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安全发展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网络安全发展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安全发展3篇

网络安全发展1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政府建设也进入快车道,尤其在国务院出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政策文件之后,全国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涉及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多个领域的信息系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网络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网络攻击向多样化、组织化、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快速蔓延。政务网站和政务系统作为政府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成为了境内外黑客组织攻击的重点目标。由于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导致的网络瘫痪、网站页面篡改、重要数据和信息泄露等网络事件,严重影响了政府网站公信力,造成了严重政治、社会事件。政府部门必须主动求变、应对挑战、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护工作,维护政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分析了当前政务网络在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综合体系的策略建议。

1网络安全整体态势分析

《东京奥运会的网络安全对策和今后的措施方针》报告显示,东京奥运会期间,共遭遇约4.5亿次网络攻击。东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日本时间凌晨1点左右,由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网络系统问题,东京奥运会官网及日本东京都政府官网等众多网站瘫痪约1小时。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根据奇安信网络安全保障中心统计数据,累计监测到各类网络攻击超过2.4亿次,跟踪、研判、处置涉奥舆情和威胁事件105件,累计发现、修复安全漏洞5782个,排查风险主机150台,发现恶意样本数54个。全世界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每年国内外都会发生多起大规模的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攻击事件,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更是成为境内外黑客组织攻击的重点目标,黑客有组织有目的性攻击数量呈增加趋势,攻击方式日趋多样化,勒索病毒和APT攻击等新型攻击形式层出不穷,对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带来重大挑战。

2政务网络安全情况摸排

政务网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是以政府部门作为核心,通过构建汇聚层及核心层建立的政务系统平台,其数据中心包括政府网站云平台及各类系统数据平台等资源。政务外网主要承载政府各类应用,具有网络规模大、系统数据量大、用户群体大等特性,是政府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主要作用是增加政府部门与社会大众的沟通交流,提高政府在社会大众之间的影响力,也为政府人员提供上网应用[1]。政务内网作为政府网络核心部分,通过局域网在不同部门间传输信息,是政府部门最主要的办公网络平台。网络终端承担信息交互、处理和存储数据功能,其安全性涉及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根据木桶效应,系统安全性的整体水位与最脆弱的组件水位相同,其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安全隐患,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的突破口。目前政务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两类风险漏洞:一是应用层漏洞,比如任意文件上传漏洞、SQL注入漏洞、XSS漏洞等,指由信息系统承建方在建设过程中因开发不规范导致的安全漏洞[2]。攻击者可以利用此类漏洞获取重要数据或系统权限,严重威胁服务器及内网安全。比如,黑客远程扫描发现某服务器3389远程桌面服务端口开放,通过暴力破解获取了服务器权限。由于互联网服务器和内网服务器未做逻辑隔离,在内网横向渗透获取了所有内网终端的控制权限,导致大量数据面临暴露风险。二是弱口令漏洞。弱口令历来都是利用难度最低、危害最大以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漏洞,实战中通过弱口令获得权限的情况占比高达70%以上[3]。弱口令不是技术漏洞,其成因主要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用户安全意识淡薄,为了便于记忆使用,便将口令设置为弱口令。这些为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攻击者提供了可趁之机。攻击者可以使用弱口令字典表进行暴力破解,进入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设备,进而引发网站篡改、数据泄露等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据统计,2021年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弱口令是“123456”,第二名是“123456789”。

3政务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3.1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与高标准落实尚有距离

(1)网络安全意识虽有提升,但责任意识欠缺各单位领导虽然对网络安全高度重视,但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缺乏对重点环节、重要工作网络安全问题的清晰认识。绝大部分单位未组织开展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导致人员普遍缺乏网络安全应急处突能力,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无法迅速做出规定动作,错过降低损失和影响的最佳机会。另外,各单位人员在不同程度上网络安全意识淡薄,认为网络安全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到位,认为单位上的重要数据、终端安全与自己利益相关度较低,对网络安全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存在认知偏差,在日常工作中放松了警惕。

