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电算化范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会计电算化范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电算化范文

会计电算化范文1

引言

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互联网+”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算化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使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十分广泛,而且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向纵深开展并取得更好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有个别商业银行不注重大力推动会计电算化改革、创新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工作领域的运用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既要对所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运行机制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也要对运用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有效地运用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当中,推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一、电算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会计电算化运行机制以及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具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分析电算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账簿体系数字化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系统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这就使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更高,特别是通过数字化处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的账簿体系实现了数字化。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信息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传统的会计工作以手工为主,而最为繁重的工作就是账簿处理,会计人员将大量的工作用在了这个方面。将会计电算化运用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当中,可以使会计人员通过计算机系统乃至远程方式构建账簿体系,只要拥有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人员登录就可以处理账簿。会计电算化不仅使账簿体系实现了数字化,而且还能够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能够使账簿更加真实和准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业银行通过创新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使账簿体系更加完善,并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切实加大相关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手工会计下在编制完记账凭证后,只有将其数据登记到有关账簿上,完成账簿的登记,才能据此生成报表和提供出所需的其他会计信息。将会计电算化运用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当中,可以使记账过程实现虚拟化,只需要录入数据即可,相应的模块就会进行处理。因而,商业银行将会计电算化运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当中,使记账过程实现了虚拟化,而且也变得异常简单。当需要修改时,只需要“更正凭证”即可。从总体上来看,商业银行运用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基本上已经取消了记账过程,而且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一键确认”,其精准度也较高,只有录入的数据准确无误,会计电算化系统就会整理出相对比较科学、准确的财务分析报告,但这也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配合。此外,除了记账过程虚拟化之外,会计电算化的广泛运用也使对账过程不复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自动进行处理,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就不会出现错误。

(三)财务处理一体化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来说,主要是“凭证±账簿±报表”,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财务处理,而且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造成更大的工作量。将会计电算化科学、系统、有效地运用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当中,能够使财务处理实现“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财务处理流程方面,主要是“输入±处理±输出”,会计人员输入原始数据,其他的处理工作只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操作即可实现,这种“指令性”的会计处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手工会计的中间环节几乎全部省去。更为重要的是,运用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还能够使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客观性、准确性更强,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成本也显著降低,特别是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的综合运用,会计核算工作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财务处理能力显著增强。

二、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将会计电算化作为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按照较高标准和要求进行分析,特别是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一些商业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效能化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出现了一些风险。深入分析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平台建设缺乏创新从电算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些商业银行不注重会计核算工作平台创新,特别是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撑作用不强。例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将大数据技术广泛运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当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各类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方面缺乏综合性、全面性和拓展性,财务分析的整体功能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商业银行则不注重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ERP系统、“云会计”等平台进行对接,会计核算工作平台的系统性、对接性不强,同样会制约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商业银行重视,努力在构建多元化会计核算平台方面加大力度,否则就会制约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

(二)会计核算内控机制比较薄弱尽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能够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综合功能,但个别商业银行认为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不会出错,因而不注重构建会计核算内控机制,直接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诸多风险。例如:有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作为重点,会计核算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相对薄弱,而且在对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还有一些商业银行不注重防范和控制技术风险,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开放性认识不足,对各类数据、信息的保护不够到位,甚至由于“黑客”入侵而导致数据、信息被篡改甚至丢失,造成了较大损失。

(三)会计核算运行体系不够完善随着会计核算工作模式的不断深化,会计核算工作领域得到一定的拓展,但一些商业银行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运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注重构建科学和完善的会计核算运行体系,直接导致会计核心工作的全面性和全程性不强。例如:有的商业银行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尽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支撑性较强,但却不注重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业财融合”体系当中,会计核算工作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服务、监督不够到位,甚至对存在的漏洞不闻不问。有的商业银行则不注重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中,相应的工作组建设不到位,而且各工作组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会计核算工作的拓展性、融合性、互动性不强。

(四)会计人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有的会计人员不注重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创新性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而且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也不注重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深入分析会计人员信息素养不高的原因,除了会计人员不注重加强学习、实践和研究之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在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缺乏拓展性,特别是在创新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效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相对较少。

三、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改进策略

(一)推动会计核算平台创新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要想大力推动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改革、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大力推动会计核算平台创新,特别是要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物联网技术、AI技术等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可以开发专门的“会计核算智能化平台”,将各类技术进行融合运用,不仅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工作向纵深开展,而且也能够在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拓展会计核算工作领域、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在推动会计核算平台创新方面,也需要大力加强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因而可以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如将数据挖掘技术融入“会计核算智能化平台”当中,加强对各类数据的收集,并录入到相应的模块,这对于强化会计报告的决策辅助功能至关重要。

