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篇

小学德育工作范文1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由于人生阅历较少,也缺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偏差等问题。所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与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为了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及教师应当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集中家庭和学校的力量,高效且全面地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切实提升育人效果。

一、家校共育概述

(一)基本理念家校共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共同承担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就如何培养和教育学生达成共识,保证双方能够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此同时,学校和家长还应以学生的教育为中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保“一人一方”,以更具针对性地采取方法对其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向上、向好发展。

(二)必要性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局限性和盲目性,需要学校教育补充和完善。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外,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家中。所以只有当学校和家庭联手开展育人工作,才能使校内外教育活动衔接起来,给予学生连贯和系统的引导,使他们将校内学到的知识和家庭生活及社会行为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由此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切实提升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三)主要原则在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主体性。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应以推动学生发展为目标开展合作,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彼此、积极配合对方,进而构建出更为优质的育人环境,并探索出更加多元的育人方法。第二,互补性。所处环境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同,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教育学生时,切入的角度和使用的方法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冲突的出现。再加上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能会与学校教育产生碰撞。那么双方就必须在合作时落实互补性原则,即要及时沟通,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方法,使得校内外教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领学生朝着同一个目标迈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三,平等性。在面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时,家长和学校、教师应当处于平等的地位,即便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学生教育工作中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也应尊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基本权利,避免学生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的“一言堂”。

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路径,能够促使他们明辨是非、抵制一些不良诱惑,同时使学生严格要求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认知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具有培养学生积极的内在认知的作用,可以正确地看待一些事物,并以合适的心态去面对和寻求解决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分别从思想上、心理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在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同时掌握更多调节不良情绪和建立积极心理的方法,学会悦纳自我、合理宣泄坏情绪,进而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家校共育的现状

(一)家校沟通缺乏深度要想保证家校共育质量,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师及家长之间应当进行深度沟通,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再合作制订详细的育人方案。然而,当前很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处于比较浅层的状态,只是象征性地告知家长学校的一些活动安排,或者是学生阶段性的表现等,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校没与家长商讨解决的方法,只是给家长提供最后的结果,家长的意见往往不在学校考虑范围之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影响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家校交流渠道单一由于家庭和学校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双方必须有特定的沟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交换信息,顺利达成德育教育目标。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比较单一,大多是依靠微信或电话进行远程交流,这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联系作用,但涉及的范围和信息量是有限的,一旦家长响应不及时,就会导致沟通失效,进而影响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家校地位不平等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学校和家庭应当处于平等地位。然而从实际来看,家长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学校则处于主动的状态,而且多数时候是由学校“发号施令”,家长只能无条件配合,很少提出意见或建议,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往往也难以被学校采纳,这无形中削弱了家校共育工作的价值。

