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气工程论文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气工程论文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工程论文3篇

电气工程论文1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强调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工科人才。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工科创新应用型人才,适应当前电气行业国际化发展需求,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努力探索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是以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为载体的高阶英语,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英语基础皆有一定要求。为改变专业英语目前的“教与学”困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结合,掌握专业阅读和写作必备的英语专业术语,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行业现状及学术研究动态,为将来从事电气专业工作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打好基础,本文从电气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及改进课程考核方面进行了课程的创新教学探索,这对培养国际化应用型电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学生情况专业英语词汇多,句型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原理的英文表述较枯燥乏味,学生阅读理解难度较大,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对比沿海地区学生,西北区域学生的英语基础略差,部分学生刚接触专业英语会产生畏难情绪。同时,部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只为通过突击考试获得学分,“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互动中参与度低,无法保证学习效果。并且学生对课程的考查重点把握不到位,无法将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区别开来,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因此,从态度上转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转变学习方法,是解决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出发点。教师情况一是任课教师工作量较大,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后,很难保证有更多精力探索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习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二是部分教师授课能力需要提高,专业英语教师应具备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融合到一起开展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又要具有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的储备,还要保持对电气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了解与研究。

三是专业英语课程课时较少,在有限课时内课程安排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知识点。要完成专业英语这一难度大的授课任务,专业师资团队的构建是解决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的着力点,由此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推动本课程的持续改进。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新工科建设是根据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提出的全新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新工科对电气专业的要求,为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国际 化电力人才,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改革策略。

完善教学体系,构建专业师资团队为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电气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能力,任课教师应加强自身英语能力的培养,利用学校或网络提供的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积极参加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培训。课程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建设,加强教学实践探索,鼓励任课教师去国外高校进修和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将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融入到本课程教学建设中。同时,学校可大力引进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电气专业高学历人才,担任电气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拥有较强的英语实践技能,是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授课的较好人选。丰富教学环节,实现课程“两性一度”专业文献内容多枯燥难懂,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教学效果,丰富教学环节尤为必要。整个教学过程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导入新内容应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提炼关键知识点。设置课堂提问环节,从基本知识点延伸至高阶专业问题,让学生从“摸得着”向“跳一跳才能摸得着”的阶段逐步过渡,有效凸显课程重难点。教师既可融入参与互动式教学等多元化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实验室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还可运用多媒体准备专业领域的英语纪录片或权威专家的英语演讲供学生学习,全面地渗透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凸显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充分实现本课程教学的高阶性、挑战性、创新度。

优化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在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培养体系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教师在注重传递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课外拓展等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从课程知识点中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发挥专业英语课程优势,提高学生文化认同和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还可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典型思政题材,如担当与奋斗、诚信与使命、工匠精神等,通过话题讨论、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民族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通过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立体,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调整课程考核,全面评估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专业英语考核不应拘泥于期末考试的分数,而应考查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建立更为完善的考核体系与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设置多样化、可量化的考评项目,在延用卷面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更多比例的过程性考核内容,如学生出勤、小组讨论、章节测试、平时作业、课堂互动等,将这些项目纳入平时成绩考核项目中,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通过个人努力有机会获得较满意的平时成绩。引入多元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综合能力考评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可确保学生本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得到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反馈,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情况,为后续在教学上进行持续性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结语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出发,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及改进课程考核等策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英语的能力均有明显进步,学生课程参与度及课程目标达成度都有所提高,教学成效较为显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注重自身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不断探索,推动课程持续改进。

作者:赵梦珏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论文2

1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的适切性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共20条,所以,又称“职教20条”。《方案》里“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为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改革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的“三教”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教法改革,因为教法是途径,关系着“如何教”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教材改革,因为教材是基础,关系着“教什么”的问题,也比较好操作;“三教”改革中最难的是教师方面的改革,无疑教师是“三教”改革之根本,因为它关系着“谁来教”的问题。《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中职等技术学校(简称“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主阵地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它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技术技能人才重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机电专业是中职学校所开设专业中技术特点非常显著的应用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专业性。当前,我国机电专业人才还很欠缺,在这种形势之下,中职学校应该及时针对机电专业进行“三教”改革,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写出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活教材”,优化符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塑造高质量的机电专业人才。

2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的必要性

2.1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教师来源广泛,但大多是非师范院校毕业,据笔者统计,我校电气智能专业组的12位老师,毕业自11所高等院校,只有一位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毕业,其余的都是从工科院校毕业,入职从事机电专业教学。电气职能组下辖农村电气技术、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维等五个专业,目前有11个教学班,每周共需开156课时,人均每周需承担13课时,机电专业课教师课时多,任教课程也较多,用于培训、进修的时间略显不足。

2.2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教材采用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比如,笔者这几年担任农村电气技术、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教务部门发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电气控制设备检修》、《工厂电器控制设备》等国家规划教材。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大同小异,很有整合的必要。