(二)优化会计核算内控机制随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加之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使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放性更强,因而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更加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大力推动内控机制的有效性建设。在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制度,特别是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使用流程,会计人员在操作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时需要进行“登录”和“认证”,无关人员不得登录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防范和控制技术风险方面,商业银行应当使用正版软件,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加强防火墙建设,大力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如运用360卫士方面,应当及时更新病毒库,当360卫士做出提醒时,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更新,同时还要坚持每天运用一次360卫士进行检测。要将聚类算法、RSA加密算法等科学、系统、有效运用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当中,同时还要强化垃圾网络安全防御、专家系统的运用。

(三)完善会计核算运行体系对于促进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可持续发展来说,还要在完善会计核算运行体系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促进会计核算工作与商业银行整体工作的有效融合与互动,进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业财融合”体系当中,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加强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如通过出具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会计报告,既要对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也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大力推动会计核算工作模式创新,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中,建立专门的“会计核算工作组”,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组”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工作组”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系统性,如在收集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数据与信息方面能够形成合力。

(四)提高会计人员信息素养通过对电算化条件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也包括会计人员信息素养不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会计核算工作领域的有效运用。因此,商业银行在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提高会计人员信息素养上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数据意识、网络意识以及创新性运用能力。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特别是运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习和研究,同时还要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出现的漏洞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与研发单位沟通与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推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有效运用。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更加深远。尽管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方面不断加大力度,而且也使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撑作用更强,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应当着眼于更加科学、系统、有效运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和大力推动会计核算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乃至智能技术优化和完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努力在推动会计核算工作平台创新、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内控机制、完善会计核算工作运行体系、提高会计人员信息素养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促进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作者:于飞 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

会计电算化范文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记账、登账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会计管理的需求。而会计电算化,通过专业的计算软件,按照会计工作核算程序处理记账、登账、生成报表等会计业务,其自动化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起,会计电算化逐渐引入进高等职业院校,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的便利,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在账务查询、财务报表自动生成方面的优势,能随时生成财务报告,加快了财务数据的提取速度,方便学校了解内部资金的情况,帮助学校定位目前的发展状况,规划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然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高等职业院校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对于资金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以核算为目的的传统会计电算化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财务管理的需求。因此,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构建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1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现状

1.1管理观念意识陈旧,电算化发展遇到瓶颈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会计的理解还停留在固有的观念里,认为会计的作用就是核算,观念上还没有从会计核算理念转化成会计管理理念。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对于会计电算化建设仅限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系统记录处理会计业务信息的功能,而对财务数据的运用也仅限于生成传统的财务报告功能,没有认识到财务数据分析在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就造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功能单一,使用面窄。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对会计业务的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的数据对学校整体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进而为学校的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显然,传统单一的会计电算化无法满足。在这种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转变其观念意识,拓展其功能属性,已势在必行。

1.2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电算化管理制度随着会计电算化使用越来越普及,给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是由于有系统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财务人员仅需要录入基础的会计数据,就能自动生成会计数据这样的便利,让人容易忽视会计电算化其本身的风险。而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专业知识,对于系统产生的风险缺少防范。虽然当前我国财政部在1999年出台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但是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起步晚,相关的文件、政策、法规并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对于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等未能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管理制度体系未能在日常的会计电算化运行中起到有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1.3时效性差,功能单一,系统开发不充分会计电算化相对于传统手工账务,在处理效率上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这些受限于财务人员录入电算化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及准确性。若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录入或者录入数据有误,则会影响到会计电算化运行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决策。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大部分都是从市场上买的成品软件,功能模块相对固定,虽然能满足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需求,但缺少针对学校个性化需求的二次开发,或者由于软件的固有模式,无法按照学校需求进行功能的延伸开发,导致电算化软件在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完全适用,反而很多时候为了适应软件的功能模块,需要调整一些会计工作流程。特别是遇到一些特殊口径的财务报表和数据统计,电算化软件无法实现直接导出功能,需要人工计算汇总填报,降低了财务处理的效率。同时,由于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使用的都是构架固定的成型软件,仅仅只能满足某一功能,而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和满足自身的管理工作需要,学校不得不构建很多信息系统,比如学费收费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报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等,但这些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达不到各系统数据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管理的需求。若需要使用几个系统间的相关数据,还需要人工进行再次加工,降低了数据分析的效率。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已无法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分析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能及时提供财务的最佳解决方案,从而给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1.4缺乏高端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结合,它要求运用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又要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而现今高等职业院校的财务人员具备了财务管理知识,并且大部分都经过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是财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依旧停留在记账、复核、生成财务报表等功能上,因为不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设计架构,使得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其次,因为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化知识,难以维护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而系统开发人员拥有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化知识,虽然部分拥有会计理论知识,但缺乏会计实践,在系统的设计和处理上,容易陷入固有的理论思维,难以解决实际的问题。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知识的人才队伍,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特别是会计信息化发展极为重要。

