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煤化工工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移动床气化是煤化工工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又被称为固定床气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煤气化方法。移动床气化一般分为常压与加压两种。较为简单的是常压法,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那些熔点较低的煤无法使用。加压法则是人们通过对常压法的局限性进行研究而出现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氧气和水蒸气进行气化,能够很好地将煤炭气化。
2流化床气化
除了移动床气化法外,流动床气化法也是较为普遍的煤气化方法。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流化床气化法对煤炭进行气化时,使用的是八毫米以下的煤颗粒,再加上助于催化的气化剂,使煤炭得以气化。
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气化方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煤气化方法。在运用该方法进行气化时,气化剂就会将要被气化的煤粉带入至气化炉内,进而实现流气化。这种气化方式的速度较快,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氧气和水作为气化剂,操作较简便。但是,这种气化方法在常压下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在加压的情况下使用。
煤气化工艺无法产业化的原因
篇2
二、视觉经验的强化导致工艺美术品触摸感价值的隐退
在今天,人们的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具视觉性或是更加视觉化③,从商店的各种宣传画面到互联网的用户界面,几乎我们所关注的所有领域信息都在以视觉化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人们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使得视觉文化经验的训练通常是在体系化设置(如影视、绘画艺术等体系)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完成的④,因此这种训练带有强制和不可避免的属性。但各种视觉产品的销量和社会视觉化的发展速度证明,消费者至少在现代型社会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已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应这种视觉化的信息接受方式,而且在不断寻求着新的视觉刺激。正是这种对获取信息和娱乐刺激的功能需求,孕育了iPhone等触屏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出现和风靡。这些产品在以强大的硬件条件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的同时,也强制着人们去适应无力学反馈的触屏式使用方式和习惯于触摸冰冷光滑的屏幕与电子产品的机身。现在随处可见的是,人们热衷于借助这种视觉技术在视觉文化事件中寻求信息、意义或。然而在得到这种现代性满足的同时,人们对身体在与其他质感与形状的物体的接触中能够获得的感知和神经对细腻的且附有情感性的质感进行体验的需要逐渐淡忘了。这使得工艺美术品的触感价值也在现代性中慢慢被淡忘。
三、现代性的负面影响为城市工艺美术发展提供的契机
虽然现代性给工艺品原有的价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由现代性给人带来的异化和束缚等所表现出的负面效应,人们逐渐萌生反异化和反束缚的要求,加之现代性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好于以往的物质生存条件,为人们重新重视工艺品的触感、唯一和完满的审美价值提供了契机。
1.在都市中异化的神经中枢需要得到释放和回归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是现代性和科技文明的汇聚地,为了适应现代性社会的生存和谋求一般意义的发展,人被包括科技在内的现代性要素进行了强制化地改造,从而使人对本性体验的需求逐渐被消费逻辑和“工具理性主义”逻辑所遮蔽。⑤对无力学反馈的屏幕操作的适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进行按动传统键盘等行为时,被按的对象会通过下陷和反弹等动作给予皮肤和肌肉神经力学信息的反馈,由此人们在获得点击成功等理性信息的同时,也获取着生理本性所体验到的舒适感与满足感。而由iPhone引领的移动终端的操作方式的变革,使人们为了能够高效获取信息与进行便捷的娱乐,不得不去适应无力学反馈的触屏操作和冰冷的握感体验。在这适应中,人的神经中枢在“工具理性主义”的驱使下,失去了选择的权利,麻木地服从于这种异化的技术训练,而且人还在这种异化中实现着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身份认同。而在工作之余,让麻木的神经回归对本性的体验,成为人不可避免的需求。而高质量工艺品所能提供的触感体验,正是帮助人们实现人体对生理本性体验的满足的良好途径。
2.美的同质化环境使个性化工艺产品的价值被重新重视
在创造了丰富的美的产品的同时,机械复制还创造商品美的同质。假想,如果通过市场调查,超过半数被调查的消费者认为iPhone的外观设计最符合他们的形式审美目的,那么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各厂家会跟着iPhone的风格改造自己的产品造型。过不了多长时间,消费者在市场上能看到的都将是类似iPhone的手机产品,实际上,这个现象已经成为现实。在工艺美术品市场是同样的道理。即便被效仿的产品本身真的很美,其他产品效仿的也惟妙惟肖,那么我们能看到的也只能是一片“美”的荒漠。值得庆幸的是,对同质化环境的厌倦和对个性化的需求,仍然作为人们的本性需求被保留了下来。在这个荒漠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希望拥有非器械复制而成的具有个性的工艺美术品。甚至在手工艺过程中,由于某些工艺失误造成的痕迹,都已被重新重视为工艺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些痕迹也确实是构成作品灵韵、圆满与独一特性的组成要素。以此,有理由认为,消费者对个性化与独有性作品的需求中,潜藏着对灵韵、圆满等审美要素或显或隐的心灵需求。
四、强势现代性文化态度对工艺美术发展的作用
因循中国传统皇恩文化的封建残留,中国工艺美术品生产已经持着弱势文化态度走了太久。在价值观迷失的现代性氛围中,这种弱势文化的发展态度不能建立鲜明的价值取向,更不能与世界文化产生有效的对话,只能使本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最终被遮蔽。
1.强势文化态度及其指导下的工艺美术品特征
强势文化就是相信自己且遵循客观规律做事的文化。具体来说,就是面对世界,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提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且把自己认定的价值以自信、积极的态度应用于各种交往及生产性的事件中。这是西方文化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属性。对于全球文化的发展来说,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即双方相互影响,他把这称作同质化和异质化之间的互动⑥。据此,对于参与到全球各国各民族间的对话来说,以自信的态度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给出自己的价值取向,通常是必要的。此外,建立这种相信和依靠自己的文化态度,是不迷信外来文化的前提,也是分析客观规律和面对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切实方案的前提。特别是在社会乱象丛生、民众价值观迷失的现代性中,只有坚持自信的强势文化态度,才能创作出价值取向鲜明且能对大众起到引领作用的艺术作品。以19世纪末英国“手工艺运动”为例。以艺术家莫里斯为首的许多欧美艺术家,坚信机械复制产品无法取代具有纯净和独一性的艺术的创作规律,坚持认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浪潮下,手工艺不仅不应被消灭,而且还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莫里斯坚决反对在现代商业追求利润至上的情况下,生产了一些俗不可耐的华丽风格的以及假冒的、质量低劣的工艺品,以适应市民们对虚荣的享乐、奢侈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这是手工艺术家们所不能容忍的。在这种强势信念的指引下,他们创造了大量被人们称为所谓“粗俗”的草编等手工艺,这些工艺品反映着人类的伟大思想,具有朴实和简练的艺术风格,广为市场所喜爱。在强势文化态度的指导下所产生的工艺美术品通常具备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原创性强。即基于对本土工艺品审美价值的自信,创作出的作品通常保有充分的本土特色和由艺术家原创性作品风格赋予给作品的灵韵,这种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比市场上的复制化的单调的工业品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制作工艺原汁原味、成品质量到位。出于对本土审美价值的崇敬,创作者通常会一丝不苟地坚守应有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将成品的质量与效果做得最好。既不会为了产量和效率而粗制滥造,也不会附和现代工业技术的标准。第三,融入现代性,不断推陈出新。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并不是要守旧,而是坚信用本土审美价值的精髓可以影响任何时期的受众的心灵。因此,持有强势文化态度的艺术家,通常或是借助现代的技术媒介对本土审美价值的精髓进行表现,或是不断将新时代的文化内容以传统的方式进行讲述。形式多样、新作迭出,而又不失个性灵韵的精髓。
2.弱势文化态度及其指引下的中国工艺品市场特征
与强势文化相比,弱势文化态度的集征就是选择依赖,即指望依靠强者制定的规则和强者的声望等谋得自己的生存。中国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这种弱势的文化态度。弱势文化态度使我国众多工艺美术的创作呈现如下主要特征:第一,跟古人的风。面对现代性的审美市场与社会问题,在弱势文化态度的指引下,创作者往往选择依赖传统工艺美术旧有的审美价值,简单照搬传统作品的风格与样式于现代的作品创作。而很少基于对本民族工艺美术审美价值精髓的认识,对现代性社会中审美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二,跟国外的风。面对百余年来西方强加给中国的现代性发展和国外文化的强势竞争,众多创作者以简单的方式挪用西方工业文明的声、光、电等现代设计要素于工艺品设计,并期望以此种方式使工艺品具备所谓的国际性属性。可以想见,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西方文化标准的屋檐下寻找一处自己的容身之所,长此以往,更将使我国工艺美术特有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特征被遮蔽。
篇3
