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性能检测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性能检测实训总结

篇1

1)常规建筑材料的检测。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砂、石常规检验;混凝土强度、抗渗、配合比检验;砂浆强度、配合比检验;干粉砂浆检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检验;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检验;混凝土外加剂、粉煤灰、矿渣粉、硅粉检验;墙体材料检验,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土工检测

密度、无侧限抗压试验、液塑性试验、击实试验、沥青路面压实度(钻芯法)、路面回弹弯沉。

3)节能材料检测。

保温板(EPS板、XPS板、聚氨醋泡沫塑料、泡沫玻璃制品、建筑用岩棉矿渣棉绝热制品、建筑绝热用玻璃棉制品等)检验;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检验;保温用粘贴剂、抹面胶浆、抗裂砂浆、面砖粘结砂浆等的检验;增强抗裂腻子、柔性耐水腻子等的检验;耐碱网格布的检验;电线电缆截面面积和单位长度电阻值检验;节能锚栓抗拉拔强度(现场拉拔)检验。

4)主体结构检测。

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拉拔抗剪性能试验。

5)防水材料检测。

不透水性、耐热度、可溶物含量、拉力、最大拉力时延伸率、撕裂强度、低温柔度、拉伸强度、拉力断裂伸长率、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尺寸偏差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实训教学的策划与设计

结合“建筑材料中、髙级试验工”职业资格标准和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求,参照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规程,我们制定了一个实训教学计划,通过实训内容的训练,力争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从学生转变为技术工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实训项目的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都要通过实训项目来贯彻实施。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工作过程,在做实训策划时,我们力争做全,但是到不同的专业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课时量,有选择性的进行,要求尽可能选择有教学价值的实用项目。在制定具体的实训项目安排时,以基本涵盖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检测项目为前提,制定了上述的计划安排,共分为9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任务分解为方便教学实施的若干个子任务。

3.实训教学的实施

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识点讲解和任务布置。教师根据实训项目的需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与操作规程,集中布置实训项目的任务与要求,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与答疑。

第二阶段是学生分组操作,具体模拟检测工作全过程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阶段是评价总结阶段,根据实施过程与检测结果,检验报告等进行互评,自评,总评等环节,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评定。在此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组员的通力合作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检测实践提升了工作能力,在实训报告的编写过程中锻炼了规范性与专业性。

对于上述的检测项目,很少有学校同时具备检测全面的检测设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开拓校企合作单位,多种渠道与形式开展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与考核工作。

4.结语

篇2

教学目标设计,即教师教学生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学生需求原则。学生将来工作后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修养知识、知识技能,为人处世职业精神等都需要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尤其是实训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中职学生对技能掌握的需求。中职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中职生,中职生知识基础比较差,所以,我们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从他们专业角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例如,在教授电子测量仪器这门实训课时,首先要从最基本的电子测量仪器万用表来切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万用表,是一种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一般包含安培计、电压表、欧姆计等功能,有时也称为万用计、多用计、多用电表,或三用电表。万用表有用于基本故障诊断的便携式装置,也有放置在工作台的装置,有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七、八位。数字多用表(DMM)就是在电气测量中要用到的电子仪器。它可以有很多特殊功能,但主要功能就是对电压、电阻和电流进行测量,数字多用表,作为现代化的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这样,学生对这门课程应能知道教师要教什么,他们要学什么。第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原则。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就应加强在这方面的培训。现在国家实行创新人才计划,那么,学生直接面对的是具体的岗位,直接面对的是具体产品,那么掌握相应岗位过硬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就要在实训方面加强力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围绕实用的技能进行实训。例如,现在从事电子产品安装生产的企业,他们重视的是产品安装、调试、焊接,而笔者所在学校就专门开设了一门课程,即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那么,教师就要以安装、调试、焊接为主线,并将这些作为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即围绕企业的需求而进行学校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内容要由浅到深、由基础到精练。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这是符合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发展规律的,有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完全包括学习结果的所有层次,但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内容上。例如,在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这一实训课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对组装的设备元件有一个初步认识,知其作用并能用仪器检测其好坏,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怎么能把这些元件按照设备电气原理图组装在电路板上并进行调试,达到“领会”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对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要求,那么在实训教学中要体现实训的特点,从简单的电子元件的识别判断到成品的调试,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性,首尾呼应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中职生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因材施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案例分析:在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这一课程中,其中有一节实训课是组装收音机。在实训前,教师首要分析要放在教学内容上,明确这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那就是如何用万用表检测电子元器件、如何焊接、如何调试等。而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内容中地位是最重要的,只有很好地完成这个步骤,教学才能往下进行,这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在以前充分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性能的基础上,用万用表实际去检测,从而验证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这就是通过案例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来分析在实训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职学生直接分配到生产企业单位就业,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薪资待遇。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思考和研究,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实训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现代多媒体网络设计。案例分析:在组装收音机这一实训课中,在教学策略设计上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学内容上的教学策略设计。首先使学生进行收音机电子器件性能质量的检测,然后进行组装焊接,最后,进行整机的调试。第二,在教学方式上教学策略设计。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一遍整个检测、组装、调试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操,对个别学生要进行单独指导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上,主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而定。除了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尝试教学法、抬头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或任务)教学法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课程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收音机原理的讲授法、收音机组装的讲练法、组装完毕后的比较法、讨论法。第三,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策略设计,可以充分发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例如,教师可以把收音机的组装过程分解开来录成视频,通过网络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看,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观看,教学效果直观,同样其他实训课也可以进行多媒体组合设计。

