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3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抽19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XX镇中心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19人共27人。
(四)调查步骤
10月12日问卷调查
10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14-24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19份问卷,收回19份。问卷涉及12个有关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选择题,1个补充问题。具体问卷情况如下:
1、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选非常喜欢的有1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8%;比较喜欢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2、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选较大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一般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不确定的有6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2%。
3、做数学作业时你能做到独立思考吗?选能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偶尔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能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4、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选没有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有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经常有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有过,感觉不明显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
5、在数学课上,你会注意力不集中,常开小差吗?选不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偶尔会的有9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47%;选每节课都会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6、你有时候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原因是什么?选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动了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选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不懂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班级纪律不好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管不住自己的有7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37%。
7、你每天花在数学上的自主时间(不包括数学课)有多少时间?选一小时以上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半小时以内的有1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3%;选更多一点时间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8、在学习数学中,你是否会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选经常提出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6%;选偶尔提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从未提出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没有问题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
9、当你遇到数学难题时,你会怎么做?选先自己反复思考,不会再问他人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8%;选先问同学,自己再做的有2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0%;选先问老师,自己再做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6%;选抛在一边,等待老师讲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0、在数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选经常讨论的有10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3%;选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很少有讨论的机会的有4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1%;选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1、你有过因生病耽误数学学习吗?选经常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从未请过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选偶尔会因生病请假的有1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61%;选其他的情况请假的有3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17%。
12、你一直都有好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吗?选一直都有好心情学习的有10名学生;选心里一直有事影响学习的注意力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选偶尔有事不能好好学习的有5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28%;选其他的的有1名学生,占问卷学生的5%。
13、你在数学学习方面还有什么想说的?11%的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1%的学生上课听不懂;5%的学生渴望小组合作学习;5%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潜能生的帮扶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目的,结合学生访谈,将本次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90%以上学生对数学有较强学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主要体现在:
1、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学习有困难(2人)。
2、对数学没兴趣,不爱学习数学(1人)。
二、有近40%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体验,从这点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追寻幸福的事去做,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容易跑神,一节课内容掌握常常丢三落四,导致知识掌握没有系统性。
四、30%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懂得问题长期搁置,而不知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结论
1、教师备课、上课缺乏层次性、梯度性,难以照顾到学科潜能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科潜能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式评价,甚至对学科潜能生进行讽刺、挖苦,造成学科潜能生学习自信心缺失,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篇2
1、 课间你通常:游戏的占13%看书90%锻炼身体0聊天60%吃东西
02、 你通常是先上厕所还是玩一会再去:先去100% 后去
03、 课间你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跳绳、成语接龙、拍手游戏、跳皮筋、传话游戏、智力游戏、打鸭子、踢毽子等都有人选,占80%
4、 你认为在课间玩什么游戏适当?为什么?选择复习功课的竟然占49%,选择跳绳踢毽子翻绳的21%认为应该选择休闲游戏以便于放松的占21%
5、课间十五分钟,你感到:紧张的0有趣53% 无聊13%放松34%
6、你会利用课间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吗?会的占97%不会的占3%
7、课间你遇到过危险情况吗?是什么?没有的占87%有的占13%有被球打到头的,有看到同学打架怕自己被打到的。
8、课间你通常在什么地方活动:教室占53%走廊23%操场35%还有一部分同学多选
9、你认为课间时间多长合适:15分钟占60%20分钟7%10分钟33%
10、你认为课间做什么不适合?为什么?100%的同学认为打闹、打架、踢球等剧烈活动不合适,因为会伤及他人。
11、课间你通常和谁在玩 ?自己一个人的占3%同学97%
12、下课后你是这样做的:先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再玩的占87% 直接出去玩13%
13、课间结束时,你是: 铃响后进教室的占13%提前1-2分钟进来坐好97%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较完整地反映了3——5年级学生对课间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充分利用这十五分钟进行放松,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由于学校的一些规定,他们不能痛痛快快地去玩,被规定束缚了手脚,