2.3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教法较传统。“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教学过程也是如此,学生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在教师指导下得到理性认识,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深化感性认识,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中形成技能、巩固知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受普通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把这个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弊病,即教师在教学中一个劲地“灌”,学生则囫囵吞枣式地“收”。必须指出,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改变目前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书本“死”的知识为学生潜在“活”的知识,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3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的紧迫性

教师是“三教”改革的根本,中职机电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教师虽然来源广泛,本应是中职学校中最活跃的群体,但因课时多、课程多,无暇培训、进修,长期以来又在文化课等科任教师的影响下,教学方式趋于普通教育的模式。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国家又相继出台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尤其是2022年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多措并举,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但很多机电专业课教师对此认识还不很到位。实践性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的重要特征,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教学现状是依照国规教材,借助多媒体课件授课,尽力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这很难达到专业课所制订的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比如,《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第一单元《电气控制线路基础》第2个项目是《认识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在讲授到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必须要接触到强电。机电专业课教师必然会反复提醒、反复交代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共同保证课堂的安全。但有些学生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又不认真听讲,一到实验室又急于动手,将教师交代的安全注意事项抛诸脑后,导致仪表损坏,保险管熔断等事故发生。发生“事故”后,有些老师干脆“跳”过这部分实践操作课,这对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的教学是很不利的,一方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是“三教”改革的基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亟待整合。2017年8月26日,教育部颁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在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各种版本的教材层出不穷,作为机电专业教师,急需提升整合教材的能力,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整合出必修内容与选修模块,供各专业使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最易突破的“口”,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可以先解决“如何教”,即对教法进行改革。比如,在《电阻器识别》公开课中,执教老师将重点定为电阻器识别,难点定为容易混淆颜色的区分,按照“先理论引导、再技能训练”的步骤展开教学,结果学生在识别实际电阻器时准确率与识别速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后来笔者告诉他将难点定为普通电阻器如何快速辨别出“第一环”,改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出“第一环”。教学难点调整,教学方法改变后,很快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以课堂教学入手,探索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的可行性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角度众多,笔者以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电气控制线路模块课堂教学为例,探索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电气控制线路是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专业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模块,本模块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能熟练安装电气控制线路,并能对常见的电气故障进行检修等相关操作[3]。本模块上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下接《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等课程,该模块知识、技能程度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以电气控制线路模块为例,开展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恰逢其时。

4.1把握住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风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即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例如,在讲完低压电器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后,通过讲解习题中作图范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基本控制线路设计的方法:第一,分析电路欲实现的功能(即电路要求);第二,选择或组合对应的基本控制线路;第三,画电路图(即模仿设计控制线路)。

4.2开启通向技能操练的大门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实习实验教学。在授完基本电气控制单元线路后,指导学生尝试进行电路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电路设计的技能。茶叶加工机械是我县机械加工企业的支柱项目,茶叶速包机是茶叶加工最基本的机械之一。下面以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过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的。第一,引出命题:在给出命题之前,先带学生到校办机械厂参观我们电气智能组设计的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演示速包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记录下其过程(如表1)。第二,给出命题:参观了茶叶速包机的工作过程后,提醒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茶叶速包机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茶叶速包机的基本动作,分解为:立辊转动、立辊进退、限位保护。进一步启发学生,茶叶速包机这三个基本动作可以通过哪些我们已学过的电气控制线路来实现呢?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欲立刻被调动起来,并纷纷讨论得出茶叶速包机工作过程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对应关系:立辊转动可由单向点动运转控制线路来实现;立辊进退可由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来实现;限位保护是电气控制线路中的位置控制。得出上述结论后,同学们内心发出:“哇,茶叶速包机的电气控制线路竟然这么简单呀!”要知道在安溪县域内,几乎是家家户户有茶叶速包机呀!掌握了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如同学会照明线路一样,今后家中的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方面的故障就可以自己动手解决了。如此一来,同学们学习电气控制线路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要知道,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一个好的命题是非常困难的。须知好的命题既能引领学生掌握广博的理论,巩固学生原有知识,形成扎实的动手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力。所以,在设计这个命题时,笔者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点动控制、正反转控制、位置控制这三个单元电气控制线路电路的理论知识;其次,在原有基础上让学生适当提升,即“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显而易见,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是点动控制、正反转控制、位置控制这三个常见单元电路的综合运用。第三,画出电路:梳理出茶叶速包机工作过程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对应关系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图。每个专业班级分成6个小组,各个小组的成员围绕“设计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图”这个目标各抒己见,不断优化,得出以下一个既能实现茶叶速包机各项功能,又相对最优化的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