篇3

一、充分完善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搞好实训室的依据,实训室管理员、实训指导教师及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笔者建议进一步分项并详细修订“实训室须知”“教学实施”“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的管理制度”“试验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实训室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及“试验仪器借用制度”;并将以上规定用镜框上墙。只有充分完善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才能依照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管理、教学实施,以保证实训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做好实训室的设备管理

在实训室管理中,设备管理是最棘手的工作,它包含的工作量极大,有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保管、保养、检测、事故处理、维修、报废、更新和借用等。为使设备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设备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仪器购买

在购买时,要做好收集市场信息工作,多收集同类产品的广告资料,尽量购买技术先进,经费合理的设备。

2.仪器验收

对新购置的产品必须做好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验收中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记录验收中的各项资料。

3.仪器使用

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在不了解仪器各项性能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正确的操作方法,随时提醒学生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4.仪器维修

为了避免仪器发生故障,延长使用寿命,要按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定期检测。对于某些试验使用间隔周期长、试验任务不是很多、搁置时间较长的仪器,要进行每周一次的打扫和仪器使用后封存工作,做到防尘、防锈、防潮,以及进行一年一次的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与仪器原有的性能作一次比较,然后存档。在检测中发现问题和发生事故的设备都必须及时修理,以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5.事故处理

在使用中发生事故后,必须分析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对有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及时修理和记录事故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存入技术档案,还应教育有关人员,作为一次经验教训,引起以后注意。

6.仪器报废与更新

当设备损坏需要维修费用很高时,继续使用在经济上又不合算,或仪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已超出标准规定,应尽量做报废处理。但报废须慎重处理,要根据以前该设备的事故率、维修费及检测的各项记录资料,经过讨论分析后才可作决定。

三、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训室技术人员队伍是搞好实训室建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提高试验技术员业务水平,学校应多组织教师到各试验检测站进行参观学习,多派试验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四、建立实训室技术档案

为了便于今后教学,学校应建立实训室技术档案,在教学上记载本室每届学生做过的试验项目、试验情况、学生的试验报告、教师的工作计划报告、每年的试验课开出率记录、学生的成绩情况和每年实训室教学管理的总结报告。在设备上进行编号、立卡、登记、记录生产厂家、出厂日期、规格、型号;保存设备使用说明书、仪器附件表,记录每台仪器使用日期、使用情况、故障现象、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以及仪器的鉴定情况、鉴定日期、维修日期、维修情况和仪器的每年新旧折算记录、试剂材料的耗费情况等。以上资料均进行标号分类,以便查找。

