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念,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内容,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材,广泛阅读大量参考资料,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书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成集,提高教学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每节课都给学生一个精彩,一个惊喜,一个深刻的收获和一个学习人生上的启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力争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坚持做课件,保证堂堂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二、集体合作精成所致
在本学期担任初、小语文教师教学结合部的临时备课组组长工作中,我与六年组主任、原学科组长、教师相处融洽,团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探究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策划,我和课几乎天天堂堂向他们开放,我没有丝毫保留地与大家真诚合作,研究教学,在各位小学老师的亲和与融洽,兄弟姐妹般的团结互相关照的精神和举动,不止一次让我为之感叹!他们工作性质的过度琐碎与忙碌也让我深深敬佩他们的付出!
虽然小学老师个个都是名师高教,业务上精英,但轮到教初中课程时,他们又都仿佛是刚刚毕业分配的新手般谦虚、谨慎上,每位老师拿到初中语文书,就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简直就看了很多天,像一种茧化成蛹的蜕变一样的羽化成仙,进入境界,每个疑思必问,每个难点必究,每节课必精研细磨才走进课堂;他们的谦虚好学不止一次打动我,而我的课堂也成了天天开放随时可入的开放课堂。每次备课,他们又像可爱的小学生一样仔细问询,认真聆听,耐心记取;每次的习题的印刷,试装批改,都主动承担,根本不用分配和轮流,他们多干少干都不计较,都是自己人,一件事都争着做,他们的工作紧张而充实,教学实效强而有力。
三、他们让我眷恋和感动
原来在初中的时候,感到初中累,如果不到小学部来感同身受这半学期,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累的含义。几乎每个小学老师每天都五六节课,早上六点半到校组织管理学生,每堂课下课都要出现在班级,中中午还要组织学生在班里就餐,下午的自习,因为孩子小不会自习,节节要跟班布置任务,直到三点五十下午放学,还要组织学生值日,站队,查人数,再带队把学生送上班车,不送班车的老师留在办公室才开始一天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利用----备课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自主加班到六七点是习以为常的事,而且走了还要带一大摞作文本,回家去批,每人每天回家的唯一休闲时间,不是看电视,不是陪家人,而是吃过饭后坐在灯前静静地批作业,大约批到十来点,再静静地入睡。
一位最年轻的老师曾说,他有一次冬天在学校批作业,批完已经八点多,门卫已经锁了大门,他跳墙出去,由于雪大打车都打不到。一位女老师在班里曾几度疲劳已极身犯心脏病,突然趴下捂着胸口哭,说不出话;身处其中,我太有感受,因为和他们一样的工作性质,让我也有一次经历刻骨铭心:第一次月考试在大家的提议下,要一天贪黑批完初为人母的我虽已到了送奶时间,但作为组长的,大家都在,我怎么能走,任凭奶水几次打湿了我的衣服,积乳肿胀得疼痛,我还是坚持到了学校最晚班车之后,只剩下两个男同志,全体试卷全批完才走,骑上自行车的时候,奶水已经顺着前胸不住地流下,胳膊被肿胀的胸部牵连得不敢动弹,家里已经几遍电话摧促,而我已分明听到电话里,我那幼小的孩子的哭声----
到小学部之后,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人师,什么叫奉献,什么叫牺牲!而每一个小学六年组老师的身上,闪闪发光的晶莹,我也不敢把它们叫做感动!我只是迫切地想,有着一日,离开小学部那一天,我一定将他们写在我的文字里,写在我的教学生涯的旅历里,不辱使命地带回我们隔着一层楼如同隔着一座山的初中教学部。
四、学生辅导与教学成绩
这一学期我承担六年一班和九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班是一个超前的集体,全班百分九十的同学聪明伶俐,但不勤奋务实,嘴上爱说维敏捷,但,行为懒惰,华而不实;九班是后招入的班级,学生学习品质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气氛沉闷压抑,而且还没有大屏幕背投,学生数量又多,在一班上课就像领着一群小鸟在飞,而在九班上课就像拉着一辆大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和调整,在第一次月考中学生既有了初中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向,在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思维增深和文本积累,并取得了较如人意的成绩。 (1)
本次月考成绩汇总,全年组语文平均优秀率为38、3%,其中1、2、5、6班达到平均指标,全年组语文平均及格率为97%,其中1、2、3、4、6班达到平均指标,全年组语文平均分为96、6分,其中1、2、4、5、6班达到平均指标。我个人所执教的一班各项均居首位,九班较以前的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和提高。
五、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参与研究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我校的大课题《自主发展,人文见长》中个人子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已有眉目。并勤写文章,在总结经验中历练自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认真阅读教育名著,将所得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在“读”的基础上,学会“想”和“写”,经常性地把自己的思想体会写出来;努力写些能多层次多方位反映课改的好文章。撰写了2篇教育科研论文。
六、参加学校校本培训情况
本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次校本培训。与学年教师相互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认真完成校的各种学习笔记和听课记录,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忙碌之余我仍尽力坚持读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七、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电脑,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篇2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及发展方向,了解到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听了一些权威教师的公开展示课,以及专家的点评课,收获颇多。在组内备课过程中,能够做到认真研究教学教法,认真备学生,向45分钟要效率,从课堂的效果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篇3
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在对这阶段专业发展总结如下:
道德修养方面: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与学生以心换心是作为一位教师能得到学生信任的关键。教师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更不能满口教训口吻,而要用朋友的道义去规劝学生,用亲人的情怀去关爱学生,用教师的严厉去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走向学生的心灵世界。
业务方面: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篇4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篇5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篇6
(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课改多年来,我校大多数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表现突出,一是缺乏自主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习惯于带着教参备课,依着习惯上课。看似匆匆忙忙,实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一的模式,对自己的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要求。二是不读书,不学习。许多教师所拥有的书籍只是课本、教参、教辅,没有读书的意识和习惯,理论专著从不阅读。三是问题意识淡薄,缺乏对教学的反思。如备课本上的教后反思一栏,往往是应付性的套话,缺乏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教学突发事件和教学行为的反思,反思变成了一种形式。
