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市场营销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荐组长,根据各自条件与资源合理分工。为了完成作业,每组学生要进行任务分工,如收集目标商业信息、方案设计和制作、PPT制作、成果展示、现场答辩等。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小组之间相互竞争,互相评比指点,提高了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市场营销策划》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基础上的一门更高层次的艺术,课程的实际操作性更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营销策划的实际活动中,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探索和企业相关的商业信息,并根据一定的情景,对信息进行加工、再造,进行创造性的营销策划活动,撰写相关的策划文档。通过这些策划活动,可以更好地的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营销策划在企业商业活动中的作用,掌握营销策划的概念和方法。
本文设计一个系统,致力于将市场营销策划的各种环节流程化、任务化。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概述
(一)采用的技术
系统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开发,选择了B/S结构,采用技术开发,因为对数据的访问要求不是很高,后台数据库选择了ACCESS,对于系统的界面采用DIV+CSS来设计。
(二)整体设计
根据市场营销策划中的常见模块,分为如广告策划、促销策划、路演策划、危机公关策划等几个技能模块。教师登陆后台后,可以将一个营销策划活动分为几个步骤,实现策划活动的流程化,易于教师控制整个营销策划的活动,并且在营销策划实训的每个环节上,教师都可以给出参考的模板,如在广告策划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市场分析,在学生提交的表单旁边,可以给出几个市场分析的参考模型,如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等;也可以给学生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营销策划的任务,并且随时查看学生的任务进度,实现了小组式营销策划活动的任务化。学生登陆后,可以查看自己当前的任务以及任务进度,可以有序的进行营销策划活动。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一)任务管理系统
将市场营销策划中常见的技能模块,如广告策划、促销策划、路演策划、危机公关策划几个典型的模块,添加到系统中来。教师登陆系统后,将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策划活动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流程化的任务,然后可以选取学生的分组,对小组内学生的任务进行分配,学生用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查看自己在小组内所承担的任务,并及时完成任务。任务分为平行任务和有先后关系的任务,在实训环节中,如果是平行任务,则可以同时进行,如果是有先后关系的任务,则必须等前面的任务结束,才能开始下一步骤的任务。如图1所示,将广告策划分解成下面的流程来实现,教师可以分配学生进行不同的任务,学生根据系统的提示,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来实现营销策划的活动,并且在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参考资料和模型,在广告创意形式环节,还有创意训练题可以让学生练习。这样的设计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灵活性,但对市场营销的学生来讲,属于市场营销策划初级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有序的进行市场营销策划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营销策划的思路和方法。
(二)评分系统
评分系统是对学生的营销策划活动进行评价的一个体系,主要有教师评分、组长评分、合作企业评分、小组之间互评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比重不同,教师可以在后台设置每个部分的评分比重。其中合作企业评分和小组互评是针对整个学习小组的成绩,而教师评分和组长评分是针对个人。在评分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模块,设计一个评分指标,并指定每一个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如目标合理、营销方式恰当、创意精彩、活动过程周密、预算精确等。基于四个部分的分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学生在营销策划活动中的成绩。
(三)广告策划模块
在广告策划模块中,第一,对广告策划活动的流程化。将广告策划活动分为有序的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如首先选择行业、企业和产品,其次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最后确定广告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业务逻辑关系,必须先完成前面的环节,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实训活动。使得学生能在系统中实现实训过程的流程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的思维方式和思路。
第二,对广告策划活动各个环节的支持和参考信息。如图1所示,广告策划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选择行业与企业及产品、 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广告目标确定、诉求对象选择、诉求方式选择、广告创意形式、媒体选择、费用预算、文案形成。如在选择行业与企业及产品环节中,提供了大量企业、合作单位的产品LOGO、链接网站和相关资料,供学生查询参考;在市场调查环节,学生可以在线设计消费者调查问卷,然后将调查问卷链接发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提交后,系统自动根据所有被调查者选择的情况,生成分析图,同时提供一个数据输入的模板,学生在网上或其他途径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按照对应的项目输入到模板中;在市场分析环节,提供了几个常见的市场分析模型供学生使用,如分析整个市场的环境时,利用五力模型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时,可以利用SWOT分析模型,在页面中提供一个选择的表单;在创意形式环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链接,链接到创意训练题;在媒体选择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主流媒体的介绍及特点分析等;在费用预算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费用预算的模板和参考(见图2),使得学生的预算更为实际,因为学生在做费用预算时,经常脱离实际;在文案形成环节,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样例,撰写广告脚本,平面的广告可以自己利用软件设计一个图例,并上传。
第三,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输入的内容,生成一个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整个营销策划的全程,首先是流程化的控制,使得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策划过程中,很容易监控学生的活动,并且随时帮助他们调整;其次是在营销策划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有参考的信息和相关的支持,对学生完成营销策划活动有较大的帮助,可以规范他们的营销策划活动。
(四)促销策划模块
促销策划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促销背景分析(包含促销时机、促销产品、促销时间、地点促销目标)。二是促销广告语设计(提供一个链接页面,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促销广告语作为参考)。三是促销活动前准备。包括:人员配备、物料准备(喷绘、条幅、传单、海报),系统会提供一些报价参考,如制作喷绘等需要多少费用;媒体配合(POP海报设计、其他广告媒体设计),会在系统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的典型设计模板,并提供一些教学视频。场地准备(展台、堆码、陈列);费用预算;活动方案的设计,提供一个标准的表单模板,按照模板规定的项目进行输入,规范促销活动方案的格式和内容;突发事件处理。四是促销活动中的流程控制、时间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一个类似于项目管理的功能,让学生可以对促销活动的过程进行时间和流程上的管理和控制。
(五)学生管理模块
在学生管理模块中,可以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制定小组组长、给学生分配任务、管理学生的基本信息、查看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度等功能。教师可以比较有效地在学生营销策划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管理。并且学生可以登录系统,在策划过程中给老师提出一些反馈的意见,更好地促进教学过程。
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学的作用
(一)使得整个营销策划过程流程化、任务化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但是教师很难监控到每一个小组和小组成员的策划活动,无法使学生的策划活动规范化,按时按质完成。而营销策划教学管理系统使得整个策划都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分为若干个环节,然后给每一个学生都分配好任务,并且给定任务时间,使得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流程化、任务化、标准化,更容易监控和控制,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二)在营销策划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和支持
在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中,系统提供了很多参考和支持,学生有了参考的标准,并且提供了很多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创意训练题、经典广告语、预算模板、相关视频等,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市场营销策划的支持。
(三)教师很容易对营销策划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在整个营销策划的过程中,教师对一个营销策划的任务进行分解,分解到每一个学生,并且可以随时监控他们的任务进度,更容易对小组的策划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并且可以对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使营销策划过程更贴近实际
系统提供了一个营销策划的参考流程和参考标准,使得学生能在一个支持环境中完成营销策划活动,更容易规范学生的营销策划活动,使得学生有一个比较符合要求的营销策划活动,最后形成比较贴近实际的营销策划方案。
系统还在紧张的开发中,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点需要解决,如对系统各个模块间数据库的设计。随着开发的进行,整体的设计上也会不断调整。系统也存在很多不足,相信将来应用到教学上,会显现出一些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探讨,改进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2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对该课程来说,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营销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学生掌握营销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营销人才的重要环节。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还是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营销技能、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
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营销知识向营销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培养营销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结合我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如何更好的实现上述实践教学目标,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建构主义理论对营销的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认知和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客观世界,知识也不以符合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为判断标准,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一张走白纸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设计营销课程实践教学课时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获得营销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索,不断的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背景和心理。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要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思考营销问题。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营销问题”为主题进行设计,将学科知识表示为产生式,以“问题-探究”,“合作-互助”,“交往-对话”,“自主-钻研”,“意义-接受”等活动组织教学。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是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训练学生应用营销知识能力,通过全过程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包含营销调研、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市场开发分析和产品营销计划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一)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企业为营销课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象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且数量众多。但是有些实习基地只是“一纸协议”,还有些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尽限于参观,并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我们的市场营销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
