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防范措施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防范措施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防范措施探讨

防范措施探讨1

引言

锅炉的四管由省煤器、过热器、再热器、水冷壁组成,是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部件并主要用于蒸发及过热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锅炉的使用范围得到扩展,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设备,但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四管泄漏与磨损问题是目前锅炉运行的常见现象,并对生产与经营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参数高、容量大的锅炉四管泄漏原因以磨损与过热为主,成为阻碍运行的主要因素。

1锅炉四管泄漏的规律

1.1泄漏原因根据相关数据表明,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四管泄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内部结构的对流过热器易出现泄漏现象;二是低温再热器的挂壁管出现泄漏,进而导致锅炉因发生故障停止运行;三是在冷却环节中,锅炉水冷壁面泄漏,增加运行安全隐患;四是,锅炉覆盖的过热器出现问题,引发低温再热器的泄漏。影响锅炉四管泄漏的原因较为繁杂,例如管材超温、磨损、应力与腐蚀等,因其具有特殊性,实时监控管理的实际效率并不明显,当问题出现时不易被发现[1]。另外,在维修与检查时,由于细节处理不到位、检查不全面,也可能导致运行故障。出现停运问题的原因多为综合因素影响,在细小问题的不断累积中,四管泄漏的风险急剧上升,并呈现出突发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在实际锅炉管理时,根据出现问题的不同,锅炉内部机组的运行条件也有所不同,在不断变化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运行模式、煤质与体制为重要组成部分。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整个锅炉运行安全产生威胁,导致四管泄漏现象频发。因此,在突发问题种类较多的情况下,泄漏问题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并因实际条件的不同,泄露位置也有所不同。

1.2设备运行现象通过对过热对流器的研究发现,首先,锅炉四管泄漏的主要规律表现为对流器表面受热力影响出现裂纹,通常呈纵向式且位于迎火侧,裂口处以脆性的粗糙断口为主并出现明显氧化,形成较厚的铁质与裂纹,进而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其次,当内部结构的低温再热器出现故障时,吊挂管的泄漏烟道内将发出异响,并伴随少量水蒸气出现,因其隐蔽性较强,此时各项内部数据并未出现异常变化,参数维持在正常水平,实际补水量也未出现增加情况。再次,当锅炉水冷壁出现泄漏时,通常表现为保温罩滴水,当气水分离器的水管运行时,内外锅炉包厢将出现明显异响,炉内燃烧恶化。最后,当锅炉覆盖过热器出现泄漏时,实际蒸发量的参数将出现异常,并与积水量出现不符情况,此时补水量将增大,进而影响锅炉运行的效率。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受热不均,将会出现与外部接触面热胀冷缩的现象,严重损坏内部结构,出现四管泄漏的概率将会增加。图1展示了某电厂水冷壁管爆口,该爆口管内存在焊瘤,因焊瘤阻力导致管内水流量减少,金属得不到良好冷却,导致管子长期过热。

2防范四管泄漏的具体对策

2.1规范管材质量

管材质量是锅炉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若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增加四管泄漏的风险。首先,在更换四管时应对材料有较高要求,从源头上确保管材的质量,减少四管泄漏发生的概率。因质量较差的管材本身可能带有裂缝且夹渣情况较为普遍,在实际应用时,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泄漏。其次,应注重管材保存与领取使用的环节,提升材料制作的质量,全面加强管材的耐高温能力,确保锅炉的平稳运行。最后,在焊接环节中,应对其质量严格把控,精确处理焊接口,避免出现裂纹与咬边的情况,降低受热面方向的泄漏问题。为切实提升管材的质量,应对生产厂家的原材料全面把控,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进行生产。在锅炉运行中应适当提升加工技术,确保内部设备的先进生产,并对其严格管理与监督,确保生产技术维持在较高水平,便于相关锅炉设备的功能正常发挥,确保锅炉生产的安全运行。另外,在换管之前,应对内部结构的管材进行光谱测试,并根据相关参数分析其主要特征,确保管材安装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要对焊接阶段加以重视,其作为四管泄漏影响的关键因素,应全面检测受热面的接口,通常以射线的形式进行检查,且需保持在100%,增强焊接口的实际质量[2]。