五、做好实训室的教学实施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对学生做好实际操作的安全教育工作;二是在试验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协助学生探索试验项目中技能知识,并提醒学生在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三是在试验结束后,必须清理仪器,打扫卫生,使学生养成爱护试验仪器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

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篇5

电气设备包括了以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为主的电能的应用和电工装备等,是电能和电工装备制造学科及工程领域内的总称。电气技术是一门通过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等手段实现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电气技术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涵盖了电能的转换与利用、研究,电气技术的教学包括了基础理论的教学、设施设备的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训的教学等。本文主要以电工的实训教学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电气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别从电工的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电气工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训教学的分析、阐述和探究,从而提高电气技术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作为以电子电气类专业为主的高职技术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电气技术在实训方面是保证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电气技术是以电气为主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电工装备和工程领域之内具有重要作用,电气技术所应用到的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伴随着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及软件化的各种电工和电子仪器及设备的发展,使得业内对电气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技术中包括的电工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和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等都是电气技术实训的关键实践环节,这些环节对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技能,从理论转向实际的应用和操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工的实训

作为电气技术实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工实训是电子技术实训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电工技术的熟练运用为电气技术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适应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因此在电工的实训方面,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的机床电气的工作原理,正确并快速选择常用的电工元件;二是熟练掌握典型机床电气中故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三是设计比较复杂的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型继电器;四是能够熟练操作和调节变频器控制下的电动机的无级调速;五是会进行简单的控制器(PLG)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编程;能够通过利用控制器完成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控制的线路的改造,掌握相对复杂的控制技术,在控制技术方面,必须掌握的是关于MCS-5I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系统、功能扩展及接口等各种控制技术;六是理解单片机在机床控制系统中的简单应用;七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支持,熟练掌握现代化电子技术对电工、单片机等方面的控制和分析及其设计;八是借助和通过各种高科技软件技术,包括CAPTURE、LAYOUT和PROTELL等软件,在电子线路原理图和印刷线路电板设计达到高度成熟的地步;九是能够轻松运用PSPICE、EWB、MATLAB等软件在电工实践中进行电子线路的仿真设计[2]。

二、电子技术的实训

通过电子技术的实训,能够提高学生在测试电子电路和电子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和多种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检测等,得以强化和巩固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各种技术,为彻底掌握电气技术的实践,从事各种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高职技术类院校当中,电子技术的实训对电气技术的实训教学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的说,在电子技术的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熟练的拆接焊的能力;二是熟练快速的选择常用的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检测和筛选的能力;三是对简单的装配工艺进行编制、熟练安装小型的电子电器元件;四是能够正确使用和读取仪器设备上的参数;五是能够对电子电路和小型的电子产品进行控制和调节;六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七是能够熟练检验和校正小型的电子电气产品;八是对常见的电子电路故障能够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

电气工程的设计在电气技术的实训方面,主要是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方面,需要对所设计的电气工程进行资料的查阅、选择合适的方案、设计电路、进行安装并调试,经过这些具体的设计实训,能够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实践可以证明,通过电工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和电气工程的设计,能够联合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最终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电气技术的教学实训[3]。

要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训,首先要理清实训教学的思路,再按照清晰的思路一步步的进行教学,方能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一般普遍的实训教学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理论的教学、实训教学、撰写总结报告。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好基本的工艺知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训报告的总结等。

总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起来,熟练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顶尖级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篇7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1.1 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转向市场,我国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关注[1-2]。

我国各大专院校都积极展开了不同专业的模块化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第四军医大学进行了器官系统神经科学模块化教学初探,采用理论、讲座、实验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多种方式,教师联合备课和穿插授课,探索适合神经科学的整体授课模式,提高了学员学习能力,也促进了教师授课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提高[3]。黄石广播电视大学阳新分校开展了模块化教学在电工技能实训中的应用分析,提出了模块化教学在电工技能实训中的应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注重合理模块分类教学,注重模块化实验环节,明确实训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所提高[4]。

1.2 LED灯具设计与组装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LED以前主要应用于指示、显示、背光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LED光效的提高及散热技术的进步才逐渐被应用于照明领域。但是LED灯具的设计与组装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还是刚刚起步,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LED封装与检测技术》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LED封装与检测实训基地的情境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将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5]。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理实一体化”在《LED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由此形成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6]。

