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安全技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安全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安全技术

篇1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因素

首先,计算机网络自身因素。计算机内部因素是引发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可以来源于操作系统,不论哪种操作系统都难免存在安全漏洞,进而导致病毒入侵,危险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层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是应用层携带的病毒可能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1]。其次,计算机网络用户因素。计算机网络用户是计算机网络中最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在内部局域网中,一般都通过访问权限的设置来保证用户系统的安全访问,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使用权限,大很多用于的安全意识不高,缺乏防范意识,使用户信息泄露,并被非法用户利用进入局域网,最终导致重要信息泄露,给自己、给他人造成严重损失。第三,黑客攻击以及病毒入侵。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攻击严重危害了网络的安全性,甚至威胁着国家安全。如何遏制黑客攻击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计算机病毒是一类比较隐蔽的计算机程序,具有潜伏性、传染性以及破坏性等特点,常见的病毒形式有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和脚本病毒等。病毒入侵是指病毒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进而控制计算机主程序实施非法操作,可导致整个系统瘫痪,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2网络安全维护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包括硬件和软件,是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系统,或者一组系统,主要功能是保护网络不受他人侵扰。从技术本质上来讲,防火墙就是提供一种可控的过滤网络通信,是一种允许或者阻挡业务来往的网络通信安全机制,带网络安全保护中只允许授权通信。一般情况下,防火墙是因特网与内部网之间的一台计算机或者一个路由器,另外也可以称之为堡垒主机,其职能就相对于一个安全门,为门内的部门提供安全,就像一个工作在前门的安全卫士,控制和检查站点的访问者,将那些危险因素阻挡在门以外[2]。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有效的安全机制,利用防火墙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入侵。作为一种网络访问控制标准,访问者只有得到防火墙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访问,如果检测到用户为非法入侵者或者携带了病毒软件将会被防火墙拒绝访问。

2.2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又可称为防毒软件或者反病毒软件,主要目的是消除电脑病毒、恶意软件、特洛伊木马等,具有查毒、杀毒、防毒以及数据恢复等多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作用,同时还集成监控识别、自动升级等功能,是计算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使用较多的、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有金山卫士、金山毒霸、360安全卫士、360杀毒、QQ电脑管家、可牛杀毒、瑞星杀毒等。在网络的日常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危险,如今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升级,单级的防毒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求,需要利用高性能的杀毒软件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防护[3]。例如采用服务器防毒软件来保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利用邮件服务器软件来确保邮件的安全性,懒觉带病毒的邮件,以及在网关处设置一个杀毒软件。综上所述,通过对各种杀毒软件的应用可以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全方位保护。

2.3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的过程是指将称为明文的可读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称之为密码的不可读的代码形式,反之则称为解密。因特网是危险的,这种危险是TCP/IP协议固有的,为了保证因特网的安全,数据加密是必然的。数据加密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部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基本防范措施,要保证文件密码安全时可以采用口令加密,要防止文件传输过程中泄露时可以采用文件加密。加密技术不仅可以用于通信保密,同时也可以用于企业安全机制,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本条件。数据加密是利用密码技术实现的,密码技术是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比较切实可行安全技术,也可以说是唯一有效的数据传输安全技术。通过数据加密可以防止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泄密、不会被截获。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加密包括存储数据加密和传输数据加密两种,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包括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两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在利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在做好网络安全维护工作,针对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以及人侵检测技术等有效防范措施,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茜,卓博然,赵青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2):178,180.

篇2

1 引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要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就得要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产业、政策等方面来发展它。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有效的安全策略或方案的制定,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目标。运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来实现信息传递的安全与可靠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

2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含义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主要有程序性、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这四个特点。

2.2 网络资源共享性因素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最主要的目的,但这又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提供了机会。随着联网需求的日益增长,外部服务请求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隔离,所以攻击者就利用服务请求的机会很容易获取网络数据包。

2.3 网络开放性因素

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敏感性信息。

3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的技术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本论文主要介绍两种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和安全审计系统。

3.1 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连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目前的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等类型。

包过滤型防火墙是建立在路由器上,在服务器或计算机上也可以安装包过滤防火墙软件。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与网络管理员预先设定的访问控制表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预定义好的安全策略并决定数据包的放行或丢弃。封包过滤型控制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效率高,但却有几个严重缺点:管理复杂,无法对连线作完全的控制,规则设置的先后顺序会严重影响结果,不易维护以及记录功能少。

3.2 安全审计系统

安全审计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环境下,为了保障业务系统和网络信息数据不受来自用户的破坏、泄密、窃取,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行为、通信内容,以便集中收集、分析、报警、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3.2.1 安全审计系统的必要性

防火墙这种网络安全技术,可实现对网络异常行为的管理和监测,如网络连接和访问的合法性进行控制、监测网络攻击事件等,但是不能监控网络内容和已经授权的正常内部网络访问行为,因此对正常网络访问行为导致的信息泄密事件、网络资源滥用行为(即时通讯、论坛、在线视频、P2P下载、网络游戏等)也无能为力,也难以实现针对内容、行为的监控管理及安全事件的追查取证。

3.2.2 安全审计系统的特点

1.细粒度的网络内容审计 安全审计系统可对系统访问及操作、网站访问、邮件收发、远程终端访问、数据库访问、论坛发帖等进行关键信息监测、还原。

2.全面的网络行为审计 安全审计系统可对网络行为,如网站访问、邮件收发、数据库访问、远程终端访问、即时通讯、论坛、在线视频、P2P下载、网络游戏等,提供全面的行为监控,方便事后追查取证。

