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篇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深化实践教育及教学改革。特别是要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和现代学徒制等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其办学目标高度一致,有着强大的动力和独特优势。一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二是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三是专业实训(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1-2]。

1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1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有一定的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和个人创业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优秀专职教师,而且同时具备教学能力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虽然学校有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但由于工学矛盾、培训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多数教师到企业实践机会不多,对行业、企业了解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未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形式上急功近利,从地方政府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系统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1.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社会实践发展阶段适应性不足。部分职业院校未能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学生知识技能及创新创业竞争力情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训的现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开发不够,忽视实践活动教学,忽视综合能力培养[3]。

1.3学生文化基础薄弱

职业院校学生多数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较弱,但是他们思维活跃,热爱生活,乐于观察,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耐心引导。特别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培养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

2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2.1更新观念,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共识,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工作放在培养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高度进行目标定位,领导认识到位,教师行动到位,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一是聘请有关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专家到学校开展培训项目或聘为兼职教师,参与各专业相关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制订、教学标准制订、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校本教材编写。二是注重校内培训,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情况。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学术研讨,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四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充实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打好基础,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实践水平提高和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基础[4]。

2.2丰富教学模式,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及应用效果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创新体系的实践重点又在课堂,因为整个课堂及教学过程效果,即是这种教学模式创新体系理念、方法、程度运用及实现效果的综合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建立完善的以创新课堂理念为研究重点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体系。可以说,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长期形成的课堂行为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1创新教学模式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育重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及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带着目标学习;采取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遵循认知规律,使他们主动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科学性,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提问教学和探究式自主教学三种教学模式[5]。情境式教学主要是根据情境建构主义课程理论,鼓励学生在某一定社会背景、情境气氛下主动学习,即能从情境教学基本需要问题入手,创设一系列与课堂教学主题内容结构相适应的特定的具体学习场景气氛和心理氛围,激发学生情感活动体验,提高主动学习效果。讨论式提问教学是指为实现一定阶段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问题的设计、思考与论证,启发学生就特定学科问题发表独特见解,以切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探究式自主教学以激发学生开展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讨论兴趣为学习前提,以学校生活中实际情况为主要参照,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学习问题的机会。这些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机械的讲授和学习,而是师生共同思考、研究、质疑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真理,学生在快乐兴趣中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扎实的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得以立足之根本,创新创业能力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积累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训教学,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打好专业基础,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造条件[6]。

2.2.2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科学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我国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绩和宝贵经验。专业教学体现了学练结合和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性,专业课与创新创业选修课、课外活动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课程体系。但也存在着创新创业教材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问题。作为职业院校,还要积极开展创客教育,这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2.3搭建活动平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控能力差等实际情况,根据学校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课外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

2.3.1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突出特点是围绕“创新”展开,学校要挖潜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围绕专业技能,把创新技法与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结合起来;结合专业和个人兴趣,开展发明创造、科技制作活动,参加校内外各种创新竞赛;参与协助科研、教学、学生管理活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达到科教协同育人的目的。

2.3.2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要利用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丰富了社会实践内容。所学专业类社团,可利用实训基地,模拟实际场景,增加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艺体育类社团,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展示兴趣爱好,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公益服务类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增强道德情操和社会实践机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素质提高类社团,可以提高交际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处理矛盾能力。学校应积极培育具有高雅情趣且水平较高的专业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上所述,创新思维是任何一个时代民族社会进步的思想灵魂,是发展创新的根本需要,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的需要。职业院校要勇于深化改革,以全面提高课堂与教学环节有效性为工作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维成 单位: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

