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信息化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会计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全面的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会计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需要建立在会计基础上,将会计学科高度融合,借助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经营和决策,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定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化具有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特点,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会计信息化特征
第一,会计信息在使用中,必须要与网络共同来使用,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操作对象,在计算机中输入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自动化。第二,有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沟通,需要明确各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记录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情况,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第三,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要求较高,需要确保会计信息操作的合理性,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
会计作为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会计环节和管理模式落后,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优化和创新。片面性的认识导致会计信息化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知识,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
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强,但是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会计科目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主要的教学现状是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背诵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学习过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当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符
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高级技工学校的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没有在学校内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差,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造成会计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的难度增大。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变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要想促进会计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会计教学融入到信息化教学中来,促进教学观念的创新。会计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会计教学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融合,运用计算机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将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会计信息比重,加深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强化会计教学的实用性能。对当前市场的会计用人要求进行了解,促进会计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创新,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会计人才。
(二)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和教学经验都是会计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需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想确保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会计教学中进行会计信息模拟实验教学的投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到教学内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会计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调整,优化教师队伍,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篇2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篇3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系统性
调查显示,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依然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安排,没有考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也仅局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及供应链管理内容则涉及较少,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等模拟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实践教学内容反复演练的是虚拟的某个制造企业某一时期的某一部分业务,没有考虑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如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的有效运用,达不到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实验操作比较复杂,不好把握,根据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业务资料难以获得和实施。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目前既懂会计知识及管理理论又懂信息化知识的教师比较缺乏,是制约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高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目前从事会计信息实践教学教师所学专业均为计算机专业。应该说,这些教师对数据库程序代码的编写、软件系统分析过程、软件系统架构、应用软件操作都非常熟悉,但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时,极容易把这门课程上成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点往往侧重讲授计算机知识,而并不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工具重点讲授会计的业务处理。此外,他们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处理并对其进行改造、厘清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式感到力不从心。而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对利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比较熟悉,但是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不够扎实,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实现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健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修订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但是,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浪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有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会计学专业的会计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教学,设置的课程多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法等。“双轨并行”模式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融会贯通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造成课程内容支离破碎,无法做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学生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划,实验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松散和随意也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监管力度不够
据了解,由于师资及设施条件限制,一些高校会计学专业合班上课比较普遍,学生上机操作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被迫分批、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同时并行,分组授课的教学进度的不一致,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也不够及时,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会计信息化教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高校会计学实验室(中心)指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实验内容不十分了解,有的仅以机房维护为己任,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或是会计软件应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由于自身特点,实验教学很难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检查。以我校为例,实验教学的监督和检查也主要检查机房是否有、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到岗、实验人员是否进行维护等内容;至于实验教学指导人员尽心程度和效果、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质量等,由于考核难度,往往不在考核内容之列。
二、构建适应实务能力提高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或多项交流。其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如用友)和管理软件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流程,提高学生运用有关会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尝试采用沙盘情景教学模式训练法。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模式,其实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模拟实验,该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以沙盘的形式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在模拟对抗中,学生可以对整体战略、生产能力规划与安排、资金需求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多种企业活动进行演练,通过观察到每步决策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加深学生创新能力及财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最后,加强与有关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我校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就经常邀请软件公司(如用友和金蝶公司)的资深技术或市场人员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介绍各类软件升级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操作会计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主要会计软件,以案例形式系统介绍如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强化培养集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水平于一体、具有良好会计从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面,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知识模块,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会计类课程为中心、以管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为基础,构建由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与审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构成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管理思想要贯穿在会计学基础、中高级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无论在手工环境还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都要重视会计理论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在毕业前安排的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门会计课程的实验,可先在手工环境中安排,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对会计信息化过程和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流程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争取做到会计信息化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是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关键,都离不开建设具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和较强会计实践能力、专兼结合、富有改革精神的会计学教师队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不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等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校实施的博士化工程,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会计信息化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结合最新会计准则把握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逐渐形成老、中、青三级梯队信息能力强、相互支撑、教学科研相长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师队伍,提升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整体水平;邀请软件公司的销售或技术开发人员定期到学校,与专任教师进行交流,提高专任教师对软件开发和运行动态的了解。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会计信息化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已经科学设置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学习成绩和实验室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对所讲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学期期末,要向教研室提交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分析、作业等。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考核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材料的准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会计实验报告质量独立规范的评价上。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重点体现在实习报告册的填写上,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各层次实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考核成绩的具体标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内实验只考核平时成绩,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综合考虑期末和平时成绩,评价时注重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等方面考虑。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其填写的服务及设施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
(注:本文系2012年度安徽省省级教研课题“本科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yxm264)
参考文献:
1.李光凤.信息化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103-106.