四、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宣传,建设共育平台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自己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所以其本身就缺乏共育意识;再加上学校和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方式不当,导致家长参与不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进而影响合作工作的开展。为此,学校首先要摆正态度,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有效宣传引起家长的重视,使之明确自身的职责,能够与学校联手开展育人活动,确保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起到全方位育人的作用。例如,学校可借助“告家长书”、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着重强调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在宣传活动中分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并树立与学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的意识。当家长具备较强的共育意识时,就会更加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职责,主动与教师、学校沟通,并在交流过程中积累经验或是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切实提升教育成效。为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家校共育机制的优势,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共育平台,以便更加高效、便捷地传递信息,使家校双方默契配合。例如,学校可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邀请每一位家长关注,而后每天定时推送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信息,包括专家撰写的文章、学校活动的视频或照片、专业的知识等,便于家长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了解更多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的教育技巧,而后在实践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此外,学校可专门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家校沟通”板块,并设置留言区域、互动端口,便于家长就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及时回复,告知家长不同工作的开展进度和开展成效,还可以将家长反馈的信息整合起来,提取优质内容作为工作依据,由此推动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注重家校沟通,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关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要让沟通的渠道保持畅通。除了在前期加强宣传、建设相关的共育平台之外,家校共育下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多样性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进行拓展。在家校沟通过程中,一般是由学校、教师作为主导,家长配合参与,教师很少能倾听家长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轮流担任主持者的方式,让每个家长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效果。例如,在举行以“争做‘四有’少年”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之前,由家长围绕主题进行相关方案的探讨,教师再对方案进行明确。各班主任可通过微信群将具体的方案分享给家长,且方案中需要针对家庭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家长则可在接收信息之后认真观看,了解这一活动的目的、具体流程,并结合对应的建议思考可以在家庭中做些什么,如可利用周末带领孩子参观革命博物馆、科技馆,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红色精神,从而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辅相成,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在组织心理教育活动时,家长可配合学校,与孩子一同观看纪录片、动画片等,并抓住机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而后对其进行引导。每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活动结束后,双方都可及时交换活动的过程、方法与结果,且可以分享视频和照片,并就对方开展的活动做出评价或是提出相关建议,从而在有效沟通中保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每次家校合作完成后,家校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围绕合作的经验、方法进行回顾汇总,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让家校沟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三)组织多元活动,凸显家校共育的价值在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学校和家庭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共育活动,从而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助力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跳蚤市场”活动,让学生自愿将自己的玩具、课外书和文具等拿来售卖,使之在亲身经历中树立勤俭节约、循环利用的意识。此时家长也可参与该活动,与孩子一起设计商品价格标签、宣传标语等,有利于增进亲子感情,并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学校可以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到校讲座,欢迎有时间的家长现场聆听,没有时间的家长可在闲暇时观看学校录制的讲座视频,由此可让众多家长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便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和谐相处,及时给予他们科学的引导。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型的户外亲子活动,并融入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在良好的氛围中彰显家校共育的价值。
(四)做好监督工作,完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要想使家校共育真正落到实处,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对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监督。为此,学校可组织教师成立“督查委员会”,家长也可以选拔代表成立“家委会”,双方可于日常交流中互相监督,避免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学校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前,需要拟订详细的计划,并针对每一次活动出具流程表和评价表,而后由“督委会”和“家委会”从各自立场出发,根据工作、活动的开展成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要为每位家长与教师提供互评的机会,让其就对方开展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合理的点评,从而在深度交流中发现彼此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有效监督与评价可以提升家校共育工作的质量,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和家长应当携起手来,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需求,然后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要及时互通消息,通过有效交流改善教育方式。当然,由于学校教育更加系统和科学,家长也需及时从教师处获取更加实用的育儿建议,而学校及教师也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其需要的各种教育方法,使他们立足实际,根据特定的对象开展适合的教育,从而与学校工作配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以推动其全面发展。

作者:邓铭茜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江华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范文2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推进,小学德育工作需加强创新,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之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有助于其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民族精神。我国茶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将各个领域文化进行了兼收并蓄,其中传承已久的便是茶道、茶德和茶精神,这使得茶文化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开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与教改的目标一致,还能促进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1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当中,德育教育非常的重要,且是一种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小学阶段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启蒙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教育一直以育德、育人为主要任务,坚持育德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而德育教育是对这一理念落实的载体。因小学生年纪小,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还没有确立正确的三观,再加上其大多数时间在校园,使得其思想的形成、品德的塑造与在校的见闻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

1.1 传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着落后的思想以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主要以单方面德育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德育知识,缺乏与生活元素的关联来更好地理解德育思想。同时由于当前小学生有着更为明显的性格特点,但德育内容却没有发生改变,然运用以往办法来对新问题进行解决,使得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不能与德育管理工作相适合。此外,一些学校运用单一的集中式管理方式,使得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如同修剪小树,统一且粗暴,缺乏差异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难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2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化加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思想内涵极为丰富,这给德育工作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但当前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对传统优秀的文化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加工,不利于小学生对其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特别是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文化,对小学生产生了一些影响,也对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缺乏传统优秀文化内容,使得德育内容缺乏全面性,造成效果的不理想。