2.2优化结构布局

当锅炉运行时,因受热面的不同将会出现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影响内部结构的平稳运行,导致部分部件的位置发生移动,在实际生产运行时会出现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受外部条件影响出现较大温差时,受热膨胀的部位通常承受较大压力,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将产生管材裂纹,进而发生泄漏现象。因此,为确保锅炉的平稳运行,应注重管材的焊接部分,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受热面精准分析,对膨胀压力较大的位置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并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在调整锅炉内部结构时,应对磨损问题加以重视,尤其是管壁与管卡之间的摩擦,将护板安装在适当的部位,且需加固处理确保锅炉在实际运行中能够保持联动,有效减少各部位间的摩擦。另外,在运行时管材可能发生碰撞,因此,应在适当部位安装保护装置,如防磨护铁等,切实降低出现泄漏的概率。

2.3加强运行管理

2.3.1设定标准定值在锅炉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为确保其平稳应对实际操作模式科学设定,在正确的生产操作环节下,设备运行参数与定值的选择尤为重要。在设置锅炉机组的保护定值时,应从经济、环保与安全等方面考虑,重视其对定值的影响。定值制定的合理与精确操作能够为锅炉机组运行的安全与水平提供重要保障,在提升安全性能时,确保经济性同步发展。一方面,在设定标准定值时,因机组运行的复杂性,定值的设定通常具有不固定性,一般与机组运行的实际负荷相关联,如温度、氧气含量与蒸汽压力等。另一方面,将一系列的影响参数组成定值并绘制精确曲线图,为定值的设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其设备定值的合理设置。

2.3.2控制操作规范严格的操作规范是锅炉机组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当锅炉内部结构设计安装后,机组与系统的相关功能已具体明示,在运行模式与实际承受压力明确的同时,应根据操作说明对其进行启停控制,在明确参数曲线的情况下,对锅炉机组内的运行操作应严格执行。制造厂家给出操作使用说明相对较为保守,在实际机组运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对其调整,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其科学控制,并将设计安装结构不合理的部分全面优化,但在此过程中应检查内部结构的基本特征,在不改变其运行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良。为切实减少四管泄漏的现象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对燃料燃烧环节加以重视,精准控制风速,避免风速过高导致热负荷过于集中。当出现火焰偏斜时,应适当调整锅炉内部的燃烧中心,当烟温偏差过高时将加剧部件的磨损,并伴随结渣与腐蚀的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受热面温度超过标准范围,进而发生锅炉运行故障。控制气温时,应首先对受热面的热量分布均匀,对压红线运行精准调控,并在低负荷时对气体温度严格监测,其次重视机组设备启动时的受热情况,尤其是负荷快速上升期间,应严格控制对流受热面的温度,避免其在超高温下运行[3]。最后,应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并通过调节燃烧实现对汽温的精准把控。在设备实际运行时应减少对减温水的使用,确保其流量在正常范围内且保持相对稳定,当流量变化相对较大时,将对汽温的控制能力减弱,极大增加减温器的运行负荷,易出现锅炉的四管泄漏。

2.3.3保护与自动锅炉设备的保护主要体现在汽包水位上,是确保机组平稳运行的关键所在,并在投入使用时不应随意解除保护装置。当水位偏高时,对汽温的影响较大,水位低时内部结构的下降管将带有汽温,严重影响锅炉设备的安全运行。目前,锅炉机组的运行模式以集控为主,在此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大量减少,因此,应重视对监测系统的使用,实现全面自动化。在控制装置的逐步完善中应结合实际操作环境,确保其发挥主要作用。设备的保护与自动装置应具备较高水平,确保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应根据现有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锅炉设备运行的效率,在优化与改进中增强自动化控制水平,并根据具体运行参数调整结果。将自动化控制深入落实到具体操作中,实现锅炉机组运行的高效性,在进一步确保精准控制的同时,减少因人工操作而产生的细小误差。