篇3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6833

国内刊号:11-4522/TP

邮发代号:2-741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4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在网络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存在着不同的机密性,因此也需要有相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物理层,要保护系统实体的信息外露;在运行层面,保证能够为授权使用者正常地使用,并对非授权的人禁止使用,并有防范黑客、病毒等的攻击能力。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插入、延迟、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授权的用户能够正常地按照顺序使用的特征,保证授权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访问并查询资料。在物理层,要提高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在运行方面,要保证系统时刻能为授权人提供服务,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使得者和接收者都无法否认所和接收信息内容。

三、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1.黑客。相信人们在生活中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或许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着黑客。黑客其实是程序设计人员,对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高级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我们之所以称其为黑客,主要是因为他们还利用对方的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而非法的进入对方的计算机系统中,窥探或是盗取对方的机密,其危害性就不言而喻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黑客对于网络系统的安全危害是比一般的电脑病毒的危害还要大得多。

2.病毒。病毒是相对于黑客的又一安全隐患,而目前对于数据安全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是计算机病毒,它也是一种恶意破坏的行为,是恶意编制者在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中刻意插入的计算机指令或是程序的代码,从而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或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用。计算机病毒就跟瘟疫一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寄生性等一些特点,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而在计算机中蔓延开来,对于计算机的影响不只是单个的计算机,而是区域性地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迫在眉捷,要对已产生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及时的清理。

3.软件漏洞。在计算机中存在着许多应用软件,而这些软件随着人们的需要而被安装,这些软件虽经过无数次的测试,但并不能保证它们本身不存在着漏洞,更不能保证它们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这种安全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计算机处于危机之中,一旦这些存在问题的操作系统或是软件投入到使用中,就会使计算机遭到破坏。

四、校园网络采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在两个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本质上,它遵从的是一种允许或阻止业务往来的网络通信安全机制,也就是提供可控的过滤网络通信,只允许授权的通信。防火墙能够强化安全策略,防止不良现象发生的“交通警察”,有效地记录因特网上的活动,限制暴露用户点,是网络安全策略的检查站。

2.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按作用不同,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4种。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方法;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3.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检测远程或本地系统安全脆弱性的一种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对局域网络、Web站点、主机操作系统、系统服务以及防火墙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服务,检测在操作系统上存在的可能导致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漏洞,还可以检测主机系统中是否被安装了窃听程序、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配置错误。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发现入侵行为的一种技术。这是一种主动地防护措施,通过收集、分析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网络中的特定信息,达到预测威胁网络安全的行为是否存在的目的。入侵检测技术在防火墙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又一道安全防护层,可起到防御网络攻击的作用,因而提高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御体系的完整性。

5.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还能传播感染到其他系统。计算机病毒能够寄生在其他文件中,通过自我复制进行传播,当预先设定的条件满足时即被激活,从而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计算机病毒不同,其编制目的也各有不同。比如,破坏文件造成数据丢失、删除重要程序文件造成系统错误、修改数据甚至盗取用户数据。检测与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常见方法是安装杀毒软件,同时也必须对病毒传播途径进行严密控制。

6.虚拟专用网技术。虚拟专用网是利用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及虚拟专用网设备在公用的广域网上实现虚拟专用网的技术。在虚拟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不需要传统专用网络常用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只是两个专用网络借助一个公共网络相互连接的一种方法,并通过采用隧道技术、加密技术、用户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在数字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安全有效的校园网能够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作为校园网络管理者,应认真了解和掌握校园网的特点和网络安全技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更好地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袁津生,齐建东,曹佳.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篇5

安全防护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加固、安全设备部署等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实现对恶意或非恶意攻击行为的防御,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四个维度。

1.1网络层

网络层的安全防护主要通过在网络设备层面设置安全加固措施,保障数据传送的底层网络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首先需要保证网络拓扑的合理性,增强网络设计时的健壮性。在网络架构上保证内外网的物理隔离,防止外网的安全威胁蔓延至内网中;确保网络具备冗余倒换能力,不存在网络的单点故障;将不同的业务、不同的用户在网络层面进行隔离,降低用户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在关键网络出口处部署防火墙设备或者设置访问控制列表,限定外部网络与受控业务系统之间可以进行交互的应用类型;避免网络设计中存在可旁路绕过安全防护设备的链路。其次启用相应的内网、外网防护技术手段,降低网络层面遭遇攻击的几率。启用网络接入的准入机制,只有通过认证的设备才允许进行网络访问;通过在网络层部署反向路由检测机制,阻断恶意用户使用仿冒地址发起攻击;通过在网络层部署MAC地址绑定机制,防止局域网内的ARP攻击;在业务系统的网络出口处启用动态路由协议的Peer认证机制,防止非授权的设备参与进路由广播和分发中,造成网络数据转发的异常。

1.2系统层

系统层的安全防护主要着眼于业务服务器、维护终端及办公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措施部署。通过设置统一的补丁服务器、病毒防护服务器,实现各类主机系统升级补丁和病毒特征更新包的统一管理、及时,避免因操作系统漏洞未及时修补造成网络安全的发生;部署统一的集中认证授权系统,实现基于手机短信认证、令牌环认证等方式的双因子认证机制,根据认证的结果分配给用户对应的访问权限,确保登录用户所能进行的操作合法性。

1.3应用层

所有的业务提供能力最终都是体现为各种业务应用,因此应用层的防护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业务网络的安全程度。在应用层面需要实现最小化服务的原则,对于与业务和维护没有关联的应用服务端口,都应予以关闭;针对所提供的Web应用,应该部署WAF设备,阻隔针对应用的网络攻击行为。

1.4数据层

数据层次主要数据的加密传输和保存,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使用SSL、SSH之类的安全加密传输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确保数据在高强度的加密通道中进行传输,不被篡改、不被截获,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改造优化,实现在服务器上存储关键数据时使用MD5加密等方式进行数据存储,降低存储文件外泄后数据泄漏的风险。