1.3 小学德育教学缺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现阶段,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均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标准,德育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功利化的追求,比如,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将时间均安排到文化课上,使得全面发展变为口号,相关调研显示,许多小学有着比较僵化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均围绕着“成绩”这一个主题来展开,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创造浓厚的德育校园文化,大多数小学在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上占用过多的时间,但是对于树立尊师重教、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设置的课程却很少,且即使有的学校设置了这样的课程,但是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有的学校也加强了德育教育,将主要的精力、时间用于学生的品德修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成绩产生了影响,这就使得德育教育需要与教学进行结合,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2 茶文化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2.1 茶文化思想内涵在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茶文化思想具有代表性,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从而兼收并蓄了诸子百家思想,比如道家、儒家、禅宗等,这使得其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其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道德、礼仪、情操等。茶文化表现出“和谐”、“友爱”的思想,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吸收其中,注重人际交往的和谐,强调对待人要真诚、有礼,注重互敬、互助。这使得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和”,也是道德标准。在茶文化中,对“致和”、“导和”思想有着充分的体现,其兼收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注重茶道的和谐相融。还体现了“专心静虑”等思想。茶文化与“普度众生”的思想进行了融合,从而展现出超脱凡俗、宁静平和、身心合一的境界。

2.2 茶文化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茶文化思想在诸多方面与现代德育教育是相通的,在开展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有着可行性。茶文化与德育思维有着很多相似处,德育思维体现在多个角度上,比如崇德重礼、松紧有度、推陈出新。而茶文化思维中,“茶德”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因素,注重饮茶之人的情操修养,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辞和行为,使自身能够符合“礼仪”的相关要求,通过不断提高综合修养,使自身的品德能够升华,从而成长为有德有才的高素质人才,这与崇德重礼的思想非常的符合。从推陈出新来看,德育教育工作要想与时代的发展相符,就需要与时俱进,做到推陈出新,而茶文化也是这样的,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来对其赋予更多的内涵。从松紧有度来看,烹茶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掌握火候,这样才能确保烹出的茶有着最佳的口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也要如此,不能隔靴搔痒,也不可过于急暴,这样会对其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3 茶文化下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策略

3.1 茶文化与班主任德育工作思想的有效融合在小学德育工作思想中融合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凸显德育教育的效果。对此,小学班主任需要先对茶文化进行正确的理解,才能将茶文化思想作为德育的重点。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茶文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格,使学生的自我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茶文化在德育思维中的融入,来培养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激发,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首先,小学班主任要重视思想教育,对茶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将其融入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课前查找与教材相关的茶文化资料,引出茶文化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礼仪。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将茶文化故事引入课堂,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对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且能够对茶文化故事当中的思想内涵有正确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茶文化礼仪,来帮助学生塑造谦逊的品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变得十分的便捷,教师可深化利用多媒体资源,加强与德育名校合作,共享视频资源。

3.2 在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导入推陈出新思维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需要融入推陈出新的理念。茶有上百种之多,可谓是争奇斗艳、各有独到之处。这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注重特色、底蕴、文化和长远。小学教育需要将成绩论成败的惯性思维打破,要强调学生的德育、智育全面发展,将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之中。比如,可以将目前流行的互联网教育、国学教育、茶文化思想等元素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打造出特点的文化引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做精做好。

3.3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中引入松紧有度思维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需要融入茶文化思维中的松紧有度,不能让管理工作“剑走偏锋”,不仅要将德育工作做到位,还需要通过德育,来对学生的智育进行提高,增强彼此的联系。比如,在学校集体活动、课间活动、校外活动中,可将班主任德育工作巧妙的融入进去,保障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还需要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要引导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不会沟通的学生,多与性格开朗、善于交往、乐于助人的学生沟通,利用分组编队,形成帮扶小组,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等良好道德,同时,还能够增加学习的动力,有助于成绩的共同提高。

3.4 茶文化与德育方式的融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茶文化的德育思想有更为准确的理解,小学班主任需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茶文化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形成思想价值观。通过借助多媒体交互式,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茶文化。教师要注重课件的制作,要加强视频、图片、音乐等的结合,通过强化学生的视、听功能,使学生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班主任可利用分组探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茶文化相关问题的互动探讨,比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家里的长辈有喝茶的习惯吗?家里都有什么样的茶?你了解茶吗?”,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在交流探讨当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之后教师依据教学情况,来为学生布置适宜的课后作业,如“同家长一起喝茶、去茶社参观、查找与茶相关的小故事”等,让学生通过了解茶文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移动设备等,开展微课、微信平台互动、微博转发等,来传播茶文化,使学生可多途径获得茶知识。还可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当前的“游学”模式,组织学生去孤儿院、父母的工作岗位、养老院参加志愿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亲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珍惜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5 将茶文化思维的价值内涵进行突显茶文化思维不但有着具体的价值观念,还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从某个层面来看,茶文化思维融合了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为了有效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茶文化思维中的综合元素,使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还能够为传承、发展茶文化,探寻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路径。思想兼容是茶文化传承的关键,这一文化体现出的是大众文化艺术和精神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大众比较熟悉的一种文化认知。在运用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茶文化的先进性,能够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认识到茶文化的丰富性。学生在对茶文化内化的过程中,能够对德育教育有更深的认知,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还有助于突显茶文化思维的价值。

