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职酒店管理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酒店管理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职酒店管理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研究1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旅游行业的强劲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酒店行业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要求更多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以此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满足消费者的旅居需求。因此,我国酒店行业的转型发展需要大量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而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必须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对此,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酒店管理教学团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渠道。笔者基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如何进一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一)提升专业教学效果,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有助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教师是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提升教师知识讲解能力,使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并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期间,部分教师的自我提升、自我精进会在整个教师团队内形成榜样效应,在头部教师的带领下,整个教学团队内的教师都能以一种你追我赶的姿态不断提升自我。因此,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带动整个专业,甚至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职教学深化改革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质量专业人才,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直接影响。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期间形成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相关的职业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够进一步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用等新型育人模式的应用实践。

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安徽省质量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校企合作下的省级示范实践教育基地。该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教学,坚持推进工学交替、学用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一批批能够胜任现代酒店管理工作、掌握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具备突出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期间,重点关注酒店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发展。从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来看,酒店管理专业属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现阶段该系专兼职教师共4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25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38人,具备注册会计师、茶艺师等“双师型”教师41人。近年来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校两级教坛新秀3人,省校两级教学名师3人,同时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与技术骨干38人作为校外兼课教师。总体而言,该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队伍结构相对合理,在学校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该专业从酒店行业的各大企业及相关部门引入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修学习。现阶段,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良好,但仍与高水平教学团队有一定差距,亟须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策略分析

(一)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搭建教学团队发展平台高职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在职业教学期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就必须依托专业的教学团队和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

1.加强教学投入,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先进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的实训教学活动提供场所。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并搭建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提供空间场地,更能为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训、教学研究提供保障,更能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2.发挥实训基地作用,丰富教学成果从现代酒店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酒店行业需要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因此,在实训教学期间应当实现由“教师实训操作、学生被动观看”的实训教学形式转变为“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训”的体验式实训教学。而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实训教学的作用。教学团队应当积极借助实训基地中的各类设施为学生打造与酒店管理相关的实训氛围,让学生进入职业情境中获得真实体验,并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职业技能[1]。在实训教学期间,教学团队要积极与学生开展实训互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实训学习目标,结合酒店经营与管理、服务技能、行业政策法规、职业礼仪、沟通技术等专业课程设置相应的工作情境,采取情景模拟实训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训效果。与此同时,教学团队要针对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行积极反思,针对实训期间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取措施针对实训内容进行优化,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从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存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兼具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而从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现状来看,这一问题也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因此,在《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导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应当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基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推进教学团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1.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入校任教,充实教学团队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深入改革需要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学队伍,但是职业教师的培养周期较长,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因此,应当通过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或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内部一线人才、优秀人才入校任教,使企业的优秀人才能够与校内的职业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期间,职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人才负责实践教学,通过二者的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2]。在近年来的专业建设中,为了进一步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结构,学校方面应当积极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从企业内部引进大量的优质人才,不断充实教学团队,并以企业下属酒店为依托,借助酒店的力量弥补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短板。学校通过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引进酒店人员,并使其以兼职的方式任教,为职业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供指导意见,能够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

2.组织职业教师深入一线,推进教师培训多元化开展前文提及,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从酒店企业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这一机制组织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教师进入酒店进行精进学习,通过挂职学习、挂职培训的方式在不占用酒店资源的情况下提升职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而言,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观摩学习、顶岗挂职以及接受企业培训。第一,观摩学习。主要指职业教师不进入工作岗位,不承担工作职责,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企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或者由酒店指派工作人员为教师进行专门演示。这种方式可以让职业教师直接了解酒店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属于一种快速培养方式,但培养层次较浅。第二,进入一线岗位顶岗挂职。职业教师在酒店的安排下进入一线岗位、基础性岗位挂职工作,在观摩学习的前提下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在实践中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这种培训方式可以让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能在未来的理论教学期间将工作经历和体验融入课堂中,是一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第三,接受酒店企业培训。酒店企业会对其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括思想培训和技能培训,以使酒店员工保持相对积极的工作状态,能够主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障碍,锻炼员工的工作技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因此,职业教师可以与酒店员工一同参与培训,体验培训的过程,与酒店员工共同成长[3]。

