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德育工作探索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德育工作探索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德育工作探索3篇

小学德育工作探索1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育人力量。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是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有效地融入学校德育,如何让红色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既用红色文化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补钙壮骨,也使红色文化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1]因此,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以红色教育铸魂育人,用红色教育赓续百年薪火,使红色文化成为灌溉“拔节孕穗”时代新人的源头活水。

一、以明确红色文化价值为前提,建立校本化德育工作思路

《礼记》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托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教育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亦是如此,需要确立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规划,以便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其一,充分认识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是学校确立校本化德育工作目标、制订校本化德育工作规划的基本前提。[2]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延续和发扬,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行为作风;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天然的育人价值和育人功能。每一处真实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都是鲜活的德育教材,折射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激励学生为着远大的理想砥砺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励学生为理想砥砺奋斗是我校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学校特色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文章中关于红色文化及红色教育的内容,使老师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提升教师利用红色文化展开教学的能力。其二,在明确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订科学的行动方案,以指导校本化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校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及广州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深化红色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实施方案》,树立全体教师的红色匠心文化育人观念。其次,以“松品教育”办学特色和“松品育人”办学理念为引领,对红色教育理念内涵及实施模式进行校本化构建,创新构建出“四三三”红色教育模式,即形成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大策略,聚焦学校、社会、网络三维矩阵,健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最后,成立由校长、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大队辅导员等组成的红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围绕“四三三”红色教育模式,制订《万松园小学红色教育工作规划(2020—2022三年行动计划)》,确立红色教育特色开展方案,并通过有序落实各项工作、开展系列德育活动等途径,将红色教育融合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明确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建立红色教育工作思路,我校逐步形成了以红色教育为着力点的个性化德育模式,以红色教育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3]a

二、以课程实施为载体,播种红色文化精神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载体,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为此,我校发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天然的育人优势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开发红色思政课程、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等途径全面搭建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助推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其一,开发红色思政课程。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我校重视在思政课中播种红色种子。借助思政课开展红色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特色的重要途径。[4]对此,我校根据学校自身的思政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确立了其与红色教育的结合点,即通过统筹安排全校性国旗下讲话的红色主题、班队课程的红色内容等途径,做到每月都有一次“红色思政课”。例如,三月份实施学雷锋红色思政课,把雷锋精神留在学生心中;四月份实施缅怀革命先烈思政课,引导学生争做革命传承人;五月份实施弘扬五四精神思政课,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勇担时代责任;六月份实施童心向党思政课,引导学生与祖国一起同诉中国梦等。通过学校的统筹安排和有序开展,红色教育得以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更好的融合,思政课内容则得以更加丰富和更具育人价值。在以“踔厉奋发启征程,童心逐梦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的2021学年开学思政第一课中,我校校长通过讲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三十八枚金牌、郑州暴雨中那些在危难关头默默地向同胞伸出双手的英雄事迹,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的红色种子植入了学生心中。其二,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主阵地,除了上好思政课,我校也注重红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传播红色文化、实施红色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好教研备课,引导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教育元素,以提高红色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度。[5]例如,为了指导学生体悟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我校教师设计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这一红色教育微课程,并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公民意味着什么”“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等相关单元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寻找我的幸福”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专题走进社区、走进红色纪念馆、走进历史博物馆,进行广泛且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学生不仅探寻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知足感恩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我校鼓励教师通过讲英雄故事、看红色电影、开展“四史”学习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红色人物形象或事件,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感悟红色精神的真谛,实现红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例如,结合“家乡新变化”这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我校教师在课堂时间为学生展示了广州解放主题展览“广州1949”的相关图文,引导学生关注“解放广州”“建设广州”的历史细节及背后故事,坚定了学生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同时,教师还安排了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式学习,在课后搜集能够彰显所在城市———广州历史变迁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录制能够体现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或广州人民幸福生活的主题视频,并在班级内开展学习成果交流与展示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寻中了解、体会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和升华。

