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发展问题分析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业发展问题分析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发展问题分析3篇

农业发展问题分析1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与农民农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逐步融合,发展数字经济既是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农民增收、农民发展致富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由于我国农村网民数量相对较少,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当前我国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1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从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开始。在充分认识到数字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后,我国各地纷纷着手搞好县、乡及村数字网络的建设。支持部分经济落后的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和其他项目。农民作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使用程度十分重要,农民开始拥有越来越充分的条件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认识互联网、相信互联网和使用互联网,从而逐步加入到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行列。农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给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发展农村的数字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个数字已经增加了,但是从总体上说,农民网络的覆盖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改善[1]。

1.2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电子商务是当前最具活力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数字经济方式。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股新的推动力,带动了农村的经济腾飞发展。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使农业结构得到优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转变;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发展农村电商是加速乡村脱贫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民增收的新载体。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很多贫困地区通过网络销售,找到了一条“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脱贫之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对农民的“赋能”。

1.3推动城乡数字经济水平均衡努力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当前的主要难题。在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的过程中,要把解决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作为首要任务。要想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必须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新型农民。一方面,把农村农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前景,与城市数字化建设相结合;同时,还要引入相关的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员,在试点地区和示范区对数字经济进行建设。所有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对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促进作用。

1.4宏观政策环境利于发展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快速崛起,发展数字经济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对乡村数字经济的关注度提高,政府和国家十分关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了数字中国和数字农村战略,为农村的发展安装了“数字引擎”,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已经和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为现代农村发展助推新动力[2]。

2我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只有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才能激发数字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潜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所拥有的资源和农民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进度,随之农村数字经济在数字产业、人才和农村治理等许多方面都会受到发展限制。因此,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2.1农民对数字经济思想观念有待转变当前,国家和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很高,但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得很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到位,对数字经济的重要程度了解不够。许多农民由于对数字经济思想认识不到位,使得许多政策传达不到位,信息通知不够及时。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农民观念相对老旧,认为数字经济产品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低,缺乏对信息的重视、信任、了解,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基层政府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引导,没有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政策,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造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滞后和缺乏创新意识。2.2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体系有待健全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乡村数字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地区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了大量的人才外流,因此,由于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匮乏,导致数字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些年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人员流动范围较小,导致数字经济人才不能流通,对乡村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大。另外,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不足,我国的数字化人才不能外出进修、不能接受有效的训练及不能及时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缺乏与数字经济相关专家学者的交流,使其长期落后,无法有效地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2.3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国家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制度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对数字经济建设仍然是以政策引导为主,但要想实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如今物联网、大数据的迅速崛起且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增多,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和农业信息安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依靠网络来进行,许多人利用法律漏洞谋取私利,加大了网络的安全隐患,给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

2.4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存在问题由于近些年处于特殊时期,为了应对全国的疫情,大部分工业推迟了工作时间。但是,由于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首先,对农产品正常生产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受到阻碍,使农事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由于部分区域交通堵塞等原因,销售农产品的商户不能正常营业。农资无法在本地市场上购得,因此,农场主只能通过网络购买其需要的生产资料。另外,由于村镇道路封闭管理等措施的实施,一些在其他村落租种土地的种植户也面临生产资料运不进去、农事生产作业无法进行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地区原定的植保站技术员深入乡镇指导春耕生产等生产性服务也被迫停止。其次,还造成了农产品的流通不畅。水果蔬菜的销售与整个物流的运力和运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许多物流企业不能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和工作,造成了物流运输水平的降低。由于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保鲜能力差,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了农民的收入。因此,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产业虽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其在我国的物流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因为大部分的专业物流公司都是独立经营,在信息共享、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完善,缺乏高效协作的能力。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愈发加剧,物流运输衔接不畅造成农产品库存积压、运行梗阻。最后,造成了短期的供求不平衡。新冠肺炎疫情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线上线下的销售都被叫停,虽然农产品的价格一直在下跌,但销售依然很差,一方面是农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则是在居家的人很难买到。以前的农产品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有专门的经销商,去各个基地采购,所以,农产品的销量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市场的突然变化,经销商们不能到农村去采购,同时也因为缺乏其他的销售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的销售陷入停滞[4]。

3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3.1发挥基层领导作用地方政府要发挥基层领导作用,率先实现数字化思维理念的转变。也要做好体制供给,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对此进行全程监控,及时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根据当地的优势资源、项目,特别是农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并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优惠措施,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与此同时,要通过协调各级政府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对其进行指导和促进。也要加强农村市场的运行机制,完善公平、规范的法律法规,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一种以制度为基础的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要尊重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则,特别是要遵循数字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尽快出台相关监督考核机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真正发挥好基层政府在发展数字经济中的经济与社会的宏观调控功能。