2.4提升防治管理效率第一,应重视对化学的监督,严格监督其使用规范,确保锅炉内部的水质质量合格,并在运行中将水与汽的品质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当出现水质质量差时应将机组设备停止运行,并立即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另外,在保障质量的同时,应对凝汽器的运行情况加以监控,对溶氧问题精准调控。因其泄漏时将对水冷壁产生严重的腐蚀现象,因此应对其处理加以重视[4]。第二,加强对设备的吹灰管理,因对蒸汽吹灰时易受热不均,从而导致四管泄漏现象,因此在实际执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处理,根据使用说明做好调试准备工作,并定期对吹灰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确保其正常投入使用,全面提升锅炉机组运行的效率。第三,组织实施防磨防爆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完善的防磨防爆信息系统。加强技术监督管理,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制定设备安全运行措施;合理安排机组检修计划,做到“逢停必检”。

3结语

锅炉四管泄漏原因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特点,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管材、制造与安装等方面。因四管在锅炉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切实增强生产效率与减少经济损失,应重视设备的检查与维修工作,并在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规范操作,确保四管运行的严密性,并在此过程中对生产技术与运行模式全面优化,且提升锅炉机组的防磨防爆能力,为其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作者:张尧 单位:晋控电力塔山发电山西有限公司

防范措施探讨2

1研究背景

IPv6规模部署计划发布至今已走过近5年的时间,现阶段,国内IPv6改造工作基本完成,相对应的服务器也已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21年,国内IPv6活跃用户总数约为7亿,这表示约有60%的网民均为IPv6用户,物联网连接数也达到了1.4亿左右,其中,移动IPv6的占比约为35%,固定IPv6的占比约为9.4%[1]。调查表明,包括央企网站、政府网和政务网在内的多数门户网站都完成了升级改造的工作,用户可通过IPv6或IPv4进行访问。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然会处在IPv6、IPv4并行的环境下,如何有效防范风险、提高网络安全系数,自然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IPv6的核心功能有两个,分别是路由、寻址,相较于IPv4,IPv6具有极为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地址空间可达到128位,能够严格遵守聚类原则分配地址,省略了NAT地址转换的步骤,在弱化网络时延的前提下,使信息传输质量及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2]。其次,IPv6创造性地引入了层次分配法和密码生成法,同时利用公私钥验证身份,保证访问人员身份真实。再次,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一方面是因为其地址空间极大,而庞大的地址空间,增加了不法分子扫描的难度,DDoS攻击的发生率随之降低;另一方面是IPv6内置的IPSec可为通信数据所具有完整性、通信内容所具有机密性提供保证,而抗重播保护的加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报文、用户与攻击的适配性,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确保潜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3]。最后,IPv6引入了流标签,利用流标签对数据报文进行简化,该做法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数据包的处理速率,数据流质量也能够得到更有力的控制。除此之外,IPv6的特点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新增组播支持功能,同时剔除了广播地址,使服务质量得到全方位控制,基于广播地址所衍生出的DDoS攻击、广播风暴等问题,发生率自然大幅度降低。二是不仅禁用可广播数据包、源地址并非单一节点的相关数据包,还明令禁止使用链路层组播,此举可将ICMPv6报文所引起安全问题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三是IPv6支持主机自配置、SLAAC等协议,即使没有地址池、服务器,同样能够管理地址,不仅网络管理效率得到提高,移动终端所具有路由、移动还有安全等特性也有所增强,对网络地址进行管理的难度明显低于IPv4。

2IPv6规模部署潜在风险及成因

研究表明,虽然IPv6能够弥补IPv4所存在的网络地址不足等缺陷,但由于升级工作无法一蹴而就,升级期间,双栈机制将长期存在,加之IPv6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围绕IPv6所存在漏洞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迫在眉睫。