3.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教研校企双方应当协同发力,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教学提供方向和思路,同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案。在教研期间,应当以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这两种教学活动属于校内教学,要求职业教师在教研期间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入校人才积极提出相关意见,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助力,从而提升教研质量,使教研活动更加符合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在教研期间,职业教师和企业人才应当积极沟通交流,把握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教研活动的前瞻性,在准确把握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通过教研为教学活动和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支撑。

(三)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教学团队建设质量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反思、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难发现自身在教学方面的短板,这就需要通过技能大赛,以考核、比拼的形式使其发现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积极借助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需要通过技能大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说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较为突出,反之,则表示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期间,应当积极借助技能大赛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对其加以重视,并积极改进,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等要素的综合优化,推进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开展[4]。在技能大赛中,教学团队可以将酒店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大赛中促进学生学习,并且通过大赛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理论和技能,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在技能大赛结束后,教师应当积极总结技能大赛期间的经验,并将大赛经验应用到未来教学中。如在大赛期间,学校方面通过创设情境、实景演练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将这一经验融入未来的酒店管理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

2.依托技能大赛,检验教学成果并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学校要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教学方向、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技能大赛,并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借助技能大赛可以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判定,检验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赛的方式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参赛学生自由组队,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比赛活动进行适当指导,这样教师也能在比赛期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其融入教研之中,以此使未来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推进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四、结语酒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酒店管理人才,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推进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师资支撑。本文在分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包括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借助校企合作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教学团队质量。

作者:杨娟娟 单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酒店管理研究2

现代学徒制是加快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1],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酒店管理专业是比较活跃的专业之一[2],形成了不同的实施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酒店业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规格。为有效破解现代学徒制的弊端[3],有必要针对酒店行业人才培养要求,总结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经验,完善与优化运行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在传承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核心特征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4]。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和企业两个重要主体,缺一不可。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从主体来讲,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均为双主体,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主导;现代学徒制是企业为主体。从合作内容来讲,校企合作的范围比较广,任何一个环节或节点都可以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内容;现代学徒制的内容清晰明确,主要是学徒的技能学习和基础学习。从合作范围来讲,校企合作中双方合作项目多,但合作深度千差万别;现代学徒制中双方合作项目明确唯一,具备很强的合作深度。

2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形式

2.1“学习-实习”的单向流动模式这种基于校企合作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般采用“学习-实习”的两阶段模式。两阶段模式相对稳定、成熟,企业投入较少,最易为企业接受[5]。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洲际酒店集团进行合作,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建立三个主体,实现四个融合,83做好四个落实,建立六共同”进行现代学徒制探索[6]。广州番职院与南沙大酒店在专业课教学与实践学习环节上积极探索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现代学徒制实践[7]。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于2015年申报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海澜、香格里拉、喜来登等酒店集团合作,通过校企联合招生、校企联合教学、共建人才培养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合作推进“三证融通”等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8]。“学习-实习”的单向流动模式具体实施上按照在校和在企时间分配的不同具有不同实施形态,常见的有“2+1”“15+15”两种形式。但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单向的流动,学徒制的重点是在企业实施的第二阶段上,师徒关系一般都在顶岗实习后才加以明确,加上酒店员工本身流动率较高,因此学生真正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同时,实习结束后没有检验总结和管理提升的环节,极易走回校企合作中服务顶岗的老路中去。

