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落实的过程中,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对于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有直接带动效应[2]。乡村民宿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和非常态化的住宿业,既结合了旅游目的地优美自然环境和特色人文景观,更融合了当地经营者的特殊情怀等因素,正逐渐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力支撑,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3]。近几年林州市一直在发展全域旅游,林州市的优势在于旅游,而旅游的出路在于民宿。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载体。林州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和村民收入双目标,着力打造乡村民宿区域品牌,寻求乡村民宿发展的新出路,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历程
(一)萌芽起步阶段(2004—2012年)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最早起源于石板岩镇。当时镇上的酒店旅馆已满足不了客流需求,由于价格因素,登山爱好者、画家、院校学生开始到当地有闲置空房的农户家居住。2008年,红旗渠沿岸乡村旅游民宿也起步发展。当时还没有进行民宿认定,属于自发的农家乐范畴,主要还是以服务景区旅游项目为主,为游客们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二)稳步发展阶段(2012—2015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追求。大众出行逐渐由团体旅游向个人休闲度假转变,乡村旅游民宿市场需求增加。特别是林州市“红绿蓝”三色旅游在全国打响后,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利用节假日来林州市度假休闲。为满足客人个性化需求,许多农家乐进行了升级改造,开始提档升级为乡村民宿。据统计,到2015年底林州市注册的乡村民宿达到40余家,床位3?000余张。
(三)大力提升阶段(2016—2021年)随着林州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迈进了新时期,逐步向规模化、高品质、集群化方向发展,许多外地客商争相来林州投资乡村民宿产业,因此林州市涌现了一批高品质、规模化乡村民宿。如石板岩镇进行了星级评定活动,涌现出了像老地方、耕读、班门石府等一批精品民宿。另外“缫丝厂升级改造”的“蓝城天空之境”等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将打造成乡村民宿旅游综合体,形成规模化集聚效应。
(四)全域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林州市把2022年作为“民宿发展年”,把发展高质量民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和困难群众收入双提升为目标,全民动员,全域推进,大力推进主题形式多样、个性化需求突出的“民宿+”产业,着力打造旅游民宿区域品牌,构建“村村有民宿、个个有特色”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鼓励由村集体牵头组建民宿专业合作社,有序盘活旧村委用房、旧产房、旧库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资产发展民宿;合理规范宅基地再次利用,盘活并合理有效利用农村低质量和空闲荒废的宅基地[4],用来发展民宿;把“六治六清”行动作为发展民宿的“打底工程”,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最终目的,依托各种旅游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民宿产业。
二、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一)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要求和服务规范2017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规定,“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村民的闲散资源,由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服务,为游客们提供感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特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食宿环境设施。为使民宿产业发展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林州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质量要求和服务规范》,指出民宿是合理有效利用当地村民的低效闲置资源,其中客房的使用数量不得超过14间套,最高楼层为四层,民宿的建筑面积最大不能超过800?m2,由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服务,为游客们提供感受当地别致的自然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别具一格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修养设施环境。乡村旅游民宿和农家乐都是体验乡村人情的重要载体,但农家乐注重特色美食和住宿、需求比较单一,属低层次产业;乡村旅游民宿在具有农家乐要素的基础上,更注重高端的服务、个性的需求、品位的提升等,属于农家乐升级版的高层次产业。乡村民宿与传统的酒店旅馆区别在于,乡村民宿产业不属于标准化的设施建设,而是属于非标准化住宿,它能让人体验当地人文自然环境,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招待,它是一种集乡土味、人情味、娱乐、爱好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它不仅是一种旅游经济,也是一种服务经济。乡村旅游民宿属于乡村旅游范畴,是其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分支,是未来最具能量效应,更能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二)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经营模式1.个体独立经营模式。