3.6 茶文化与校园生活的融合为了让学生多与茶文化进行接触,需要加强校园的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识茶、饮茶当中,对茶文化有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在校园内举办茶文化有关的演讲比赛、茶文化知识竞赛、茶道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对茶文化的魅力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为了正确地宣传茶文化的德育思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引领,班主任要注重社团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成立茶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还有助于学生对茶文化的准确理解。茶社可组织学生参与到辩论赛之中,通过提出论点,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对茶文化有正确全面的理解,有助于道德修养的提高。每周开展的茶韵社团活动,通过校外专家的授课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茶文化有更为深度和广度的认识,从而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4 结语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引入茶文化,这也是德育教育深化改革的需求,实现了德育教育形式的创新发展。但小学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项漫长的、系统的教育工程。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德育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因此,班主任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知识、工作技能,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多学习茶文化,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到教育、教学之中,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作者:桑梅竹 单位: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德育工作范文3

红色资源是在长时间红色革命基础上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学、红色遗址遗迹等资源,探索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小学德育的改进和创新,能进一步彰显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引导作用,使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思想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在教育实践中促进德育活动的科学发展。因此新时期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对德育指导工作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探索红色资源的多元融合和系统应用,展现红色资源服务小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效能,全面推动小学德育的科学组织规划。

一、红色资源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和作用,就要在整合红色资源的过程中,遵循特定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资源开发体系,保障红色资源在德育教学指导中的应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夯实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基础。

(一)尊重小学生的成长需求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指导中的应用是为学生群体服务,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应用的过程中,要将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发展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在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小学生成长需要、德育引导需要的前提下,选择能与小学生成长发展状态相契合的红色资源开展教学指导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内容,借助红色文化的力量形成对学生的教育熏陶作用。

(二)契合学校德育教学要求依托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创新小学德育引导体系,教师在实际开展德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需求进行分析,系统解析当前学校德育文化的内容,然后探寻红色资源与学校德育文化的契合点,选择合适的关联项目开展教学活动,确保能实现红色资源与德育引导内容的有效连接,能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作用,从而借助红色资源的应用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增加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指导,构建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学校德育育人体系,更好地推动小学德育指导工作的科学创新发展。

(三)筛选匹配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红色资源适合不同阶段的德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创新学校德育指导体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教育指导的现实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和开发,有意识地针对红色资源实施系统的整合分析,选择与学生匹配的红色资源内容,支撑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并通过构建校本课程的方式,将红色资源导入学校教育系统中,对学生实施合理化的教育和指导,使红色资源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彰显。(四)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全面促进小学德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依托红色资源的有效应用,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做好红色资源的理论教育和德育指导,还要注意开发创新实践类型的德育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和发展,发挥理论指导的优势和实践训练的效能,促使学生能在学习红色资源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德育内容的理解,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未来成长过程中做出合理化的行为选择。这样就能展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价值和作用,构建完善的红色资源教育指导体系,确保能逐步实现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创新。

二、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融合应用措施

在小学德育改革活动中,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多元化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优势,对全面创新小学德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能有效带动德育指导工作的进步和优化。

