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业景观艺术设计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农村发展始终是中国发展建设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决定着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基于国家发展全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从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出新一代美丽乡村,以夯实现代化建设的根基。乡村农业景观设计自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发挥乡村生态景观资源优势,带动乡村生态环境、人文素养及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成为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由王先杰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的《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一书,从理论分析出发,选用15个行业经典案例,围绕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的管理经验与策略,为农业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助力,具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全书共分7个章节。其中第一至第六章是理论阐释部分,第七章为案例分析部分。第一章立足观光农业的起源,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梳理出中国观光农业发展的优势。第二章先列出观光农业园的基本类型,然后从规划设计角度出发,阐述了其设计依据与原理,指出当前景观规划的基本内容与目标。第三章对观光农业、景观规划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具体的观光原则。
第四章结合功能区划特点,分别阐述了道路交通、生产种植、旅游开发等区域的规划方式。第五章根据规划设计的总体程序,介绍了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第六章主要论述了观光农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策略。第七章选取北京、海南等地的景观设计案例,为该书理论分析提供了实证支持。参阅全书,农业景观既是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乡村生产生活建设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农业产业活动将难以实现周期性、持续性运转。长期以来,由于重效率、轻质量的发展理念引导,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导致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活动正是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号召,规划建设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最大化发挥其内在价值,促进乡村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提升。农业景观资源主要包括以下3种。
第一,农作物景观。乡村环境具有天然的景观形成要素,即通过土地、水、动物、植物等资源的相互作用,生成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农作物景观,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审美体验。农作物景观作为农业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按照作物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粮食作物景观、经济作物景观及园艺作物景观3种。这些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花叶纹理等变化,正是农业景观观光价值的来源。萌发阶段作物的叶片会形成丰富多样的纹理变化、色彩效果,可以开发相关的观叶活动;花期阶段,可以组织游客观赏开花景观;成熟阶段,可以通过果子的观赏与采摘活动吸引大批游客。
第二,农事活动景观。农事活动是重要的农业景观资源,其可以通过展示农业劳作的具体过程,让人们领略人类劳动与技术对自然环境的科学改造,以及由此产生的优美景观。因此,如果将农作物景观视为自然生态景观,则农事活动景观可被划分为人工景观。根据农事活动的内容,农事景观主要包括施肥、播种、浇水、收割、养殖活动景观。比如,在林业资源丰富的乡村可以组织开展灵芝采摘活动,或者带领游客参观灵芝采摘过程,使其了解灵芝相关的农业知识及基本常识,获得良好的观光体验;依托庭院内的园艺景观,向游客展示园艺技术使用方式及园艺景观美化作用,形成良好的景观互动循环,吸引游客持续参与农业景观观光活动。第三,农业设施景观。农业设施景观是以农业生产制造用具为核心,配合相应的自然人文景观所形成的系统性主题景观环境。当前,许多地区都将农业设施开发为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景观活动,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实践体验、技术展示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农业观光体系,进一步推动农业景观设计的优化升级。比如,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打造智慧农业大棚景观,引导人们观光大棚农业的运作过程,体验现代化农业设施的科学原理。同时,传统的农业设施也是农业观光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将其与趣味性农业设施体验活动相结合,打造出丰富多元的农业景观小品,让现代人深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智慧,接受传统农业文化的熏陶滋养。
随着农业农村建设关注度的逐渐提升,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与重要基础。农业景观设计不仅是观光旅游活动,而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通过景观规划与功能区划,让各类景观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致力于推动乡村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经济转型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从而有效激活乡村发展内在活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3点着手开展农业景观设计。首先,明确市场定位,制定总体性设计规划。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整体性工程,需要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要素,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主体力量参与,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因此,要推动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地区特点和优势资源出发,结合当前观光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探索出适合的市场定位,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凸显自身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一,分析当地建设条件。区位特点是观光农业景观艺术设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前提条件,其既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地形地势,也包括当地市场的经济情况、产业特点、消费水平,需要从客源市场的整体规模出发分析潜在消费人群的旅游需求出游方式,针对性开发将适应的农业旅游项目,使得农产品种类、数量和农业气候环境等因素真正服务于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第二,做好资料搜集。多渠道收集各种类型观光农业园的资料,结合市场分析明确其市场定位,以为后续的开发建设工作提供支持。这是由于观光农业景观类型差距大,必须先确定其整体发展定位,才能够做好协调后续资源分配、整合农业要素等工作。比如确定农业基地是用于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还是农业科技建设。
第三,制定整体性发展规划。基于生态性、经济性、人文性原则,将观光农业园区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分别用于接待服务、综合管理、技术展示、采摘体验等活动,并制作观光农业景观的设计规划图,直观展示农业景观的规划内容。其次,挖掘特色性农业资源,优化景观细部构造。农业景观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提取出其中的人文内涵、特色要素,形成清晰明确的发展路线,打造一个功能多元、特色鲜明、发展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景观园区。其中,在道路规划上,依托农业田园风光设计出具有吸引力与导向性的外部引导路线,既发挥引导游客的作用,也激发他们的参观热情;出入口设计则应注重地域性文化特色的体现,在方便游客进出的前提下,营造典雅大方的文化氛围。在景观结构上,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农业生产等资源,打造舒适美观、绿色经济的景观环境。比如水系景观设计可以结合人们在水边漫步垂钓的需求,设计搭建一些沿河道路拱桥及小型广场等景观小品,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亲水空间,使得游客可以轻松自在地开展垂钓游玩等休闲活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根据乡村田园的空间分布特点,将大面积的开阔林与一些矮小精致的林木植物组合搭配起来,通过障景、漏景等设计手法,使得园林植物与乡村田野、道路景观、水系景观等相互呼应,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园林风景。此外,农业建筑景观也是设计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于雕塑、喷泉、绿色长廊等景观小品,需要在保留传统农业建筑美学特点的基础上,融入地域性文化特色,就地取材,利用原生态建筑材料进行景观设计,使得建筑外观与当地的人文风俗、历史传统等相互融合,人文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农业园与周围自然环境有机统一,带给游客良好的视觉美感。最后,加强经营管理,发挥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设施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为农业景观设计开发提供了有效支持。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指导,农业景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可切实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安排机器人开展田间劳动、自动调节温室大棚湿度等,实现农作物生产的自动化;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借助生物科技技术开发出绿色新鲜且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依托农业观光设计开发进行旅游产品推广,既满足消费者的品质化观光旅游需求,也推动观光农业的市场化发展。此外,要充分挖掘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还需科学规划农业景观园区的发展路线,组织开展农产品采摘体验、农业活动观赏及农业科技推广等活动,实现观光旅游与选购体验的有机结合,切实提升农业资源的附加价值,进一步带动农业交通、餐饮等产业的协调发展。比如,依托农业果园景观,开展农产品采摘、品尝,以及绘画、摄影等艺术活动,实现农业生产、消费、开发的有机结合;开展家庭园艺体验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瓜果蔬菜种植的乐趣,既满足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也提升农业观光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梁加诚 闫科旭 惠立 单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