2自动化安全检测能力

安全检测是通过主动自主的对网络系统进行审视,及早的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检测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能够更为快速准备的定位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通过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降低网络安全隐患。

2.1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技术是在网络安全检测方面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段,通过自动化的扫描工具和被检测的系统进行连接,并读取内置的漏洞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情况的匹配,以判断目标系统是否存在相应的网络安全漏洞。根据扫描对象的不同,漏洞扫描又可分为系统扫描和Web应用扫描。为保证漏洞扫描技术手段部署的有效性,一方面需要考虑漏洞扫描工具选用的合理性,工具是否具备较为完备的安全漏洞数据库,漏洞判定的原理依据是否合理有效,漏洞扫描任务执行速度是否快速;另一方面需要系统化的考虑漏洞扫描工具的布放,通过集中管控,分级部署的方式,使得漏洞扫描工具能够通过远程管理和控制,跨区域覆盖到所有需检测的网络系统,自动化执行周期性的扫描任务,提升漏洞扫描工作任务执行的效率。

2.2基线检查

基线检查系统通过远程登录目标系统或者通过在目标主机上运行采集脚本,获取目标主机的实际配置情况,与系统内设置的各种系统、应用的配置的标准项进行对比核对,找出其中的差异,即不合规项,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

3全方位安全审计能力

通过安全审计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操作、流量特征行为进行审核,发现网络中所存在的违背安全策略的行为,根据审计的结果,做好事中处理或者事后补救的措施,保障企业的网络安全。

3.1操作审计

各运维部门负责运维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各式通信网元,且参与运维的人员众多,但是相应的运维操作并没有全部进行审计管控,存在网络安全管控上的盲点,因此完善在操作审计上的能力也是优化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全覆盖式操作审计系统的覆盖,实现对现网设备及应用的集中操作审计,对运营商日常运维操作的情况进行记录,保存运维人员的登录账号名,登录时间,登录结果,登录IP地址以及操作帐号,操作时间,操作命令,操作结果等一系列操作信息,周期性的对操作的情况进行审核,是否存在异常的操作行为,同时在发生安全事件时,也可通过操作审计系统进行设备操作记录的回溯,发现问题关键点。

3.2流量分析

在运营网络中不光存在着正常的业务流量,还有众多的网络攻击、垃圾邮件、蠕虫病毒等产生的异常流量,对于这些异常流量的及时甄别、快速处置是优化网络安全环境的关键步骤。运营商应该在流量分析的手段上进行补充完善,形成以下几个层次的分析能力:第一层次是基于SNMP协议,采集平台网络出口设备的端口进出字节情况,构造出日常的流量图形情况,通过实施监测发现流量突增突减的情况,可以粗略的判断是否存在网络攻击行为,及时对异常行为做出响应;第二层次是基于netflow技术,通过提取数据包的包头,获取IP地址、协议类型、应用端口、数据包进出的设备端口、字节数等一系列信息,构建出整个网络流量的整体视图,分析网络中存在的异常流量情况并进行对应的溯源,准确定位攻击的源头所在;第三层次是部署镜像或者分光抓包的能力,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及时获取事件发生时,被攻击网络的交互数据包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包的精准分析,发现网络攻击的方式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进行防御。

3.3日志分析

网络中系统、应用、安全设备所产生的记录用户的行为、系统状态的日志,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提供了大量重要的信息,通过对来自网络中各种设备和应用的日志进行关联性分析,可以判定出攻击者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手段发起的哪种类型的攻击,攻击影响的范围是多大。因此,应当建立集中式的日志收集分析系统,提高自身在网络安全事中的技术处理手段。

总之,网络运营商在整个互联网生态圈中提供最为基础的通信管道,承担着公共网络的建设和维护的职责,因此一旦运营商的网络遭遇黑客的恶意攻击或者发生其他类似的安全问题,所影响到的互联网用户范围非常广,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大。技术手段作为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其进行了重点探讨,希望能对未来网络安全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作者:杨钧 单位:乌鲁木齐69022部队

引用:

[1]上官晓丽.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的相关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

[2]侯继江.中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开展思路及经验总结[J].电信网技术,2011.

篇6

【Keywords】Networksafety;Calculator

对现代社会而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广泛接纳和使用之后,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将会变得更为巨大。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与网络攻击的对抗中不断发展。从总体上看,网络安全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防范到主动防范的发展过程,下面就网络安全中的主要技术作一简介,希望能为网民和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提供一个网络安全方案参考。

1.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提高安全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1数据存储加密技术

目的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权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或合法用户超权存取数据。

1.2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的人的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一般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1.3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后者则指信息由发送者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加封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

1.4密钥管理技术

为了数据使用的方便,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在为密钥的应用,因此密钥往往是保密与窃密的主要对象。密钥的媒体有:磁卡、磁带、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密钥的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个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2.防火墙技术

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开网;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

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定的延迟。双家网关(Dualhomegateway)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stionhost)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layergateway),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联系,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双家网关的基础上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的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另五方面在互联网之间安装保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能通信的惟一系统。目前技术是为复杂而安全级别最高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的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器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3.智能卡技术

篇7

包封过滤型:封包过滤型的控制方式会检查所有进出防火墙的封包标头内容,如对来源及目地ip、使用协定、tcp或udp的port 等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现在的路由器、switch router以及某些操作系统已经具有用packet filter控制的能力。封包过滤型控制方式最大的好处是效率高,但却有几个严重缺点:管理复杂,无法对连线作完全的控制,规则设置的先后顺序会严重影响结果,不易维护以及记录功能少。

封包检验型:封包检验型的控制机制是通过一个检验模组对封包中的各个层次做检验。封包检验型可谓是封包过滤型的加强版,目的是增加封包过滤型的安全性,增加控制“连线”的能力。但由于封包检验的主要检查对象仍是个别的封包,不同的封包检验方式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其检查的层面越广将会越安全,但其相对效能也越低。