为了促进这些非遗项目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苏州市文广新局每年从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中拨出三分之二用于名录项目的抢救保护及项目传承人的项目传承资助和补助。此外,在国家和省每年拨付的非遗专项资金中也都有一定经费用于对工艺美术类项目的扶持。政府的转型升级专项中的平台建设资金也向其重点服务和倾斜。2013年度苏州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别提出《苏州市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规划》,凡工艺产业领域的产品设计、检测、展示等类别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单列上报。发挥协会作用大力加强工艺美术产业的行业协会建设,广泛吸纳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企业、工作室、个体经营户和知名艺人、知名教育授艺者加入协会。凡组成工艺美术产业的各门类,有条件的都可以在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下面成立分会或专委会。在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开展政府职能委托、转移的试点,发挥协会作用,提升协会地位。
3搭建平台,积极展示,扩大影响
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相对集中、集聚并初具规模的地区,鼓励和支持当地政府及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研发、展示、销售、培训等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搭建那些代表苏州工艺美术产业水准的分门类展销平台。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缺乏现代创新创业所需的文化艺术、信息、市场、知识产权等知识,以及从事现代产业运作的管理、资金运作等能力的问题,以中国工艺文化城为平台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对接,从而为全市的工艺美术产业优化发展发挥好引领推动作用。苏扇积极参与参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展、苏州市的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博览会等,努力扩大苏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养人才
围绕加快产业发展,加大专业技艺人才、产品创新创作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注重对现有初、中、高级从业技艺人员的再培训、再教育。同时大力加强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申报、评审和命名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参评,以不断培养壮大全市传统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为产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厚重的人才基础。苏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江苏省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名、苏州市工艺美术师十多位,形成了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苏扇人才队伍。此外,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解决工艺美术类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地方职业院校和苏扇项目,以设立课程等多种培养模式,培养传承人才。苏扇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邢伟中和省级传承人陈琴等多名工艺美术大师与专家和苏州工艺美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吴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之间培训合作、建立传承基地。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培养模式,对于培养传统工艺美术的爱好者和后继人才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
篇4
2.基于岗位特点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井上、井下岗位工种种类繁多,需要培训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各不相同。针对这一特点,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遵循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做到专业岗位专业培训,不能将看似名称相近内容却有所差别的工种放到一起培训。国家已明文规定了特种作业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在开展特种作业持证培训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操作技能实操培训,能有效提高特种作业的职业素质。但特种作业以为的岗位工种,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岗位规范和操作标准,明确一般工种岗位管理,细化培训内容。教其所学,训其所用,才是提高员工岗位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3.基于员工职业素质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员工层次复杂,构成情况不同,几乎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人员。一般煤矿员工的组成主要分为:年轻员工(观念、意识比较超前,经验不足,接受的信息比较广泛)、中年员工(观念、意识较定型,经验一般,接受的信息一般)、老年员工(观念、意识已定型,经验丰富,接受的信息比较弱)。每个阶段的人员对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培训课程的组织和设计应当分年龄阶段与之相匹配,才能达到教的到位,学的容易。据此,应在基层班组中广泛开展小组式讨论活动或学习型班组建设,能有效做到员工优势互补,促进员工整体素质提升。
4.基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化培训
煤矿员工的文化程度差别大,构成情况不同,包含了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层次。同一个区队、同一个小组、甚至同一岗位上的操作人员,学历也有差别。如果都放到一起培训,而无所顾虑和侧重,那么培训就变成了少数人的培训,甚至培训效果为零。企业应鼓励员工参加自学考试,提高个人文化程度,同时大力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学历再教育,选派优秀员工进高校深造。企业内部培训中,培训管理者应将培训课程分学历层次开展,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开展相应深度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才能达到教的到位,学的容易,用的得手。
5.基于课程性质的差异化培训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的成长速度和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员工学习能力强但动手较弱,有的员工动手能力强但理论较差,各种能力差别现象纵横交错。员工都想把自己的弱项提高上去,所以企业应建设有自己的学习网络或在线教育,根据企业结构特点把课程分类划分,比如分为知识、技能、态度和拔尖类,由员工自由选择需要参加培训的课程。培训部门或基层单位应开展小型或微型课堂,将某一知识点细化讲解,让员工吃透、悟透,这样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教学相合的效果。
6.基于心态的差异化培训
长期在井下恶劣环境中从事工作,必然会给员工的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思想上产生松懈,消极工作,这样会直接给员工自身和企业带来危害。煤矿企业的员工培训除了培训应有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应注重态度和素养的培训。知识决定着可不可以干,技能决定着会不会干,而态度决定着愿不愿意干。对于态度存在问题的员工,企业不应强硬采取处罚措施,尤其杜绝经济处罚,关键是对其进行心态的扶正和诱导。企业政工和培训部门,应当对员工进行心态跟踪记录,一旦员工出现消极抵触心理,就对其开展心态教育,迅速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上,避免“三违”现象、伤害事故等的发生。对于已经触犯“三违”规定的人员应是重点培训对象,这个群体大多数属于难管理对象,应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对其做全面的心态培训。员工心态良好,工作才能有激情,企业才能稳步安全的发展。
篇5
文化工业理论有很多与当代大众文化现状相契合的部分,因此该理论在当代仍有其合理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为我们呈现出过度的速食信息和速食文化,人们接受的信息和文化也越来越浮于表面。在这种被文化工业抹杀了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文化环境中,大众感受到的是精神的空虚和娱乐透支后面对文化荒漠的焦灼。“我们被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快速的流行时尚所左右,沦为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奴隶,成为无思想、无主见、无个性的精神盲流,整日沉浸于替代性和虚拟性的满足之中而不能自拔。”②
一、文化工业理论的产生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1、大众传媒的公信力下降
“在垄断下,所有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过人为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也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电影和广播不再需要装扮成艺术了,它们已经变成了公平的交易,为了对它们所精心生产出来的废品进行评价,真理被转化成了意识形态。”③在这种模式化、工业化的文化传播中,大众传媒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明显下降。
2、加剧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