1.5会计档案管理水平低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数据都是以纸质文档保存,而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媒介处理会计业务的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都保存于计算机系统中。随着会计电算化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普及,财务数据的查询修改都在计算机系统软件内,且数据量庞大,若电算化系统数据出现损坏或者系统遭受攻击修改了数据,难以追溯数据的真伪,容易造成财务数据的混乱。虽然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年末将凭证、账簿打印出来装订,形成纸质档案保存,但是都是以电算化系统数据为依据,且时间滞后,无法起到保证电算化数据准确的作用。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知识,没有对会计电算化档案定期的备份意识和习惯,财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虽然有财务数据备份,但往往采用光盘、磁盘、硬盘等载体。虽然这些载体有着存储容量大、占据空间小等优点,但存在着因载体毁损或软件更新而无法兼容读不出数据的风险。

2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建议

2.1提高财务管理理念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理念已经跟不上现在形式多样的管理需求。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支出结构不断变化,各类项目资金处理要求和方式多样,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处理财务数据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另外,近几年国家加大财务工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监管也越来越严格,会计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将是高等职业院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会计工作观念,从会计核算转换成会计管理,并树立以财务信息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需要不断完善其功能,并构建长远的会计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明确会计信息化的任务和目标,不断拓展会计信息化的系统,并且实现各信息化系统数据共享,以便及时提供学校发展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同时需要打破各部门信息系统的壁垒,通过开展校园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数据,及时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2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在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高等职业院校在电算化工作中,却缺少以之相匹配的制度和体制。虽然《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在1999年出台,但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面对新时代的会计管理需求,建设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院校应在国家会计政策法规的框架下,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制度,通过制度明确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工作流程,让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到有据可依,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让财务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还需要完善高等职业院校的财务内控制度,并严格遵从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要求,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管管理岗位,例如信息权限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审核,以减少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

2.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而建设起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体系,需要“既懂会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提上日程,建立起一支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会计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方面,财务人员要转变意识,转换会计工作思维,将一直以来的会计核算思维转化成会计管理思维,并落实在实际的工作中。同时还要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设计思路,清楚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能处理系统日常故障,还能利用系统处理一些特殊财务需求。其次,财务人员还要夯实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特别是这几年《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会计制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更需要加强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提高处理会计实践能力,为今后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做准备。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需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增加财务人员在会计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知识培训的机会。此外,还需要引进懂得会计知识的专业计算机信息化人才,在日常维护财务管理软件正常运转的同时,为后续开发适合学校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2.4利用先进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大部分都是借助成熟会计电算化软件。成熟的会计软件虽然符合日常的会计电算化需求,但是功能相对固定,有着无法满足学校需求、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在选择会计电算化系统时,除了通过市场调研和测试,选择合适自身的会计管理软件和功能模块以外,还需要考虑其能否根据学校的管理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拓展会计电算化功能。同时还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他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整合成一套完成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加速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为今后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进而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可以借助当代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会计机器人、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将其运用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建设中,使得财务管理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逐渐向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

2.5探索会计档案管理建设道路会计数据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其安全性对整个财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会计电子档案的建设不止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以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会计电算化发展日趋成熟,探索一条复核高等职业院校的需求的电子档案道路已经势在必行。比如,为了降低在运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风险,高等职业院校要形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的意识和习惯,并采用多种存储载体,定期备份保存,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例如可以采用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会计档案工作中,借助其去中心化、不可串改、过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等功能来规避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保障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运行环境的网络安全,加强防火墙建设,防范黑客攻击等风险。

3结语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电算化越来越普及,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如何建设起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改革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打造一支既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又有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的会计人才队伍,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功能,为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

作者:崔绮思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会计电算化范文3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传统会计注入活力,会计的电算化为财务工作带来无限可能,将人们从繁重的数据统计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管理和探索中去,管理会计应运而生,终将改变人们对传统会计的看法,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改革带来深远意义。

