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艺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别人唱他们听,别人演他们看。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声与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表演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形象地再现给大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动情地说:“乌鸦妈妈受伤了,小乌鸦特别着急,希望妈妈尽快地好起来。它会怎样照顾妈妈呢?它对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体现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情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问妈妈还疼不疼了,给“妈妈”端水、喂药,轻轻地拉好被角。孩子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忘记了疲劳,彰显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时,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践行了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篇2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便利地设计作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形象生动的情境背后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尝试写作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实时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小学作文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强化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其优势和潜力。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已很难离开多媒体,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熟悉信息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语文教学有很便利的辅助作用,把它运用在作文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整合是指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优化教学的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作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可以随时把作品中的情境还原到过去某一时空的环境中,可以很方便及时看到激情饮酒挥毫泼墨的李白,也可以随时与忧国忧民生活潦倒的杜甫接近,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作文教学情境,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三、科学指导写作,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往往只强调多读、多写、多观察,从语言运用的基础工作做起,逐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在长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宏观的教学指导,而忽略了微观的写作技巧的传授,其实这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建立真正意义及教学上的心灵沟通,说到底,阅读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克服阅读的盲目性、片面性。虽然指导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但是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有益的升华和充实,尤其小学生读书,教师必须作好关于课外阅读的指导。阅读首先要选择好书读。作文课堂教学必须把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性和经验性东西讲清楚,尽量把提高写作能力的功夫放在课外阅读和观察思考上,强化平时每天写日记的锻炼。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选择最佳优秀读物,并且选择最佳时间实时指导阅读,尽量不把应该在课外下功夫的事放在有限的课堂中完成,也不要把课堂上应该讲解的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不能让课外阅读成为辅料,应该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课文阅读不能放任不管,必须实时关注,勤于指导,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不可丢弃的习惯,同时能够收到有助于写作能力提高的良好效果。与课外阅读相比,课堂教学要起到引导和释疑的关键作用,是教师集中解决阅读与写作过程中一切问题的最佳时间。选择课外书籍主要依据应是:思想内容健康,艺术结构独特,描写语言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内容尽量与当前作文教学的重点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范围内的作品,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好书的同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否则是不会收到理想效果的。
四、数字化时代要使教学资源更具时代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模式等新媒体技术为主的教学越来越被广大的师生认识和接受。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课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于高效率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工作等已很难离开数字化技术,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空间,把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效率和主动性。数字化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进而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篇3
我国民间美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树立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意识,更能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在实践操作中逐步理解民间艺术的语言特点和艺术创作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美学创造能力。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优秀民间艺术,开展民间美术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美学创造能力。例如: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的游戏玩具,同时它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引导欣赏,追溯起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多种风筝,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其形象的逼真、色彩的艳丽;然后,讲解风筝的起源、流派、色彩图案特点,并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解释美学原理,指导制作技巧】通过对风筝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探究风筝的美学艺术特点及艺术魅力,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并讲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同时,通过师生合作,让同学们探知风筝制作的过程与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美学观察与思维能力,奠定美学创造的基础。【总结归纳,培养美学创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风筝扎、糊、绘、放的“四艺”以及美学特点:图案美观、色彩鲜艳、和谐对称。【交流评价,艺术延伸】通过生生、师生评价,巩固风筝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传统风筝文化的魅力。
篇4
目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课沿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模式,教师对每位声乐专业的学生一周安排两节小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因材施教,但是也有弊端,如费时费力、学生之间缺乏探讨、束缚学生的视野等。时代在发展,我们面对的授课对象与过去不同,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制约中等艺术学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学习程度等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和改革。
1.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
如今,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入学年龄为14~16岁,比以往学生的入学年龄小很多。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一节课之内对他们进行连续的声乐训练,他们的嗓子容易疲劳、沙哑,影响其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对他们应采取“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训练当中不仅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而且能使两位学生互相观摩,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掌握。
2.对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声乐技术技巧,有了较好的基本功,发声器官的承受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我们对他们应该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加大声乐训练力度,适当地拓展音域,为三年级的高考冲刺打好基础。
