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零售行业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新零售行业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零售行业调查报告

篇1

TNS的调查显示,国内客户对各家银行认知度的排名前六位分别为: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行、招行。最常用银行排名,工行遥遥领先,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55%,TNS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工商银行(5.27,0.02,0.38%)的网点规模庞大有关。

但是,虽然客户认知率排名大银行居前,但部分中小银行却拥有超比例的人心,即客户认知度远远超过其市场占有率,如民生银行(10.1,0.26,2.64%)、浦发银行(22,0.61,2.85%)、上海银行等。

零售行:仍以存取款业务为主

调查显示,客户对零售银行的满意度较低,多数银行客户流失率在40%左右。银行客户关系缺乏广度和深度,服务资源没有优化配置。该调查发现,我国的银行网点业务大多数集中在简单的活期存款账户、定期存款账户业务,柜面业务的结构十分单一。

据统计,目前87%的柜面业务为活期、定期存款账户业务,仅有7%的比例为投资理财业务,3%为借记卡业务,2%为信用卡业务,1%为贷款业务。分析认为,“银行利润最低的业务占据了柜面业务的绝大多数比例,这是导致银行收益率较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代表着客户对零售银行服务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指标———市场阻力比率,在北京、上海、广州3地的得分只有2.9,与全球平均水平1.8有很大差距。TNS从整体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客户关系中,仅有31%的为信徒类型,即既满意又忠诚;18%为雇佣兵类型,即虽然满意,但是并不忠诚;24%为人质类型,即虽然忠诚,但是不满意;27%为恐怖分子类型,即既不满意又不忠诚。

篇2

报告认为,家电下乡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项经济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惠农利民的民生工程。在政策推广中,必将在推动农村家电市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农村家电市场由“普及型”消费模式到“普适型”模式升级。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家电产品使用年限呈现两极分化态势,CRT彩电、洗衣机、小家电等传统类家电产品购置时间普遍较长,空调以及电脑、数码等农村新兴产品普遍在近两年购置。农村家电市场普及型消费模式仍将持续至2—3年,但到2012年农村家电市场则有望达到城市2000年度“高度普及型”程度,并将随着信息化以及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度的加快有望加速实现“普适型”消费模式转型。

针对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家电零售体系,从而让更多的农村消费者直接受益的问题。报告提出:加强规范的综合性零售网点建设、鼓励和扶持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适度放宽“家电下乡”产品限价等五项补充建议。

篇3

2,厂家实力有限,在市场真正启动前就倒闭,商没有办法得到后续的市场支持和稳定的货源;

3,厂家在与商谈判时,承诺的市场支持在实际运作中不能兑现;

4,OEM过程中,不能对制造商有效监管,出现过多的产品质量问题,拖累商在零售店的信誉;

5,厂家在各地的销售人员为追求短期的销量目标,大量压货,库存不合理;

等等层出不叠,使得日化商选择越来越谨慎,他们更愿意选择有实力,有水平的厂家(请见拙作《日化商如何选择新品牌》)。

在如此的情况下,厂家如何开发商,利用商的资金和网络将自己的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呢? 通过与多个厂家销售人员和商的沟通,总结出在实战中证明有效的商实地开发方法。

一,厂家需要确定目标商的标准,这样实地操作的市场开发人员才有依据可循,有利于迅速确立目标客户。

1,资金水平,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品牌、资金不充足的厂家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商能够在本品牌投入的资金越多,可以投入当地市场的费用越多,市场启动就越顺利;

2,零售网络,与零售商店的关系如何,是否拥有多而优质的零售网络,这也是与资金同等重要的标准,健全的零售网络,有利于产品快速进入零售渠道,争取到好的陈列位置和面积,获得有利的促销场地,最终有效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3,对产品的态度,重视不重视本品牌决定厂家与商是否能够有效沟通,而合作双方有效的沟通能够促进产品的良好销售;

4,管理水平,商对自己公司的管理水平,对供货商的管理水平,对零售网络的管理水平都将影响到该商的生意,所以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标准;

5,基础设施,例如物流配送的车辆,仓库,办公地点等等,也需要考察。

二,确定下商标准,就可以进行实地开发商。

第一阶段,进入市场初步调研阶段

一、目标:

进入市场,并同时了解、观察市场信息,竞品信息。通过前期了解,对相关人员进行初访,初次接触商。

二、工作内容

(一)、进入市场进行初期的调研工作。

1、目的:

了解竞品运作成果,确定目标商名单,确定市场开发方案。

2、方法:

a、询问各大、中、小零售商店营业员、促销、导购人员

b、询问购买竞品或参与促销的消费者

c、询问竞品销售人员

(二)、当地零售商店调研

方法:

1、观察竞品陈列货品,生产日期、整齐、丰满程度,及摆放方法。

2、堆头摆放方法、位置及陈列品种、数量、面积。

3、默记产品价格、品种、着重注意特价产品。

4、向促销导购人员提出产品质疑,了解其专业程度。

5、向货架主管了解竞品销售代表的拜访频率及店内规范陈列标准

6、向营业员或导购人员了解货架补货要求及每周淡旺季补货频率和其它情况。

7、拜访终端采购负责人,了解进店手续、费用明细、折扣及其它情况并邀请向我们提供信誉、实力较好的供货商名单。并探问竞品情况,索要负责人名片。

8、寻找竞品业务人员向其了解详细情况。

第二阶段,前期调查汇总、商筛选阶段

一、目标:

汇总前期调查结果,初步筛选出我们要求的商。

二、工作内容

1,整理各种信息表格;

2,初步接触商

1)准备工作

企业简介、产品说明书、营业执照、样品、质检报告、卫生许可报告、各种认证、各城市调查报告等文件。

2)注意事项:

a)和商初次接触不要谈及双方敏感的话题,像贸易条款、首批进货资金等。

b)要充分的讲解公司的背景、产品的特点。

第三阶段,谈判签约

一、进行小组公关会

1、准备;

企业简介、产品说明书、营业执照、产品上市方案、销售计划、商销售合作方案、样品、质检报告、卫生许可报告、各种认证、分销政策、合同范本、年度媒体推广计划、年度终端促销计划和各城市调查报告

2、选择地点:由市场部确定。

3、公关会人员:由市场部与当地销售人员共同确定。

4、讲解内容

销售合作计划、年度媒体投放计划、年度终端促销计划、上市方案、商政策、销售计划

目的:

和商达成初步意向,进行深入谈判。

注意事项:仪容仪表、谈吐、举止规范;熟练掌握和运用业务对答录谈判部分;

反复演练所展示内容并灵活运用

三、谈判:

内容:协议、销售计划、双方责权。

目的: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责权。

四、签约、督促商打款进货。

篇4

调查建议 :

(1)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问卷答案不完整,选择不够明确,甚至出现缺失或者乱填的现象以及问卷编码编排出现重复的问题。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问卷都计入无效问卷,对其做无效处理。

(2)在调查过程中缺乏基本的调查知识,以及调查礼仪、沟通方式不妥问题,导致有些调查被拒绝,因此在今后的调查过程中一定要切记调查礼仪和调查方式。

调查主体报告

调查背景:

(1)宏观经济背景。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国家统计局18日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均高于全年7.8%的GDP增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在注重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消费市场日益活跃。作为物质需求的一部分,饮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各种不同品牌间的商品竞争也愈加激烈。而作为追求时尚,具有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无疑成了消费饮料等主流。

(2)行业背景。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30年来,饮料行业不断的发展和成熟,逐渐改变了以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无序的局面,饮料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结构日趋合理。近几年,我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给商家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饮料市场与其他消费市场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能更快的打入市场;其新产品能更快的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与其他行业产品相比价格较低,符合大多数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

(3)消费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在整个饮料消费市场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从大多数的饮料宣传广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部分的饮料在推向市场的时候,都主要是定位于年轻的

顾客群体,因此,只有充分掌握、准确分析年轻人对饮料的消费态度 方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引导其购买决策,从而提高产品的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大学生生活费用相对较宽裕,具有一定的购买力,饮料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给了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机会,此外,性别不同,饮料选择的偏好可能也有所不同。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变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在消费日益理性的今天,厂商们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大学生饮料市场状况分析

饮料分类市场概述:

① 功能型饮料。功能型饮料走到今天,已步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如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农夫山泉的尖叫、康师傅的劲跑、汇源的他+她等。而在如今这个时时处处都讲究新营销策略的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功能饮料新一轮的激烈竞争市场也将发展到以品牌+品质为核心的竞争上,市场争夺愈演愈烈,全球功能饮料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② 茶饮料 我国茶饮料工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茶饮料市场进入成长中期,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成长阶段:

1、1998年及以前,旭日升占市场主导,一枝独秀。

2、1999年,康师傅,统一迎头赶上,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3、2000年,旭日升品牌老化,康师傅统一双雄争霸。