(2)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虽按要求基本落实,但专业程度欠缺各单位在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稳步推进,目前仅有极少部分单位存在未完全落实情况,但目前主要问题转移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具体。大部分政府部门对于网络安全职责分工、定岗定责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单位内部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分散负责、责任各自承担,未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4]。例如,部分单位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归口至综合办公室,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由各自业务科室负责。由于综合办公室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不了解项目具体细节,在涉及具体事务或者出现网络安全事件时,依旧需要业务科室配合完成处置。

(3)网络安全管理规范虽持续完善,但落实执行欠缺各单位均不同程度存在未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相关网络安全管理规范。部分单位通过政府与企业、项目建设与服务外包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聘请第三方技术公司进行信息系统管理和运维,但仍有部分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执行不到位,未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不符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另外,国家保密机关多次通报微信、QQ等网络通讯软件泄密典型案件,泄密方式涉及“违规使用微信传达涉密信息”、“工作文件拍照后用微信发送”等,普遍存在网络通讯软件传输工作文件管理规定不完善问题。
3.2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尚未建立完全


(1)网络安全防护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不到位目前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现象,但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预防”大于“治疗”。对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技术要求,目前政务网络整体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欠缺,亟需根据最新网络安全形势部署先进的软硬件科技手段,提升防护设施水准。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存在未采取访问控制等措施进行网络边界防护;未部署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网关、入侵检测等问题。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升网络安全,通过阻止不具备相应权限用户的访问、过滤网络中无效信息,多层次有效控制网络信息,降低网络安全隐患[5]。入侵检测等手段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能够实时、动态地检测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系统防御能力。

(2)终端设备安全防护不到位计算机终端是使用最广泛的办公设备,数量多、分布广,大部分政府部门面临着终端管理不当、信息保护不当和非法接入三重威胁,普遍存在未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方式对使用端计算机进行管理,包括统一软件下发、统一安装系统补丁、统一实施病毒库升级和病毒查杀、统一进行漏洞扫描;未对接入互联网的使用端计算机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实名接入认证、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等问题。
(3)技术检测及漏洞修复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单位未对信息系统开展过渗透测试、系统层和应用层漏洞扫描等风险评估自检查工作。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安全漏洞具有种类多和隐蔽性强等特点,安全漏洞可能来自网络安全设备等硬件漏洞,亦可能来源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网络协议漏洞等软件漏洞。由于缺少对本单位信息系统的全面梳理和定期技术检查,导致常见的漏洞隐患依然存在,比如,SQL注入、文件上传、高危端口服务开放等。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安全漏洞发起攻击,导致信息系统破坏或重要数据泄露。

3.3网络安全服务体系仍需提高专业水平和联动能力

(1)安全保障人员不足各单位受人员编制限制,普遍缺少高素质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少部分单位采用聘用或服务外包的形式配备日常运维人员,但相应的安全服务和运营能力不够强,面对复杂、多变、隐蔽的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相对较弱。另外,各单位普遍无安全责任机构,存在专业人员数量匮乏、技术能力水平不足、应急服务能力薄弱等现象,导致网络安全服务工作开展困难[6]。

(2)安全保障资金不足大部分单位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不足。一方面由于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设方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进行取舍,选择将绝大部分经费投入建设当中。另一方面是日常安全保障类资金储备不足,各单位基本不会预留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响应的网络安全类资金预算,日常安全保障资金未得到重视,特殊时期安全保障工作推进越发举步维艰。

(3)安全监测和保障服务协同不足大部分单位的监测防御能力和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停留在自行独立运转、被动防护的状态,缺乏数据统筹和共享。少部分单位自建了网络安全监测系统,但网络安全情报和技术力量仅用于部门内部,安全设备的告警信息、审计数据单独存放,未实现部门间共享联防,安全防御体系未得到充分利用,易形成数据孤岛[7]。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需强化政务网络安全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规划,实现所有部门的情报共享、联防联动,全网安全才是真正安全。

4政务网络安全提升策略

4.1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1)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各单位需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一是以案说法。通过讲解具体事例,比如,典型网络攻击事件、常见网络诈骗手段、网络黑灰产业等,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不规范操作可能会引发的网络安全事故,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意识。二是宣传引导。各单位应充分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如借助快手、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宣传或者网络答题活动,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三是应急演练。各单位应在日常网络安全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基础上加入应急预案演练,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切实做好后续评估总结、成果运用等工作,根据演练中发现问题隐患开展相应整改,并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人员对于信息外泄、病毒入侵等常见攻击手段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