“‘文化工业’从生产机制上讲主要是受商业资本和统治阶级的控制,生产出来的文化商品已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品。”④从此看出信息的消费是文化工业中大众传媒商业资本运作的根本,也是大众传媒之间争取受众、进行商业化竞争的源头。怎样获得最大利益,让自身在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是大众传媒必须考虑的因素。文化工业商业化的特质,让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3、政治色彩淡化,娱乐性增强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认为文化工业有欺骗大众的性质,用文化产品娱乐方式的渗透来迷惑大众。“文化工业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娱乐确立起来的;公开宣布的法令并不会对此产生破坏作用,相反,娱乐规则中所固有的敌意倒会产生这样的作用,因为这种敌意比它针对自己的敌意还要强。”⑤娱乐至死的时代里娱乐现象成为大众传媒精心捕捉的噱头,其一为挖掘商业利益,其二为利益集团控制对其有益的消费人群。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将这种外在娱乐化的手段称为“别有用心”,大众传媒的娱乐方式让受众沉溺于猎奇、欢愉之中,追求生存压力下身心头脑的完全放松,从而失去思考力,不知不觉成为文化工业的俘虏。
二、大众传媒的现状与特征
1、大众传媒的发展现状
当今大众传媒逐渐迎合人与人之间需要密切联系的社会化进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渠道多元化。继报刊、影视、广播之后,有“第四媒介”之称的网络媒介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通讯技术的提高,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与传统媒体激烈竞争,媒介融合趋势也不断加强。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角色也开始从受传者到传播者转变,形成自媒体。文化工业在当下继承以往的特质,同时又呈现出新的特征。
2、文化工业理论影响下大众传媒的特征
(1)程式化、同一化。文化工业生产的标准化产品,有着统一固定的模式,“由电视、电影、唱片、广播等构成的庞大的文化工业体系的主要特征就是产品的批量化和标准化,这使得文学艺术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创造性,变成了只注重量而忽略质的低级媚俗的娱乐产品;导致文学艺术的庸俗化、低级趣味化;扼杀了文化消费者的丰富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⑥大众传媒所传播给受众的信息更是无限量的进行复制,尤其在网络媒体泛滥的当下,同一则新闻被多家媒体反复转载。信息多样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受到冲击,受众也盲目地接受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文化产品。除了内容方面,大众传媒在影响受众的手段上也呈现模式化的规格。比如大众传媒的程式化宣传,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和引导受众意识形态的影响严重。
(2)过度商业化。文化工业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具备原有纯粹的艺术本质,而是呈现商品化的特征。大众传媒的商品化性质首先表现在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传播技术发展,成为文化工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其次是大众传媒中对广告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尤其当下报纸、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植入广告逐渐增多,广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广告的宣传,一方面不断诱导受众的商品消费欲,另一方面广告的赞助收益是大众传媒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除广告在大众传媒中份量的增加外,信息的商业化交易也愈加明显。大众传媒收集信息和受众获取信息的收付费项目显著增多,让大众身陷商业化的信息潮流当中。此外,为吸引大众眼球而产生的媚俗化现象,也是大众传媒以追求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的结果。
(3)个性的毁灭。“在文化工业中,个性就是一种幻象,这不仅是因为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人只有与普通性完全达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没有问题的。”⑦文化工业使大众传媒在自由的表象下传达给受众标准化的信息和思想,本质上扼杀了文化的个性。使受众被动地接受已设定好的模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是由于文化工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特征决定的,它必须大规模地生产和复制文化产品。因而导致了真正的文化艺术所应包涵的自由、个性本质的毁灭。意识形态的操控更如枷锁般让文化的创造性不能得到施展,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无意识向受众传达着统一的思想。
三、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传媒发展的现实意义
1、回归文化本质
第一,加强创新性。由于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工业的影响,其文化艺术的本质正在渐渐流失。因此大众传媒在时代背景之下虽不能脱离市场规律存在,但可以力争在为大众营造文化氛围的同时,从传播手段和内容上加强创造性,减少对同一模板的复制。在保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运作,打破受众思维定势,训练人们的品鉴力和思维力。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反映文化独创性的题材,依靠“源头活水”来防止文化的枯燥和僵化。第二,摒弃媚俗化。不为迎合取悦大众而媚俗,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需要有厚度和深度。大众传媒在为受众传递文化时,要坚持自我风格和立场,严格审核传播内容,不能一味为吸引眼球和满足受众猎奇心理而抛弃了文化应具有的深度和厚度。
2、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当今鱼龙混杂的文化发展和传播让大众传媒在宣传过程中逐渐流失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电影作品中更多地融入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拯救,一方面为大众传媒提供了更有利的自身个性发展的素材,另一方面有利于大众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些艺术形式如果仅仅依靠现代技术进行简单的复制,将会丧失其审美价值以及韵味,这就要求大众传媒平衡好文化产业化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传播内容和传播手段上侧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弘扬,应尽量慎用复制技术,保留其原有的姿态和意味,体现其欣赏价值和审美趣味。
3、细分受众,将传播内容做深做精
文化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主流文化而抛弃小众文化,在标准化的模式之下很容易忽视有价值的小众文化。要既体现文化的多元化,又突出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必须要求大众传媒在市场化的发展中细化受众。通过专一的文化传递避免文化工业中齐一化、一律化的弊端,同时兼具文化的深度,体现出大众传媒的立场及其所传播文化的特质。受众也可以通过传播内容的细分而各取所需。将传播内容依据受众需求做深做精,有明确的文化传播的目的和方向性,有利于受众增强文化底蕴。发挥大众传媒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为受众提供独树一帜、有思想内涵的文化产品,也是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①衣俊卿 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的深层次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53
②王海平,《在当下中国看阿多诺“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是与非》[J].《阴山学刊》,2011(3)
③⑤⑦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08
④梁郁郁,《论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音乐天地》,2011(5):4
篇6
On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ituational Cognition
CHEN Xiaojuan, WANG Chang, TAN X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hool,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f "The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e situated cognitive theory was applied, the teaching model was reformed and innovated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amination were planed. These have proved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had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situational cognition; teaching model; initial exploration
高等教育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创新能力,从而要求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过程。情境认知理论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不仅更新了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而且逐渐成为了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主流。