封包检验型防火墙在检查不完全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问题。被公布的有关firewall-1的fast mode tcp fragment的安全弱点就是其中一例。这个为了增加效能的设计反而成了安全弱点。

应用层闸通道型:应用层闸通道型的防火墙采用将连线动作拦截,由一个特殊的程序来处理两端间的连线的方式,并分析其连线内容是否符合应用协定的标准。这种方式的控制机制可以从头到尾有效地控制整个连线的动作,而不会被client端或server端欺骗,在管理上也不会像封包过滤型那么复杂。但必须针对每一种应用写一个专属的程序,或用一个一般用途的程序来处理大部分连线。这种运作方式是最安全的方式,但也是效能最低的一种方式。

防火墙是为保护安全性而设计的,安全应是其主要考虑。因此,与其一味地要求效能,不如去思考如何在不影响效能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安全保护。

二、加密技术

信息交换加密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1、 对称加密技术

在对称加密技术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在交换阶段私有密钥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证。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换一方有n个交换对象,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交换双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过这把密钥加密后传送给对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数据加密标准)的一种变形,这种方法使用两个独立的56为密钥对信息进行3次加密,从而使有效密钥长度达到112位。

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通过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有生成密钥的交换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公布,但它只对应于生成密钥的交换方。非对称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双方无须事先交换密钥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信息交换领域。非对称加密体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数学难题之上,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钥密码体制。

三、pki技术

pki(publie key infrastucture)技术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由于通过网络进行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等活动缺少物理接触,因此使得用电子方式验证信任关系变得至关重要。而pki技术恰好是一种适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的密码技术,他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

制等安全问题。一个实用的pki体系应该是安全的易用的、灵活的和经济的。它必须充分考虑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1、认证机构

ca(certification authorty)就是这样一个确保信任度的权威实体,它的主要职责是颁发证书、验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由ca签发的网络用户电子身份证明—证书,任何相信该ca的人,按照第三方信任原则,也都应当相信持有证明的该用户。ca也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电子证书被伪造或篡改。构建一个具有较强安全性的ca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与密码学有关系,而且与整个pki系统的构架和模型有关。此外,灵活也是ca能否得到市场认同的一个关键,它不需支持各种通用的国际标准,能够很好地和其他厂家的ca产品兼容。

2、注册机构

ra(registration authorty)是用户和ca的接口,它所获得的用户标识的准确性是ca颁发证书的基础。ra不仅要支持面对面的登记,也必须支持远程登记。要确保整个pki系统的安全、灵活,就必须设计和实现网络化、安全的且易于操作的ra系统。

3、 密钥备份和恢复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应定期更新密钥和恢复意外损坏的密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和实现健全的密钥管理方案,保证安全的密钥备份、更新、恢复,也是关系到整个pki系统强健性、安全性、可用性的重要因素。

4、证书管理与撤消系统

证书是用来证明证书持有者身份的电子介质,它是用来绑定证书持有者身份和其相应公钥的。通常,这种绑定在已颁发证书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是有效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已颁发证书不再有效的情况这就需要进行证书撤消,证书撤消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包括工作变动到对密钥怀疑等一系列原因。证书撤消系统的实现是利用周期性的机制撤消证书或采用在线查询机制,随时查询被撤消的证书。

四、安全技术综合应用研究热点

1976年美国学者提出的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克服了网络信息系统密钥管理的困难,同时解决了数字签名问题,它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而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已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正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它带动了论证理论、密钥管理等研究,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密码算法面临着新的密码体制,如量子密码、dna密码、混沌理论等密码新技术正处于探索之中。因此网络安全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后,信息这一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需要网络安全技术的有力保障,才能形成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和探索,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联合发展之路,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此保证我国信息网络的安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2数据丢失,是指各类较为敏感的信息遭到泄露或丢失

信息的完整性遭到损坏,也就是运用不合法的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访问于操作,对相关信息实施删除、插入、修改等活动,从而令用户不能够顺利工作,进而满足攻击者的非法目的。此外还有黑客攻击,最终导致财务表格和各类重要数据均被修改或损坏,进而给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令信息失效,系统崩溃,进而使整个网络系统都无法顺利运转,这种情况所引发的后果比账号被盗所遭受的后果还要严重。

1.3后门和木马程序

所谓后门与木马程序,主要是指那些能够运用某种软件实现对其余计算机进行管控的程序,其呈现出隐秘性强与非授权等特征。如果某台计算机安装了后门或木马程序就能够轻而易举窃取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并发送这些信息,或者允许远程计算机的用户通过网络窃取计算机中的文件,并通过网络控制控制这台计算机,更加恐怖的是,此计算机能够对整个网络系统实现全面管控,进而为黑客提供各种便利。

2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各类安全预防方法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其是一项十分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断进步的技术与持续改进的安保方式能够对网络安全进行保障。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系统安全主要由如下部分构成:安全的应用机制、安全的操作系统、网络监测、防火墙、入侵监察、数据加密、系统还原、安全检测等。其中,无论哪一个单独组件都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2.1防火墙技术

