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酒店管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酒店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酒店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1

新时期高等院校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内容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水平和专业技能。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探索了酒店管理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以专业技能和知识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深入挖掘专

业课的思想政治要素,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新时期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酒店行业的特点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众所周知,酒店行业中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也大,而且工作时间不固定,加班是家常便饭,同时社会上对该行业的认同度不高,使得学生在实习中从思想上感受不到认同感,以至于学生容易离开行业造成酒店人才流失。在酒店工作初期,部分学生会遇到各种工作中的困难,进而导致学生对酒店行业产生负面情绪。这种现象是学生心理脆弱而出现的职业精神的不成熟。在实际工作中,酒店的HR对实习生的情况较为关注,很多星级酒店对于实习生很重视,针对实习生在日常接待、工作培训、日常管理等方面有一套专业的管理体系。当学生融入了酒店的工作环境、掌握了自己负责岗位的工作流程后,工作的幸福感会大大提高。随着学生在岗位上的不断锻炼,他们的认同感、成就感以及收入都会相应地提高。大学生能够达到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专业的思想认同,以及他们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然而新时期大学生还深受“酒店就是伺候人”的传统观念影响。这种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传统的思政课程无法解决,而服务专业的经典课程,如酒店礼仪、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也无法消除这种思想顽疾。此时,将具有酒店行业特色的思政内容纳入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就是当前最有效的方式。让每一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都提供真情实感和传达价值,从专业和精神两个方面帮助学生成长,培育其成为新时代酒店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二、新时期的学生特点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当前,00后学生与之前的学生相比,有更加鲜明的特征,其思想更加活跃,个性更加突出。有的家庭对孩子特别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悉数满足,使得孩子在精神上、生活中都较为顺利,没有经历过挫折,而一旦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或者是逃避。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工作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吃苦受累,甚至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差。然而,现代酒店行业的工作除要求员工应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外,还要求员工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有较好的抗压能力。

三、当前社会的时代特点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加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民族尊严以及文化自信的信念,应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同时,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学生每天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媒介接触到各方面的信息,而且信息量很大,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引导和筛选。思想政治课教师、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应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如何识别、筛选自己接收的各种信息。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形式大于实际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符合酒店业发展需要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我国第三产业支柱的酒店业,对于中、高层管理者的要求比较严格,这些未来酒店行业的中流砥柱必须是复合型人才,即用个性化服务来服务客人,对自己所带领的员工在工作中严格要求,但是在某些方面又要讲人性化管理;这些学生要求在对客服务、专业素养、工作技能、团队合作、心理抗压等各方面都具有优良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一些学生,在学校安排的为期半年的酒店定岗实习中,岗位技能学习速度快,但是对工作岗位挑三拣四,遇到困难开始抱怨,对于新环境适应艰难,无法适应自己的角色从学生转变成了服务员。经过半年实习以后,酒店管理的学生大部分会选择转行。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会为学生开设思想政治课,酒店管理专业也会根据行业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关的专业课,以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在酒店行业一线能够吃苦耐劳、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家长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成见颇深,大部分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进校后转专业;一些学生上大学后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些学生有逃课现象,一些学生上课看手机、不参与老师的课堂互动,思政课的教育效果难以达到学校要求;而应用型院校将之前的以学习理论为主,转到了理论与技术并重,酒店管理专业课中的课堂教学学时减少,实训课时增加,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关注减弱,造成学生掌握了较好的工作技能,但是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酒店管理专业日常教学活动中思政课与专业课协调育人形式大于实际。

二、任课教师无法很好地发挥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想政治知识元素,使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学校领导层面对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很重视,也一直在要求教师这么做。但是在实际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督促却并未落实到位。一部分教师关注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课时,为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画上一个句号,而专业课上的课程思政却成为空谈;一些专业课老师也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在自己的课程中加入思政知识,花了不少时间在该方面,但是因为脱离酒店行业时间较长,在酒店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入、案例的导入等方面,学生的评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并没有与学生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融入课程的思政知识点,不知道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在一线教师的工作中并未完全体现。

