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网络教学研究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困境的选择
1.1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飞跃式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虽然95.2%的高校教师采用PowerPoint和多媒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但由于传统教学时间、地点和资源的限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师生之间的主要沟通和信息渠道极为单一,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沟通渠道也极为有限。例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信息来源,学生很难获取教材上的信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期末考试仅仅是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没有考虑学生在学期内的表现情况。因此,许多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非常不满,学习积极性很低,课堂没有激情,仅仅是教师单纯地讲授。学生和教师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课堂教学的不足。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迅速发展,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应运而生,这为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给传统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一条明路。
1.2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e-Learning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潮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e-Learning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方便的协作和友好的交互等优势。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资源释放到大量的知识中。网络所能提供的知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相适应,必要时,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网络上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阅读本学科的相关信息和知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所有这些都随着网络学习平台的发展而发展,教师可以按班级上传课程、参考资料、音频、视频、网站链接等相关教材,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或下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料。这使得教与学成为一种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其次,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整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和独立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组织非常灵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时、动态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内容,发挥网络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功能,供异步学习使用;可以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开展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通过课后个人学习和小组交流来实现的教学活动行为,有助于克服传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再次,多媒体网络平台具有便利的交流沟通模块,给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提供平台支持。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地向教师询问,教师可以自由地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零障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习问题的及时解决,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后,开展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统一评价,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开展多方面评价,如学生网上学习访问次数、讨论问题次数、参与次数的评价等。通过学生上传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通过在线考试结果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e-Learning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既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又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多方位的教学互动。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其支撑平台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混合学习管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工具的新型教学组织,强调课堂是教学的主体,同时在课堂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弥补教学时间、资源和评价方法的不足。二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的形式
目前的网络辅助教学仅限于辅助教学活动,涉及师生之间的个人教学活动。由于其他形式的辅助教学很少见,因此很多人认为网络辅助教学将长期存在,更不用说这种教学形式在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在课堂中引入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当前对如何让网络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有许多成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而如何在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还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准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和组织知识的过程。毫无疑问,教师对知识的选择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选择正是从其直接和间接的教学对象中选择的。如果把学生作为最终的主体,教师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过滤和处理,则是对原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进行人性化利用。学生看到的不是简单的电脑教学,也不是一个熟悉的教师、粉笔教师或电脑教师,而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新人”。
3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
网络课程是特定学科在网络上所表达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由两部分组成: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组织的课程和网络学习的支撑环境。支撑环境是指人们在网络学习平台上使用的软件工具和教材,要考虑网络化和传播的特点。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中较难讲解的知识点简易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网络课程中课件是展示手段,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然而,课程开发和内容制作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事实上,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信息,可以自行收集教学资料,而不需要反复制作。网络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平台,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制作课件,大大减少了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费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制作好课程,维护和更新课程内容即可。教师应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以方便学生咨询和提问;资源应标准化,统一支持资源;上传应严格控制,防止损坏和重复工作。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创建资源库,然后将课程中的参考资料直接引用到资源库中,而不是被复制。总之,提高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也将增强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的作用。网络资源库和数据库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而且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
4对提高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质量的建议