(2)细化网络安全协调处置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各单位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根据自身工作要求、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信息共享、设施防护、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8]。相关单位需依据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进工作,将网络安全各项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贯通到各个环节,做到领导、人员、责任、措施到位。同时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事件,严厉追究个人或单位相应责任。

(3)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指标考评体系建立全面有效、易于施行的网络安全管理指标考评体系,落实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运维的考核工作,加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管理。网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安全服务和评价机构,开展常态化、持续性的网络安全能力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管理指标考评体系的科学参考和体系补充,“促建、促管、促改、促防”,确保政务网络安全信息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

4.2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1)完善网络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借鉴国际和行业先进做法,在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的全周期落实网络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推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实现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各单位在网信、公安、经信等部门指导下,配合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网站等级保护工作,按照系统定级、公安备案、等级测评、建设整改、定期自查等规定程序,逐一落实到位。针对等级测评查出的系统安全隐患,认真整改,确保问题彻底解决。同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处理、交换和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定,有关部门应出台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指引,根据各行业各部门标准对政务数据敏感程度进行明确划分,提升数据共享水平,降低敏感数据泄漏风险,明确数据责任主体,确保政务数据安全可控[9]。

(2)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立足整体网络安全态势健康发展,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管理为核心来摸清家底,做好监管区域内的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强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通过开展7×24小时网络安全资产监测,实时掌握网络整体情况,辅以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网络安全检查,以模拟黑客入侵的方式,发现网络安全风险隐患、评估安全状况,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安全运维保障能力及安全事件监测、响应能力,实现统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针对暴露的风险隐患,及时处置,形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现、报告、处置和整改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4.3创新网络安全服务体系

(1)加强技术力量和人才储备通过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大专和社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人才的专项培养和进修,提升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专家库,专业领域涵盖网络安全政策咨询、项目评审支持、网络安全评估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撑作用,协助单位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另外,针对信息发布类型单一、缺少专业技术力量的信息系统,可采用网站集约化方式进行日常运维和统一技术防护[10]。各单位应积极对接主管部门争取技术支持,将自建或共建的信息系统纳入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增强信息系统建设顶层设计,强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增加网络安全资金投入各单位要突出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将网络安全作为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谋划、一体推进、确保落实。通过加大在软硬件设备、服务运维方面、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交流等方面投入,确保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夯实网络安全防护和管理基础,加速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同时,信息系统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亦需前瞻性预留硬件设备老化、产品升级、系统漏洞风险修复等支出。对于政府机关信息化网络安全建设方面,财政部门建议予以财政政策支持。对于社会企事业单位,出台优惠政策或网络安全基金予以支持和激励,推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投入。

(3)建立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集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应用、运营监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接省市区县级平台,覆盖委办局、街乡镇、个人,实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网络安全管理和应急指挥的协同联动,强化安全运营,统筹网上网下两条战线,形成统一的安全防护能力体系,打造网络安全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同时在确保数据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实现辖区内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网络安全数据和资料。另外,通过多渠道采集异常数据、网络攻击信息,借助威胁情报感知、共享和分析技术,对收集数据进行合并归纳,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帮助下,分析已出现网络入侵的特征或关键要素,进而对未来潜在安全威胁的攻击特征、攻击方法进行预测,有力指导用户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和安全策略,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防护能力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11]。

作者:刘卓 何冬平 刘德民 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络安全发展2

虽然影视学界一度存在着“丢掉戏剧的拐杖”的争论[1]3,影视行业也存在更重视影像语言的问题,但随着近些年网络影视剧的发展,剧情编排和演员的演技等也开始受到市场的重视,传统的影戏论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影戏论除了能为网络影视剧的剧本创作与改编提供美学借鉴外,还能在网络影视剧的实际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汲取影戏论的理论价值,有助于推动网络影视剧健康发展。