4、发展至目前,康师傅统一占主导地位,其他品牌(可口可乐,宏宝莱等)进入市场,诸侯纷争。

③碳酸饮料。近年来,我国的碳酸饮料制造业稳步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碳酸饮料的消费受到影响。传统的碳酸饮料因含糖量和热量过高,被认为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碳酸饮料日益受到挤压,两乐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在我国,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家长已把碳酸饮料列入饮食黑名单。随着果汁、茶饮料等健康饮料的流行,碳酸饮料的销量增速放缓。 碳酸饮料在整个饮料行业中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并不代表碳酸饮料制造业的衰落。果汁和茶饮料的崛起反映了中国人饮料消费的多样化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能完全替代碳酸饮料的消费。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碳酸饮料制造业逐渐步入其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大学生饮料市场概述:价格,品质,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时代是个性张扬的时代,

他们喜欢自由,我行我素,这一点在饮料的购买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购买者还是高居榜首,通常他们又喜欢瓶装或罐装的饮料。同时他们追求潮流,喜欢从当前的时尚潮流出发购买商品,因此产品的包装外形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对于饮料这个产品更新速度快的行业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同样崇尚理性消费,注重产品的质量。

结论:从以上的市场竞争状况可以看出,当前饮料市场各种类型的产品竞争激烈,同时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因而对于各种类型的饮料生产厂商来看,整个饮料市场的竞争机会是均等的,谁能有效把握市场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先机。对于大学生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也是如此。

报告分析

大学生喜欢饮料的类型

表中数据清晰地描述了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饮料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不同种类型的饮料的喜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30%的大学生选择碳酸饮料,其中60%的男生选择碳酸饮料;35%的大学生选择果汁,其中女生选择果汁饮料的比重较大,达到60%左右;而男女生对功能型饮料的选择差异性较小。

大学生对含糖量的敏感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对于果汁的含糖量更加敏感,超过80%的女大学生偏向于含糖量较低或者是无糖的果汁,而男性对于对于果汁的含糖量则没有女性那么敏感,但是同样趋向于选择低糖和无糖的饮料,因此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消费者而言更加喜欢低糖甚至无糖的健品。大学生对饮品容量的选择

从上图可以看出,约有40%消费者选择了250ml的饮品容量,约有5%的消费者选择500ml的饮品容量,所以有95%的消费者选择250-500ml区间的饮品量,这也是当今消费的主流。但是250ml以下的灌装或小瓶装饮料以及500ml以上的大瓶装任然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这与近年来各大品牌推出家庭装等大容量包装不无关系。 大学生一个星期饮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0-20元;月生活费在1000-1200元时,购买饮料支出通常在10-30元;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时,购买饮料支出在30元以上的偏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生活费越高,用于购买饮料的消费支出越高,即大学生用于购买饮料的支出与购买力成正比。

大学生在购买饮料时,选择3-5元价格区间的比重较大,约有60%,说明饮料定价在3-5元区间内是合理的,比较容易让大学生消费者接受。

很明显,超市和便利店是大学生购买饮料的主要场所,而在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购买饮料的消费者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主要是餐厅、地摊和促销活动现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的,这同时也说明超市和便利店是企业主要的的分销渠道。

可以看出约有50%的大学生喜欢瓶装包装的饮料,同时,接近二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喜欢纸质和灌装包装,这也完全符合大学生追求便捷消费方式的需求,也体现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节约意识,这为饮料的生产厂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饮品包装上提供依据。

只有接近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广告的影响,而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的大学生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饮料广告的影响,这是多数饮料企业对广告投入大量精力并且乐此不疲达到的效果,而且有超过40%的大学生在选择饮料时受到广告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广告对于部分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的有重要作用,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体担负起消费者心里近60%的广告宣传份额,

网络广告、报纸和杂志以及海报则显得相对弱势,别人介绍和其他选项则占了超过1/4的份额,这说明饮料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对饮料销售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说明还有其他宣传途径有待饮料企业的发掘和拓展。

大学生喜欢的促销方式

打折销售和有奖销售是消费者较喜欢的促销方式,但女性消费者却不大喜欢有奖销售的促销方式,这是值得促销人员注意的。赠送小礼品、多买附赠和免费试饮影响相对较小,可作为附带的促销方式,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大学生是否会尝试新产品?

该表格的数据说明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消费者对饮料新产品基本保持接受态度,只有小部分消费者很难尝试新的饮料产品,同时近七成的消费者不会随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这说明只要有适当的优势吸引消费者,还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新的饮料产品的。

与消费者选择饮料的因素有很多相似之处,口味成为40%的大学生尝试新饮料的因素,所以口味成为消费者尝试新饮料产品的首要因素,但是广告宣传和低价位也对消费者选择新产品起到了一定作用,造型独特和独特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影响因素。

对策及建议

产品策略

(1)产品口味:产品口味是消费者选择饮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产品口味一定要进行消费者测试。根据调查可知,口味是大学生接受新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大学生对于饮料的消费特点可知,饮料生产商应不断加大大学生饮料市场的口味创新,不断地推出新的口味,缩短产品更新的周期,以满足大学生的各种口味需求。

(2)产品类型:在综合平衡的推广饮料类型的同时,也要根据大学生市场的特点,有所侧重的选择产品类型,同时根据调查可知,性别差异也对于大学生饮料市场产品类型也起着一定的影响,男生比较喜欢碳酸饮料,女生比较喜欢果汁饮料。针对这一市场现象,饮料生产商和渠道商应当尽可能的调查出高校的性别比例,再根据比例适时确定各种饮料的比例,最后应当加大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在高校的销售比例。

(3)产品包装策略:最好采用瓶装和罐装,也可以采用较为环保的纸装,同时可以用几种包装形式相互补充,但是包装风格一定要统一,色彩搭配要明显、有视觉冲击力,最重要的是要够时尚,追上当今潮流,这符合大学生追求时尚的消费心理。

(4)产品容量策略:从调查可知,250-500ml容量的饮料最易被大学生所接收,因此,生产商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时候,应当尽量将饮料的容量对位在这一区间。

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要恰当。针对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产品价位可以略低

于市场中的领导品牌,如果有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或加入了特殊的营养成分,其价位也可以略高于市场上的领导品牌。根据调查可知,具体的价格应该定位在3-5元这一价格区间。

渠道策略

尽可能增加铺货率。充分调查和掌握高校零实体的状况,加大高校超市、便利店、小卖部、杂货店的铺货力度,尽可能增加产品的铺货率,以高校超市带动其他各类渠道的销售,减少渠道流通环节,合理设计和管理分销渠道,从而降低流通成本,使销售价格得到价格,让惠于大学生。

促销策略

综合运用各种促销策略,利用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以及销售促进等促销策略。比如定期开展免费赠饮、买一送一、打折促销、有奖销售等促销活动。

推广策略

加大与各高校的合作力度,通过赞助高校社团等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各卫视合作,通过电视媒体这一快速有效的媒体平台推广产品,比如:娃哈哈的格瓦斯通过赞助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时下非常的火的节目,产品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高,销售市场达到打开。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在高校推广产品的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平台推广产品,尤其是新产品的推广,充分运用微博、互联网、电视媒等平台。

其他策略

(1)对大学生饮料消费市场进行更进一步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充分把握大学生消费者的爱好和饮料消费习惯,并从中寻求突破点。

(2)规范调研与策划活动。在产品上市前或运作过程中,定期进行消费者、销售渠道和竞争对手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经销商的心理动态和市场竞争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既全面、又细致的整合营销策划。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8.2017市场营销调查报告范文

9.小区水质调查报告范文

10.个人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大学生校园市场调研报告二 一、背景介绍

网络购物是借助网络实现商品或服务从商家/卖家转移到个人用户(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网络的参与,都称之为网络购物。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是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年,网络购物市场销售额第一次冲破零售业的500亿天花板,达到全年594亿元人民币,2.1亿网民中有5500万网络购物人群,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000元,占200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推动中国网购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网民数和网购人数的急剧增长,以及上网购物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并成为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2017年仍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突发性事件基本不影响网购的增长,包括上半年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下半年逐渐蔓延的金融危机,对网购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金融危机反而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新契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传统零售市场强有力的补充,网上购物已成为年轻一代主流的购物方式。200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达1281.8亿,相比2007年增长128.5%。

中国庞大的网民基数为中国的在线购物市场描绘了美好的前景,随着在线支付、诚信服务、第三方支付、物流推荐、购物搜索等与网络购物相关的互联网业务的推出及成熟,中国网民对网络购物已经不再恐惧,而是在网络购物方便性的吸引下逐步将在线购物作为自己的主要购物渠道。未来几年中国网购市场将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690亿元。

实际上,网络购物的发展成熟应该遵循一个大致的周期,当网络购物普及率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就可以大致认为网络购物大致到发展成熟期。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看,中国网络购物进入发展成熟期,预计在2017年左右。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网上购物男生略高女生。调查结果显示,54%的被调查学生有过网上购物经历,而男生网络购物群略高于女生。互联网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比女生普遍,这可能是造成大学男生网络购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

2. 大学生网上购物潜力巨大。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占五成。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没有浏览过购物网站。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 在网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方便、价格便宜,其各自所占的比例为33%、34%,节约时间有21%,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商品齐全,当然还有少部分是出于好奇、时尚。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有56%的人喜欢选择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22%的比例,银行转帐、邮政汇款共占20%。说明网上银行支付、货到付款是比较受欢迎的两种结算方式。

4. 在大学生心目中,可供网上购物的首选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尤其,拍卖网站如淘宝、易趣、卓越, 网上零售如当当成为学生的首选