篇4
二、基于就业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更新会计信息化教学观念。学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理念,对以往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更新,提升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3]。只有教育理念更新了,相应的才会产生行为的变化。一是要将信息化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来。除了对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增添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技术、会计软件操作技术的等课程。二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时刻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意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任务的主导者。在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实践时,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把具体的动手操作步骤留给学生去自主完成,切实的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力。(二)创新会计教学考评体系。由于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所以对学生的考评主要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评为主。这种考评方法即片面又缺乏科学合理性。用这种方法考评也是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要对当前的以成绩考评为主的考评方式进行革新,将学生在会计实际操作中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实践课程的实际表现融入到当前的考评方式中来,促进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的构建。(三)积极构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除了平时的课后会计信息化专业实践之外,学校还要积极的推动校企合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感知和学习,将实践的价值实现最大化[4]。由于企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估计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所以面对这一情况,学校要积极的充当好中间协调人的角色,构建双方互动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同时实现最大化。(四)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化的信息实践技能,而且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到更扎实、更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结语
通过对当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探讨,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化信息会计人才。
作者:张黎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杜俊娟.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财会通讯,2012,10:36-37.
篇5
目前大多数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单一的子系统模式”的会计核算子系统,基本上只进行总帐系统的实验,要求和层次只停留于采用某个会计教学软件利用机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实验内容往往选择中某一时期的几十笔经济业务,仅仅在财务处理、报表系统上进行模拟实验,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会计、会计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使用很少涉及。
(二)缺乏系统的高质量实验教学教程
实验教学采用的会计软件大多是单用户版,这就决定学生只能进行单机应用模拟试验而不能进行网络应用模拟试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与之相适应而用于实验教学的会计软件已经滞后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软件的。这就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只能在单用户模式下简单使用会计软件的账务、报表处理等功能而不会使用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其他的业务处理。
要使会计实验教学获得满意的效果,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就目前的情况看,实验教材尽管琳琅满目,但内容单一,大多是用友、金碟等会计软件操作手册的翻版,所给资料的业务只是帐务,诸如固定资产、材料等最基本的模拟数据都很少涉及,功能如此单一,如何能进行预测、管理、分析和决策等控制职能方面的教学?教材内容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目前尽管部分会计软件已从DOS转到了WINDOWS平台,但大多数软件的开发工具仍然摆脱不了DBF的文件体系,缺乏ORACLE之类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四)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表现在仅限于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实际工作中,不便于增强学生对财会部门内部信息及与其它部门业务信息联系的直观感受和消除模拟实验可能存在的不确信感。
因而,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会计理念,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信息化会计。因此,财会教学的一个首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
(一)支撑平台
校园网建设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提供了支撑平台和应用要求。首先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这为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方便的物质基础。学校的校园网将校园网络中心和各院、系实验室综合考虑进去,将光纤布到院、系实验室,形成校园网中心与院、系实验室正常的节点关系,提供模拟实验室到网管中心的宽带传输通道,这样,不需要投入就具有了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其次结合校园网建设,对现有的机房进行扩容和改造,对现有的计算机进行升级和更换,使其符合网上实验教学的需求。同时,将校园网布线到教师家庭、学生宿舍和上课的教室,扩大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二)教学基础软件
多媒体与数据库技术日益成熟,奠定了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及一些基于WEB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熟,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既简洁又方便的开发财务教学软件。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网络财务环境下,抛弃传统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小型数据库,而使用网络财务所采用的MYSOL、ORACLE、SQL Server等,为运用用友V8.X和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提供数据库环境。
(三)网络版会计软件
网络版会计软件可选空间广阔。利用网络版会计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软件的选择,选择那些功能强、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网络版的会计软件。比如,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实验软件,并且力争做到功能全。
(四)实验的组织
实验的组织要考虑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实验的知识点全面掌握;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以特定的角色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具体做法:将用友V8.X FOR SQL SERVERE或金蝶等企业级网络财务软件、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文件安装在服务器上,将诸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实验教师按照会计实务和实验教学的要求,设计多个实验角色,比如,系统管理员、财务主管、出纳、审核等,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模拟各自企业建立各自的账套,通过上网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诸如工资、存货、固定资产等方面的核算,将各自系统产生的凭证,通过网络传递到总账系统,再由使用总账的同学完成审核和记账。期末处理时,可由总账系统完成结账,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在每次模拟实验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进行角色互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财务软件的所有的操作,从而,掌握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利用财务软件进行模拟集团公司跨地区、跨公司的管理,学生通过模拟使用合并报表系统可通过网络直接调用若干个自己建立的账套数据,再进行汇总,完成汇总报表的编制,进行财务。