1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

1.1起源和发展1946年,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54年,通用电气公司尝试着在计算机上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发了会计行业的变革。由于当时电脑功能和系统的局限性,计算机仅用于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出入库核算管理等一些数据量很大、计算比较简单而又重复次数较多的业务,提高了某些会计岗位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对计算机的研发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运用到更多的领域,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范围越来越大,对经济信息的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大,能为管理者们提供更多有用的决策信息,手工记账渐渐被电算化信息系统代替。这个时期的会计电算化几乎完成了手工记账系统的全部业务,在减轻会计工作量的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和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1979年,我国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了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并于1981年在长春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一个里程碑,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电算化便从试点开始尝试推广并向普及化发展。

1.2会计电算化建设成果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推广普及阶段。(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2年,远方公司成功研发《远方通用会计核算系统》,并于1993年4月通过财政部按新会计制度进行的评审,产品得到迅速推广。远方公司也成为中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开拓者,中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事业的先行者。其他较早出现的会计管理软件还有先锋、用友,然后是金蝶、万能、国强、速达、管家婆、金算盘、新中大等30多种通过财政部评审的财务软件,都能较好的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在国有企业电算化改造中,从最开始的“单机版”会计管理软件,到“网络版”会计管理软件,再到跟其他业务部门联网的“业财一体化”集团会计管理软件,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企业改革的步伐。近年,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更多免费的财务管理软件出现,变相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同时,也大力的推进了相关产业进程,各种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公司、代记账公司、财务咨询公司、财务软件公司等等,层出不穷,财务管理的触角更是从企业延升到个人,比如手机上各种记账APP,如某某云软件,已经完全可以处理小微型企业账务和个人流水,某些功能甚至比老牌财务管理软件更加快捷灵活,费用和维护成本更低,更是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视频做成课程,供网友免费或付费使用。

2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会计的发展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主要阶段。古代会计的主要特征是已经有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并采用了单式记账法。这种方法相当于目前常见的手工现金、银行日记账、配合有一些材料、资产、损益类类似的台账等,每笔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由于各账户不需要严格对应,也就不存在平衡关系,不存在系统的说法,仅类似于某些老会计口中常说的“单边账”。近代会计的主要特征是复式记账,也就是我们大多数财务人员学习和使用的账务系统,耳熟能详的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会计恒等式、会计六要素贯穿在我们整个财务生涯中。在此记账法下,每笔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科目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各科目中存在对应关系,记录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有助于检查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相连业务和完整性,杜绝出现“单边账”。在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加持,电算会计的出现,让整个行业呈现跳跃性的发展,不光财务系统化,更延伸出业务财务一体化,即业财系统化。而业务财务的系统化,也为现代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财务环境,而是放眼整个企业链乃至行业链。近20年来,国家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量股份制企业出现,由于打破了“铁饭碗”,上层领导们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重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更高,传统的几张会计报表渐渐满足不了需求,迫切的需要会计们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会计资料和管理建议,国民教育也从单纯的财务会计过渡到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出现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3管理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3.1国家政策支持财政部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实现管理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共同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并于2017年7月1日进行了第一次管理会计师专业能力(PCMA)考试,从此翻开了会计行业的新篇章,体现出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迫切性和国家对会计体系改革的决心。

3.2市场经济下竞争需求2001年,中国加入WTO,促进了国内整体经济增长,也导致了地区差异的进一步扩大,而为了缩小差距,加强落后地区和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首先关注的就是加强经济管理的能力,回首二十年来,如果说国企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那“营改增”则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实力。在国家政策指引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双重刺激下,财税改革紧跟其后,会计再教育提上日程,传统会计不可避免的介入企业管理,并逐渐与业务融合,形成业财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