第二他们大多数对学业感到焦虑,希望通过课间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诚然,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合理的校规校纪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的“不能”,让学生手足无措,使人不得不质疑这些校规的合理性。但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校这样做,有自己的苦衷。
因噎废食的做法当然不足取,因此有必要开展一些指导活动,让小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开展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比如玩一些不受场地和时间人数限制的游戏,锻炼身心。要知道,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在宽容轻松的环境中活动,但“不准这不准那”的禁令限制了他们的欲望,让他们过早学会了循规蹈矩,出现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焦躁,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甚至出现厌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该受到指责的,可这些行为往往是由心灵上那种高尚的激情所促使。如果你不明白,没有发现这种激情,你就可能扑灭那小小的,不易发现的人类高尚品格的火花。” 因此,今后对学生课间活动的指导还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2019年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
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于XX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著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篇3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号召大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看书,这样,就能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2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
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
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
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
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5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一、调查时间:
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
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根据什么选择阅读书籍。
2、书籍的来源。
3、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阅读兴趣的形成原因,以寻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策。
4、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从而为改革阅读教学尽点微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中有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
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
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据统计,六年级学生中,阅读书籍超过50本的学生中,80%认为喜欢写作,75%认为自己的写作成绩优秀。而阅读量不满10本的学生只有12%认为自己喜欢写作,认为自己作文优秀的是0。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
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
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注意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
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小学生阅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篇4
2015年11月9日,XX镇XX小学三年级学生W、Z等多名学生晚饭后,在校园内嬉戏玩耍,追逐过程中“W”向“Z”大腿部踢了一脚,第二天,“Z”感到大腿不适,学校及时通知涉事家长到校,并要求双方家长速带伤者去医疗诊治,经医院检查需住院治疗,但由于涉事双方都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均无力支付治疗费用,当时未按医生要求入院。事后,虽经学校、中心学校、XX镇综治办、司法所多轮调解,但因双方家庭贫困,均害怕承担巨额医疗费用,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现“Z”病情恶化,唯北京可以治疗,且前期医疗费用惊人,“Z”家长遂开始对学校进行纠缠,并要求学校承担全部责任。因事关学生安全、社会稳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伤者检查过程及病情发展情况
11月10日,班主任发现“Z”状态异常,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后,及时联系涉事双方家长带伤者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将相关情部上报中心学校。当日,伤者到院检查但未按要求入院治疗。11月23日,“Z”父XXX带其到地区中心医院检查,经查伤者大腿患有先天性疾病,“W”之前一脚踢中其要害,需进行截肢手术,但是家长不同意此治疗方案,只有进行“溶骨性”治疗方可保住其大腿,目前,全国只有北京能够施治,经地区院联系北京医院,入院先期费用需要十万元,后续治疗费用视治疗情况而定。11月24日,地区中心医院劝“Z”出院。12月1日,“Z”父再次带其到地区中心医院,院方不接受伤者入院,建议其筹备十万元前期诊疗费用至北京治疗。
二、学校处置过程及主要处置措施
(一)及时调查,送院诊治。事情发生后,校方与班主任一道,及时联系双方家长到校,第一时间送伤者入院检查,同时,启动了调查了解程序,通过与在场学生座谈,基本认定了“W”伤“Z”“非故意伤害、属意外伤害”的责任事实。
(二)敢于担当,垫付费用。在了解到涉事双方均为贫困家庭,且经过调解均不愿出医疗费的情况后,学校校长XX在家庭环境并不宽裕的前提下,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多方借支两万元,帮“吴”垫付“曾”入院检查和治疗所需的费用。
(三)综合施策,积极调解。为妥善处理医疗费用问题,学校从11月20日起至11月24日,先后组织双方协商两次无果。11月28日,中心学校校长XXX组织协商,建议“Z”家长走司法程序,并愿意为其提供法律援助,但“Z”家长不同意走司法程序,一味要求学校负责。11月29日,XX镇组织综治办、安办、司法所、中心学校、XX小学、涉事双方家长召开调解会议,确立了“防止病情恶化,继续到地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W’家长马上筹集资金,交给‘Z’家长XXX;政府找相关部门申请援助;号召全镇师生募捐”等五条具体措施。
目前,因家长、学校、镇政府等难以筹集到如此大额资金,伤者“Z”仍在家休养,没法前往北京治疗。
三、解决问题面临的具体困难
(一)责任认定容易,费用落实困难。本起意外伤害责任明晰,但对象性质特殊,肇事方一方面不愿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承担责任的能力极其有限,导致受伤者不找肇事者找学校,如今,学校、镇政府,均感到进退两难,要及时妥善处置就需要出钱,但财经纪律红线又不能踩,若前期诊疗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学生残疾,引发社会矛盾,又将会被认定为不作为或慢作为,学校进退两难。
(二)家长不够理性,拒走司法程序。学校、中心学校、镇综治办及司法所,多次尝试将此事引入司法程序,让事故双方通过法治渠道理性解决问题,但因当务之急是筹钱治疗,诉讼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故伤者家长拒绝任何调解或走司法程序,并以在学校发生的事、要学校承担全部责任为由,开始对学校进行纠缠。
(三)保险据票赔款,不愿理事在前。保险公司根据治疗发票进行部分报销或者根据法庭的调解协议和判决书进行赔付比较主动,但是,十几家保险公司无序的保险乱象不能保证保险公司自身保险业绩,因此,对事件前期处置进行资金担保或先行垫资就推诿和不积极,况且此学生家长并未购买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
(四)救助注重事后,难解燃眉之急
目前,各救助部门均重事后补偿,难解燃眉之急。一是民政救助上线为3000元(镇长签字可提前支付);二是大病补偿、慈善、救助等机构虽多,但都是事件处置完毕凭发票进行补助,对解决伤者前期诊疗费用无任何积极作用;三是医保并未全国联网,一旦离开本地区治疗,便无法享受医保优惠政策。
(五)缺乏顶层设计,基层操作困难
《民法通则》、教育部《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地区《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均注重事件后期处理,前期处置缺乏指导性意见,更没有前期处置实施细则,在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前期处置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政策依据,导致学校尴尬被动。
四、事件风险预测
(一)前期诊疗费用到位不及时,影响治疗进程,易导致受伤害学生终身致残;
(二)家长上访、非访,发展成老上访户;
(三)长期骚扰学校,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四)因病返贫、难以脱贫;
五、意见和建议
为了妥善及时处理好校园意外伤害,本着“举一反三、应急谋远”的原则,现就处理类似事件提出以下建议:
(一)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资金,借给伤者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伤者最佳治疗时间,以防伤者终身致残。
(二)规范学生意外保险行为、共同承担风险责任
目前各保险公司为满足其业务,无序进入校园开展学生保险工作(个别保险公司还有开白条的现象),只拉业务不积极承担责任的现象极为严重。建议对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进行招投标,实行校园保险准入制度。
