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优化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高职院校课程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对英语课程展开的研究相对比较多元化、多样化。而对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是最常见的一种课程结构,但是利用此种课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组合的固态特征,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多样性构建的需求,也难以有效满足“1+X”证书制度背景下,对课程提出的针对性与吻合率要求。当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仍然只停留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层面,为了进一步优化英语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经济形式以及制度模式的全新要求,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具体可以通过开发“证书型”课程,全面创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模式,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体系能够得到优化和调整。
一、“1+X”证书制度相关概述
“1+X”证书制度,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其他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1+X”证书制度相关政策与措施在2019年开始相继出台。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进行各项改革工作,有助于从根本意义上促使校企“双元”育人培育模式的全面实施。利用校企共同协作搭建而成的教学平台,进一步推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展开,有助于从根本上优化人才培养途径,为教师和学生群体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促使教师积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由知识型人才转变成知识与技能并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从根本上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英语课程体系优化核心
现在的教育教学结构愈发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针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愈来愈关注,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比例逐渐增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应该以满足英语专业岗位人才对英语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为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针对在校学生三年英语整体知识能力结构目标设置具体要求为“要以能够将英语作为工作上的第二门语言为基础,培养具有较强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也就表明,学生在经过学习后,必须是精通英语,并且具有英语交际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此人才培养目标,本校经过不断地摸索和研究,最终形成五门学科必修课为基本内容的课程模块教学体系,接下来,除英语公共课外,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他四大教学模块。一是专业英语基础课在校培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强调增强学生专业英语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希望能够全面推动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该门课程主要包括听说英语电视、泛读英语短文、英语作文写作、英语综合使用等。二是专业英语技能必修课程模块。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与国际接轨,可以增设国际英语相关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国际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并促使学生能够融合语言能力与英语专业知识,从根本上巩固拓展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英语专业高职知识选修课学习模块。该学习模块主要适用于各专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通过积极地巩固和扩展了解到全新英语知识和实用技能,进而实现扩展知识面的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四是实践实训类课程模块。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职业性和理论实用性为培养基本体系,因此,需要针对各专业的学生设置强实用性、强操作能力要求的实训教学课程,打造一批“精通外语、掌握专业、善于应用、善于交流”的综合型人才。通过专业课的实训训练,有助于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并为日后就业和继续深造做到良好的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院校必须将“1+X”证书制度看成能够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助力,需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1+X”证书制度是促使高职院校内部人才能力提升的推手,坚决杜绝错误地将其认为是教育部增加的额外具有强制性色彩的工作方案。要做好高职院校教育文凭和职业资格的有效补充,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帮助优化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高职院校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技术趋势,使学生能够有效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三、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在高职院校整体教和学的过程中,良好的课程建设有助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性进步。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思想,当前,高职院校在设置英语课程体系上,应该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体系为主。但是在新经济背景下,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此课程体系难免会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首先,该课程体系缺少了文化模块内容设置;其次,该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符合高职院校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推广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同时基于学识不变的基础上,增设其他相关实训实践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学校内部开设的行业英语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保证具体课时安排的充足,也无法从根本意义上落实“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课程结构体系。
(二)课程理念相对陈旧高职院校多数在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会选择性地将教学过程与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改革要求过度扩大,使得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的过程中过于强化工具性要素,而人才培养以工作岗位知识为标准,可使得整体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工作岗位知识讲解。比如,以某具体专业行业英语教学讲解为例,整体教学更侧重于让学生强化行业内部的专业词汇,并设置相关英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虽然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行业内部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公共英语课程并不是通识课程的一类,而是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课程。所以,以工具主义课程目标为基础,无法有效地实现“1+X”证书制度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性职业能力迁移和发展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设置缺乏时代性在实际展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步伐相接轨,因此,要以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基准,推动高职院校实行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但考虑到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因此,高职内部课程需要结合产业结构,适当地做出调整和变革。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任务的提出,当前,大学生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和文化交际意识,能够在与国际接轨的时候,利用英语学科传播中国文化,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但结合实际可知,高职院校现行公共英语课程内容在遵循“基础英语+行业英语”课程体系结构要求下,可能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走向两个比较极端的方向。其中,第一个方向是特别注重强调基础英语学科本位思想,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注重展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技能训练,缺乏一定的教学特色;第二个方向是考虑到职业院校教育主体方向,过于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进而忽视了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能力的本位思想,使得整体课程时间在分配上更加侧重于行业基础相关理论与实践[1]。
