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绿色建筑施工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于工程建材行业能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所以政府必须在建材行业中增加或采用清洁和超低能耗技术设备,以克服燃料紧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国家出台环保政策法规之后,中国建筑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改革,并发展了大量成熟的绿色节能技术设备。
1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在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施工中,主要在于优化空间分配和能源供应规划。在总体规划施工阶段,因地制宜,进行整个建筑的施工,走向、形状、照明草图的施工和室内空间设计施工。
1.1被动式技术
1.1.1高性能隔热系统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具有高性能隔热系统,相比其他普通高耗能建筑,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隔热层更厚,保温效果更好。夏季保凉,冬季保温。在京津冀地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外墙的隔热层厚度约为300mm,而传统建筑外墙的厚度约为100mm。
1.1.2无热桥施工建筑围护结构中热流压力明显上升的地方成为产生了热能传导的桥,又称热桥。在超能源的建筑施工时,有必要严格控制热桥的产生,并为建筑的结构施工设计非加热桥。非热桥施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设置隔热层,合理去除不同建筑连接节点之间的热桥,隔热层与建筑构件的连接部分无连续空间,从而降低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不均匀度,也因此降低了建筑的热分摊面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外窗安装方式与一般建筑的外窗安装系统有很大区别。一个普通的建筑窗户附着在砌块结构上,加热层悬挂。在安装极低能耗建筑的外窗时,外窗框的热桥损失最小,外窗框内外表面平整,采用外挂安装方法,窗户安装在保温层中,外墙保温层包裹在大量窗框中,与专用成品的连接部位连接,保温层必须连续无中断。
1.1.3整体气密性确保建筑物有良好的气密性,是实现低能耗的关键措施。良好的气密性减少了冬季的寒风侵袭,也减少了夏季对非受控通风系统的制冷需求,同时降低了由于霉菌滋生、露水凝聚等自然湿气入侵环境而造成的影响,并减少了由于室外噪音和空气污染等自然不良影响而对室内环境的干扰。虽然建筑物通常对气密层没有强硬要求,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要求气密层完全包围整个外部结构。通过在节点上进行气密处理以形成气密层。建筑气密性的保证应贯穿于施工和施工的各个阶段。对于门、窗、开口和结构之间的间隙等重要部件,需要进行气密施工和改进。作为外窗安装部分的气密性处理的示例。
1.1.4遮阳施工通过采取合理的遮阳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和冬季供暖能耗。遮阳施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房间功能和朝向等因素进行考虑。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配套可调节的遮阳设施,对不同的太阳高度角及时做出反应,流入房间的速率小于室内,并可根据太阳高度角和室外天气条件自动或手动调节,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最佳形式。例如,北京地区某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位于南北方向,将可移动的金属遮阳百叶窗或机翼遮阳板一起使用。翼形遮阳板可以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自动调整进入室内的太阳能,减少空调的能耗。外窗玻璃和外窗之间的间距可以调整为100mm或更大,以便外窗玻璃被加热以引起热传导,并且不会增加能耗。
1.2主动式技术
1.2.1高效新型空气热回收系统超低能耗绿色建筑采用高效新型风能回收系统,通过回收废气废水中的余热能量来减少供暖制冷耗能。热回收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热回收排出室内的脏空气,并对过滤净化后的室外新鲜空气进行净化,进入高效热回收容器后,通过热交换接近室温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入室内,达到节能通风的目的,这项技术必须根据区域气候特征考虑热回收设备的类型,并应考虑到施工的具体情况。例如,空调施工采用新型风机和装配式空调机组。新型风机采用高效空气净化器,通过送风过滤器和排气过滤器有效过滤室外空气,配备高效热回收系统的新型空调系统能够在夏季收集和排放空气中的空气量,并在冬季回收排放空气的热量,从而完成循环,降低能耗,达到高效、节能、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1.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3.1风能建议在建筑物内安装通风管,以促进建筑物内的通风。
1.3.2光能在建筑物的南墙上,安装一大尺寸的透明窗户,能够有效增强室内亮度,减少电子照明设备的使用,降低了电能消耗,并自然光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舒适性。除此之外,在施工时,有必要考虑原有的遮阳外观,并计算夏至、冬至的日照高度,调节好建筑距离,保障一天的充足光照。同时,在室内,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美化环境,设置景观美化池,调节小气候。
2技术应用分析
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施工不仅要考虑成本控制,还要结合项目的平面功能、表面效果和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中的无源技术和有源技术的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高效新风系统和热回收装置,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从高效节能光源和节能设备四个方向提出超低能耗技术与建筑的有机融合。
2.1可再生能源分析
2.1.1源热泵水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普遍大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我国的华北部分区域夏季酷暑,冬天严寒。因此夏季的供热负荷比普遍大于冬天。冬季,由于水源温度远远小于夏季。而考虑到埋管在冬夏二季的水热平衡,而夏季时埋管的冷却压力最大,因此建议将冷却塔用作辅助装置。为最大程度地增加热泵的效能,地热系统一般采用混凝土和冷却塔作冷源。在夏季,源热泵作为冷却水塔系统作为冷源,能够给施工现场有效的能量传递以稳定地下温度和避免能量聚集,在冬季,源热泵作为系统保养的电阻热源。必要的能量通过夏季传输的热能供给。冷却水塔系统能够即时启动,使用方便。