4.3走上表现技能的平台设计好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后,组织同学们再次来到机电实验室,根据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绘制出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图,然后根据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图动手接线,完成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实物;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电验证自己“设计”的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能否按命题要求,实现各种预设功能。在机电实验室组装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并调试成功的基础上,带着学生重新回到茶叶加工机械厂,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加工制作真正的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并安装到一台台茶叶速包机上。当同学们品尝到了“成功”的果实、由衷地发出“电气控制线路没白学”的感叹后,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电路变为现实后,创作的成功感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4.4点拔学生再接再厉完成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后,马上点拔学生要再接再厉,自觉学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技能是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的,有了设计、制作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的成功体验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加工、制作车床电气控制线路,企业物流车间的行车电气控制线路,水泥搅拌机的电气控制线路等。我们尽量让学生亲自在车床上、行车上、水泥搅拌机上完成相应的电气控制线路,学生通过举一反三,一次次复制着成功,也充分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学生平时会更加留意身边的一个个电气控制线路,对今后走向社会更充满信心。5结语综上所述,“三教”改革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课题,以上是笔者根据茶叶速包机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在“三教”改革方面所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必须指出,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三教”改革道艰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全体专业课教师齐心协力,把中职学校的“三教”改革不断深入下去,终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谢艺攀 郭光侯 单位: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气工程论文3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大步前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陆续出台,意味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我国步入工业化进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岗位的技术要求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电气技术在岗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业教育就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能。良好的职业教育是在做好社会需求分析后进行人才培养,对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究。

一、线下教学为主体,线上学习为补充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线下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我国对教学进行多次的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班型等,且改革具有成效,但仍然未脱离线下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更加深入。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学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取得一系列的正面效果。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师生互动的及时性等,有利于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充分地调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但线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生,虽然部分教师在课后设置答疑解惑时间,但也做不到及时地将问题进行解决,只有在下次课时通过师生交流对问题进行解决,无法完成跨时空的教学。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地点的影响,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对未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随时解决。尤其在教师进行临时性内容  布置的过程中,学生能在课前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线上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缺点,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无法做到自我约束,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点不能按时完成。通过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后,取其优势进行教学应用。以线下教学为主体,主要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为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线下对实践项目进行训练,还原最真实的工作场景,能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环境,教学方法以探究式、讨论式为主,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课程中的所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课后针对每次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由于课上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独立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时会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并且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理解课上未掌握好的抽象知识,建立学习的兴趣。并且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已完成,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学和自测,线上内容作为课后复习环节的有效补充。教师将线下与线上有效融合,利用好各自的优势才可以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用人要求的逐步提升,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脱钩,或者企业只是将学生作为“搬运工具”、不能进行技能的培养等问题,而出现了人才培养“一边倒”的情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院校最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逐步完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院校与企业的育人职责院校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对应的知名自动化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明确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协同育人。根据双方制定的管理制度由特定部门推进工作,确保现代学徒制的良好运行。在学生的实习管理中根据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实现技能知识的传授,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要求制定学生(学徒)实习期间的技能标准、考核标准等,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样就解决了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被企业录用、企业培养的人才无法真正掌握技能这些问题。

(二)校企之间共享教学资源校企之间要强化沟通。由于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可以把握社会对电气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主要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设备维护、系统集成为技能主线,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要求。构建学校专业知识培养、企业实际应用锻炼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通过项目的学习,对理论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直接的融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共同编写高质量教材等。例如,部分院校中已有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企业在部分学校建立的实验室,可以做到以罗克韦尔的设备进行学习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毕业后可更快上手使用企业所采用的罗克韦尔设备。

(三)师生团队建设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也为教师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虽然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通过选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实现学校教师的双师型身份。校企之间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申请企业或行业项目,做到产教融合。电气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者工作强度等均可以作为共同设立的项目。建设强有力的师生团队,不仅促进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做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学生也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自身价值。

三、构建专业竞赛体系

专业竞赛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对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双重检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参加专业竞赛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竞赛体系,实现竞赛与学生之间的对接。学校组建职能部门,专注于学生竞赛的管理工作,该部门对竞赛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包括对世界级、国家级、行业级、省市级、院校级竞赛信息的整理,及时发布和接收报名信息并做好筛选工作。学校积极宣传竞赛,如对世界技能大赛优秀人才的宣传,达到鼓励学生为国为校争光的目的;还可以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竞赛保障,共同参加行业竞赛,如西门子电梯大赛中需要运用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到电梯生产企业中进行训练,通过双导师的指导更好地掌握实战技能,通过参赛达到对院校和企业的宣传效果。四、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学校在教学中积极寻求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电气专业中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很多,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在教学中对电气控制的编程指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由于编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错了一个字母、符号都会使程序出错,需要学生更加耐心仔细地对程序进行修改编制,做好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再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运用控制器时所采用的控制器大部分都来自国外公司,自主生产的控制器很少。通过让学生了解科技现状,激励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适时调整新的培养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职业院校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做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孙杨,冯嵩,陈丽娜等.基于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融合路径研究[J].魅力中国,2021(46).院校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授课,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通过制定良好的现代企业学徒制,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专业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张咏梅 单位:乌鲁木齐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