2.2“学-工-学-工”的反复交替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后,很多专业采用了“学-工-学-工”的反复交替工学结合模式,加强学徒在校、企不同场景下的交替频率。浙江旅职院仿造“洛桑模式”,在千岛湖20多家高星级酒店采用“前酒店后学院”模式,采用“05+1+1+05”形式,实施“双主体、三融合、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在校职业素养学习,第二阶段(第二、三学期)为职业技能学习,校、企交互完成,第三阶段(第四、五学期)为学徒实践学习,师傅“一对一”带徒弟学习,第四阶段(第六学期)为在校学习管理提升类课程[9]。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采用“1+05+1+05”的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一年、在酒店顶岗实习半年、回校学习管理知识一年、再到酒店管理岗位实习半年的递进式培养模式[10]。三亚理工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亚龙湾五号度假别墅酒店的合作采用“1+05+05+1”的培养模式,第一年在校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学期作为学徒到酒店实习,第四学期学生回学校学习管理类拓展课程,第三学年作为准员工再到酒店顶岗实习[11]。多次交替的模式充分考虑到校企双方的优势所在,实现了校企不同环境下的交替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取酒店实践经验和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学徒从学生到员工再到基层管理者的晋级提升,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但这种模式需要酒店投入较大精力,提供较多管理岗位,会影响酒店的积极性。

2.3企业主导的“学习-工作”融合模式上述两种模式均是以学校主导的分阶段培养模式,企业以参与为主,但也有部分高校开展了企业主导的“学习-工作”融合模式的有益探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店中校”和“校中店”的优势,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工学交替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现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实现了“课堂在酒店、酒店即课堂”的边学习边实践的融合模式[12]。如家酒店集团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打造“如家之星”项目,采用“行业淡旺季和集中学习淡旺季反向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在满足酒店企业经营需要的基础上,打破学生培养学期限制,加强学生理论的即时应用和实践的积累总结[13]。但此种培养模式的创新往往需要酒店企业更多的投入和主导,对酒店员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常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流程的再造。

3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制约因素

3.1企业的短视行为尽管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高,但找到稳定的员工供给来源、有效缓解人员紧张是其首要目的。因此,完善的制度设计在具体实施中往往会异化为简单的劳动替代。企业往往不愿意投入一定的人力、经费来实施现代学徒制,而以常规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替代课程教学。由于学生实习结束后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的比例并不高,因此企业并不愿意在实习生身上投入更多精力,往往以满足合同约定的最低要求即可。

3.2企业的能力差距我国酒店业人员流动性很强,负责现代学徒制的项目负责人和学生的师傅也存在较大的流动性。部分酒店并不具备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委托管理的形式也使项目的实施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3.3合格的师傅欠缺酒店并非高技能行业,因此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合格的师傅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较欠缺。从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来看,酒店师傅学历普遍不高,本科以上的不到20%,且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操作层的技术人员学历大部分为职高或中专。酒店师傅能做不会教,未接受过教育训练,缺乏教育技巧、教学方法,教育用语和教学规范程度普遍不足。企业师傅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有时间指导学徒。9334行业吸引力不足现代学徒制在传递行业企业信息、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提前熟悉行业、提高就业竞争力。但酒店行业作为一个低门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本身对人员的吸引力就不足。同时,学生也担心企业的课程带有鲜明的企业特色,一旦离开做学徒的企业,其所学知识能否迁移到其他企业还未可知,因此会选择传统的培养模式。

4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优化策略

4.1提高企业积极性为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行业管理部门、协会等均颁布了各类补贴政策,以吸引企业和学徒参与培训[14],澳大利亚对现代学徒制实施单位及学徒个人进行资助[15]。因此,建议在现代学徒制推行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承担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绩效评估、协调冲突等职能,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学徒身份判定、学徒职业资格、教育成本分担、学徒教育培训标准等问题,提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

4.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在国家现代学徒制推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美国等国家的行业协会在企业的教育资格认定、政策建议、教学课程、培训标准制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与企业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开发具有行业共性的人才标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课程开发中单个企业不会开发、不想开发、不能开发的问题。此外,还能有效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降低现代学徒制实施成本。

4.3提升企业教学管理能力在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一般只注重企业规模和积极性却忽视了企业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德国所有企业都有资格开展职业培训,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从事职业教育,澳大利亚和瑞士能够提供学徒制的企业分别为30%和40%左右。《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新概念。企业不仅要具备生产能力,也要具备教学管理能力。企业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制订教育设施配置标准,加强对企业项目负责人教学管理能力的培训,提升企业教学管理能力。