这样一来,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思维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个人教学缺少理论支撑,这与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专业发展缺乏引领
校长的角色应该是引领和支持,引领体现了管理者的服务功能,但目前,缺乏专业引领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既有接受了系统师范学习的教师,也有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甚至还有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这些教师工作勤奋,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没有有机结合,学校也没有很好地调动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发展缺乏引领。
三、引导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
(一)理想信念引领,唤起教师发展
理想信念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支柱,而作为管理者要当好教师思想的引导者,使教师自觉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因此,校长的管理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理念,如果校长拥有先进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引领教师理念先行,从而唤起教师发展。因此,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更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校长必须自己先带头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先行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另外,校长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也是理想信念引领的重要表现,如制定好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表,并付诸行动,如为了提高学历,更新教育理念,参加教育硕士的学习;为了提高领导能力,参加校长跟岗学习,甚至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其中先进的理念,让教师亲眼看到了学校及校长个人的理想信念,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是任何说理都比不上的,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榜样力量。这种理想信念的引领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教师发展。
(二)目标引领,激励教师发展
1.引领新教师向优秀青年教师发展。新教师,是指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目标是让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然后向优秀年轻教师发展。因此,在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一是引导他们要注意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二是重点抓好他们的课堂常规教学,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方面要求他们做好规划,要求学期末交一份优秀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等;三是制定优秀教师标准,要求其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提升自我。年轻教师有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从而加速了其发展。
2.引领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是师资队伍中的精英分子,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对于这些教师,引导他们在规划个人发展时,一是要以科研为先导,要求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立子课题,学校在财政、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骨干教师通过参加科研活动,有利于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在教学评奖时突出风格。因为,骨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因此进行教学技能比赛时,要突破常规,不按照条条框框来给教师评分,而是在课后让教师自己思考,该给自己设立一个什么奖项。这种奖励方式,很好地激励了教师规划个人发展走向,促进形成教师风格。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要设计适合教师使用的个人发展规划表,引导教师思考自己个人发展之路。
(三)行动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1.健全机制。任何一个良好的构想,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来维护,都是难以坚持下去的。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的监管作用,才能促使发展规划得到落实。因此,一定要确立学校的教师发展制度,确保专业发展规划得到落实,如执行旨在鼓励中青年教师成长的《岗位聘任制度》,制定《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为各类教师量身订做了各类荣誉称号,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尽可能地使不同级别的教师都可以按照各自师德表现、业务能力、工作实绩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待遇,真正吸引各层次的教师参加到专业发展道路上,从而激励教师主动发展。
2.搭建平台。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搭建平台,帮助其发展。诚然,搭建平台的方式是多种的,但提供平台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是最能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方式。此外,还可加大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成立教研小组,对教师参与校、市课题研究给予肯定和奖励,同时给出相应的承担的责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校内小课题研究中,进而上升到市一级课题研究中。
3.改革评价。传统的对教师发展的评价很难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基于此,改革评价显得相当重要。改革首先从评价对象开始,如作为自我发展中的教师是改革的主要对象,如教师参与进来反思发展情况,可定期举行教师发展规划评价总结会,总结教师规划执行的情况,表彰做得好的教师,倾听教师心声,引导他们再次调整个人发展规划,为下阶段工作奠定基础,使规划目标更有效达成。
作为校长,也要改革评价指导思想,如当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规划进行工作时,校长要对规划的作用进行全面了解,了解教师是否按照规划进行工作,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达成目标是否理想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引导教师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设法改善补救,使教师更明确该如何规划个人发展。
篇7
要办好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师资水平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教师评价不仅是一种有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是教师晋升和奖励的基础。教师评价是激发教师提高水平的内在动力,而教师水平提高的外在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教师培训。
一、目前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师评价侧重于总结性