1.3 开展基于模块化教学的《LED射灯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根据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内涵发展“创特争优”行动计划任务书(2016-2018年),半导体照明方向是计划内拟新开设的方向。《LED射灯设计与制作》在该方向内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但同时其又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以下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2)实际操作中与时俱进的设备匮乏;

3)师资队伍很难达到相应要求。

将模块化教学应用于《LED射灯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是一种全新的以及有益的尝试,是有现实意义的。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每一个模块都能做出产品的一部分,学生将所有的模块都完成以后,就可以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成就感。教师也可以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对某个模块比较熟悉的以及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就可以担任这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在多次讲授的过程中熟能生巧,将知识融会贯通,用最恰当的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尽快接受,这样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 本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改革内容

本项目将在课程编排方式、上课方式、内容选择、教材选择、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程编排上,将打破一门课程只传授一个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而是根据产品所涉及到的光学,电学,热学,机械,材料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将课程划分成为相应的模块。同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作为一个教学模块,集中在连续的几周内组织完成教学、实训、考核(考试),一个模块完成以后,再转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就有一定的集中性与连贯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灵活调整每一个模块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激起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可以使学生把每一个模块都串联起来,从而实现整个课程系统的教学目标和实践目标。

在上课的方式上,采取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10名左右学生,在LED开发工作室进行教学与实践。此工作室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室,可以保证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展示相关的实物,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可以直接在旁边的工作台上进行,学生可以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组装与检测,检测结果不符合预期时教师可以现场分析原因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掌握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等生,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指导他们思考完成;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全面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能够完成一般性题目要求;对于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先阅读教材,对基本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操作。

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局限于某一本特定的教材,而是要强调教材的专业性和实战性。对每个模块所需的教材,不采用按章节分类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模块要解决的工种内容的需求来选择教材。不同模块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为了避免学生购买太多的教材,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将本次的课程内容放到互网上,学生可以事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查阅。

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过程的监控,而降低结果的比重。这门课程的学习结果是开放性的,每个学生完成的射灯可能都有不同的功率,光通量,发光角度,光强度,寿命,以及不同的电源抗干扰性。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元器件的选择,以及工艺过程的可靠性控制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在评价学生某一个模块或者这门课程的完成情况时,应该更注重他们不同选择的合理性,只要他们能够合理解释每一步骤,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就应该认可他们对于这一模块的学习是有成果的。

3 具体实施方案

《LED射灯设计与制作》由7个主模块组成,每个主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每个主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项目,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环节构成,7个主模块之间又紧密联系,后面的模块中许多材料,参数,结构的选择都由前面的模块的结果所决定,所以要将这7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具体的模块划分方式如下:

1)LED灯珠的选择: 子模块包括LED灯珠的分类,射灯中灯珠数量的确定,灯珠的封装形式,以及灯珠的检测与结果分析等。

2)透镜的选择:子模块包括透镜的材料,透镜的出光角度及其决定因素等。

3)散热器的选择:子模块包括散热器的材料,散热器的大小及决定因素,散热器的形状及决定因素等。

4)PCB设计与制作:子模块包括PCB的材料,光源的布板形式及其决定因素,PCB板的设计,制作与性能检测等。

5)驱动器设计与制作:子模块包括恒流/稳压的选择,降压方式的选择,驱动器的设计,制作与性能检测等。

6)LED射灯的组装:子模块包括LED灯珠的回流焊工艺,导热硅脂的选择,PCB的固定,透镜的固定,以及电源与灯泡的连接等。

7)LED射灯的检测:子模块包括光性能的检测,电性能的检测,以及电气安全性能的检测等。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模块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LED射灯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改革具体内容与具体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LED射灯设计与制作》将整个课程划分为7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学生对某个模块掌握得不是很到位时,对于其他模块的学习影响不是太大。这7个模块都可以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训练相应的技能,学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尝试不同的知识方向和技能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只要熟练掌握其中的某一个模块并加以融会贯通,毕业以后就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绍军.概念廓清及其互动机理――当前教学改革中课程与课堂关系的新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2-59.