2.1IPv6层面

2.1.1协议存在漏洞研究表明,IPv6主要存在以下漏洞。其一,IPv6的中间节点无法处理分段数据包,仅有端系统才能够将数据包分段并进行重组,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恶意数据包攻击系统。其二,IPv6自带IPSec对分发密钥的技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现阶段,该技术尚未成熟,存在管理成本偏高的问题,过于依赖该技术,将影响防火墙的运行,限制防火墙分析负载数据、获取端口号,进而降低数据包检测的成功率。其三,路由往往要依托流量放大机制才能稳定运行,不法分子可以凭借路由报头将自己伪装成普通用户,再以普通用户的身份截取数据包[4]。由此可见,导致IPv6安全性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原因,主要是该协议没有保留NAT,而是采取端对端通信的模式,这样设计虽然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却也会带来信息、结构暴露的问题,降低协议安全系数。

2.1.2过渡方案有待升级IPv4可通过三种方式升级为IPv6,分别是IPv6隧道、双栈机制以及地址转换。随着IPv6正式投入使用,网络架构所受到影响将逐渐显露出来,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过渡环节,IPv6、IPv4间需要频繁通信,只有以IPv6为依托,结合双栈主机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才能避免不法分子经由IPv6路由激活地址,并通过初始化的方式进行攻击。其次,地址转换环节,若负责转换地址的设备内部存有敏感信息,将有极大概率受到攻击或是入侵,进而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再次,由运营商所选用过渡技术,普遍没有经过相应的检验,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此外,双栈机制需要IPv6对硬件资源进行共享,这样做会影响系统所具有通信效果和传送速率,导致用户无法获得良好的体验及感受。最后,隧道加密传输效果极易被协议完整度所影响,目前,IPv6在认证隧道等方面,仍有较为明显的缺陷存在,例如,使用隧道技术通信时,IPv6有一定概率出现隧道嗅探、注入等问题。

2.1.3防护能力较弱IPv6诞生的时间较短,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和普及,已上线系统、网站及应用仅在小范围内运行,围绕其所展开安防研究的力度较弱。除此之外,下列情况同样限制着安防研究的深入。其一,受市场规模、实时收益影响,IPv6产品所具有价值并未得到全方位展示,对相关产品进行开发的技术人员有限,可供使用的服务及产品数量相对较少。其二,缺少良好的验证环境,致使技术人员无法深入验证安全漏洞、代码缺陷。其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所表现出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均难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对IPv6的了解相对浅显,导致针对IPv6所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其所取得效果与IPv4相距甚远。

2.2互联网层面互联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人们只需拥有移动终端,便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身所需信息,相应地,不法分子可经由物理线路窃听甚至篡改信息,搭配扫描攻击,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数据库被攻击的可能性较大。新时期,越来越多行业选择将生产、运营数据统一保存在数据中心,与此同时,存储数据、调取数据等服务也朝着云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数据的难度有目共睹,若企业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将导致安全风险、漏洞无法被及时发现,自身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自然有所加大。由此可见,要想确保数据库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关键是要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同时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3IPv6规模部署风险防范路径

3.1IPv6层面

3.1.1完善IPv6协议要想使IPv6协议更加可靠,关键要以其所存在漏洞为抓手,对协议进行完善。首先,对IPv6安全质量进行评估,对相关应用所具有渗透性及健壮性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判断IPv6是否存在漏洞,在此基础上,堵塞漏洞并改进协议,确保协议具备良好安全性。其次,基于IPv6独有的地址生成模式生成地址,同时对地址进行加密,以免发生人为攻击、设备随意接入的情况,将源地址欺骗等问题出现的概率降至最低。再次,对安全机制进行强化,凭借IPSec特有的可靠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反重播性等特征,优化IPv6,通过新增加密认证等功能,优化IPSec所具有吞吐能力,将隧道嗅探、注入等风险的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最后,以IPv6所提供隐私扩展机制为依托,将通信地址隐藏,以免由于缺少地址转换,导致信息暴露或结构暴露,为网络所具有安全性提供保证。