目前对教师偏向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总结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多数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流于形式,评价没有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联系起来,进而导致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漠不关心;二是缺乏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同行评价的氛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同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三是评价过程缺乏动态发展性。评价活动主要是在年末进行,是一种静态的、总结性的评价,评价很少涉及到有关教师未来发展的内容。四是以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忽视那些不易被捕捉的、不便被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五是对于教师评价结果的处理过于功利化,主要是以奖惩为主,重奖轻惩发展。
2.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着注重显性知识培训、忽略隐性知识培训的问题。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容易获得、容易理解和容易交流的知识,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是有形的结构化的知识,具有公共性。隐性知识是未能用符号编码的、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就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零碎的、个体的、情景化的特点,它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显性知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有很多的研究和经验。从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些大的领域分解出若干知识门类,这些构成了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性知识基础,也是较容易推广的知识,目前系统的教师培训主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很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他们在对课堂的控制方面有很强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和方式有很强的个人特征。而这些知识很少被显性化,被总结出来加以推广。对于教师专业化而言,这些隐性知识非常重要,仅有显性知识不足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教师必须经过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经过3~5年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这个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构建和转化的过程。教师的这些隐性知识也应该被发掘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共享。
二、提高师资水平的路径
提高师资水平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从偏重于总结性评价转移到偏重于发展性评价上来;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方式,从侧重显性知识的培训转移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培训并重的方式上来。
1.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是否公正、评价的作用是否积极、涉及到教师今后如何发展的大问题。对教师的评价,决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数量评价方法上,而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起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其鲜明的“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特点倍受关注。它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总结与完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发展功能和调控功能。它在发挥教师评价的管理功能方面有很强的优点,因此被逐渐重视研究。学校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总结性评价。
(1)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这就使得教师评价呈现浓厚的主体取向氛围,从而培养激发教师的主体管理意识,改变了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和防御状态。
(2)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强调自我参照。这种重发展而轻功利的特征直接指向教师心理中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师德修养的原始驱动。
(3)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评价应摆脱传统定位,成为“在教师之中”的事情,从而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之间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
(4)扩大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加强评价的情境性。如:课堂观察、临床督导等中外教育专家总结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都让我们看到教师评价对教师教育培训生活的实际意义,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
(5)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长期的目标。发展性评价转变了与奖惩联系紧密的状况,淡化了评价的鉴定选优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可以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发展,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从知识转化角度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模式则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培训机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根据野中郁次郎等人的观点:知识间的转化有联合化、内在化、外在化和社会化四种模式,也就意味着对应教师培训方面也应该有四种模式。应从四种模式角度改进教师培训,即做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重。
(1)系统性知识培训
联合化是将孤立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聚合到更复杂和更系统的显性知识系统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合显性知识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进修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联合化的过程,学校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进行研究,建构教师的知识体系。目前教师所进行的培训大多是处于这一模式的,这种培训形式是针对教师的显性知识的系统掌握进行的。可以通过授课、讲座、读书等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在培训实践中表现得比较充分。
(2)案例及实践性培训
内在化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转变个体的管理行为,改进实践,而不是只记诵这些知识以应付考试或者用于装点门面。教师在接受显性知识(通常是书本知识)之后,必须经过自身的吸收才能达到应用的程度,在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就是知识的内在化,这是由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目前教师培训中,往往过分重视系统性知识的培训,而对实践性的培训和知识应用式的培训重视不足,教师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无法使用,这就是培训中缺乏显性知识隐性化环节的设计。实践证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这些方式是培训中知识内在化的较好方式,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多采用上述方式。
(3)反思性培训