[2]朱敏玲,张伟,侯凌燕.基于Proteus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55-160.

[3]王文挺,邝芳,罗层,邢俊玲,徐晖,胡三觉.器官系统神经科学模块化教学初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7):1008-1010.

篇9

中职学校三年制的学生,其在校学习的时间仅两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是参与到幼教工作中。而事实上,学:生很少会在幼教工作中教授其在中职学校中所学的美声歌曲、民?族歌曲和一些通俗歌曲等,大部分所教授的只是一些节奏简单、旋律鲜明、朗朗上口的幼儿歌曲或儿童歌曲。因此,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例如:在中职第一:年的声乐课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幼儿歌曲上,同时,适时穿插?一18一一些篇幅简短、节奏性强、难度较小的艺术歌曲。

二、概念要正确。声音要清晰

譬如:很多时候,在发声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呼吸,学生便对发声的位置模糊;在歌曲演唱中,老师要求学生注意情感处理,学生对声音的共鸣又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学生的概念不清晰。

教师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声音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正确的声音,只有靠自身主动地去聆听、去领悟,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老师应该及时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声音作为参照。当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时,首先会进行模仿,然后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方向,从而慢慢向规范靠拢。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正确声音。声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老师应该清楚地告诉学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任何一位歌唱者的声音。而是应该多思考、多练习,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的音色。再次,由于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相对比于高中阶段的特长生差些,所以,老师要对学生多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的正确声音才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兴趣要盎然,热情要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结构比较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耐心地对待学生,做到循循善诱。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其性质的特殊性。同时更要明白学习是枯燥、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课堂要重视言教身教的作用,老师的亲切和对学生的信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声音的闪光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进一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教学方法形象化、多样化,教学结构合理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选择教材方面,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选择,由易进难,做到循序渐进,灵活对待。在选择歌曲时,尽量挑选些旋律优美、容易上口且风格多样、体裁各异的歌曲,使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体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觉得内容新鲜有趣,对歌曲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歌唱的欲望。总之,要根据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四、信息要反馈,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留心学生上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如多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或情绪的变化,多注意学生的声音体现,从而了解自己讲解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接受、理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和环节作出评价,例如:学生在歌曲演唱时,出现咬字不准确,老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纠正。同时要求学生多练习说好普通话,尽量做到歌唱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手段,多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就会更有信心与勇气面对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篇10

序号

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工艺过程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及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数字电桥、IC测试仪、体管特性图示仪

2

电子仪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了解印刷电路版的结构及作用,熟悉印刷电路版手工制作的过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4

电子产品制作

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生产的

基本过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装方法,独立完成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安装。写出安装产品的技术文件

5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整与测试

熟悉一般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与调整

三、实习过程

首先对同学们讲解了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注意事项,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讲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判别及功能,使他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理论知识和实物相联系,加深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讲解了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为电子装配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焊接培训,焊接是将想要连接的两个金属加热到焊锡的溶解温度,对此注入适量焊锡,将焊锡渗透在两个金属的中间,使之连接在一起,金属与渗透在金属中间的焊锡,形成的合金层。

1)焊接的目的

①电器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导通。

②机械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两者位置关系固定。

③密封:把两个金属焊接后,防止空气、水、油等渗漏。

2)焊接满足的条件:

①清洁:把铜箔和元件表面清洁,使两者干净并保持干净。

②加热:同时对铜箔和元件加热,使起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温度。

③焊接:(供给焊锡)在适当的温度时,注入适量焊锡。

3)外观好的焊接是什么样?

a) 焊锡呈弧形流动、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锡量)

b) 焊锡表面要光滑、有光泽、发亮。(适当的温度)

c) 应推测线迹、元件形状。(焊锡量)

d) 应无裂痕、针孔等。(不纯物、设计)

e) 应无焊锡渣、焊锡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过焊接培训,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焊接技术。

其次,结合同学门知识能力结构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了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三极管,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两个项目进行装配实习。