3.2培育引进数字人才一是必须大力培养、吸引和利用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这些人才,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人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发展农村的数字化经济,必须从加强农村的数字化基础训练入手。加强农村居民的数字意识和数字工具的运用,加强乡村地区的数字文化素质建设。二是对“数字农民”实施专项支持。对农村有较高学历且对数字化经济发展研究有较为浓厚兴趣的村民进行培训和指导,培育出一批懂市场、懂分析和会操作的数字经济人才,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数字化人才的多元化系统。健全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5]。

3.3加强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法律法规建设,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数字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在法律框架下的运行,减少其存在的风险。所以当前要确保数字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使数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实现农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与发展数字经济的迫切需要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业农村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相比国外,我国政府在推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首先,在农村数字发展过程中,加快立法,完善相关法规,保证数字经济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其次,要对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加强监督,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犯罪、欺诈行为的查处,加强网络漏洞建设,构建数字经济法制环境。

3.4提高物流配送时效生鲜电商销售的产品对保鲜度要求很高,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生鲜销售的时效性缓慢,许多产品产自农村,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不健全,使得生鲜商品的物流成本较高,使得其盈利困难。此外,由于新鲜商品种类繁多、季节变化大及难以规范化,农民对市场的把握也很有限,无法销售的商品很容易积压、腐烂,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因此,我国要高度重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农业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进行有效改善,使农产品尽可能利用数字化手段销售出去,减少给农民带来的损失。4结束语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任务,而农村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基,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文中对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就当前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民、社会和政府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不足,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助力。

作者:王思祺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农业发展问题分析2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视不断提升,我国当前知识产权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以植物品种为主的农业知识产权拥有量亦在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业知识产权不仅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我国综合化农业生产能力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农业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以及农业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等多个方面,都在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事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并未发挥出农业知识产权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完善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是实现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1农业知识产权的权能结构

11.1知识产权所有权所有权是农业知识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更是农业知识产权的核心权能,知识产权所有权本就具有一定的绝对性与占有性特点,相关产权人拥有对该知识产权的所有的使用、控制、处置的权利。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其为相关产权人所获得该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其对产权的处置。从通俗角度分析,任何单位或个人只要获得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就等同于其拥有了对相关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利,并通过对该知识产权的控制与占有,来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为产权所有者创造经济效益。

11.2知识产权使用权使用权主要是指相关产权人在其知识产实际运用过程中,拥有相应的使用权能。其主要是通过知识产权创新所衍生的权能结构。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可以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将其知识产权授权与商业生产、销售的权利。而知识产权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实施利用相关知识产权,亦可以寻求合作,与他人签订相应的合作经营协议,授权于他人共同应用知识产权。而转化应用则是相关产权人将自己所有用的知识产权作价转化应用,与其他资本结合,最终以责任制或股份制公司企业来共同实施知识产权。

11.3知识产权处置权处置权即为让渡权,其主要是指相关知识产权人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有权以任何方式来处理其所有用的知识产权的权利,相关产权人可以通过处置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占有权、使用权与所有权进行剥离,进而导致知识产权的主体发生转变。因此,知识处置权主要是指产权人对知识产权的授权或转让。

11.4知识产权收益权收益权主要是指相关产权人享有该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但是其首要前提是在对他人的利益不会造成损害情况下,产权人可以获得其知识产权所享有的各收益,其中不仅包含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包含其所产生的精神利益,但是其知识产权的收益权是建立在拥有其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因此,知识产权的收益权是相关产权人要确定知识产权归属的核心目的。

2当前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亟待提升随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社会各界对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视亦在不断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相对较弱,从整体上分析,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当前我国所实行的专利保护制度中,仍然有一些农业发明创造并未获得相应的专利保护。例如: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品种等等,其中不仅包含利用现代技术所获得的农作物品种,同时还包含一些利用生物技术所培育的家禽、畜品种等各种农业资源。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更是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岁月的积淀中,遗留下来很多优质的乡土作物与家养禽畜品种,而这些农业品种资源作为历史积淀的结晶,为现代遗传培育新品种留下了宝贵的资源。然而由于我国相关农业科研人员对其产权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在日常农业研发工作当中,更加重视其研发成果,而一度忽视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进而并未发挥出农业知识产权应有的价值。