5. 有购物的人中购物需求以满足精神需要的产品为主。购买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28%)、运动和休闲产品(24%)、电脑及相关产品(24%)、音像制品(20%)

6. 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其中购买物品有物美价廉17 %,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9 %,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9%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15%

三、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1. 选择网购的原因

调查显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们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时效性、便利性、价格低以及商品多样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主要在于网上购物更方便,更能够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商品信息。

其中男生对时间要求多一点,图个节约时间,方便,和价格便宜。而女生在此基础上对商品的种类和商品的样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网上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繁荣需求,其优势在现代繁忙的社会日益体现出来,以发展成一种潮流,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2. 不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

调查显示,在没有购买经历的大学生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对网站不信任,怕受骗,质疑其安全性,担心网上付款环节等。没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对网络零售商的了解很少,而质量、信息搜索以及订购都是在消费者真正进行消费的时候才能够切身感受的。因此,这些因素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是否参与网络购物。

四、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特征

1. 网上购物的担心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网络购物经验者对商品的质量担心程度最高(37.9%),对售后服务和物流快递的评价较低,对商品种类、查询方便性的评价较高。没有网络购物经验者更多的是对网上消费的安全与隐私表现出了较大的不信任倾向,而有过网上购物经验的大学生,已经对其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说明大学生的初次网络购物体验非常重要。

2. 网购的满意程度。我们看到:同学们对网上购物的评价总体较好。有67%的同学对网上购物商品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3%的同学持满意的观点。而评价为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同学共占10%。但也有值得重视的问题:没有一位同学对网上购物的商品持很满意的态度。可见,虽然网上购物的商品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距离同学们的期望值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作为一项新兴的购物方式,它的提升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我们期待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

3. 遇到问题怎么办。当同学们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不和心意或有质量问题时,有23%的同学有想退货,但又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办理退货。13%的同学表示非常生气,不再网上购物了,18%的同学认为东西不多吃点亏算了。对于要求销售网点退货或提出投诉的同学共占46%。以上数据显示出,在网上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许多同学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无法及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束手无策或忍气吞声的被动接受。对此,笔者以为加强消费者与厂商的沟通,开辟更便捷,实效性强的售后服务是网上购物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未来购买意愿。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网络购物者明确表示在未来的一年还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83.7%,明确表示不会的很少6%。即使至今没有尝试过网络购物的大学生,在被问及以后是否会尝试网络购物时,表示今后会进行网络购物的占到69%,说明他们对网络购物的发展非常期待,在网购条件让他们感到满意时愿意去尝试。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在方便及时性、信息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购物。

5. 网络购物前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购物的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大,会被人接受。在43份持赞同态度的问卷中,回答主要有网购的前景好、价格便宜、发展空间大、物品种类齐全、方便、新兴、节约时间等。在37份有抵触的态度中,大多意见有质量的不放心、安全没保障、无售后服务、邮递时间长等。在10张从双方面讨论的观点中,一方面对目前的信用、质量、以及网购的体制不放心;另一方面,相信他的潜力大、前景良好。纵观这些回答,可以得出网购在目前已经被一般的人所接受,但由于目前的一些问题使得仍然有2/5的人不愿意接受。相信随着体制的改进网购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五、建议

1.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教育和引导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多数大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68.5%)有过网络购物行为,这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购物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大学生的消费心态还不够成熟,一部分人仅凭新鲜好奇和有趣而网络购物,因此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对此,高校应该开展消费教育,设置有关消费知识的讲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他们合理的消费观,引导他们正确的消费行为,就成为当前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课题。[7]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存在问题,加强交流,宣传健康向上的网络消费文化。加强大众传媒的正面引导,呼吁文化部门在大众传媒中向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的针对性宣传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子女的消费教育,合理控制子女的消费来源,纠正子女不当的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正确地金钱观和消费观。

2.开展网络购物安全方面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消费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合法网站识别以及防范网络欺诈的技术手段方面的教育。有些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并教授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手段,这对于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加强大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是有益的。在法律法规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请求警方合作。对于已经受到网络欺诈而心理受挫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以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3.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

大学生自身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摆正对网络消费的态度。通过分析认识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基于自身需要做出购买决策,避免受商家不良诱导盲目消费或冲动从众消费。既要了解网络购物的优点,又要对网络购物的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学习识别合法网站的知识,主动增强网络消费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交易时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的信息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

4.已下信息资料为大学生网络购物及网上开店创业的提供参考。

购物网站按模式可以分为:

BtoB(商家对商家): B2B 对个人消费者来说可以不算

BtoC(商家对消费者):B2C 现在做的大的不多,有卓越、当当和京东商城 CtoC(个人对个人):C2C 现在淘宝、易趣、拍拍、百度有阿都比较大

卓越、当当都是买书的较好选择,每本书基本都有折扣,最夸张的一折书记者都见过不少。最关键的是你想买的书网上很少没有的,而且都是正版。卓越亚马逊成立于2000年,为客户提供各类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卓越亚马逊总部设在北京。并成立了上海和广州分公司。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网上零售的领先者。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由国内著名出版机构科文公司、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原名软银中国创业基金)共同投资成立。

1999年11月,当当网正式开通。成立以来,当当网一直保持高速度成长,每年成长率均超过100%。当当网在线销售的商品包括了家居百货、化妆品、数码、图书、音像等几十个大类,近百万种商品,在库图书超过40万种。目前当当网有超过4000万的注册用户(含大陆、港、澳、台和国外),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7年图书销售码洋超过六亿元。每天有上万人在当当网买东西,每月有2000万人在当当网浏览各类信息。

当当网的使命是坚持更多选择、更多低价让越来越多的顾客享购网上购物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淘宝网的使命是没有淘不到的宝贝,没有卖不出的宝贝。

卓越网于2000年5月,主营音像、图书、软件、游戏、礼品等流行时尚文化产品。卓越网诞生以来,凭借独创的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之卓越模式,迅速成长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电子商务网站,赢得了超过520万注册用户的衷心支持,发展成为中国访问量最大、营业额最高的零售网站,并获得全国网络文明工程组委会评选的中国优秀文化网站称号,入选中国10大互联网旗帜公司和最具投资价值网站100强。

卓越网总部设在北京。 2001年3月,上海分公司正式成立,从而迈出了区域拓展的第一步。2001年10月,主要面向网下用户的卓越精品俱乐部,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即发展注册会员65万人以上。2003年11月,广州分公司正式成立。通过产品线扩张和区域拓展,卓越网正在形成为以社区文化为主的最大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07年6月5日,卓越网公告显示,公司已正式更名为卓越亚马逊。

2017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2.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3.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4.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范文

5.大学生寒假调查报告

6.大学生扶贫调查报告

7.大学生暑期调查报告

篇5

海归留学的国家,排名前四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占比分别为18.6%、14.4%、9.1%、9.1%。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留学的热门国家回国的占比分别为9.1%、6.9%、5.9%。

图2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

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以商科、工学、自然科学为主,分别占46.4%、14.7%、10.7%。此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占比也较高,均为8.8%。农学和法学的比例较小,均为0.6%。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留学到底划不划算?

随着近年来留学人员的快速增长,海归也日益增多,加上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全球经济放缓,海归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相比较高的留学成本,留学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留学“划算”还是“不划算”的讨论成为社会话题。

调查显示,海归群体中,认为留学划算的占50.0%,不划算的占20.2%,说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别占22.1%、7.7%。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看经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调查对象中,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认为3-5年收回经济成本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9%,5-10年和1-3年的分别占24.1%、22.5%,10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内的仅占7.2%。出国成本的收回时间与海归人员的个人能力、就业单位性质、个人所在的岗位、工作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最爱在哪里就业?从事哪些行业?

就业成为海归回国发展的主流选择,87%的海归在回国后选择就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如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

图3海归就业的企业类型

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图4海归就业行业分布(含服务业就业的海归细分行业分布)

图5海归就业行业分布(含制造业就业的海归细分行业分布)

海归认为其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沟通能力,分别有64.3%和51.7%的海归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具有优势。分别有50.1%和48.8%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另有38.6%认为在自我推介能力占优势。仅有15%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人脉网络占优势。海归面临着归国再融入的问题。

在就业劣势方面,海归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时间、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调查显示,海归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有47%的学生认为自身存在这一劣势。29.7%认为海归“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有27.7%的海归认为自身丧失‘“挂职锻炼机会,难以到政府部门工作”。认为“回国时间晚,赶不上国内招聘会”、“所学专业国内没有需求,国外实习经历不被认可”,占比分别为26.7%和24.8%。还有12.4%的海归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创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图6海归创业的行业分布

报告指出,海归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节能环保这几个领域,占比分别为18.6%、13.6%、13.6%、10.2%、8.5%和8.5%。

图7海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困难

调查发现,新一代海归在创业中,主要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融资难、经营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海归的特殊性导致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也是海归创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化难也是目前创业人士面临的主要困难,这也反映政府在做引才工作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要载体来发展引才项目。

图8海归创业最需要的服务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海归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实等问题。也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应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海归创业企业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约41.7%的人则表示国家的政策很好,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回国再融入难不难?

