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微课程教学研究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微课程教学研究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微课程教学研究3篇

课程教学研究1

无论在传统教学中,还是现代化教学中,美术都属于艺术类课程,但由于传统与教学要求不同,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改变。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美术教师开展育人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通过审美能力提升,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成为新时期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的代表,这样既对学生德育素养提升有帮助,对学生正确观念树立也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

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99%的高中课表安排中都出现了美术教学的身影,但是美术育人价值发挥得并不理想,这不仅限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对学生和美有关能力提升也有一定限制[1]。为此,笔者对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采用调查方式是问卷+访谈调查法,主要调查对象是某城市内1000名高中美术教师,调查结果整理后得到的问题结论有三个,第一,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古板;第二,高中美术教师课堂安排不合理;第三,教师对美术学习重视度不足,调查结果问题比例数据分别为87%、89%、88%,详细调查如下表1。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比较零碎的教学问题存在,这些小的零碎的问题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稍加注意,就不会对教学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创新是课堂教学新活力注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展示,也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时,教师应该将创新作为基本教学原则,这样才可以为活动顺利开展、人才全面培养计划顺利完成奠定基础[2]。但是,根据表1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师队伍中,有87%的教师都存在这一教学问题,这不仅成为限制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影响了教学有效性提升。据详细调查分析显示,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方式缺少创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其中有84%的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问题;第二,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思维活跃度低,同时82%的教师有这一教学问题;第三,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有83%的教师存有这一问题,详细调查如表2。

(一)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化教学,课堂教学时间都是45分钟,在这45分钟之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教学时间,进行知识讲解。由于新时期教学要求是以学生为主,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师对课堂时间进行安排时,教师也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活动时间[3]。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所影响,现阶段较多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对现代化教学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据调查显示,目前89%的教师课堂时间安排如下,教师讲解3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详细调查如表3。从这一时间安排中不难看出,课堂上66.67%的时间都是教师讲解时间,学生仅仅拥有22.22%的时间属于自主学习,其中还包含教师安排的其他自主活动,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不仅没有以学生为主,还使得学生失去较多课堂权利。

(二)教师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足高中美术教师对这一学科教学重视不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教师没有发现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重要性。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其在任何事情时,都会从美的角度出发,这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4];第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认为美术不是高考必考科目,没有必要非在高中这一紧要教学环节进行美术教学,这样不仅会浪费较多教学时间,对学生成绩提升也有限制。这两个问题的存在,都表明教师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实际上,在高中开展美术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紧张学习氛围与生活中,拥有放松自己的时间,对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度提升也有帮助,所以每一名高中美术教师都不应该忽视这一科目教学的重要性,要懂得借美术之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学生拥有一个好的未来赢得更多机会。

二、高中美术智慧课堂与翻转课堂融合教学方式研究

翻转课堂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在翻转课堂中加入微课教学,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也有重要作用[5]。一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借助微课主动查看学习资料,这会让课堂更具针对性与灵活性,对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有较大帮助。另一方面,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即适合学生学习,也不需要学生长期保持注意力集中,这对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同样重要。但是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可以让活动顺利开展与有效性得到保证呢,教师可以将以下教学案例作为参考。

(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翻转课堂要想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学习,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与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机会。一方面,在全新教学理念与微课程支撑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范围进行扩大,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借助网络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计划[6]。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进入到深入研究阶段,在掌握基础美术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加强美术知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例如,在讲解《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时,教师可以从美术知识讲解与审美能力提升两个教学方向入手,设计教学活动。首先,知识讲解属于基础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之力使学生进入到自主学习阶段[7]。比如,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制成小视频,而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加快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速度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问题引导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开始,教师同样可以播放短视频,这个短视频内容可以是古时期著名山水画画家的作品与山水画的产生、发展。随后,在视频播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传统山水画的诞生与由来,同时告知学生视频中有其想要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研究中。最后,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与自主探究了解到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属于传统文化,还确定了其诞生、发展历史以及绘画特点等,这对学生美术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借翻转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程与美术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视觉得到满足,提升学生审美、创造美、鉴别美的能力,这对学生思维活跃性提升很有帮助。同时,由于美术属于艺术美展示的一个方式,在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艺术美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美术美来满足学生精神美的需求,让学生将艺术与精神混合到一起,这样既可以增强艺术视觉效果,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美的体验感。为此,教师设计翻转课堂时,可以通过微课程创设教学情境,达到增加视觉与体验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例如,在讲解《书为心两——中国书法》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完善教学资源,并将整理后的教学资源导入到微课程中,为教学活动做准备。首先,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书法艺术家作品展示创造教学情境,而后可以使用微课程教学资料进行展示,通过边看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础了解。其次,教师将视频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字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择结果进行分组,将选择相同的分成一组,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喜欢这一作品的原因,为学生深入研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准备。最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将分享原因进行整理,而后进入到翻转课堂教学中,根据原因进行小组针对性提问,这样既可以成功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入研究阶段,对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目标完成也有利。