1 情境认知理论应用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应用到教学之中,能够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和知识实践的目的,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就是由教师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教学、学习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案例情境及工程背景情境等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的解答过程、案例分析讨论的探索过程,具体工程及背景的研究过程等多种方式的拓展性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身知识去自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2 基于情境认知的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2.1 课堂教学环节
本环节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建立不同情境认知的教学模式,使知识点形象化、实际化,知识结构条理化,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知。
2.1.1 采用“三位一体” 案例式情境认知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案例式“三位一体”教学是指将设备、仪表以及工艺三者有机结合,并加强相关课程引入的综合教学。现代煤化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先进以及设备大型化的特点,将控制理论加到教学中并加以化工工艺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现代化工的发展和要求。将多学科知识应用到该课程教学当中,用工程实例来启发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案例情境教学中,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讲授、分析,学生更易于体验和掌握知识,也能从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1.2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构建工程情境认知背景下的教学方式
此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收集充足的教学素材,并加以整理完善,应用好此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大信息的传递量,同时对设备内部结构等复杂专业知识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比如在专业设备的讲解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构建合理的工程情境,利用影像图片资料讲解设备的关键部件及运行原理,以及相关知识点在工程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的用途,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让学生学会从工程实际考虑问题,带着问题听课,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1.3 创设互相交流的合作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合理地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需要,适时组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互相补充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合作与创新意识。在合作情境的创设和认知应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2.2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夯实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步骤,合理创设实践教学的情境,对有效缩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应用之间的差距,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2.2.1 合理的情境创设和高度仿真实训结合的拓展性教学
拓展教学旨在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主要进行工艺仿真实训,辅以设备的拆装和仪表的认识。使学生在掌握了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基础上,结合完整的模拟工艺流程和实际背景材料,通过先进的网络多媒体设施,科学地了解煤化工工业体系及其知识需求。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地认识实际工艺流程。通过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创造仿真工程实训环境,对于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能力起到明显效果。
2.2.2 情境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结合的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将情境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结合,旨在提高当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扎实,对工艺指标理解深刻后,完成指定题目的课程设计或学术论文的质量。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把煤化工技术及装备教学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统揽煤化工方面多家学派的学术观点,随机并及时地总结,深入地研究探讨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达到检验知识成果的目的,最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
2.3 考核环节: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判断。为了真实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本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辅以传统的教学考核,实现多元化考核。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用多任务标准取代单一评价,如在对学生考核时综合考试、论文、仿真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等多种成绩,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2)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以实地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评定课程设计,答辩式论文综述等方式为主,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结语
实践证明,在煤化工技术及装备教学中理论讲解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并结合学生就业的需要,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探讨,吸收最新的学科成果,注重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本文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内重点教改《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Y2011005)
参考文献
篇7
2.实现我国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3.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4.煤化工反渗透浓水浓缩的研究现状
5.煤化工中焦化废水的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
6.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
7.我国现代煤化工跨越发展二十年
8.煤化工浓盐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
9.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10.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
11.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要点及存在问题
12.煤化工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制造
13.风电–氢储能与煤化工多能耦合系统及其氢储能子系统的EMR建模
14.中国煤化工现状与发展思考——写在“十三五”之前
15.煤化工废水零排放的制约性问题
16.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探讨
17.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
18.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
19.我国煤化工的产业格局以及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20.影响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
22.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
23.我国煤化工发展主要问题分析及政策性建议
24.中国西北某煤化工区土壤中砷的人体健康风险及其安全阈值
25.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思路探讨
26.新型煤化工废水零排放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27.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28.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
29.浅谈煤化工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发展模式与实例分析
31.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32.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
33.试论我国煤化工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34.对我国现代煤化工(煤制油)产业发展的思考