报告指出,超过八成的海归回国后都能实现再融入。渐渐地融入是主要类型,占54.4%,较快地融入的占32.7%,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海归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相比,海归的社会融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篇6

2003年10月底,国家工商总局在广东召开了“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研讨会”,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初步小结,并邀请法律专家和经济学家对如何监管跨国公司垄断竞争行为发表了看法。2004年,调查报告以工商部门工作研究的形式发表在国家工商总局内刊《工商行政管理》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份调查报告将人们对于跨国公司损害民族产业的忧虑重新提上了议程,而在媒体眼中它成为了高举反跨国公司垄断大旗的先驱者,中国的《反垄断法》何时才能出台,开始为人们所关注。这则报告的牵头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也逐渐浮出水面。

公平交易局是国家工商总局的16个直属单位之一,其名称虽然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但是它所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则可谓尽人皆知:打击非法传销。在1998年整顿混乱的直销市场时,这个“神秘”的机构大大地发挥了作用。此次调查报告正是由该局旗下的反垄断处来最终负责的。

不过,调研并非始于公平交易局,而是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的盛杰民教授去年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警惕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竞争行为》。起因则是国内的一名商家指控瑞典软包装巨头利乐公司,认为其在经营中存在不正当竞争以及不符合《价格法》的行为,如捆绑销售自己的机器和制作材料、设置行业壁垒等。利乐在中国的无菌软包装市场占据了95%的份额,而乳品包装更是其优势领域。盛杰民在研究中指出了利乐存在着一些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而早在1991年利乐就因为在欧洲的液体包装纸盒市场实施了滥用垄断地位和捆绑销售、限制竞争等不正当行为,被欧盟及欧洲法院判处巨额罚款。这使得工商部门开始关注利乐,从而开启了长达一年的调研。

原本只发表在国家机关内刊上的一份不起眼的调查报告,一个月间竟成为了媒体曝光率最高的词语。质疑来得如此突然,跨国公司们显然还无以应暇。微软避开了直接的询问,仅以三点声明做了回答,“微软全力支持中国根据惯例为保障公平贸易所做的努力;微软在中国的运营完全符合法律法规;另外微软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利乐公司则表示目前正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尚不方便表态,但是在他们给记者发来的一份市场份额说明中强调了“乳品包装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公司占优势的纸质包装其实只占到整个液态乳品包装市场的33%。

与前两者避而不谈的态度相比,柯达则显得准备充分,在其发出的一份措辞严厉的媒体声明中,对人们质疑颇多的“九八协议”、收购乐凯股权等做了详细的说明,称“九八协议”是中央政府正式批准、所有程序和具体执行都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要求,绝没有限制其他外商进入中国,也没有形成任何限制竞争的局面;柯达仅拥有乐凯集团上市公司―乐凯胶片20%的股权;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50%的份额是消费者自愿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也完全能够从市场上购买到任何品牌的胶卷。

事出有因

这份看似突然的报告并不是工商部门的心血来潮之作,从报告的调研时间就可以看出其由来已久,而几年来,围绕中国民族工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纷纷扰扰也为这样一份报告的出台做了注脚。

反倾销问题是束缚中国企业扩大国际贸易的最大难题。从欧盟首次对中国昆明的一家小型化工企业进行倾销调查以来,中国的民族工业遭遇了大大小小的反倾销考验,每一次都耗资巨大,耗费无数人力。世贸组织秘书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球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194起反倾销调查中,就有54起是针对中国的。公平交易局的资料也显示,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涉案总额达到了3.3亿美元,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

在应诉反倾销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学习如何利用国际规则进行反倾销,自1997年中国第一起反倾销案―新闻纸案立案以来,截止到2004年3月20日,已经立案27起,涉及到21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涉及了轻工、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的20多种产品。2003年7月历时一年的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落下帷幕,中国打火机企业应诉成功,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最终撤回了诉讼,成为中国首例反倾销成功的案例。

此时,中国反倾销立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以符合国际规则的反倾销法律法规来规避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成为一个难题,尽管中国政府已经于2001年入世前夕就颁布了《反倾销条例》,并于2002年1月开始实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仍然困扰着还不成熟的中国民族工业。

2004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彩电业反倾销的终裁认定“中国企业对美国彩电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存在实质侵害的威胁”,这个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甚至有法律界人士称中国彩电业以最大的努力换来了最不想要的结果。

篇7

在北京,车辆尾号限行的交通措施力在倡导“少开一天车”的低碳生活,却成为许多人抓紧购置第二辆车的理由,尾气排放、燃油费用、交通拥堵等高碳因素最终让位于个人的“出行不便”:而节能环保的混合动力汽车虽然运行成本只有传统汽车的1/5,但比传统汽车高出近十万元的价格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一位女士更是毫无迟疑给一道环保题否定的答案――“是否会为环保低碳减少每周淋浴的次数”,她说这个可不太好办,尽管要做到很简单但是出门不洗澡怎么行;那么少买些衣服吧,无奈购物的冲动总会压倒理智的决定,衣橱里那些仍挂着标签的新衣服总在不断增加:要不买件低碳服装吧,对不起,哪里有卖?

人类的欲望对地球的伤害不言而喻,欲望也在拖着环保行动的后腿,低碳生活需要我们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和对能源的损耗。对生活资料占有的越多、浪费的越多就越背离了低碳生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我们进入一个节约、节能的社会。无所不拿来戏说的网友也没有放过低碳,没房没车没女朋友的三无宅男自嘲为“低碳男”,这种即形象又心酸的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环保低碳终将会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当然并非物资的匮乏而是资源更为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消费者对环保态度和产品的关注度是不断提高的,随手关灯,关水,将垃圾分类、统一丢弃废旧电池、双面使用纸张是基本可以做到的:现在,人们会为环保低碳的消费市场做出哪些行动呢?购买有机蔬菜、绿色食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购买节能电器、节能灯泡:选择安全环保的家装材料,如墙布、木地板、油漆等等,并愿意为其较高的价格买单。一位刚刚购置了新房的朋友,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采用环保产品,预算也从8万元一直飙升至15万元,原因就是为了准备在新房中要一个宝宝,而希望自己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孕育宝宝,让孩子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由此看出,消费者对于那些生活必需品中与健康紧密结合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有利、能够节省开支的环保产品比较感兴趣。

在近乎30多年的环保教育和大力宣传下,环保意识在大众心中的萌发和政府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上都已取得一定实效,作为社会人,对环保意义和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但当人们转换成消费者的角色时,环保行动的力量就变弱了,实际上中国消费者目前所关注的环保和环保行动更确切的说是受一种对“个人安全和健康”关注的驱使,和对家庭“节省开支”的“节能”相关联的。举手之劳的环保人们是愿意做的:强制性的政策也是可以服从的,比如禁塑令;但说到主动寻找和消费环保物品,并为之付出更多额外的开支,大多数人就很难做到了,比如服装。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上仍有一定差距,而经济实力的限制恰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之一,油电混合的环保汽车Prius价格高出普通轿车十万元;而天丝、竹纤维、莫代尔等天然粘胶纤维的服装售价比普通服装高出不止7%的价格。在环保服装的消费上,人们的行动似乎就慢下来了。纺织品服装还没有统一的环保标准,市场较为纷杂,既有率先在行业中推行“衣年轮”(标有碳排放量标签的)的品牌,也有企业重新将竹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等服装包装咸低碳服装,还有在环保趋势下,看到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绿色延展而大力推广,但对于服装、服饰等生活非必需品,它们的绿色环保还未成为消费者购买时所必须的考量,通常人们节省开支也主要是缩减这部分商品的消费,因为为之付出更高价格购买环保服饰的兴趣点仍然较低。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转变,环保产品的地位可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保产品的消费是需要产业和市场的环保成熟度来带动,消费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被推着走。

消费谁更“绿”

在国内禁塑令实施一年时,有关环保组织《限塑令实施一周年执行情况调查报告》的报告中显示:57.46%的消费者因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减少使用塑料袋,但仍有42.28%的消费者在知道的情况下仍选择接受免费塑料袋。在由国家禁塑令的这一强制性环保措施中,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报告分析,这说明一部分消费者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有差距,尽管知道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也觉得自己应该为了保护环境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但为了方便,仍很难改变大量使用塑料袋的习惯。

美国的消费者也是逐步在环保行动上发生转变。美国棉花公司的零售调查中提到,2010年有两个具体环保事例说明了消费者发生的明显转变,说明人们不再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保护环境,一个是美国不使用塑料袋的消费者比例从39%上升到45%。另一个是查看公司环保政策的消费者比例从23%增加到28%。但主动寻找环保服饰的行为依然局限在部分零售市场和消费者群。在过去两年中,仅有0.6%的服饰产品宣称和环保相关,而这些产品的平均价格,比没有以环保作为卖点的产品价格要高出7%。略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称他们愿意为具有环保标签的服饰或家居用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由L.E.K(艾意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贝明宇(Michel Brekelmans)和其经理徐庆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不超过10%的溢价,这看似比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的7%的数字要高,且比例要高于国际水平。当然意愿和实际行动之间总是有着距离的。