(三)接翻转之力提升学生挖掘美的能力新时期教学任务与以往教学任务有着明显不同,以往教学任务是以知识传输为主,现阶段教学任务是以培养学生为主。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师进行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基础了解,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挖掘美等能力提升,这样既可以将美术艺术美教学价值展示出来,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具现代化风格。此外,教师根据教材进行知识讲解时,好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意愿,尽可能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习惯,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例如,在教师讲解《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首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著名民间艺术家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民间美术的感染下学习主动性有所提升。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品分析中,同时借助微课程将不同民间美术创作背景进行展示,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受到双重影响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融合在一起,有深层次的感悟。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民间艺术的发展;不同作品中表达精神、情感等,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拥有更多挖掘美的能力。结语总而言之,基于微课程支撑下的高中美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能够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动出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有帮助。为此,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设计出更多符合高中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喜欢上课堂氛围、知识探究等活动,能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层次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有效性,也可以使课堂主人彻底发生改变。

作者:狄艳萍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

微课程教学研究2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高等数学是专业必修科目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的基础课程,科目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而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加上部分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缺乏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未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学科特征,不利于高职学生提升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改进现阶段的高职数学教学手段显得尤为关键。

1微课程概念与特征

1.1微课程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很多行业和领域,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变革已然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学逐渐走向了信息化教学道路。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等数学具有重要的课程地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高等数学的教学需求,因此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微课程教学也在其中渐渐体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应用价值。在以往的微课程教学推广中,时常有人将微课程单纯地理解为微教学所服务的微内容,而实际并非如此[1]。微课程是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教学可以提供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开发以及教学评价等主要功能。微课程教学视频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视频涵括了课程设计、活动反思等诸多课程教学资源,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环境与教学相互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程改变了以往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为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中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教学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高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2微课程特征

1.2.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时间较短是微课程的典型特征,充分体现出微课程之“微”的特色。在一节微课程教学中,实际教学时间只有10~20min,课程内容均为教学精华与重难点内容。与传统45min的课堂相比,微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上体现出了非常灵活的特点。

1.2.2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更为详细、充分,实际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

1.2.3教学趣味性较强微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广泛搜集各类资源制作相应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和兴趣[2]。

2微课程教学的优势

2.1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课堂纪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持续集中,易被外界吸引。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节45min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随着学习时长的变化而变化,学习初始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听课注意力总体呈曲线状分布。微课程具有“短、小、少”的特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未分散注意力前高效、专注地完成知识的接收、理解、消化,提升了学习效果。

2.2动态呈现静态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都不够扎实,高等数学内容晦涩难懂,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口相传,对于数学思维、形象思维欠佳的学生而言很难与教师同频共振,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像呈现文字叙述的知识。比如,在函数极限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视频将趋近于无穷大时数列中的无穷多个点都落在邻域内的过程以动态图像描绘出来,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平面知识立体化,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数列的极限,进而理解数列是特殊的极限,结合函数定义进一步掌握函数极限。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理论认为自主学习由于学习者受到多感官的刺激,在所有的学习方式中效果最好、效率最佳,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方式。微课程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掌控学习进度,可暂停、可回放,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微课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教学设计应用第一,概念定义类课程教学设计。各类数学概念与数学定义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于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与定义,存在理解困难的现象。在微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微课程的直观性特征,阐明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与定义,提高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极限这一数学概念时,很多高职生在实际课堂学习中难以理解极限的概念与其所蕴含的重要思想,但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利用函数图像变化趋势演示极限的概念,即函数在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个地方时,函数本身无限趋近一个常数。也可以通过一个圆的图形做切割模拟演示,将一个完整的圆形逐渐分成三等分、六等分、十二等分、二十四等分……这样继续切割下去,所形成的多边形周长与圆的周长处于无限接近的状态,但是永远不会对等、只会无限接近,通过这样的直观性视频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限这一概念。在函数图形变化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图形总是为了极限而不停地变化,尽管这样的目标并不会实现,但是函数也在不停地追赶下去,做人亦是如此,要能够朝着一个目标永无止境地奋斗,使学生从极限概念背后的深层思想内涵中获得更多感悟与反思。又如,在学习二重积分的定义时,教师可从二重积分的产生、二重积分的定义、用二重积分解决问题的方法、积分的区别与联系、可积的条件、小结等方面制作微课视频。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讨论球与球壳对质点的万有引力时就涉及了重积分思想,但他是以几何形式论述的。

