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

篇1

在信息化的今天,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电视新闻编辑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的手段与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时代性。实践中,许多编辑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不能有效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新闻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创新型,固定不变的排版格式、节目报道形式,每档节目均以完全相同的程序化方式进行,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与积极性。部分电视编辑只是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微博等搜集新闻素材,为了获得较高的收视率而重复、夸大事实的报道,不能体现出新闻的实际价值。

所谓有志者要学到老,电视新闻编辑更是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电视新闻是一个走在媒体前端的工作,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统筹和把好关的作用,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加快学习的脚步,提供编辑的创新性,除了编辑稿子时要统筹全局,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结合社会客观需要,还要增强编辑内容的趣味性,捕捉受众的观看心理,提供新闻播报的收视率。[3]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驾驭能力是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例如对于突发性事件,编辑人员应当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在短时间内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思路,以独特的角度阐述事情的实质,作到及时、有效、准确的为观众提供新闻资讯。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走出办公室,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发现、提取新闻素材,同时通过了解百姓生活,可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生活性与趣味性,更能吸引广大观众,因为电视新闻的受众绝大部分是普通群众。电视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信息搜集、整合、及反馈的实施者,在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判断新闻价值、体现编辑意图,实现最佳传播。[4]电视台可以为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提供定期、专门的培训与经验交流的机会,培训进行的同时是一个加强学习、积累编辑经验的过程,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分享电视新闻编辑的成功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新闻节目播出后对于观众心理与需求方面进行的研究,从实效性、价值性、政治性等方面予以评级。以此可以不断的总结,提高电视新闻的品质,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增强创新意识,转变工作流程,提升新闻的互动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大量的出现,为人们获取新闻消息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电视新闻与“自媒体”特点的相互结合,可以创新电视新闻的亮点,增强吸引力,微博、微信的评论观点可以作为电视新闻的素材来源。要转变电视新闻的工作流程,在对新闻稿件进行采集、编辑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插入精彩的网民评论,其时长、篇幅的大小应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合理安排,从而加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所以,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养成广泛阅读网络评论的习惯。[5]

篇2

(一)人为编造新闻。由于现在是属于自媒体的时代,所以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或者提升自己新闻的关注度,会将新闻和策划拆分开来,拆成两个互不干扰的工作,新闻是新闻,但是策划却已经不是表面含义,新闻策划更多的时候指的是人为的编造新闻,将一些本就不存在的事情进行凭空捏造,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比如现如今微博上的某些认证大V营销号定期的会在微博上爆料某些明星的私生活,今天某某出轨了,明天某某隐婚了,这些经过查证都会轻而易举的事实,但是有一些广播电视依然会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收视率进行传播,这种人为编造新闻的方式完全违背了新闻存在的初衷,还会引导一些不了解实情的观众进行传播,从而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①。(二)刻意安排事件。现如今新闻编辑都将新闻策划看成一个新闻事件的编辑和策划,也就是说新闻编辑人员会对某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编辑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对于新闻事件的中心思想进行重点的着墨和安排,使这件事情、这件新闻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曝光,并且再通过一些新闻传播手段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个事件就违背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而且也违背了社会和公共利益。(三)盲目炒作。现如今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风气十分不好,可以说现在的广播新闻为了赚眼球和关注度,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已经不那么看重了,反而注重的是对新闻的编辑和策划,这对于观看新闻的观众来说是不公平的,并且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其实对于新闻的炒作者来说,新闻的真实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对于新闻的话题性和反转性看的比较重要,可以说新闻的炒作就是在反价值观的基础进行的,并且在选择炒作话题时,也会选择一些话题度高、关注度较广的新闻来进行策划和编辑,最后将炒作完成的新闻播送给观众,其中最常见的炒作手段就是煽情,将新闻的中心思想放在侧面,将故事背后的煽情点放在故事中心,这种新闻过于重视表面功夫②。