4.1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的出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建立和维护网络课程,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加大精力投入。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网络操作意识,而且要对计算机网络的生产性和可用性有深刻的理解。此外,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和习惯,提高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2加强教师培训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师观念的转变,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和传统课堂结合成为一种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重视它的发展,为学校进行网络辅助教学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在传统教学中融入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3注重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就是在传统的课堂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借助网络资源将在传统课堂中难以讲解的知识点生动而形象地展示出来。网络教学永远只能是辅助教学,无法从根本上代替传统课堂,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有其独特优势。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培养。因此,要注重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增强教学效果。5结语当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网络辅助教学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十分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时代热潮。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作者:吴亮 吴奕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首义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网络教学研究2
0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占据了主要的教育市场。在远程教育当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网络教育不仅有不受地点限制的优势,也有师生无法面对面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负责传授知识和组织课堂纪律;而在网络课堂上教师无法看到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间是否在认真听讲,所以组织课堂纪律的方式需要改变。网络课程是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统教学的融合。教师在网络环境的支撑下需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讲解[1],但授课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也要跟着改变并适用于网络教学,才能证明互联网和现代化教育融合成功。并且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和结构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开发网络教学系统的人员在系统中加入多种课堂实现方式,例如虚拟的仿真实验模块、视频音频模块。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的视角与传统教学不同,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视角称为教学临场感,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成效[2]。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因上课方式而改变,必须对教学临场感进行精确评估,所以要通过实证来研究网络课程规划的科学性。教学临场感评估视角不仅给予了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正确的评估方向,而且提供了传统课堂的教学信息与网络课程的融合方式。
1基于云模型的网络课程教学样本分析
建立云模型需要进行网络课程样本分析,本文以某个网络教育平台的课程数据作为数据样本。首先,确定该教育平台是完全的线上教育平台,所有的教学课程都是以在线教学的方式完成,没有任何线下的课程安排;其次,统计教师的数量和每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每种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学时数量。再次,在挑选样本的时候要遵循样本多样性的原则,单节课程的报名人数和平均在线人数超过50人,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年龄最好也有一定差距;最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研究与“教学临场感”有关的话题,根据廖卓凡等人[3]提出的框架(如图1所示)对教学临场感的信息进行编码,编码类目如表1所示。进行教学临场感编码类目的分类之后,对一级类目中的编码进行分析。由于设计和组织的内容基本在课前就已经完成了规划,因此学生对教学临场感以及类目中的设计和组织部分无法进行及时反馈,只有在上课期间学生才会对教学临场感有最真实的反应,因此,学生可以直接反馈出课上的时间设置是否适宜[4]。由于线上讨论没有面对面讨论的社交压力,因此线上的讨论活跃度更高,与线下课堂的讨论结果不同,在教学临场感的评估中作为样本重点。
2课程教学临场感历史数据处理
在进行样本分析后,根据编码特征进行云模型的建立,但建立模型之前要进行数据处理。网络课程教学中记录的历史数据可以分为课程学习前的准备、在线课程进行知识学习、课后的复习和知识梳理这3个模块。学生的操作分为浏览文献材料、课堂发言、记笔记和在线考试4种行为,在后台的跟踪操作数据中,4种行为数据采集的方式不同,数据采集的过程如图2所示。在采集数据中:文献浏览只是打开文献并不属于有效数据,只有显示系统在线并在一定的时间中有翻页的操作才是有效数据;课上的发言数据要与教师的问题相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言并达到一定字数,才是有效数据[5-6];学生的笔记内容与当堂课程讲解的内容相符,笔记的数量和内容都是有效数据;在线考试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摄像头监视,缺考人员的电子试卷老师在平台上会勾选缺考标记,以人工的方式筛选掉一部分数据,所以在考试中有答题操作,并取得有效分数的试卷信息才是这部分的有效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经过集成操作修复残缺不全的数据,最后通过数据的转换,统一数据的单位,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3制定评估规则设计云模型评估算法
定义云模型的评价指标级,A1代表教师的教学水平,A2代表教师的职业道德,A3代表学生反馈的效果,其中A1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A1=qi×Psi(1)式中:Psi代表共有s个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其中第s个学生按照第i个评估准则进行评价;q为综合的评估指数;qi为第i个评估准则的评估指数。在A1、A2和A3的三种评价指标中,A1的权重是最重的,学生的评价与数据一样进行筛选。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因此在查看评分的时候如果评分和教学水平平均分的相差太大,断定为不符合评估标准的数据[7-8]。当新数据输入模型中时,数据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计算出结果,按照模型的向量属相进行评估分类。云模型计算出来的评估分数小于45分,说明该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不佳,有待改进;当评估分数大于45分但小于75分时,说明该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合格,基本可以满足教育需求;当云模型计算出来的评估分数大于75分的时候,说明该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很好,学生可以在该网络课程中得到非常好的学习体验[9-10]。
4评估方法对比实验评估方法的优劣由该方式对样本的正确评估能力决定,评估能力的质变有很多,但在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的评估中,样本是检测人员随机输入的,因此并不能通过检测率和精确率来验证评估方法。在教学临场感的评估中重要的是对临场感的评估,因此将实验的对比指标设置为误报率,更能体现实验的公平性。
4.1实验准备将实验中的数据样本分为正常样本和离群样本,两种样本在实验样本中的分布方式如表2所示。表2中,评估方法测试的教师样本数据共有2000个,设定的离群样本为154个。采集该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指标的评价,评估项目共分为20项,评价方向包括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情况分为:①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②学会了课程的内容;③学会了课程并掌握了此类学科的学习方法;④可以使用理论知识解决大部分问题。除了课程还有职业道德和教学方法的评价问题。教学临场感精准评估还应该包括教学安排和课程规划以及效果反馈。4.2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3种方法对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进行评估,评估的误报率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传统的量表评估方法的误报率比本文设计的方法的误报率高0.265,而在线测试评估方法的误报率比本文设计的评估方法误报率高0.298。本文设计的方法是三种方法中误报率最低的,意味着本文设计评估方法的评估成效最好。5结语本文基于网络课程教学临场感的基本特征,设计了网络教学课程的评估方式。随着在线教育平台数量的不断提升,线上教育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阔,对教学临场感的评估有利于学习者了解网络教育的效果,有利于网络课程系统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改正的前提下发展和进步。
作者:蒲骁旻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网络教学研究3
