于教学,这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中政治课程内容复杂,学生的记忆力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促进新形势下政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要重视政治学习中时事的重要性。政治是一门很有时效性的学科,尤其是时事政治,很多时候都是热门的政治知识。因此,要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必须不断地了解当前一些重要的政治知识,使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最后,要注意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新课改下,教学方法要不断地更新、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特点进行调整,探讨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政治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改革实施现状

目前,部分教师仍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但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仍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中心地位体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效用和理论知识比重过大,导致部分教师忽视了其德育教育功能。受传统高考影响,学生和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缺乏实践经验,只按照传统教学要求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合作,但实际上这种课程安排还不够完善,实践性不强。教师在政治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仅依靠教材获取教学材料,制约着政治教学的发展。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政治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要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内容,还要延伸教材。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环节设计时,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需要主动发言,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是最重要的,即使需要探讨教学和学习的结果,也不能忽视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方式。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高中生激发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具体地了解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用。创设教学情境既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开展《多彩的消费》课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课程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卖家,买家,批发商等等。然后通过模拟消费程序,使学生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体验感。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创新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探索教学形式。当前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改要求,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成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网络,合理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

4.开展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政治社会实践中去,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学习的目的。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形成正常的心理状态,需要培养社会生活经验。通过新课程改革,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政治研究活动中去,使学生脱离教材,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学与实事结合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主要是因为它与现实接轨,影响社会生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真实的政治感想。例如:在教学《文化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经济和政治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本身与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师需要搜集时事资料,使学生关注社会状况,分析时代发展,使学生明晰自身与社会的联系。

6.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交流

在新课标下,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政治学习,激发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的教学才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难以实现平等民主的状态,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影响了教师的灵活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积极地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亲切、友好,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既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政治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就必须进行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师还要利用时事内容,使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明确的认识,通过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者:黄天意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思南中学

高中课程论文3

一、现状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课程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两部分,通用技术课程设计由2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组成,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为我校学生的学习给予一定的机会。我校学生生源来源复杂,由于不同的生源学生的初始水平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自身家庭条件和学校条件限制,教师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在此问题的基础上随着课程改革,新课标要求通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并行开设,即通用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一或在高二同一时间进行,这一开设方式提高了技术的融合和统筹,有助于形成一个领域两个方面课程的相辅相成。

二、课程开设情况

目前在高中阶段关于通用技术的课程开设主要各分为四类: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并行开设,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错位开设,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开设,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整合开设。在我校这两类课程的开设主要采用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开设,在高一开设信息技术同时也开设通用技术,总共课时为4课时,2节通用技术,2节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我校基于技术领域成立技术教研组,把信息技术老师和通用技术教师合并使用,加强了整个课程的师资教学队伍。我校基于目前学生和课程设置的特点,借鉴其他学科的分层教学模式,现将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划分为编程与创意、3D打印、手工制作,信息学奥赛等几个方面。

三、课程实施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充满创意的课程,但实践不能不仅仅是在“动手做”,因此我们要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技术体验活动,为此我们在基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擅长和侧重点,将通用技术课划分为4个~5个模块。根据不同模块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最后以作品成果的形式进行展示。

(一)创意与编程

随着社会对科技型人才的需要日益扩大,中小学更应注重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科技型人才。创意编程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其技术涉及电子与机械等科技创新所运用多个专业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在通用技术课上开设此模块,可以作为科技创新和“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技术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科技时代,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机器人教育,而编程正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创意编程和科技创新是一个具有互相交叉学科的研究模式,其技术囊括了电子、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不同的专业,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辅助相关课程的学习。创意编程课程在通用技术课中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就业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的重视,很多小初高学校都相继开展机器人课程、创意编程课程等科技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以一个模块的形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开展,在一个年级进行全班授课的模式结合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技术课程进行开展。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任务要求,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推广编程与智能设计相关科普知识和技能,提供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此外,创意编程科技竞赛套装的器材还可以参加由甘肃省教育厅及省科协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创意机器人竞赛项目。学校可以从平时通用技术课程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不仅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获得一定的荣誉。

(二)3D打印模块

3D打印,又名三维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新的设计、创作和制作方法。3D打印以制作、加工过程为出发点,包括设计与打印两个阶段进行。在设计阶段,主要通过3D建模软件或三维扫描设备进行设计,同时,合作设计与创作;在打印阶段融入了当代的开放性理念和模式,对3D模型按照某一坐标轴分割成多个层次,然后逐层进行打印,形成一个实体的立体模型。结合3D打印的课程设置特点与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中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与设计2必修课内容上,结构设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课桌、自行车、立交桥等都是结构设计的结果,让学生学习结构的稳定性、体验简单的结构设计过程。除了能够解决较为简单的结构的设计之外,还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宽度。3D打印技术从开始的设计、生产、到实物教学,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学校开设3D打印的通用技术课程,能够尽最大可能地把数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通过让学生实践替换为由3D打印组件组成的通俗易懂的小电路和小装置,变成有趣不乏味的课程。