4.4创新企业师傅管理方式针对短期内酒店员工流失率难以降低的现实情况,要大力创新企业师傅管理模式。学校要介入企业师傅的选聘过程,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学徒的实训课程内容,确定部门师傅。大力创新企业师傅组建形式,改变传统的“一企一师”模式,结合岗位实际及学徒制课程要求,采用一师一徒、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岗一师等多种模式选派师傅。加强师傅带徒过程管理,酒店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有专人负责,关注学徒班级动态,反馈学徒诉求,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师傅个人能力及带徒成效,加强对师傅的考核,增强师傅的责任意识,并兑现物质和精神奖励。

作者:王显成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酒店管理研究3

随着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后,旅游业以如火如荼的姿态进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国内酒店的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但酒店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比较理想,在开展专业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当前的就业现状,不断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提高就业质量[1]。因此,需要对当前社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顶岗实习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满足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高效建设发展的需求。1我国星级酒店及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规模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酒店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通过对近20年的酒店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2002年—2022年以来我国的五星级酒店发展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快,2019年8月16日,新华社记者余俊杰报道称,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截止2019年底,在全国的星级饭店管理系统中,具备星级的饭店数量高达10003家,通过分类发现,其中拥有一星级的数量为62家、二星1658家、三星4888家、四星2550家和五星845家,通过分析对应的专业人才,发现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据统计,在当前我国的酒店从业人员中,数量预计在175万左右,而酒店的平均缺口在17%,同时,仅五星级酒店,在每月的人员招聘中,每家招聘数量都需要在35人左右。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2.1学生情况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增大近年来,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导师都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逐渐凸显,呈现出来的管理复杂程度也越来越明显[2]。一是,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几乎属于“00后”,由于拥有自身的独立思想,在实行的过程中拥有独特的想法,这种个性化突出的问题导致实习安排众口难调。二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条件逐渐优越,甚至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甚至少部分条件比较优越的父母还会陪同孩子前往实习单位,出现了“护送”上岗的现象。三是“00后”学生除了个性突出之外,还有强大的自尊心,同时,在理解“服务”方面存在偏差。

2.2学生对“享受型”因素关注度增强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比较关注薪酬、保险、住宿等福利,而多数学生主要关注的是“享受型”因素。在这种因素中,学生除了关注实习单位提供的待遇之外,更容易受到实习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环境的影响[3]。比如,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离家近的因素,而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是一二线城市。此外,还会涉及到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交通的便利性、购物的便利性和周边配套设施等。

2.3酒店对顶岗实习生需求迫切在酒店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用工成本实际和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酒店对用工的需求,对人才的吸引力度远远达不到酒店的规划和发展需要,但优势是隐性成本偏高,很多酒店都可以为员工提供免费食宿等。对于酒店经济效益而言,近年来逐渐下降,使得酒店的用人成本也出现了较大的压力。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而言,和正式员工相比之下,呈现出来的劳动成本相对廉价,这也是酒店迫切需要实习生的原因所在,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酒店的用工难题和需求。

2.4高星级及涉外趋势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招工难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就给高职院校与酒店的合作提供了机会,同时呈现出来的合作空间也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专业学生对实习条件及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4]。在此背景下,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的高星级酒店或者是一些涉外的酒店逐渐成为专业学生的实习青睐对象,被学生纳入到重点选择范围中。此外,对于一些大品牌的涉外酒店而言,自身的实力基础本身也比较雄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校企双导师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对口就业等方式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院校的合作需求。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分析

3.1待遇障碍酒店行业属于服务业,在该行业中,无论是低端酒店、快捷酒店还是星级酒店,在全国范围内的薪酬待遇和其他行业相比都普遍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员工流动性。从管理的角度分析,酒店行业呈现出来的利润率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无法提高高薪[5]。

3.2劳动密集问题酒店行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其劳动强度通常比较大,尤其集中在宴会、餐饮和客房等相关部门,其中,对于餐饮和宴会部门而言,呈现出工作时间弹性大以及劳动强度大等特点。对于这种劳动强度较高的岗位而言,在实习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情绪化,若无法采取科学的柔性管理,容易在后续顶岗实习管理中产生较大问题。