外在化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模糊的、未被意识到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一些书本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总结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提升的过程。我们通常说某位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这种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困境。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反思性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运用自己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不足的借鉴,把经验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在教师培训中注意进行教师反思的相关引领。
篇8
一、 教师专业知识分类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也正是这三个部分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研究中开始较早的一个研究领域,但是迄今为止,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不同的认识。
在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中,较具有影响的当首推舒尔曼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舒尔曼持有教师要强调理解和推理、转化和反省这一教学理念,他认为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表征形式才能使得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科内容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特指超出学科内容之外的有关教室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策略;(3)课程知识,特指掌握适用于教师作为“职业工具”的材料和程序;(4)学科教学法知识,指学科内容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的混合物;(5)有关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6)有关教育脉络的知识,包括班级或小组的运转、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区与文化的特征等;(7)有关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哲学与历史渊源的知识。
舒尔曼认为在上述知识范畴中,学科教学法知识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确定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知识群,体现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科的整合,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师的不同的一个知识领域。
有关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和分类还有很多,笔者就具有几个有代表的研究制成表格,归纳如下:
研究者教师的专业知识分类
艾尔伯兹学科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环境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知识①
伯利纳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法知识;一般内容知识②
斯滕伯格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具体的,非具体的);实践的知识(外显的,缄默的)③
舒尔曼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知识;其他课程知识④
格罗斯曼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自我的知识⑤
考尔德黑德学科知识;行业知识;个人实践知识;个案知识;理论性知识;隐喻和映像⑥
申继亮、辛涛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实践性知识⑦
傅道春原理知识(学科原理、一般教学法知识);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策略知识(将原理运用到案例的策略)⑧
谢维和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术⑨
林崇德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⑩
甄德山教育理论知识;所教专业科学知识;普通文化知识B11
默里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知识B12
下面我们从笔者做的访谈中其中的一个片段为例来简单说出笔者自己的想法:
您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合格的或者优秀的?
老教师:“我认为首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吧,必须懂要教学生什么和怎么教,其次我觉得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吧。还有就是告诉学生怎么学的更好,去怎么提分数吧”
入职前新教师:“我认为和学生成为好朋友,对学生没有伤害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是教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吧,或者说是教法吧比较重要。”
从上述访谈的片段是中,笔者总结到新老师与老教师的联系就是都比较重视学科的专业知识,必须做到你想要教给学生一碗知识,自己就必须有一桶的知识,甚至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河。区别就在于老教师比新教师有更深远的看法,必须有一些实践性的知识做动力,新教师更注重和学生的关系,还停留在一般的显性的知识层面。
无论怎么样这都包括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实践性知识和非显现知识即缄默知识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的知识来做一个阐释。
二、 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和理论性知识相对立的,而有关实践性知识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或认识。在国外的研究中,代表人物是杜威、舍恩和波兰尼,杜威的“做中学”、舍恩的“行动中的反思”和波兰尼的“个体知识论”等。但最早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研究的是艾尔贝兹,艾尔贝兹通过对中学教师莎拉的研究总结了实践性知识是:“突出了教师情境的行动和决策取向的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知识理解为对情境反应的一个函数”,并把它界定为教师以其个人价值、信念统整他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依照实践情境为导向的知识。[1]另外的国外研究者康纳利和克兰迪克认为实践性知识更多的是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他们认为,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前的个人经验中,存在于这个教师的现在的头脑、身心以及未来他的计划和行动中,他们认为对任何一个教师来说,实践性知识是有助于教师个体重构过去与未来以至于现在的生活中的。在笔者访谈过程中,笔者进行追踪访问,当问到您怎么理解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时候,新教师和老教师都认为就是教师个体在生活中的得到的知识然后运用到教学上的,他们的回答就比较符合康纳利和克兰迪克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观点。
国内的对这方面有研究的有林崇德等人和陈向明等。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更具体的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2]另一代表人物陈向明则侧重从作用这一角度将实践性知识定义为一种认识或者信念,她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3]笔者认为艾尔贝兹和陈向明比较强调信念在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占得比例,而康纳利和克兰迪克与林崇德等人比较强调教师的个人经验。笔者更偏向后者笔者以一个在教育行业没有多少经验的教师来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个人在生活实际中得到的知识,而这个知识是课本没有告诉我们的,但是对我们教育教学有帮助的知识,就可以称之为实践性知识了。
三、 缄默知识
下面是访谈时的一个问题及其回答:
您认为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您的哪些知识对您最重要?