1748年,欧拉用累次积分算出了椭圆薄片对其中心正上方一质点的引力的重积分,1769年建立了平面有界区域上二重积分的理论。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和后人的不断探索,二重积分已成为诸多领域的重要研究思想和工具,通过以上导入进而引入正课:什么是二重积分?如何应用二重积分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二重积分的概念问题需要回顾求曲顶柱体的体积及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平面薄片的质量,解决这两个问题都采用了分、匀、和、精这四个步骤,求解出的结果都是二元函数的和的极限,这与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类似。后者是有关一元函数的和的极限,寻找这类问题的共性并提出其中的数学原理就得到了定积分的概念,即一元函数的积分。通过比较、引申,从曲顶柱体的体积和平面薄片的质量问题中就可抽象出重积分的概念,即二元函数的积分,进而得出二重积分的概念,教师再布置相关习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第二,定理法则公式类课程教学设计。在针对各类数学定理法则及公式类的微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相关数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的,通过提问的方式设计微课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定理法则及数学公式。

比如,在幂运算公式的微课程设计中,通过预习环节使学生掌握幂函数公式,进而理解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的概念,明确公式的使用条件,如在函数整体变化趋势属于(1+0)π型、在无限趋近0的部分以及趋近∞的部分属于倒数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公式的基本规律[3]。第三,知识应用类课程教学设计。高等数学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状况,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在广义积分的微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义积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卫星发射的模拟情景设计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发射卫星时火箭需要做多少功才能够成功发射卫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将无穷级数问题转化为定积分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极限思想明确解题思路,在积分计算中求解火箭在克服重力发射卫星工程中所做的功。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功能转换原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第二宇宙定律,在动画模拟火箭卫星发射的过程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3.2微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对于许多高职生来说,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相应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设计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避免使微课程教学成为放映式学习。第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微课程视频的时长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相比较短,所承载的知识信息不够全面,因此还应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线上作业布置等方式进一步丰富微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可以在微课程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引发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深层次思考,促进微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4]。

4教学效果分析

微课程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听课时间、进度、地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和不足。学生自主调节听课节奏,对于某一知识点、某一模型、某一种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学生对微课程教学的满意度分为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准确无误,分析深刻;知识点讲解透彻、清楚,便于学生掌握;微课程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明确,要求清晰,学生可以达到;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等指标。通过不记名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微课程教学的满意度高达95%,仅5%的学生认为视频画面不简洁、图像不稳定、动画设计不直观、色彩搭配不合理、文字的大小、字体、风格不协调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视频制作存在问题,教师通过努力改进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好。在准备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查找、搜集了大量教学资料和优秀视频资源,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进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5结语

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程教学,教师需要在掌握高职学生实际学情水平的基础上,把握微课程教学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丰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动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艾雪微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教学研究3

0引言

微课程有两种解释。从资源角度出发,微课程是教师录制的微型讲课视频,教学载体是微课,教学内容是某个知识点,而从课程视域角度来看,微课程是一个微型的教学系统,具备课程的四大范畴: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不同学者也给出了各自的观点。被誉为美国“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率先提出微课程教学一词,在我国,由微课程研究者、广东教师胡铁生提出,强调微课程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基于新课程标准和实际的教学活动,反映教师讲解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综合其他学者的概述,微课程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组织形式、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宏观课程微观组织的特性。