三、以多彩活动为牵引,落实红色教育目标

以各类红色节日或红色印记为载体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教育活动,能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育人力量。我校结合红色节日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获得红色能量。其一,开展红色节日活动。学校充分发掘红色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红色节日文化,发挥其思想熏陶的作用价值,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刻情感。[6]我校结合相关的红色节日和红色纪念日,制订了全校性的红色德育活动计划。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我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包括“追寻革命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船伴我同行,党史启迪我心”“花儿朵朵心向党,少年逐梦迎百年”“赓续百年初心,争当强国少年”等主题系列活动。其中,在“花儿朵朵心向党,少年逐梦迎百年”活动中,我校设置了多个活动环节,包括播种、育苗、施肥等育花过程,活动最后用全体学生培育的花朵拼成“100”的字样祝福中国共产党生日快乐。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坎坷与艰辛,更加感恩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其二,开展党史学习活动。中小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和创新红色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牢固树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一方面,我校结合常规化的德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例如,组织少先队员成立红色宣讲团,在周一升旗仪式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大型活动中,开展“红色故事齐分享”“党史学习微课间”等活动,在潜移默化式党史学习活动中,《用生命歌唱的聂耳》《红色特工———龙潭藏利剑》等红色故事在学生中得到广泛传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心底。另一方面,我校还联动校外育人资源入校组织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例如,在“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系列活动中,邀请穗华心教育实践基地教官为全体少先队员展示升旗仪式;在“博物馆馆长进校园”系列活动中,邀请十香园馆长讲红色故事、邀请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年鉴处党支部同志开展“广州苏维埃———东方的巴黎公社”主题讲座,在校园中形成了浓郁的党史学习氛围。

四、以文化环境建设为契机,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学校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特殊作用。为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德育目标,我校通过校园红色阵地建设及红色师德师风建设等途径,将红色文化与学校文化环境建设融合起来,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其一,建设校园红色阵地。建设校园红色阵地是学校传承红色文化,提高师生思想觉悟的又一重要举措。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每一面文化墙,设置红色宣传墙、红色宣传栏以及红色文化长廊;利用滚动电子屏滚动播放红色教育系列内容;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展示学校红色教育活动、红色教育成果;利用“松品书屋”设置“红色书架”,定期开展“一班一书”“书香长征路”等红色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丰富了红色文化及红色教育的宣传阵地。此外,我校还围绕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等主题,组织全校班级开展红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从图书角布置,墙报、班牌设计,班歌创作等细节入手,打造整体协调、布局统一,极具知识性、激励性、教育性的红色班级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红色阵地的建设进程。其二,建设红色师德师风。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使命,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主张通过信念教育、专题报告、参观学习、理论自学等多种形式,将红色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有坚定信念,爱国爱党乐奉献的教师队伍。例如,组织教师参观从化区黄沙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基地,带领教师追寻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汲取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组织“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拜师学艺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等主题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以红色精神鼓舞工作斗志,以红色精神激励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使红色师德师风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丰富红色教育体验

有内容、有载体,与学生的情感紧密连接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力量,激发爱国情感。鉴于此,我校结合德育工作计划,将红色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使红色教育延展到生活中、社会中。一方面,我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例如,我校与学校周边的江南中街党民服务中心合作,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校外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如主题为“我和党员齐站岗”的跟岗活动,让学生通过跟岗学习体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精神;主题为“我是小小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的“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等行动提供相应服务。另一方面,我校还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现实践育人。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或史迹点,通过现场教学、现场体验、现场游戏、现场互动等形式,使学生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或向学生推荐红色文化实体研学基地,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研学实践。在“红船伴我行”暑假亲子红色研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和家长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做宣讲员,有的到中山纪念堂进行参观学习,有的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参加扫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红色教育实践成果。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是新时代中国人保持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红色文化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丰厚的德育资源和良好的德育氛围。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应继续创新依托红色文化推进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努力实现以“红”育人,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增添一抹亮丽的“中国红”。