学期开始时,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班的数量和企业的意愿,我们选择和企业合作共授。我们的学生为企业做调研、提供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市场开发分析和营销策划计划,企业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提供的方案进行评价,给予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目前,我校的市场营销课程已和蜂花、柔雅、炫动、纽康有合作的经历,并都获得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二)充分利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操作如下:(1)开学初,把班级分成4-5人/组,以小组的活动为主,强调异质分组。在小组活动中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2)学期中,每个小组根据教学进度和老师要求完成相应的营销报告,课堂展示营销报告,企业营销人员和教师进行点评。(3)学期末,学生、教师、企业营销人员总结本学期的实践教学经验。
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活动:“问题-探究”,“合作-互助”,“交往-对话”,“自主-钻研”,“意义-接受”。
1.“意义-接受”活动
很多大学生都认为书本的知识脱离实际,甚至会觉得读书无用,因此学习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全身体投入。而我们是为实实在在的企业做营销分析和计划,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让我们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以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理解。
2.“问题-探究”活动
探究教学(学习)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探究也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问题—探究”活动,大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其核心要素是问题。“问题一探究”的实施要求将课程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探究的过程。在营销课程的实践活动中,企业的营销问题就是学生要探究的,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探究兴趣,从事探究活动。在为企业提供营销分析报告、方案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那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互动。简言之,就是学校教师、企业营销人员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并且互相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3. “合作—互助”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合作—互助”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构建学习经验,“合作—互助”活动是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活动形式。其最基本的特点在于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相帮助。
我们的整个营销实践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完成营销报告。可见,非常注重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动与互助。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是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源泉,强调营销目标指引。小组所做的营销分析报告,设计的方案一旦被企业选用,那么企业会给予奖励。“合作—互助”活动中各成员的成绩是以所在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因而,“合作—互助”活动强调各成员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各尽所能,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每位同学要在营销过程能各尽所能,就要互相协作。
4.“交往—对话”活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各小组都要展示实践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和老师沟通,在分享营销报告后的答辩环节,我们的实践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对话”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区别于理论课程中师生之间的支配性关系,师生、生生之间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合作”,通过对话、互动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经验的形成。因此,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师生之间通过对话达成理解,促成教师与学生走进相互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促进双方的视界融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学习经验。
5.“自主-钻研”活动
“自主—钻研”是学习者在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指引下,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调节学习策略,自我计划和管理学习时间,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自我形成学习经验的过程。
由于营销实践很多内容是在课外完成,如:营销调研、营销报告的撰写,所以要求学生能自行安排个人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调节学习进度,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评价、补救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我们对实践的考核是结果导向,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学期分阶段检验实践成果
因为学期安排的限制,不可能在所有的理论课时完成之后再进行实践。所以我们在学期刚开始时,就引导学生关注研究对象,当相应的理论内容讲完,马上进行实践。比如:我们讲授完营销调研和营销环境分析后,立即要着手为企业提供营销环境分析报告;讲授完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学生立即着手为企业提供市场开发报告;讲授完4P,要求学生立即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报告。又因为实践课时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实践课时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相当部分的实践任务安排在课外。课内的实践课时,主要用于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展示实践成果和答辩,教师和企业的营销人员点评阶段性的阶段成果,学期末时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践经验,总结教训。最终的实践成绩考评分为3部分,企业占50%,教师占30%,学生占20% 。并把实践成绩作为期中考试成绩,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这样操作提升了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更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金来源: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讲义及实践教改”
[参考文献]
[1]池丽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2期
篇3
1.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互动教学模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而言的一种新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督促及帮助学生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交互过程,通过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关联的互动融入教学活动,师生多方位参与,课堂教学的多向交流,建立起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及学生的自学、互学相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
2.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的网络氛围下学习,即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主动地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计算机—学生”立体交叉式互动的学习活动过程。网络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图形等以立体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使之图、像、文、声并茂,将传统单调的讲授式学习,变为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学习,减少学生视、听觉疲劳,提高学生听课学习效果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这种网络互动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是教师、学生、网络之间的多方位的信息沟通形成的全方位互动体系。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巧妙地将了网络教学与一般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摒弃二者的缺点,使之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形成一种优秀的新型教学方式。
二、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建构
1.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市场营销学的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强调教师的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形成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向交互沟通,共同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督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更多关于知识点的信息,充实丰富内容,再利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播放视频、图像、动画等为课堂教学添活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听课效果,以达到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帮助及督促学生参与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构建网络互动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学习,并且养成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学习意识,起到自学作用;同时可以在网络平台来搜寻所需教学资源来自学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再者学生群体之间利用网络互助来共同学习,以便加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在考虑到当下科技进步和多年教学思考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以下的教学模式框架图。
2.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解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群体是学生的导学者、助学者及督促者存在的,改变过去的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包办”的方式。首先,作为导学者、助学者及督促者,教师将导学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辅导学生应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手段获得学习资源和信息,及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导学、助学及督学既有课内的,如借助教室、学校课程网络等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取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情境模拟、课堂习题等多种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也可以是课外的,如借助校内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测试、下载教师课件学习、QQ、电子邮件等多种的课外教学方式,来延续师生间的交互沟通学习。其次,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互学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网络互助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多种形式获得教师的帮助,更好地对课程做进一步学习。譬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当教师采取小组作业或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等形式时,学生便可以利用各种资源随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顺畅。最后,为了更好地将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有必要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监控评价和反馈。教师在互动反馈中,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一方面,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修正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学生则在一方面在教师的导学、助学、督学中,不断形成自主学习,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自检自测、自评互评,来改进自己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中职市场营销学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应用课程。而中职市场营销学正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各类型营销技能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该学科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灵活运用能力”为教学宗旨。在教学活动中,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可以采用“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实现,具体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为以下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中。