三、实践教学基本框架:两个模拟实习体系,三种实践
对学生信息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校内模拟,二是社会实践。
(一)两个模拟实习体系-课程模拟体系、岗位模拟体系
课程体系是以当前的课程为对象,按课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单元模拟、阶段模拟、综合模拟。岗位模拟体系是按网络化会计的岗位进行模块划分,分组进行实习。课程模拟体系与岗位模拟体系不是独立的两个过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
1、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
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是在课程中进行的,属于课程模拟。会计信息化基础模拟的内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设计、账务处理系统、其他业务系统、报表系统的设计框架以及实施。这是会计信息化其他有关课程模拟的基础。
2、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
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实习阶段完成的,属于岗位模拟。会计信息化行业模拟是财会专业实践的重点。学生从建账套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操作(完成手工和计算机两套账务处理)。此模块可划分为三个二级模块,即网络化会计岗位实验模块,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1)会计信息化岗位实习模块。主要按会计信息化的岗位分别提供相关的业务。
(2)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几个主要行业分别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企业、商业企业等,以工业企业为主,其他企业为辅。提供一个小型企业一个月的常见经济业务。
(3)行政事业会计综合模拟。可按不同单位设置模拟实习内容,如行政单位、学校等,提供不同单位一个月的常见业务,由学生完成全过程的操作,此模块可作为选修内容。
3、财务管理模拟
财务管理模拟内容可在上述会计核算基础上,补充提供相关的基础资料,由学生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二)三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基地实践、顶岗实习
1、社会调查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社会调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社会调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网络版会计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2、实习基地实践
选择会计信息化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分批分期到会计信息化实习基地参观,了解企业实施信息化会计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针对性极强的业务技能训练与感受。
篇6
一、授课对象、预修课程、教学目的
授课对象为高等院校会计、财务、审计、经管及相关专业的本科、专科层次。
预修课程为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是掌握会计软件的工作原理,重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模拟实习资料的处理,明确手工核算模式与计算机核算模式之间的区别,特别是计算机核算的优越性及在企业信息管理决策的应用。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当前市场急需的初级或中级操作型人才。开设会计信息化实践课,各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财务教学软件、不同版本的教材等,来确定相同的教学大纲即教学目标,只是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应有所区别。比如笔者所在的院校有专科层次的会计信息化专业及经济管理专业,还有本科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多年以金蝶财务软件为主要教学软件,业余时间让学生练习用友财务软件及电算化考试软件,一方面使学生们熟悉多种大型财务软件,做到举一反三,又可以顺利考取会计信息化证。利用此软件已成功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培养了一批会计信息化实用型操作人才。
二、机房软件、设施配置
机房电脑要做到每人一台,教师机配置应高一点,并安装所需各种软件特别是会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学生机除安装系统软件和基本的办公应用软件外,会计软件一般应安装3-4种,如金蝶KIS 版、用友财务软件、电算化考试软件等。以一种软件为主进行系统学习。
另外应配有多媒体设施,便于直观教学演示。
三、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时进行
每学期一般16个周,一周4学时,共计64学时。利用32学时进行理论讲解,32学时上机,完成平时的模块教学实习。
最后毕业实习时,会计综合实习再集中安排30学时(5天),其中18学时(3天)进行手工实习,12学时(2天)利用会计信息化软件上机实习,以让学生感受到两种实习手段的不同,充分显示会计信息化软件处理业务的优越性。
四、实验教学内容
(一)设计实验项目与课时配置
实验项目应与所用教材相配套。本校选用的教材为山西财经大学郭宗文教授主编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信息化实务》,本书并没有配套的实验教材,本人自编了一套以工业企业的案例数据为依托,以金蝶KIS小企业专版软件为蓝本,把整个教学实验分成11个实验项目的讲义。突出特点是运用案例教学,根据案例内容安排教学实验顺序并调整教学内容。列表如下:
(二)实验组织
1. 分小组实验,实行组长负责制。因为教学班较大,多达100人左右,学生们可能分布在多个机房,上上机实验辅导课时,一个老师辅导不过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并选出组长,明确职责。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负责讨论或指导,保证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并要求每组在每个实验完成后,递交撰写实验情况说明。尽管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但每位学生仍应独立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做不仅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试验应注意的问题。在使用本实验讲义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操作练习。如只想熟悉工资处理流程,练习试验九就可以;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很多,不可能在实验中全详尽地列出来。系统提供了“账套选项”及“帮助”功能,学生应学会使用这两项功能,以便掌握更为详细的产品功能及应用指导信息。
(三)实验考核方法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灵活地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信息化课程成绩考核由实践环节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实验操作环节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其内容为以上提到的前9个实验项目,各项实验应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资料、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应独立填写实验报告,并将实验数据以磁盘介质形式保存。学生每次实验都按百分制评出成绩,取总次数的平均值为实验环节考核成绩。
实验理论课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采取考试软件进行,其内容分为基本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比例各占50%,理论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功能结构、流程描述为主,同时可以考核学生的趋势分析以及发展方向判断的能力;操作技能考核以业务处理方法、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完全脱离笔试,学生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给定的考题进行操作并由计算机自动判分给定成绩。
五、实验教学特色
从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要求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性能力,如对计算机系统运用能力,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用能力,用会计信息化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类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其奠定一定的基础。另一类是素质能力,如创造能力,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这类能力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为了提高和培养学生这两类能力,特别是后一种能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至关重要。