(三)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立木树信,推进依法治校
建议制定《XX县校园意外伤害管理办法》或其它指导性意见,就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前期处置作出明确规定,以弥补《民法通则》、教育部《学生伤害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前期处置的空白,解决依法治校无法可依的被动局面。同时对自伤、自残、自杀行为作出明确规定,为我县依法治校立下总规矩。
篇5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2
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 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4
一、调查时间: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小学______个学生
四、 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 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1、 调查中有 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 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 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5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篇6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篇7
四、授课时间:32课时
五、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六、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沙雅县的人文、自然环境。
2.通过访谈、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行为习惯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综合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 通过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课程内容
《塔河明珠――沙雅》按人文领域和自然领域分类编写(全一册),共六个单元,若干篇课文。
第一单元 千年沙雅
第一课 美丽沙雅我的家 2课时
第二课 穿越时空的见证――历史沿革 1课时
第三课 溯源沙雅古迹 1课时
第二单元 传奇沙雅
第一课 传奇的民间艺人 1课时
第二课 香料与丝绸古道 1课时
第三课 沙雅与神山道 1课时
第四课 沙漠第一缸 2课时
第三单元 品味沙雅
第一课 沙雅美食 1课时
第二课 沙雅小刀 2课时
第三课 围棋之乡――沙雅 2课时
第四课 新疆沙雅国际胡杨节 2课时
第四单元 享受沙雅
第一课 中国状元
――塔克拉玛干原生态沙漠公园 1课时
第二课 世界胡杨森林公园 1课时
第三课 千年胡杨王 2课时
第四课 无缰的野马
――塔里木河 1课时
第五单元 享誉沙雅
第一课 高品质种植业 2课时
第二课 天然药材库 1课时
第三课 特色养殖 2课时
第四课 沙漠油田 2课时
第六单元 畅游沙雅
第一课 神奇的魔鬼林 1课时
第二课 塔河外滩 1课时
第三课 神奇水域 2课时
八、编写体例
《塔河明珠――沙雅》分单元编写,每个单元3-4篇课文。每篇课文均设计了学习目标,以利于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小资料”、“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探究与实践”栏目则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体验等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沙雅县的人文、自然环境和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九、课程实施
1. 教学活动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组织进行。
(1)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走访等形式收集家乡文化历史、民风、民俗、家乡自然特产全国之最,丰富课堂内容。
(2)把丰富的声、像通过班班通设备引入课堂,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探究实践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3.课时安排每周1节,也可根据需要适当集中。
十、课程评价
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的办法,参考以下四项内容进行:
一是参与校本课程活动的态度。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20分)
二是在校本课程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20分)?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在校本课程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20分)
四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校本课程结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幅作品等。(40分)
评价分数折合为等次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册:优(85――100);良(70――84);达标(60――70);待达标(60分以下)。
十一、成果与体会
(一)成果
《塔河明珠――》沙雅课程开展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各自有了一定的收获。学生了解了家乡沙雅,知道了家乡的风土人情、经济文化发展变化,为自己是沙雅人而自豪。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去观察、去体会社会生活,更多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在具体环境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了。校本课程由教师自己开发,由研发教师亲自使用,那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学反思,为以后的校本课程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体会
校本课程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强调的是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性,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学生的现实展开的,针对学校、学生的问题而进行的。
《塔河明珠――沙雅》属于人文地理科目,一般说来,三年级学生的感觉是比较敏锐的,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是很认真很细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的方法,按照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先对学生提出相对简单的要求,学生易于入门,让学生一步步的了解沙雅,顺利发展到理解沙雅、熟悉沙雅,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进而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校本课程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对学习更有热情,学习更加主动。
篇8
研究工具有:自编《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学生版)》《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家长版)》《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教师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偏好、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校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6方面内容。
结果与分析
(一)从总体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良好,但逾两成学生反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本次调查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闲暇时间最喜欢做的前3项活动分别是:课外阅读(61.1%)、看电视/电影(44.8%)、听音乐(43.8%)。从喜欢课外阅读的中小学生比例来看,小学生(66.9%)要高于初中生(50.6%)。
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修养(68.8%)、提高学习成绩(53%)或满足兴趣爱好(52.7%)。学生阅读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具体表现在,83.9%的学生出自于主动选择,仅有11.5%的学生是被老师要求进行阅读、4.6%是被家长要求的。
本次调查还表明,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从课外阅读时间看,有30.9%的学生表示每天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30分钟,还有39.5%的学生表示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只有21.8%的学生表示每天阅读时间超过了1小时。
导致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有42.8%的学生反映是功课太多,23.8%的学生反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从功课太多的原因比例来看,初中生为50.1%,远超过小学生31%,也说明初中生的课业负担明显高于小学生。
(二)从阅读媒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倾向于纸质图书,但初中生对数字阅读的兴趣明显高于小学生