3.对三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一周三节课”的教学模式。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要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需要加强专业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他们的声乐课应从“一周两节课”增加到“一周三节课”,使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4.对演唱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们要采取共同“会诊”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当中,教师会遇到演唱方面具有不良习惯的、有问题的学生,这类学生教起来非常困难。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像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那样辅导男女各声部的学生,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在国内外声乐大赛上屡次获奖的人,在声乐界是罕见的。教学当中,有些教师善于解决男生提喉头的问题,有些则善于解决女生真假声不合的问题。因此,当声乐教师遇到难教的学生时,声乐教研室的老师们就会及时“会诊”,各显其能,彼此交换意见,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声乐教材的改革
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我国中等艺术学校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基本照搬高等师范院校或高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材。由于中等艺术学校与高等音乐学府在声乐技能技巧要求、培养目标等多方面有着很大差别,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声乐教学内容决定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然而在教材的选择上,有些教师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学生布置练声曲或声乐作品,随意性很大,缺乏明确统一标准和依据;有些声乐教师甚至列出一张声乐作品名单给每位学生一份,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缺乏针对性;有些教师布置声乐作品时范围狭窄,局限在旧作品上,不主动积极地布置新作品,曲目缺乏横向突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没有统一规范的声乐教材就会影响声乐课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声乐教师编撰一套适合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专业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参考高等音乐学府教材,对它进行提炼、简化并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补。教材要明确体现出中等艺术学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强调教材的针对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寓学于乐”、易于理解和接受,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道路上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考虑到以下方面的问题:
1.教材必须有针对性。
在教学当中,有些教师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用同一个练声曲;不论舌根紧的还是提喉结的都用i母音练声;无论一年级学生还是二年级学生都用同一个声乐作品进行训练,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学习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时必须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学生的训练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哪些练习适合,避免盲目性。如对提喉结演唱的学生多用下行的u母音练习;舌根紧的学生多唱a母音的跳音练习;初学者唱《月之故乡》《大海啊!故乡》《花非花》等简短易唱的作品;具备一定演唱能力的学生唱《长城永在我心上》《妮娜》《草原之夜》等难度稍大的作品。针对性的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只有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才能使每位学生扬长补短,收到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教学当中,我们基本上一直沿用那些旧作品,学生很少接触新作品。当然有些旧作品是经典曲目、经典教材,诸如《红豆词》《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的太阳》《祖国慈祥的母亲》等。然而艺术本身是发展的,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声乐专业学生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具有艺术性、思想性的新作品,如《往日时光》《跟你走》《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声乐技巧运用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作品风格上也多样化,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易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选择旧的经典作品还要敢于开发新作品。把这些新作品充实到教材内容中不仅起到丰富教材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篇5
而同时,林纾又在译文中将传统古文予以改良。钱钟书曾评价道:“林纾译书所用文体是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它虽然保留若干‘古文’成分,但比‘古文’自由得多;在词汇和句法上规矩不严密,收容量很宽大。”林纾摒除传统古代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叙事模式,尝试采用西文小说惯用的第一人称叙事,例如,在《巴黎茶花女遗事》中以“余”开篇,直译出作者小仲马直接通过第一人称讲述主人公茶花女马克格尼尔的故事。另外,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小说末尾和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代表作《鱼雁抉微》中,林纾忠实地译出原著中的日记和书信,开创我国现代日记体和书信体小说的先河。
篇6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操之过急。让学生们有步骤的去学习相关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相关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素描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强化创意能力拓展现代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意。实现核心内容的方式就是对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这种创意并非空想,创意是根植于学生的造型的能力和语言之上的。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过于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利用写生为主的方式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观察方面的相关训练,艺术院校教师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教师们却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的自我表现欲。教师要想令素描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改革,就要将学生创意能力方面的训练强化处理。对学生进行必要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换一个视角去观察事物,进而得到新的感受,从而在脑海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3。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实际教学的时候,要告诉学生,临摹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客观景象的反映,更是自己主观对事物的感受,在临摹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利用各种素描技巧,将客观景物赋予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能量,将个人感受景物之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高。
(二)对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强化学生们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整体事物进行全面观察。利用光影,空间,色彩等相关处理手段,将客观事物进行完美展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训练的时候,告诉学生们利用远近的不同,光线的变化来增加图面的立体感,对学生的造型能力进行全面强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观察事物的相关能力,在根本上实现手与眼的协调。令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别人眼中。
(三)对质感写真和材料的感觉进行强化为了加强学生对物质材料能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关于该项内容的训练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利用物体的具体变化,将物象形体变化和光影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展现。令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客观化描述。进而将空间领悟的相关能力以及色差的变化在根本上加以领会。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觉体验不同物体材料的效果,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手段,将事物的视觉效果在根本上加以展现,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对写真和材料的感觉变化,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写真效果。