(三)手工制作

通用技术在结构上强调物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序,不同的用途的事物和结构,有不同的结构有空心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等,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受力特点。通用技术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能清晰的指出结构在不同的场合如何运用。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用较为简单材料制作不同的结构实物给学生做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带材料进行不同的结构类型的简单的加工制作。为此本模块主要涉及的课程活动有:纸桥承重比赛,结合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让学生根据纸桥承重比赛的方案。

1.分小组一般以6-7为一小组,A4纸十张,胶水或胶棒,

2.制作要求:纸桥跨度不少于300mm,桥面距离桌面高度不少于50mm,宽度不少于50mm,桥墩直径小于30mm。可以用彩色笔涂抹颜色(彩笔自备),以增加美观。作品应力求有创造性,并能贴近实际、结构合理、制作精巧。3.比赛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各派一个代表队参赛,每队队员限3名。把纸桥放在桌子。在纸桥中央放置重物,根据选手要求,是否继续加重物,如果选手要求停止加重物(纸桥无明显形变),则记下重物的重量,即为纸桥最终承重重量,如果在继续加重过程中,纸桥出现明显形变,则比赛失败。加载采用分级形式进行,每位参赛选手限加载5次。每次加载最少重量为最小砝码的重量,每次加载后要求保持10秒或以上时间,模型的最大承载重量按模型失效前的最后一次加载总重量计算;比赛以模型最大承载重量与模型自重之比为评价参数。此外还开设以手工制作为主的简单课程,如倾向于女生的课程“七彩沙包”设计方案。合理分工,每组有5-6名学生组成,必须有一个讲解员。每组分发一块A4大小的布或者学生自带布块。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设计,并派讲解员来讲解各自作品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原理。每组作品必须有名称,作品上写上各组成员的姓名。每组推出一名学生鉴定作品的使用性能,最终评选优秀作品。(四)信息学奥赛信息学奥赛是一种推动计算机学科竞赛的活动,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在通用技术课堂讲解先关程序设计。如:循环的嵌套。【学习目标】理解循环语句嵌套的含义。熟练应用循环语句及其嵌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知识讲解】在前面几节中,已经介绍了分支结构的嵌套。循环结构与之类似,也可以在一个循环的循环体里出现另一个循环语句,不管是while语句、do-while语句还是for语句。这样的循环语句称为“循环嵌套”。例1输出矩形。【问题描述】输入n和m,输出一个n行m列的“*”矩形图案。【输入格式】一行两个正整数n和m,中间用一个空格隔开,1<=n,m<=100。【输出格式】输出一n行m列的“*”矩形图案。【样例输入】34【样例输出】要输出n行,所以可以编写一个外层循环,穷举行。综上所述,本校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置不同的模块和课程类型,专项的针对课程开展不同类型课程内容。

四、教学策略

目前在我校通用技术课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下进行,一个班有五六十人学生,在学生的兴趣、动机、学习习惯、认知能力、情绪和态度、行为各不相同。教师的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教学尽量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匹配。这是对人的尊重,更是个性化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生命线。我们从教师、学生及环境三大方面总结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因素,从教师方面来说,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因素有教师思想观念、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自身水平、学校的氛围、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从学生方面来说,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因素有物理难学、学习兴趣、生源基础。从环境方面来说,教学进度、课时安排、高考、会考、课本跟实际操作的联系性、学生的初始水平等因素。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及需求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助于新知识的传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动机等情感因素才能因材施教,分模块化教学,借鉴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根据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有点学生喜欢数学,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把学生分组,在同一时间段开设课程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让学生到对应的班级学习。教师及时调整自己,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二)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爱好水平设置教学目标。不同模块设置的侧重点不同,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发展。我们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基础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我们已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至此,我们对三类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三)个性化教学环境创设的策略

根据学生的分组和分层针对不同的模块,提供一个有助于知识建构的环境。在此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学生彼此协作、互动的情景之中完成布置的任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我调节,自主学习和动手。

(四)构建个性化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一定的场域中,除了师生感受到真实环境外,看不见摸不着的人际环境也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奉献精神和教师支持对个性化教学具有正向影响。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构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所收获。教师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关心照顾能够显著提升个性化教学效果。

(五)个性化作业布置策略

根据分层和兴趣划分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个性化作业,就布置作业的类型来说,布置操作型作业、布置搜集型作业、布置设计型作业、布置练习型作业能达到如上目标。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作业内容的难度不一样,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一样,布置的作业对每个学生而言富有挑战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五、结束语关于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的研究,本文基于已有新课程改的背景下,以目前我校的通用技术课课程开设为主要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课程的实施,最后根据课程的实施提出五点策略,课程目前还在继续开设,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李自青 单位:兰州新区舟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