中医儿科属于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学科,具有十分强的临床实践性,且随着中医学发展而不断形成和成熟。由于中医儿科具有其科室的特殊性,如患者年龄小、病情繁杂、患者父母易焦虑等,所以对其进行传统形式下的文字教学或者口头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的[1-2]。而又由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单一、实习生兴趣度不高、教学效果差等特点,进而导致实习生无法获得较高的临床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影响临床实践中的岗位适应性,即导致实习生无法胜任岗位[3-4]。因此,如何对中医儿科实习生培养出其较强的临床创新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是值得每个中医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5]。为分析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实施后的应用价值,对此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中医儿科实习人员5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名实习人员。观察组男5名,女20名;年龄为22~25岁;专科实习生6名,本科实习生19名。对照组男6名,女19名;年龄为22~25岁;专科实习生7名,本科实习生18例。纳入标准:医务活动均严格在医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乐于参与研究,可协调好实习、学习、家庭等之间的关系。排除标准:调岗、离岗,不服从医务室的实习工作安排,有其他工作研究参与计划。两组实习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习人员应用常规教学模式,依据中医儿科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并主要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进行中医儿科基础知识讲解。每周由带教老师带领小组实习生进入到临床病房中与患者、患者家属深入交流,在带教老师实施中医操作的过程中,实习生可从旁观看,并采用记笔记的方式记录中医操作流程与要点,若有疑问可直接询问带教老师。重点学习中医儿科领域中的重点内容,如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古代儿科症候等要点。观察组应用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①注重对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方面的培养。对实习生重点培养其沟通技巧,让其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从诊查阶段直至疾病诊治阶段期间要学会各种小儿沟通方式、与患者家长沟通的方式,学会多种情感交流的要点,并注重与患者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如可陪同家长进行检查与取药等,并且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对患者负责,当患者家长对治疗存在疑问要耐心解答。②注重课程与教学、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如稚阴稚阳理论、纯阳学说等,并明确各大中医理论与儿科临床症候之间的关系,以此强化课程内容与临床的联系,同时普及中医四部经典、方剂学与中药学等知识,以此扩大实习生的中医儿科知识领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种课程教学相互联系如:当讲解有关于小儿泄泻病证的时候,还要注重对于“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小儿生理特点讲解;关注小儿病理特点与机体肺部、脾脏的特性及其功能。③每天固定时间段带领实习生进入到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通过病例分析、讲解等形式加深实习生对于病症的认知程度,同时以此提高实习生对于中医儿科各个证候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可以安排临床音像资料学习、微信平台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实习生的学习能力,并方便实习生随时对疾病治疗疑问得到有效解决。④注重中医结合观念。在向实习生传授传统的中医儿科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于现代医学诊治方式的学习,对于疾病可采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思维进行操作。在讲解的过程中可重点培养辨证理念与提高四诊合参能力,以此突出中医儿科诊治的特点。以“感染”这一疾病作为举例,当病情较轻,只表现为低热、喷嚏等症状时可予以辛凉解表的方式进行用药,并用药要选择药性平和的药材,同时注重保护脾胃功能;但是若患者病情较严重,出现高热不退与抽搐等表现,则可先予以西医中的镇静退热法后再行中医治疗与对症干预。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实习人员的中医儿科理论基础知识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综合素质成绩、教学总满意率、中医思维运用优良率、各项教学质量评分、创新思维评分,并予以比较。中医儿科理论基础知识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综合素质成绩主要依据闭卷考试与平时实践操作进行评分测定,均总分为100分,分高者代表各项成绩优异,对应的掌握度越高。教学总满意率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和为总满意率。中医思维运用优良率分为优、良、差,“优”为临床实践操作中,经常应用中医思维进行诊治,“良”为临床实践操作中,偶尔应用中医思维进行诊治,“差”为临床实践操作中,从未应用中医思维进行诊治。各项教学质量评分包括有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每项目均实施百分制评定,分高越好。创新思维评分包括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方面,每项目均实施百分制评定,分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人员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人员的中医儿科理论基础知识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成绩、综合素质成绩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实习人员的教学总满意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人员的教学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实习人员的中医思维运用优良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人员的中医思维运用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实习人员的教学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人员的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2.5两组实习人员的创新思维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人员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3讨论中医儿科学属于中医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主干课程,也主要是一门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思维方法对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病因、症候等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临床学科[6-7]。由此可见,在中医儿科中,培养实习生的中医思维与中医各项操作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创新性中医思维的培养可适应与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中医儿科新型人才的需求,能够有效解决中医思维被弱化、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8-9]。此次研究主要采用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进行带教,其充分发挥出了中医教学技术资源优势,利于构建创新性中医儿科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培养出了中医辨证思维与实践能力,并启迪了中医创新思维,提高了其职业综合素养。而数据也充分佐证了上述阐述。由此可见,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具有十分高的教学应用价值,且教学效果更为理想。该种新模式更为注重德育方面的教导,通过语言技巧等培训可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感,能够激发实习生内心深处的职业良心,并提高了自身涵养,有利于促进中医儿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打好中医学理论根基,可为后续的中医儿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古代儿科证候与辨证思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白中医理论学习规律,能够内化自身中医药知识,有利于理论联系临床实践,以此培养出更为合格的中医学人才。除此之外,通过对于中西医结合学习,能够扩宽学习领域,打开诊治思维,且利于培养创新意识。而每天固定时间阶段进行临床见习,可提高实习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语言交流能力,以此达到巩固学习与激发实习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0-11]。因此,综合分析下,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能够促进实习生与带教老师、患者、患者家属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可达到教学效果互动、以“学”促“教”的效果,并为实习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与实践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综上所述,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儿科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实习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合理运用中医思维,且可提高各项教学质量,实习人员对于该种教学模式易于满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作者:凌谷燕 诸纪华 戴美琴 单位:安吉县人民医院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