(四)师资队伍呈现动态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展开,应以教师为主体,而绝大多数教师也能够提高基础英语课程讲解质量,但是由于教师对其他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不够了解,进而在实际展开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可能会受到身份认同感的影响,而降低了整体教学效果。基于此,为了提高教学改革的有效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开展便于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通专融合”教学措施,积极鼓励英语教师参与到各项专业的建设活动中。并且为了从根本上促使英语教师能够丰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可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锻炼。但是此种教学措施是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实现专业英语讲解任务要求所设置,没有针对教师研究兴趣和方向进行考虑,使得教学授课效果并没有达到原有预期,也不利于教师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四、“1+X”证书制度下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一)更新课程建设理念基于EOP教学理念具体指导要求,高职院校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推动打造“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特色英语”为主体的公共英语三元课程体系,并且,结合上述三个具体英语教学模块,促使高职院校协同培养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具有较强语言技能水平、职业能力水平、文化素养水平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原有“基础英语”课程中,增设“英语基础”和“英语提高”两门必修语言课程,从根本上使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得到增强,保证学生为日后进行英语语言学习提供持续性的学习动力。二是全面系统地调研行业和企业现有要求,并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内部职业性的特征,打造行业英语选修课程、开设职场英语限选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水平。三是在常规课程之外,还需进一步增设《英美文化概况》等相关基础课程,有助于从根本上构建国家文化的“特色课程”体系,进而满足增强学生文化差异处理的敏感度、灵活度、宽容度要求。由于三元课程模块之间具有层次分明,又实则互为补充的特点,所以,针对高职院校技能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2]。
(二)优化课程内容推动高职院校完成课程改革工作,首先就要针对其中课程内容进行具体的改革和优化。因此,在实际进行课程改革环节,针对“基础英语”课程内容应该以全方位增强学生语言基础,全力推动学生学业发展为选取目标;针对“行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必须以“1+X”证书制度和新经济背景为基准进行选择,切实满足学生能够将英语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岗位需求当中的要求。同时,“行业英语”在实际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环节也要有所取舍和侧重,必须要结合当地办学特色,以突出增强学生将英语实际应用到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基础;针对行业“特色英语”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必须建立在“1+X”证书制度执行的要求下,构建与社会、教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要素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教学内容为主。
(三)构建多维师资队伍推动高职院校完成“三教”改革教学措施,需要重视教师是实施者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促使三元课程体系完成改革和优化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多维的师资队伍力量做保证。考虑到高职院校在设置英语公共课程教师定位,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服务专业的教学,也要求教师能够对相关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讲解,并且教师需要掌握多国风土人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以多元化教师为主要招聘主体。所以,在实际推动三元课程体系改革的环节,教师应该基于“1+X”证书制度的具体要求,在充分结合自我改革和发展意识的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以“外陪内引”的方式进行改革和调整。本质上要求,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互通平台,使教师能够定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或者能够进行出国深造,通过不断增强教师学习技能和基础,构建高效的三元课程体系。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充分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积极引进具有“X”证书的专家走进学校内部,进行前沿知识的传授,以此来促使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进步和改革,有助于从根本上构建高职院校内部多维师资队伍[3]。
(四)构建三元课程体系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和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促使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载体。在国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要结合“1+X”证书制度展开后,新的教学制度和社会需求要求高,高职院校在实际进行英语教学环节,能够突破语言和文化的限制,建立以学生专业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基于此,高职院校在实际设置公共英语课程中,必须包含语言技能、职业技能、文化素养这三点基本要素。同时,针对上述三个基本要素,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重新推出以“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特色英语”为重点的三元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课程在设置环节,应该严格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做教学指导,将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技能水平为教学目标,以帮助培养学生完成学业晋升通道的打通、完成常规考试的具体教学要求为准。“行业英语”课程在设置环节,除了要保证行业英语原有课程能够全面开设外,还需要重点研究符合“1+X”证书制度技能要求的与相关产业具有紧密关联性的课程内容,同时,还需要针对行业英语课程进行再打造,有助于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将实际英语语言应用于具体工作岗位中的应用能力。另外,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和对外经济的交往需求,高职院校除了要开设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课程外,还需要增设《英美文化概况》等相关文化课程,有助于打造高职院校“特色英语”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建立处理文化差异的敏感性[4]。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1+X”证书制度为教学指导,高职院校在开发英语课程时,应该遵循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原则,从根本上推动复合型教育人才得到培养,并能以校企合作为培养路径,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保证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会真.“1+X”证书制度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刍探[J].成才之路,2022(16):16-18.
[2]阳桂桃.“1+X”证书制度下高职公共英语三元课程体系设置探索[J].中外企业家,2020(9):180-181.
[3]戴梦莹.“1+X”证书融通下英语课程体系优化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57-160.
[4]宁尧.“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4):167-168.
作者:李海军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