总结起来电子产品装配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电子产品功能,熟悉电路原理。

(二)发电子产品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五)调试与检测

电工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是一个比较难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务,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实训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电子产品装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仅有个别同学装配不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在实验室电子实训台上搭建基本电子线路,进一步训练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实训台单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电路、流水灯电路、串联稳压电源电路、抢答器电路等,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有兴趣的同学讲解PRETEL 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软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为电子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四、问题和建议

篇1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65-02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最主要是把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而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和服务是校企合作主要结合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共性需要是最佳结合点。目前,多数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而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建设与使用,发挥其“教学培训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成为企业员工生产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共享人力培训资源,偏重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重点关注工艺革新、新材料开发使用和设备技术的改进提升,其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很强,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

一、轨道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分析

目前,轨道工程专业的市场要求与传统的铁路交通岗位需求发生显著的改变,传统的铁路岗位特点以地面线路施工管养为主,而目前随着高铁与城市轨道的快速发展,轨道工程专业的岗位重点转向了高架桥、隧道与地下空间的施工,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均比传统铁路运输有了显著提升,国内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起步不久,多数院校是在整合传统“铁道工程”“路桥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开办的,不能满足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需要。

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最主要是把学校与企业联合在一起,两者的最佳切入点是人才培训。而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正是承担高职学生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培训的最佳共同载体。并且,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项目设备和基地师资,进行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科研开发与生产技术服务。

因此在轨道工程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具体分为三大功能目标,如图1。第一,基地定位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培训中心”。基地可以支撑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引领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向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提供教学资源共享、培训认证,为轨道类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仿真环境的实训条件,具有较大规模的轨道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功能。第二,瞄准产业科技前沿,引进工程环境,引进行业标准,引进企业考核办法,贴近学业,贴近企业,贴近就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研资源,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过程中,发挥“创新研发中心”的功能。第三,利用项目设备和基地师资,组建“技术服务中心”,承接常规工程任务(见证取样材料的检测、工程施工图绘制、招投标标书制作、生产资料管理等),服务于企业的生产需求、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成为“产业服务中心”。

二、轨道工程专业特色教学实训基地协同建设

由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其特种岗位需要配备大量的特种工程人员,轨道工程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有着其他实训基地不可代替的重要特殊地位。而校企协同构建轨道专业特色实训基地,不仅在建设主体上有其鲜明的行业特色,而且在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技能考核等方面形成鲜明的行业特色。因此轨道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建设与以往的实训建设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具体建设模式见图2。

(一)以轨道工程专业岗位特点为导向,建设特色实训基地

以轨道岗位工种任务为载体,构建全真模拟实训基地,以工程实体为背景,探索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的新型工作教学项目,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由课程训练―专项训练―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组成的“课证赛融合”的实训项目。

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根据轨道施工生产过程,以轨道工程技术专业应具备的工程图识读、施工组织、项目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能力为指导,按区域功能区分,建设实训工场;与此同时,进行实践环节的设计,形成由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组成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项目管理同一”的思路,利用学校和工程施工企业的资源,设计开发教学情境,聘请工程施工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轨道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二)校企共管实训基地

企业在使用轨道工程实训基地的同时,引入企业管理规范等方式,实行类企业管理,根据生产实践需求,提供教学素材导向。通过为就近施工企业提供试验场地、备件仓库等方式,让利企业,吸引企业投入。针对性地从企业回收尚能够进行实训利用的机械、工程构件,补充实训设备,同时收集企业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工艺和设备的资料,充实实训基地资料。校企共同组织、参加、承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科技文化活动,校企共同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企业派专家技术人员参与策划、评判。校企联合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加强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企业参与建设管理实训基地的最佳切入点。

(三)校企协同开发建设实训课程

全面引入企业标准、行业规范、实际生产任务、考核评价方法等,开发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项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建设校内全真模拟实训基地、稳定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全真模拟、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实训课程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展开(采取提出任务、教师示范、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综合教学步骤),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全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同时,不断推进形成性考核,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职业技能考核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校企协同提升轨道工程实训基地创新服务能力