3.3社会固有观念障碍从近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招生情况来看,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造成了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比较大,招工难度逐渐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传统观念对酒店行业的偏见导致。在这种局面下,很多学生对酒店服务业的职业认同感逐渐下降,甚至在其思想中有酒店行业属于“低端服务业”的烙印,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3.4酒店融入障碍对于部分酒店而言,在对顶岗实习学生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作用,一些正式员工会对顶岗实习生暗示“实习生即短期工”,这种不良的暗示行为容易引发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无法全面融入酒店经营环境。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干脏活累活的现象,忽视顶岗实习学生的群体性以及整体性,并没有给予顶岗实习生足够多的人文关怀,长此以往容易使问题扩大化和深度化[6]。

4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实习对策建议

4.1提升合作品牌及品级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措施来树立品牌形象至关重要,主要原因是品牌属于企业的外在形象,而酒店也不例外,优质的品牌形象是酒店社会地位的显性标志。对于高等级品牌而言,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采用规范化管理和提供完备设施之外,还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甚至还需向学生传授相关岗位知识,分享客服经验。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酒店树立优质的品牌形象,满足酒店的市场竞争提高需求[7]。通过对2019年酒店行业品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竞争力比较强的典型代表有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华住酒店集团和首旅如家酒店集团等(如图1),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树立优质的企业品牌和品级,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较大份额,说明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品牌形象,从当前的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实践操作进行分析,和一般薪酬待遇相比之下,学生比较倾向于品牌较好的酒店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含金量,进而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也是学生的实习首选对象。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发展中,需要有效借助现代学徒制班的管理措施。学徒制打破了社会传统观念对酒店行业的偏见,同时企业在招生阶段介入,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岗位,甚至能够满足“岗位实习+就业”打包式服务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可以高效避免企业出现“用工荒”的情况[8]。在现代学徒制班组建的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主要涉及了实习素质、知识和技能,这实际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综合分析学生的实习效果,设置三个评价模块,19个项目,评价总分为100分,顶岗实习学生呈现出来的评价得分可以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评分依据来建设专业,提高现代学徒制班建设质量,主要涉及的评价项目如表1所示。

4.3做好实习规划在实习规划中,需要将优质就业作为导向,以良性职业发展作为规划目标,且在学生顶岗实习初期就需要规划好实习期的职业规划,同时还需要和就业后的职业规划进行全面对接。学生在实习期间,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做好学生的轮岗实习管理工作,不断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实习并在管理环节中向学生传输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对企业形成高度的认同感,这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4.4提升待遇和柔性化管理由于酒店发展受瓶颈影响,利润比较低,酒店在管理期间为节约成本,招聘大量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生,但通常实习薪资会低于正式员工,这需要适当提高实习待遇[9]。一是从事相同工作的实习生待遇和正式员工之间的差距不能太明显,针对工作时间弹性大以及劳动强度大等特点要给予实习生合理的补休或按规定发放一定的加班津贴。二是在完成前3个月实习后,很多实习生都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3个月酒店可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发放薪资,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高实习生对酒店的忠诚度。三是需要给予一些表现比较优异的实习生培养机会,并扩大岗位职责与权限,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轮岗机会,这种方式能够对实习生具有一定的锻炼效果,使其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并在实习期结束后酒店能给予一定的晋升机会。

5结语

因此,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在开展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影响顶岗实习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针对性提升合作酒店品牌及品级、打造现代学徒制班、实施柔性管理、提高待遇、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规划等策略,切实保证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从而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就业、院校专业发展和酒店人才供给提供保障,实现酒店、实习生、学校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宋焱琼.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140-142.

[2]闵冬梅,韩宸辰,李元爽.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3):52-53.

[3]周叶,周艳,黄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129-131.

[4]闫雪梅.真实应用驱动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商论,2021(17):186-189.

[5]张海燕,孙圣迪,褚文艳.应用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研究——基于酒店智能化发展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39-43.

作者:唐华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