二、素质提升策略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实施的必要性

(一)保证新闻质量。由于新闻的采集是需要记者进入群众内部,进行专访或者暗访,所以新闻的内容和种类都十分复杂,如果对新闻的原始材料不加以编辑和整理,直接在广播电视中进行播送,将会导致观众分不清新闻的重点,甚至会因为新闻内容过于繁杂,而放弃对新闻的收听和收看,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编辑素质的高低间接性地决定了最终新闻播送时的内涵和高度,所以新闻编辑素质的提升,不仅能够保证新闻的整体质量,还能够保证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最终效果。(二)吸引大众关注度。我国现如今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进行新闻的播送,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播送者,这对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的播送有着极大的冲击,所以只有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才能够更好地迎合大众的新闻需求,吸引更多的群众关注。广播电视新闻不仅仅是我国时事新闻的一种播送方式,还是满足人民大众对于新闻需求的重要方式,所以必须要对新闻进行有效且丰富的编辑,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大众的关注,只有获得大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认可,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收视率,满足受众的资讯需求。比如面对各类新闻的编辑和选择方面,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将人们更加关注的新闻热点进行着重的编辑和播送,将新闻的类别和人民大众感兴趣的内容相结合,对大众更加关注的新闻进行着墨,而这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素质提升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质量和水平③。

三、素质提升策略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还要拥有较强的政治水平,因为新闻编辑需要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具备了责任意识,才能够对新闻负责,对大众负责。比如在进行新闻的策划和编辑时,要及时地发现新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进行新闻的编辑时,要对新闻进行明确定位,同时还可以将新闻的背景和目光放在国际上,这样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新闻,从而通过客观的策划和舆论的引导,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作用发挥出来④。(二)科学选择新闻素材。广播电视新闻的采集是十分全面且丰富的,因为其不仅拥有专业素质较高的记者,还会有一些热心市民、热心观众和相关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信息和素材,而由于现在的信息可靠性较低,所以这就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其进行有效的甄别,甄别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判断新闻的准确性和价值,只有掌握了稿件甄别的技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性。对于新闻素材不可以“照单全收”,而是要科学地选择新闻素材,将具有正能量、积极性的新闻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推广,从而达到引导大众正确思想观念的作用。(三)提升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进行编辑工作时,必须要遵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业内标准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上控制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其实最开始实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广播电视新闻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广播电视新闻的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上,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整体自律性和工作素养。因为广播电视新闻领域无论是新闻采集、新闻编辑还是新闻播报都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素养,所以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和整理时,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⑤。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工作领域都有一个业内标准和规范,所以广播电视的新闻策划工作也不例外。广播电视的新闻策划在进行新闻创新和策划工作时,必须要遵守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业内标准和规范,从而最大程度上控制广播电视新闻播送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科学选择新闻素材,灵活创新新闻策划,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新闻播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整体收视率。

作者:曹旭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注释:

①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2):165-166.

②魏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新闻窗,2013,02(123):189-190.

篇3

在直播时代,将前方的记者、摄像,后方的导播、编辑都汇入到媒体信息流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微波传输方式和非线性编辑软件等高科技手段,无论是在采编播速度上,还是在后期特效处理上,都要远超之前录制时代的蒙太奇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电视新闻“悦读”方式。而实现它的关键在于直播装备的快速投送,比如,中央电视台驻二炮记者站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在道路畅通情况下,分布在多个地域的转播车以就近使用为原则赶赴现场,在道路受阻时,通过车载或人工背负卫星便携站的方式,到达任何地域。目前,现代化、数字化的拍摄装备和后期制作设备,已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享受度,可以应用在电视新闻中。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拍摄过程中,已经使用了索尼4K高清摄像机,画面分辨率已经是现有全高清的4倍,而且画面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摇臂、滑轨和斯坦尼康,还使用了目前流行的航拍器和GOPRO进行多角度的拍摄。为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悦读”体验,电视新闻在前期制作时也可以融合运用这些新技术,在体育新闻中运用斯坦尼康跟拍运动员、运用GOPRO高清运动摄像机拍摄赛车、跳伞等极限运动,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电视新闻中,运用三角翼、遥控飞艇等飞行器航拍,及时将灾情和救援进展传递给电视观众。电视新闻在后期制作阶段,还可以运用各种后期制作理念和编辑软件。例如,全息影像技术、三维技术的运用,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新闻报导中,CNN在传媒行业中首次应用全息影像技术,运用35部高清摄像机和20台电脑对数据进行合成处理,将采访现场的记者身影再现到总部的演播室中,与主持人“面对面”进行交流。[2]在国内,神九天宫载人对接、玉兔登月、南非世界杯等电视新闻都运用到了三维技术。由中央电视事部打造的特别节目《军情时间到》,于2013年春节开始使用虚拟演播室的节目形态在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深度报道备受关注的热门武器装备。与常规的虚拟演播室不同,它运用三维技术营造出太空、演习在播出阶段,编辑人员还需具备灵活的头脑及娴熟的录播技术,才能做到灵活、及时地切入突发性或重要的新闻信息。这也是衡量新闻编辑工作者编辑技巧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