在高速铁路、区域城际轨道、城市地铁、轻轨等线路设计标准高,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量使用的新形势下,以往的原材料检测服务,基础工务培训等陈旧的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应现代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因此必须从技术水平提升和贴近企业施工要求入手,提升轨道专业实训基地的创新服务能力。

(一)校企协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的研发应根据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轨道行业特点建设互补专业实训基地。推进系列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打造院校、企业在轨道交通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试验平台,为工程新技术实验提供技术平台,开展轨道交通应用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测试、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化等研发工作。

企业公司依托在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在高性能工程材料领域可以申报专利,拥有核心技术,轨道专业安排专业教师全职参与企业公司的技术开发,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实力。轨道实训基地建成后,校企双方将进一步加强科研、技术、人才方面的合作力度,使基地研发中心在工程新材料和施工工艺监控领域保持技术优势。

(二)校企联合提升服务生产能力

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的应用技术优势,探索开展大型高新设备维修、检测、联合技术攻关等技术服务的新模式。以轨道施工精调等新型施工控制指导项目为载体,发挥学院应用技术优势,通过建立控制测量系统开发、轨道板、轨排精调测量等进行施工监控指导、隧道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开发等方式,提高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突破传统的仅依靠常规技术检测服务、常规技能培训等较低层次的技术服务。

成立“轨道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通过品牌化的技术服务策略,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每年与企业进行技术服务。“轨道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主要承接轨道施工监控检测项目,涉及新设备试验使用、轨道施工精密测量监测、轨道施工自动精调、高性能材料设计施工、边坡加固设计监控、路基稳定的设计监控、改造及维修等工程领域,企业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在原有设备和人员的基础上完成材料性能提升,为社会提供轨道工程技术开发服务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窗口,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依托轨道工程实训基地协同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轨道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中心”“创新研发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功能,校企协同全面提升轨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轨道工程专业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稳步提升轨道工程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教育教学、创新研发与社会服务,三者在轨道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中相依相存,三者并举促使轨道专业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协同构建轨道专业创新服务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将使基地的创新技术竞争力更加有优势,社会服务优势更加明显,实现资源共享,更好的为轨道工程建设产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洪滨,张俊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实训基地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

篇12

一、设计思路及原理

1.模拟太阳的升降装置。用PLC通过变频器控制三相交流电机带动滑块左右移动,用PLC直接控制直流电机带动塔杆上下移动,模拟太阳升降的弧线过程。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模拟太阳及其升降系统中,由PLC模拟量方式的变频闭环调速系统和PLC直流(PWM值)闭环调速系统中,主要选择的硬件设备有:西门子S7—200 CPU224XP型PLC、三菱变频器、光电旋转编码器、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和DC24V直流电动机。

2.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两个角度的旋转功能,由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分别驱动两个直流电机,实现实时跟踪太阳的位移。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3.计算机控制和分析系统。由计算机、PLC、单片机及相关软件组成的控制系统,实时控制模拟太阳的位置和太阳光跟踪系统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进行跟踪精度分析,提高跟踪器精度。

二、系统组成

1.模拟太阳及其升降系统由支架、导轨、滑块、塔杆、模拟太阳能光源等构成,见图3。

支架由左中右三个支架构成,高为1.8米。支架上固定2根长4米的平行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有一个滑块可以左右移动,滑块上有4个直线轴承与直线导轨相连。同时直线导轨两端设有限位开关,塔杆上下也设有限位开关,整体采用铝合金制作,滑块的移动由三相交流电动机通过链轮和链条驱动,装置上的光电编码器在滑块移动的同时产生脉冲信号。滑块上有3个DC24V直流电动机,通过齿轮和直线齿条带动塔杆上下移动,塔杆移动时,滑块装置上的光电编码器产生脉冲信号。塔杆上装有2000W的金卤灯模拟太阳能光源。

主要配件及参数如下:

2000W金卤灯:1个;交流电机:1个;光电编码器:2个;24V直流电机:3个;限位开关:4个;机械系统:1套。

2.模拟太阳升降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224XP主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直流电机来实现太阳升降的模拟,并配有13个指示灯来实时跟踪太阳移动的轨迹,触摸屏可显示系统运行信息。见图4。