1.协作互动学习模式。协作互动学习模式是指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由多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小组成员针对该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探讨交流以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就自己所查阅的资源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同时,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有助于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小组学习中,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如分部学生负责整理知识,部分学生则把知识点以适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精神。
篇4
一、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与当代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特点
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营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市场对营销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营销工作的许多方面,如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产品试销、与客户进行洽谈、产品的促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
2.营销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除了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敬业的精神;二是合作的态度。在市场营销领域里有一句经典的行话,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做营销。这里的做人就是要求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营销工作职业素养,它是干好营销工作的基础。
3.营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事实际的营销工作,要求能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工作,如市场调查的计划、组织、实施、分析市场调查结果,最后形成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
4.营销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倍速改变的社会,目前的社会不崇尚英雄,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个人的能力面对如此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限的很,而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所以,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经调查发现,当代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当代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是兄弟姐妹少,从小在父辈们百般呵护中长大,受到的挫折少,自主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欠缺,没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责任感弱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差。这些特点与社会市场需求差异大,就需要我们在营销教学中刻意地缩小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差异,以满足市场对我们毕业生的需求。
二、传统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市场营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件构成的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市场营销的思想及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摧残。采取以教师为主体拼命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兴趣就荡然无存。
2.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营销人员不仅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加看重的是其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结果是大学毕业生极可能自己都推销不出去。
3.学生既无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市场需求有相当的差距,导致学生上岗容易,下岗也迅速的后果。
三、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1.团队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何谓团队体验式学习呢?团队体验式学习就是指在营造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逼真的环境中,通过身临其境般的亲身经历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论知识来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的,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整个体验学习的过程不是单个个体进行,而由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团队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2.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团队体验式学习,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且以团队为单位展开,无论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的引导,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学生是主体,且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贯穿始终。这种主动地参与式团队学习模式具有特征为:(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80后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信,讨厌说教,但乐于动手,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较传统的说教方式学习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兴趣。(2)有利于培养8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团队体验式学习,考核体系完备,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体验式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成员之间真诚、平等的沟通,有助于学习成员沟通能力增强。(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学习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互敬互重、相互帮助,共度难关,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团队的合作精神通过团队体验式营销学习过程得以养成。(5)学以致用,有利于使学生获得一定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精髓是“LearningByDoing”,就是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实践“体验”,为学生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生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现实环境和思想交流之中,营销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等到显著锻炼与提高。
四、团队体验式教学的实现
团队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导学,不要讲课。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教学需要由四个教学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链条来实现。
1.团队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保证市场营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2.团队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团队,各团队成员分工与带队老师接洽等工作,在这个阶段具体确定。
3.团队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向学习团队明确学习任务或项目,并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团队如何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与改进方案指导。整个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活动等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感悟营销之道。充分体现教师扮演教练角色,学生是真正的运动员,学习成果的取得只能靠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团队共同体验学习营销的过程,让80后的大学生真实体验创新、感悟营销,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团队体验式教学效果给予评估。这个阶段,每个教师需要对自己指导团队体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结合预期目标体系进行对比,成果评价是优、良、中、差,要得出结论,分析原因。学生学习团队也要给自己团队打分,给出得分的理由,对于做得差的方面需要认真剖析原因。最后师生一起面对面地畅所欲言地沟通,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团队体验式教学改进。在团队体验式教学成果评价与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团队需要共同一起总结团队体验式市场营销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策略,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的市场营销教学工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五、团队体验式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
团队体验式营销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新事物就需要有恰当的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其成功实施就会遇到障碍,总体来讲主要有这样一些阻碍。一是学生配合的意愿是否强烈,这关乎成败;二是教师是否有愿望以及能否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教育模式也是一大障碍;三是确定合适的体验营销项目也是一大难题,案例教学、创办营销策划公司、举办创业大赛、专题研究、项目实践等,需要结合教学时间的长短、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学校的拥有的资源与条件、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方面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基于市场需求的团队体验式营销教学的成功实施,将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真实感悟营销,体验营销,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工作责任感得以形成,为更好地融入营销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应当成为今后市场营销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如今,企业面临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网络经济时代,大中小企业的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已成为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和必然趋势。企业的国际化运作迫切需要一批既了解现代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精通专业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国际市场营销学是营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具有营销学的基本特征,在综合性、实践性和环境异质性方面的要求较高。