篇4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篇5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1)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2)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3)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到了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新颖的思路,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新的编辑艺术和技术

现在许多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还多少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怎样进行新闻编排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总的来讲,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编排技巧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对节奏的把握。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辑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

篇6

(二)组织指导技巧

编辑工作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灵魂”,编辑对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梗概,都应该有所掌握,并以此来制定报道计划,把握舆论导向。同时,编辑还要与通讯人员时刻保持联系,经常传递信息,这些是编辑需要掌握的组织指导技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对一些专题报道邀请一些专家和普通民众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出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通信联络网络,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赏性。

(三)后期控制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工作是节目的编排。因此,新闻编辑还要对节目进行后期的控制。根据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制作新闻,这其中包括导播、插播等环节,编辑在后期的工作就是要保证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让节目承载更多更深的内容。在单位时间内,新闻编辑要将素材进行紧密的排列组合,使其更好地符合电视版面的视觉要求。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播出过程中,通常会以直播、专题、录播等方式呈现出来,这主要考虑的是观众在生活作息习惯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多种播出方式对节目进行呈现,既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又能够有效地提升节目整体的收视率。[4]以上技巧主要是对新闻节目的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除此之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应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的编辑技巧,对新闻素材进行整体优化,使之与节目风格相匹配,突出节目的整体效果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

篇7

在网络等新媒体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流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编辑工作也从原来的单向流水批量编辑的直线程序,变成了必须随时介入、融合新闻传播各个环节的业态。作为更加严肃传统的新闻时政新闻编辑,更是面对新媒体各种严峻的挑战。因此,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电视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应该从内容角度选择、采编报道组织、媒体联动策划、效果评价分析等方面,推进电视时政新闻编辑工作。

1 内容角度选择方面:确定大民生新闻选择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传播的金律,而且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对新闻内容和表达角度的选择,更能体现出一个媒体的专业水平和权威标准。时政新闻一直是新闻的富矿,但是,往往一些电视媒体仅仅把时政新闻的内容理解为领导活动、部门会议、政府工作,人为地把时政和民生割裂开,出现了所谓的以社会新闻、花边消息当道的民生新闻类别,这恰恰是极大地误读了民生的概念。要确立大民生的新闻选择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1.1 时政新闻编辑需培养敏锐的政治敏感

政治敏感具体体现就是对信息内容选择重要性和新闻价值的含金量的把握,也是对新闻的政治把关。作为时政新闻编辑,必须充分认识到,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做的各项工作,正是事关百姓日常生活的大民生。媒体应以大民生角度解读各类时政内容。电视新闻编辑就应该充分挖掘时政新闻的新闻点,还原时政事件的民生内涵和民本特性,走出时政新闻多为刻板程序性报道局面。如丽水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丽水新闻》对该市林权制度改革的报道,就充分体现了时政新闻采编的敏锐政治敏感。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九山半水半分田,既是浙江发展中的新兴城市,也是浙江重点林区和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山区百姓“靠山吃山”由来已久。山林分散、经营粗放、效益低下、资源变现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林农,阻碍了林业发展。近年来,丽水市积极探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重点破解了林业史上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和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两大难题,实现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流转促活、林木保险等突破,形成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为典型代表具有丽水特色的林改新路。采编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不仅是丽水的典型,更可以推广到全国,除了做好本地报道之外,丽水市广播电视台的采编人员积极主动地与央视和省台合作,2011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头条播出了该市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林农增收的经验性新闻报道《记者调查:山上文章怎么做?》。丽水市的工作经验及其他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单条播出,这在丽水市还是第一次。

1.2 时政新闻编辑需锻炼多维的新闻触角

新闻触角具体体现就是对新闻角度适合表达途径和方式的选择。在信息化时代,电视时政新闻编辑还必须主动锻炼多维的新闻触角,也就是说,面对时政题材,从电视传播来看,就要全面分析哪那些题材适合做消息,哪些题材适合做系列(连续)报道,哪那些题材适合做访谈评论等;从媒体融合传播角度看,就要熟练把握各类媒体的传播特点,哪些时政新闻可以用电视媒体的独有标志和特定符号,融入各类媒体的传播,比如与微博、网络直播、广播连线传播手段结合等等。如:嘉兴女大学生张倩十年如一日关爱丽水松阳救火勇士阙祖发的先进事迹的报道,时政新闻编辑的多维新闻触角得到实践锻炼,跨媒体的宣传报道取得显著成果。在丽水大地上,流传着一个雷锋式好同志的感人故事,这是一个爱心点燃希望、爱心创造奇迹的动人传奇。