35.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研究
36.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
37.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38.论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与运行
39.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40.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41.利用蒸发塘处置煤化工浓盐水技术
42.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分析
43.世界煤化工发展趋势
44.煤化工行业CO_2的排放及减排分析
45.煤化工废水处理关键问题解析及技术发展趋势
46.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47.煤化工发展中的水质污染及处理
篇8
煤化工技术经济数据库既可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有关技术研发方面的信息,也可为能源决策部门提供必要决策依据,是进行煤化工项目前期的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决策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数据库还能为广泛采用的系统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动态分析等提供充分的条件,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人员分散和重复的劳动,转化为数据库的一次性信息收集,达到信息共享[2]。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提高了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有利于交流和利用[2]。
3构建煤化工技术经济数据库的内容
为了便于检索、使用、管理、维护以及后期的开发扩展,参照当前国家煤炭化学领域与行业分类标准,数据库将煤化工技术分成10个专项技术数据集合,基础框架见图1。算公式和方法;也注意对煤化工项目的工程概算、工艺流程以及运营期间的各反应设备的运行与操作参数等相关技术经济数据进行整理与储存;还及时跟踪国内外煤化工技术研究进展、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入库资料均需经过符合性、可靠性检验,注明出处、链接和参考文献,使得入库资料准确、科学、有依据;当使用者希望对有关问题深入了解时,可方便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库内容来源广泛(见图2)。入库数据来源国内外有关煤化工技术的专业网站专业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外标准文献库协作企业提供的技术、经济资料专业化工报刊、杂志数据库建设单位自有资源年鉴、行业统计年报国家统计机构的信息、年报
4煤化工技术经济数据库的功能及实现平台
篇9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
(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包括英文摘要中)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中图分类号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中、英文摘要
(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5号楷体)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正文(5号宋体)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1,1.2,1.3......;2.1,2.2,2.3,......;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1.1.1,1.1.2,1.1.3,......2.1.1,2.1.2,2.1.3,......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1.2.7图表要求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参考文献(小5号宋体)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煤化工论文范例欣赏:
煤化工及甲醇生产技术探索
摘要: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普遍运用于燃烧材料、合成金属、工程涂料、医学消毒、日常生火等多个方面,在甲醇的制造方面,一般都遵循着煤气化碳――变换气体物质――精细蒸馏三大工序,在化工厂生产活动中一般将生产甲醇的工序称为“工段”。难点在于如何去调控操作所需的参数,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作的特性解析来引申出甲醇生产的要点,同时对生产技术进行一个流程上的模拟,更全面地去了解甲醇生产中需要多加注意的关键。
关键词:煤化工;甲醇;温度;化学反应;化学式
中图分类号:Q946文献标识码:A
1煤气化原理
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煤气化是第一步,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将气化剂和煤炭资源中的可燃物质放置在一个高位环境下,然后使其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等可燃气体。在煤气化工段里使用的气化剂包括水蒸气、氧气等,在加入这些气化剂后,煤炭就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所需的气体。煤炭在加入气化剂后,经历了干燥、热裂解等热力反应,该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这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取决于煤气化工段中的温度、热压、气化炉质量以及煤炭的种类,以下是煤气化过程中会出现的化学式:
吸收热量:C-H2OCO+H2C+CO22CO
发散热量:C+O2CO2C+12O2CO
变换反应:CO+H2OCO2+H2
从大体上来说,煤气化反应是化学中的强吸热效应,如果以动力和热力的角度来解析这类中和现象,重点在于对温度的把握,温度过高会造成气体流失,温度过低则无法产生完整的化学反应,导致生成的气体数量少、质量差。同时在增压方面应该适当地增加对煤炭的压力值,这样可以使化学反应的速度提高,对甲醇的生产效率起积极作用。
2变换工段
甲醇产品在合成时,一般调整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比例的方法是通过一氧化碳的变换反应来实现的,在甲醇生产的流程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分离都在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碳氧分离工序对水蒸气的需求量相当大,水蒸气的生产成本在这道工段中会激增不少,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蒸气,节约生产成本,这将直接考验生产部门的气体生产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变换工段中,煤气化之后的煤气物质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催化剂的效果影响到位之后,就可以生成氢与二氧化碳,在此时还会有小部分的一氧化硫转化为氰化硫,此时化学式表现如下:
CO+H2OCO2+H2
这是一个主要反应式,但是在主反应进行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副反应也会产生,生成甲醇的副产品,这些化学反应包括:
2CO+2H2CO2+CH
2COC+CO2
CO+3H2CH4+H2O
CO+H2C+H2O
CO2+4H2CH4+2H2O
CO2+2H2C+2H2O
化学反应在化工产业中要求平衡,在主要变换的化学反应中是一种发散热量反应的类型,这里的化学反应会使煤气化后的温度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平衡作用,但是如果温度太低,就会导致化学反应时间过长,效率越低,当煤气化工段的生成气体慢慢消耗殆尽时,就会浪费前一道工段的时间和成本,造成浪费。同时,温度还与催化剂的适应性挂钩,如果温度没有调整到位,催化剂的效力就无法发挥到最大值,这就会造成碳氧分离程度不足,必须加大催化剂的剂量,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甲醇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1.)气化压力的大小在其他的生产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改变气化压力,就会产生非常细微但是关键的变化。通常气压定格在2MPa以上的范围时,在煤气化工段里基本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气压低于2MPa就会使气化炉的气化效果变低。所以,在煤气化工段中,一定要保证气化压力控制在2MPa以上,而且可以视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这样可以增加气体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氧气与煤量的比例氧煤比例的提高,指的是在煤炭中氧气流量的增多,直观反映为在煤炭高温加热时,煤炭的燃烧反应量明显提升。同时因为氧气流量的增加,使气化炉的温度也得以升高,煤炭的气化反应会更加强烈,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数量会增加不少,但是生成的气化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分的含量占了很大比例,而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含量会变少,所以,如果不仔细控制氧煤比例,就会使气化炉中的气化反应过强而导致生产甲醇所需的气体成分变少。
4甲醇生产工艺模拟
传统的烧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甲醇的需求量,而且单纯的燃烧煤炭既是对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到新的甲醇提取方法和更快捷有效的甲醇生产技术,在这方面,煤气化生产流程已经被初步运用于各大化工厂中,作为目前提取甲醇的有效方式,煤气化工段还需要更多的模拟和分析来增强其效率,简化其工序。
在模拟中我们假设煤浆和高压后的氧气依照固定比例放置在气化炉中,然后在高温作用下因气温及气压生成各种气体,其中包括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等,其中高压后的氧气进入气化炉可以通过设置烧嘴的中心管道和外环管道,而煤浆可以通过烧嘴的中环管道进入气化炉。在模拟环境下,我们还设置了激冷室,位于气化炉下段,激冷室主要是处理煤炭中的灰份。在煤气化工段进行到末尾后,会残留一些灰份物质,这些物质会在气化炉的高温中熔融,熔渣和热量汇聚,合成了气体,然后结合离开气化炉的燃烧室部分,经由反应室,进入气化炉下段的激冷室。这些气体在激冷室中将被极寒温度降低到200摄氏度左右,熔渣会立即固体化,然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经水蒸气饱和后带走了灰份,从激冷室的排出口派排