农民或外来投资者独自投资、独立经营,约有300余家,占总数的70%左右,带动周边2???000名农民就业。如石板岩镇高家台村,目前有乡村民宿33家,基本上都是个体独立经营模式。2.“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和农户进行合作,公司对农户的房子进行改造提升,农户占有经营股份,公司和农户按约定比例进行分红。黄华镇庙荒村成立林州市幸福庙荒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渠畔人家”民宿村,实施“公司+农户”模式管理运营,带动农户增收,为脱贫监测户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民宿20余家,统一纳入旅游公司管理,165户村民直接从中受益。3.“村级组织+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村为单位,由党支部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自然人来领办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将股权量化后的村资产入股该社,发动了组织农户以房屋和土地的经营权进行折价入股专业化合作社,统一被当地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以镇为单位成立联合社,依托联合社在外承接市场要素、金融资本和社会性资源,在内部进行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就业创业机会,保障村民财产性收益,最终引领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目前,石板岩镇率先成立了民宿专业联合社,17个行政村通过该模式已盘活闲置资源价值5个多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民宿发展资金20多亿,带动2???000多名群众从中受益。4.“集体经营+农户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个人经营的经过统一改造后的村民住宅,但是必须由村委会参与统一管理,食材等由村委会统一供应,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黄华镇魏家庄村2021年采用此模式,食材等价格优惠、质量保证,同时村集体增加收入19万元。另一类是村集体利用闲置资源筹资建设的民宿,通过转租专业公司后收取租金,壮大村集体收入。如黄华镇止方村利用这种模式,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18万元。林州市村集体和农户共同经营模式约80余家,每个村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受益群众2万余人。
(三)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产业质量品位目前林州市的乡村民宿按质量品位分为三类,一是高端民宿,主要分布在石板岩境内太行大峡谷景区周边,特别是在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之后,游客日益增加,原有的度假酒店和一些中低档民宿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这时候涌现出一批投资客商来该镇投资,打造了以写生、康养、研学等为主题的高端民宿。二是中高端民宿,主要分布在红旗渠沿岸西部休闲带两侧的黄华镇和姚村镇,这里是林州民宿发展的第二个聚集区,从桃源村到平板桥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民宿,主要以餐饮、休闲为主。三是中低端民宿,主要分布在任村、合涧、原康、临淇、五龙等镇。由于这几个镇旅游发展缓慢,游客接待量相对较少,民宿发展还处于初期。但万泉湖景区淇淅河一带自然风光独特,也是游客聚集地,此处民宿发展较为成熟。另外按照《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质量要求和服务规范》,林州市民宿分为标准民宿、精品民宿和最美民宿三类,目前三类民宿占比为6:3:1,即标准民宿约270家、精品民宿约150家、最美民宿50家。随着林州民宿进入全域发展阶段,林州民宿如雨后春笋,呈现出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大发展趋势。
(三)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成效1.大幅度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目前林州特色旅游村庄78个、旅游民宿1???300余家,带动3万余人就近就业,全市50%以上的村直接或间接从旅游发展中受益。2.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带动了乡村小杂粮、中药材种植、写生、培训、研学等产业快速发展。如石板岩镇,促进写生、研学、培训以及文化、纪念品超市、特色餐饮、商贸等衍生产品发展,带动周边居民就业2???000人,2021年接待游客及写生学生300余万人次,旅游写生收入突破10亿元。3.高质量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据统计,目前脱贫户和监测户直接开办的民宿(农家乐)有6家;全市有735户脱贫户和681户监测户通过乡村旅游民宿创业、就业、资产租赁、资产入股、帮带等形式参与、并实现稳定增收。4.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户貌、提升了人居环境。和“六乱”“六清”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盘活老旧厂房、闲置学校,拆除残垣断壁、违章建筑,开展土地复垦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农民的卫生健康生活意识增强,维护和投身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明显增强。5.快速提升了当地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发展乡村民宿产业过程中有效带动了农村基层组织的集体收入,做到了积极给村民办实事好事,政府在群众中说话有了话语权、威望也提高了,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三、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完善一是道路交通不畅。如临淇镇草庄村青芸山民宿建设很有特色,但进村道路不畅,尤其是两个车碰头的话,错车都比较困难。二是部分地方通信信号不佳,如石板岩云诉山居民宿反映经常出现没有信号或山西省信号的情况,黄华镇魏家庄在自然村建设的民宿还没有通网络。三是停车场满足不了需求。沿红旗渠片区的民宿如黄华镇庙荒村、止方村、魏家庄村等地节假日人流较多,客人停车杂乱无章,除造成交通堵塞外,更存在安全隐患。
