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媒体时代网络话语因其多样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交流方式,迅速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方式,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网络世界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网络话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规律。高职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主力军,善于接触和使用新生事物,熟悉网络世界。网络话语因其虚拟性、拼贴性、戏仿性、随机性和参与性,迅速占领了庞大的高职学生群体,成为他们热衷的交流方式,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立意识相对较弱,思考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跟风,容易受网络文化和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研究网络话语,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合思政治教育,建设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掌握网络主流文化和网络话语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网络话语的内涵
话语是人类社会交流和交往重要的沟通中介,人们通过发出话语、传递、理解和回应话语信息进行交流互动。“话语来自拉丁语‘discourse’,在语义上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思想的一句以上的话或者是书面上成段的文句”“是指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言语”。复旦大学教授范晓认为,话语是“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福柯将其引入文化研究领域,将其定于为“某一特定的历史时刻,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并且包含相关知识的一系列说法。”从发展变化来看,话语一词最初多使用于语言学和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后扩展到哲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化学等领域,突破了语言学的界限,具有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维度的意义,现被广泛地使用在各个学科的学术讨论中。话语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合丰富,在信息交流和传递中融入价值判断和主观意志。从最初单纯的符号和语言表述演变为包含有意义和知识,能界定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实践的规则的表达方式。“话语一旦形成,并拥有自己的意义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特定规则,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形式和话语系统”。话语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表述,而且是有意义的体系。网络拥有一套与其自身特点相符合、相适应的话语体系。综上所述,网络话语包括静态的文字、图片和动态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它是重要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方式,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体现当下的社会认同、社会关系、知识和意识形态系统。分析网络话语不只停留在语言和符码的表层,而应当深入到社会文化和行为实践的层面。
二、网络话语的特点
在网络语境中,网络话语的表达千姿百态,形式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网民为了追求时尚潮流,不拘一格,使用和创造了各种热词、新词。总的来说,网络话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话语的体量大,内容丰富网络话语来源渠道很多,既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的用语,也有来自网络平台上的流行语言;既有对特定的社会热点事件与焦点问题的描述、转贴或评议,也有个人情感的表达;既有原话的引用,也有原有意蕴的扩充和演变,也可以完全自主创作。网络话语内容丰富,经常被大量使用和广泛传播。
(二)网络话语的形式多变,更新速度快网络话语的形式有纯文字、数字、标点、拼音、图像、影像或它们之间的组合或拼贴。比如遇到难以用文字表达的情况,网民会寻找其他工具,于是符号表情、动图或图文混合体应运而生,将生动传神的意境合含义传递出来,满足表达需求。在网络交互中信息交流的速度很快,新词汇和流行程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既出现新词汇一夜风靡全网,又出现流行话语被新的热词快速取代。
(三)网络话语反映当代流行文化网络话语反映当代流行文化。网络话语跟随流行文化不断发生变化,与网络文化密不可分。网络话语是网络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网民的审美和接受习惯、价值观和网络心态。比如网络流行语“躺平”,是指躺倒在地,不再激情沸腾、渴望成功。这是网民对社会内卷现象的抵制和调侃,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主流的激励文化。网络话语的产生隐含了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情绪,反映了社会当代流行文化。
(四)网络话语表现多样的价值取向网络语言与网民的个体思想、观念、意识的交织在一起,在开放、包容、平等的网络语境下网民可以自由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部分网络流行语走向娱乐化、庸俗化,用低俗的方式解读社会现象或传播信息。像“点赞”“给力”“小确幸”等代表着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像“有钱就是任性”“富二代”“绿茶婊”“佛系”等网络流行语充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三、网络话语的传播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影响
网络话语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社交平台、通信工具、聊天软件、搜索引擎以及数字阅读都对网络话语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近年来火热的网络直播平台“抖音”“小红书”等为例,各娱乐主播针对不同爱好的网民录制分享各款视频,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些平台掀起一阵追捧,冒出很多流行的网络新句,比如“买排骨吃它不香吗”“我太南了”等。在互联网的广阔平台上网络语言广泛传播开来,普通词语引起共鸣,经创造发挥,迅速成为脍炙人口的热词,甚至也逐渐在主流媒体和现实生活中传播开来。网络话语的传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可避免地出现话语差异。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所具有的新形式与内容与传统思政教育话语有着显著的区别。高职学生热情敏感的心理特质和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善于接受和创造新事物的特点使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构建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具有亚文化的网络语言。网络话语虽然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但更多的是呈现自己特有的观念和价值、生活方式等亚文化色彩。亚文化的影响力不亚于主流文化,直接作用和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环境,显示一种可辨别的身份、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思政教育工作者推崇的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不一致,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与网络话语体系不对称,导致思政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状况难以理解,无法与其有效沟通。在语言形式上,传统的思政教育话语用词严肃、规范、稳定,概括性强,比较抽象,而网络语言网络话语更新速度快,适应流行文化,多元价值观,个人化、风格化、具有散漫性和无序性。思政教育信息很难进入高职学生的文化语境中,很难引起共鸣和感染力,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变化速度快,思政教育者和高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代际差异。两者因为年龄差距、社会地位、社会经历不相同,在行为和思想上有很多差异。总的来说,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接受新鲜事物和创新意识方面比不上高职学生,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变化适应上落后于高职学生。甚至部分思政教育者脱离网络,依旧使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说教方式,让学生感觉思政教育枯燥无味,无法在内心认同其价值理念。