由于国际市场营销学的研究环境是把市场营销活动放在国际环境中去研究和阐述,而国际环境包括了国际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环境、国际法律环境、国际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际科技、自然物质环境等。对已掌握一定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者而言,由于对国际环境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且没有涉外经历和经验,较难把握。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适合性
探究式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授涵义和方法,列举相应的案例讲解后,设定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对某几个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让学生,!自已通过查阅、分析、比较、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去探究,自行领悟相应的理论和得出一定的结论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师在一个学期的课堂里所教的内容有限,或有些问题没能讲深入,不如留一些问题和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讨论和查阅,由此调动学生的胃口,挖潜学习兴趣,而对问题进行生生探讨、师生共讨,又可营造一种轻松活跃、学术气氛浓厚的课堂。这一转化,教师可从繁重的讲授知识任务中解放出来,学生更积极主动思考和探讨问题,师生讨论促使彼此关系更融洽;学生各有所谈、各有所识,互相启发,共长知识。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学科探究的全过程。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逐级推进,系统安排。
(一)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备教案,备学生
从备课上,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结构,理清各单元的教学主线,确定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设计出章节知识布局合理、难度适中的各种问题,为探究式教学式教学的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 1.教材章节内容的合理选取
教师根据教材大纲,精心设计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教学环节,除了利用课堂重点讲授,还要考虑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明理深化,实践探究。
有的教学内容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或作为抛砖引玉教学过程,引发学生们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某种启迪,体验成功探究的快乐。教师要合理把握,选取部分内容实践探究,正向强化学生的学习诱因,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并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例如:国际环境对国际营销战略及策略的影响非常关键,国际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作为讲授内容,但是国际营销环境的的部分,各国各经济体的营销环境千差万别,由于课时有限,必须安排课外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这也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以及将来的实践打好基础。
2.设题应多角度、开放式,重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锻炼,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成长大有俾益。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一般把问题设置成观点型和操练型两大类。
观点型问题是为了获取事实信息,回答者需要在理解教材知识基础上,通过课外多方查阅、对比和思考,加上自己的经验来表述观点,教师事先不确定学生作何回答,课堂互动性强,富于真实情境的交流。在教学中,若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辩思维和语言表达,可设置观点型问题,给予学生一个思考辩析空间和充分表达机会;若是为了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可设置操练型问题,给学生充分展示知识综合运用并加以及创新能力的平台。如:由学生任选一个国家或经济区,作为国际市场进入的目标,从了解该国家或经济区市场基本格局,进行国际市场调研预测和评估、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到采取何种正确的方法进入该国家或经济区市场,实施什么样的国际市场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这样全程策划的操练,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章节知识的衔接,训练综合运用的能
力。 (二)开学第一堂课,交待课程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拟定学习计划
开学第一堂课,教师应让学生知晓课程教学计划,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读物与本学期授课时间安排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老师每堂课将要讲些什么内容,在哪个单元或教学阶段要安排教学互动的作业,要看哪些材料并完成些什么作业。这样,相当于给学生的课程学习指明了方向。此法与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不同,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较多,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课堂操练,就必须在课前做足功课,也就是课前要看大量的阅读材料,包括相关文章和书籍、报告和数据,以及网络相关资料知识等。比如:要做某个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包括国际产品策略、国际定价策略、国际营销渠道策略和国际促销策略,其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需要先了解该国际市场的格局、环境,才能使用相应的方法技术正确制订国际营销策略。
如此,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看似半年时间很长,学生会感到任务满满地,不会松懈学习。为了能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他们总是会想办法抽时间泡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看材料。
(三)合理分组,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首先,要顾及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性格的不同,还要顾及每组人数,合理分组,人数通常为平均分配,可采取随机分组或自由组合两种办法,以利于学生交流和组织活动为原则。其次,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爱好、兴趣不同的同学,学会相互协作,每人都可以发挥自己长处和潜能,使小组的任务能出色地完成,同时,组员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分工协作、独立查寻与问题有关材料信息,自主探究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积极配合,讨论交流,最后经过小组加工合成本组的主张、见解或成果,由小组派出代表发表见解或作汇报。
(四)抛题引趣,解疑引导,总结评价
1.课堂探讨前,抛题引趣。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铺垫式地导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研究分析和总结梳理,得出结论、见解或疑惑,课堂上发言代表把本组的结论、见解或疑惑大声清晰地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使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与求异性思维相结合。
2.课堂探讨中,解疑引导。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激发并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积极性。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营造一种活泼、平等、友好的课堂氛围。如:“同学们赞同的这一组的观点吗?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你们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需要补充吗?”等等。此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地把想法说出来,探讨交流中会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促使思维创新产生。经过双方或多方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3.课堂探讨后,总结评价。课堂探讨最后,教师总结性发言,举出几个代表性观点,结合教材理论,综合剖析,引起学生再次反思,将新认识与原有理解联系,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对于知识的引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果当堂解决不了的,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篇6
一、基于“兴趣化教学”策略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主动学习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可以和智力有关的工作,兴趣都是最高的引导。我国著名学者先生也认为:教学设计的总体步骤应为:对兴趣的激发一思考的激发一进行详细讲解一适当的引导一活学活用一最后总结。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作为职业教育,若想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首先应从如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入手进行相关教学设计。在兴趣教学法中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取应围绕如何营造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而进行,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探索。
根据兴趣化教学策略的要求,我们尝试寻找可以构建教学环境的工具,发现信息化教学完全符合相关要求。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是实现“兴趣教学法”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兴趣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两者的紧密结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
为此,我们以兴趣化教学策略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恰当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率先对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市场营销基础及实务》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改革。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基础及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不同于简单的在传统课程教学中移植和嫁接信息技术,我们在进行《市场营销基础及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时,以创造学习乐趣、体验营销工作快乐为载体,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旨在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课程及教学情境介绍
《市场营销基础及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刚人校的新生。作为专业前导课,更加强调专业岗位工作的认知和基础入门,课程设置旨在帮助营销专业学生完成从高中毕业生向一名营销工作从业人员的初级转变,是一门帮助学生认识、掌握营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前导课,一门培育、造就学生岗位基本技能和职业通用能力的岗前实务课,一门培养、塑造学生营销基本从业素养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教学活动以任务驱动,教师首先通过真实的情景演绎主要采取播放真实营销岗位工作的视频、音像等方式,让学生首先建立起对营销工作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营销工作的兴趣,融入学习情境中,并以新身份接受学习任务。此后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拟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成对应的学习工作页。此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导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营销工作产生更为理性的认识,同时审视自身与岗位工作要求的差距,确立弥补与改进的目标。同时课程再配以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更好的满足了学生课下查缺补漏的需要。
本次以《市场营销基础及实务》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了解营销工作”为例来具体介绍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作为本门课程的开篇,为了在课程学习之初,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课程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此情境构建为新员工人职的课程学习环境,教学载体为“以校企合作单位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的一名新员工的身份,完成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全面认知”。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情境设计要求和学生情况,本情境的知识目标是理解市场营销的含义和核心概念: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明确市场营销工作内容:态度目标是树立正确的营销工作理念,热爱营销工作。从教学目标中提炼出来的本学习情境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起对营销工作全面系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营销工作的喜爱。