2.1.2太阳能利用分析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筑节能从节能到产能的重要技术之一。利用范围最广、效率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即在屋顶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缆安装好,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同时,太阳能可以用作生活热水的热源。常见的太阳能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二个类型的被动和主动系统。最常见的被动型太阳光系统包括了太阳能屋顶和太阳能烟囱。在带有玻璃幕墙和遮光板的住宅的屋顶上,装有完备的太阳能系统,同时通过适当的建筑施工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光,然后再按照设计要求把太阳光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能量,从而减少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充分利用了洁净资源,从而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根据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上升效应,光伏构件可局部应用于外墙。光伏构件可以采用光伏玻璃、光伏围栏和光伏百叶等材料,其不同的颜色、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当受到阳光照射时,光伏构件的类型和所在的位置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光线、颜色和透明度。在美观兼容的同时,光伏构件为建筑物本身提供电力,白天发电、存储电能,用于夜视照明。
2.2增量成本分析
与传统建筑相比,建造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成本约为1000~1400元/m2。相比普通建筑,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围护结构、高效热回收的新型风系统、绝缘热桥措施和气密性措施。通过对中国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模型项目的研究,驱动技术的应用包括高性能围护结构和门窗的隔热和保温,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成本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材料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极低的能耗在建筑运营过程中减少了更新和维护成本,通过建筑的节能效果,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收回增量投资成本。
2.3围护结构施工分析
进行超能源消费施工的重点之一是实施适当的围护结构施工,以减少房屋的热荷载和冷载荷。合理使用房屋的布置,按照房屋构造特征实施房屋结构被动施工。由于在这些地方夏季酷热,设计空调消耗显然超过了冬季。所以,对于低能耗的围护结构的设计要重视夏季的导热性,也有必要考察其围护结构在冬季的保温施工能力。而一般来说,围护结构中比较脆弱的地方就是门窗和冷桥。建筑面积仅为建筑围护结构总面积的30%左右。所以,增强建筑外门的保温防水能力,对超能源的城市建设而言十分关键。
2.4外墙分析
建筑物外立面应选用外墙保温系统,这种结构将自热与内暖有机结合。在施工中,需要对绝气系统的各种系数进行细致的计算与研究,并正确选择防腐材料,并满足保温结构的耐久性、风荷载以及冬季抗冻等要求。建议在外墙面使用更薄的有色材料和绝缘热反射材料。在室内外立面的施工设计中,对所有冷桥部分都做了适当的调整,以提高蓄热的节能特性,从而使得冷桥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点。同时,可以在外墙内自由移动的模块化外墙隔热构件。这种结构能够在夏季与冬天之间的过渡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热辐射,进而改善建筑外墙的保温特性,从而增加了房间的自由温度,减少热功率。
2.5墙壁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噪音干扰问题一直是个普遍存在的大难。建筑物隔音效应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所以,墙面可以选择有隔热和隔音功能的浮动材质,从而把地面的冲击噪声防护提升至六十五分贝,有效缓解地面左右、墙面之间的噪音问题,改善生活品质。
3结语
对比分析表明,应用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可以降低化石能源在建筑施工阶段的能耗,减少碳排放。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可以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减少建筑本身的热损失,减少冷负荷,通过使用主动技术优化建筑能源系统,提高整体能效,实现建筑的超低能耗。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在当前正着力打造绿色建筑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对绿色能源、节水减排和健康环保等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另外,在各领域新推出的"绿色管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住宅应充分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主体材料,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另外,考虑到建设地方的环境特征和投资成本,有必要进行绿化的建设,减少总成本,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佳乐 邸超星 刘凯 李耀文 许宁 李冀川 单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施工分析2
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改变了传统建筑繁琐的生产方式,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避免了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最主要的是,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了批量生产的模式,能够保证质量,有效控制成本,解决目前建筑生产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是备受建筑行业推崇的一种新兴建筑方式。但是由于新型装配式技术发展时间短,设计、生产、装配等施工程序出现分离现象,导致无法保证新型装配式技术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配合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为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避免施工问题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