1影戏论与网络影视剧的共鸣

影戏论之“影戏”原本是对中国早期电影的称谓,借用了皮影戏、傀儡戏等传统民间戏曲“借光显影”的艺术内涵,后来泛指用“像”为“戏”服务的艺术手法,被中国电影理论界称为“一种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电影理论体系”[1]218。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学界发生了电影与戏剧分家的争论,强调电影语言的独特性。但是钟大丰、陈犀禾等学者认为电影以“戏”为本,而非以“像”为本,影戏是中国电影的叙事传统[2]。这场争论是在当时中国电影追求艺术独立性的语境中产生的,与电影拍摄的技术手段进步有关,并不是真正否认电影与戏剧的分离。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影视发展来看,色彩、画面、特技等影像语言得到广泛运用。同时,加深了对剧情、演员演技、影视风格的探索,没有一味地追求“奇观”效果,“影”与“戏”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融合。影戏论“用影演戏”的观念一直延续在中国电影发展中[3],并在近些年的网络影视剧中获得共鸣。21世纪以来,《鬼吹灯》《琅琊榜》《风起洛阳》等网络影视剧爆火市场,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影视行业在获得关注热度与流量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复活了传统“影戏论”的魅力。从现有较为成功的网络影视剧作品来看,依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网络影视剧体现了中国影戏的叙事艺术,为其热播奠定了重要基础。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网络影视剧能够受到观众的青睐,在于两者有着相似的浓厚的戏剧色彩:剧情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故事主线明确,矛盾冲突尖锐;角色刻画生动,网络小说与网络影视剧在以“戏”感人方面具有共通性。而网络影视剧因其消遣娱乐的性质和自由的观看环境,使得观众更热衷于欣赏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极具戏剧效果的故事情节,类似于传统的戏剧欣赏心理,吸引观众的是网络影视剧中人物的塑造和演员的才情演技,而不是“影像美学”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冲击。网络影视剧追求“戏剧性”的叙事效果,恰好与影戏论“像”为“戏”服务的理论产生了共鸣。

2影戏论在网络影视剧美学中的运用

影戏论的精髓,在钟大丰先生看来就是追求民族文化风貌,以“情”为中心,“剧”“诗”统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剧诗’精神的电影化表达”。他将影戏论的核心划分成“剧”“情”“诗”三个要素,主张在创作过程中实现三者的并重,从而使影视剧的内容和精神更具戏剧性、情感表达和诗意追求特征[4]。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影戏观念,对于提升网络影视剧美学价值是十分有益的。近些年口碑出众的国产网络影视剧对“剧”的塑造和“情”的表达都是极为出色的。例如,《隐秘的角落》利用接连不断的戏剧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四位主要角色正是通过相互之间存在的冲突纠葛在一起,既形成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又为“情”的表达提供了寄托。该剧通过表现孩子们与张东升相互威胁却又彼此合作的复杂关系,进一步呈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善意与恶意、怜悯与仇恨、忠诚与背叛,无数对立的情绪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统一,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更加饱满生动。“剧”与“情”的结合超越了“影像”的视觉刺激,已然成为此部网络影视剧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国产网络影视剧在“剧”的塑造和“情”的表达上得到发展,但是在“影戏论”所提倡的以“诗”为代表的精神意境的塑造方面仍显不足,失去了“剧”“情”“诗”的统一,会放大网络影视剧在“剧”的编排和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局限性,进而导致网络影视剧制作水平不高。例如,一些热门网络影视剧创作人员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往往大开大合,使得影视剧情感表达不够细腻,虽然更能契合观众需求,但由于缺乏通过意象描绘来传达情感的精细化手法和过度迎合市场,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下降,影响其体味传统的“诗”的意境。再如,引发网络热议的《赘婿》,作为古装剧,该剧拥有亲近“诗”的土壤、塑造“诗”化意境的条件、传承中国审美文化的优势,但是为了更贴近现代社会思潮,整体剧情上过于强调现代思想,弱化了传统审美文化,没有实现对“诗意”的追求,因而无法从单纯的消遣娱乐之物的偏见中脱离出来。网络影视剧创作对影戏论的借鉴,主要表现为将“剧”“情”“诗”三要素妥善运用到创作过程中,改变网络影视剧仅仅是浮于“剧”的表象的弊端,从而实现“剧”的冲突,推动“诗”的意境诞生,最终表达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情”,使得影视剧更加贴近观众的内心,为观众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只有汲取“影戏论”的正面精神内涵,引发中国式的戏剧式关注,将传统绘画和音乐中的意境表达融入民族电影视听语言和风格[4],才能让网络影视剧更为深层地引发“情”的共鸣,推动“剧”的完整演绎。例如,以传统“影戏论”为创作方式的经典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名取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虞美人》,赋予剧情悲怆凄婉意境与氛围的同时,也更能激发观众细细品味片中所传达的哀婉意境的热情。影片中频繁出现的月亮作为独特意象同样被赋予特殊意义,它见证了男主角张忠良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过程。影片带给观众的感动和冲击是网络影视剧“开门见山”式的情感所不能比拟的。再如,以意境塑造和诗化表达为特色的电影《小城之春》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费穆凭借《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由于费穆对东方美学的独特把握,《小城之春》充满了中国戏剧的美感和古典诗词的悠远意境,为中国电影在百年影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民族电影的典范[5]。这说明要将影视剧作品的审美内涵进一步提升,就不能缺少“诗”化表达,这种含蓄却不失感染力的“诗意”表现手法在网络影视剧中往往是缺失的,但它恰恰能够提升网络影视剧的艺术美感,也能充实网络影视剧的内涵。