三、忽视新媒体的作用,教学缺乏创新

目前大学教师工作压力大,专业课教师对新生事物缺乏了解,对于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以保守为主,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忽视了目前社会上时兴的各种网络媒体,没有考虑过将社会上流行的网络媒体作为开展专业课思政教学的主要手段。思政教育的方式还是以案例教学为主,选取的讲授案例虽然经典,但是时间太久,课程思政教学缺乏创新,不能够主动把握现代社会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内容,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学校在宣传新兴媒体使用方面,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学生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校鼓励老师、学生使用的新兴媒体,仅仅是在学生点名、案例讨论时使用,并没有真正在一线教学中流行起来。除此之外,近几年来思政课程改革一直在发展,教学改革、疫情下酒店行业出现的新特点等各方面对酒店管理的一线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老师的传统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一部分老师并未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创新。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方式

一、与企业协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不仅要教授学生在社会竞争中立足的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其具备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除了自身较好的修养,还有熟练的专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仅仅在学校的学习是不能够完全具备的,必须进入酒店行业进行一线岗位的学习。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都会为学生留出半年时间,让学生进入知名的五星级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跟企业协同育人,酒店管理专业的领导也会与酒店的HR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各自的需求,找到共同合作的切入点,对学校、企业两方不同的德育知识资源进行整理、使用,使得企业实训与学校专业课程并驾齐驱,一起引领学生树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

二、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本科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大纲设计与社会的实际岗位和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专业课思想政治要素的教学设计。酒店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酒店主要经营部门的运作过程、酒店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够具备较强的酒店管理能力和服务客人的能力。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现代酒店和高端服务行业,在前厅、客房、餐饮和酒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岗位群,从事一线服务、基层督导管理等工作。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就是让学生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掌握酒店前厅部的基本服务能力和管理技能、基本的客房操作技能。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意识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因此,高等院校应深入挖掘和分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和变化,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模块。

三、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助力教师创新

提高酒店管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设计能力。在学校的高层次设计中,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课程研究专家、高星级酒店的专业导师,为任课老师策划、提供酒店管理课程中有关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法、相关案例。专业课教师应该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通过反复实践,积累思政教学经验,不断进行反思,解决反思中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任课老师一方面要掌握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明白学生的价值观、学习兴趣、对酒店行业的态度等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进而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

第二,酒店专业教师要学会擅长使用本课程的各种思政资源,打造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情境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效开展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建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中应纳入思政部分的内容。以《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为例,这个课程的考核可以将现有的实训占40%、试卷考试占60%两者的比重降低,纳入思政知识点,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内容以及所占比例变成:实训20%,思政知识点20%,试卷考试60%。这样做的好处是,课程由原来的对学生工作技能、专业知识点的考核以及关注,变成了关注学生在掌握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实训操作技能的同时,是否充分理解了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点,能否学以致用,用这些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素养。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获得感通过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为指导,增加酒店管理专业各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在原有的教学主题基础上,增加“酒店的发展与演变看中国腾飞进程”等相关思政元素。

增加该专业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同时采用讨论式教学、项目教学、实践练习、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的参与,增加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锻炼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注重挖掘课程的有效知识点,同时,将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理论知识与个人需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创新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会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的人格,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政治认同感和满足感。

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在国家支持、学校重视、教师主动学习、创新的情况下,逐渐打造能激发学生主动性、能让学生获得幸福感的课程思政专业课课堂。将思政知识学习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相融合,能够合理地引导、帮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现代酒店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酒店行业中学以致用,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唐靖雯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论文2

旅游酒店业是当下我国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旅游酒店业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人们对旅游酒店的需求在未来会持续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明显增加。与此同时,旅游酒店也正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机遇,而人才培养是酒店竞争的核心要素。基于此,肩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必须适应新趋势和新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分析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国内旅游人次超60亿,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酒店住宿行业收入为6770亿元人民币,占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酒店业的增长速度会随着业态的转型与升级持续提升。