关于防火墙技术,其能够对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方面的管控进行强化,并避免其余用户利用不法方式对内部网络进行入侵和获取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而实现对内部网络安全的保卫。此外,防火墙技术也有若干类,主要包括:包过滤型、型与监测型。(1)包过滤。包过滤型的防火墙产品属于入门级产品,其中主要运用到网络的分包输送法。在网络中,需要传送的信息通常都是用“包”作为单位,从而实施信息传送活动的,其中,信息会被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各个数据包内都存有一定量的数据,比如信息的目的地、信息源地址、目的端口等等。而防火墙则利用产看数据包中的实际数据的方式,对信息的信任度进行判定,如得出相关信息的来源是部分危险的网站,则禁止此部分信息进入。包过滤型防火墙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成本低,缺点是只根据特定的信息来确定数据包是否安全,无法识别恶意侵入。(2)型。关于型防火墙,其也叫服务器,在安全方面比包过滤型表现的更为优秀。此外,服务器处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中间的地方,在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通信活动时,第一步是把相关请求传送给服务器,之后由服务器结合实际需求向服务器进行信息索取活动,最终由服务器负责将获取的信息传送至客户端。所以服务器实际上就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媒介。型防火墙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势,但也存在设置比较繁琐,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总体性能的劣势。(3)监测型。关于监测型防火墙,其可以实现对各层信息的实时监测与自行解析,最终对是否存有攻击现象进行明确。此外,这种产品通常会自带探测装置,并装配在服务器与网络的部分重要节点内,不但能够监察到外部的攻击活动,还能够实现对内部的蓄意损坏活动的预防。

2.2数据加密技术

和防火墙同时运用的包括信息加密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密能够对数据的机密性进行保障。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信息加密技术分成信息传送、信息保存、信息完整程度的判定、密钥管控四种技术。信息加密技术属于信息流传送的加密方式;信息保存加密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避免信息在存储阶段出现丢失现象,此技术可继续分成存取管控与密文保存两类,其中,存取管控主要是对用户的各类权限与资格进行审核与限制,从而避免缺少相应授权的不法分子对相关信息进行非法访问或部分合法用户访问或保存超越自身权限的信息,而密文保存通常是利用加密算法转换、加密模块与额外密码等方式进行实施;信息完整程度的判定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针对相关数据的保存、传输、操作者身份与相关的信息内容实施验证活动,进而实现保密的目的,通常涵盖口令、身份、信息等项判定,系统根据对验证目标输入的特征值和之前设置的参数是否相符,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密钥管控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信息的便捷运用,通常是保密与与盗窃的重要目标,此外,密钥的媒体形式主要有磁卡、磁盘与半导体存储器等,而密钥的管控技术涵盖了密钥的出现、配置保存与替换、销毁等各个步骤的保密活动。

2.3防病毒技术

篇9

作为一位中学电脑教师兼负着校园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校园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主要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系统安全、网络运行安全和内部网络安全。 

    一、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包括主机和服务器的运行安全,主要措施有反病毒。入侵检测、审计分析等技术。 

    1、反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是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它能够传染其它程序,并进行自我复制,特别是要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着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使用防病毒软件对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或者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如我校就安装了远程教育中心配置的金山毒霸进行实时监控,效果不错。 

    2、入侵检测:入侵检测指对入侵行为的发现。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以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防范。入侵检测系统包括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主要功能有:检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检查系统的配置和操作系统的日志;发现漏洞、统计分析异常行为等等。 

    从目前来看系统漏洞的存在成为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对此认识不够,以至于过了几年,还能扫描到机器存在许多漏洞。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3、审计监控技术。审计是记录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所有活动的过程,它是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识别谁访问了系统,还能指出系统正被怎样地使用。对于确定是否有网络攻击的情况,审计信息对于确定问题和攻击源很重要。同时,系统事件的记录能够更迅速和系统地识别问题,并且它是后面阶段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对安全事件的不断收集、积聚和分析,有选择性地对其中的某些站点或用户进行审计跟踪,可以及早发现可能产生的破坏性行为。 因此,除使用一般的网管软件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外,还应使用目前已较为成熟的网络监控设备,以便对进出各级局域网的常见操作进行实时检查、监控、报警和阻断,从而防止针对网络的攻击与犯罪行为。  二、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运行安全除了采用各种安全检测和控制技术来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外,还要有备份与恢复等应急措施来保证网络受到攻击后,能尽快地全盘恢复运行计算机系统所需的数据。 

    一般数据备份操作有三种。一是全盘备份,即将所有文件写入备份介质;二是增量备份,只备份那些上次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文件,这种备份是最有效的备份方法;三是差分备份,备份上次全盘备份之后更改过的所有文件。 

    根据备份的存储媒介不同,有“冷备份”和“热备份”两种方案。“热备份”是指下载备份的数据还在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只不过传到另一个非工作的分区或是另一个非实时处理的业务系统中存放,具有速度快和调用方便的特点。“冷备份”是将下载的备份存入到安全的存储媒介中,而这种存储媒介与正在运行的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没有直接联系,在系统恢复时重新安装。其特点是便于保管,用以弥补了热备份的一些不足。进行备份的过程中,常使用备份软件,如GHOST等。 

篇10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络化、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信息化在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网络攻击不断增加,网络安全已成为网络的生存之本。

1常见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1)硬件系统的安全。物理安全问题主要是自然灾害;电源故障造成设备断电导致操作系统引导失败或数据库信息丢失;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漏等。

(2)软件系统的安全。第一是系统漏洞,目前的操作系统大多都留有“后门”或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后门”或安全漏洞都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应用程序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所以它的安全性也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应用程序的安全风险。第二是黑客入侵,目前校园网络基本上都采用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在同一以太网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通信数据包,不仅可以为这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同时还可以为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一般情况下,校园网络设备都设有与外网连接的出入口,因此,黑客只要侵入校园网络中的任意节点就可以进行侦听窃取和攻击。典型的黑客攻击有入侵系统攻击、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对防火墙的攻击、木马程序攻击、后门攻击等。