(三)教学策略
1.利用视频资料构建学习情境,力图通过更为直观的环境营造,使学生尽快融入对应情境。
2.录制徽记市场营销各职能部门主管的授课资料,有利于学生课下观看学习,拓展了学生与企业专家的交流渠道。
3.创建了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满足了学生自学的需求,同时增设网络检索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料。
4.通过新媒体(QQ\微信)构建社区化的学习环境,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在此平台及时学习任务和作业,并能及时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辅导。
(四)教学实施
1.学习情境导入
播放“营销是什么”的专题片,此片中详细介绍关于“史玉柱”、“麦当娜”、“奥巴马”的企业界和非企业界成功人士的发展历程描述的视频资料,研读企业界成功人士及社会知名人士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感受营销工作在当今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营销的兴趣。而后导入播放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的介绍宣传片,并要求学生登录徽记公司网站了解徽记企业信息,使学生从课堂学习环境中转变为企业新人职的员工所处的环境。
2.明确任务
授课理论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通过PPT多媒体讲解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学习知识点,帮助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计划。同时播放企业兼职教师关于徽记公司市场营销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岗位工作内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形成对具体工作任务的感性认识。同时,公布企业兼职教师的QQ、微信等联系方式,便于学生与企业专家的沟通,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及明确学习工作任务内容。
3.做中学
学生在对徽记公司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徽记公司新人职员工的身份,以小组形式,借助网络完成信息收集,分析讨论各个学习工作任务,按照学习指导页的罗列工作流程完成相关学习工作,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提交作业。
4.故中教
教师在课程教W平台上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一对一指导,汇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平台上解决问题的辅助学习资料供学生完善、学习。配合课堂讲解让学生将资料内容与自己目前所完成的学习工作内容相对比,查缺补漏,在完善各项实训工作手册的同时,也对于营销工作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课下还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与企业兼职教师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5.考核评价
篇7
现行CMAT认证模式分析
市场营销职业管理人员执业资质规定了三个等级:市场营销总监、市场营销经理、市场营销经理助理。市场营销经理助理是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协助部门经理完成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是营销专业毕业生最先从事的职业岗位。
现有的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认证考试(简称CMAT)在分析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知识与能力考核的内容,主要由营销原理和营销实务两个模块构成。经理助理级别的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目前,CMAT助理认证已在全国多所高校举办,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和社会学员通过认证已在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的职位上发挥作用。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已学过CMAT培训的两个模块的理论知识,9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CMAT认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课程置换”方式进行CMAT认证模式的创新,是将营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市场营销专业实施“双证制”的新尝试。
市场营销专业开展CMAT认证的模式创新
从2009年开始,经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中国市场学会批准,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申请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无须参加CMAT考试,而是以“课程置换”的方式,考核评估依据学校教务处开具的该学生《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任意一门课程的校级考试成绩为准(课程考试成绩不能低于60分),同时撰写一份《营销计划书》,经过评审合格后即可颁发证书,其认证培训的流程如图1所示。
该模式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企业第一手资料,处理和分析数据,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撰写《营销计划书》。能够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市场营销专业以课程置换开展CMAT认证的实践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营销技能训练,实施了“课程置换”的CMAT认证新模式。该项目从第四学期的第14周开始,二年级的学生已有《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专业课为基础,CMAT认证相当于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学生按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导师,实行“一对一”的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进行个性化分析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身的成长经历进行描述,对性格特征、处事风格、兴趣爱好进行自我剖析,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其大致选定某一个行业的研究方向,指定参考书目,制定为期3个月的认证实施计划,让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选题行业的认识,最终确定个性化的CMAT专业学习计划。
合理确定选题研究选题是《营销计划书》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选题可使学生的调研容易实现,资料的收集和写作相对容易。一般先针对企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供若干选题方向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专题,也可自由选题;确定选题后,要向指导教师上交6~8篇相关参考文献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选题细化为宜于调查研究和可操作的子题目;子题目确定后,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拟定调研计划并收集相关的二手资料,研究选题一般在第17周之前完成。
深入企业调研实践分为两个环节,第17周由指导教师进行集中辅导,对《营销计划工作表》和《营销计划——决策指南》进行讲解和指导,并对企业调研工作进行前期准备,如明确调研计划、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与企业人员接触的注意事项等。这个环节中确定调研企业很重要,可通过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主联系;第18周进行集中调研,教师可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全程指导,学生在获取第一手资料后,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机会深入了解企业,以便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学生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等研究工作可以在暑假期间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给予指导。
撰写市场营销计划书市场营销计划书的撰写在第五学期的前5周完成,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将市场调研报告和已完成的《营销计划工作表》和《营销计划——决策指南》交给指导教师,根据营销计划写作大纲的要求,师生共同确定写作提纲,按照市场分析、营销策略和行动计划三部分内容进行撰写,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数据要利用统计学软件和图表进行处理。报告结构要完整,分析要充分,选择同一企业不同题目的学生可以互相研讨。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对提交的《营销计划书》进行最后把关。
进行测评认证在9月末,汇总学生置换课程的考试成绩,并到教务处盖章后,将考试成绩单、学生的《营销计划书》和认证费统一交到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认证培训办公室,由中国市场学会指定行业内知名营销专家组统一进行评审,成绩合格者颁发“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美国市场管理协会(AMMA)营销人才评价标准已与CMAT评价标准达成互认,通过CMAT考试的学生还将获得AMMA证书,CMAT-AMMA联合认证更能体现证书的国际性、发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具有更高的获取价值。
目前,我校已有多名专业学生选择“课程转换”的认证模式,选题涉及连锁经营、零售、轿车市场、消费品市场、网络营销等不同领域,完成了《营销计划书》的写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帮助很大。实践证明,在市场营销专业以课程置换方式进行CMAT认证模式的创新具有可行性,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增强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CMAT价值的认可,有利于CMAT认证在本科院校的进一步推广。
以课程置换开展CMAT认证应注意的问题
要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1)选题不要过大,应具有可操作性。选题若过于宽泛,学生便无从着手,研究的针对性就差,获得资料的难度也大,最后往往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选题,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比如,选择某一市场或企业某一产品的研究比较容易,第一手资料容易得到,也有研究意义。(2)选题要有价值和时效性。选题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应是企业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或焦点问题,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题要新颖,有一定的创新性。(3)选题应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样教师就可以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料,同时,学生也可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使研究成为教学相长的过程。
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CMAT认证重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应制定有效的师资培养规划,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到高校去“盯课”;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去企业挂职锻炼。在鼓励教师以老带新开展企业营销培训、项目咨询的同时,可引导教师将咨询项目的经验与CMAT认证项目相结合,实现教师科研与CMAT认证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市场学会应更多地组织相关的师资培训和企业调研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提高CMAT培训的实效。
要加强指导教师全过程管理以课程转换方式开展CMAT认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此,师生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加强全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对于选题、调研、写作、提交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与学生一起完成任务,真正帮助学生在全过程中受益,并形成口碑效应,使CMAT认证能够长期开展下去。
要建立稳定、充足的实践基地《营销计划书》的撰写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企业调研。实践基地建设是CMAT认证项目成功的关键,也是制约CMAT认证开展的“瓶颈”问题。要动员各种力量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和分散性的实习单位,拓宽实践渠道。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制定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的各种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调研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市场营销经理助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扬,魏拴成.市场营销本科课程体系设计及专业特色培育[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5-9.
[2]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营销总监、经理执业资质条件[OL].[2009-07-12].http://cmat.org.cn.
[3]宋彧.CMAT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探索[J].市场营销导刊,2008,(4):13-15.
[4]宋彧.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35-137.