老教师:“我感觉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最重要,还有就是语法的知识对我比较重要,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知识,我才可以给学生解释他们的疑惑。”
新教师:“我觉得应试技巧吧,咱们现在还是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我觉得一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我的授课比较重要,但是有时候给学生讲英语题,我自己选对了答案,却不知道怎么给学生解释,所以我感觉英语中语感挺重要的。”
从上述访谈中笔者总结到了另外一个特别重要但是新教师可能还不太重视的教师专业知识,那就是教师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其实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是近几十年才兴起和重视的。缄默知识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来的,1958年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4] 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立的。缄默知识是无法言传或者不清楚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如波兰尼在对学习技能性活动进行分析时指出,初学骑车的人即使被告知保持平衡的规则,反靠这些规则他是无法学会骑车,因为这些规则无法代替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只通过身体化活动的参与才能被个人所默会的掌握。[5]就像最早研究教师专业知识的舒尔曼的分类中,仔细观察其中大部分的知识属于都属于缄默知识,有学者把缄默知识分成六种类型即: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认知、教师人际沟通知识、教师的情境性知识、教师的批判、自我反思知识以及教师的策略性知识。笔者也认为教师的缄默知识在某些情境下比显性知识更重要,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听讲座、阅读文档杂志等学到,缄默知识则在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明白,所以把教师的缄默知识显性化也非常重要。
笔者认为缄默知识特别的重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可以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从笔者做的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到,缄默知识会随教龄和教师的经验的积累而增长的,同时也是通过教师的课后反思渐渐形成的。
四、 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联系
笔者经过对自己所做访谈记录的总结以及总结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一些共同点。
(一)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和动力。前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类别再不同也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认为教师在进行个人的专业发展的时候这两种知识都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虽说这些可能我们有时候看不到,但是却都可以转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二)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教师专业知识特性的体现。教师专业特性有四点,分别是: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这两种知识就是在一定情境下作用与个体身上,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一个学生英语成绩好或许原因就是喜欢这个英语教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将自己的缄默知识显性化,同时将个人实践性知识运用到教学中。
(三)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都是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比如实践性知识可以转化为理论性知识,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信念、价值移植到学生的身上,发展成一些正能量的理论;缄默知识可以转化成显性知识,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可以是多多反思,将自己反思总结应用到课堂中,真正成为提高教育教学看得见的知识。
五、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途径
(一)重视教师的反思,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反思的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个人经验、反思教学理论、反思听课记录等等,当然反思的时候必须方法正确,反思不是简单的做笔记,写日记,关键是反思后产生变化,产生行动上的变化。反思可以将教师经验中的一些隐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然后接着反思就可促进显性知识,最后促进自己的知识的专业发展。
(二)尽可能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多考察、多听课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需要,这里指的交流主要指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如果条件允许出国考察也是一个不错的提升教师知识专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国与国的交流,能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外面优秀的教师的一些知识经验,这些教学知识与经验蕴涵着学校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还包括讲课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是教师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综合体。因此,通过这种交流可以促进各个教师团体的发展,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反过来对教师本人也有好的提升作用。
(三)随时准备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到心中有“爱”
优秀的教师心中要有爱,爱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工作的动力,也是教育智慧的根源。爱学生然后爱知识,优秀的教师要想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就必须践行终身学习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开展。作为英语教师,不管是即将入职还是已经成为老教师的,都应该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情境和关于学生的知识,一个教师没有掌握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所有知识,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这也证明了一个教师为什么不仅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懂得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的东西。
小结:
教师专业知识分类各不相同,但是都共同强调了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的重要性和作用, 我们作为后继者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丰富教师专业知识这一理论的发展,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邹斌,陈向明.教师知识概念的溯源[J].课程.教材.教法,2005,6
②⑥⑧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③④⑤⑦B11B12教育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⑨⑩熊宜勤,宋风宁.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特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
参考文献:
[1]ElbazF.TeacherThinking:AStudyofPracticalknowledge.London:Croom Helm.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8.