三、将传统素描教学方式
在根本上加以改革现如今,人们对美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美术作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眼光,相关院校要将自身的素描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加以转变。
(一)开展现场教学教师可以积极联系校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去参观学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令学生拥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对素描教学的形式加以丰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令他们的学习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二)将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的模式加以转变在素描课堂中,教师们往往利用举例说明和亲身示范的方式,对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会素描的基本技巧,但从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主观能动性来讲,该种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容易走进模式化困境中,令原本有趣的素描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学习素描变得被动,进而厌烦学习素描。所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统治者”。在课堂教学中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使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加以提高。
篇7
3.创造条件,提高素质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做好特长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他们特长能够持续发展、有效发展。艺术教研组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共同研究艺术学科。教师之间形成彼此支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风气。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艺术教师参加市、镇组织的艺术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中山市雍景园学校结对子,帮扶我校艺术教育工作,三位专职教师迅速成长为专业较硬的骨干教师。学校为艺术教师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充分发挥特长教师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他们开辟用武之地。学校定期举办汇报、会演、竞赛之类的活动,让特长师生脱颖而出。
4.多方筹集,保障经费学校有艺术教育经费,学校的艺教设施不断完善,保证了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和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保证经费的顺利投入,通过争取镇宣传文化部门、办学单位、企业老板等支持,多方筹集资金。近年来,投入经费约80万元,聘请专家指导,新建了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购置了书法台、民乐乐器等大量的配套器材,为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开展艺术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校内外艺术活动。全体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的活动,每周二至周五下午4:30-5:10开展民乐、舞蹈、美术、书法等9个艺术类兴趣小组,业余时间常年坚持合唱、书法、绘画训练,学生的才艺得以锻炼和提高。为了活跃校园艺术氛围,丰富校园艺术文化生活,学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文艺晚会等全校性的艺术活动。
1.艺术教育独具特色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2011年9月,学校正式成立了乐意民族乐团。乐团由四十多名学生组成,有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笛子、打击乐等7种传统民族乐器,分为古筝、琵琶、二胡等7个训练班,采取向外聘请专业教师、校内教师跟踪的方法,确保训练质量。经过努力,民乐教育已初见成效。乐意民族乐团参加2012年东凤镇新年音乐会获一等奖,参加镇首届文化艺术节获“银奖”。舞蹈《水开了》、合奏《大中国》参加中山市艺术花会演奏获二等奖。学校重视书法教学,每学期组织书法比赛,指导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书法班采取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全校利用每周一节的书法课指导训练硬笔字、毛笔字。每天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硬笔字训练,每学期定期组织2次硬笔书法比赛。二是成立了书法兴趣小组,在书法室常年训练。书法兴趣小组培养了许多品学兼优的书法特长生。近年来,我校师生参加市镇书法比赛有多人次获奖。我校的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确定了“线描画”的特色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有形材料,学会运用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在美术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学生在绘画的世界里徜徉,享受着自己创造的美丽。
2.特色活动蔚然成风学校成立了艺术节组委会,制定了系列活动:歌唱比赛、英语歌谣比赛、书法比赛、书画比赛等。英语歌谣常被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全校19个兴趣小组,艺术类的兴趣小组就有9个。他们在专任老师的指导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坚持每年都举行“六一”文艺晚会。每年的六一文艺汇演成了孩子们最难忘的时刻,是孩子们期待的梦想。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圆梦,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节日里登上高雅的舞台感受明星般的荣耀,安乐小学在东凤镇文体中心大剧院举行了“七彩童年,放飞梦想”庆六一文艺汇演晚会。本次文艺汇演节目丰富,形式多样,彰显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飞扬个性。晚会取得圆满成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篇8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目标和社会价值的接受和认可,专业认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行为[2]。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的兴趣就弱,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因此,有必要探索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张东军等[3]调研发现在医学院校中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医学专业学生。本调研结果与张东军等类似,发现在以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医学院校中,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比较低,近50%的同学不喜爱自己的专业,有不少同学希望有机会能换专业学习和就业。在希望调换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转到医学专业学习。这一结果可能与很多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身是由于高考分数线没有达到本校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而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有关,也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医学是医学院校的优势学科有关。仅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生物技术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多的就业机会。尽管如此,绝大部分同学仍然希望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或考研深造,这可能与学生对专业的情感有关,也可能与学生在专业相关方向就业时竞争力比较大有关。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自己经过了1-3年的专业学习后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认同感提高了,对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持赞同和满意态度。这些调研结果反映了同学们对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大三、大二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依次升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大三和大二本科生中有较多学生是自主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有关。相反,大四学生中仅有10%是自主选择了该专业,绝大多数都是从医学专业调剂而来。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可能也与本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关。潍坊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于2005年设立并开始招生,学校一直非常注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从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确立、教学内容设定、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视。经过8年的发展和建设,本校生物技术专业于2013年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专业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校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也不足为奇。