3.1.2升级过渡方案以网络设施能力为依据,结合业务未来发展需求,对网络升级规划和方案进行设计。优先购入适配IPv6、IPv4的网络设备,将IPv6给IPv4所产生影响作为抓手,对开拓业务、网络安全所提出需求进行平衡,酌情引入包过滤、隧道+客户端双重认证等技术,杜绝IPv6、IPv4间出现交叉感染或类似问题。考虑到IPv6、IPv4协议及地址存在明显区别,因此,还要对管理上网行为的系统、检测入侵的系统、防火墙及路由器进行调整,在新增与业务需求相符的控制策略的前提下,将源路由、无用服务彻底关闭,同时引入以反向查找为代表的全新技术,以免由于源地址欺骗,而引起不必要的问题[5]。以网络的使用情况为依据,对IPv6通信进行分层管理,严格控制访问安全域等行为,在过滤机制的辅助下,提高网络接入过程的安全系数。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ICMPv6报文所遵守访问策略进行设置,与此同时,还应对安全措施进行调整。例如,打造白名单,确保仅有ICMPv6及相关报文能够顺利通过,终止发送不可达信息及RA信息,同时将源路由关闭,为相关应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再如,对防火墙进行升级,新增与检查扩展头相关的规则、重组功能模块和选择发送模块,通过准确筛选并过滤特定类型报文的方式,将DDoS攻击发生率降至最低。此外,还应分别依托边界设备、防火墙,安装入口过滤系统,这样做能够降低源地址伪造等问题的发生率,使边界得到强有力的保护。

3.1.3增强防护能力在增强防护能力方面,实证有效的措施如下。第一,研究人员应加大对IPv6进行研究的力度,从安全还有服务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扩展头、分片攻击等IPv6常见安全风险开展研究,根据风险形成原因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生产商、提供商应保证自身所生产产品和所提供服务能够达到安可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能够借鉴或是复制的场景进行深入探索。第三,重视设备、芯片还有物化材料的研究,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研发大量先进的国产技术与设备,在对升级成本加以控制的前提下,使建设安保能力等工作得到有序推进。第四,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突出专业能力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训机构可搭建相应的实验环境,定期组织开展攻防演练,夯实安全人员理论基础,同时增加其所具有的实践进展,使该群体所表现出实战水平达到预期。第五,政府主管部门应颁布相应的政策,引导有关机构对产品、服务还有安全漏洞进行研究,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够使安全技术储备得到强化,又能够使科研布局所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得到提升。第六,用安防费用抵减税费,激发各个行业引入或使用安防产品、技术的热情,确保各大企业能够结合自身情况,主动采用相应的安全服务及产品,为网络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3.2互联网层面

作为基于IPv4所衍生出的全新通信协议,IPv6与IPv4所面临安全风险高度重合,这也决定了常规保障体系同样能够起到防范IPv6安全风险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项工作需要引起重视。首先,提前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为用户端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其次,对安防系统进行调整,酌情引入防火墙、堡垒主机,有效应对外部攻击,同时对上网行为进行实时管控,通过隔离内外网的方式,降低风险发生率。再次,利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为数据安全提供双重保护,保证数据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引入权威认证、混合加密等技术,将安全防护提升到最高级别。最后,优先安装已获得转移的软、硬件,为设备、系统所具有安全性提供保障。

4结束语

综上,IPv6虽能够提高安全治理有效性,却也会带来隐患,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深入探究网络安全漏洞的成因,拟定相应安全方案,才能使潜在问题得到解决,在保证网络系统可靠且安全的前提下,使IPv6得到大范围运用。