主要配件及参数如下:

工业控制柜:长0.8米、宽0.6米、高1.8米;西门子224XP:1个;EM222数字量输出模块:1个;西门子触摸屏:7.5寸;三菱变频器:1个,750W;固态继电器:1个;24V继电器:1个;空气开关:3个;按钮:7个;信号灯:13个。

3.太阳跟踪光伏发电系统。

采用2套工业用太阳跟踪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对太阳进行实时跟踪。太阳光跟踪控制装置具有高度角和方位角两个角度的旋转功能,由单片机为核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分别驱动两个直流电机,实现实时跟踪太阳的位移,见图5。

单个太阳能电池板参数如下:额定峰值功率:60WP;短路电流:3.89A;峰值电流:3.47A;开路电压:21.3V;执行标准:GB/T9535。

三、本太阳能教学实训装置可完成以下5个实验

1.西门子触摸屏实验;

2.太阳能跟踪控制实验;

3.模拟太阳跟踪综合控制实验;

4.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

5.交流电动机调速实验。

四、使用效果

本装置投入使用后,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太阳能跟踪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性能检测方法,该套装置所有实验电路都由学生自行连接,既训练了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又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电路,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提供了条件。该装置操作方便,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综合性强。在实验过程中各种电器元件外观一清二楚,电路连接得心应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快乐。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太阳能教学实训装置的研发过程,重点介绍了基于PLC控制的模拟太阳跟踪升降系统的设计思路,该实训装置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实验内容丰富,知识综合性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直观地了解太阳能跟踪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性能检测方法,融学习情景、学习能力为一体。通过学生自行连接实验电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希望本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思路对同行们有所启发,共同努力,开拓一条实验实训教学的新路。

参考文献:

篇13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国际化,汽车维修行业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国际环境,汽车电子技术及高科技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已在汽车维修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老的检测维修手段及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检测诊断设备、先进的维修观念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充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激发智力潜能使其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单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但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不太注重社会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以《电控发动机实训》课程实训为例,实训大纲的要求就是要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这些实训要求固然重要,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原车电路较实训用发动机电路要复杂、隐蔽,在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现有实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实际工作中的电路存在差距,不利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中,通常是指导教师事先将制作好实训台架,汽车的各部分的分解电路也是在实训之前完成,然后学生按照班级为单元,到实训地点后教师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作为旁观者或者次要参与者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结合实训数据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因此,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整个实训检测过程不是很了解,传感器的波形及数据采集无法掌握,实训报告中错误也较多。这样学生失去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机会。

3.实训考评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大都在10 %,没有形成独立的考核方式。另外,实训成绩的评定一般是实训指教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实训基本相同,实训报告也基本类似。所以,实训教学的成绩考核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而且实训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缺乏奖励机制,这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学习,对实训教学的环节积极性不高,实训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更不用说挖掘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实训教学环节本着”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开拓了更多的途径。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又可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项岗实践。

(2)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弊端,我们采取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实训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为主要参与角色,教师作为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即全过程参与实训教学模式。

(1)推广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我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集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生知识结构有一个基础平台层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开办第二课堂,举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使每位学生既有专门化的特长,又能熟知各课程间的融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场观摩、讲解、实物展示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效率。采用汽车性能参数的测量、调整,车辆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修理方案的选定,故障排除的操作来考核学生。对学生实施“双证书”教育,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3.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是检查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避免传统考评方式的一些弊端,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考核成绩里面体现其全程实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情况。总体来说考评分为参与表现、实践能力以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维修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参与表现情况。

(2)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测试、数据分析、答辩及研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交资料,主要考核学生各阶段提交的资料、实训报告以及研讨总结,主要根据提交资料的完整度、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讨论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为:实训成绩=参与表现(40 %)+实践能力(40 %)+实训提交资料 ( 20%)。

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在成绩的评定中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训环节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参与改革教师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训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中深远的课题,实训教学的改革也要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将教学实训方面的改革深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企业欢迎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