“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是主要障碍,绝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天然纤维对环境有益。可是作为国内服装目前最具生态纺织性质的丝绸和麻类服装,在终端的消费情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高出其他棉质、化纤服装的价格被解释成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原因之一。环保因素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服饰的决定因素。价格、款式、面料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消费者日益关注环保服装,但对此重视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仍局限在一小部分环保态度坚决的消费者中,这部分消费者在美棉的零售调查中被形象的称为“深绿”人群。那么怀有环保态度的消费者究竟有多“绿”。

尽管关注环境并未促使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服饰,但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显示,消费者对服装行业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这些态度如何影响服饰消费行为,反应程度各有不同。对于想打环保牌的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认识到消费者“绿色”态度的深浅不同是有用的。即使在环保意识更加完善的美国,“深绿”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仅为7%,而在美国社会这一由浅及深的绿色消

费者特性也是随着年收入、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逐步由浅变深。调查表明,和其它消费群相比,“深绿”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最高,家庭收入也最多,本科以上,年龄在35~55岁,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家庭有孩子的更有可能成为深绿一族。这让他们拥有更多选择自由和更大程度上表现对环保关注度。

责任谁来负

但是企业自身对于环保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尽管消费者们的环保行动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在美棉公司零售调查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当消费者被问及,发现自己所购买的服装产品是以非环保方式生产,他们认为谁应该为此负责时,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商也应承担责任。消费者对他们购买的产品有很高期望值。他们希望生产商和品牌商以有益于环境方式生产和销售。42%的消费者认为是生产商。然而,认为品牌也应承担责任的比例自2009年的6%上升到11%。越是“绿”的消费者,认为品牌应承担责任的比例更高。随着品牌商表明其环保态度,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不利因素,消费者将逐渐增加对他们的信任。因此要获得目标消费群体的信任,企业是否实现真正的环保至关重要。

在L.E.K.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西方国家,这种由非政府组织倡导,进而推动政府主导的阶段只是“绿色革命”的第一阶段,这些措施为提供符合政府目标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由第一阶段产生的商机将“绿色革命”带入了第二阶段,主要表现为“企业对企业”机遇,例如风电场的发展带动了对零部件(逆变器、变压器、齿轮等)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和安装服务需求的增加。与其他国家曾经历过的过程一样,当前中国政府在通过政策法规推动第一波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中心作用。如拥有国家补贴的节能冰箱、电视等产品的推出。而只有在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突破期,随之会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机遇,在这个阶段中,消费者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改变消费行为,去购买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即使价格更高。

很明显,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他们所说的这个绿色革命的第三阶段。他们也承认当前的问题是,中国愿意改变消费行为的消费者群体是否达到足够大的规模,能否催生切切实实的商机。西方国家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长进入了突破期。这趋势“将促使企业主动调整商业战略、产品组合和营销方式,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的商业机遇。”

篇8

美国零售商们往往用红墨水来标注生意的亏损,用黑墨水填写盈利记录。每年11月份感恩节的第二天恰巧是周五,是美国人正式开始办“年货”的时候,自然也是商人们大赚特赚的一天,很多帐簿上连续几个月“一片惨红”的公司就等着在这一天翻本,因此这天也被叫作“黑色星期五”。

这个“黑色星期五”购物的传统从1924年就开始了。从“黑色星期五”到第二年新年是美国传统的节日销售季节。“黑色星期五”当天的销售额对商家来说,就如同整个销售季的晴雨表。

“消费者已经习惯于在感恩节后的第一天开始大量购物,而且一直以来,零售商在那天的促销工作也做得不错。”比尔·马丁说。他是芝加哥研究公司ShopperTrak的创办人之一,该公司统计数据来自于各类零售商和购物中心,并通过安装在全球各地购物场所的4万台摄像机估算顾客流量。“讽刺的是,对商家来说,近些年‘黑色星期五’的利润非常小,因为彼此之间的打折比拼越来越厉害了。”

虽然“黑色星期五”与之后的周末每年的单日销售额都非常大,但是据ShopperTrak统计,十二月份才是名副其实的购物月,去年排名前10位的单日消费额有9个都发生在12月。

改变:11月就来的圣诞老人

零售商正在尝试提早销售旺季的开始时间。沃尔玛在2005年的11月1日就开始了它的节日广告攻势,在店内立起圣诞树、堆砌大批促销商品、张贴圣诞海报,其它商店也都是如此。而依照惯例,这种节日促销一般11月6日后才会开始。

这个看起来好像是零售商的新策略,但似乎是他们自己玩的把戏。无论零售商多么努力去尝试,无论百货公司的“当季最低价格!”标语多么惹眼,对消费者而言,直到感恩节结束,真正的圣诞购买才会开始。

同时,虽然节日消费额的确很庞大—根据美国零售业协会统计,2004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15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是有限且比较固定的。这种销售额就像是“零和博弈”,即赢家的钱来自输家的钱。具体来讲,就是沃尔玛多得1美元的销售额,等于其老对头目标(Target)连锁集团少得1美元;11月多得1美元的销售额,等于12月少得1美元。所以,就像市场研究公司Retail Forward的高级经济师及全球计划经理巴迪洛所说:“销售旺季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非短跑比赛。”

但是零售商可不管这个,他们极力想要在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赚取更多的钱。“11月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能为整个销售旺季打下好的基础。”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在今年的“黑色星期五”表示,预计公司11月份的销售额将较上年同期增长4.3%。

同时,通过商家的努力,变化还是有的。服装行业的“11月份圣诞老人”现象明显。节日服装的购买热潮正从12月一点点移向11月,甚至在10月就开始准备。消费者正在远离圣诞节传统购买服装。

吸引:购物兑换券盛行

最吸引人的变化发生在GAFO中—根据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对不同的零售商店进行的分类,GAFO是其中家具家装用品店、家电电子产品店、服装服饰店、运动休闲音像用品店、综合性商店(连锁或不连锁)的总称。这类的商品通常作为消费者的圣诞礼物,在圣诞节那天被摆在圣诞树下。

依照美国普查数据,GAFO销售额近些年来一直在下降,从1990年的24%降至2004年的22.5%。商业协会的主要经济学家涅米拉(Michael Niemira)解释说,越来越大的商品折扣和服务类型礼物的增长是两个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第三个原因—礼物兑换券的兴起。礼物兑换券为商家锁定了消费者,但它会干扰商家统计自己的节日销售额,因为只有在兑换券被兑换后,商家才将其计入销售。

根据BIGresearch为美国零售协会撰写的消费数据报告显示,2005年销售旺季的礼物兑换券销售额预计将上涨6.6%,达到185亿美元;平均每个消费者将会在礼物兑换券上花费88.03美元,是节日消费预算的15.6%。

礼物兑换券将商品的销售机会从节日销售旺季扩充到一月份。这对零售商是个好事—一旦消费者没有严格地在节日销售旺季兑换礼物券,那么过了节日销售旺季后,该消费者将不能享受节日商品折扣。

所以,虽然礼物兑换券为商家希望在感恩节前达到更多的销售额创造了障碍,但是对于商家的圣诞销售季来说,“晚到的总比没有好”。

网购:“电脑星期一”PK“黑色星期五”

经过感恩节周末长假之后,消费者周一开始上班并且使用他们的宽带网连接。而据调查,这个周一通常是节日网上销售旺季的开始,被称为“电脑星期一”。

根据comScore公司的统计,仅2005年11月28日一天,美国人在网上的非旅游消费支出总额就达4.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6%。感恩节之后的所谓“节日周末”(从25日~27日)网上销售也比2004年同期增长26%,达9.25亿美元。

另据一家网络调查公司的统计,在“电脑星期一”这一天,美国共有2770万人上网购物,比上一个周五增加了15%。其中在eBay网站购物人数达1170万,亚马逊网站购物人数为560万,沃尔玛网站购物者为309万。

“电脑星期一”的兴起正是网上节日销售热潮的代表之一。据comScore网络公司称,美国消费者2005年11月和12月非旅游产品的在线购物开支将达到196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的158亿美元增长24%。

为什么网上节日购物如此火热?零售商协会Shop.org最近的调查显示,虽然对目前的网络购物者有吸引力的主要是方便性,例如可以避免排队和开车的费用,还可以使用Shopping.com、Shopzilla、雅虎购物和Google的Froogle等网站提供的价格对比工具,但是,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免费送货的优惠。

另外据高盛公司、哈里斯网上评估公司和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的一项节日网上消费调查报告称,在2004年美国圣诞节期间,服装类产品居网上销售额榜首,总额达38亿美元,占网上购物总量的16%,玩具和电脑游戏类产品的销售量居第二位。而网上购买金额同比增幅最大的产品依次为珠宝首饰、鲜花和电脑硬件类产品。 中国篇:洋节的中国味道

在全球的圣诞节礼物有70%“Made in China”、义乌圣诞礼品定价几乎成为决定世界圣诞礼品行情的“道·琼斯指数”的今天,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在世界圣诞销售旺季中分了杯羹,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也不可避免地、欣喜地投入全球“圣诞大餐”当中,感受圣诞文化,为垂涎三尺的国内外企业亮出了自己的钱包。

聚会:圣诞的中国“大餐”