22.2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风险较大农业知识产权在转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在于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企业在农业知识产权应用过程中,对其行业市场的掌控,其所研发品种本身的实用性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其农业知识产权的实际经济收益无法达到其收益预期。与此同时,在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过程中,产权的投资者与受资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其中有一部分风险属于双方共同面临的风险,以及一些单方面风险。共同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上一些不良竞争人员看到新品种的经济优势,而采取仿冒的方式来复制,进而导致企业知识产权在其行业市场中失去的唯一性,造成其市场被其仿冒者占用,影响其经济收益。如果相关企业或产权人为采取行之有效的产权保护措施,将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被违法者侵害。单方面特有风险则主要针对农业知识产权出资人所面临的风险。其一是面临着成本风险,在进行农业新品种或新技术等研发过程中,首先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成本,并还需花费知识产权的维护费用,并且相关产权人只有找到相应的合作方,方能使其农业知识产权产生经济价值,并且农业知识产权人只要选择与某合作方建立合作关系之后,就无法再将同一产权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导致其成本风险再次提升。其二是时效性风险,随着农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知识产权自身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无论是农业技术还是农业品种,都会随着不断的更新换代而被淘汰。其三是机制风险,农业知识产权为其出资人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一部分是来自于合作企业,将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直接影响产权人的收益。因此,其产权出资人要面临着合作企业所带来的机制风险。

22.3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率低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时间越长,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时间则会随之延长,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亦会随之增加,但是对农业知识产权的维护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虽然当前我国相关部分对农业科技研发工作的重视不断提升,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亦在不断提高。但是就目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农业生产需求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所投入的科研经费亦显得捉襟见肘。进而导致我国高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经费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我国当前农业科技研发成果的推广与知识产权的转化力度,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缺乏市场作为导向,进而导致农业知识产权存在与当前农业发展市场需求的脱轨现象,严重制约了其转化应用质效。

22.4农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度大价值评估是确定相关评估农业知识产权在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时所占有的股份份额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具体操作流程主要是由相关农业知识产权人与相关合作企业,选择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化评估机构,通过专业机构对相关农业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综合性评估,并将其价值评估结果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估报告当中,形成文件作为知识产权出资人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依据,公正有效的价值评估能够有效规避更多纠纷风险的发生。然而在当前农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3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有效策略

33.1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加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人才储备,提升其基层工作队伍专业化素质水平,培养专业的管理、审查、评估、研究等综合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对其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指导,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以及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对相关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相关企业以及参与科研人员的技术保密意识,进而提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33.2构建转化应用风险保障机制农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本身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其不仅涵盖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同时还涉及到法律法规、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因此,农业知产权转化应用是一个较为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其风险的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相关企业首先应当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专业人员对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对其转化应用的可行性研究,并加强对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股权分配管理政策,并通过相关的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协议的签订,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33.3建立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激励机制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激励机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内部工作环境以及相关新型专利农业技术或品种在当地的推广现状,来制定一系列的激励计划与奖惩措施,通过合理且完善的激励制度实现对其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掘工作人员的价值潜力,在提升其工作质效的同时,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顺利开展,提升其转化成功率。因此,企业相关人员应当通过对农业知识产权转呀应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分配,加强相关激励机制的建设,最大限度确保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中各个行为主体的合法收益,方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顺利进行。

33.4制定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评估体系评估机构作为保障农业知识产权出资人与合作企业双发合法权益的纽带,更是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主要是通过国家认可且资质齐全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来完成,其所出具的评估报告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是决定产权出资人与合作企业之间利益分配的核心依据。因此,评估机构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与公正性,同时还应当拥有科学技术、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综合性人才所组成的专业化评估团队,制定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应用的评估制度,并通过人才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评估机构的专业水平,确保机构能够为农业知识产权转化出资人提供更具说服力的价值评估报告,进而保障其评估的公正性。与此同时,相关评估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数据处理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完善的评估数据系统,提高其评估数据资源的整合能力,让以往的评估经验能够充分发挥其参考作用,进而最大限度保障其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我国相关评估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预警与监控机制。同时相关合作企业亦要不断加强对其外部政策、法律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现状的调查,进而提升其价值评估质效。4结束语总而言之,对农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应到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掘农业知识产权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的政策建设与战略支持,规范农业知识产权经济市场,进而提升农业知识产权出资者与合作方的经济效益,在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作者:武尔娜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农业发展问题分析3