从阅读媒介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喜欢纸质图书阅读的比例(73.5%)占绝对优势;而在喜欢的数字媒介中,手机阅读(17.3%)要远高于电子阅读器和电脑阅读(3.5%)。可见,手机阅读已成为中小学生青睐的数字阅读方式。其中,小学生喜欢数字阅读的比例为20%,而初中生占比为38.6%。可见,初中生对数字阅读的兴趣明显高于小学生。
关于家长对阅读媒介的态度方面,调查发现有97.3%的小学生家长认为纸质书阅读的方式最好,支持数字阅读的仅占2.7%。而初中生家长中,认为纸质书阅读较好的有87.5%,支持数字阅读的比例为12.5%,远高于小学生家长。可见,初中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宽容度更高。
家长对数字阅读的看法中,72.7%的家长“因为担心对孩子视力有损害”,而反对数字阅读;12.8%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阅读不健康的内容”而反对数字阅读;4.6%的家长因为“电子书不用支付高额书费”而支持数字阅读,9.9%的家长“因为数字阅读较为方便”支持数字阅读。
(三)从阅读兴趣来看,学生偏好小说故事类,但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匹配性较低
从阅读内容兴趣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排名前6位的分别是:小说类(46.2%)、童话故事类(31.5%)、教辅类(25%)、历史类(24.2%)、动漫卡通类(23.2%)、科普类(20.1%)。可见,中小学生选择科普类图书的比例相对较低。
来自攀登阅读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学生认证测试完成的193.4万册图书的总数据中,科普类图书占比为11.72%,相对寓言童话类(29.71%)、故事类(23.7%)、小说类(23.56%)而言,仍属较低。同样,来自攀登阅读热门图书行榜中,排名前200位的图书中,科普类图书也仅占8%,而故事、小说、寓言童话等图书则占到88%,同样也显示出科普类图书的阅读有待加强。学生阅读书目的类型有待引导和均衡。
本次调查表明,学生阅读书目主要来源于:老师推荐(68.6%)、同学推荐(64.8%)、父母推荐(37%)。而教师推荐的阅读书单,分别依据:名师名家推荐(54.3%)、教育主管部门推荐(42.4%)、名校推荐(31.7%)、学生反馈推荐(27.3%)。这一数据反映,学生反馈推荐得书目占比较低,教师推荐书单时较少考虑学生的反馈。
攀登阅读平台的数据统计同样也反映了教师推荐书单时较少考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我们对比了学生的热门阅读书单和教师推荐书单(阅读量和推荐量在前100名的书单),结果表明这两个书单中重合的部分只有32本,教师推荐的书单中,学生喜爱的书目只占32%。
(四)从阅读方法和策略上看,大部分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指导
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功阅读的保障。本次调查显示,仅有17.5%的学生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而82.5%的学生没有这样的习惯。其中,有33.7%的学生会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写。而在读书批注方面,只有20.7%的学生会在阅读中经常做批注,56.3%的学生有时做批注,而23.0%的学生从来不做批注。在阅读流畅性方面,14.4%的学生反映会用手或笔指着来读,有31.8%依然会逐字读,而只有35.7%的学生能够做到流畅性阅读。
本次调查发现,只有29.2%的学生反映在学校经常得到过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教师指导。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对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在校园阅读推广工作难点中排在第三位。而在家庭中,只有2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得到家长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
(五)从校园阅读情况看,阅读支撑软环境已初步形成,但缺乏有效的监控及评价方法
此次调查发现,88.9%的教师反映学校设立了阅读课程,但只有55.7%的教师反映学校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校园中,学生们是否会交流课外读物。结果表明,有26.2%的学生选择他们会和同学经常交流课外读物,有63.7%的学生选择有时会交流。此外,33.9%的学生选择教师会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49.7%的学生选择教师有时布置。
在对教师进行的“校园阅读推广工作难点”的调研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难以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39.6%),缺乏方便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阅读量(35.6%),对学生缺少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35.3%)。总体来说,缺乏有效的监控及评价方法是当前校园阅读推广困难的主要方面。
(六)从家庭阅读氛围来看,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较低
对家长是否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调查表明,有14.6%的学生选择“家长会经常与自己共读一本书”,有39.6%学生选择“家长基本不与自己共读一本书”。亲子之间是否会交流阅读体会,只有17.1%的学生选择“家长经常”与自己交流课外阅读体会,而34.7%的学生选择家长“基本不会”与自己交流课外阅读体会。在督促孩子阅读方面,只有28.0%的家长表示会经常督促孩子阅读,还有21.4%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情况“从不过问”。总的来看,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较低。
家长自身阅读方面,25.9%的学生选择父母在家基本不阅读,只有24%的学生选择经常阅读。此外,家长阅读量明显低于学生,一年内阅读量少于5本的家长高达83.8%。
对策与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小学阶段,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学会阅读”。
学校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上下功夫,让学生走好阅读第一步。通过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爱上阅读;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探索如何开设体系化的校园阅读课程及阅读能力提升机制,使课外阅读促进课内学习,课内学习反过来又刺激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得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借助“互联网+”,构建校园阅读的监控评价体系
为深层促进校园阅读的开展,须进一步搭建立体化的课程促进体系和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价手段。一方面,在学校传统阅读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学校课程和学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这是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丰富阅读体验,提升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城区及大兴区,山东青岛等地区所开展的“互联网+阅读”的跟踪评价模式,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学生终身阅读的电子档案,实现对学生阅读数量、阅读效果的量化跟踪及监控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获得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个性化数据,从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使校园阅读推广工作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三)引入新媒体手段,构建中小学家校合作阅读共同体
家庭阅读环境及家长的阅读指导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推进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阅读的引领作用,尝试引入现代新媒体手段,建立家校合作阅读的沟通、协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构建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家校合同共同体,使学校更好地将阅读课程、阅读要求、阅读活动等信息传递给家长,并且加强教师对家长的帮助和指导,提升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同时,也使家长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来,积极主动配合和推动学生的阅读,实现家校阅读氛围的统一,达到阅读效果的一致。
(四)落实全民阅读行动计划,为学生阅读的整体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阅读氛围和社会基础配套环境,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相关资源与校园阅读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在儿童出版领域,为校园阅读建立公共基础书目查询和分级评价机制,使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阅读的图书;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公共图书馆、社会绘本馆以及阅读推广人等相关资源,与学校进行密切融合,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提供便利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链接
美国少儿阅读推广模式
作为国民教育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阅读是美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积极倡导的行为模式。美国教育部的网站上曾显著地写着:“能够阅读的孩子,是能够学习的孩子。而能够学习的孩子,将在学校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1.政府持续推动