随着文化的互渗,中国的中青年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5~45岁)在接受圣诞节的同时,将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视为一种与朋友聚会的机会。在2004年年末中国社会调查所所作的关于“中国人如何过圣诞节”的调查中,37%的被访者表示会和朋友、同事去娱乐场所尽兴狂欢;23%的被访者表示会和家人或朋友去饭店“大吃一顿”;8%的被访者表示会和朋友去电影院度过;14%的被访者表示会和家人、朋友去商场感受一下“打折”的热闹;12%的被访者表示会和同学、朋友去教堂参加联谊活动;10%的被访者表示在家和家人度过。

中国人过圣诞节的原因分别是:感受新年气氛,占68%;与朋友、同事借机拉近感情,占57%;忙碌一年了,借此放松一下自己,也顺便凑凑“洋节”的热闹,占46%;借圣诞节的浪漫,向爱人、朋友、家人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情以拉近亲情,占36%;赶赶洋人的时髦,占27%。

同时,在中国,圣诞节的普及有个特殊推动力:圣诞节除了中青年人群非常接受外,许多企业或单位也加入了进来。企业或单位愿意选择在圣诞节搞派对或酒会,其意图大多是借过节的名义拉近与客户的感情,或是感谢自己的员工一年以来的辛勤劳动等。被调查者中67%的被访者表示很欢迎单位的这种形式和做法。

以上的这些特点也促使餐饮业成为中国圣诞节期间的最大赢家。目前,平安夜饭店、酒吧聚会的风潮已经扩大到二线城市。

时间:节日气氛早早来临快快走

2005年11月9日,GMI环球市场调研公司针对18个国家的17000位消费者进行了相关的节日调研。相比2004年同期,2005年的圣诞节68%的中国人将在礼品采购上投入更多的消费,排名首位(紧随其后的两个国家为印度和俄罗斯,比例各占51%)。而在80年代初圣诞节刚刚进入中国时,仅有一些海归人士接受这个概念。

据GMI中国公司的调查报告,对中国而言,岁末的节日气氛来临很早。53%的中国人倾向于商家从十月开始即推出圣诞节或节假日商品。这似乎缘于十月初国庆黄金周的原因。这一期间,很多商家已经开始提供大量打折商品,较早地调动了消费者的采购心态。

然而,中国人对于商店从十月初提供打折商品的偏爱,并不能直接促成人们购买礼品的行为。超过80%的中国应答者在节日前一周或前一个月开始购买礼品。

同时,因为没有假期,所以中国的庆祝活动几乎100%都聚集在夜晚进行。高校里的学子们最热衷于此,尤其是那些热恋之中的情侣,都会选择在平安夜里聚众狂欢。也是由于没有假期,所以圣诞节热潮仅止于圣诞节,中国商家对于圣诞节的炒作所得到的直接回报也仅止于平安夜或圣诞节当天。

购物:并未普及 服饰第一

在中国,过圣诞节时,有多少公众会购买圣诞礼物呢?中国社会调查所调查显示:42%的被访者表示会;37%的被访者表示还没有考虑;11%的被访者表示不会。由于中国传统新年的影响,送圣诞礼物的习惯并未像西方那么普及。

根据GMI中国公司的调查报告,在中国人的购物清单中排名三甲的是服饰(占78%)、家用电器(占59%)以及玩具(占59%)。玩具的排名在其它国家如墨西哥(占61%)和加拿大(占59%)中也很高。而在中国,因为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岁末往往成为家长和亲属花费大量钱财为孩子购买玩具礼品的绝佳机会。

在中国,“口碑”对购买决定的影响惊人之高,达到40%。这一结果无疑对那些正将“口碑”因素融入核心市场策略的在中国的营销人员启迪颇多。 其它篇

根据GMI环球市场调研公司名为“GMI Poll”的调查,全球的圣诞消费季有些有趣的数据统计:

∠服饰成为所有国家中最受欢迎的礼品(68%),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如墨西哥(90%)和印度(83%)。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日本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电子产品企业,但仅有1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计划购买家用电器。

∠荷兰和丹麦的应答者仍然偏爱在岁末才营造圣诞节的节日气氛。73%的荷兰人和71%的丹麦人对商场从十月份就开始供应礼品类商品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在圣诞节或节假日期间度假的趋势降温,仅有8%的应答者表示在此期间常有外出度假计划。而多数应答者均选择呆在家里(52%)。

∠随着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者愈加精明,70%的印度应答者计划在节假日购买电器。

∠在众多其它国家中,选择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的人数仍然排名第一,如墨西哥(90%)、加拿大(84%)、波兰(83%)。

∠圣诞节的真正蕴义似乎正在现代消费理念中逐步淡化。在所有受访国家中,不足50%的人能够将圣诞节或犹太光明节与宗教庆典联系起来。

篇9

Ⅰ. 中国市场调查公司25强(排名不分先后)

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华南国际市场研究公司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深圳泛中(AMR)市场资讯公司

北京零点研究集团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

广东大通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

雅兴市场研究公司

东方市场研究

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

北京中通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IDC

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广州市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源流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Ⅱ. 中国市场调查公司25强调研报告

谁拖了市场调查业进入黄金期的后腿

自1987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成立以来,我国的市场调查行业已经走过了近18个年头,民意与市场调查行业的企业与机构超过了1000家,调查业的营业额也接近3亿美元(据市场调查协会的数字2001年为2亿3千万美元)。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越来越关注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因此,精确的、定量的市场信息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调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契机。另一方面,本行业在技术水平和行业成熟度等方面与欧美等国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中国市场调查行业来说,通过考察其中的领先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对行业全貌和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把握,更深入地探讨阻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1解析25强

第一阵营优势:高级研究能力、国际经验和资本实力

第二阵营优势:基本具备了在某个行业或专业化领域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资格

第三阵营优势:占据细分市场,经营规模和效益具备增长潜力。

入选的25家市场调查公司作为整体来亮相,事实上可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居于业界领导地位的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包括益普索、AC尼尔森、盖洛普、华南国际和央视市场研究等。

第二阵营:国内规模领先的民营公司或合资公司,包括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北京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等,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甚至过亿。其中一些已经上市,如慧聪国际。

第三阵营:跻身实力派阵营的国内公司。北京零点研究集团、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等。此一阵营中的公司多为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专业化调查公司,但目前在规模上与第二梯队尚存在差距。

(注:阵营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的资产和营收规模,根据公开资料和公司自报数据,第三阵营的平均营收在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

第一阵营有何优势?高级研究能力、国际经验和资本实力。

调查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因其研究能力而有差别。第一阵营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和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并占据相关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益普索(中国)公司的母公司,总部位于巴黎的益普索集团的个案研究水平全球排名第二,旗下的Ipsos-ASI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广告投放前测试的专业公司。AC尼尔森的零售市场报告和媒体监测报告已成为业界参考标准。经济全球化下对企业的国际化视野要求更高,而这些调查公司所具备的全球研究资源与经验非国内企业所及。它们大多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服务众多国家的企业客户。盖洛普公司在全球25个主要国家设有分公司,涵盖全世界60%的人口和70%的总产值,共有3000名分析、咨询和培训专家。

雄厚的资本是第一阵营企业征战全球的后盾。2001年AC尼尔森与荷兰VNU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合并金额超过23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场研究的巨无霸企业。益普索(中国)公司是2003年1月由益普索集团合并丰凯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曾为本土最为成功的个案研究公司之一),与益普索-华联信咨询有限公司(益普索集团和华联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组建而成。华南国际的前身华南市场研究有限公司(SCMR)早在1994年就与世界上最大的专项市场研究集团国际市场研究集团(RI)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并于1997年与之正式成立合资企业,从而实现了本土成长的专业化公司与国际资本与经验的成功对接。这也是我们把它归入此类的主要原因。

第二阵营中业内规模领先的调查公司大多已能安全生存于开放的中国市场之中。这些公司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采取避其锋芒、发挥专长的策略,基本具备了在某个行业或专业化领域充当市场领头羊的资格。慧聪资讯成立于1992年,其创始人迅速找准商情信息这一市场空白,在外资忽视的市场边缘,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在北京郊区兴建了22000平米的数据中心,招募上千名员工从事行业信息收集和报刊广告信息监测。从IDG获得1400万美元投资到香港上市,企业资本金超过亿元,企业实力空前提高。新生代市场监测建立了“中国市场与媒介研究”年度连续调查制度,每年推出企业品牌评估报告。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则拥有中国最大的市场调查网络,在电视媒体调查方面经验丰富。

实力派市场调查公司包括零点、新华信等知名市场调查公司。这些公司创制了自己的调查产品,在区域和细分市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整体实力上弱于第二阵营,有相当的增长潜力。零点公司在社会舆情调查、新华信在商业资信调查方面有良好的业界声望。广州致联市场研究公司、北京华通人市场信息公司、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等公司分别在医药、行业信息和图书市场等方面也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2不善公开信息的信息收集者

目前采用市场调查的高端企业客户,多为分布于大城市的外资公司,而外资调查公司在业务实力和客户资源两方面显然是占有了先发优势;因此,内资调查公司特别是民营调查公司,其真正的本土优势和优质客户的主要来源只能是不断活跃的民营企业,面对调查行业的这块“新边疆”,本土调查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固守成规的结果只会导致在市场总量中占有的市场份额增长有限。