1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系统,在设计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主线、教学内容三大要点,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微课程教学摆脱了传统意义上“以教师教”出发的课堂教学,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微视频中以教师的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引领课程发展。在结构和呈现形式上都要紧跟时代步伐,网络3.0时代技术层出不穷,各类教育资源的开发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微课程高质量开发,提高微视频质量。在微课程的整体设计中,选题是关键,一个好的选题占微课程成功比例的一半,在理想状态下,同一知识点的微课程数量并不需要很多,因此教者应该有针对性开发,秉承教育创新的理念,技术、模式、方法丰富,激发学习兴趣。在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属于学习设计的范畴,它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课前自主学习、配套学习资源、课堂评价三大模块为依据,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微课程的每个教学模块都有能力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它们之间关系紧密,这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教学内容将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合理分割,相互关联,始终保持微课程的完整度。在微课程的媒体设计上,强调以时代特征为基础制作以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微课程。其中微视频的品质直接体现微课程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创造出视听结合、吸引眼球的数字化学习氛围,打破传统常规教学的教学手段单一,“满堂灌”的弊端。通过视听结合综合了人类感官中视觉和听觉的处理器,提高了记忆效率,确保画面清晰、声音流畅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字幕、配套语音等设置,多种感官同时接收相同信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在微课程的应用设计上,微课程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将传统意义上演员型教师转变成导演型教师,形成平等、协作的师生关系,开展多维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丰富了单一封闭的教学空间,激发了对知识碎片化的重构。

2信息技术的微课程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是指将核心素养作为微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按照核心素养的要点和具体内容划分微课程,将核心素养与微课程设计相互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开展的课程学习,学习者的核心素养也能进行开发和加强,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目前,微课程设计缺乏整体的设计规划,许多地区并没有考虑区域之间课程的联系,单纯地选择某一知识点直接进行微课程设计,忽略了选择内容上出现重复的可能,也忽视了个人特色。理想状态下微课程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教材的重难点、考试重点,常用知识点等作为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着重分析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这样反而破坏了微课程设计的完整性,形成一个个破碎的知识孤岛,造成学生不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出现认知断层,这也是微课程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3案例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有关信息方面的开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析信息特征,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感知的信息上了解信息的概念,总结信息的特征,根据不同的信息,找出数据与信息的联系,针对给定的学习任务,确定合理的策略方案。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对于寻找生活中的信息的问题,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个性化的方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能够找到生活中各种类型的信息。(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3)总结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素养目标。(4)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查找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5)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联系生活实际做出特征的具体分析。教学难点:掌握信息的特征及有关实例。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学习并下发有关本节内容的开始范围和拓展知识内容。(2)兴趣激发:以播放短视频《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的形式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3)新课导入:复习导入:回忆有关数据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的数据。问题一:根据以上举出的数据,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找到数据的信息来源,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并汇报。(4)新知讲授。根据学生之前以小组形式找到的数据来源,分别列举集中不同的数据类型进行引导性。问题二:以小组A找到的神州十三号发射成功的视频,在观看时同学们会了解到什么呢。学生1:我知道具体升空的时间和人物,还看见了宇航员们在太空长中的状态。问题三:小组B找到的180cm,140kg,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会知道什么呢。学生2:我知道这个人的身高体重处于标准水平。问题四:小组C说的是昨天的气温数据,-20℃,这都能体现什么呢。学生3:只能知道昨天的天气数据,对于其他并没有告知什么。教师总结:实际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做出的回答,就是你们得到的信息。信息的范围很广泛,但凡是人们感官感受的,并能从中获得的实际内容,就是信息。结合数据的有关内容,我们发现,那些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有意义的数据,就是信息。教学评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式研究并发现问题,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思维和意识,提升了核心素养,在接下来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利用。4结语核心素养引领了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目标的发展,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从核心素养的基本介绍到微课程的简单了解,并初步总结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案例的设计。虽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应用有了一些研究,但是在具体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的研究中仍有不足,希望在未来学习中有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田治.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开发[D].湖南:湖南大学,2018.

[2]范建新.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04):5-8+23.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4]曹培杰,马晓强.微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04):9-14.

[5]殷宝媛,于纪明.微课程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111-115.

作者:吴越 于萍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