(一)依托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小学德育内容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构建分层次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尝试与社会其他文化部门相互配合和合作,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以及活动目标分析和筛选红色资源内容,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依托优秀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小学德育内容,需要将匹配的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融入进小学生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其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以优秀的文化内容和革命精神影响学生。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彻,感知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而且能够丰富德育的内容,以红色资源中的革命故事等强化德育的效果。可见,在德育活动中融入本土优秀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必要性。为了达到此目标,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类红色资源,始终把握德育活动的组织目标,构建特色专题教育体系,发挥优秀文化资源潜在的巨大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次德育实践活动中,融入与小学阶段学生相匹配的“红色精神”的内容,活动开始时,以《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导入活动的主题,嘹亮的歌声、铿锵的节奏,以及红旗飘飘等画面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之后,给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以及通过视频观看红色遗迹。刘栋——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1949年9月参军入伍的他,跟随部队进驻新疆,参加过剿匪战斗、开荒造田、天山放牧,当过文化教员,创办过学校,担任过校长。他的一生红心向党、不断付出,是我们的榜样。这种勇往直前、一心为国的革命精神鼓励着我们,熏陶着我们,而且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正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在讲完故事后,我为学生播放了蕴含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学生的情绪高涨,在观看完动画片后,我向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想一想自己日后应该怎么做。”为了强化德育活动的效果,完成德育活动的目标,我要求学生回到家和家长一起了解有关红色文化的故事、遗迹以及电影等,并在下一节课中与同学分享,并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先辈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好好学习!”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达到了不错的德育效果。

(二)运用红色文化精神思想,创设德育校园环境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创新和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德育活动时,为了能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发挥对学生群体的积极指导和带动作用,可以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挖掘红色文化精神,从而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服务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不仅如此,运用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校园环境的创建,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校德育指导的综合发展成效。例如:在自习或者课后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德育课程,增加红色精神的传承和感知环节,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发挥德育价值。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挖掘和发挥红色精神的教育价值,由教师讲解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讲述红色故事、文化以及事迹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说一说自己在其中学到了什么,对自身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日后应该怎么做。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组织德育活动时安排学生参与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由学生自行选择承载红色精神文化的载体类型,分析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对自身道德素养与日常行为习惯产生的促进作用,比一比哪位学生说得不仅具体而且深入人心,充满情感,最后由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委进行评分,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活动的举办,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创新学科教育活动,促进资源融合渗透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的挖掘和渗透,可以对学校德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效能的全面优化。因此新时期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可以对学科教育活动进行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科教育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对学生群体德育思想的形成和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保持积极的思想状态。例如:在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对红色文化资源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可以重点从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和艺术课程的角度探索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渗透。如教师在讲解“服务社区”这节内容时,可以穿插红色资源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奉献的价值,明白苦中作乐的深意,以此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如此就能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有效借助学科教学活动的力量,推动德育指导工作的全面创新,进而更好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为学生群体创造良好的条件,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教育指导体系,使学科教育活动呈现出创新组织和规划发展的状态。

(四)整理分析红色资源素材,构建德育校本课程对小学德育的科学组织推进而言,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高效化开展,全面提升德育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要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方向、要求等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分析和筛选合适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先进人物故事等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性、系统性的德育指导模式,切实保障德育引导工作的科学系统。例如:在开展小学德育引导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重点针对红色文化资源、素材等进行筛选,然后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引导的要求,重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编排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体系,有效促进校本课程的构建,确保能按照学生的年龄变化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德育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红色文化、理解红色精神,在有效教育指导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效果和德育引导效果,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的引领,进一步促进小学德育指导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五)开展红色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德育学习体验在对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展开指导的过程中,适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德育引导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红色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全方位提高学校德育指导的科学性。因此,新时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以德育引导作为核心创设研学旅行活动,将红色文化精神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核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实现对德育思想的内化,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在实际活动中,可以开展游览红色文化博物馆、红色革命历史遗迹等类型的研学活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引导系统融合,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体验空间,进一步彰显学校德育指导的综合影响力,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探究能力的优化奠定基础,有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应用,能充分展现出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以红色文化教育和指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在德育指导过程中,可以针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应用进行分析,在资源整合和德育创新规划的基础上,全方位优化德育引导的有效性,使小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进而使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长甲.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2(18):29-31.

[2]张莉,王雪涛.试论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2(05):39-41.

[3]李树荣.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新课程,2022(03):15.

[4]年韩清.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J].新课程,2022(03):18-19.

[5]苏福荣.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1(33):34-35.

[6]黎金涛.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教育助力德育新发展[J].教育家,2021(39):55.

作者:周奋东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