本刊向全国200家重点调查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并从公开渠道收集企业相关情况。在选择这25家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事实:其一,到目前为止,该行业尚没有任何类似的企业排行榜可资参照。其二,本刊联系的调查公司对此问卷调查的参与程度并不高。部分被访企业和业内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企业规模偏小,该行业尚不成熟,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也不长,不适宜对企业实力做类似的横向比较。当然,这类行业信息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将给广大企业选择市场调查公司带来困难。这些习惯于收集企业、消费者信息的企业,似乎不习惯把自身信息传达给外部公众(传媒),这似乎折射出该行业自身存在的某种悖论。

问卷调查发现,一部分被访企业认为企业对市场调查的认知度较低和社会公众对调查数据不太认可,企业客户对调查数据准确性存疑。由于文化心理原因,国人习惯于定性分析方法,本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太善于借助市场调查结果辅助决策,这直接导致调查行业的市场预期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因此,我国市场调查业的总体规模目前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较大(2001年中国市场调查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仅为1.4%,而美国则为39%。)。

另一方面,调查企业自身在对外推广方面力度欠缺。数据显示,约55%的被访企业通过客户间口碑来推广自己,另有约30%的企业则通过同行业口碑;而通过定期调查报告和主动做广告者微乎其微。调查企业自有其拓展客户的渠道:即同行和客户评价,这一点诚然是发达国家商业服务中介企业的不成文的定规;然而置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参照此一规矩办事并不可行。

原因很简单,如同广告客户一样,目前采用市场调查的高端企业客户,多为分布于大城市的外资公司(约占80%的业务量),而外资调查公司在业务实力和客户资源两方面显然是占有了先发优势。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表示,中国市场研究行业每年增幅30%,但市场蛋糕中一半以上被外资公司分食。因此,内资调查公司特别是民营调查公司,其真正的本土优势和优质客户的主要来源只能是不断活跃的民营企业,面对这块调查行业的“新边疆”,本土调查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固守成规的结果只会导致在市场总量中占有的市场份额增长有限。如此,市场调查行业作为黄金产业,只能是望梅止渴的空话。

如何迅速拓展优质企业客户、优化客户的行业分布已成为新兴中小调查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传媒和行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界的密切沟通将对此有所助益。

3专业化:全行业的心病

六成被访企业明确表示“专业化程度差”已成行业发展最大瓶颈,另有约28%的调查公司认为行业内部存在“低层次竞争”,这两个选项互相关联,专业化取向较弱导致业内分工不明。很多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能力,泛而不精,导致了在很多行业的研究方面缺乏丰厚积淀,只能解决客户的初级问题或者咨询公司嫁接的调查业务。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司主要客户是企业,外资客户所占比重不一。就地区来说,京、沪、穗等大城市的调查公司接受外资客户的比重较高,最高达到90%,而来自中西部的被访公司表示此类客户比重偏低,有些企业甚至为零。客户行业分布主要是含金量高的行业:快速消费品、电信服务、传媒、汽车和金融服务等,这些正是市场营销活动重点产出的行业类别。在被访企业中,规模较小者的大量客户分布在上述行业之外的非主流行业,如政府、社会研究机构等。

专业化是取得优质行业客户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市场调查行业的一块心病。

表现有三:其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调查品牌较少。在要求列举公司的自主品牌性调查产品时,约80%的被访企业没有填答或只是公司研究方向的复述。本土公司中少数公司如零点和新生代则拥有自己的调查品牌,如零点的居民生活指数等。其二,多数企业痛感专业化问题。在问及市场调查行业自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六成被访企业明确表示“专业化程度差”已成行业发展最大瓶颈,另有约28%的调查公司认为行业内部存在“低层次竞争”,这两个选项互相关联,专业化取向较弱导致业内分工不明,很多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能力。为了包揽业务,通常是什么行业的项目都做,甚至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所涉足的行业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泛而不精,导致了在很多行业的研究方面缺乏丰厚积淀,结果只能解决客户的初级问题或者咨询公司嫁接调查业务,最终导致处于行业低端产业链上的调查公司存在着滥价等低层次竞争格局。其三,专业化缺乏人力根基。除了市场定位因素以外,人才储备问题更是调查公司专业化程度差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约40%的被访企业把专业人才不足视为该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相当一批公司(约80%)把行业人才储备看作对市场调查行业影响最大的两大因素之一。在问及公司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时,仅有约9%的企业选择了“专业人才多”的选项。

因此,只有勇于展示自己,改善与包括企业界在内的社会公众的交流效果;调整自身定位,谋求专业化经营并增加人才储备,市场调查行业才能加快步伐进入高增长的黄金期。

本次调查的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候选企业名单来源于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网站的会员名单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获得涉外调查资格的企业名单。本刊通过公开途径获取资料,确定200家企业作为问卷调查样本,根据本刊分析和企业回函情况,经营规模较大、专业特色明显的公司得以入选。虽然注意了地域、行业领域的分布等问题,但仍有挂一漏万的可能。报告的部分行业数据引自《1998-2002年市场行业调查报告》,谨向市场研究协会表示感谢;其他数据由本刊收集。

我们谨对上榜企业表示祝贺,对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感谢,对因资料不全等原因而未能入围的企业表示遗憾。

调查研究起迄时间:8月20日至9月20日,由本刊独立完成,调查参与方乐(实习)、李蕊(实习)。

相关链接:

中国市场调查十大知名项目(排名不分先后)

1.《“放眼中国市场”报告》――上海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

这份年度报告是中国零售市场的关键数据及发展趋势的全面总结,旨在展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全貌,它综合了AC尼尔森的零售普查、零售核数研究以及尼尔森媒介研究的分析数据,囊括了九十多个主要的快速消费品品类。AC尼尔森对中国零售市场进行监测已经有十年历史。

2.全国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态度调查――盖洛普(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此调查是中国盖洛普公司自1994年起进行的两年一度的调查,涉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就业选择、收入水平、储蓄目的、消费习惯、投资意向、对外了解、品牌认知、媒体使用、耐用消费品占有率和购买意向等广泛内容。

3.CMMS(《中国品牌发展报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

此报告是迄今为止中国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访问最深、投入最多的调查之一。其内容覆盖中国30个城市,70000个样本,涉及5000余个品牌、1000多家媒体 。CMMS探测消费者的产品消费习惯、媒体接触习惯和生活形态,其研究结果借助定制的数据分析软件自由呈现。

4.《中国移动电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赛诺市场研究公司

此报告是关于国内移动电话产业的重要调查研究项目,影响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其数据来源自赛诺在中国通信市场研究领域规模最大的基础调查网络(移动通信市场零售监测)和最多的客户资源(覆盖150城市,5200家零售店)。

5.《中国电视受众研究》――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结合电视收视率数据和当年基础研究资料每年对中国电视市场做一次总结,介绍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电视普及情况、分区电视收视情况等,从地域、季节、时间、观众构成等多个角度、不同层次对受众的收视习惯和分布特点进行剖析。

6.《中国媒介手册》――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该手册涵盖CTR市场研究与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调查的重要结果,全面展示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及体育市场等多媒体的受众消费情况和媒介广告投放情况。

7.CIS系列产品――IDC

通过对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分析和研究,多种渠道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客户各种不同的服务,其中包括书面研究报告、电话会议、以及研讨会等各种不同的方式。CIS产品是IDC每年向用户提供的常规报告,主要涉及硬件、软件、服务等领域。

8.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北京零点研究集团

2003年度最新的“零点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三项综合指标和二十三项分项指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未来预期。“零点生活指数”指标体系中的三项综合指标包括目前个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当前个人的情绪感受、对5年后个人生活的变化预期。

9.《中国媒体广告市场研究报告》――北京慧聪国际资讯

篇10

2月18日,在《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的同时,由央视七套《致富经》栏目举办的“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在北京举行。8位“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成为今年的榜样式“创业英雄”。

60岁的北京平谷农家妇女张书英,44岁开始创业,从做建材起家发展到饮料业、旅游业,目前又认准了经营老年公寓。倔强和执著使她成功,被人称为“拧老太太”;河北人张宝卫早年跑广州经营水果,现在开办了特色南瓜种植基地,他种植的巨型南瓜有着“恭喜发财”等祝福语言或图案,被人当艺术品购买,单个产品曾卖到8000元;河南安阳人李军专门生产水果纸袋,这个“给苹果穿上衣服的人”把生意做到全国6个省,年利润超过百万元;山东淄博人吴胜营,硬是从花样繁多的小吃市场中,开发出新产品“烤鸡蛋”,并一举打入超市……

“他们也许不是出身名门,没有很高的学历,白手起家,却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市场,做成了我们可能做但是没有做的生意。”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主任付文阁如此评价这些“百姓创业英雄”。

本次年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做小生意的创业者,那些靠自己的智慧和执著获得成功的创业者被与会者追捧。

篇11

正是在这次会上,尼尔森公司了一份关于酒行业消费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葡萄酒正在慢慢抢占白酒市场份额。

尼尔森公司对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在酒类市场,一二线城市里18岁D60岁的白酒消费者中,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2个月里,有55%的人喝过白酒。而在一二线城市里18岁D60岁的葡萄酒消费者中,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的12个月里,有47%的人喝过葡萄酒。数据显示,目前葡萄酒正在慢慢抢占白酒市场份额。