出。
需要进行变换的水煤气在预热器中加入一部分进行换气和换热步骤,然后进入模拟的变换炉,这部分水煤气在经过煤气化工段后,自身携带了不少的水蒸气,变换炉中的催化剂进行催化作用进行变换反应,在第一部分结束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也进入变换炉,变换炉这时就会需要新的高温气体,模拟的变换工段里加入了预热装置,提前储存并加热生成高温气体,然后连入变换炉中与另一部分的水煤气进行变换反应,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分离成功后的气体将进入低压蒸汽室内降温,再次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再喷入冷水来清洗掉气体中的三氢化氮,最后气体进入净化系统,生产气态甲醇。
精馏工段的流程为四塔工作方式,首先甲醇气态材料在预热器中进行高温加热,再传输进预塔中部,在这里去除粗甲醇里的残留溶解气体与二甲醚等,这些属于低沸点物质。在加热后,气体进入冷却器进行气体降温,形成甲醇蒸气后进入预塔的回流管道。甲醇蒸气在经过回流后进入换热器,加热后进入加压塔,甲醇在加压塔中进行冷凝化处理,其中小部分送回加压塔顶部作为回流液。剩余的甲醇气体进入精度甲醇管道,最后由加压塔提供压力与热量,将冷凝的高精度甲醇视需求定制成液态或固态储存,然后将杂质或者甲醇残留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废水处理器进行净化提取处理。
参考文献:
[1]韩雅楠.煤制甲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229.
[2]刘喜宏.浅谈煤制甲醇的前景与工艺流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0):22.
篇10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简称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煤焦油加工和乙炔化工等。
煤化工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完整的煤化工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原料,煤化工的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被削弱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重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呼声日渐高涨,使煤炭的高效和低碳化利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化工再度成为化工产业的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也称新型煤化工是指以煤气化为龙头以一碳化工技术为基础,合成、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和燃料油等,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大多属于现有石化产品的替代品,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2 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逐渐从以焦炭、电石、合成氨为主的传统煤化工向石油替代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这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求矛盾,促进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升温,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我国煤化工过热的突出表现就是“逢煤必化”。为谋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几乎所有煤产地甚至煤炭调入地区都要大力发展煤化工,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势头正在不断谋划。其中,晋蒙宁陕疆等资源型省区甚至纷纷出台了煤化工扶持政策,以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国家发改委曾经在2006年7月、9月,2008年10月三次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但国内煤化工产能仍然增长迅速。规划将煤化工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省份接近20个,其中不乏一些煤炭资源调入大省和一些已被国务院确立为“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的地区。2009年9月底国务院批准并转发了十部委上报的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3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然而,仅仅相隔十几天,国内煤化工投资规模就被刷新。10月19日,山西安泽县总投资102.5亿元,项目包括300万吨甲醇、200万吨二甲醚,目标是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项目。11月3日神华集团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合建的煤化工项目在陕西榆林奠基,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将形成年产332万吨甲醇、122万吨甲醇制烯烃生产能力,目标是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另外,中电投集团两大煤制天然气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超过500亿元。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除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外,还计划全力进军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细分产业。此外还有神宁3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等若干特大型煤化工项目紧随其后。
国内新型煤化工产品的规划产能更是已达天文数字。据悉,目前煤基二甲醚的在建以及规划产能达到4000万吨/年,大约是2008年全年二甲醚表观消费量的20倍;虽然国内尚无煤制烯烃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经验,但是国内煤制烯烃的在建及规划产能也已经达到2000万吨/年。在国家紧急叫停煤制油之后,不少企业转而发展风险更大的煤制天然气,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不过4个,产能110亿立方米/年左右,但是跟风而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达到14个,产能接近550亿立方米/年。于是,2010年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地方先前的煤制气及配套项目的审批权上收。据了解,目前现代煤化工拟建投资加预算,已经超过了1万亿,且投资还在呈逐步增加的态势。而煤化工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目前其经济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论证和认可,国内当前正在运营的项目,较大部分处于试点阶段。 转贴于
虽然国家屡屡警示,但以央企阵营为代表的各大企业近年来一直没有放慢投资煤化工的脚步,而地方政府也充分“迎合”了央企“跑马圈地”的诉求,“拿央企作为地方发展煤化工的挡箭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疯狂的投资冲动和热情呢?首先,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政绩观根深蒂固,煤化工产业投资强度大,拉动GDP效应明显,央企的进入能给当地的GDP增长带来好处;其次,相关企业风险控制观念缺失,“以资源为王”观念根深蒂固。再次,产业发展方向缺乏有效引导。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3 我国煤化工产业该如何发展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和煤炭之间的比价逐步被拉大的情形下,利用国内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部分替代石化产品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道路,也涉及国家能源安全。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世界化学工业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的现实,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对传统煤化工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利用技术进步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我国煤化工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是否都能过关。现代煤化工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在具备煤资源、水资源、环境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地区,适当合理布局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煤基多联产IGCC系统)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统(CCS)等,试点能源-化工-环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模式。通过集成优化,使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梯级利用,而且煤基热电化多联产这一集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系统,显然优于生产某种单一产品的煤化工发展思路,被专家认为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如果将这一认识拓宽至从煤的开采洗选,通过焦化、气化、液化等组成的化工产品链,与发电、供热、污水处理、建材等集成优化,就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型的煤炭能源化工,将全面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煤化工必须要以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前提,而不是不顾代价地去获取终端产品与石油化工产品简单比价上的盈利性。在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十分脆弱的西部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尤其应遏制住攫取利润的原始冲动。