作者:贺乐乐 毛云轩 单位: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数字化部

防范措施探讨3

无线网络相较于传统有线网络更为便捷,用户可以此为基础建立无线连接,打破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时空限制,改变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方式。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和有线网络相比架构简单,连接方式更为简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打破了以往有线网络所带来的限制,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需要解决网络隐患,本文以金昌市为例,分析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易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关安全技术的应用,以完善网络安全机制。

1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分类与应用必要性

计算机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电技术完成数据传输的网络体系的总称,从网络覆盖范围角度出发分为无线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个人局域网。其中无线广域网是指由网络运营商所经营的网络体系,例如移动、联通或者电信等,负责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通信服务。无线局域网是指在较小范围内的短距离通信网络,具有较强的连接能力,例如我们所常说的WiFi。结合网络应用场合可以划分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网络、可穿戴式无线网络、无线体域网络。近些年来,金昌市在不同区域部署的WiFi无线网络数量逐渐增加,相较于传统网络,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进一步扩展了用户空间,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在此期间,无线网络也带来了全新的安全性问题,严重限制了无线网络的发展。因为Internet本身就有着相对脆弱的安全机制,同时无线网络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局限性,因此在无线网络运行期间,将会面对更加复杂且严峻的安全威胁。无线网络借助于开放的传输线路,在对高速数据进行传输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但是在传统网络当中所研究与掌握的解决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于无线网络的安全防护。由此可见,无线网络既为我们带来了较大便利,同时也需要我们面对全新的挑战,因此研究无线网络安全方法与技术至关重要[1]。

2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无线网络的技术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沟通交流的需求。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可以为各类通信设备提供互联保障,应用便利,目前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2.1移动性强无线网络利用无线电波对网络数据进行传输,可利用移动设备或者固定设备接收数据信息,完成网络连接。无线网络打破了有线网络在时空方面的限制,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无线网络使用的便利性,可随时更换无线网络的安装位置,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网络应用需求。

2.2安装成本低有线网络安装较为烦琐,需要设置各种网线以及网线接头,且后期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较高。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安装成本较低,不需安装无线网络发射设备即可完成网络连接,可以为后期网络维护提供便利,且减少后期维护的投入成本。当前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各个小区均有各个运营商所布置的无线网络,方便用户接入。2.3网络扩展性强无线网络可以为网络配置以及网络扩展提供重要便利,用户可以利用无线方式随时随地接入到互联网,提升了数据访问效率和便捷性,能够满足更多用户对于无线网络的使用,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1]。

2.4容易受到干扰无线网络具有开放性,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这增加了网络系统运行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而且开放化的网络环境更易受到黑客攻击,易出现用户的信息被窃取的情况。

3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受到的安全威胁较多,相关人员需要掌握常见的安全隐患,了解无线网络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以此来选择合适的防护方式。

3.1非法用户接入由于无线网络设置过于简单,非法用户很容易进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影响无线网络正常运行[2]。用户在购买并安装无线网络后,没有意识到安全防护问题,容易让他人一起分享网络带宽,影响用户带宽,使网络传输速度降低。如果非法用户在接入无线网络后下载带有病毒的软件,会造成计算机病毒侵入。另外非法用户为了可以达到加大带宽的目的,会修改路由器设置,影响合法用户网络的正常接入。非法用户在进入无线网络系统中也会盗取合法用户的隐私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等,给合法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

3.2假冒攻击无线网络攻击者会将自己伪装成无线网络实体,使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吸引用户,诱导用户主动点击从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威胁用户财产安全。一般攻击者会利用路由器构建网络连接渠道,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无线网络署名改为被攻击用户的署名,当用户连接假冒的通信链路时,无线网络攻击者就会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此类假冒攻击事件会使无线网络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给用户的信息、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3]。

3.3信息篡改信息篡改问题目前较为常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该问题会影响相关人员对所需数据的接收和使用,限制通信活动的开展,降低用户的操作体验。

3.4重传攻击重传攻击是指攻击人员在获取隐私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以合法的方式传输给被窃取信息的用户,使数据信息出现真假难辨的现象,欺骗合法用户,损害合法用户的权益。重传攻击并不要求攻击人员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技术门槛较低[4]。