篇8
1.pbl教学法的含义。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问题导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授之以渔”的教学法。起源于医学教育,后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强调在预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以小组形式探讨、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pbl的核心思想:学习内容以现实世界问题为主线设计,将5—8个学生形成一组,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主动和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只是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直至学生找到答案。学生在发现式学习中,依靠探究知识本身获得独立解决问题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2.pbl教学法的优势。传统教学法:教师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教与学的互动不强,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即使是案例法,也是教师先讲授内容,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后进行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
pbl教学法:学生是学习主体,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内容的重要参考,教师是引导者,主要进行课前规划,选择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的活动及对学生活动的响应。学生将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进行独立自主式学习,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
3.市场营销专业选择pbl教学法依据。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理论更新速度加快,营销的现实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知识;同时教学过程中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学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非常适合选择pbl这种教学模式。
二、基于pbl的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了pbl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并通过国家精品课程培训平台向全国推广,借鉴他们的pbl活动流程,结合自身营销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了pbl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分析。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行的是“3+1”人才培养模式,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与健康教育平台、公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平台等四大平台,建立了动态的课程体系,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三年内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网络营销三条专业“生命线”。在营销管理、网络营销两个专业方向上科学设置专业选修课,使学生能根据未来就业方向获得相关行业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学生已建立起经济管理类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结构比较清晰,对营销经典理论有一些了解,对营销问题有一定的判别能力,为此,pbl教学法的应用应选择在专业主干课程中进行,如市场营销学、现代推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服务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
2.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1)情境问题的设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的现实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观看最新视频内容,然后再提出问题,对于不明确的相关概念和术语进行解释。(2)问题的界定。小组成员进行初步的讨论,统一认识后确定一组需要解决的问题。(3)小组的讨论(头脑风暴法)。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让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各种想法进行碰撞,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辨别问题的主次,确定需要运用哪些知识,提出自己的假设。(4)问题的分析。对小组讨论提出的所有问题深入分析,找出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拟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进行组内分工。(5)学习目标的确定。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制定学习目标,找出为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以及小组所欠缺的知识,明确下一步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知识内容。(6)独立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图书馆、校园网等资源独立进行资料的收集、领会、整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拟定解决问题提纲。(7)学习报告的提交。小组汇总组员学习内容,学生讨论,辨析和整理与初始问题有关的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确定报告的结构和分工,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对问题的解答,整合及评价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
3.pbl教学法实施的前期准备。(1)pbl教学法培训。pbl法完全颠覆传统教学方法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师生转变观念,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很大;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讲解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指导编写pbl教案;教师再对试点班级学生进行实施细则说明,取得学生的认同和支持。(2)pbl实施分组设计。30人班级分为5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推选1名组长,1名秘书,1名计时员,教师设计出基于情境的问题样本和评价标准,学习小组设计出学习记录本,列出各阶段的学习档案。其中问题设计难度很大,是对教师能力和敬业精神的考验。(3)争取学院的政策支持。pbl法的实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尤其在问题的设计阶段,教师要大量收集现实中的热点营销情境问题,找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案例后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营销问题,可见工作量很大,争取学院的教改立项支持,并在工作量核算上加倍,在年终给予奖励,学院的支持力度是该项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篇9
一、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及条件
近年我们学院花大力气建设了校园网络及服务平台,对全院师生免费开放,为普及和广泛使用数字化资源库学习提供了基础。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库能够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在国家投入巨资进行高职院校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的同时,突出地缘特色建设自己的课程学习资源库,能够结合自己学院学生情况对共享的本专业国家资源库做以补充,尽可能真正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课程资源库的预期效果,避免资源闲置和供求不对应,学生上课玩儿手机不听课下课上网搜答案写作业的窘境。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思路
以教职成 【2011】12 号文为指导,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道分析策划框架,根据学生眼下真实需要和实际水平,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流程和行业标准,对课程资源库内容进行规划设计和充实采集。
1.明确需求。根据课改设计的课程框架及课程涉及的几大工作任务,确保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实效性。通过深度校企及行业协作,对市场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充分调研,改革教学模式,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实效性。
2.优化整合资源,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根据热点行业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特点,充分吸纳行业及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优质市场营销课程资源库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参加行业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开阔眼界并丰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力求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持续更新、动态管理、提高资源库建设的延续性。加强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开放性、探索资源建设动态管理,共享性建设机制,与企业和行业分享资源并不断丰富,把握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学习实训过程中确切需要的资源内容。
三、建设方法
《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经过外出学习和调研,目前传统资源库框架基本包括:计划、大纲、教案、课件、案例、题库。我们拟增加行业专家视频讲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专业策划样板、行业发展前沿、方法能力训练等,强化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及时掌握热点行业营销岗位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选取行业热点和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后业面对的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寻求待解决的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目的明确的,有意义的课改团队研讨,参与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外出参加专业会议,各级专业比赛交流等活动,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
四、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行业及工作岗位需求,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实用性资源为重点,搭建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库训练学习平台。建设步骤包括:项目调研、选准定位、设定目标、项目预算、培训研讨、方案实施、阶段评价、方案修订、项目收尾验收。
项目建设在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行业、学生和员工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训练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五、建设特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企业公司共同培养学生,参与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
2.立体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完善教学和学习实训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资源建设水平。
3.网络运行。校园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对学生免费开放,资源库资源不断持续更新,利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在线使用、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服务等功能。可在网上平台开展实时 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等都能开展学习、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六、使用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我院营销类高职专业教学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和教学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和今后市场营销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把专业人才培养、学习、实训、专业竞赛有机结合,根据相关行业企业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走进行业、企业,确保了课程资源库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资源库建设从建设之初至今一直处于边建设、边应用、边探索、边改进状态,各部分框架水平高低不同步状态。作为一个普通学习者,很容易就感觉被淹没在资源的海洋中没有方向。从开始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后面对资源库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从而导致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
为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依托高校所在地的相关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如果没有足够的先进性、前瞻性、延续性,那么我们用过去陈旧的知识、通过现在的技能训练和学习、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会遇到很多困难。
参考文献:
[1].王静燕,李雅丽,马琳 浅谈高职《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9)
篇10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当前国内外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同化过程以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两种过程的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国际背景之下,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环境,并且运用市场营销的知识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为指导,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和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将“实战法”的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体验式”双语教学法相结合,设计出“实战体验式”(Experiencing)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将学生置身于按照预先设定的具有一定流程一整套商业环境中,确定其在情境中的角色,并告诉他们在这种情景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子和语调,由学生分组分情景模拟,让他们亲身体验出每种情境中所应具备的营销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其掌握相关技能。文章提出的“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
(1)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的“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提倡渐进主义的教学进程,将其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的“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中文版教材,用英语板书教学内容的标题和专业术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提问、部分专业术语、少数专业性不太强的学科知识的讲解用英语进行,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或英语和汉语夹杂的形式回答问题等方法来进行英语的渗透。第二阶段是英语和汉语交替使用、互为主体的“双语”教学整合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述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第三阶段是以英语为主、英语思维的“双语”教学延伸阶段。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层面,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必须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才能得以进行。