篇9
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分局职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外国语学校应再造一批名师”的要求。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五年来的30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学校两年被评为吐哈油田教育分局“青蓝工程”优秀单位。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外国语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以本学期为例,大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27个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就占13个,11个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为3个,还有9名备课组长,各部门干事中,青年教师有5个。这些青年教师不愧是外国语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欣喜。青年教师王,潜心于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在分局第十次班主任例会上的主题发言《“o型血&胆汁质”——我的班主任之路何去何从?》从“职业性格“超越“自然性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品人vs读书、做不成“淑女”做“书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做班主任的经验,引起了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共鸣。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学校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落实行动,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盒。档案盒的建设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积淀更加丰厚,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档案盒中整理了学科教师课改实验计划、小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语文考试试卷、期末单科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学年个人成长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课改教案、学习体会、论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内容,资料翔实,装订规范,很好的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近几个学期以来,学校专门召开小课题研究交流会,推进小课题的研究。目前学校现有中语会课题一项,自治区教研室课题两项,分局课题四项。学校加强指导培训,营造研究氛围,重视实施过程,重视研究实效。在这些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研究任务,30多位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其中中小学语文组的孙、王、李、张等教师在自己的“录评课活动和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示“积累与创新写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勇于承担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和自己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王和尤,分别是本课题组的组长,两位老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积极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分局课题结题评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三类课程提倡勇于承担
随着“两基”迎“国检”工作深入进行,分局高瞻远瞩,站在时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积极主动的开设了“三类课程”。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三类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理念认识阶段,因此,为学校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明确“三类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主要培养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来实施教学。所以,广大青年教师纷纷担任劳技课、研学课、国学诵读课,一边教一边学,学课程特点,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实施。在分局组织的“三类课程”教学研培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火和李分别承担了研学课《实验教学法》和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两节研讨观摩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问题探究意识,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好评,特别是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更是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夯实各个环节,追求有效教学”的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篇10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是新课程实验三年之后一直被关注的重要问题。经过了三年一轮的新课程实验,培育了一大批的师资力量。然而,师资培训也好,教材培训也罢,却一直面临着许多制约,既有参与人数和涉及学校的范围限制,又有培训会议形式与质量及受众接受兴趣与能力的制约,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缺憾。因此,教师专业成长仍然是呼声很高的主题之一。
2007年暑期开始,中国教育资源中心联合各地教研部门对中小学的所有课程进行远程研修,通过网络视频和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并衍射到全员培训。课程培训采取了专家访谈、专家讨论、教案分析、课堂采风等,研修方式也采取了个人学习档案袋、群组交流、简报总结等多种形式,一时间给全国各地教师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专业提升的巨大力量。尽管有后续学习与讨论相对滞缓的不足,这样的方式还是解决了一些关键的问题,且由此也带来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是课程意识的唤醒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将以往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实际的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但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具体给出教学设计。怎样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出发到具体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成为关键。
课程意识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技术能力发展、教学能力发展等一切专业发展的基础。
在课程意识方面,目前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教师对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定位认识不清,二是对教材的理解不够,三是对课程教学的从业缺乏长期的规划。
课标认识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81%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程标准应结合本校设备、教师等实际情况而定。实际上,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所以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最低要求,每个学校原则上都应该首先达到这个最低要求。
教材认识方面,教材只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的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源,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只从教材入手,一味研习教材。调查发现有58.2%的教师认同“教材是课程标准具体化的可操作性的文本”的观点,另外在开放性问题中也有不少教师反应“教材内容太多,又太浅,有点到为止的感觉,让教师很难把握”。关于教材价值,研究人员经常说的“用教材教”,但实际上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实践着“教教材”的观念,这是客观存在的,改变应该有一个过程。
在课程从业意识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教师目前的局面所致,兼职复杂,工种杂乱,在意识上缺乏长期的规划。包括个人的价值定位,个人的发展方向,也包括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主动积累与开发等。