篇9
以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信息艺术设计是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以信息界面、产品或环境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式和体验的一门学科。信息艺术设计主要应用于交互设计、界面设计、虚拟现实设计、数字娱乐设计等领域,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联系紧密,具有开放性、交叉性、综合性等特色。为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设计、艺术、文化等学科领域的交汇与融合,针对信息艺术设计的特色与应用领域,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专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不仅反映了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而且代表了文化艺术与信息科技结合的新方向。
2.注重学术前沿研究
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以加强学术交流的方式,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第六届清华大学艺术•设计学术月为例,活动期间举办了国际设计教育工作坊、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国际可持续设计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了芬兰、日本、美国、韩国、瑞典、英国等国家的20余位专家学者、设计师和艺术家,围绕“设计与创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艺术设计教育和研究的新动向与新思维,开拓了师生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步伐,带来了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及发展策略的启迪与思考,在中西方创新思维的激烈碰撞中确保该专业学术水平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3.注重与市场及企业紧密联系
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随着服装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越来越专业化。为此,清华美院服装设计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大纲,从刚开始的男装、女装、设计、制版等单一课程延伸到内衣、针织、裘皮、配饰等细节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还注重与知名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以毕业设计为例,每年毕业设计展都能得到众多商业机构的赞助,其中不乏哥本哈根皮草行、Gucci等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良性互动,可以将世界一流企业的资源,包括信息、财力、项目等各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整个设计产业。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所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强调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创意、科研、自我表达及学术交流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都强调跨学科多领域教学,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所不同的是,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更加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并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清华美院则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注重学术前沿研究,强调培养具有人文、艺术和科技观念的复合型人才。
篇10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二伟大的数学王国由0-9、点、线、面组成。你可别小瞧这些成员,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奇妙无比,丰富多彩。例如这不起眼的点,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快捷。这个功劳非黄金分割点莫属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其中一段与该线段的比等于另一条线段与第一条线段的比,比值近似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点。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分割点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分割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画图的应用
1、画长方形是我们小学生最平常的事,也是最熟悉不过的。你们可知道在无条件的情况下怎么把长方形画的更美,给人一种更舒适的感觉?那就是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这样画出的图形更美。
2、学过绘图的人可能知道如果给你一张纸,把这张纸画满,不一定会好看,但要是就画一点,留许多空白也不会太好看。但有一些画就让人感觉很美、很清爽。那是因为它应用了黄金分割点,才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二、人体的应用
1、在人体的结构上,黄金分割的应用更为广泛,举个最为熟悉的例子。人们常称的帅哥、美女,就是他们的脸宽与脸长的比、腿长与身长的比值都约是0.618,这样的身材堪称最美。
2、人的肚脐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膝盖是人腿的黄金分割点……
三、建筑物的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建造师都偏爱0.618,他们的杰作另世人仰慕。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生活上的应用
1、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电工在检查一根不导电的电线时,他总是选择这根电线的黄金分割点来检查,因为这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损坏处。
2、我们家里大多数门窗的宽和长的比也是0.618,还有箱子、书本等都应用了黄金分割点,让这些物品看上去更舒心。
大千世界,美轮美奂,到处都蕴藏着黄金分割点。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知识和智慧创造出更多的美!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三数学?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生活的眼睛;数学是智慧的结晶;数学是文字的艺术。
我从小就爱数学,爱做数学题,特别是数学广角。说起数学广角,我想起了这个学期的“鸡兔同笼”问题,起初我一听这名儿,便知道这个问题一定不简单。但我并没有被问题吓倒,难题反而能激发我的兴趣。我开始不断研究此类题,我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题可以用假设法、解方程和列表格多种方法。不过我更倾向假设法,因为我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挑战性,十分有趣。
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头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条件下共有几只脚,再与原有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是多少,再从中求出兔的数量。从中我还发现了几个数量关系呢!①兔=(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②鸡=(每只兔脚数×鸡、兔头的总数量-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而且这类题目在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也会随时遇到,前些日子妈妈带我去万寿宫买练习本,簿练习本0。8元/本,厚练习本1。5元/本,妈妈给我9。9元钱让我买8本练习本。我立刻就明白妈妈是在考验我呢!我可不能让她小看了我,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我买了5本厚练习本、3本簿练习本。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简短小论文四每当双休日的时候,在我们校园里总会看到一位年龄大的老师在校园溜达。这个人既是我们学校的后勤主任,又是我的数学老师。
我的数学老师今年50多岁,再过3年就要退休了。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每当有同学在他的课上做小动作时,总会被他逮个正着,所以没人敢在他的数学课上乱动。
数学老师坏习惯很多,一天到晚抽烟喝酒最在行。不管在哪遇见他,总能看见他嘴上叼着根烟,若无其事地抽着。他每天中午都会喝酒,下午有他课的时候,教室里就会到处洋溢着酒味,害得同学们都想去投诉他。
有一次,他中午喝完酒后一不小心一个踉跄,摔个正着,把两个眼圈都摔肿了,成了国宝大熊猫。
篇11