1994年,全美教育进展评估委员(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的一项报告显示,美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40%达不到基本的阅读水平。这项数据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克林顿于1997年发起了一项“美国阅读挑战”的阅读运动,目标是让所有美国儿童在小学三年级末就具备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布什政府延续前任做法,于2001年发起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No Child Left Behind)的法案。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他分别提出《美国振兴及投资法案》和《冲顶计划》作为教育指导方针,继续将美国阅读行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2.构建分级阅读标准和体系,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有几套完善的阅读分级标准和体系,如蓝思(Lexile)、阅读促进计划(Accelerated Reader Search Engine, AR)、阅读发展评价体系(Development Reading Assessment, DRA)、阅读校正体系(Reading Recovery)、阅读数量分级体系(Reading Counts Level)等。阅读分级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将出版物的难度等级与儿童阅读能力水平做一个匹配,实现“把合适的书籍、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孩子的手中”。
3.科学的监控评价措施,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州或地方学区规定了学生的阅读数量,并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监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且将学校的阅读情况与政府资金支持进行关联。
调查者说
寻找校园有效阅读之路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计划到中高考改革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共同指向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各地学校都相继举办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很多学校也都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发展势头良好,效果也十分明显。
但是在势头良好的另一方面,并不说明我们校园阅读促进工作毫无问题可言,不需要我们反思和提升。笔者通过走访国内外学校的调研对比发现,我们在阅读推广的热情中需要冷静思考当前还存在的问题,从中探寻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从而让校园阅读促进工作走向实效。
篇9
(一)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据调查商丘市现有5家综合培训机构开设复合式课程,还有一部分专业性培训机构,其中钢琴类13家、舞蹈类9家、古筝类7家、吉他类7家、音乐高考培训机构7家。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私人个别教学培训班。这种模式出现比较早,一般是具有音乐专业教育背景的学校音乐老师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自己私人场地创办的艺术培训机构,现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第二类在文化局或教育局注册的音乐教育培训学校,这类学校分几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单一的专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由个人教学慢慢发展起来的;第二种是工商局注册的音乐教育机构和加盟性质的音乐艺术学校。
(二) 商丘市生源状况分析
1.按学生年龄分段
据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生源年龄分段量化表调查报告来看,生源主要以少年儿童群体为主,随年龄增长就会越来越少。16岁以上的学生又有出现一个小高峰,他们都是以学习音乐专业知识,为高考音乐专业做准备的一些艺术类高中生,还有极少数一部分是成年人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学习音乐,来陶冶情操。
2.按学生选择的科目
据在上表2的调查报告表明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的学生在音乐专业上,以舞蹈和钢琴的人数相对较多占60%,其次是古筝和吉他占30%,除学习民族乐器古筝之外,剩下一些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器却成了冷门学科,报名人数很少。
(三)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中教师整体发展现状
1、社会音乐教师的总体情况。商丘市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在从事社会音乐教育的老师中抽取了30位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在这30位老师中只有3人是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其余的都是兼职音乐老师,他们大多数是大学生或者是中小学在职音乐教师、以及一些文化宫的在职音乐艺术辅导老师,这部分人员占70 %,年龄大多在36岁以下,经调查还有少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是通过私人授课的方式从事不同培训的社会音乐教育,由此看来商丘市社会音乐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
2、社会音乐师资状况。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教师的学历大多是大专、本科、以及少数研究生与博士生等。在社会教育机构中主要的师资力量水平以本科和大专学历的音乐教师居多,本科毕业的音乐专业教师占55%,其中是大专学历占35%,其他学历相对较少,占百分比10%左右,如研究生、博士生等。
3、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课程模式与收费标准。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在进行教授课程时有不同的模式和收费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音乐教授课程频率较多,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一次2个小时占60%,第二种是一周两次占30%,其他占10%。课程模式主要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和一对多等形式组成。如钢琴课程主要是一对一进行上课,古筝和吉他课程大多是一对四,声乐课程一对一或一对二等较多,舞蹈课程多采用一对多等小班教学模式。
二、形成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状况的原因
(一)造成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状况的原因。超生源范围的经营、虚假的宣传较为严重。当今社会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形成了一股学习艺术(音乐)的风气。备受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与喜爱,好多学生家长攀比心较强,形成了让自己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原因。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中的个别机构为了故意吸引顾客,扩大生源,故意编造虚假宣传进行招生,同时政府部门监督力度薄弱,造成目前社会上培训机构的混乱。
(二) 造成生源状况的原因。根据上图表1、表2中可以看出招生生源主要是以儿童、少年群体为主,突出表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下儿童。儿童、少年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课余时间比较多。一方面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家长是希望通过音乐,参加音乐考级来锻炼孩子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学习音乐的学生会逐渐的减少,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坚持下来。在上图表1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16岁以上的学生又出现了一个学习音乐专业的小高峰,一部分学生喜爱音乐,想通过学习进入大学深造。还有一些高考生因为文化课不是很理想,音乐专业高考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就选择了走音乐的这条道路。还有一些因为音乐名人效应,如李云迪、朗朗等在国内、国外迅速走红,也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家长对孩子在音乐艺术方面的期望。
三、针对商丘市社会教育机构的制度与教师水平解决办法