(二)本土专业人才短缺尽管林州市是一座旅游城市,但因就业机会缺乏,城市等级等多种原因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乡村民宿的发展虽然根植于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但是乡村民宿的规划和经营性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中高端旅游民宿人才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因此乡村旅游的相关从业者大多是本地的村民,没有专业化知识作为支撑,很难推动乡村民宿的发展,尤其是民宿的管理和服务需要在基础条件之上展现出情感和温度,这与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密不可分[4]。
(三)土地政策制约发展乡村民宿在建设过程中受到了耕地红线保护以及城乡建设各类规划制度的制约,导致乡村民宿建设当中的用地指标严重减少。林州市尽管出台了支持旅游用地和民宿用地政策,但在召开的座谈会上,村集体、民宿主反映最多的还是用地问题。如林州市城区西部,沿红旗渠周围许多民宿主都是前几年投资建设的民宿,手续不完备,现在对升级改造缺乏信心,有怕被处罚的担心;黄华镇庙荒村被红旗渠穿村而过,由于受红旗渠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地限制,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受限。(四)利益联结不紧密由于林州市相对高端的民宿大部分是外来人投资建设,在村集体收入方面贡献不大,对农户来说主要是租金收入,在就业带动上覆盖面也很小。村两委干部普遍缺乏带领本村群众和外地投资人合作做生意的念头,到最后外来投资商带走了资源效益、实现了致富,而当地农户却收益很小、改变不大。
(五)产品缺乏创新林州市乡村民宿品牌单一。林州市地处太行山腹地,在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底蕴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很多地区对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林州市乡村民宿与其他地区的乡村民宿产业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产品形式不够丰富并且质量不高,缺乏特色和创新。(六)宣传力度还不够林州市建立了网络管理营销平台,但绝大部分旅游民宿宣传方式单一,加之林州市民宿协会正在组建当中,行业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宣传方面还没有全面发力;另外民宿企业在宣传推介上,形成各自为政的形式,缺乏整体的营销意识;同时乡村民宿的总体投入不足,活动较少,乡村民宿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助推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需要整合旅游、住建、农业、交通、文化等涉农资金,需要完善乡村民宿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配套;要整合协调电力、通讯、交通、水利等部门力量加快乡村民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在乡村民俗示范村以及乡村民宿聚集地加快实现“三通四建”,“三通”是指网络、交通、快递三方面,“四建”是指游客中心、购物场所、标识标牌、停车场四方面;此外还需要大力开通城乡旅游公交专线。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民宿的建设需要过得硬的人才队伍,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必须注重发掘人才源动力,乡村旅游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制定人才引进激励相关政策,加大力度留住和吸引旅游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高水平团队,推动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尤其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需要将旅游民宿规划建设和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端旅游民宿人才纳入安阳市“洹泉涌流”人才政策支持范围,享受人才集聚计划的优惠政策;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契机,开展旅游民宿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计划,培养一支懂旅游、懂经营、懂建设、懂管理的专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强化政策保障在土地政策方面,政府各部门要保障项目用地。农村存量集体用地要做到优先利用,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发展乡村民宿,政府部门可以每年安排一定指标的建设用地,用于保证乡村民宿项目建设,大力鼓励当地有资质的村民发展乡村特色民宿;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以出租、租赁、自营、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政府每年可以拿出专项资金作为补助奖励扶持乡村民宿的发展;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的减免政策,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发展乡村民宿;针对乡村民宿发展长期存在的消防、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方面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标准。
(四)完善利益链接林州市乡村旅游民宿经营和带动模式多种多样,应当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和联农带农机制,但从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产业化规模化运营的角度考虑,建议重点推广“村级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指明,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项目建设,可以安排和委托有资质的村民举办参与专业合作社。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代表村集体和村民承接上级产业发展投资支持的重要平台,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维护村集体和村民合法权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的重要载体,是助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实施路径。要学习借鉴石板岩镇各村成立民宿发展合作社、镇级成立联合社的做法。如石板岩镇通过聘用第三方运营团队运营成立镇乡村旅游民宿合作联社,建立深度利益链接机制,盘活村级和农户闲置资源、引进外来资金,促进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