2.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我们所谓的“学困生”“后进生”,每个学生都会有令我们惊喜的时候。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注意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看到学生的进步,多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势,不断进步。我们小学的班级上大多数都有小红花、小红旗,当学生有进步或者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会为学生加上一枚小红花、小红旗,而这种进步或者表现好并不只是局限于学习成绩、还可以是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当学生拾金不昧的时候,当学生运动会上拿奖的时候,当学生积极值日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为他们记上一分,以示鼓励。这种鼓励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也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这样的鼓励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更加自信,更加喜欢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给学生正向的评价学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读出教师非言语行为中包含的评价意味,这种读出来的评价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要比言语评价更为微妙、深刻、持久。教师比较熟悉的期望效应,其原理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正向评价通过其言行传递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预期,从而产生巨大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小学生正向的评价,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三)为学生找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产生自我评价的途径之一是把自己与他人作比。找到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一些学生在进行比较时没能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是导致其低自我评价的重要原因。这并不是鼓励学生与他人之弱相比,只是想说明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和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作比,以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上进。结果,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在这种比较中,越比越没信心,越比越自卑。本来这些学生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现在让他们在同一条跑道上比赛,显然有失公允。比赛结果可能是跑得快的潜力没发挥出来,跑得慢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一般来说,应引导各方面比较接近的学生互相比较,这样才有可比性。此外,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较、竞争,才是最公平的,也是最合理的。
(四)实施发展性评价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的发展,他们什么都是不确定的,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所以我们的评价也应该是与学生的发展相符的,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评价,切不可只凭借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做出最终的评价。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多关注学生每一次的进步,记录学生的每次进步,并每个学期对成长记录袋做出总结,总结学生的发展趋势,给出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性评价遵循了小学生评价原则中的发展性评价原则和科学性原则的,是科学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12
一、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小学生年纪小,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要只是机械地就知识本身来提问,而是要以多样的形式来引出问题,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一)寓问题于生动故事之中
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由生动故事来引出抽象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如在学习分数时,我们就可以以学生所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来创编生动幽默的故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上来。
(二)寓问题于趣味游戏之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游戏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教学中更能使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趣味游戏来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来玩判断数字能否被3整除的游戏,由此引出新知的学习。
二、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正是对好奇心的不断摆脱。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运用知识来解决,没有探究的必要;而过于复杂的问题又会严重超出学生的水平,即使探究也没有结果。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发挥其启思功效,无法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开展。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着眼于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结处,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探索价值,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旧知来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探究中来,在探究中自主构建新知,学会科学探究,学会思维,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哪些所学过的图形面积以推导出其公式。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与探索性,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方向展开主动探究。
三、启发性问题,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学生的认知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学生并不能完全独立地解决所有问题。在学习路上,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阻碍,此时如何处理正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时机,正是确立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教师教学主导性的重要时机。此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表面看起来学生是懂了、会了,但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依旧只能机械地记忆结果。此时教师就要学会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地来深刻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这样学生所得到的才不是有限的结论型知识,而是更多教材上所没有的思维与能力、技能与方法,这样自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与激励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发现与创造。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将思维限定在固定的模式内,只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检测,而并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破这种封闭,提出更多条件不完善或是答案不唯一的问题,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一种是条件不完善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补充必需的已知来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另一种是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样富有开放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与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实践性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提问时我们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要为学生设计更多富有实践性的题目,引导学生用所学书本中死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以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实现学以致用,提高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创新能力。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去购物,记录下所购买物品的单价,计算出应付多少钱。这样的活动不再是枯燥的解题,而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中运用,这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手段,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动态课堂的重要手段。为此广大教师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灵活运用提问,这样才能使提问推动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篇13
问题是知识的开端、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更没有创造。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可以认为:问题性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开始,而创造性主要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精神状态问题,问题意识是人体的本能。即创造是人的本能。
问题是一个人的灵魂,知识是可以弥补的而头脑中问题是不可移植的。因为问题总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一些特定现象辅以认真观察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稍纵即逝!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问题意识是一种生存和发展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造性适应生活的同时,要更好地使学生发展自已,完善自已,这样才能面向未来!