(一)实验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据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和该课的教学特点,在教学上强化实践操作,并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及时与学生沟通,调整教学中的不足,尽可能地开展模拟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双师型”教师任教本课,有助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与教法的改革,提高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质量;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科研环节、学生社团活动、学术研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解决分析问题等活动中的表现,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进行测试。
(二)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金蝶公司编制的财务软件为例。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所有功能模块,并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实验,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操作演示系统,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学生成立会计信息化研究会和学习小组,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推动和落实网络教学在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让学生在校园网的任一台电脑上都能随时学习并与同学、任课教师交流讨论;把会计信息化课建设成校级或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将会更加使教学手段先进,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上课学生规模
理论授课人数可以多些,可安排合堂。而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应采取小班制,50人以内,并分成由5人组成的小组,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实验指导教师,配合任课教师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顺利完成。
(四)技术信息手段
1. 建立网络课堂。会计信息化课程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页编制网上学习资源――网络课堂。其内容包括教师介绍、学习方法、成绩考核、教学大纲、精品案例、实验指导、BBS讨论等。该网络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并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是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是学习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是助学的一个有力工具。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旭,毛华扬.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7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包括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以及EXCEL在财务及会计中的应用等环节。为了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人所在的信息化教研室设计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调查表》,对学校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24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就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调查,同时教研室内部任课老师进行座谈、与校外企业进行交流,来了解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比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座谈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1.教学目标不清晰
由于对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模糊,调查中发现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约90%的学生认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应用能力,约2成的教师持相同的观点;10%的学生和老师认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开发会计软件和应用会计软件的能力;另有约70%的教师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站在企业管理全局的高度理解业务流程与会计信息的关系。由于认识不统一,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各不相同,因而导致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2.缺乏高质量的教材
调查中发现有63%的学生和92%教师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教材感到不满意。进一步了解得知:老师们认为当前的实验教材多数只针对某一个会计软件来介绍其功能构成,且主要功能集中于账务处理、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报表处理这几个功能,不利于学生理解财务业务一体化和会计信息实时动态生成原理;学生们也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材类似于操作说明书,对加深理解会计信息化理论缺乏启迪作用,设计的操作案例往往是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来列示,设计意味过浓。
3.实践教学过程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调查中发现由于定位不清晰,很多老师将实践教学变成了软件操作说明会,通常只介绍软件的操作步骤,并不说明为什么要设置该功能,其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在教学中不介绍软件各功能间的数据传递流程,也不讲授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实验或实习所用到的软件通常是在单机情况下完成相关的核算功能,无法体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缺乏融汇贯通能力,学习过的软件可能会操作,没有学过或操作过的软件不容易上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4.实践教学效果不如预期
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调查中几乎所有同学都表示会计信息化实践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对老师的座谈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高的只是给定实习数据录入计算机的速度和按照给定顺序机械操作的熟练程度,在操作中遇到出错提示时仍然束手无策,不知道问题由何引起、如何解决,真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结果。调查中发现,约80%的同学只愿意按部就班完成老师布置的实习或实验任务,不愿意对超出的规定的实习内容进行操作练习。其中有一次笔者设计的,旨在加深学生对会计信息化下内部控制制度理解的分组轮岗操作,由于学生觉得轮岗太繁琐不积极遵照执行而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影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篇8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新思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会计专业产生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会计专业具有充足的条件适应变革。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基础之上,学校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现有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只有在新的时期进行新的改革,才会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分析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新的教学变革思路。在教学内容重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完善公司的相关制度,以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推进企业整体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合理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特点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加工、运输等。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运行等提供了实时而充足的信息。