可见,只有在课程意识方面把握正确的成长方向,最终走向课程积淀与课程创造意识发展,达到终身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地适应新课程。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因此,要实现专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多种途径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手段的强势互补。
1.让教育博客更有价值
近几年,无论是参与博客教育叙事的教师数量还是教育叙事的内容质量,都在因特网的催化下迅速膨胀,由此进一步催化了草根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纵观漫山遍野的发展自教学一线的、极具民间学术色彩的教育叙事,我们也能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叙事园地里开始杂草丛生,让教育叙事的整体价值发生偏移,产生虚幻。
从教师专业成长来看教育叙事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不少教育叙事选题过杂,内容过碎;部分教育叙事过于感性,观点片面;有些教育叙事过程中断,缺乏系统性。
所以,我们要提倡形成更有价值的教育叙事,包括主题的清晰、叙事的格调、研究的规模与持续等。要避免让教育叙事与其他博客混淆,让平台成为一间杂货铺。而是要通过博客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专业发展,让它既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又能成为自己的专业堡垒,与自己的同行者一起架构起教育叙事的美丽风景。
2.让教育反思成为习惯
教育,是针对各式各样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信息技术课后的反思可以针对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课堂效果反思。对课堂效果反思,包括学生的反映、课堂的进展、教学的质量等进行反思,主要是寻找出自己在哪些地方的教学发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当然也包括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很有特色。
环节二:教学评价反思。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得出学生掌握的程度、难点所在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他人或自己对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反思,包括教学的方法、过程,甚至包括语言、板书、教育时机的把握等。
环节三:教学设计反思。这是课后反思的最常态做法,即反思教学设计之初与课堂实际的差距及原因,通过反思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设计,促成教学设计的成熟发展。
3.将教研活动进行到底
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是有教育史以来公认的教师成长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所谓“将教研活动进行到底”包括两层含意,一是要在集体教研活动上常态化,组织者要进行到底;二是要在教师个人教研活动上持续化,自己要进行到底。
篇11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为了充分发挥这群90后的结伴、协同、互通、互助作用,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新教师队伍,我校将具有共同愿景和共同发展需要的教师组建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一、多元学习,调动教师内驱力
1.心灵宁静,爱岗敬业,筑牢精神乐园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阳光、活力、创新是这群90后独具的时代特色,但面对复杂的教育现象尤其是繁杂的教学任务、调皮好动难以管理的学困生等问题时,这群90后往往会浮躁、缺乏耐心甚至难以应对。所以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入职后的首次宣誓、师德活动月系列活动、观看优秀影片、过好第一个教师节等)对他们进行师德教育,使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职业传统美德的同时,让自己的学识、能力、仪表,特别是教育观念上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在育人的同时,不断地“自育”,重塑21世纪教师新形象,筑牢各自的精神乐园。
2.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提升素养促内涵
读书是每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除了统一必读书目《教育文摘》《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外,我们根据90后的个体独特性,改变以往统一书目、统一阅读的旧习惯,让老师们自己提出阅读书目,书目种类繁多:有提升专业水平的、有励志的、有陶冶情操的、有家庭情感方面的等等。然后开展自由组合式的读书杂谈活动,建立个人文集,每月进行好书推荐和观点分享。
3.对话专家,思想碰撞,拓宽思路亮心灯
专家的引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与专家对话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特色,通过专家对教育理念的前瞻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和评价,进一步帮助教师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论内涵和教学思想。学校先后聘请华师大戚业国教授、刘启辉、高卫星、周莉、王莉莉、区市教研员、区督导室等各级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4.教师合作,多彩学习,资源共享齐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龄、不同经验、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引领、交流、合作学习(青蓝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双导师制、外出学习汇报、骨干教师经验交流、基本功练习等),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使教师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上更加明晰方向。
二、强化研修,激发教师成长力
校本研修是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通过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为特征的研修活动,是一种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
1.潜心研究,勤于写作。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个人学期重点工作计划、个人学期小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老师基于校情、学情、班情等开展校本研修(语数英音体美均有学科课题)。学期末教师要梳理、总结自己在这一过程获得的感悟、收获以及存在问题,记录宝贵的数据和各种影像资料,形成第一手文字资料,促进教师研究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年来,有两位老师的文章在国家级、区级刊物发表。
2.勇于实践,善于积累。小讲台呼唤大教师,教师的真功夫永远在课堂。学校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并通过推门课、亮相课、成长汇报课、视频案例反思课、一人一精品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师引领课、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丰富和开放课堂教学。既研究教师又琢磨学生,师生共同触摸教育,促使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大量的积淀由“内化”转变成含有更多精彩的“外显”,有朝一日,红日喷薄。一年来,有1位教师获得省、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有3位教师获得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有10人次的教师获得区公研课,截止到目前新校启用后分配的八位新教师,有7位已经取得区研究课资格。
3.善于反思,再登新高。回顾是最好的反思,交流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随时记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所思、所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每学期末都会进行期末工作总结交流会,全面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各项工作,通过总结成绩、审视不足,为各自发展、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而砥砺前行。
每学期的总结,既是对共同体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下学期工作做成部署与安排,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也将不断锻造自己,不负韶华,筑梦前行。
篇12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都说明,工业强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二之选。在需要不断发展经济的中国同样如此,因而机械设计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低端的工业发展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的要求。只有进行相关行业的革新与发展才能更加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着这一重大转变,相关教育机构更应该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相关专业的革新与发展写进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中创新性措施