(一)提高社会教育机构的准入标准。商丘市政府应当在国家教育部针对教育机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当地社会音乐教育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的各方面管理,严格审查办学资格,把好教育市场的关口,从设立社会培训机构的名称、收费标准、师资状况、培训场地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政府各有关单位,如劳动局、工商局、教育部门应联合加强对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的管理,使之更加规范,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做好为消费维护权益的保障。同时,各有关部门应当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办学教育指导评估和考核,并将评估结果如实公布,使广大消费者能够得到维权。通过对教育机构的评估和考核,从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办学者不断提高培训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使社会培训辅导机构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各培训机构应当提高专业艺术水平教师的管理,可以不断地督促教育者丰富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育者应当定期去深造专业技能,认真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视频数据丰富音乐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与社会接轨,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本文中通过以商丘市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为主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该地区处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在社会音乐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的相关问题,商丘市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社会音乐教育事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社会音乐教育应该在社会各个阶层进行普及,针对不同阶层人民的不同爱好,应该做好宣传,要提高社会音乐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促进商丘市社会音乐教育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篇10
课堂教学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主要手段,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要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教学内容上强调“用”,教学方法上强调“活”,教学手段上强调“新”。在培养能力上,强调“两个三教”,即教知识、教能力、教素质,教会学、教会用、教会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从属为主体,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一、着眼未来,提倡和深化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怎样主动学的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就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别给予“问题导向”,合理地设计教法、学法、考法,是高职教育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应予探索的课题。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法,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研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它的着力点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以“问题”为载体,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探索积极性和培养创新精神,其结果是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它的主要特征是: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
这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早已实施。据报道:美国的小学有这样一件实例: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历史,教师就依据这个“问题”作为“导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根据美国的发展历史收集材料,分析发展的成因,恰当的选裁处理信息,从而去感受美国几百年历史的变迁,真正了解历史中的美国。小学毕业前,学生把自己的论文交给了学校,通过专家论证,此论文不亚于大学历史系一般学生的毕业论文。暂且不论这个学生今后的出路如何,从中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研究性的学习,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使教法和学法产生了质的飞跃,更让我们看到了“以知识传承、技能训练为载体、着力于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去设计调查方式、调查报告,查阅资料进行摘录,遇到困难主动寻找克服的方法和对策,水到渠成地提炼结论,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注重以“研究”为手段,而不是像科学研究那样以“研究”为目的,不必有所发明创造,不必去造福社会,而是恰当地造福自我、发展自我。在教学之中,教师的导演作用不能低估,教师要根据角色(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差异)设计,提出“问题”,提出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去“研究”。如主题辩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始终鼓励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过程”而不重“考评”,淡化终结评价。考核的方式要多样化,答案也多样化,坚持多元智力与多层次、多维度发展的评价观;坚持基本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综合能力较强、较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二、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启发式教学对于高职学生尤为重要,其实质在于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总结,主动地把知识学到手,一是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二是创造思考的条件以指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提出一些问题,并做出答案,而是要教师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和思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三是精讲多练,使学生有时间进行积极的思维。精讲不是简单少讲,而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找出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多练,也要精练,要选择典型习题、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不把问题留到课后。
三、在考试的环节上,侧重应用能力的考核
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在考试内容上,理论性、知识性的考题与理解性、应用性考题两者的比重应以后者为主;二是在考题的类型上,要以案例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题型为主,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上下功夫,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在考试方法上,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灵活多样,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篇11
让春蕾不再含泪
她们本来应该像歌谣里的“小儿郎”那样,背着书包上学堂;她们本来应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荡起双浆”,驶向知识的海洋……但是,家庭的不幸,使她们过早地离开了校园。有一次,在市妇联关工委召开的例会上,王屋乡妇联主席说有一个叫孔紫君的女孩,因为家里困难,小小年纪就退学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几句话使市妇联关工委主任李爱香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山区还有多少像孔紫君这样的女孩子因为家境困难而上不起学?作为妇女儿童的娘家人,又能够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
李爱香组织妇联关工委的同志迅速到山区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调查的情况让她们深感震撼,她们为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遭受的不幸而落泪,更为这些孩子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强而感动。坡头一中初三学生刘丹丹,母亲在干农活时被疯牛活活撞死,父亲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突患脑血栓瘫痪卧床,无奈中哥哥已退学,丹丹虽然成绩优秀,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也面临失学;大峪镇董岭村的张会芳,两年中先后失去了奶奶和妈妈两位亲人,而家里也为给两位亲人看病负债累累,每当新学期开学,看到爸爸佝偻着身子四处奔走筹措学费,看到爸爸双手抱头蹲在地上,看到爸爸愁眉苦脸地看着妈妈的遗像落泪,小会芳就感到揪心地难受……她们还都是孩子啊!她们本来应该像歌谣里的“小儿郎”那样,背着书包上学堂;她们本来应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荡起双浆”,驶向知识的海洋,然而,上学——这个看起来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她们来说却是那样地艰难、那样地遥不可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啊,就这样挡住了孩子们通向未来的路。
两个多月的调查,她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妇联关工委同志的双眼,她们很快写出了一份长达10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在济源市开展春蕾计划的方案一并提交市委。报告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要求要严密组织,抓紧实施,而且市委常委会上市级领导干部达成了共识:市级领导每人资助两个孩子,各局委领导每人资助1个孩子。