作者:刘玉霞 单位: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探索2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班主任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将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同时,需要有意识地对原有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更新教育理念。在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同时,加强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融合程度。本文将以此为前提,以小学教育为主要阶段,探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一、班级管理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相对落后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已成为班级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结合教育情况分析来看,很多班主任自身对此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多数班主任仍旧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方面,会将教育的天平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多地集中在分数教育,忽视了德育。甚至很多班主任仍旧存在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认为学习好的学生是好学生,学习不好的学生是坏学生,他们影响了班级的发展,影响了班级前进的脚步。也正因如此,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会每况愈下,重心也逐渐偏移,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德育内容相对单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逐渐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会为其“三观”的养成提供一定的积极指导,但是所选择的内容相对单一,通常只是在表面上让学生认识一些大道理,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弄懂其中的内涵,也没有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此形成片面的认识,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辨别是非对错,导致本就空洞的内容更加虚浮。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一)形成先进的德育模式首先,班主任本身要认识到对学生实施德育管理的主要目的,要找准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设定合适的管理目标。并且,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好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能够在自我管理、自我反馈、自我优化的良性循环中,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行为,强化自身的道德品质。其次,需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杜绝单一管理,要考虑到当下时代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在立足时代需求的视角下,创新德育管理体系。在此期间,班主任也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通过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考虑学生的能力,为其提供适当的管理机会,组织学生进入管理行列,发挥学生能力,换位思考,无形中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多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能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配合,摒弃以往学分至上的错误教育思想,从班主任自身做起,从学生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在良性的习惯以及正确的认知带动下,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最后,班主任也要多多了解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如性格差异、认知差异、生活方式差异、生活背景差异等,以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引导学生立足于差异化视角,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真正将德育理念融合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手段多元化的德育手段,对学生来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德育并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教师不可能把学生固定在课堂上,单方面传输与德育有关的理论,而是要以实践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形成潜在的驱动,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德育认识与德育思维。并且,班主任若只采用单一的德育手段,那么学生很容易在长期被动的状态下产生枯燥意识,所以班主任需要对德育手段加以多元化创新,在多样手段下带给学生别样的体验,以此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机发展,打造具有德育价值的班级管理体系。首先,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起始阶段,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班主任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力德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认知习惯,为其自身德育素养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各项认知能力都比较薄弱,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的。所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讲解并分析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如自尊自爱、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劳俭朴、严于律己、孝敬父母等。在不同的主题下,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如情景剧表演、主题歌曲、演唱主题、知识竞赛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模式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逐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清晰的认识,以使其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斥责,而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德育促使学生自发地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自主调节。其次,班主任要打造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制度对学生形成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制度的构建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年龄偏低,但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单方面对学生实施管理,而是要适当提高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如设定班干部团队,由班干部向班级学生实施管理,或者由学生自我管理,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构建班干部团队时,班主任不能独断专行,而是要组织学生通过自我推荐或者相互推荐的方式,以公开投票唱票的途径选出班干部团队,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在班级日常运营的过程中,班干部团队需要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与服务工作。在每学期期末,班主任可组织班级中其他学生开展班干部评比活动,对本学期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状态进行评分,分数偏低的需要酌情调整,以此激发班干部团队的工作热情,同时调动其他学生的前进动力,在班级中形成良性的竞争风气,实现德育目标。除此之外,在班级发展中,班主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拟定管理制度时,班主任也要考虑学生的想法,以保证制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班级规章制度制定完毕后,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遵守,如不能随便迟到早退,不能无故旷课。针对违反制度的学生,班主任须严格按照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而对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酌情处理。班级管理制度中,也要渗透与德育相关的信息,如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要诚信友爱,对无故产生矛盾、恶意欺凌同学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