为了社会不断进步,必须将传统的会计政策进行变革,会计信息化就是变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具有可靠、实用的决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更具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从功能上来看,会计信息化能够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测与决策,还能根据信息管理的原则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来看,会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以通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会计信息化的这些特点,将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改革,以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会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教学时,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获取知识,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能力,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现代教学目标要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使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素质,进而使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根据国家教育部培养学生的综合要求,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在美国会计教育中心开发的新模式“用户——目标”“知识——能力”中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综合设计,得出以下培养目标: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瞬息万变的新情况中,能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思路。在新的教育改革新思路中,将会计信息化这一理论式的教学转化为实践性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财务、会计、审计问题作为首要教学任务。为企业培养具有独立意识的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服务咨询的参谋型人才,进行独立、设计领导的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重组
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中,会计信息化教学无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要求,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变革。
1.会计基本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基础理论与法规方面的教授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会计系统的整个运行环境、过程、基本原理进行整体把握,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打下理论基础。
2.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硬件、软件有全面了解,对网络和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知识构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日常分析、维护、处理。
3.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
在《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中,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相关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将所学知识加以具体应用的能力。在设置《Access数据库》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两门课程之后,学生能根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管理,培养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数据的能力。
4.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
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验应该围绕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注重实践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注意查漏补缺,把毕业实习作为重要环节,当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份总结和延续。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应该注意改进学习思路,教学手段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由于信息化的教学具有很多独特之处,所以在进行预测、决策等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增加相应的课程增加学生上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加强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现代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只有对现行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加以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加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会计之友,2014.10
篇9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更应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让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地分班,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本文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更好的教学经验,将教育、教学越做越好。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会计环境正向网络会计环境转化,会计电算化也日益显出了它的不足,取而代之的则是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
一、会计信息化本科教学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
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至少应具备以下计算机知识结构: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常用的操作系统;3.数据库;4.应用分析软件;5.财务会计软件;6.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7.计算机网络。因此,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应依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技术基础》、《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Visual Basic》、《Access 数据库》、《Excel 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综合模拟实验》等课程。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问题
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加强案例教学。比如在正式讲授《会计信息化》课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上机使用一套国内外有影响的通用会计软件,如用友软件,同学们在实验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了解会计软件的操作需要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然后才能进行会计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和登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进而才能深刻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和程序设计思路,这正是后来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另一方面学校应尽可能与工商企业建立联系,通过现场讲解、实地考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实验教学目标与体系
会计信息化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主要是为了应用计算机去研究或服务于某一经济领域的科研或其他实际工作,只有加强实践,突出应用,才能保证其具有很强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目标之一。
1.明确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目标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1)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配置和安装,当前主流的财务管理软件基本都以网络为运行环境,需要配置和安装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客户应用端;(2)掌握财务软件基本功能应用,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和工作原理、手工会计资料的账套初始化、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及报表管理、购销存系统以及财务分析模块使用等;(3)财务软件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人员权限配置、账套管理、日常备份、常见问题诊断及解决、局域网和数据库的管理,等等。