2校园网安全防护措施

(1)针对物理安全问题我们要合理科学地去管理各类网络设备,通过建立网络设备档案,备份与镜像做好防火、防盗和防雷击的应急措施。

(2)针对系统漏洞和黑客入侵。我们要对系统及时更新,弥补各种漏洞。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在校园网中,许多比较重要的数据大都保存在中心结点的服务器上,这是病毒攻击的主要目标。因此要及时安装病毒防火墙,定期更新病毒库,定期查杀病毒。对于服务器尽可能不要将文件设置为共享,文件权限不要设置为写文件,如果需要开启共享,一定记得设置密码。

(3)进行信息加密。进行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夹、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具体任务操作方法:打开“计算机管理”,对用户和组里是否有非法用户进行检查,尤其要注意管理员权限的非法用户。

因为黑客常用Guest用户进行系统控制,所以我们要禁止系统提供的Guest用户,即使是超级用户也应进行更名操作并设置复杂的密码来保证系统安全。开启审核策略,修改终端管理端口,删除危险的存储过程。

(4)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入侵包括试图破坏信息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信性的任何网络活动。入侵检测的定义为:识别中网络资源的恶意企图和行为,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它不仅检测来自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同时也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入侵检测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有可能用来发现合法用户滥用特权,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追究入侵者法律责任的有效证据。

(5)在网络的Email服务器、www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数据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eb、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从而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漏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划分子网。运用VLAN 技术将网络按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子网,来有效管理内部网络。然后通过访问策略对各子网进行合理设置, 比如划分学生子网和教师子网, 使学生不能直接访问专属。

3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安全及技术防范任重而道远,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再安全的防护体系,也不可以实现100%的安全。我们要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加固整个系统,尽量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对于校园网络来说,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不可分割,它们必须同步推进。校园网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运行机制。所以,校园网安全体系结构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校园网才可以在长时期内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萍.探析高校校园网安全防范对策.仙桃职业学院.

篇11

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将继续沿用并发展,多方位的扫描监控、对后门渠道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的传输等许多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未来防火墙技术会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全,五者综合应用。在产品及功能上,将摆脱目前对子网或内部网管理方式的依赖,向远程上网集中管理方式发展,并逐渐具备强大的病毒扫除功能;适应IP加密的需求,开发新型安全协议,建立专用网(VPN);推广单向防火墙;增强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预警功能;完善安全管理工具,特别是可疑活动的日志分析工具,这是新一代防火墙在编程技术上的革新。

理论上,防火墙就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任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在逻辑上它是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能有效地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由于硬件技术的进步,基于高速Internet上的新一代防火墙,还将更加注重发挥全网的效能,安全策略会更加明晰化、合理化、规范化。由140家高技术公司、大学和美国政府开发的高速网络Internet2是21世纪互联网的雏形,其主干网之一——Abilene横跨10,000英里,网络速度高达24GB/秒。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减少时延、提高网络效能。目前,全球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中约有1/3是处于防火墙保护之下,而到了下个世纪这个比率会大幅提升。

电子商务运作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一个特色,由电子钱包(e-WALLET)、电子通道(e-POS)、电子银行(e-BANK)、认证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组成的网上支付系统将被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的新版本SET协议将承担起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重任。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即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它是由VISA和MASTERCARD所开发,是为了在Internet上进行在线交易时保证用卡支付的安全而设立的一个开放的规范。目前SET11.0版本已经公布并可应用于任何银行支付服务。SET规范得到了IBM、HP、Micro-soft、NetScape、VeriFone、GTE、VeriSign等很多大公司的支持,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并获取了IETF标准的认可。就连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亦宣称将来要将其加入到Windows的核心中。符合SET规范的产品会越来越多,SET必将成为21世纪电子商务的基础。

二、生物识别技术

人类在追寻文档、交易及物品的安全保护的有效性与方便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的方法,是采用大家早已熟悉的各种机械钥匙。第二阶段是由机械钥匙发展到数字密钥,如登录上网的个人密码(Password)以及使用银行自动提款机所需的身份识别码(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身份证(ID Cards)或条形码等,它是当今数字化生活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安全密钥系统。随着21世纪的来临,一种更加便捷、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将全球带进了电子商务时代,它就是集光学、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第三代身份验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人体特征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人体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而其中指纹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倍受关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形,人们开始着手研究用计算机来处理指纹,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由此发展开来。AFIS是当今数字生活中一套成功的身份鉴别系统,也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主流之一,它通过外设来获取指纹的数字图像并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再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最后使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指纹特征进行匹配。时下,有关指纹自动识别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着指纹识别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生产,未来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民用市场,服务大众。到时在ATM提款机加装指纹识别功能,持卡人可以取消密码(避免老人和孩子记忆密码的困难),通过指纹直接操作。

除了指纹识别技术外,近年来视网膜识别技术和签名识别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视网膜识别技术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虹膜识别技术和角膜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系统使用一台摄像机来捕捉样本,而角膜扫描的进行则是用低密度的红外线去捕捉角膜的独特特征。由于该项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它将被应用在未来军事安全机构和其他保密机关中。签名识别,也被称为签名力学识别(Danamic Signature Verification——DSV),它是建立在签名时的力度上的,分析笔的移动,例如加速度、压力、方向以及笔划的长度,而非签名的图像本身。签名力学的关键在于区分出不同的签名部分,有些是习惯性的,而另一些在每次签名时都不同,DSV系统能被控制在某种方式上去接受变量,此项技术预计在今后十年中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三、加密及数字签名技术

加密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因此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仍是21世纪的主流。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

不对称加密,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中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分别称为“公开密钥”和“秘密密钥”。

篇12

云计算;网络安全;策略

云计算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网络技术,云计算主要特点是能够利用网络现有的计算技术,从而提升数据的运行效率。同时,云计算拥有极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将有限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将资源功效最大化。目前云计算应用在很多领域,例如公安刑侦、城市交通运营、图书馆管理、高校人员管理以及企业中的具体应用。由于上述这些领域每时每刻都涉及大量的数据,如果采用常规的数据分析,会占用大量资源,且分析效率也很一般,而使用云计算后,不仅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大量人工和设备成本,从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不过云计算由于涉及大量的数据,因此必须要对数据具有很好的安全防范,一旦数据丢失,那么后果就难以估量。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升网络安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云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技术的意义和作用