春蕾桥上爱潮涌
送上一个爱的眼神,让那长夜迎来黎明。送上一张爱的笑脸,让那蓝天远离乌云……”1999年4月14日,妇联关工委在《济源日报》刊登了周会敏、周会丽两位姐妹的不幸遭遇。当天下午,就有两名来济源做生意却不愿透漏姓名的先生打来电话。他们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愿意帮助她们”。这两位不知姓名的先生的义举鼓舞了妇联关工委的同志,也更坚定了她们搞好春蕾计划的信心。她们在《济源日报》开设了“春蕾桥”专栏,定期刊登贫困女童的情况;在济源电视台《百姓故事》、《今日话题》栏目制作了“她们要读书”的专题;印发了以“我的一点节省,改变她的一生”为主题的捐资助学倡议书;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以市委办号文件转发了妇联关工委《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资助贫困女童就学活动的意见》;开展了春蕾计划邮资明信片发行工作;举办了“春蕾计划实施五周年表彰及爱心献春蕾大型公益文艺晚会”;联合济源日报、济源电视台推出了“春蕾救助大行动”……
春蕾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86岁的退休干部魏克成、78岁的退休教师石心科老人分别救助了一名女童;不肯暴露真实身份的“丁梦”、“魏荣”分别通过邮局汇来了1万元的现金;民营企业家孟国平资助了11名孩子,又捐资6万元办了两个春蕾班;豫光集团、太行水泥厂、王济文先生也分别捐建了一个春蕾班;济源一中99级10班的全体同学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捐助了一名贫困女童;盲人按摩师李胜利资助了两名孩子;残疾汽车维修工张振中一次救助5名孩子;市农科所、河口电站青年职工,定期到受资助孩子的学校、家庭看望她们,送去生活用品、农作物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
爱心像涌动的春潮,在济源大地回荡起了一首爱之歌。广大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等许许多多社会热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春蕾桥活动。
甘为春蕾洒心血
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妇联关工委的同志,春蕾桥越架越宽,向妇联关工委求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求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为了更多的募集资金,妇联关工委的同志进机关、下厂矿、找个体户,多方游说筹措资金。有些人很理解,很支持这项工作,但有些人却以为是在给他们找麻烦,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打哈哈搪塞。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当着她们的面就说:“妇联关工委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济源哪有那么多困难的孩子?”还有些一对一资助的人,开始资助时为了落个好名声捐助了一个孩子,而到新学期开学时,任凭你电话一个接一个,就是不见来交钱,无奈,妇联关工委只好再给孩子联系资助人。更典型的是一个体老板,自己找到妇联关工委说是要资助1个孩子,但他同时提出,必须让电视台、报社报道一下他的“先进事迹”,否则他就不捐,还口口声声说,我就是想拿500元钱做个宣传。关工委的同志气愤的将钱还给了她。
提起劝募工作中的辛酸苦辣,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李小娟深有体会地说:“真善美,假恶丑,关键时刻就可见分晓。”尽管工作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受到了一些奚落,但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她们。6年来,她们凭着对山区孩子的满腔爱心,凭着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无限热爱,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累计筹资61.2万元,一对一资助贫困女童2100人次;资助31名孩子走进了向往的大学;在山区5个乡镇开办了7个春蕾班,而且,今年9月,投资153.5万元的“坡头豫港春蕾中学”就将正式招生。她们还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困难孩子身上。她们设立了专门的帐户,委派专人管理捐助资金,妇联关工委主任亲自负责发放的每一笔捐助款的审批。出台了《济源市春蕾计划管理办法》,明确了资助对象的条件、资金发放的环节、捐款的使用和管理,印制了“春蕾桥捐款使用明细表”发到学校,委托各乡镇妇联负责监督资助款的使用,市妇联关工委每年下去检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市妇联关工委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集体”、“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春蕾行动润春蕾
她们通过春蕾桥走出了大山,她们也必将走出父辈们因贫致盲、因盲更贫的恶性循环,她们的人生也必将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更加丰富多彩。苍天无情人有情,春蕾计划助春蕾。6年来,619名女童在妇联关工委的帮助下,走过了春蕾桥,走向了美好的未来。
信用社资助的王屋乡茶坊村赵小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临行前,她专程来到市妇联关工委,她说:“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既然贫困选择了我,我就选择奋斗,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帮助”;下冶乡杨木洼村郑倩倩凭者刻苦勤奋、拼搏向上的精神被评为了“河南省优秀春蕾”;王屋一中的张丽以总分530的高分考上了济源一中,她立志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来回报社会......
她们是不幸的,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幼小的她们过早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但她们更是幸运的,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们通过春蕾桥走出了大山,她们也必将走出父辈们因贫致盲、因盲更贫的恶性循环,她们的人生也必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更加丰富多彩。
春蕾在爱心中绽放
篇12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篇13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AN Xiongsheng
(Jiangxi Yongfeng Tancheng Middle School, Ji'an, Jiangxi 331500)
Abstrac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the second clas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the main fron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comprehension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language, expand their horizons, increas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worrying, the reason is mainly onerous students as no time to study, no reading habits and sprinkle interest, lack of reading atmosphere, high school students' time is occupied by television, Internet and games. Thus train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bility, developing the reading habits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present teachers.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mportance
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从大的方面讲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可以开拓其视野、锻炼其思维、发展其智力、陶冶其品德、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据2011年第八次全民阅读调查中发现,在2010年没有读过课外书的中学生中,因功课而没有时间读书占领31.5%,有28.3%的人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不喜欢读书,有22.0%的中学生是因上网/玩游戏等而没有时间读书,还有一些是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父母不允许读课本以外的书、看电视没有时间等原因。
1 多数中学生的课外时间都花在繁重的学业上
据了解,不少中学生一回到家中就是各科作业、试卷。即便是在双休日作业也是多如小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寒、暑假则可能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所占据。原因是我们还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全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从而读一个响亮的名牌大学。因此家长对孩子各学习时段的课外阅读态度也不相同。在小学低年级以前,对孩子课外阅读是支持和鼓劲的,但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面临小学升入中学,这时家长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到了中学之后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还有的家长要视子女的阅读书目而定。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态度也各不相同,大多数老师(除语文老师)都不关心学生是否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是关心也只关注与自己所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最好多看一些本学科的课外书籍,否则就反对其课外阅读,认为在浪费时间。