2.构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
(1)实验大纲:根据实验教学目标,编制详细的实验大纲,具体内容包括:实验教学总体要求、实验软件选择、实验课时数等,并将整个体系的实验教学分解为具体的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计实验项目设计成有层次、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自主性、自的开放型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通过财务软件的应用,完成实验要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报告,并根据需要提供账簿或者报表;(3)实验教材建设:会计实验教材处于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地位,其结构、内容直接影响会计实验的有序进行和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验教材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业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发展,紧随不断完善的现行财经制度和税务法规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
五、结语
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这给担任该类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大挑战。但对很多高校来说,现在从事该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有的出身会计专业,有的出身计算机专业,在知识结构上不全面,因此,学校应该从长远着想,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提升素质,使教师领会最新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掌握最前沿的会计管理软件,这样才能指导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11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的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向同学介绍会计学的基础原理,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它是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各种会计软件出现,会计核算并不单单依靠人们手工核算,而是出现了电算化处理的方式。所以《基础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的教材中并没有将会计电算化编入,有些即使编入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会一概而过。会计信息化发展是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时过分注重传统的会计知识,从而忽略了时展的要求。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的问题。单一的“按本宣读”式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面对《会计基础》这种需要学生仔细学习的课程,如果不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不上心,从而影响对《会计基础》的学习,甚至影响对其他会计课程的学习。
二、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教学特征发生了哪些改变
在电子信息迅速走入我国教育界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我国的教学也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我国的教学特征也从传统的教师板书教授、教材传递教授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显示多媒体化。计算机技术对图像、动画、文本等进行传输和存储、处理等,将一些资源展现在教学课堂上。(二)存储光盘化。光盘存储的信息容量大,能够将教师的各种教案、教学资源存储到日中,并且方便查询,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三)传输网络化。各种教学信息不在仅限于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在任何一个时间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还查询自己想要的知识。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应如何改革创新
正是由于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基础会计》的课程教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会计教师必须“对症下药”,积极利用信息化发展下提供的新方法、新内容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创造高效的会计教学课堂。笔者也将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教材内容,补充会计电算化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是对学生的基础会计知识进行教学,而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基础会计》课程中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若教材中设计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深入延展。若教材中不涉及会计电算化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比如在会计科目及账户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增加会计科目设置中的内容,包括代码、名称、余额以及试算平衡等。再比如,在会计凭证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会计电算化下的自动校验功能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有个基础的了解,也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抓住信息时展下提供的机遇,从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会计教学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时展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教学工具,如会计多媒体教学软件、ERP企业管理软件、XBRL教务报告软件点,辅助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的会计学习方式,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化的教学课堂。
(三)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还要改变传统“喂养”式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如微课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在进行《基础会计》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微课视频对知识进行自我预习和学习,在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我解决和研究。当然教师也不要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意义,教师要利用各种如企业管理沙盘实验软件、用友U8等软件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总之,科技改变社会。时代的发展为《基础会计》提供了新内容、新方法、新教学手段等,教师要抓住时展的契机,积极补充、利用,这样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先进的、高效的会计课堂。
参考文献:
篇12
一、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财务软件教学要点分析
(一)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讲解财务软件的核算功能及信息处理功能
高校在开展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普遍按照手工会计原理和实务、借助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及会计管理功能实现的顺序进行讲解。这种课程设置模块及教学环节设计,无法很好地将手工会计、计算机会计有效整合起来。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基于特定会计规范下,处理会计业务时可能会应用到多种会计处理方式,其中手工处理方式相对复杂,耗费大量的精力及时间,而财务软件则相对便利化、高效化。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根据财务软件实现方式直接让学生学习财务软件功能,则能够减少课时占用,方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高校应合理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将财务软件处理知识全方位渗透、融入相关教学课程中,提高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育效果。在进行财务软件教学工作过程中,依托相关课程可以围绕财务软件结构、运用流程等对专项章节进行设计,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借助会计处理方式实现财务软件功能,并让学生了解财务软件运用途径。以“财务软件模块构成”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系统初始化、处理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的步骤运用各个模块,了解相应的处理方式,并指导学生学习怎样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做到正确运用财务软件。