落实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有助于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改变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阻碍农机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为此,要正确认识农机技术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水平,适当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1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农业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必然趋势。在生产资料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都比较落后。在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有机农业、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多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农业仍是以小型农户为主,各地区的大型农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影响力度不够。就农业从业人员而言,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在择业时倾向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此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还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创新和发展[1]。

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及应用优势

2.1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现状

2.1.1农业生产模式落后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如下:1)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农村土地使用面积较大,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并且由于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农业的机械化作业中,往往会出现机械操作不规范等系列问题。2)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很多农户的知识储备不足,使其不能高效应用农业机械技术。3)部分农户仍在采用低效、粗放的耕作方式,但是传统的种植经验和灌溉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存在农田管理缺乏科学性、农作物保护不到位、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2.1.2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很多地区还没有普及到田间管理、农田水利以及农用化肥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2)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在进行农用施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对施肥的效果了解不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当。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则很可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2.1.3农业机械化发展意识不足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农业机械装备不足的问题。同时,农户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足,不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部分农户在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目标和计划,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

2.2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优势

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我国有限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用地的拓展,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比如无人植保机、玉米收割机等的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节省劳动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要想有效地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效率,则需要根据农机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宜的农机技术,培养更多专业的农机技术人才。此外,在农业机械的普及上,国家对农机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给予了积极的扶持,政府对农业生产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

3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全面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结构的调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推广农机技术方面,合理利用农机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优化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在一个适宜大规模种植的平原地带,采用玉米收割机,可以增加单位工时的收获量,极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改善农业的总体品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从农业结构来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农民的素质,为农民选取最优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机技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4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4.1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在农业发展与生产过程中,农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选择农机应用技术时,要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农民,使其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方法,了解新的耕作方式,学习新的农用装备,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2)建立健全农村的科研机构,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3)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科技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以及科技的发展前景[3]。

4.2促进农机和农艺融合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一直是社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协调好农机和农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农机生产达到现代化标准,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差异较大,各地的风俗、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带来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科学、高效的农业结构调整。例如,部分地区化肥需要人为施用在农作物的表层上,该做法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化肥的作用,然而机械施肥可以深入到农作物的根部,整体提高农业肥料的利用率。为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制定一个长期、健全的工作方案,使农民正确、透彻地理解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让农机与农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业结构。

4.3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培训为了提高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素质水平,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对农业机械推广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培训教育,让他们了解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2)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认识到从事农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3)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机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调动农民的购买积极性,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开展多样化的农机推广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普及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人才。5)聘请专家、教授等来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4]。

4.4建立新型的农技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关系科学研究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农业科研是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业结构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5]。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注重科技创新与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好农业新技术与农民的关系。农机推广部门要主动了解农户的实际需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技术推广方案,并将推广成果及时反馈给科研单位。研究开发机构将针对农户的需要及调研结果,为农户提供最适合农户生产需要的机械设备。为了确保以上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建立信息系统,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农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科研部门汇报[6]。

4.5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法律法规是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保障和依据,只有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使其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农业机械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7]。为了更快更好地推广农机技术,应根据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制定与农机技术推广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加以修订和完善。各级农机技术推广机构要配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认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宣传农业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5]。

4.6改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手段在过去,单项技术的推广也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重点在生产阶段,生产后的销售和加工环节没有纳入推广范围,所以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如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玉米,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但产下的粮食大量积压,价格低且难以销售,得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取消了此单项技术的推广[8]。农机技术的推广要走产业化的道路,需要综合考虑产前、产中、产后[9]。以种植业为例,产前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品种,选择优质种苗,配置所需农业资源;产中采用机械化配套技术,科学管理;产后建立销售、加工渠道,做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此,要进行集团化推广,即农机部门在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联合农业部门、生产资料部门、机械生产厂家、销售加工部门等共同进行推广[10]。

5总结

综上所述,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的现状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农业机械技术普及的前提下,运用该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目前已有部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政策,但还应加以完善。同时,可以鼓励地方政府带头推动农民学习新技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激励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加快农业结构的转变。在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上,要因地制宜,要结合农艺品种和土壤类型,选用适宜的农机技术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有存.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探讨[J].南方农机,2021,52(20):77-78.

[2]汪长青.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应用[J].农业机械,2022(5):63-65.

[3]徐晓棠.农业机械管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3):27.

[4]张菩信.绿色技术在农业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及推广[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3):95-97.

[5]闫金斗,高荣霞.农业机械节能管理的实现路径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18):165-167.

[6]许东生.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和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农业机械,2022(8):64-65+68.

作者:刘国庆 单位: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