1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和BIM技术概述
1.1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建筑效率、创新建筑生产模式是当前建筑行业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传统建筑模式弊端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显得尤为重要。新型装配式建筑无需在现场浇筑施工,只需装配组合预制构件即可,不仅简化了施工过程,减少了噪声污染,还能避免出现大量的施工垃圾,具有环保、经济的属性。装配式建筑是指提前制作建筑工程建设所需的部件,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完成建筑系统构造的建筑体系。由于预制构件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加工精度较高,能够更快地筛选出劣质品,因此能够保证构件质量,满足施工要求。从性能上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根据建筑需求设计的一种稳定、可靠的结构形式,与建筑整体衔接良好,能够起到支撑、稳固的作用,保证建筑的各项功能。相较于传统施工作业,装配式建筑不用参与浇筑、支模、养护等施工程序,施工更加简单,而且现场施工多为机械吊装,不需要太多施工人员,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用工成本。
1.2BIM技术概述BIM技术是一种综合多种建筑信息的模型,在该模型下集合了所有相关的建筑模型,形成了一个建筑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构建建筑模型,利用模拟方式进行建筑分析,可以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各方面进行优化,确保建筑建设符合应用需求。建筑工程建设日益复杂,BIM技术的应用不断普及,其应用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模拟建筑结构,形成可视化的建筑体系。BIM技术可以将所搜集的信息转化为建筑模型,展示建筑结构的空间情况,揭示空间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第二,具有综合性、协调性、统一性的特点。综合性是指BIM技术可以将所有建筑部门的工作囊括到该体系中,如设计部门、施工部门、采购部门等;协调性是指各个部门之间根据BIM系统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更新本部门工作,保证和其他部门相辅相成;统一性是指在BIM模型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实现统一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第三,具有模拟功能。在设计中,模拟建筑施工过程可以达到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另外,通过施工模拟可以明确施工工序和施工内容,保证施工质量。第四,能够达到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的目的。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体系,在整个建设程序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施工变更。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工程优化,为科学施工提供信息保证和方案支持。
1.3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的创新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中新型的建造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不断应用于建筑建设中。但是,新型装配式建筑中各个工序关联并不紧密,出现生产与装配施工之间协调不畅的问题,无法保证建筑质量,采用BIM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BIM技术通过构建一个综合的建筑体系,将预制构件设计、材料选购、生产以及装配等环节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为减少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的施工问题,实现环保性能以及建筑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其次,BIM技术的创新应用还表现在可以连接预制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减少预制构件的生产问题,能通过扫描的方式实现出厂检验,对保证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最后,BIM技术有助于新型装配式建筑实现绿色施工,在具体施工中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建筑信息的有机整合,整改所涉及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2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健全的技术标准在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应用过程中,只有做到BIM施工方案和具体施工相统一,才能达到较好的建筑效果。但是,在施工中由于缺乏健全的技术标准,导致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例如,由于施工标准不健全,一些施工程序缺少技术标准依据,即使按照BIM技术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施工,遵循了绿色施工原则,还是无法保证施工质量[1]。
2.2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利用BIM技术所形成的绿色装配式建筑结构模型符合新时代建筑特点,能够达到节能、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来看,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缺乏法律保障,一些施工程序无法实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相关的施工验收程序缺少法律依据。绿色装配式施工需要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建筑结构需要按照绿色装配施工标准进行,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导致建筑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第二,应用BIM技术的装配式施工缺乏法律保障。和传统施工相比,BIM装配式施工缺乏法律保障,施工处罚、施工规范等都缺乏法律依据,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无法保证装配式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