酒行、会所、酒窖虚热

尼尔森中国区烟酒行业研究副总裁宋颖说,随着进口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很多城市涌现出大批的葡萄酒行、葡萄酒窖以及葡萄酒会所,以此销售模式来寻求市场突破,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营销方法做指导,很多酒行、酒窖及高档会所运行得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好,甚至出现倒闭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宋颖表示,葡萄酒行、葡萄酒窖在中国市场的出现本身是件好事,用这种新的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经营者一定要想清楚,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关注的是什么,他们怎样享受这种酒文化、酒生活。

宋颖表示,目前,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想到去酒庄饮酒,如果经营者只是盲目地去经营酒行、酒窖,就会出现倒闭现象。这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零售业,大家都知道零售业要爆发,很多人都去投,后来就是“大鱼吃小鱼”,小的零售业都被大的零售业吞并了。同样的道理,葡萄酒经营者首先要弄清楚,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

白酒应追求销售扁平化

宋颖还对白酒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说,随着白酒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都在创新中求发展,如渠道扁平化,即把经销商部分压缩,通过成立分公司让生产商直接走近消费者。如今已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购物在中国发展迅速,因此,电子商务平台正日渐成为零售市场的一个重要新兴销售渠道。

据尼尔森报告显示,在亚太地区,中国和韩国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95%的互联网用户表示,在未来6个月有意进行网络购物。这为商家们寻求了新的发展,目前已有商家进入淘宝商城以及微博营销。

反对者:白酒受到的冲击微乎其微

尽管尼尔森的报告看上去有理有据,但从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2011年1D9月份整个酒类市场的情况并非像尼尔森所描述的那样,目前的中国市场,白酒依然占据国内的主流市场,葡萄酒对其冲击微乎其微。

前三季度白酒增长远大于葡萄酒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1D9月份,全国白酒产量为714.05万千升,同比增长22.6%,工业总产值2614.62亿元,同比增长40.21%,销售产值2483.55亿元,同比增长39.02%。9月单月产量94.66万千升,同比增长29.32%,工业总产值340.82亿元,同比增长43.52%,销售产值335.19亿元,同比增长35.77%。

从数据来看,我国白酒已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其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酒种,葡萄酒增长虽快,但总体消费量仍然无法与白酒相比。1D9月葡萄酒的总产量为106.91万千升(含进口葡萄酒),稍稍超过白酒在9月份单月的销量,而白酒的工业总产值甚至超过了葡萄酒1D9月份的总量297.76亿元(含进口葡萄酒),由此看出,葡萄酒想撼动白酒市场的份额还是不容易。

消费:商务宴请依然白酒为主葡萄酒为辅

酒类市场的繁荣得益于近几年国内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居民追求生活品质的心理变化及餐饮业的发达。据统计,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重要的商务宴请中,仍以高端白酒为主,葡萄酒只能作为辅助角色出现。价位在100D300元或者300元以上的中高端酒尤其受青睐,成为市场消费主流用酒,存在着巨大商机,这也是白酒工业总值和销售总值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进入下半年,高端白酒提价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的普遍现象。第四季度后,也意味着进入白酒销售旺季,白酒价格也将水涨船高。据了解,许多白酒品牌,如泸州老窖等公司已经开始拟定新的涨价计划,预计在一个月内新价格便可以执行到位。一位泸州老窖华北地区经理透露,公司打算到12月中旬将终端零售中的酒行、商超指导价提高到每瓶1389元,每瓶涨了89元。高端酒的涨价之风从2009年刮起后,非但未停,反而愈演愈烈,带动整体白酒价格上扬,这也反映出消费者对白酒需求仍是有增无减。相比之下,葡萄酒虽然也要承担因原材料成本、人工等成本上涨带来的管理压力,但终端市场却没有引起太多价格上的变化。

篇12

首先,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我们预测未来5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一情况不同程度上可见于其他的包装食品产业。以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行业收入的14%;到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11%。从现在到年,70%的收入将来自位居其后的100个二、三级城市。

再有,麦肯锡认为中国的乳品分销渠道和分销方式将出现迁移。年时中国包装食品产业在城镇地区销售额中有五分之一来自于现代零售业态(如超市及大卖场),年则上升至三分之一。年对外资零售管制的放松,意味着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可以继续在中国大举拓展。零售业态的变迁将给乳品制造商带来巨大变革。1998年40%的乳品通过现代业态分销,而到年这一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篇13

该模型认为工作期望与工作价值、组织特征和经验以及工作绩效三个变量对员工的主观态度(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和工作参与度)产生影响,员工的主观态度和非工作因素共同影响流失意图,进而影响流失行为。流失意图到流失行为的发生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流失意图产生,不考虑其他可替换工作,员工直接流失;另一条路径是员工产生流失意图后,寻找其他可替换工作,然后做出流失决定。工作期望与工作价值受以下变量的影响:工作和组织相关信息、个体特征和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受个体特征、经济和市场情况变量的影响。

国内关于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以往学界重点关注核心、技术型员工,对基层员工关注较少。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基层员工短缺问题日益困扰着诸多企业。1995、1996年家乐福、沃尔玛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代连锁零售商业发展。入世以来,中国连锁零售业资本来源、业态形式都在不断巨变,行业整体走势由“圈地”到“深耕”。连锁零售业的管理者日益认识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连锁零售业是劳动密集行业,员工流失问题逐渐凸显。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中国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显示,零售企业的基层员工中,40%的企业流失率都超过30%,其中流失率最高的企业达九成。这导致连锁零售企业处于常年招聘的状态。而2011年广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连锁零售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作为终端市场渠道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基层员工流失问题,结合上述模型,本文在对广州地区部分连锁零售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访谈的基础上,分析探讨连锁零售业基层员工流失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因素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促使中西部地区吸引了更多企业,随之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并促使员工工资上涨。沃顿商学院调查发现中国东部地区和中国内地的基层员工薪酬差距已经缩小至5%。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21个大城市的制造业操作工岗位空缺同比增长了90%,而求职人数只增长了22%。中国100个大城市共有岗位空缺550万个,而求职人数只有530万人,而且两者的差距正在加大,特别是珠三角地区。2012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春节前调研和节后员工返岗监测,企业用工缺口峰值达80万至100万人次,广州市用工缺口将达11万多人次,深圳和东莞市用工缺口最高将分别达到30万人次。全国范围内,为解决用工问题,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提高工人工资,这意味着连锁零售业有离职意向的基层员工可选择的工作机会增多,它直接导致离职率高升。另外,高等教育中高校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院校少,多年来大学毕业生普遍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导致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韵文曾谈到,1996年沃尔玛在中国开第一家门店时,一场招聘会大约能收到3000-5000份简历,但2012年11月,在华东区开一场招聘会,收到的简历只有20份。前后的差距之大充分说明当前连锁零售业在宏观劳动力市场中职业吸引力在下降。

二、中观环境因素

珠三角地区以粤文化为主,这与中国其他地区文化有较大差异,大量基层外地员工长期在珠三角工作仍然归属感不强。但广州商业繁荣,工作机会较多。加之近年来多个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一些利润较高的行业为了吸引员工给出了较高的工资。这为连锁零售业离职员工提供了潜在的就业机会。

就连锁零售业而言,广州地区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美资、台资、港资企业,企业管理文化强势,劳动强度大。同时,受地域生活习惯影响,广州地区连锁零售业普遍晚上营业时间长,一般每天营业时间是早8点30分到晚23点,节假日轮班营业,促销期间甚至通宵理货。由于零售业行业利润低,基层员工薪酬水平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偏低,并且增长缓慢。一些零售企业为了解决招工难问题,将一部分招聘业务外包给中介公司。而一些中介公司往往不合理克扣、拖延发工资,严重影响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形象,也导致员工产生消极对抗心理。

连锁零售业企业的快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而不同区位的门店员工情况有一定差异,连锁零售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急速增加的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情况。连锁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人力资源培训水平偏低,尤其缺乏对基层员工的培育,同时,员工激励不足。同时,缺乏基层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设计,基层员工常常感到没有上升空间。理货、收货、收银、导购等基层岗位工作内容单调,且企业欠缺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意识,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低,缺乏对员工非工作因素的关注。而连锁零售业是高顾客接触的行业,大多基层岗位员工直接接触顾客,员工服务技能培训不到位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也会降低员工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企业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完善激励体制与增加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根据访谈,导致离职的最重要因素是薪酬待遇偏低,其次是工作强度太大,再其次是不合理克扣工资,节假日加班不给足额加班费。

三、员工个人因素

连锁零售业基层员工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大专以上的不到5%。而这些年轻的90后、80后是伴随着电视网络长大。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是多元的,除了物质报酬,也要求工作本身的乐趣与自我成长。他们大多并不打算在大城市扎根,希望短期内有更多收益,但零售业基层员工薪酬偏低,工作强度大,又缺乏乐趣,这使基层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价值评价偏低。当外部环境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的时候,他们会频繁离职。员工特征变化的新趋势与相对落后的连锁零售业的管理模式是不匹配的,连锁零售业要解决员工流失问题就必须面对这一变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广州连锁零售业基层员工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零售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引起的,要想改善这一局面,需要零售企业认清当前的宏观环境主动变革管理水平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