1.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退居辅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过程中极重要的主导地位。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安排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告诉学生各种操作程序及其理论。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时,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和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与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也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突出个人,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大胆尝试的同时应时刻注意提点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点拨,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机械设计制造业教学过程中设计性和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自己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将利用同一原理的事例放在一起,鼓励学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又或许教师可以运用完全相反的事例解释统一原理,而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得出的原理知识会掌握的更加牢固,在日后也会更加灵活地运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难以顾全全体学生,而学生小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了。学生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指出各自的有点与缺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圆桌会议更容易进行头脑风暴。在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激发个人智慧,有利于他们的设计头脑。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兴趣,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3、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机械设计制造是集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于一身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中也安排有部分实验课程。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教师还应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设计,而在实践课程中再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设计运用于实际。这样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最终的进步。此外,教师还应放手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允许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犯错。在实验课程中,部分教师害怕学生犯错,掌握不了相关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或许在短期内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能。然而,就长远来说,这很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学生长期遵循教师个人经验,因循守旧,会导致思维僵化,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相关专业技术更新日益快速的今天,墨守成规的人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学生犯错后,教师不应该责备或立即指出解决办法,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找错误原因。学生通过深刻思考,寻找错误根源,总结其中的原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4.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相对其他学科专业而言,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训练中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走入实验室,进行课余学习与训练。将自己的创新念头投入实际,进行检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分析与总结。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虚拟平台进行仿真操作,将一些由客观原因影响而无法进行的实验予以操作。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业竞赛。学生在比赛场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获得他人肯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总之,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深入学习中更加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掌握,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总结:
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却不能代替他们进行相关的设计学习。灵活运用相关创新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个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拥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在社会竞争中才会处于更加有利地位。学生也可以终身学习,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篇13
教师的个人信息能直观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工作、学习情况,可以为其专业化成长的趋势作出预见。因此,个人基本信息应该包括:姓名、年龄、毕业时间及所学专业,最高学历学位,教师资格任职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级别及相应聘书,所教科目及从教年限,课程性质及课程责任,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介绍,工作简历记录,个人特长等。随着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不断深化,每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也会有一定发展和变化。教师自行设计、自主安排“电子教档”,可以真实、个性地记录这个过程。
教学信息档案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信息档案能够完整地展示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进行规划分类,如分为教学前信息、教学实施信息和教学后信息。教学前信息中收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内容、教学资料和课件;在教学实施信息中收集教学的影像资料、课堂作业、教学进程;教学后信息主要收集教学反思。有的内容每节课都要收集,而有的内容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收集。教师以电子教档的形式,多方位地收集自己的教学资料,积极关注自己的教学,不但积累了教学资料,而且提升了教学能力。
班级管理档案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阵地,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很重要。班主任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管理电子档案,用来收集班级常规管理专题、班级管理重点内容、师生交往等资料。其中包括:班级管理计划、班级纪律、学生日常规划、班级主题活动、师生交谈和家长交流活动内容等。
个人成长档案
个人的专业学习和思考有计划地安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促进。在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收集要参加的培训、要阅读的书目、计划要听的课程和计划进行的研讨等资料;在个人学习情况记录中收集所读书目、学习笔记、报告记录、个人心得、教学工作总结、个人成长总结等资料。在个人成果记录中可以收集获奖证书扫描图片、获奖录像课影像、获奖论文、学生成绩记录、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资料。这些工作业绩充分证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档案
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必定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师收集参与的课题及研究活动记录、发表的教研论文等,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教学评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