0引言

随着5G网络、物联网、AR应用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进,强调普适性、广泛性、敏捷性、智能性等特征的智慧学习环境,成为基础教育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智慧学习环境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还能够借助智能终端,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推荐和学习评价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继而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

1智慧学习和智慧学习环境

1.1智慧学习的发展及内涵智慧学习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近代的泛智学习阶段。人们通过书本中对间接经验的记载来学习通识知识,在前人智慧成果的指引下少走弯路,提高掌握生活技能的效率。其次是数字化学习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领域开始搭建互联网平台,学习者能否利用网络平台高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取决于其是否熟练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最后是现代智慧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认知方式发生转变,不再局限于基本生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渴望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运用,即对知识的深度加工,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速度,更加在意对脑机智潜力的深度挖掘[1]。当前智慧学习是一种灵活的、开放的、便捷的,以学习者为主体,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随手可见的教育资源,享受完整学习体验的新型学习范式[2]。智慧学习有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无缝学习、精准教学、群智学习等,在不同的场域中这些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个性化学习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优势或劣势,根据这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策略,对每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的、有效的个性化发展的目的。项目式学习则通过让学生选择和参与项目,更深入地投入到现实世界中,并且通过团队合作,主动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项目执行能力。无缝学习是指学生可以借助移动设备,在不同的情景下随时随地且无任何障碍地学习,随时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既可以是线下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可以是线上互动。

1.2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和特点智慧学习环境是指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分析和挖掘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项数据,来识别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2],继而提供灵活的学习资源,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习者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生成最佳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其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行动出现的学习空间[3]。智慧学习环境有两大特点:一是个性化服务,二是无缝学习空间[4]。首先,智慧学习环境善于抓住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发展。每个人在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采用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学习方式,难免会伤害到一部分人。智慧学习环境能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不同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方法。具体而言,智慧学习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个体特征,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由智慧学习终端提供一对一的指导。这样,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在兴趣的指引下,成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其次,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地域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无缝学习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考虑在家庭、学校、社区,甚至是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接入智能终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便捷的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探究。这种无缝学习空间的到来,不仅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同时能拓宽学习者的眼界和思路,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智慧学习环境有助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1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了学习动态感知方案利用现代先进的智慧信息技术,可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优化课堂内容,监测课程进程。教师通过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的多感官互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并能实时感知学生的学习动态。如课堂上可以利用智慧学习笔,将学生的所思所感所想连接到教师终端设备,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及反馈即时批阅,同时获得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实时监测和感知学生的动态变化,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干预和调整,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2.2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了多模态互动可能利用5G高速的信息传输速度,通过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智能终端设备和全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实现异地专家共同答疑解惑、协作互动,有效促进异地专家之间的信息互联,知识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实时交流和多模态互动[5]。这种教学环境,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利于创造力的生成。