3.5无线窃听无线窃听主要是因无线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所引起的,当前无线网络对用户开放服务,人们只需要利用设备和客户端便可以接入网络,收集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攻击者使用信号窃听设备可以对网络信号进行截取,以达到窃听的目的。

4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各行各业进入了快速变革阶段,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对隐患因素进行防范,否则会导致信息泄露,因此需要对无线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4.1更改无线网络设置用户在安装无线网络后应对网络系统进行重新设置,不能沿用默认设置,否则会增加信息被盗窃的风险。当前很多用户都没有此意识[5],无线网络安装人员需要对用户进行知识普及,及时对默认设置进行更改,改善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构建和谐的用网环境。在安装路由器之后需要及时设定密码,利用身份认证技术进行控制,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对用户的网络使用权限进行管控,及时识别用户的身份,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密码验证是当前最为常见的手段,为了能够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在设置密码时应当将符号、数字、字母等联合使用,可提升安全防护效果。当用户需要接入无线网络时,利用指定页面完成身份认证,也可有效避免出现假冒攻击的现象,强化无线网络防伪能力,防止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双向身份认证机制在应用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计算机根据用户的数据对其身份进行识别,用户会向计算机提供相应的信息,当用户发现计算机的信息出现异常,路由器被入侵时,可选择拒绝连接。

4.2完善加密机制信息加密机制的应用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避免开放化网络环境导致的信息泄露,可有效避免了大部分无线窃听事件的发生。加密技术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在加密过程中会使用加密钥匙进行加密处理。在日常的工作系统中存储着大量的关键文件和信息,利用加密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避免他人破坏数据、泄露数据。密钥技术包括公开和隐私两类,公开密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用户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以公开使用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从而能够保证信息的安全。隐私密钥是经过授权处理的密钥技术,信息加密渠道和信息本身均具有不可见的特点。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在不同环节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转换,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要利用加密技术,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4.3隐藏无线路由无线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打开SSID能够强化客户机连接效率,提升无线网络使用的便利性,但同时安全隐患较多,易造成非法设备进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用户可以关闭SSID,将网络状态设置为隐身,在连接其他客户端时可利用手动的方式输入SSID名称。为提高加密效果,可选择WPA/WPA2、WEP这些多样化的加密形式保护无线网络,能够形成完善的入侵防御机制,进一步强化无线网络系统安全性。

4.4设定不可否认机制不可否认机制是一种针对公开密钥的安全技术,能够确保公开密钥的特殊性,可以解决公开密钥缺陷的问题。不可否认机制会对接入无线网络的用户进行识别,用户接入网络时需要输入密码,系统会对用户输入的密码和认证信息进行识别验证,认证信息不符或输入的密码不正确的用户无法接入到该无线网络。另外,不可否认机制和网络的联合数字前面可以有效避免无线网络伪造的现象,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到网络系统中,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4.5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黑客的非法入侵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病毒隐患并做出相应的处理,能够保证无线网络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可以针对隐患进行警示,对不同违法行为的安全级别进行划分,以此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网络系统整体安全性。在使用入侵检测技术时可以同时配合防火墙技术,构建网络安全防御系统,防止非法数据流入。

5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使用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技术,能够有效规避安全隐患,确保网络安全。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具有移动性强、安装成本低、网络扩展性强、开放性、容易受到干扰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非法用户接入、假冒攻击、信息篡改、重传攻击、无线窃听等隐患。为了保证其安全性应当采用更改无线网络设置、完善加密机制、隐藏无线路由、设定不可否认机制、使用入侵检测技术的方式,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政花.浅析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6):158-160.

[2]张令.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4):67-69.

[3]吴家存.试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4):69-70.

[4]周新华.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0):40-41.

[5]周公平.大数据视域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2,23(4):78-80.

作者:蔡畅 单位: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