四、网络话语传播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网络的产生使思政教育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网络话语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体系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变为机遇,重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如何在网络话语传播条件下,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理解网络话语,进入网络生活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适应这种网络教育环境。首先,进入网络世界,学习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和技巧。其次要参与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真正了解他们的思想、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高职学生的网络思维方式和网络文化心理,擅于运用网络语言与其交流,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反之则收效甚微。例如中国高校的红色网站很多,参与人数和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但影响效果却不佳。以高职院校的“易班”平台为例,学生大多出于教育任务参与和浏览,思想体悟远远不够。很多红色教育站点教育内容空洞、生硬,说教的成分较多,并没有完成网络话语自身表达的转化,脱离网络语境,无法与高职学生有效沟通,也就没有生命力,自然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在多元的价值观、开放的语言环境下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相违背的话语。这些娱乐化、庸俗化的雷人的话语容易给处于懵懂期、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高职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致使他们的思想认知产生偏差。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话语,开展主流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显得极为迫切。首先树立新时代“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利用网络传播载体如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网站、高校“易班”平台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的教育宣传。其次立足高职学生现实需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传播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采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建设新型的平等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网络话语权,就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要树立平等对话意识,立足现实情景有效沟通,不能对高职学生表达需求视而不见、自说自话,更不能强求学生接受。首先改变纯文本纯理论和枯燥抽象的思政教育实现方式,用形式新颖,内容通俗,情绪直接而真切的网络话语和真实案例,形象生动地讲好道理。贴近学生,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恰当地运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情包、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种话语元素以及组合来传播主流思想。其次,学生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比传统的思政教育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偏好和需求并很难被干涉。大量的资源信息和便捷的交流渠道弱化主流思想的输入和引领。因此在网络环境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官方网站和校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反复传播和强化主流新闻或话题,提高学生关注度和影响力,设置话题,把握舆论效应,积极干预学生思想和行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喜好和接受心理,打造学生需求及接受特点的网络平台和网络文化产品,形成良好效应。对网络上出现的低俗文化和偏离主流思想的讯息要及时进行批判并发布相关信息和意见,帮助高职学生客观认识社会现象,正确鉴别各类信息,进而提高思想认识和鉴别能力。再次,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网络文化产品的包装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教育者要注重网络技术的提高,与时俱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手段和方式,对网络话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讯息和问题进行综合处理,自如应对网络技术挑战。
(四)不断加强网络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网络话语对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网络话语的把握和研究要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网络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一是要了解和预测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跟上时代变化步伐;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地位不动摇,树立主流思想意识和教育理念。三是发挥思政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高职学生主体作用,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四是坚持网络思政理论的学习,寻求合适的思政网络话语表达方式,构建网络思政话语体系。五是加强思政理论研究。国内学界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和规范研究,而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期望兼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紧跟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将网络话语传播条件下的思想政治研究研究不断地引向深入。总之,只有驾驭网络话语,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环境,获得教育前瞻性,更好在网络时代引导和带领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06.
[2]陶然,萧良.现代汉语名词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195.
[3]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2).
作者:赵雯钊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