(2)突出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配合,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即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学会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其次要转变学习方法和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除了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习以外,应在课外多阅读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英语材料,开拓自己的视野,为真正适应双语教学做好铺垫。之外,树立明确的双语学习的目标,培养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大胆、心细地用英语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3)发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双语教学模式,它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教师在双语教学模式中的引导和组织课堂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获取学习资料,采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Studying interest,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的习惯。
2.以“实战法”为基础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实战法”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就是情境创设,而对学生来讲就是角色体验。通过情境创设,把整个国际营销课程和企业实际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APIDEI”营销实战法。其中A 代表“Assign”,表示教师布置项目;P 代表“Practice”,表示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去完成任务;I 代表“Instruct”,表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指导;D 代表“Discuss”,表示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讨论和交流;E 代表“Estimate”,表示每个项目结束,针对结果都要有评估;最后一个“I”代表“Improve”,表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技能得到提升。而学生就在老师所创设的国际营销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环境中所需要的交流语言和专业词汇表达,从而达到在实战中提升外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实战法”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工作流程情景创设。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按照“发现国际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步骤设计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业务操练”。学生一开始就分组成立“公司”,选择经营的产品,然后依托一个真实公司开始国际营销的“业务运作”。从认识国际营销入手,从利用国际调研方法和手段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然后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最后到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及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并提交阶段性报告。同时,每个阶段性的任务都是一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有若干小项目,大项目套小项目,环环相扣。按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教师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训练课,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消化、掌握理论知识,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具体做法就是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模式。首先,在开始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公司自己“注册”名字,并准备一个公司标牌和业务夹。然后教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方便其运作,并说明在本学期的每一次“业务”中都可能获得奖励的“资金”,反之一个“失败”的业务也会导致“资金损失”。同时,从该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所有训练始终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出现,每次上课必须带上公司招牌和业务夹,每次业务汇报也都以“公司”的形式出现。
(2)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国际市场营销的活动范围是跨越国界的,他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使用外语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进行沟通,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因此作为国际营销人员,至少要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交流。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基于工作流程的情景创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演习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的环境。因此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实战法创设的一系列营销情境,告知他们在这种情境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带有英文解释)以及常用句型,再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模拟练习,当然在练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出现。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同样也做出相应调整,每次课应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节课主要用于介绍理论知识,第二节课由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分派角色自己训练,第三节课分组模拟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主动地自我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基于能力提升的成绩考核制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实战体验式”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它更趋向于将成绩考核看作是一种信息的反馈过程,通过反馈回来的结果来发现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并且这种反馈应伴随学习过程始终,而不只是学期末,从而使学生摆脱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因此基于能力提升的成绩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学生平常训练时的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成绩考核中,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公司业绩(包括平时的网上搜索、案例的口头表达、课堂参与、团队活动的表现)占50%,学生的信息反馈(即学习心得)10%,学生到课情况占10%。考核的重点不再是评价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而是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通过每个阶段的形成性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11
双语教学是把学科专业教学与语言教学进行融合,外语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手段,这和专业英语教学不同,更不是把专业知识简单地翻译成中文。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培养的是既精通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但双语教学在我国的不断推广,让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1.课程设置的难度
高校营销专业的专业课通常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国际贸易贸易原理与实务等。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使专业性和语言性结合在一起是相当困难的,学生要在语言没有障碍的情况下掌握专业性的知识给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加大了难度。学生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去掌握专业知识,这些都给双语教学的成功实施增加了压力。
2.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中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并不多,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又缺乏足够的营销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营销专业知识的教师的外语水平又不一定很好,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已经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外,双语教学在很多高校的推广还处于初步阶段,教师们对双语教学的概念认知不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存在着缺陷,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用英语去讲授专业课知识,不重视英语与专业知识的渗透,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双语教学就是学习英语的课程的误解,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双语授课的积极性。另外,国内的大多数高校教师还是受国内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真正地运用到国际营销业务中。
3.学生个体素质不高
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是实际运用能力不佳,营销专业知识对于他们是一门不同于高中课程的新学科,对营销知识的了解甚少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障碍之一。另外,营销专业的学生不同于理工科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社会活动中,双语课程本身的难度让许多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4.双语教材的缺乏
目前国内高校营销专业普遍使用的都是国外教材的翻译版本,教材的内容虽然丰富但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教学并不多,教材中很多思维和情景设计上完全地西化也不利用学生的学习,另外,翻译的教材容易出现内容不全面、表达不地道等问题。然而国外的原版教材虽然可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昂贵的价格往往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不易买到给知识更新带来了很大障碍。
5.双语教学环境建设力度不足
双语教学并非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的实施和能提供给学生的语言环境不协调,学生没有能锻炼语言的固定场所和条件。对双语教师的培养投入也不足,虽然开设了双语课程,但对教师的激励制度滞后。总之,配套的校园双语文化建设,语言环境匮乏,教材教辅资料开发资金及师资队伍培训等软件建设都没有跟上双语教学开展的步伐。
6.教学方法不合理
高校的双语教学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程难度较大等问题,市场营销专业的双语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教学效果的反馈后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便开展,填鸭式灌输式的授课模式给双语教学的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双语教学,这就要求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选择。对于一些本身内容难度比较大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形式,学生们会很难理解和吸收。因此,首先应该建立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框架,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选择合适的科目来开展,只有选择的课程具有涉外性与专业基础,并具有实践性与交流性,双语教学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2.提升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双语教学推广过程中直接影响它的实施。双语教学不是通过简单的语言课程来达到语言教学的效果,它强调的是用非母语进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外语在这其中只充当媒介的作用,实现传递专业知识的目标。双语教学和其他母语学科教学相比对师资的要求较高。担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学历背景、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双语双元文化基础、较新的知识体系、开阔的专业视野和较强的文化批判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学校应拓展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到合作高校研究和学习。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注重引进具有国外留学学历背景人员,充实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教师职务聘任中,把双语教学授课数量和质量作为教师职务晋升的指标之一,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双语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基础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接受者,他们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前提因素。一方面,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也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决定了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教师在教授的过程要把握知识的“量”和“度”,由浅入深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双语学习观,针对自身的基础,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融入到新颖活泼的双语教学课堂里。
4.合理选择教材
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双语教材,它是双语课程资源的最核心的外文资源。在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让双语教材的选择不仅考虑校方的意见,更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教材,最后学校结合专业特色,综合师生的意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材。
5.营造双语教学环境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一定语言环境的,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建设,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外语交流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外语的运用和驾驭能力。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财经类”指的是,本文中所指的财经类院校主要是从事贸易经济、工商管理、会计等人才培养为主的高等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还设置了计算机专业,与同类的理工、综合类大学相比较,计算机专业不能够准确定位,完全按照理工类的院校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甚至许多的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为了扩大招生或者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的基础上建立,在院校中不受重视,被边缘化,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把计算机专业建成校企合作,把学生的培养教学推向了企业培训。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经类院校中计算机专业已经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二、财经类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的新思路