(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旅游酒店逐步面临旅游发展新常态。具体来说,旅游酒店业的发展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第一,旅游产业与旅游酒店业的融合会进一步加快,同业联盟的发展形式将会越来越常见。第二,旅游酒店业将会面临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这种转型是多方面的,首先需要向集团化和组织中心化转型;其次是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更好地交流与合作;最后是实现线上与线下平台的高效合作。第三,随着近两年我国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旅游酒店业同样也会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型。以上几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酒店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结构显然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当下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对原有的旅游酒店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与优化,对当下的人才需求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酒店旅游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二、新时代旅游酒店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对专业人才类型的需求根据目前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有关调查数据,目前我国旅游酒店当中缺口较大的是专业技能人才、基层服务人才以及基层管理人才。酒店联盟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酒店业对基层服务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占人才总需求的比重已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其次是基层管理人才,基层管理人才在酒店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旅游酒店业对于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占人才总需求的比重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仅次于基层服务人才;再次是营销人才,旅游酒店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大约占人才总需求的百分之三十。

(二)在年龄、学历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旅游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来看,与其他行业相比,酒店在人才招聘与选用中对于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招聘的人才的学历为大专。在年龄方面,旅游酒店更倾向于选择26~30岁这个年龄区间的人才,管理者普遍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才在岗位工作中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价值,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从业人员在旅游酒店当中的占比也相对较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在人才的性别方面,大多数旅游酒店没有过多的要求,男性和女性人才均有同等的缺口。(三)在工作经验、工作素养等方面的需求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酒店对于员工的工作经验没有过多的要求,认为员工的工作经验可以通过岗位实操获得。相较于工作经验,旅游酒店对人才的工作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人才的敬业精神、素质品质更为看重。也就是说,旅游酒店业不仅需要人才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还需要相关人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热爱,从而提升酒店的服务品质。

三、目前新时代下旅游酒店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导致人才培养成本增加人才流失严重是目前旅游酒店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酒店业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这直接导致了酒店之间的人才竞争加剧。因此,酒店当中不同类型的岗位人才所能够接触到的工作岗位与工作机会相较于以往要多得多,有许多酒店人才为获得更好的职位以及薪酬福利而选择跳槽,这直接提升了酒店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导致大量酒店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使酒店的人才培养成本大幅增加。尤其在酒店的管理人才培养中,培养周期长达3至5年,一旦出现人才流失等情况,会导致酒店的人才培养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增加[1]。

(二)旅游酒店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目前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的就业情况来看,我国旅游酒店业仍然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非常迅猛。在这样的背景下,酒店人才需求激增,而我国原有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已经不能够再满足当下的人才需求,所以进一步扩大了我国旅游酒店业的人才缺口。

(三)没有对旅游酒店专业课程设计进行细化根据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酒店专业课程设计情况来看,课程的主体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以及不同的岗位内容进行细化与改进,课程内容与学生在就职以后的工作内容缺乏联系。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校园内所了解到的专业内容与后期的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不同,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旅游酒店专业课程设计没有结合当下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可知,大多数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并没有基于当下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际的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造成了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人才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这也制约了酒店行业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

(五)旅游酒店专业在管理人才方面的培养存在欠缺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旅游酒店专业教育中,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基层岗位工作中的服务能力,而对于旅游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全面,导致实际的课程内容过于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导致我国旅游酒店在管理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口[3]。

四、新时代旅游酒店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

(一)降低酒店人才流失率酒店人才流失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流失,会导致酒店的人才培养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增加,因此,酒店想要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酒店人才流失的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优质的酒店文化。酒店管理人员需要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构建优质的酒店文化,帮助酒店职工在工作当中与酒店建立牢固的联系,将员工个人的发展与酒店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让酒店员工能够热爱酒店的岗位工作。第二,优化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员工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帮助员工成长、加强酒店与员工之间的黏性的重要渠道。因此,酒店可以进一步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第三,结合人才市场的具体情况,及时地提高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从而留住优秀员工[4]。