2.3管理方面缺乏协调统一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是多个建筑部门共同参与的施工体系,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完成。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工作衔接不当、重复工作等不良现象,导致BIM技术无法有效应用到装配式绿色建筑工程中。例如,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协调不当,导致所生产的预制构件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增加了施工成本,影响了工程效益。又如,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缺乏协作,导致施工部门装配工作不符合设计要求,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此外,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工序安排施工人员,并做好施工技术培训工作。但是,由于施工管理部门管理不科学,导致施工人员不具备BIM技术的应用能力,很难实现BIM技术在装配式绿色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
2.4缺少专业施工人员我国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发展年限较短,一些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掌握该建筑形式的施工技术。此外,绿色建筑中运用的一些新型技术难度系数较高,普通施工人员难以达到相应的施工要求。而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会增加施工成本,建筑企业往往选择以普通人员代替,导致施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同时,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缺乏专项培训,或培训内容陈旧,不符合装配式绿色建筑要求,人员经过培训后也无法充分运用BIM技术展开施工,导致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体系难以落实[2]。
3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1在预制构件设计中的应用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建筑设计以及构件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整体施工质量。在这两个环节中运用BIM技术可以保证设计水平,提高生产质量,其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采用BIM技术实现可视化设计。相比传统的二维设计,可视化设计可以体现涉及的所有建筑信息,更容易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科学合理。另外,鉴于新型装配式建筑工程生产程序之间的衔接性,在施工阶段,各部门人员可以运用BIM技术提出相应的施工建议,从而为装配式建筑设计提供更多参考,为建筑设计的质量保证提供更多信息支持。第二,可以实现协同设计。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设计中包含了机电、建筑、结构以及施工程序等多方面的设计,传统设计需要将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整合、梳理、商讨制订出较为全面的设计方案。使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所有模型的汇总,只要所有参与人员使用该模型进行设计,均可以实现数据同步,对不同专业进行设计自查、修正、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BIM技术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搭建应用平台,打造多方建筑部门共同参与的建筑应用软件,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充分发挥BIM技术的应用价值[3]。
3.2在预制构件生产中的应用除了设计阶段,BIM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中也得到了充分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BIM技术可以为构件生产提供详细的生产信息。BIM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预制构件的生产可以通过BIM技术提供的构件生产参数进行,如构件长度、厚度、尺寸、材料等,减少生产失误,保证生产质量。第二,可以同步生产信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需要科学把握施工环节,控制好施工时间,其中预制构件生产属于重要环节,耗时较长。运用BIM技术可以将构件生产信息上传至建筑信息模型,能够更好地安排施工时间,做好施工规划,保证构件生产数量满足施工需求,从而减少构件不足或者构件生产超额的现象。第三,可以实现生产和设计同步,将BIM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构件的生产和设计相匹配,避免生产成本增加。第四,运用BIM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结合BIM技术所提供的生产标准,运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构建信息化生产系统,实现计算机设备和生产设备的有效衔接。运用计算机技术将BIM信息传递到生产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生产,不仅可以降低传统生产中的失误率,而且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设计和生产、生产和装配施工等多个环节的协调统一,为更好地控制施工工期,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4]。
3.3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所涉及的工程内容较多,且不同工程内容中又包含不同的施工工序,因此可以应用BIM技术做好各个施工内容、施工环节的协调,确保装配式绿色建筑工程顺利进行。首先,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保证科学施工,可以运用BIM技术来模拟施工。通过施工模拟,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设计施工程序,发现当前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施工模拟来明确施工重点,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此外,对于现有施工模型的更改均可以实现信息同步,形成新的设计、施工、管理方案,无需通知各个部门进行修改,保证了建筑信息共享的时效性。其次,可以运用BIM技术管理施工现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由于预制构件需要现场组装,占用大量空间,导致施工材料堆积,无法保证安全、绿色施工。运用BIM技术可以协调施工资源以及施工设备入场时间,做好施工区域划分,保证充分利用施工空间,减少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最后,可以做好人员安排。运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可以更好地查看施工体量及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组织人员,避免安排不合理影响施工[5]。