(三)提升并发挥班主任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所形成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与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做好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需要对德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能够定期组织各班班主任开展道德素质培训活动以及道德素质考核活动。班主任自身应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多吸收一些与德育、德育管理相关的信息,充实自己,多多阅读一些有关道德的书籍、参加一些培养师德的讲座,提升自己。对学生实施班级管理与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保持公平、公正以及耐心,要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关系,多多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获取学生的信任,而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过多的防备。班主任要考虑班级学生的成长需要,如在网络时代,很多小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而对中华文化产生片面的认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就可多多渗透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信息。例如:为学生讲述一些中华成语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并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情怀。再如:很多小学生的家境都比较优越,在物质充足的社会环境下,部分学生会产生不良的攀比心理与过度消费心理,那么在与学生交流时,班主任就可以利用自身形象,以落落大方、简洁干净的穿着,为学生解释何为简约之美、朴素之美,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浸润在德育环境中,提升道德修养。除班主任这一榜样之外,也要注重发挥学生榜样的力量。例如:在每学期班主任都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比出本学期的学习标兵、道德标兵、进步标兵,并为其提供一些小奖励,对学生形成较高的激励作用,使之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更高的参与动力,在良性竞争环境中驱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以及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存在一个片面的认识,认为把学生交到学校后就应该由教师或者班主任负责,而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中,起到主要责任的也应该是各班级的班主任,但其实不然。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在德育工作中,父母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需要多多联系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使之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认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教育合力。班主任应及时将学校有关德育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促使家长能够与学校保持统一步调。对学生成长中产生的思想问题、德育问题,家长与班主任彼此应主动沟通交流,就学生的成长特点,设定合适的处理方案。并且,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家长与班主任都应冷静地保持耐心,不能非打即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空间,尊重学生的隐私人格;要多多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舒缓他们的身心压力。除此之外,班主任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建立学生家长群,及时上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学校可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家长会、校园一日参观活动等,促使家长能够主动地自我丰富、自我反思,并主动向班主任传递学生信息,以便于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由班主任谆谆教导;在家中,由家长间接渗透。在完整的教育合力、浓郁的德育环境中,促使学生德育素养的稳步发展。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向上的人格,学生才能健康、阳光地成长。总而言之,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一大重任。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立足教育视角,优化班级管理方法。在先进的德育理念、多元的德育手段以及自身德育修养的支撑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指导,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与学生家长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家校共育的状态下,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白秀香 单位: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探索3

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信息化下的复杂信息交互环境,给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如若不能够在这一阶段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则会影响其今后的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教育者,更是肩负着引导小学生的作用,因此在实际中班主任教师需要注重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改善措施。

一、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

新时期教育部门积极促进教育改革,不仅要求重视教学内容以及质量,更要求重视学生本身的发展需求。开展德育,是在良好的学科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奠定基础。在德育中从思想层面贯彻正确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促使其讲文明、懂礼貌、善良友爱、孝顺父母,帮助小学生塑造优秀人格。以德育方式还能够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促进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平等、深入地交流与互动,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德育能力参差不齐长久以来,在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小学班主任,一部分教师也意识不到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道德素养的提升也受到限制。过去,对小学教师考核相对较为简单,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检验,忽略了教师本身的德育水平。部分教师更是存在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日常无法以身作则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教师群体本身的素质能力不足问题。部分小学班主任通常更加注重班级整体的成绩表现,以及其他的行政事务,忙于学校的活动内容以及班级布置等,没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因此,这些班主任教师无法以身作则,尽管能够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也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德育效率也较为低下。

(二)德育工作模式单一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以班主任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枯燥的内容讲解难以促使活泼好动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地聆听班主任教师的讲解,因此德育工作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这种缺乏创新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的教学,使小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培养效果。

(三)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小学班主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不仅需要重视在日常工作以及教学中对小学生的渗透式德育,更需要为小学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全范围包裹式的教育环境。不仅强化学校中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学生家庭环境所能够形成的德育,从而达到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德育的作用。基于实际而言,小学班主任教师往往难以注重这一方面的工作,忽略了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家长的素质水平以及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等不够了解,从而难以获得小学生的信任与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教师难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我国现阶段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为7岁,这一年龄的小学生具有相对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是自身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德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活泼好动的现象。部分班主任教师就应借助观察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心理进行掌控从而开展德育工作,如果无法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开展相对应的德育工作,仅仅是以严格的规定对小学生进行硬性要求与约束,这可能会促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德育更加厌烦。