中央政府各部门近期在多个场合表态,“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政策的闸门将关的更紧。2011年4月12日,发改委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对几乎所有煤化工领域内的细分行业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都将被禁止。 这意味着一度炒得火热的煤化工投资热潮将得到遏制,大唐一位煤化工专家称,发改委的此项政策更加量化,而不像以往那样“模糊”。 发改委此次之所以明令叫停不符合要求的煤化工项目,是因为国内的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导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业界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提高煤化工行业门槛,对中小煤化工企业以及后来者将树立更高的门槛和更严格的市场环境,而对已具备规模、资源与技术优势的煤化工企业则是利好。另外,煤炭供应要优先满足群众生活和发电需要,严禁挤占生活、生态和农业用水发展煤化工,对取水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煤化工项目新增取水;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规定的煤化工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严格防止财政性资金流向产能过剩的煤化工项目。 转贴于
篇11
一、煤气化技术的选择
煤气化是煤化工的龙头和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煤化工项目的效率、成本和发展。我国从7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了鲁奇、德士古、壳牌等技术,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相关企业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了各种不同特色的煤气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些技术指标已经很先进,但核心技术没有大的突破。
与鲁奇气化技术相似的有常压固定床和熔渣气化BGL等;与GE气化技术相似的有四喷嘴对置炉、清华炉等;与壳牌气化技术相似的有GSP、航天炉、五环炉等;与熔渣流化床技术相似的有灰熔聚炉等;与非熔渣流化床技术相似的有TRIG炉以及正在发展的褐煤提质炉等。煤气化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组合体,涉及到煤炭科学和煤炭化学,材料科学和材料应用科学,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而工厂的组织和管理是确保煤气化装置正常运行的关键。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应在提高转化率和煤种适应性上下功夫。积极开发和研究对高水分、高灰分、高硫分低热值的低阶煤的高效转化利用。应以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气化岛投资、氧耗、电耗、水耗、等综合能耗指标来评价煤气化技术的相对优劣。另外煤气化技术的安全性、清洁性、可操控性和检修维护费用的高低也很重要。选择什么样的煤气化技术很关键。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万能的气化炉或气化技术,各种煤气化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在选择煤气化技术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就是使用的煤种,中间和最终产品,地域的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对煤的性质要有足够的了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煤气化技术。选择本身就是个困难的过程,择其利而避其害很不容易,一定要慎之再慎。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多,反倒是教训不少。尤其是在煤化工产业大力发展,装置不断大型化,产品更加多元化的时候,煤化工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因此对煤气化技术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
二、传统煤气化的出路
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是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炼焦产业链、煤经合成氨制化肥产业链以及煤经电石制PVC产业链。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传统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综合经济效益不好。只有个别企业和石油化工关联度较高,产品新型、多样的发展生存的较好,但仍然面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格局。
10多年以来,焦炉煤气的加工一度是煤化工的亮点,但最近也因焦炭市场疲软导致气源不足,面临装置开工不足的困境。最近针对低阶煤的开发利用,国内外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做了很多工作,有不少炉型和技术正在示范和建设。最近几年,以合成氨、甲醇、聚氯乙烯等为代表的传统煤化工产品重复建设也很严重。这说明绝大部分传统煤化工还没有摆脱只靠上项目求发展的思路。不过也有一些传统煤化工企业这几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上。通过努力,合成氨装置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能耗下降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和本质安全度大幅提高,废水实现了综合利用,废气实现了达标排放。这些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做到控制产能、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煤化工产业同样大有前途。
三、新型煤化工的核心
1、严格的指标体系
新型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设及运行方式。新型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新型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进入“十二五”以来新型煤化工发展迅速,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共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煤化工项目104个,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将形成更大范围的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目前,新型产品煤化工多集中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项目上,还是传统的老观念,只注重了产品的市场需求而忽略了资源和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和利用。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以产品来划分新型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的概念不能仅仅只是新的煤气化技术;也不仅仅只是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这几种煤化工产品;我们更不应简单地以装置规模为准入门槛,而应有严格的指标体系。
这一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资源的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优先使用劣质资源就地加工转化,选用先进、适用、可靠的煤气化技术,环境友好,产生的污染物少,且容易处理和回收利用,装置规模、技术经济合理。
煤化工技术的核心是煤气化,所以应优先就气化岛构建指标体系。气化岛不论采用的是什么煤气化技术,应相对比较其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综合能耗和单位一氧化碳加氢气投资这一指标,当然,污染物排放达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应是高水平的。
2、原料的选择
气化岛比较完成后,应根据其最终产品和工艺路线比较其最终的资源、能量转化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的最终产品是为替代能源和石化产品的煤化工路线,不应该以牺牲优质煤炭为代价。
原料的选择以低阶煤为主,能量转化效率高,最终消费品二氧化碳排放少。应优先进行示范装置的建设,不应大规模冒进。只有在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上有所突破,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新型煤化工。
结束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大都是依托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深入了解新型煤化工的核心,加大煤化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充分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些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注意煤化工所带来的诸如资源或者环境等方面的负面效应,在煤化工业的发展中,尽量降低其所带来的风险,虚心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合理定位,并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使得煤化工业真正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注入更强的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煤化工在我国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雍永祜. 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J]. 煤化工,2007,05:1-8.