3.4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第一,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中,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为施工人员出具图纸。运用BIM技术可以打印出不同文件格式的图纸,施工人员根据图纸能够明确施工内容、施工步骤和技术要点。第二,运用BIM技术可以模拟装配施工。预制构件如何组装、如何施工都可以通过三维模型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系统认识装配构件,更好地了解建筑场地和空间结构,为装配施工的顺利展开提供技术准备。第三,运用BIM技术可以进行碰撞检查。在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中,管线之间、钢筋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否得到保证,均可以运用BIM技术进行模拟,并通过模拟优化衔接部位。第四,将施工信息载入BIM技术中可以实现施工工序的有机整合,处理好构件装配、吊装等施工环节,实现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控制。
4结论
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建筑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由于其施工体系复杂,包含内容较多,因此需要多个建筑部门配合才能完成。另外,由于缺乏健全的施工标准和完善的法律支撑,需要运用BIM技术构建科学的装配式绿色建筑施工体系,整合多方建筑信息,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减少施工资源浪费,实现施工效益最大化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高磊 单位: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绿色建筑施工分析3
发展绿色建筑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实践,是海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为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2022年9月29日,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建立绿色建筑全过程闭合管控机制、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制定具体激励措施和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全面促进海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条例》明确绿色建筑的发展原则和适用范围,加强绿色建筑的全过程闭合管控,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与应用,完善绿色建筑促进与激励措施,同时,规定了绿色建筑活动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明确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认定标准和相应的失信惩戒措施。
海南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近日,在海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澄迈)建筑产业化基地厂房里,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扎钢筋、校对钢板尺度,机器轰鸣声不断。据介绍,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建设速度比较快,生产成本比较低,还可以增加灵活性和多样性,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和废水排放,降低建筑噪音,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有利于城市健康、绿色发展。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提出,装配式建筑正成为海南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记者从海南省住建厅获悉,目前海南33家装配式构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全面复工复产,为海南省在建项目提供预制叠合板、预制楼梯板等装配式构件材料。海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建集团在澄迈、文昌、万宁的3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制定全面复工复产计划,强化工人、生产材料等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完成今年的经营生产目标。8月1日至今,3家基地累计生产预制叠合板1316.32立方米,预制楼梯板153.85立方米,新签装配式构件销售合同5个。除了海建集团以外,在临高金牌港开发区内,海南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中铁建设建筑发展(海南)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生产基地已恢复生产。“我们手头还有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东新院区项目、五源河公寓项目、自贸港旅游航空总部等3个项目的订单,正在加足马力赶工,力争把受疫情影响而延误的工期抢回来。”中铁建设建筑发展(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钰说。装配式建筑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今年上半年,海南省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建筑面积约910万平方米,在全省新增建筑面积中占比超过60%。全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海南散装水泥行业突出行业发展特色和管理创新,让散装水泥的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装配式建筑的销售呈现全方位发展趋势。