(二)增设旅游酒店相关培养专业与机构随着我国旅游酒店业的飞速发展,相关人才缺口日益扩大。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院校对于酒店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专业的细化,从而从源头上提升我国旅游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能力[5]。

(三)进一步细化旅游酒店专业课程设计我国相关院校需要根据当下旅游酒店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可以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或者旅游信息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旅游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相关院校必须在教学中加强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渗透,有条件的学校不仅应当开设相关课程,还应建立旅游网络营销的模拟阵地,为酒店、旅游行业培养既懂旅游服务与管理,又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还可以增加人文和艺术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陶冶学生的情操[6]。

(四)保证旅游酒店专业课程设计与行业发展形势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我国旅游酒店业正在发生变革,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酒店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进行及时的优化与调整,从而保证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具有更高的契合度。高校可以根据当地旅游酒店业的发展情况采取校企联合的形式,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促使专业教学紧贴旅游服务实际和旅游技术革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和落实,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行业适应性。职业院校可以与当地酒店协作,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向当地的旅游酒店输送专业人才。这种形式的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对于酒店来说,校内人才的输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酒店的人才缺口问题,能够为酒店的经营注入新的理念和元素;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能够通过酒店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校企合作这种形式在旅游酒店人才培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并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五)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人才对于酒店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和作用,管理人员与酒店的经营直接对接,因此旅游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酒店的经营水平。同时,酒店培养管理人员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经济成本要远远高于培养基层服务人员,这也就意味着,酒店一旦出现管理人才的缺失,就会给酒店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相关职业院校在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对管理人才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不但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服务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旅游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对人才的需求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在产生大量专业岗位缺口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旅游酒店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以往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对旅游酒店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以满足新时代下旅游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施丹 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论文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酒店行业不断发展,豪华酒店、中高端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共同构建了酒店行业的“金字塔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酒店行业的进步,现在,酒店已经成为普通百姓能够消费的场所,行业整体上行,同质化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高校能够为酒店行业输送专业人才,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岗位对接不完善、课程结构不科学、校企合作不深入等方面,学生在毕业后出现就业难的问题,企业也面临招工难。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改革、师资力量提升等方面入手,提高专业人才供给的适应性。

1酒店管理专业概况

1.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酒店行业已经进入微利阶段,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一些缺乏经营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酒店已经逐渐消亡,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推动着企业改革。酒店的经营是以服务为基础的,人才是酒店竞争的关键因素,只有引入高质量人才,酒店才能不断创新,凸显文化优势,实现精准定位,获得长远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酒店集团对人才的学历水平、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有较高要求。岗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适应酒店的经营模式。作为用人单位,酒店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培养,重点关注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人才的磨炼,提升其管理水平。

1.2专业发展前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星级酒店人才缺口已经超过10万,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能够对接酒店当中的前台、餐厅、客房、会展等多方面的工作,择业范围比较宽广,涵盖了高级餐厅、度假酒店、度假村等。在专业课程方面,酒店管理专业包含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现代酒店管理、餐饮与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该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适应酒店集团的用人需求。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帮助学生稳定就业。

2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2.1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拥有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实践表明,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是相互制约的,当前,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基础知识、工作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一个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高校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考虑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管理能力。在人才培养中,高校需要以酒店服务行业的岗位需求为准则,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实现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为企业输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2.2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就业率偏低,辞职率较高。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一些学生缺乏基层岗位技能,没有明确的岗位目标,在毕业后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陷入“毕业即失业”的窘境,无法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专业教学没有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当中,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较差,不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要。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不但要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还要让人才获得全面发展。为解决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人才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

2.3推动酒店行业发展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高校的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整个酒店行业的发展,高校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提高人才的岗位适应性,让更多人才投身于酒店行业,这样才能为该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通常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要从基层岗位做起,逐渐积累工作经验,上升到管理岗后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以星级酒店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兼顾中低档酒店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推动企业均衡发展。

3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的供给策略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企业以及社会三方的发展,为进一步增强人才与岗位的适应性,解决人才的就业问题,高校需要从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育理念、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优化教育教学资料,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对接。另外,企业需要树立“培养员工”的意识,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增强用人智慧,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