3影戏论在网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中的运用

影戏论不仅可以为网络影视剧的表现手法、主题策划提供美学借鉴,还可以为剧本创作、实际拍摄和制作过程提供理论参考。分析近些年来热播的网络影视剧不难发现,由小说改编的网络影视剧更能体现影戏对舞台写真和演员演绎的艺术追求。影戏论在网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影戏论强调运用戏剧舞台表现真实的生活,有助于网络影视剧更好地聚焦剧情节奏和表演的真实性。作为舞台艺术的戏剧,由于舞台限制,戏剧有很强的假定性,观众来到剧场看戏,舞台上显示的一切,他们并不过分地要求真实;观众对于剧场假定性的反映生活是认可的,他们会按照戏剧的特性来感受剧场所反映的生活真实[6]。网络影视剧的拍摄和制作同样可以参照戏剧的舞台形式,将戏剧式的小规模舞台作为影视剧讲述故事的空间,在赋予角色们展现自我空间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制作成本,通过逼真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体现艺术的写真性。例如,《我是于欢水》这部作品以一个落魄的中年人所遭遇的家庭、社会危机为舞台背景,立足于于欢水这个特定人物,将他遭遇的冲突爆发在家与办公室这样狭小的空间中。在这些微型舞台上,反而更能将于欢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物及其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将于欢水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直观地剖析给观众。虽然带有戏剧性的巧合和艺术性的夸张,却能够引起观众产生关于“中年危机”的共鸣,让整部剧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就是戏剧舞台的魅力所在。其次,影戏论以“戏”为核心,能够促进网络影视剧提升演员的演绎水平,推动演员行业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在传统影戏中,演员自身的演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能够渲染剧情冲突、展现角色魅力、吸引观众进行沉浸式体验,从而深化观众的审美愉悦感。网络影视剧与戏剧都需要演员将剧情“冲突”展现并传递给观众,而冲突能否展现戏剧效果和真实性,取决于演员能否充分演绎他在戏中的角色,演员只有提高演绎水平才能赢得观众认同。所以在近些年的网络影视剧中,观众很少再看见表情呆板、情绪苍白但外形精致的“名角儿”,相反能够在剧中起到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演员往往是选拔于微末的“新星”或是成名已久的“老将”。“新星”和“老将”能够塑造出情感丰富和本真的角色,这正与“影戏论”以演员为中心来作为“情”传递的支持和保障的观点不谋而合。此外,观众在一部剧中不再仅仅以“影像美学”为着眼点,反而开始探究角色的情感世界,便打破了以“流量”选取演员的标准,能够发掘一大批拥有演技的实力演员。例如,《赘婿》中方天雷的扮演者海一天,便不具备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在“影像”强调的感染力方面无疑是有所欠缺的,但他出彩的演技和饱满的情感,充分展现了“影戏”所具备的“情”“剧”之美,同样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4影戏论在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上的运用