一、问题性质
一般问题有两类,一类是无需推理、思考、印证的问答或问题,它具有陈述性和简单性。例如:“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假分数?”、“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而另一类是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概念经过计算,推理以及周密的思考这样的主观努力才能完成的。它具有逻辑性、复杂性、合理性。它是学生成熟思考才能得出合理结论的问题,是一种思维体操,是通过问题使知识得以升华的集中体现。从教育实践看来,事实性问题太多,理解性问题太少(几乎是没有)。这种事实性问题无须思考、思维,更不需要时间。如果问题一多,课堂看似人人参与,热火朝天,但都机械地一、一应对(即对号入座)问答,势必会造成学生认为原来数学也要死记硬记!实在无益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无益于现代人才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不是问题性教学,要在课堂上增加学生逻辑思维力度,这才是问题性教学的指向。
问题的结构和设定,对教师可以说是一个素质的体现,一个构思巧妙的问题,往往对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妙不可言的!
二、实施问题性教学的原则
问题性教学是培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成功地实施问题性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原则,设置的问题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兴趣。一般它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1、主体性原则
问题性教学的设计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铺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的目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会完全按照教师设定的轨迹进行。教师要求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适时的灵活多变地调整与修改原方案。即整个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随学生而变!
问题设置的难度控制是问题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问题太难,导致课堂“僵局”,学生“启而不发”。问题太易,导致课堂过于热闹,这种设置学生没有进入思维状态,故而教师应准备有梯度问题方案。在难度过大时,可在两问题中间插入一个铺垫式的问题,使学生的感觉难度下降;在问题太容易时,可以跳过一些问题,或转换问题的切入角度,使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加隐蔽,增加思维力度,启迪学生思维。
2、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是在课堂上,选择最佳时刻提出问题,要营造最佳情境,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架设最好的思维桥梁,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且准备足够的时间,让同学思考,这样才不会是形式上问题,学生这个主体才能最大限度扬其长,能使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最佳状态,课堂也非常活跃,学生的思路也很开阔。
综上述,问题性教学要遵循一定原则,在这一基础上,在问题的设计还要做到:
1、问题由浅入深的设置合理的台阶
不能“抽掉”几级台阶,而让学生“平步青云”,这样不利于吸引同学,不利于点思维的火花,不利于“收拢”学生的心。而问题没有台阶性而“平铺”直叙,则不利于激起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问题设置应该是由浅入深。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后一个问题又是前一个问题的拓展。为在多变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最好同时设计有梯度的数套提问方案,随时准备应付多变的课堂教学。
2、问题的切入点或角度要准确
提问的关键及重点是:设问要能引起同学们足够的注意力,使得思维与问题“碰撞出火花”。学生经由思考与讨论,寻找形式多样的(或最佳的)解题思路。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提问题之前给学生展示清晰的问题背景。不然学生会因为不具备思维的全景信息而茫然。
即:问题的角度与切入点要准确。例二前的铺垫题,给同学们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这样目标明确,准确的切入角度使得问题更加清晰。
问题性教学的实施,首先是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必须做到精讲多思,为同学们减负!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民主观,现代意义的学生观,以及素质教育观。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毫不拘泥的尊重学生的思维,否则,问题性教学是可想而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