2.3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了智能资源推送途径智慧学习环境具有资源开放性的特征,利用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整合各方丰富的优质资源,帮助学习者实现资源和工具的无缝连接。同时,通过大数据的检测、分析,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征、行为习惯、思维特点、处事风格等,智能终端系统可以自动推送与学习者特点及当前情境相匹配的资源信息,通过这种定制化的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无边界的有效学习[2]。智能系统的资源推送及大数据对信息的检测分析,可以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双向反馈数据,而后通过概率预测,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优化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改善学习方法,充分满足了个人需求,从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特征,可以从教学、资源、技术、环境等各方面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6]。2.4智慧学习环境提供了自动学习评价系统教师通过智能终端的数据分析及反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学情分析报告;这个学情分析报告,便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初始依据。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整合教学信息和优质资源,结合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技术,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监督,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自动记录和分析。教师通过智能终端反馈得到学习者的测评报告,学习者获得科学的评价结果。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给予学习者指导和帮助,并提供意见和建议。智慧学习环境提供的自动评价系统,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流畅、灵活,并有利于精准定位其缺失的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

3利用智慧学习环境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

3.1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搭建创造性学习平台中小学校管理层应充分考虑并重视智慧学习环境可能给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带来的契机,努力营造和创建智慧学习氛围,提升教师的智慧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搭建智慧教育平台。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改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捕捉和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课堂已经不再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唯一途径,新兴的现代技术设备随处可见,很容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便捷通道。学校管理者应解放思想,确立技术赋能教育的理念,确信技术是优化教学、促进教学和改善教学的有效手段,并逐步创造条件实现智慧学习环境在学校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7]。进一步而言,智慧学习环境并不鼓励通过引入大量先进设备等方式进行急速扩张,而是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或学科优势,重点选取某些方向进行突破,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智慧教育平台,并配备专人负责智慧平台的运营、信息收集、资料反馈等工作。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准教学,把控课堂节奏,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和创新能力的生成。

3.2促进教师智慧教育实践,构建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不管多么纷繁复杂的智慧教育方式,最终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其实还是要看教师运用技术融入教育的方式,即构建人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人机双师”的教学形态和培养模式必不可少。“人机双师”,顾名思义,人和机器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机器的作用是“帮学”,而非“帮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收集、统计,并适时反馈给教师[7]。有学者同样认为,虽然技术代替了生活中的很多工作,但在教育行业,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取代教师的地位。技术或机器擅长处理一些有章可循的规则性工作,而教育工作无章可循,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随时可能出现无法预估的情况,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状态,协调课堂变量,把控课堂全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好在班级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问题,从而进行单独引导或干预。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技术不能越位,让机器做机器该做的事,让人做人该做的事,二者协同共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人机双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针对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级特点,创建适配的智慧学习环境,精心设计智慧课堂教学,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智慧设备面前,教师、学生和机器交互活动,机器负责捕捉学生的课堂活动数据,经过常规化分析运算,反馈给教师端,教师根据信息反馈,对共性问题统一解答,对个性问题逐一突破,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求知探索,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与疑惑,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成果。

4结束语

只有将智慧学习环境蕴含的文化信念应用于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中,才可能改善学习者的思维定势,促进其在复杂环境中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引导其在应对突发问题时形成批判精神及创新能力。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但从来没有一种技术专为教育而生,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所以,学校应立足教育,以学生为本,从学校的真实需求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利用智慧技术,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兴,赵瑞雪.未来学校背景下的智慧学习:内涵、特征、要素与生成[J].中国电化教育,2020(6):52-57.

[2]贺斌.智慧学习:内涵、演进与趋向———学习者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24-32.

[3]祝智庭,管珏琪.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4-8.

[4]周雯晨,杜萍.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参考,2021(4):46-49.

[5]蔡苏,焦新月,等.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5):106-107.

[6]胡小勇,朱龙.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创造力培养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6):12-13.

[7]祝智庭,彭红超.创新发展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访我国智慧教育开拓者祝智庭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1(4):21-29.

作者:刘阳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