网络小说虽然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学体裁,但是构成网络小说主要内容的仍是接连不断的戏剧式冲突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没有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叙事艺术。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小说比传统的严肃小说更加注重戏剧化的叙事成分,只有故事情节丰富、语言表达富有感情才能受到观众的青睐。那么,将文字媒介形态的网络小说改编成影像媒介形态的影视剧,就应在塑造美好的影像形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甚至增加网络小说的戏剧化内涵。由此,将网络小说改编成网络影视剧,实现由“文字写戏”到“影像演戏”的转变,其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巧妙地以影像化的形式表现小说中的文字内容。影戏论在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上的运用,即以叙事为中心,让整个故事条理清晰,不存在逻辑漏洞,通过故事的戏剧性魅力来吸引观众。笔者通过分析近些年改编的网络影视剧作品发现,出色的改编作品往往有着流畅完整的叙事结构,故事的发展层层推进,情节的叙述娓娓道来,能够使观众清晰地欣赏故事的脉络,体味其中的情感。比如,古装传奇剧《琅琊榜》最扣人心弦的是宫廷政治迷雾、智斗奸佞及冤案昭雪的剧情。原著中对历史冤案和“麒麟才子”横空出世的交代是通过文字来陈述的,这种叙事方式适合文字媒介的阅读习惯,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顺畅地厘清前因后果,而网络剧则是直接用战争场面呈现当年的惨况,用喧嚣的宫廷活动展示复杂局面,使观众在播放过程中体验到悬念,从而产生对剧情的期待。同时,网络剧版的《琅琊榜》加入了郡主和梅长苏的爱情叙事,增加了看点。在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过程中,创作者出于削减成本、降低拍摄难度、满足受众需求等目的,往往会对原著情节进行大量删改,使其更符合实际制作的需要,但是如果“删戏”处理不当,就会破坏故事完整性、减少剧情的内蕴,进而影响整部剧的呈现。例如,号称新概念武侠的《有翡》,在剧情上删除了原著大量的隐喻和伏笔,使作为整部剧的核心冲突“海天一色”也失去了原著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戏剧性,割裂了全剧的叙事过程,造成了得不偿失的后果。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时,忽视了对剧情逻辑的妥善安排,带给观众的无疑是“买椟还珠”的尴尬。只有将以叙事性为核心的“影戏论”合理应用到网络小说的改编中,才能让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更具有内核动力,成为能真正打动观众的作品。

5结语

近些年涌现的大批优秀网络影视剧给中国影视剧市场带来了盎然生机,为国产网络影视剧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广阔的影视市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诸多成功作品,彰显了网络影视剧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但是也应看到,作为尚处于发展阶段的网络影视剧,也存在着忽略剧情“戏”的短视行为,限制了网络影视剧源源不断地产出精品力作。网络影视剧能否继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恰到好处地汲取传统影戏论的理论精髓、是否在创作和制作中运用中国特色智慧.

作者:陈旭 刘科军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网络安全发展3

随着国家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都会使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各个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可以更加方便地对企业员工以及企业的各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细致监管,大幅度缩减了企业在此项工作中人力、物力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虽然也能达到较为相近的结果,但是其中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并不在一个量级。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充分发挥计算机作用,融入时代发展洪流。

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简况

(一)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概况。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就是把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信息化以计算机为基本框架结构,把需要管理的企业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建设,再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线上监管,从而实现低投入、高收益的项目管理目标。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大幅度缩减企业投入,同时创建一个较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方便企业工作人员操作,降低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再创造,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优化企业管理方案,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计算机网络工程还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细致计算,大幅度优化企业资源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无论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节约社会资源都有较大益处。

(二)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意义。计算机网络工程在投入企业运用时,可以通过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把联系较弱的企业项目通过统一的系统进行关联。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企业系统统一性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的建设还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掌控能力,通过计算机大数据来帮助相关人员进行较为精密准确的操作,提高企业效率。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优秀的资源分配方案,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系统性整合,优化企业结构。