[2]王基铭. 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 当代石油石化,2010,06:1-6+49.
篇12
“绿色生产”“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是近几年来人们关注的词汇。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一直是我国需要不断研讨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煤化工的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国务院积极推出煤化工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而控制煤化工的污染程度和提升污染的防治效率,推动煤化工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一、煤化工的污染现状概述
1.“三废”污染源的生成
根据我国发展的现状,煤炭易燃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由于科学技术的制约煤化工的开发造成的“三废”污染远远超过其它能源的开采过程,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污染的治理相对于其它工业污染防治需要更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和更多资金投入。煤化工的生产过程采用的气化方案的不同,则产生的污染气体的种类和含量都有所变动,因此可以选择不同的气化方案,减少污染气体、液体或固体的生产,以及选择治理污染物难度低的气化方案,从而不断优化煤化工的生产过程。
2.水体污染
煤化工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中水污染一直是指污染防治的难点和重点。焦化污水包括氢、烃、酚、氨和硫化氢等污染物质;煤化工生产中的气化过程会产生氨、醇、烃等污染物质。污染水中含有丰富的醇、酸、醛、酯等有机物。这些物质溶于水体后进行溶解,有些物质甚至很难用生化降解的进行分解,部分污染物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方案。
3.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露天矿开采的生产过程造成,主要是指在表层剥离、爆破、铲装等生产环节造成的大量粉尘;还有储煤场也会产生一定的粉尘;除此之外还有煤炭等矿物质的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煤矿开采所产生的粉尘以及污染气体严重超标,绝大多数原因在于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例如绿化、洒水等降尘等措施,造成大面积地面上进行开采,从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4.污染物质的危害
煤化工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响,甚至危害到人们的生命。例如一些有毒气体和粉尘释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中的致癌物质,,降低人们生存的空气质量,增加肺癌的患病率,在一些严重区域人们甚至会产生头晕、恶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人体吸收后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煤化工造成的焦化废水排放的有机物质会造成水体生物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有机物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生物的大量死亡;其中酚类化合物接触到人体皮肤,会造成过敏、头晕、贫血等症状,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些煤化工为了降低成本对焦化废水没有进行系统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很可能造成农作物的严重污染和大量死亡,并且破坏土壤平衡,造成可耕土地锐减的现象等。
二、污染防治具体措施
1.建立污染防治的思想基础
我国前几年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煤化工的发展以相应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病态的发展模式,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即从原先的粗放式经济模式转变为集约式的发展模式,提高煤化工的生产效率,降低其污染物的产生和加大防止污染的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从而推动我国煤化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优化我国的经济模式。
2.扩展绿化面积
绿化是降低煤化工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首先绿化的树种选取主要有利于降低煤化工所生产污染物的功效和生存能力强度来进行选取,并且煤化工企业也要重视绿化环境的维护。部分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吸收有毒气体,如法国梧桐可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浓度,刺槐可以降低氟化氢的浓度等因此绿化树种的选取可以有效过滤有毒气体,从而提高空气中的质量;阔叶树种和密植树木还可以降低噪声污染,对噪音进行一定的吸收和反射;树冠茂密的树种还可以降低粉尘的扩散,对粉尘进行吸收、阻挡和过滤。一些植物树叶表层生成毛绒或黏液或油脂都可以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大量的吸附等。成功的绿化方案,可以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创建一个美观、整洁和卫生的生存环境。因此创建良好的林带或草地是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3.加大煤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
我国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煤化工企业根据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政策进行严格的监管,首先要完善煤化工行业涉及的相关标准进行优化;其次地方政府根据该标准对该地的煤化工企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对于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对于触犯相关规定的企业给予严格的考核,对于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需追求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是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煤化工企业要下达改革或停厂的指令,遵循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逐渐优化我国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
4.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
政府在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促进企业从生态环保的方面对生产技术进行更新。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期间造成的污染物十分繁多,其技术研发的空间十分宽广,为了降低污染处理为企业增加的经济负担,企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研发相应的技术,而非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法律法规的约束,触犯相应规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废水经过处理后可再次循环利用,如将其用作在降低粉尘、补水等环节。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的生产过程存在很多的生态问题,其生成的污染物质以各种形态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煤化工企业需建立健康的经营模式,通过扩展绿化面积,加大煤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和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降低煤化工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潘连生.关注煤化工的污染及防治[J].煤化工.2010(1).
篇13
近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出20余万元重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创下枝江市属企业专项奖金之最。奖励金额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议奖124项,奖励76889.50元;有效专利申请22项,专利奖励44000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奖14项,奖励金额79000元;科技12篇,奖励8500元。这是湖北三宁化工继去年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授权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2.6万元的奖励之后,对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三宁化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对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员工分别给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奖励。同时,成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磷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设备专业委员会、电仪控制专业委员会,明确科技发展路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设立湖北三宁化工首席专家职位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术支撑。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中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年共开展科技开发项目17项,完成16项。其中,“CO2压缩机无油技术研发及应用”、“NDC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磷石膏湿排干堆及滤液回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个项目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项成果为国内领先,3项成果为国内先进。“全低变(等温)变换新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补助;“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新技术及产业化”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初步审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将获得配套科技经费500万元。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积极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各类专业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将高新技术,好技术新经验引入公司;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经验交流。去年,湖北三宁化工还累计在《小氮肥》、《化肥设计》、《化肥工业》、《磷肥与复肥》等期刊杂志以及各种协会会议共发表科技论文12篇,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宁化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发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大公司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上的奖励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论文的发表,严肃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工作,将各项科技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争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