散装水泥是直接通过专用装备出厂、运输、储存和使用的符合国家水泥标准的水泥。据业内人士介绍,每生产一万吨散装水泥可节省包装纸60吨,折合木材330立方米,生产60吨纸需要电7.2万度、煤78吨和烧碱22吨。综合计算,散装水泥比袋装水泥可降低成本20%左右,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高效化和现代化,而且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程中,应大力推广以散装水泥应用为核心的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装配式建筑,实现环保节能,绿色发展。”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海南省政府《海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发布以来,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每年都在主流媒体、省重点工程项目工地进行宣传推广,向相关施工单位和公众普及散装水泥知识。
据统计,2021年全年海南省散装水泥供应量为1160万吨,可节约标准煤6.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2万吨,减排粉尘11.6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039万吨,节省水泥包装袋10.83万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5.22亿元。“近年来海南省多个项目工地特别是自贸港建设重点工程都在积极使用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散装水泥等绿色建材,这有效提高了海南省水泥散装率,也为海南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在大型项目、乡村建设使用率等方面的宣传推广工作,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发展、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绿色建材助力自贸港建设从自贸试验区到自贸港,近年来,海南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速。而在这个大基建浪潮中,散装水泥的使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专业化的散装水泥产、运、储、用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已形成规模,并且逐步形成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在海口江东新区安居房金域仕家项目的建筑工地上,摆放了6个预拌砂浆罐,项目预计使用25000吨砂浆,施工人员只需要推着小车到砂浆罐出口,一分钟左右,小车就可以自动装满。
当需要补充砂浆时,从砂浆罐下方管道灌入就可以完成操作,这是该项目最新采用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预拌砂浆。“以前传统操作时工人一小时只能打两车砂浆,我们现在差不多能打4到5车砂浆,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同时减少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海口江东新区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说。预拌砂浆就是在专业生产厂内将水泥、砂、矿物等各种成分,按科学比例混合而成,在使用地点按规定比例加水拌和使用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预拌砂浆可节约水泥43公斤、石灰34公斤、黄砂50公斤,能综合利用粉煤灰50公斤。如今,海南多个项目正大力推广使用预拌砂浆,这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能够解决以往砂浆质量差、施工效率低下、占用场地、制造扬尘多等问题。据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技术业务负责人介绍,预拌砂浆的使用能够推进建筑施工的现代化,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办公室下一步将协同相关单位,继续做好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工作,把节能环保和企业提质增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散装水泥推广,助力海南发展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业上下将认真学习领会,把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作出海南散装水泥行业的生态贡献。该负责人认为,海南自贸港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全岛范围内开展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教育,提高全岛人民对散装水泥绿色产业的认识。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七部门《关于提升水泥产品质量规范水泥市场秩序的意见》及省政府《海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44号政府令)发布以来,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向施工单位、相关企业和公众普及散装水泥绿色产业相关知识,为开展散装水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推动海南水泥产业绿色发展存在的堵点问题,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办先后深入三亚、陵水、儋州、洋浦、澄迈、海口等市县,与三亚市散装水泥办公室、预拌混凝土企业、砂浆企业、装配式建筑企业调研,充分统筹海南全省水泥产业数据。同时,还通过中国散协、广西绿建中心来海南省调研等机会,进一步交流分享全国散装水泥机构改革经验及绿色产业推广情况、阶段性创新发展成果、散装水泥产业发展中的工作经验等,为推动海南省散装水泥绿色发展积累经验。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一步,海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将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加大对散装水泥的普及力度,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建材产业低碳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助力海南未来发展、彰显海南散办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作者:姚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