(五)寻找经营新出路发展乡村民宿需要加大力度创新营销手段,多渠道、多方面的宣传推广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可以和携程、美团、飞猪等网络服务平台合作,同时可以利用网站、公众号、小程序、手机APP等平台开展营销策略;聚焦活动策划,注重乡村旅游民宿活动策划,举办多种多样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活动内涵,产生经济倍增效应;强化政策倾斜,在网络上发布林州市在投资、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乡村旅游民宿优惠政策和倾斜措施,吸引各方人士来安阳投资兴业。
(六)突出地域特色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要在大的框架下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让客人感受到特别的乡土气息和当地人的见识、情怀、匠心,从内心深处产生久久不能忘怀的感觉。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在资源禀赋上,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在规划布局上,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在资源利用上,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在资金投入上,宜引则引,宜贷则贷;在经营方式上,宜独则独,宜合则合;在风格特色上,宜艺术则艺术,宜写生则写生,宜研学则研学。二是突出地方特色。立足资源禀赋,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书屋”“民宿+民俗”“民宿+写生”“民宿+研学”等融合发展方式,强力突出了单体乡村民宿的主题化和个性化,打造一批当地知名的高端旅游民宿品牌,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家一主题、一幢一风景”的旅游民宿产业新模式。
(七)搭建网络平台林州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议在市县两级层面构筑信息服务网络,统筹宣传推荐,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品牌效益,将乡村旅游民宿纳入林州市整体旅游形象推广计划,各县(市、区)要确定乡村民宿品牌形象和主题旅游民宿线路,在标识、宣传、推介等方面采用统一的方式,加大力度提升乡村民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网络营销,采用数字化营销策略,利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构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终端的精准化营销网络。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喜好群体、不同消费层级,分类制定民宿营销内容,在传统民宿环境、目的地攻略基础上,制作一批有共鸣的段子、视频、图文、歌曲等宣传内容,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品效合一。
五、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乡村民宿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些年,林州市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打造了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新引擎,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高速发展。但乡村民宿发展仍然存在潜在的问题,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参差不齐,涉及范围不全面,未来林州市乡村民宿发展需要加大提升空间力度[5]。林州市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要在依托当地独特自然生态和深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需求、品位提升、高端服务。形成特色鲜明、产业布局清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中高端民宿集聚区。同时要充分合理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形势,合理统筹规划设计区域乡村民宿产业布局,推动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6]。
参考文献:
[1]蔡克信,杨红,马作珍莫.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8(9):22-27.
[2]周惠兰,胡伟,袁斌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发展的优化策略——以绍兴市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6):114-118.
[3]陆俊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22(2):55-60.
[4]杜伟,黄敏.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1):12-16.
[5]罗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开发思路——以重庆南山乡村民宿为例[J].甘肃农业,2020(9):54-57.
[6]周惠兰,胡伟,袁斌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民宿发展的优化策略——以绍兴市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6):114-118.
作者:李林娟 张飞云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