二、工程项目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应用

(一)实现工程项目网站建立,创建网络信息平台。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的进行当中,随着项目进展的加快,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在项目进行当中所需要统计的相关信息都会逐步增加。而这些信息会涉及相关项目的各个方面,并且大部分的信息并不能在项目外部进行传播。因此,对这些信息的整理难度就会大幅增加。而对工程项目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工程进行管理,通过构建不同的系统以及不同的访问权限来对涉及工程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既能提高信息的储存和调用效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信息安全,这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相关工程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并不完善,技术人员只是在计算机上进行信息整理、输出,与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工作效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扩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运用范围,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对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熟练地对不同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分整合,以此可以让不同的人员更加方便地对项目工程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

(二)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计算机工程建设相融合。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基础技术便是多媒体技术,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各企业的相关管理者都应该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操作。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精通多媒体技术。在企业运用网络工程技术时,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所建立的系统相融合会使其相关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例如企业在进行一些相较重大的决策时,可以通过相关的系统让所有员工发表意见,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操作进行汇总整合,不但可以提高员工意见的采纳率,还可以让所有员工发表意见,使其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三、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问题。现阶段阻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保证企业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播的安全性;二是如何让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定向传播。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计算机在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搞破坏的黑客群体。这些黑客不仅仅会危害到企业和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也会对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播的安全性是阻碍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的一大问题。而定向传播信息则需要运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克服。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将会大幅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速度。

(二)计算机网络风险。在计算机的使用当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计算机的网络情况,这样会让使用者承担一定的信息风险,不仅会降低用户使用体验感,甚至会对社会网络环境造成威胁。

1.计算机病毒威胁。随着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广范,计算机病毒也逐渐被人熟知,计算机病毒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文件代码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会同时窃取计算机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不同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程度与破坏方式都不同。但是它们都会对计算机产生负面影响,让计算机使用者承担较大风险。一些较为高级的计算机病毒还会对别的计算机进行“传染”,这类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相较于低级计算机病毒会更大,并且更难清除。

2.人为威胁。在计算机所遭受的风险当中,人为攻击也是非常致命的,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黑客也逐渐出现并泛滥。黑客主要运用较为高级的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计算机漏洞进行攻击,从而达到破坏其电脑运行程序的目的,取得不正当的利益。通常情况下,黑客计算机的攻击并没有特定目标,所以无法对黑客的攻击进行主动防护,只能通过对计算机进行日常防护来减少被黑客攻击的概率。四、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的路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大背景,提高信息技术在我国高级技术中所占比重,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是必须的。只有安全的网络环境才可以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让我国高端技术行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更好,从而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国家争取较高利益。

(一)加强计算机防火墙安全。计算机防火墙系统是计算机最基本的防护系统,也是最重要的防护系统。当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计算机防护软件都是基于计算机防火墙来进行工作的。计算机防火墙在运行过程中会自动对计算机中存在一定病毒威胁的文件与应用进行全方位检测并清除,还可以对一些携带恶意信息的网络页面进行拦截,以此来对计算机进行保护。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进行更新,目前的计算机防火墙无法对所有病毒进行检测和清除。一般情况下,防火墙只能对外在的病毒入侵产生防护作用,但是对于一些黑客的信息攻击无法拦截,这样可能会导致信息在进行传递时被窃取。因此,计算机研究者在对计算机防火墙进行更新升级时应加强在信息传递时的保护,从而更加全面地保护计算机安全。

(二)入网访问控制。在对计算机防火墙进行升级的同时还应加强计算机对入网访问的监控。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入网访问设置开关来对计算机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保护计算机使用者的信息安全,包括但不仅限于计算机用户的基本信息、计算机文件等。通过对计算机入网访问控制来躲避黑客的攻击,并且对计算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在进行计算机管理的同时保护计算机使用者的隐私。

五、结语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相较于国外还有些许不足,因此我国应该更加注重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利用国际社会发展大环境的优势,来弥补我国计算机领域的不足。通过相关部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来为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提供保障。提高我国整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加速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冠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对策研究[J].数码设计(上),2020,9(2):20

[2]冉小青.浅谈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对策[J].电脑迷,2018,9:181

[3]邬美林,匡雪.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策略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4:52~53

[4]郝国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432

[5]王婧,张学娜.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作者:王颖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