3.1提高师资力量,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3.1.1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师资力量方面,高校需要打造技能实践型的教师团队,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指导。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足,专业素养有待提升,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定期开展教师技能培训,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在人才选聘方面,高校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优化教师团队的组成结构。在“引进来”上,高校可以邀请酒店管理方面的专家,从企业中聘请一批经验丰富、实操能力过硬、具有一定教学热情的教师,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让教师“走出去”,送其到外市甚至外省的酒店里学习,开展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教师掌握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高校的骨干教师需要定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培训,承担起团队建设的重要责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3.1.2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在校内,教师不但要承担课程教学工作,还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科研工作,工作压力较大,学习的精力有限,都是造成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全面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进行考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特点,科学规划教师的工作任务,把握教师的工作重点,减轻专业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划分课程模块

3.2.1加强岗位与课程的对接近些年来,我国的本科院校不断改革,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了“应用型大学”。针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学校需要加强岗位与课程的对接,科学确定课程模块,将以往的以升学为导向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的角度优化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高校需要从专业人才的能力出发,创建符合岗位需求的立体化课程模块,将管理学和经济学作为主干学科,将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品牌建设、酒店公关礼仪、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作为核心课程,提高课程体系与酒店岗位的适应性,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模块至关重要。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只有改革课程体系,才能让人才培养有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教师团队需要加强对课程的开发,引入丰富的课程资源,对落后、过时的课程内容进行剔除,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强化课程与岗位的对接。

3.2.2引入酒店经营案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需要在课程建设方面顺应市场需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以往的酒店管理课程中,学生只能了解教材上的内容,对酒店的发展趋势、现代化发展成果不够了解,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针对这种情况,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引入成功的酒店管理案例,同时减少理论性的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实际案例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实际案例,学生能够掌握酒店运营的重要思想,认识到专业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个人素养。

3.3重视能力培养,引入创新化教育理念

3.3.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引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增强学生在校内的锻炼,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方面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学生创建学习项目,布置具体任务,使学生完成职业技能锻炼。在选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包括前台接待、客房服务、现场管理、餐饮服务等,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用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餐饮服务岗位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订餐、迎客、点菜、结账、处理投诉等,在客房岗位中,学生需要完成预订服务、前台服务、整理房间服务等。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加丰富的职业技能,增强实操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3.3.2创建校内实践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在校内创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能够融合专业教学、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3.4推动协同共育,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3.4.1政府协调多个育人主体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当中,校企融合浅表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协调多个育人主体,为校企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为参与校企合作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推动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改善区域内“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帮助。在协调多个育人主体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积极推进利益共同体建设,协调好育人主体的利益和权利分配,使育人链和生产链实现无缝衔接。政府部门需要与本地区优秀的酒店集团进行接洽,向企业渗透储备人才的理念,推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让高校和酒店集团形成强强联合。政府还需要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和监督,扶持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高校的办学环境,提升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

3.4.2开展合作办学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策略,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思想,高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合作办学,让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在合作办学中,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企业和高校可以共同组建课程开发专项小组,深入整个酒店集团的系统当中,加强对各类岗位的调研,深入分析岗位需求,筛选出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内容,调整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对于高校而言,“育人”依然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合作办学中,高校不但需要注重企业的岗位需求,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划分出不同梯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学生顺利走上社会。除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之外,企业还需要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专业能力考核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4.3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在该模式下,企业需要向高校下订单,高校需要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条件以及自身的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具备岗位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当中,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将酒店集团的品牌作为班级名称,创建“订单班”,引入“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学习+一年的企业实习”,让人才培养更加开放,充分发挥“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将学校内的课程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经历进行有机融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4结语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职业,在餐饮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实现发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顺利步入社会。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育人主体的协调,高校需要引入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需要积极与学校开展合作,为自身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慧.以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研究[J].职业,2022(10):54-56.

[2]赵霞.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1(21):153-154.

作者:黄华芳 胡召芹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