0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而人才培养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课程建设。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的一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工作方案,提出了给大学生“增负”、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指导意见。在教育部的强力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各类高校和学者掀起了“去水增金”研讨的热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报告中提出“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李志义等学者从低阶课堂、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重知轻行、重学轻思五方面归纳了“水课”之“水”,从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五方面论述了“金课”之“金”。蔡基刚从学科建设需要和国家社会需要入手提出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陆国栋分析了高校“水课”存在的环境,并提出了治理“水课”、打造“金课”若干途径。研究意义与现状。课程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校的课程建设正处于急需变革的关键期,课程虽然是高等教育中最微观的,但它之于人才培养却是最根本的。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教师更多的是任务而非责任,课程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基于当前高校课程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课程“去水增金”势在必行,“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从根本上解决知识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学弊端,挑战度特征可以杜绝学生轻松通过考试、拿学分的现象。教育部提出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回归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的正道上来,又可以督促学生刻苦学习、求真务实。现今,打造“金课”的理论研究较多,教学实践落实不够,很多观点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该如何提高每一堂课的含金量,如何将一门课程打造成学生喜欢的“金课”,如何构建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金课群”。这些都需计算机专业教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学实践
聚焦计算机网络课堂,有针对性地实施“去水增金”教学改革。在信息时代,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民办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尽快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借鉴“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教育教学理念,以“去水增金”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和整个学科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复杂的概念与技术,且计算机网络应用广泛,知识更新快,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容易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当前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团队协作能力匮乏、实验环节薄弱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势必会演变成学生眼中的“水课”。因此集中教学团队优势资源,聚焦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去水增金”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打造本门“金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做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专业“金课群”,为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以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为例,阐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力求为课堂教学“去水增金”,打造学生欢迎的“金课”,同时总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归纳梳理出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的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打造一批算机专业的“金课”,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索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的探索与实践。
(1)以需求为导向,反向选择与建构教学内容。成果导向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学什么而不是教什么,强调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相适应。以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由人才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再由课程体系决定课程目标,再由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从教什么向学什么转变,挤掉了教学内容上的“水”,为提高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含金量奠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在满足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合理选取前沿性知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以及各类协议的基本功能和内容上,而对协议间联系、协议实现采用的技术、方法及应用则相对弱化,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致使学生虽然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但是对网络环境还是缺乏认识,无法解决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应适当增加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网络程序设计,有助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民办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仅充当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要成为引导者和陪伴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而是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我完善与提高。在民办高校中,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因此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首先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意愿,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未来发展需要,主动探索新的领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接受新的知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而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和发现知识,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构建发展知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性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新的问题,用创造性思维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关注学生主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灵活选择讨论式、案例式、问题探究式、项目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从关注怎么教,向怎么学转变。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创新或重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多运用图片、视频片段、推演模型等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例如在协议应用实验中引入案例,分析协议的具体应用过程,帮助学生消化协议的概念和理论;利用网络优势,采用翻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等;在授课时,以问题导向为中心,不断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搜索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讨论,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综合运用能力。
(4)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指标的过程性考核,比传统的期末一纸试卷将更为科学合理。课程考核改革应遵循“以学论教”原则,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及时给予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将日常评价和发展过程评价体现在课程考核总评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是要改变只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提倡多方面参与评价,评价的主体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同学以及家长等,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期末笔试考试方式之外,还可采用口试、专题作业、主体作品、答辩、轶事记录、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等多种方法,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也不局限于只选择一种评价方式,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的平时学习做出客观评价,也可以作为课程最终考核时的参考依据。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达到科学评价的目标。
3结语
本文以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去水增金”研究与实践,提出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改革,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金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专业办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4]宋晔,刘清东.去水增金:高校“金课”的建设标准与发展路径[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01):39-43.
[5]董立平.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大学“金课”建设的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19(06):15-22+120.
作者:田巍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