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邮轮乘务专业课证融通教学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措施目标对准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以解决我国当前技能型人才缺乏的现状[1]。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在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开启改革与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的新阶段。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积极响应并推行“1+X”证书制度,陆续推出试点实施高校与试点机构。该项举措旨在革新与重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针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国家目前所推行的是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
(一)企业角度有利于优化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实操培训机制,“1+X”证书体系的有效实施,必然需要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育和邮轮运营服务技能培训的有机衔接和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面试邮轮职位的成功率。此外,也是对学历教育培训的补充与完善,畅通学生职业发展通道,搭建现代职业技能型服务人才的培养平台。
(二)教学角度1.有助于创新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学习和借鉴欧美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培养机制基础上,探索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将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中的职业技能要求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之中,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深度融合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证书考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打造形成邮轮运营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邮轮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逐步推行与实施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主动去适应当下行业企业发展的新要求[2]。鼓励学校与企业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到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之中,在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同时,也要聚集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形成职业教育多形式、多渠道的新格局。
二、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待进一步融合中船舰客与全国三十几家院校联合会发布的《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该标准一共分三个等级,明确其面向对象。改革的关键在于邮轮运营服务“X”证书标准与高职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以便实现教学要求和培训目标的一致性,基于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等级证书对政府、学校都是新事物,没有经验可循,因此当下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实施过程中保证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以及这两个标准之间衔接与融合的程度。
(二)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内容与专业课程有待进行有效衔接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是面向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考评要求,考取证书需要通过培训,但学校不能为了获得该职业证书,而简单地把职业教育变成职业培训。培训课程的内容可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按考评模块进行划分,或是深化现有专业课程某一模块,形成项目式任务集,还可以是向上层次学历教育的部分课程内容[3]。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高职院校作为试点工作的单体院校,尚不能向上去协调本科院校或是向下去协调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势必缺少了对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内容体系化的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阻碍了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组合的优化空间,也很难打破院校之间的层级壁垒。
(三)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员与专业教师适配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当下的高职学生以“00后”为主,学生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典型特征,他们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信息化程度超过以往任何年代,渴求知识的深度和创新。为此,作为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员或是专业教师需要积极深入到行业企业当中,深入观察调研行业一线岗位的需求,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才能胜任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与教学工作。目前,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等级证书由国内三十多所院校共同参与制定的标准及相应考核机制,邮轮本土化运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标准应兼顾国际与国内邮轮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与校内课程融合的路径选择
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推进与实施过程中,应形成证书与邮轮岗位获取一体化的形式,才能更好推动专业课程与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的有机融通;同时,考虑到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职业教育育人育才培养目标与邮轮对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优化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实现对接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考评要求的课程改革。
(一)对标邮轮用工需求,积极参与“1+X”证书试点工作,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培训评价组织如中船舰客教育集团、邮轮公司、高职院校、学生等,每一主体的诉求各不相同。政府层面主要通过行业组织考评来改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错位的现实,从而缓解当下用工难的问题。企业则希望通过院校的培养,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基层实操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工作的需要,稳定其用工资源,减低用工流失率,减轻招聘成本。院校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服务技能型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用工岗位操作要求,并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的诉求则是借助国际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的实施,开拓在教育板块的业务并形成良好的口碑,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4]。学生则是希望通过就读院校的培养平台,增强其职业技能水平,在未来求职过程中能够具备较高的就业或创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构建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各利益相关者的命运共同体,明晰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提供理念和实践等方面的支持,激发各方主动参与到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中,形成机制与保障,确保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对标“1+X”证书考试标准,更新课程标准,做好课证通融的衔接《邮轮运营服务技能等级标准》对于邮轮运营服务职业能力的要求分为基本运营能力要求与专业服务能力要求,其中专业服务等级技能又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服务能力要求。以邮轮运营服务中级证书能力要求为例,要求学生具有邮轮运营服务(初级)职业技能能力;且具有餐饮服务、客舱服务、商品销售、游览服务等邮轮服务中级能力(四选一)或具有邮轮运营中营销类工作所需活动营销管理能力。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在职业能力具有邮轮或酒店客房、餐饮、娱乐等部门所需的服务技能;具有较强的职业英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豪华邮轮对客服务的专业技能;能正确使用邮轮安全设施设备,正确应对邮轮常见安全事故,具备船员基本安全技能。从上述两个标准中可以看出存在一些基本通用技能要求的同时,又对学习者和毕业生要求达到具体某一岗位的工作能力与素质条件。职业教育不仅具有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区域属性,而且具有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职业属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本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时,一定要打通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标准与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障碍。首先要把邮轮运营服务证书的考评内容转化成课程模块,融入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把考评要求与课程标准进行融合;三是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中所要求的某一工作岗位(群)考评标准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四是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增加和体现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中的新规范、新要求,形成特色的专业教学项目,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求[5];最后则是将校内实训教学不足的部分通过职业技能考证培训进行补充、强化和拓展。这样既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标准,又可以发挥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效用,发挥职业教育育人属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邮轮乘务服务型技能人才。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现有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以就业岗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操技能,侧重考量与具体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就需要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再思考:第一,系统梳理邮轮运营服务等级标准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梳理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所涵盖的职业版块、工作内容及相应知识和技能点,把证书考评中的知识点、技能点根据其内在联系程度组合成相应知识能力单元;根据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的知识技能单元,分析其与课程教学单元的对应关系,才能对接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迁移能力训练。第二,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与项目训练。根据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知识技能要求点,对现有课程模块进行调整或重构,把现有课程内容中与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难易程度和学习内容要求不一致的方面进行调整与完善,尤其是要把当前行业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优化原有的模块化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发“课证融通型”课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强化和拓展[6]。综上在保证邮轮运营服务等级证书知识、技能、能力完整性的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本质区别。四、以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为例,课证融通的创新五、总结从实际情况抓好顶层设计工作。在充分调基础上研,有序地推进证书试点工作、选派符合条件的有企业工作资历的教师进行考评员的师资培训、优化配套的实践与实操培训条件。其次,形成对参与培训考证教师的激励机制,把考证培训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中,在奖励和晋升方面给予同等重要地位[7]。进一步增强产教融合,推动校企的深入合作,鼓励行业中的头部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培训基地,共同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建立学分银行、学习成果间的认证与转换工作,使得“X”证书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教育中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依靠作为实施改革主体的职业院校,不断去进行探索与改革。未来还应结合“岗课赛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以岗位为基准,把行业企业需求、行业大赛标准、证书考评要求与课堂教学进行相互融通,优化课程教学标准,使人才培养在学校教学与社会培训中能够有效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参考文献]
[1]王雪琴.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19(7):4.
[2]张静.“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论坛,2021,3(12):68-69.
[3]毛少华,李治.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21,37(12):5.
[4]赵秦.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逻辑、机制与实现[J].职教论坛,2019(12):5.
[5]车汶瑾.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逻辑特征与实施策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4)248-249.
作者:谷云华 孔洁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