在当前的形势下,计算机在经济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的外延都具有很广阔的拓展。从这个意义讲,计算机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强的运用计算机从事专业活动的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型人才。
1.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报考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数少,甚至有一些是财经类专业调剂或者转专业过来的;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财经类院校中要办好计算机专业,就应该走学科交叉的路线,首先巩固和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能力,高度重视计算机专业基本理论、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夯实基础。第二才是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扩展财经类专业方向,发挥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和自身学科的优势,将计算机学科与经济、管理及金融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培养方向的拓展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积极将财经院校优势学科融入其中,将计算机学科与经济、管理及金融等学科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培养方案。
1)信息管理类方向
该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此方向,甚至已经成为了主干专业。信息管理类方向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如企业中的考勤、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等,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商务类方向
该方向主要是电子商务,主要是把计算机科学与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等学科进行融合成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具有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
3)金融信息工程方向
该方向是计算机软件技术、金融学、工程管理等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掌握软件开发的技术、工程管理的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软件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企事业、政府部门中能够胜任系统管理、项目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3.教师队伍的打造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要培养复合型的计算机人才,专业教师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很强的财经类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教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目前许多的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情况为: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是知识结构单一,财经类的知识欠缺;财经类的教师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有比较差,这样都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所以要拟定教师培训和学习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现有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多渠道、多层次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引进具有经验的商务人才,提高团队成员科研和教学的水平,确保能够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商务类计算机人才。
4.教学方法的革新
学科的方向上走交叉路线,同样在教学中也要革新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工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专业方向教学。首先要树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建立起自身的知识和结构和能力结构。其次,尽可能地多结合计算机和财经类课程的特点,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来改进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企业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可以提供比高校更多的实践机会,且拥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可以在实验环境建设、实验中心的市场化运作、案例教学、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为高校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更多的创造培养应用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
三、结束语
财经类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是一个长久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组并优化课程结构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财经类院校教育发展的计算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能满足经济领域信息化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1.1学科特性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按照广告学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展实习。对于广告学这种应用型学科而言,学生如果和普通的理论型学科一样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进入实践环节,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毕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因此,考虑以何种方式在正式实习期没有到来前就开展学生的实践训练尤为重要。长期的教学经验得知,对于应用型学科,不应按照常规学科的教学-实习模式来开展专业实习,而应根据学科特性,专门化设计教学-实习模式,通过种种创新方法,突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利用实践反晡理论学习的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侧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学科,也是理论更新频繁,需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学科。因此,广告学专业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深入生活实际、亲身考察体会的方式来加强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否则,广告学将失去其鲜明强烈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广告公司模拟制打破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采用模拟广告公司的做法,能增强实践环节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保持学科的实践性。
1.2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学科理论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授课,学生做笔记,连课堂讨论都不是十分活跃。这种模式教学弊端是信息“满堂灌”学生吸收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从教学效果的角度而言,广告学教学方式应该是充分考虑受众特点而不能只关注教学任务的简单完成。因此,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成为了广告公司模拟制的逻辑原点。
这种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自愿报名、自愿选定职务的方式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广告公司,变老师一对多学生的教学为一对“几”的教学,增强了小组同学间的团队意识和角色意识,使其从被动接受老师信息成为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提炼课堂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1.3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传播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1]从上可知,这些学科都是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型学科,如果采取普通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将无法消化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有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亲身体会到理论所描述的种种规律和特点。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深入生活的可能,帮助学生扩大视野。
各小组根据不同的作业开展全方位的广告业务实践:利用周末亲自到市场一线开展市场调查、采访不同年龄、职业的人、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统筹各方面的信息,最后经过讨论形成广告主题,确定广告风格,最后设计定型广告图案、文案。这种广告公司模拟制能满足每个学生接触广告实务的可能性,并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的可能。综合而言,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并且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观察力。交际能力是广告人极其重要的职业素养[2],传统理论教学中对这类情商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普遍学高手低,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处理不好,遑论开展广告业务。
1.4采用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广告公司模拟制是采用项目实训的方式开展作业的,每个小组有多个成员,分工各有不同。完成作业需要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市场营销、数据统计、人际沟通、广告表现等等,一个小组只有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作业。因此,小组成员必须经历意见不一到意见一致的过程,才能统一思想开展作业。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未来进入真正的广告界奠定了精神基础。
2.广告公司模拟制的具体方法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自2006年开始招收广告学本科专业,至今有2006、2007、2008三个年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广告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训反晡理论的教育方针,通过模拟
广告公司开展专业教学。具体做法是:总体上,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项目实训结合的方式开展。每个班级按照6-8人不等划分小组,各小组按照广告公司部门格局分配同学职务,包括总经理、策划、文案、设计、客户代表、媒介购买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以作业的形式来展开,一个学期开展若干不同主题的作业,内容涵盖广告公司命名、设计公司标志、市场调查、广告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策略、广告诉求定位、广告表现策略、广告文案、撰写广告策划书、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等。
第一环节,学生分组。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自由组合、重点协调的方式组成广告公司。学生自己提出组队名单,老师根据学生性别、性格、能力进行综合协调,尽量保证每一个小组性别均衡,能力均衡。
第二环节,选定职务。鼓励各同学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职务,每个广告公司都设定规定的职务,让学生能亲身实践真实广告公司具备的职务要求。比如总经理、广告文案、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客户代表、媒介购买。在不同的作业中,要求各小组同学调换职务,以宜于学生多方位的掌握不同岗位的要求。
第三环节,开展业务。每个作业基本上在3—4周内完成,作业主题和教学计划中的理论重点密切相关。一般会选择和当前广告业界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作为选题,比如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药品广告、食品广告、酒水、饮料广告等。先按照不同行业进行理论授课,在完成一定的学时后结束理论教学,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实践环节完成。学生将以某一类商品为对象,模拟开展广告实务。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学生广告公司完成作业后,统一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每个小组都派出若干位同学上讲台对全班进行本公司项目完成情况讲解。这个环节完全按照广告公司竞标广告业务的“提案”模式来开展,学生轮流讲述各自负责部分的内容,将课堂其他小组同学视为竞争对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作业考核。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供的项目完成文本,对各个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评判参照其投入程度、数据收集程度、分析深入程度、讲解流利程度、PPT制作精美程度、广告主题准确程度、广告文案。
这种教学-实践模式也能称为实战教学模式,其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战能力。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检验,这种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作业的熟练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广告敏感性有大幅度提高。
3.广告公司模拟制教学模式的思考
3.1广告公司模拟制能否形成制度化
广告学所涉及课程有理论课、实践课,对于两者应该如何确定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定。教师根据各自喜好,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中开展广告公司模拟制,缺乏统一的制度设计。广告学的全套课程设计中,能否统一对广告公司模拟制进行规划,统一实施,根据科目来确定是否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对于需要开展广告公司模拟教学的,应统一开设,统一分小组,保持每个小组相对的独立性,以利于学生大学四年延续性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专业能力。
3.2专业教师如何提高引导性
广告公司模拟制主要亮点在于老师起指挥教学的作用,学生是参与主体。但是,作为一个主要依靠学生实践配合理论教学的模式而言,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至关重要。一个项目的过程很长,从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到广告表现策略制定、媒介投放计划确定,学生需要完成由初级信息处理到制定广告竞争策略的全过程。在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开展的,这会导致不少学生由于某个环节存在理解偏差、或因能力不足,但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虚构信息,最终使得实训作业失去实践训练的意义。因此,如何解决在项目开展的全过程保持教师的适度介入,以提高对学生的引导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教学评价方式的科学性
采取广告公司模拟制是解决教学脱离实践的
第一步,但是如何保证教学效果评估的真实性却成为了另一个问题。高校的广告学专业教师当中,拥有业界经验的较少,尤其是年轻教师。如何引入更多市场一线从业者进入课堂,增强教学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广告提案环节邀请校外广告专业人士、企业界人士、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一同参加,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校外专家通过对方案客观的点评,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评判标准,克服了纯理论教学的滞后性,使广告教学走入真正与市场接轨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