在云计算环境中使用网络安全技术,同常规环境下使用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更好地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同时也能较好地防范数据丢失被窃。由于不同用户的使用环境多种多样,很多用户工作在广域网中,但有些用户仅仅在企业的局域网中工作,这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容易发生丢失的现象,同时两种环境中的数据库也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用户在使用云计算后,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也能轻松的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此外,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数据安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例如用户的U盘资料、笔记本数据资料就很难轻易丢失。通过使用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技术,还能有效降低用户使用设备的性能,在传统运行环境中,用户在处理数据库资料时,必须要使用高性能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这样才能保证使用效率和速度。但是在使用云计算后,当设备接入网络后,就可以将设备的数据进行共享,在数据处理中,可以依靠其他设备的协同处理,共同完成任务的执行,从而有效降低单一设备的依赖性。

2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现状

目前,关于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问题,包括了技术问题、网络环境问题以及法律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正常传输和分享。

2.1数据通信安全存在问题

由于网络传输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输和信息共享,因此可以说数据通信是网络传输的主要环节。在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环境中,数据通信经常容易受到攻击。例如对服务器进行攻击,在极短时间内向服务器发出大量冗余数据导致通信通道拥堵,用户无法正常访问。还有就是不法分子直接侵入服务器,获得大量数据并篡改数据,这就会导致数据的泄露和系统数据遭到破坏。最后是不法分子通过监听服务器的传输通道,从而获取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加以利用,这对用户的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2.2服务器安全性相对脆弱

网络安全环境中,服务器的漏洞相对较多,一旦服务器端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程序或服务崩溃,那么客户端中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数据就处在一个不设防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黑客和不法程序的侵入。因此,如何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用户数据安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3网络环境复杂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云计算环境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用户的电脑和移动终端设备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这些漏洞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捕获并加以利用,很多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长时间对大量用户的使用设备进行非法入侵,从而获得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相关机密,可以说,整体而言,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环境相当恶劣。

2.4系统存储数据安全性有待提升

数据存储的可靠性是影响计算机性能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基本上数据都是存在单一独立的终端中,很少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因此安全防护主要依靠终端自身的安全措施。但是在云计算的网络环境中,数据都是上传到网络运营商的云平台。因此云平台的安全性是否可靠,就完全依赖于运营商的技术水准和服务能力,这就对网络运营商开发云平台的技术提出很高的要求。

2.5系统身份认证不够完善

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都具有身份识别、身份验证,但是一旦身份验证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不法分子很容易获得用户账号和密码侵入云平台,从而获取用户资料,并通过植入蠕虫和木马来获取用户更多的信息,这就对用户数据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6法律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还没有非常全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利用计算机进行非法活动的个人和团体还没有明确的制裁手段,从而导致了这些不法分子犯罪成本较低,从而也加大了目前网络的安全隐患。

3云计算环境中的网络安全技术实现路径策略

3.1设置智能防火墙

目前智能防火墙的功能比传统的防火墙要更为强大,同时具有识别用户信息的功能,这对控制网络数据通信起到了很强的保护作用。不仅如此,智能防火墙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入侵防御功能。当数据进入终端后,只要对数据进行拦截,那么就不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网络通信通道轻易被堵塞。此外,智能防火墙还具有防欺骗功能,由于很多病毒会自行修改用户IP,非法进入网络,而防欺骗功能就可以有效识别这种被恶意修改的IP,从而阻止病毒侵入网络。最后,智能防火墙还具有传统的功能,也就是防攻击功能,防火墙能够有效识别云计算中的恶意数据,并阻止这些数据入侵用户终端,从而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3.2系统加密技术

这种技术分成公钥加密和私钥加密两种,系统加密能够将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从而防止数据即使被非法获取,也很难被有效识别。在用户的网络中还可以使用安全过滤器,这样也可以有效阻断恶意代码和木马的入侵。同时,用户也要重视自身的终端的安全性,要选择信誉较好的云服务运营商,这样能够保证数据在自身没有监控条件环境下,也能依靠运营商的技术措施得到有效防护。此外,用户还要设置较为复杂的密码,这样也能增加窃取者的窃取难度。

3.3反病毒技术

目前,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对用户数据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就诞生了反病毒技术。目前反病毒技术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技术具有高效预防的功能,可以方便、迅速地保护云数据资源,一旦发现病毒攻击,会立刻发出警告,并自动切断网络。静态技术是传统技术,不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静态技术已经被动态技术所淘汰。

4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由于具备多种优点,从而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但是也必须要看到云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还存在种种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才能保证云计算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服务更多领域,让更多人群收益。

作者:符向阳 单位:天津日报社

参考文献

篇13

1“互联网+”的相关特征

“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大统一的时代,它是以互联网为基本网络架构设施,采用不同种网络计算技术将人类的生活真正统一到信息化中去,具体有如下特征。

1.1以互联网为中心

“互联网+”是以Internet为基础网络架构,因此,它必然以互联网为中心而存在。例如,目前流行的智能家具远程控制就是首先采用无线传感器将各家具连成一个局域网络,然后通过该网络的网关收发数据并传入互联网;再次,在用户的智能终端设备启用相应的APP客户端,然后通过此客户端对智能家具进行控制。因此,互联网是数据传输的中心,其安全问题也必然是“互联网+”网络的关键点之一。Internet以TCP/IP协议簇为基础,由互联网层的IP协议将异种的各子网连成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另外,IP协议还负责将数据从一个网络路由到另一个网络,但IP只是尽力将数据进行传递,而对数据的可靠性传递不给予保证。因此,互联网通过TCP来实现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1.2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各项活动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例如,人们为实现工业生产的协同工作及信息化共享等需要网络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在线办公、在线购物等也需要网络服务;再有,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具、人工智能等相关产品都需要网络服务。