(二)设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讲解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财务软件管理功能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基于自动化处理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生成并体现会计管理职能是财务软件的关键特征。在所设置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针对会计管理功能讲解财务软件,要把握好以下教学要点:①数据存储功能。数据共享是会计信息化的一大特点,财务软件借助大型数据库能够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存储。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数据库作用、怎样存储会计数据、数据存储和财务软件数据处理间的联系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②会计信息检索功能。会计信息化为处理会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财务软件的课堂教学也要尽可能涉及多元化管理需求,可以让学生学习会计信息检索知识,在数据库内利用财务软件及时获得相关管理数据信息。③内部控制系统。网络财务建立在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系统的信息获取范围较广,所生成信息同样支持开放性利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程度及精确程度,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解财务软件内部控制功能,如运用方式、原理等。④设计财务软件。高校在会计类专业课程中,应将财务软件的设计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财务软件设计思路,包括输入/出设计思想、数据库设计思想等,使学生可以借助财务软件有效落实财务管理任务。学生在充分把握财务软件模块数据传递联系的基础上可以明确设计思路,进而能够有效挖掘、利用财务软件功能,并进行进一步升级。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软件教学策略探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很多高校所运用的ERP财务软件教材均以出题为主,在实习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填写记账凭证,并对ERP供应链模块进行操作。这同企业实际工作不符,会计在现实工作中需要结合原始凭证开展审核、分析、经济业务判断等一系列工作。因此,高校在开展财务软件教学时应确保教材同实际经济业务相符,可以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切实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ERP财务软件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后可以融入相关练习案例、备份账套(已录入期初余额),训练学生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教师在完成总账模块教学任务之后应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展深层次的思考、研究,如向供应商付款的过程中,是选择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及开支票的方式、传递采购发票出现延期付款状况时会计能否发现、拥有特定融资额度时怎样对支付款项进行科学的安排,等等。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借助财务指标分析的方式制定经营管理决策,这样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固定资产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录入卡片数据后,在月末就能够自动计提折旧并在总账中自动传输凭证,这能让学生了解今后会计工作中财务软件系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传统经济业务处理仅占财务人员工作的一小部分,所以掌握财务软件应用才是关键,能够自动实现凭证的填写、记账及财务报表生成等。在优化的财务软件教学内容保障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的财务软件操作知识,同时也拓宽了眼界。
(二)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
高校应创新教学方式,设计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学习财务软件的模块实际运用技巧。如教师在对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不能仅介绍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六大模块的具体核算流程,还要针对性地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开展企业调研活动,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营流程及模块,从而了解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综合性实践项目中,学生可以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做到正确运用财务软件模块,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面对当前信息化时展背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已经实现了广泛应用,高校所设计的综合性实践项目也要跟上时展趋势,利用多种多样的综合性实践项目,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财务软件学习中获得全新的体验。
(三)选择合适教学软件
财务软件类型较多,而且不同财务软件下又包括多个模块,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对软件进行选择以保证教学成效。不同财务软件的特征、设计思路有所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财务软件设计思路教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国内外多种财务软件,让学生了解财务软件的特征,掌握财务软件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教师要基于财务软件功能对会计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并选用当下市场广泛应用的财务软件,如用友软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让学生做到熟练运用财务软件,掌握财务软件运用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运用水平。
(四)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学有所获。以ERP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为例,教师在开展财务软件课程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ERP课程视频,课堂中通过讨论、分析锻炼学生ERP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以及财务软件模块业务处理能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能够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方便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遇到的财务软件学习问题。教师跟踪学生财务软件学习过程,还可以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便于优化财务软件教学方案,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工作,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可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结合公司实例,对账套分工负责,结合岗位职能,让学生充当出纳、账套主管、总账会计、销售员、仓管员及采购员等角色,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然后调换角色,最后开展互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各财务软件模块的了解,还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及决策能力。
三、结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不断发展,财务软件功能更加多样化,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多种财务软件操作技能。高校要跟上时展的步伐,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合理选取教学软件,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财务软件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洁.基于微信平台的《财务软件应用实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当代会计,2017(2):67.