老师和家长应该以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而鼓励中学生课外阅读。
2 没有读书的习惯、兴趣,缺少读书的氛围
人与书不是先天相互吸引的,必须有媒介――父母、教师、图书管理员等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越早越好,婴幼儿就可以开始。因此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身作则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正面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家经常看到父母读书的孩子,更能懂得读书对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己的读书行为,同时家长的阅读喜好可能影响孩子的阅读喜好。
孩子在婴幼儿时识字不多如何进行阅读?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当你读书给孩子听时,就好像你带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熟悉的读书声,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将阅读与愉快联系在一起。同时孩子在父母的朗读中,可以听到更多日常交流中不常用的词汇。这些文字、词汇以发音的方式传输到耳朵之后,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汇,像储水池般地储存在记忆里。当这个“储水池”的“水”储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溢出来,即将听得懂的词汇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书籍的词汇,这些都是源于听得懂的词汇累积而来。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对孩子以后学习自主阅读也有很大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主动模仿或让他模仿,在模仿中顺其自然地学习到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积累基本的阅读素养。还能建立孩子的必备知识,引导他们迈上成功的阅读之旅。如果能和孩子就阅读的文章、图书进行一些话题讨论,将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的乐趣。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指出通常孩子在13岁前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孩子在此阶段能够听懂并理解那些复杂有趣的句子、故事,却无法自己看懂理解故事书。而给孩子读书可以丰富孩子的听觉经验。在自主阅读之前,先能听懂内容,当他们进入中学后开始自主阅读时,自然而然就驾轻就熟了。现在中学各科如物理数学的题目很多都是一大段一大段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初中生他自己看,半天也不理解什么含义,但老师把题目一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题意并顺利进行解答。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热情,还得让他们有亲近图书的环境和机会。家庭的藏书显得尤为重要,藏书越多的家庭,一般孩子的阅读习惯越好,阅读量越大。家庭的藏书不是作为装点,整齐的锁在书柜里,而是无处不在,书桌上、沙发上、床头甚至厕所里,想读书时信手拈来。要选择适宜的图书,不仅有中学生他现在想读的,爱读的书,也应该有他暂时还读不了的书,并且允许甚至欣赏中学生阅读的“反刍”行为。他们到了中学偶尔翻出小学高低年级甚至小学低年级时读过的一些书,重新阅读。很多父母看到这么大的孩子,突然捧起小学低年级的书读,往往会责备他在打发时间。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样的时光很重要,他们是在享受和重温自己的阅读童年,阅读的心情和阅读的感觉。
我国幅员辽阔,在广大的农村家庭可能并不具备以上条件。在很多农村家庭除了孩子上课时的那几本残缺不全课本,再也找不到任何只言片语的纸片。那么开启中学生阅读之门的人就交给了老师。这些学生的词汇量,理解能力,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如教师或学校可以约定早读、晚读两个时间段进行诵读。实践证明,有老师带领的坚持不懈的诵读,在班级进行阅读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家庭。如教师可以在晚读或其他时间,大声读整本书给学生听。当然选择的作品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吸引力。
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先读一本书,然后用自习课或主题班会开一节阅读交流会来分享和讨论,对同一本书的情节、人物、语言、表现手法、主题可能有各不相同阅读体验。但在共同阅读的情境下学生拥有一个共同的对话平台,而且这个对话比单篇的教材更有张力和空间。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享受阅读的快乐,提升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丰富情感。
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图书,好的图书除了一些经典之外,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抓住他的兴趣和关注点,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向孩子推荐他此刻最需要的书。
3 有些中学生认为要看电视、上网、玩游戏而没有时间看书
电视不是不可以看,而是要控制。有些节目该看,有些节目就不能看,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还有不少学生在看电视时姿势也不好,有的躺着,有的弯着腰,对身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看电视是对图象画面的直观接受,对声音的接受也是在别人处理了喜、乐、哀、悲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阅读书籍则不同,大脑积极对文字思考分析时,必须调动各种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创造形象、构建体验。“似蹙非蹙笼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千个读者恐怕就有一千个形象,这个过程与看电视有很大的区别。有80%的家长认为现在网络成了青少年最大的问题根源。有些专家总结了中学生从网络中得到的满足感,一、电子玩伴;二、放松或逃避学习压力(逃避);三、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补偿);四、获得攻击满足(攻击);五、社会交往。青少年的这些心理需求与他们所在的生活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家长能正确及时地把孩子引入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他也许就不那么迷恋网络了。
对这类中学生来说,不是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是家长、老师如何把他们引上课外阅读这条轨道上来。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只读了小学三年级,她的工作是女佣。在工作中,她发现很多成功人士用来读书的时间比看电视、泡网的时间多很多。因此她对孩子宣布,每周只能收看选择好了的两三个电视节目,其他时间必须读两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还要交上读书心得。这位年轻的妈妈还郑重其事的对读书心得进行校对、标注并画出重点,她的孩子因此受到极大鼓励。正如作者所说:“虽然我们没有钱,但是在书的海洋中我可以任意畅游,做任何事情,成为任何一个人。”成功的阅读也能获得满足与成就感,而且和玩游戏获得的满足不是同一层次的。
4 读书的功利性倾向性较强
据2011年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4~17周岁人群读书的功能性倾向更强。走进教室发现不少初中学生的课桌中都有作文精选。长期以来,我国的作文考试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给“套作”提供了广阔市场。为了得到作文高分,老师宁可让学生读、抄、背作文,甚至默写。这说明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作文教学体系并不科学,作文指导缺乏对中学生生活和现实世界的关注,作文评价模式化,简单化的现象还存在,无形中为学生阅读作文辅导用书提供了土壤。这方面与老师不能为中学生推荐优秀阅读资源或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知之甚少有关。老师、家长还应该关注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其特点向其推荐适当的书。2011年9月16日中南大学刘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作了40分钟报告。此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国内学术界甚至民间迅速窜红――学者、市民、学生口口相传:中南大学本科生刘路“用一晚时间”破解了困扰数学界10多年的数理逻辑难题“西塔潘猜想”。可他本人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初二时喜欢数学,当一些学生还在为初中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他就开始阅读初等数论,且学得津津有味。高中开始尝试阅读全英文数学书籍。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抱着一堆全英文资料,经常熬至深夜。并且经常与老师交流,2010年10月攻克该难题。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候振挺说:“刘路在数理逻辑研究上,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积淀,难题的破解与他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谋划个性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广大家长、老师的责任。实行特色化、个性化教育教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