2000年3月27日,松阳县一个小山村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一个小伙子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海扑救,结果被无情的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生命危在旦夕。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他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掌,他被当地百姓称赞为救火英雄。由于他的伤残度达一级,虽经医治,但已变得面目全非,命运残酷地将他推入人生低谷。正当他处于痛苦、无助、迷惘,对生活几乎丧失信心之际,来自嘉兴的的女大学生张倩勇敢地向他伸出了关爱之手,让阙祖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风帆与勇气。十年来,张倩的关爱使阙祖发从悲观轻生到自食其力,乐观向上,有尊严地生活。张倩同志的事迹经总台广播、报纸、网站、微博等多维推进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省、市有关领导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该事迹感人至深,让人深受教育、深受启迪,要求把张倩同志的感人事迹作为全市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的重大典型来精心组织、全面宣传。

1.2 采编报道组织:疏通大编辑部运作流程

全媒体时代,信息采编播已经渐渐模糊了界限,传播各个环节已经多位融合,流程扁平化,前置化。因此,必须以大编辑部为物理存在,疏通有形无形的运作流程规范,通过大编辑部统筹信息来源、人力分配、技术保障等资源,高效组织新闻采编。在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中,这种模式常出现在突发事件的新闻采编,而在全媒体时代,静态的时政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大编辑部整合资源,再造传播流程,使机动协调、统一有序、快速直接的传播流程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如:每年的“两会”报道,丽水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优势,整合资源,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各有侧重,以电视、广播为主,对人代会的开幕式进行直播,并对“两会”期间的主要议程、人民政府的新思路新蓝图、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人民群众的诉求呼声以及会议花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媒体协同报道。此时,总编室就成为核心大编辑部,整体指挥协调各个媒体平台的信息、人力、播出等资源,疏通运作流程,科学设置调度程序,使两会报道精炼、精彩和精深。

1.3 媒体联动策划:打造大协作网传播构架

新闻的最终影响体现在传播力上。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更要凸显及时、权威、直观等优势,以县市台新闻协作网、上级媒体新闻协作网、地方(报纸、电台、网站、微博)等同级媒体协作网、政府部门信息协作网等为基础,全面打造大协作网传播平台。特别是通过各类协作传播平台,电视时政编辑要积极创新通联方式,主动联动各级媒体 策划报道重大时政题材,以几何倍数提升时政报道影响力。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受众们的需求的不断改变,传统的电视新闻的形式已经不能够吸引观众了。目前的电视新闻编辑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编辑模式、思维及方式都比较陈旧,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致使许多的观众流失,转向其他的传媒方式。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匮乏是其受观众注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观众如果想要对相关新闻有进一步的了解,在电视新闻上根本就无法实现,只能求助于网络,因为电视新闻多数是点到即止,这无疑就造成了不少观众的流失。再有电视新闻的内容过于枯燥,而且对于新闻表现形式也比较单调,文字虽然不少但更多的是数字的堆砌,无疑大部分观众对数字的敏感性并不高。还有就是电视新闻的模式陈旧,节目的顺序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改变过。虽然这样有一定的优点,可以让观众在固定的时间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甚至有的观众可以不必观看整个新闻节目直接在固定的时间段只去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部分。可这种一成不变的形式毕竟使大部分人感觉没有新鲜感,也就缺乏了兴趣。综合这些问题,收视率低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了。

2.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是用来表现最新发生的事物,有一定的时效性,但这并不是说电视新闻就是创新的先行者。对于现在已经应用很久的电视新闻的创作方式虽然可以说是很实用的,但这并不代表着它可以一直吸引观众。任何事物都得伴随着时代的转变、事物的发展不断进步变化。

2.1 观念的创新。电视新闻单位是由国家进行管理的,所以电视新闻的创新必须在以国家的正确的政治导向的前提下,做到的观念创新。观念改变是其他一切事物改变的基础,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社会各方面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的不同需求,受众是电视新闻节目的观看者,他们最有资格对新闻节目进行评价,电视新闻编辑只有充分的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才可以有更高的收视率。新闻媒体如果想要树立公信力就要拉近自己与受众的距离,增加新闻内容的感染力。