[2]曹玉诚,周树欣.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6):30.
[3]史艳利.“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135.
[4]王皑雪.财务智能化背景下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4):209.
[5]安露,刘强,刘湘丽,等.高职会计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与改革创新研究[J].作家天地,2020(21):60.
篇13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
教学软件的选择对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非常重要。有的教师选择单一的某个会计软件来授课,则学生往往只是掌握这种软件的操作,换了其他软件就不知如何入手。但不同的会计教学软件在操作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同时讲授多个会计软件,学生容易出现操作上的混乱;在有限的一个学期的时间内又难以讲授多个会计软件。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作为主要的教学软件来授课。在学生掌握了通用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后,再选择1~2个目前市场使用较多的会计软件(如金蝶、速达),以对比的方式介绍软件功能以及操作的差异,指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
二、在机房采用广播教学方式,运用案例演示法授课
《会计信息化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理解操作过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软件操作,可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教师要做好授课前的准备,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授课时,教师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由于机房设备和教学管理软件提供的强大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屏幕广播、语音广播、分组讨论、系统锁定、远程关机、电子举手、示范教学、遥控辅导、屏幕监看、电子教鞭等各种教学手段。其中屏幕广播是机房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步骤或流程,利用电子举手、遥控辅导等功能辅导学生学习。灵活的教学手段满足了教学各方面的需要,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端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广播方式进行操作演示,直观生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三、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
(一)课程实验
当教师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时,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课程实验(任务驱动)。课程实验是配合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的单个分散实验,是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应用实操的关键起点。在这一阶段,以单模块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交叉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形成感性认识。
1.每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实验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总结巩固操作流程,并定下考核标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模拟操作变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
2.学生刚开始操作软件,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整理并给出解决方法,对学生作出重点提示。在讲演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以免下次碰到相同问题时,学生又要依赖辅导。
3.在此阶段,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的帮助文件或软件的操作手册;引导学生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来理解软件操作的一般步骤,加深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每完成一个课程实验,教师要总结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避免学生因一知半解而机械简单地操作,造成对辅导老师的依赖。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所进行的集中上机操作实训,集中1~2周的时间,在机房实验室模拟企业会计全套账务处理的实际操作。
在这一阶段,首先,设计一套模拟一家企业一个月的相对完整的经济业务作为案例(任务驱动)。为了增强案例的全面和实用性,案例要尽可能取材于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的实际业务,再根据实训目标及学生的情况对资料有目的地筛选和补充,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综合案例。
其次,将学生按照财务各工作岗位分成不同的角色如账套主管、总账会计、出纳等,利用教学案例使学生亲身体会理解各财务工作岗位的具体操作,全面掌握会计软件的各方面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指导学生找出实训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训过程的经验,书写《实训报告》。通过书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应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
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提示或资源,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如此来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出错诊断”进行探究性教学
对学生软件操作过程中的出错提示分阶段进行收集,分阶段集中进行“出错诊断”。围绕软件操作步骤和出错提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查找出错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例如:在总账系统教学中,进行记账凭证填制不成功时,若出现“凭证类型错误”的出错提示,则引导学生在明白表面的出错原因后,还从记账凭证类型设置限制条件的角度去解释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
示范:教师演示典型问题的解法,学生观察;
教练: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观察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放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巩固理解软件操作流程,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加强了财务软件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自学各类财务软件的能力,既授予鱼,还授之以渔。
技能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必要的训练,以自己的经历获得的。以学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实训的主线,能够培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则林.初级会计信息化应用教学改革的探讨.中职教育研究,2007(4).
[2]李春友,王秦湘.会计软件实训教学的优化对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4).
作者姓名:廖永幸,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zation”
in the Secondory Vocational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