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泵站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地处东经116º21'~117º12'、北纬32°30'~33°01',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气候影响年降雨量变化较大,夏热多雨,水旱灾害比较频繁,主汛期为6—8月。国土面积5533km2,现有人口383.4万人,耕地面积234935hm2,有效灌溉面积215068hm2,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及经济作物。现有固定机电排灌站2550余座,总装机12.31万kW。

1淮南市农业水利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速度慢淮南市多数泵站始建于1949年之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溉体系,各类水利设施的应用为淮南市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运行时间长,且当时受各种条件和技术的制约,目前已不能满足当地的排灌要求。部分泵站已接近或超过使用年限,主机组和电气设备老化严重,部分机电设备由于型号老旧已被淘汰,无法购置维修配件[1]。高、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失灵、通用性差,部分高压开关柜无“五防”设施,配电盘灵敏度低、保护系统失灵,导致泵站不能安全运行。1983—2010年淮南市共更新改造装机容量2.25万kW,其中1983—1999年更新改造装机容量0.95万kW,目前需进行改造的农业水利泵站装机容量达7.8万kW。泵站更新改造的前提是足额的配套资金,但淮南市泵站更新改造资金有限,致使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缓慢。

1.2排灌渠系更新改造不足淮南市泵站灌区的排灌渠系均是20世纪60—80年代修建,目前部分渠系老化失修,存在多条裂缝,渗漏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淮南市沿淮和沿湖地质构造均为河、湖相沉积层,地基沉降过大和不均匀变形使得部分渠系水工建筑物出现大量裂缝和坍塌。此外,淮南市作为煤炭能源城市,境内煤矿电厂星罗棋布,地下采煤造成的塌陷随处可见,加剧了部分泵站灌区排灌渠系的破损程度。近年来实施的泵站技改项目仅对机电设备和枢纽建筑物进行了改造,但排灌渠系未能得到及时改造和维修,排灌能力低于原设计标准。

1.3新建泵站无管理单位淮南市新建泵站多由相关部门的项目工程投资,但建成后面临着无人管理的问题,同时缺乏管护体制和管护经费,尤其是新建的大型排灌泵站,承担着流域排涝重任,但地方机构编制部门对管理单位从严控制,致使新增设的泵站无管理单位、无管理人员编制。

1.4泵站运行管理经费紧缺淮南市财政比较困难,大部分基层国营泵站仍未纳入全额财政负担。目前全市有国有泵站管理单位25个,管理泵站装机262台套5.6万kW,占现有固定泵站总装机容量的45%。全市国有泵站现有职工1760人,其中在职职工1190人,离退休职工570人。国有泵站管理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市、县(区)级财政补助、水费收入和少量的多种经营收入,由于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拨款不足,对公益性排涝泵站的补贴不足,泵站运行管理经费紧缺,职工收入较低且工作条件差,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泵站的安全运行。排涝泵站属于公益性设施,运行管理经费和维修经费不足,致使运行管理艰难,既制约了排灌泵站工程效益的发挥,又制约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1.5泵站维修养护队伍建设待加强近几年招聘的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大都不愿当技术工人,不愿深入钻研泵站维修养护技术,同时泵站多位于偏僻地带,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留不住新招聘的技术人员[2],导致泵站维修养护技术人员后继无人。国营泵站管养分离是泵站管理工作的方向,除少部分管理单位建有维修养护公司,具有专业的维修队伍外,其他泵站均缺乏专业的维修队伍。究其原因,一是泵站设置岗位时没有考虑到维修养护队伍建设,目前淮南市大部分泵站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二是淮南市排涝泵站运行管理及维护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泵站维修队伍建设。

2解决措施

2.1加快泵站更新改造步伐,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水平为了提升泵站排灌功效,淮南市各级水管部门要加快推进泵站技改工作。一是对全市泵站运行现状进行摸排调研,特别对一些年久失修的“老、破、旧”中小型泵站进行登记造册,按照轻重缓急列出清单,按照水利部和安徽省水利厅的泵站技改标准积极申报,早日纳入技改规划计划。二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规范使用补助资金,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三是统一部署未建的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尽快进行安全鉴定,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在建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要倒排工期、抓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按期完工。四是按照《淮南市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淮南市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淮南市水利局“十四五”规划》,更好地为淮南市农业生产及煤电产业服务。

2.2提高泵站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安全规范的泵站运行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316)和《泵站安全鉴定规定》(GB/T30948)的规定,建立健全工程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等制度,定期对泵站进行安全鉴定。操作人员须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消除生产安全事故,保证泵站安全高效运行。管理上要强化各项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实,明确事故追究制度,层层细化落实岗位目标责任[3]。

2.3传承工匠精神,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是培养泵站工作人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二是适当改善泵站工作环境,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引导职工树立“泵站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爱岗意识。三是加大力度引进泵站专业技术人才,可积极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进行泵站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增加后备人才力量。

2.4强化泵站维修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农田灌溉事业发展泵站的平稳运行离不开专业的维修队伍,在泵站日常管理中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机电设备运行及维护技能。工作之余,兄弟单位间可加强交流沟通,互相取长补短,条件允许时可到设备生产厂家交流学习,了解泵站的电机、水泵、电气设备、闸门、启闭机等的生产构造原理。站内一些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技术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可“传、帮、带”新职工,如在泵机检修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示范教学,讲明故障原因、部位、维修措施及今后在、运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等,提升新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多组织或参加一些泵站方面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

2.5加快推进泵站自动化进程,增强水利泵站技术改造能力淮南市大中型泵站为了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依据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水利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水利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的工作思路,借鉴凤台县永幸河枢纽自动化建设、淮南市禹王排涝站智慧化建设和淮南市西淝河泵站自动化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泵站自动化建设进程。

2.6创新泵站管理模式,加大水利改革创新力度西淝河泵站、高塘湖排涝站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是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的组成部分,西淝河泵站承担着亳州、阜阳、淮南4750km2的来排水任务,高塘湖排涝站承担着滁州、合肥、淮南1490km2的来排水任务。这2座跨流域排涝泵站建成后受事业单位改革和管理单位机构编制的制约,面临着无机构、无人员管理的现状。为了积极响应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物业化的要求,国营泵站管养分离是泵站管理工作的方向,淮南市水利局按照管养分离的新理念,制定了《西淝河泵站、高塘湖排涝站运行管理维护财政购买社会化服务实方案》,淮南市人民政府于2019年2月决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西淝河泵站和高塘湖排涝站的运行管理及维护问题[4]。经招标,山东水总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管理模式为淮南市水利局负责汛期调度,淮南市排灌总站负责日常管理,山东水总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劳务服务。运维服务外包解决了新建泵站无人员编制及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经2020年淮河流域防大汛考验,西淝河泵站和高塘湖排涝站均连续安全运行44d,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电化能源基地。实践证明“政府购买服务”的泵站新型管理模式,值得在今后的泵站管理中大力推行、实施和完善。

3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随着对泵站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泵站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因此务必要打破陈旧的管理理念。泵站管理单位要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项目更新改造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完成单位定性及人员定岗、定编,实行管养分离,促进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泵站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参考参考文献

[1]乔守江,晋心乐.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5-67.

[2]魏斌.淮南市灌溉泵站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治淮,2019(6):39-40.

[3]朱红云.中小型泵站的运行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76.[4]陶春.西淝河泵站管理模式探索与创新[J].中国水利,2021(16):46-47.

作者:吴涛 单位:淮南市禹王排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