3.3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增大近年来,国家税务政策频出,受这些主流政策的影响,企业不得不边学习边发展,高质量财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会计电算化普及之前,只要当了会计,除了职称考试,整个职业生涯几乎没多少培训、学习的机会,在办公室里靠前辈传、帮、带就基本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充电学习已成为常态,不会用电脑的会计已经很少了,常规化的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的财务软件公司都可以做。但另一方面,当电脑全部或部分代替人工后,许多会计的思考能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局限,比如在业财融合逐步完善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由于职能过于分散,能全盘处理账务的会计很少,企业也很重视具有管理思维的财务人员,并不断加强培训力度。中小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会计基础工作不容易受约束,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会做账的会计很多,能做税收筹划、懂管理的会计太少。高级财务人员薪酬成本高,通常都在大型企业里担任一些管理职能,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能做事、有经验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而这些人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4大数据环境下的综合需求2016年“营改增”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支付的运用,辅助国家政策加速实施,更加便捷的支付环境和纳税政策,带动财务操作环境做出适应性改变,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网络化办公、网络化教学得以快速发展,为传统的中国企业开辟了一条更快的高速通道,也给萧条的经济大环境注入了一丝活力。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给所有的业务部门带来了新的考验,财务管理则首当其冲,被推到变革的最前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贯穿每个角落。每个业务部门都有 资金往来,有数据有现金流的地方,就有财务管理和监控的需要,财务部门做为数据的汇集中心,形成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发现问题、上报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传达信息的一个体系,直接并自然而然的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传统财务会计也随之在真正意义上转型成为管理会计,这也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4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联性及现状探讨

财务会计主要反映过去的信息。以会计准则为指导,用业务带动管理,即被动管理。都是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的管理,会计思维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大多停留在怎么处理业务的形态。虽然有全面预算准则,但落到实处的不多,实行预算管理的仅限于有需要的央企、国企及一些政府部门、非盈利性组织。而中小微企业,基本没有预算方面的操作流程和人员配备,就连普通的会计岗位,也是一人多岗,更不提筹融资集权现象严重,这种环境下,让会计参与管理是有诸多限制因素的,比如在小微企业常见的出纳管会计,老板通常会安排信任的人当出纳会计被告知少问少管少操心,在此情形下,会计不会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只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再比如外行指导内行,也是一个道理,都是实实在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企业主的管理意识提升了,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管理会计来源于财务会计,又不同于财务会计。在管理会计看来,业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服务,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再反馈到业务中来,是一种主动的管理形态,它涉及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产品、不同项目或过程等有关生产经营的信息。要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就必须做到从全局着眼,综合考虑,有很强的前瞻性,更多的用到预算控制、税收及筹融资策划等方面的知识,与重视会计基础的传统会计相比,有很明显的区别。管理会计在很多方面不受会计准则的制约,结构较松散,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化。无论是核算程序的确定、数据资源的来源、核算的方法和编制报告的形式等,都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满足管理者需求的就认定为有效,对内控管理有一定的要求,客观的来说,管理会计是从企业和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按管理者和企业的需求设计适用的财务账套,真实具体的反映企业情况,同样受会计制度的约束,而又不仅仅受限于现有行业的会计通用科目和处理方法,具体的比如准则要求需要计提的一些科目,像“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小微企业里是很少有会计按步骤一步一步来处理的,在业务量极少的情况下,通常是一步到位,甚至在不影响损益的情况下,更多的用“收付实现制”的准则来代替“权责发生制”的准则处理业务。虽然有一定灵活性,但不规范的东西多了,弊端也多,如果不在内控管理上下功夫,这些不规范的处理方式还将伴随企业很长时间。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侧重于过程管理,事中控制,重业务轻管理,偏向于被动管理。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事前控制,注重企业战略布局、预决算、筹融资和内部控制,更多的偏向于主动管理。而主动管理在不成熟的内控环境下,会有很多弊端,需要不断磨合,完善。大型企业因有较成熟的内训机制另当别论,而对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来说,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还需要长期的磨合和转变,任重而道远。

5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实意义

5.1平衡企业管理模式既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在某些层面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改变人们在传统会计中轻管理重业务的固有观念。让经营者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

5.2关注过程管理,也重视结果反馈严格计划、执行、反馈、完善的管理模式,以科学的管理思维指导业务的发展方向,以积极的反馈完善企业内控管理。

5.3加强内控管理,更具竞争实力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灵活的处理手段,充满生命力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实力。

5.4加快企业成长,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特殊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要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熟悉了解相关政策法规,重视自身建设,只有快速成长,才能与时俱进,唯有创新,才能生存。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政策的频繁出台,都给稚嫩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和企业主固有的思维模式被新的经济形式打破,不得不适应并融合其中;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主动或被动的寻找最优的合作、协调方式,新的岗位设置、人才培训有计划的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领导层和管理观念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也推动了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升级,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将带动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建刚.论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投资与创业,2021,32(18):50-52.

[2]叶楚琪.大数据视角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1,(21):93-95.

[3]杨延锋.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财务管理,2021,3月:146-147.

[4]余亚丽.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7):145-146.[5]符京.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中国市场,2022,(6):178-179.

作者:李琪 单位:云南嘉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