2.2 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对于电视新闻,内容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属于重中之重,电视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人们通过它来了解并未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现在许多不同媒体在报道同一个新闻主题时其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这就无法显示出新闻的新颖性,而现在的电视新闻也陷入了“大同”的境地无法自拔,实现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就要求在面对新闻主题时电视新闻编辑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挖掘新闻的背景,深刻的解说、分析,给受众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与启示。这样才可以更加吸引受众的眼球,也更能在不同的方面传播正能量,获得不同的反应。

2.3 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电视新闻形式不应该遵循一成不变的模式。新闻具有真实性,严肃性的特点,所以一般电视新闻的模式都比较固定,可是固定的模式很容易引起受众的视觉疲劳,因此改变电视新闻的形式是实现其创新的必经之路。形式的创新方式有以下几种:采用直播式新闻,在事件发生时通过现场直接进行采访并由事实记者直接与演播室进行连线,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事情发展动态;采用滚动播出式新闻,对于重大事件可以采用滚动播出的方式,及时更新事物的发展方向;加大新闻中的互动成分,在电视新闻中加入互动环节,可以加大新闻的覆盖面,也可以加速新闻的传播速度,而且对于时事新闻可以及时得到回复,了解受众对此的反应。

3.典型案例分析

篇9

首先,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上,要注重考虑观众的品位。当前人们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同时电视频道和栏目也十分繁多。这就要求新闻节目能够在观众看到它的刹那间就吸引到他们的目光。为此,一要在新闻画面上进行处理,力求画面贴合新闻内容更加紧密,同时在色彩上,尽量丰富。二要在新闻语言上下足功夫,与其他新闻多借助视觉获取信息相比,电视新闻则需要借助听觉获取信息,因而与其他新闻相比,电视新闻在语言上要充分注重听觉的特色,做到既不粗糙生硬,也不能柔情似水;既有刚性的说服力,又要有贴近人们生活的通俗话语,避免太过专业的语言,以免观众产生听觉疲劳。

篇10

(2)广播语言技巧。在新时期,广播新闻在播报的语言风格上发生巨大变化,“四平八稳”的单一播报方式正逐渐向丰富多彩的方式演变。播报新闻口语化是当今新闻播报方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它首先需要广播新闻编辑在文字语言风格上求新求变。让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用通俗、口语、自然流畅、与生活语言相近似的语言来“说新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播报新闻。广播新闻播报口语化,不仅拉近了广播新闻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更易于听众去接受和理解,而且还突出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了生活的原貌、原汁、原味。一方面使听众对新闻内容,新闻分析感到确实可信,另一方面能通过记者的权威唤起听众的正义和责任、良知和感悟。如“黑江交通台”之所以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也和他们始终坚持一种口语化的播报风格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与变革,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更是有许多新的知识与技术需要新闻工作者去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新闻编辑除了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敏感性、较深的洞察力、较快的时效性、较宽的知识面,对各层次、各领域的知识要略知一二,这样才能制作编辑出有深度、有层次、有思路的优质的新闻节目。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空前提高。他们走出原先的狭小天地,建立起越来越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能及时快速得到全方位的相关信息已成为受众新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新闻编采要以新以快取得最佳效果。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渴望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发生?还将要发生什么?现在的听众对新闻时效性、全面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广播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去突破,有许多形式需要去更新。如今在各家媒体之间进行的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双方都想在第一时间播发新闻来赢取新闻的时效性。于是在很多地方就出现各家媒体“互相抄袭”的现象, 但有些媒体却做到了快速反应,对新闻事件采拍、播发的“快速”特点,使它的新闻时效性就得到了全面的体现。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高素质的新闻编采人员的功劳。对于广播新闻编辑来说,要当好编辑的同时首先要当好记者。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广播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广播新闻已经由过去的预制式向现在的直播式迈进,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以成为各台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策划、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时间位置切入播出。

篇11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篇12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篇13

一、前期拍摄

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生活现状就是新闻事实,新闻得以形成的基础是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而形成新闻,新闻随着客观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但要使反映更多的事实的过程,而且要以现实的细节体现出客观事实,提供最直接的依据给观众,有利于观众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不仅要抓拍好现场,还要运用好现场声,新闻现场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同期声,电视新闻能合理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在新闻事件现场,记者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与此同时,还要和环境声互不干扰、使其突出主题。由记者出镜作报道,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这是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记者要做到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应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增强。

在采访时,记者要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新闻现场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感觉,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慢慢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以简单的视觉效果,来表现深刻而多彩的内容,由集中且易于理解的,形势,让预想的意义更好地传达。

电视制片人不仅要仔细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严肃认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要用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追求画面中的具像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确保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比较声画两者之间的难度,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可以判定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所以,增强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