1.3万物互联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随着物联网技术从概念提出到现在的万物互联的实现,使得物联网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一个实物相连概念,而上升到一个哲学上的高度;即万物互联使得信息化时代的中心即为信息,而信息相连的中心则为互联网。目前的大数据、物联网及云计算等网络计算的发展使得万物互联成为现实。

1.4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终端网络接入的最后束缚

移动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使得连入网络的最后束缚得到了解决,目前,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便捷地接入互联网而进行各项活动,特别是在线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使得我国在支付方式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毫不夸张地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实现使得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成为现实。目前,没有任何计算机知识基础的人都能使用相关终端设备来获取信息而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从上述“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四大特征来看,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统一化、多样化及异构化和复杂化的信息化时代,从而使得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在这个大背景下,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必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如果人们在进行在线支付时,没有相关安全保证,试问,还有谁愿意使用这样的支付方式。当然,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保证。在下一小节,笔者将分析说明目前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相关现状及挑战,并给出相关解决方案。

2“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安全技术

由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依赖已经到达了如依赖水和电的程度,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必然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本小节,笔者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及“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下的安全问题等方面来分析“互联网+”下的安全问题。

2.1数据安全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以二进制表示的机器编码,不管是文本、声音还是图像、动画等,最终都以二进制数据编码后由计算机存储或处理。因此,二进制数据的安全问题必然是网络安全中最基本的安全问题之一。为了实现数据的安全,人们一般采用密码技术与计算机结合而形成现代密码技术来完成此任务。所谓密码技术,即将数据通过相关技术手段使之成为不可识别的内容,若合法用户则需将这些不可识别的内容还原为原有数据后才能使用,而这些过程中需要的一项关键因素即为密钥。采用密码技术可从数据的底层保证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2网络安全

“互联网+”下的网络安全即为互联网的安全,目前,在Internet网络的各个层次都建立起了相应的安全机制。在互联网层的IP协议的基础之上,采用了IPSec协议来实现IP层的安全;在传输层,运用了SSL和TLS等协议来实现端到端的网络安全;在应用层,各应用协议也有相应的安全协议相支撑,例如超文本传输协议即有HTTPS来实现万维网的应用安全。

2.3子网层安全

在互联网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中,子网层位于网络的最底层,主要表现为各物理网络的构成。目前在“互联网+”的网络时代,子网层的多样性、异构性和复杂性使得万物互联的信息化时代成为现实。同样也因为子网层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首先,现在连入互联网络的物理网络不再是单一的有线局域网络,它可以是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也可以是以任何形式的智能物理设备组成的自组织网络;其次,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使得各种不同物理设备随意自组织加入互联网成为现实。因此,从子网层入手来解决安全问题,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重要网络安全问题之一。

3“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安全的几点建议

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从TCP/IP协议簇的上层结构来看,已经拥有很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这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其安全需求,其安全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前动力。因此,终端用户从其子网层随意自组织进入互联网络,这使得其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下面笔者针对“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从子网层入手,提出几点与“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的建议。

3.1接入网安全

在底层终端用户连入互联网之前,必须选择相关接入网络来进入互联网。例如,可能通过有线将设备连入物理网络,也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或移动流量数据等连入网络。为保证接入网的安全,从网络的角度而言,要阻止不法用户接入网络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相应的身份认证,例如,在无线局域网络中就有WEP和WPA等相关协议来完成相关认证。另外,从用户的角度而言,不随意连入来历不明的网络热点,以使自己不暴露在不法人员的网络中而得到相应安全保护。

3.2加强终端用户安全意识

用户终端一旦连入互联网后,网络数据的表现形式及传输方式即不为其所知和所关心;此外,用户也因没有专业的网络知识而无法解决网络下层数据处理问题。因此,网络的底层对终端用户而言都是透明的,从而使得用户也不需要去关心下层安全问题,把这些问题都交给网络安全机制去处理。而对于终端用户主要是针对网络应用方面的安全需自身处理,使得网络信息用户的层次是安全的,这需要用户增强安全意识且制定相应安全策略。

3.3用户安全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使用者网络终端用户需制定相应安全策略以确保自身的信息安全,笔者依据“互联网+”的特性提出如下安全策略。(1)口令安全。用户在进行网络应用时,一般都采用口令进行身份认证,因此,口令的安全即为用户网络安全的第一要素。(2)访问安全。用户在运用“互联网+”获取信息时,访问的安全尤为重要,用户应不随意访问来历不明的信息系统。(3)支付安全。用户在运用网络在线支付时,不可采用“一篮子工程”,即为了支付的便捷将各支付系统与网上银行随意绑定;可采用“即存即用”原则来确保将损失降到最低,即需要支付多少,提前存入多少资金,即使账号有失也不会带来太大损失。(4)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用户不可随意将个人隐私信息暴露在各信息系统,应采用相关安全机制来保护个人隐私信息。(5)防网络陷阱安全。在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不法分子也通过信息手段来制造网络陷阱骗取财物,例如黑网贷、电信诈骗等,其实防网络陷阱只需自身安全意识强且不贪小便宜即可防范此安全问题。

4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然后从网络的各个层次分析了网络安全机制,最后从用户接入网络和用户终端层面上重点阐述在信息一体化时代下网络安全的相关建议。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相关安全策略具体化以形成网络安全模型。

[参考文献]

[1]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46-1053.

[2]赵若瑜.“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