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班主任教师自身道德素质良好的德育工作是建立在小学班主任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的,若仅仅是单一的言传,则难以形成渗透式的教育效果。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相对较强,若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则能够形成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对自身进行约束。马卡连柯曾说,教师作为榜样,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小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由学校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德育,并为其设定德育考核标准,发现德育行为不良的教师及时予以惩罚,注重在校期间教师的行为表现,开展德育座谈会等,均能够强化教师的德育素养。要求班主任教师能够时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内容,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基础,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认知。学校需要积极监督班主任教师的行为举止。在学校中推举季度优秀教师代表,考察每一教师的综合素质表现,包括教学、工作以及日常行为表现等,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品质。以优秀教师代表对其他班主任教师形成一定激励作用,鼓励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前进。定期组织班主任教师参加阅读交流会,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以及德育素质等书籍内容,在交流会上探讨对德育的感悟,从而基于内在知识储备的提升,有效强化班主任教师本身的素质表现,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使班主任教师能够在日常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对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意义,才能够促使小学班主任基于深刻的德育内涵性理解,积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开展更加合理的创新德育工作。例如,在日常中,班主任教师发现地面有垃圾能够主动拾起,而不是要求学生进行清扫,这将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促使学生下次看见地面的垃圾也能够主动清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开拓创新德育策略新课改教育背景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有效创新的要求,主要是指创新驱动策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尽可能避免教育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成较好的教育效果。尤其对德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要求小学班主任教师走出传统的教育套路,形成更加新颖的教学路径,探索更加适合小学生学习特征的创新策略,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勇于创新,并不断实践探索。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搜索有关现代化教育发展中的前沿德育经验与案例,从中总结出适合当前自身教育实际以及教育环境的教学策略。如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基于德育主题的班会等活动时,为解决以往一成不变的单一讲解式教育方式,可以广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现阶段,大多数教学课堂都有投影等教学辅助设备,从而便于多媒体教学,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更需要积极应用这些辅助手段实施德育工作。在活动前小学班主任需要在网络中搜索有关德育的故事以及案例,如动画版的德育故事,在课堂环境中利用投影设备进行播放,在短暂的动画故事播放过程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内容。在观看完一个故事内容之后,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这样的故事内容阐述自身的感触与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在这样的德育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进行初步了解。在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动画故事的过程中,利用动画形式的故事内容,借助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注重学生家庭德育环境的构建以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缺少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部分学生表现出的内向、不信任以及叛逆等行为时均无法及时传达给家长,教师也无法判断这些表现到底是学校引起的还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引起的。实施良好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促使学生在校园中接受良好的德育,更需要在家庭环境中感受来自父母的关怀与教导。基于现实而言,不少学生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教育。并且不少家长认为,将学生送至学校中由教师进行教育即可,自身不需再次进行教育。此外,部分学生的家长甚至由于自身的行为习惯以及言行举止等不良问题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在家庭中所处的时间相对较长,受到父母的影响相对较深,如果小学班主任不能对学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则难以顺利推进德育工作。基于这样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在家长会中向全体家长普及家庭德育的意义,促使每个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构建的德育工作中,与班主任形成相辅相成的工作效果,从而打造全方位的德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素质提升。为了能够对每一个学生形成更好的了解,并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需要在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或是邀请学生家长在非工作时间到学校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环境,从而精准对应德育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如有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应酬会养成酗酒等不良习惯,这类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甚至引起学生偷偷模仿,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教师需要对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规劝,促使家长尽可能在孩子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学生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才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与家长积极协同教育,为学生布置有关德育的课后作业,如在引导学生观看孝敬长辈的故事后,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回家为父母按摩或是做一顿饭等,促使学生体会“孝”之一字的品德之美。由家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强化学生的德育水平提升,感动家长,促使其深刻体会德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与班主任教师配合,打造更加良好的全方位德育工作环境。(四)给予学生关怀,解决德育难题德育工作未见成效是教师难以意识到以人为本的原则的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迎合小学生的发展特征,组织其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措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以平等视角,充分给予学生尊重与关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真诚打动学生。做到有效沟通,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一旦发现班级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学习或是日常状态不对,班主任都需要及时与之进行沟通,走入学生的内心,促使学生充分信任班主任教师,帮助学生走出困惑,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需要班主任教师耐心对其进行引导。例如,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需要寻找其中的症结,以公平公正的角度处理问题,并尽可能让学生之间化解矛盾,和好如初。避免携带任何主观意识对问题进行判断,以免严重影响公平性,激化学生心中的不满。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怀与尊重。小学生年龄较小,但自尊心较强,班主任教师需要正确看待每一事件,尝试以学生心理视角处理事情,关怀、理解学生。在学生需要时做到换位思考,为学生营造更加温暖友爱的大家庭,促使其感受爱的氛围,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德育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班主任教师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基于自身的素质表现、创新教育方式、联合家校共育,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张永生.浅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实践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5):159-160.

[2]杨娜娜.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4):159-160.

[3]孙锋云.浅议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3):143-144.

[4]尕藏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22(02):39-41.

作者:王娜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