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学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之所以总被揪住,原因还在于国外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无论对也好,错也好,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判断,几乎没有个人功利色彩。而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则被公众称为“抬轿派”,种种抬轿当然有同报,而且还不低。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来换取个人名利,为一些特定利益“抬轿”而由此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这就不能为公众容忍,难免被公众揪住不放了。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的危机在于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个人的见解,而不在于预测的对错。
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成绩突出,但依然需要我们去积极面对一些问题。这种高增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主要由政府主导。二是投入型、数量型增长居多,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技术进步还需加大力度。一个国家开始发展时采用这条路径是不可避免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实现转型。没有转型,经济就必然产生一定问题。一些经济学家沉醉于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成绩表时,没有充分看到成绩下仍需要解决的转型问题。
更有甚者,当美国金融发生时,一些土流经济学家还在坚持认为中国是一枝独秀。不过他们忘了,中国的GDP占世界的5%,同时他们也没有说明,这5%的马车如何拉动世界经济这辆大车。或许,全球经济复苏是全球的事情。这样的认识可能更加全面一些。
篇2
在永无止境地追求从现有市场抢占更多利润以及建立新兴市场的过程中,硅谷正在把目光转向沉闷的学术界。经济学家表示,他们也十分渴望探索数字世界,给为关于价格、激励和行为等永恒经济问题带来新鲜观点。
科尔斯表示:“对经济学家来说,硅谷绝对是一家糖果店。”
当然了,他们拿到的报酬也比在学术界更高。在学术界,经济学家一年的收入通常为12.5万到15万美元。而在技术公司里,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的年收入一般在20万美元以上。再加上奖金和赠予的股票,他们的薪酬随随便便就能在几年内翻番。负责管理团队的高级经济学家的薪水则更高。
企业雇佣经济学家已经有年头了。他们的工作一般是去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比如经济衰退和货币汇率等问题),并帮助雇主解决相应的问题。
但经济学家在技术公司里做的事情却有所不同:他们考虑的不是国内或全球经济形势,而是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数据轨迹,从而帮助技术公司做出正确决策,增强它们在广告、电影、音乐、旅行和住宿等领域的在线市场的影响。
这些技术公司包括了亚马逊、Facebook、Google、微软等大型企业,也包括了Airbnb及Uber等新兴企业,它们希望效率的提升可以带来更多利润。
Google首席经济学家哈尔・范里安(Hal Varian)称,人们现在非常注重理解数字市场如何运行。但是他说:“我早在几年前就觉得这个领域很有吸引力。”
69岁的范里安是技术企业内部经济学家中教父级的人物。他曾经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知名教授,于2002年加入Google。
一开始他只是兼职,但很快就成为了正式员工。他帮助Google细化了AdWords市场,让广告商通过竞价将自己的广告根据用户输入搜索引擎里的检索词显示在搜索页面上。
Google的目的是要避免将最好的广告配置提供给出价最高的广告主。范里安开发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广告投放模式,它可以计算出用户会点击广告、并觉得该广告是否有用的可能性。这正是智能市场设计的一个典型案例。
自那时起,范里安和他的团队一直专注于将他们的经济学视角运用在Google的广告市场、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非常规拍卖方式,无线频谱及专利的拍卖与购买竞价策略,以及为无人驾驶汽车等新兴企业提供模型等领域。
目前看来,亚马逊在招募经济学家方面似乎最为积极,它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亚马逊经济学家(Amazon Economists)的网站来收集简历。
在网站上的一条视频里,亚马逊的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巴哈里(Patrick Bajari)说,公司经济学家团队贡献的决策已经为公司带来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影响”。
亚马逊招聘网站上则列有为经济学家提供的空缺职位。截至9月2日,这样的职位有34个。 >> 离开哈佛大学、加入Airbnb的经济学家彼得・科尔斯在公司位于旧金山的总部。
注意到这个新兴的就业市场之后,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4月在旧金山举办了协会历史上首次为技术公司经济学家办的会议,并且计划10月在硅谷再办一场。
学术界也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且开始适应这种变化。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技术经济学专家、微软顾问苏珊・阿西(Susan Athey)表示:“这一切来得太快了,我们很难跟上节奏。”
许多经济学学生也选修了计算机科学的课程,部分学生同时修读了两种专业。
篇3
第二,规划应当突出指导性和预期性。“ 十三五” 规划对约束性指标似应作出进一步调整,数量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对必要的指标要科学论证,审慎设定。设置的指标应当做到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在下达时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对于经济增长、就业等涉及宏观调控的预期性指标,可以考虑进行区间调控,增加规划执行的弹性。
第三,用科学民主的方法编制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是一个全局性目标,不能简单地按行政区划层层分解,不能要求每个地区都同步达到小康,搞“一刀切”、“齐步走”、“上下一般粗”。同时,应当坚持开放民主编规划,充分借用外脑。
第四,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编制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发展改革稳定、中央与地方、空间布局与时序安排等一系列重大关系。编制规划要上下结合、几上几下,看清了再提,看不清的不要急于下结论。
第五, 创新规划的组织管理方式。各部门在启动本领域“十三五”基本思路研究时,应当与总体规划编制做好衔接,并贯穿始终。(11 月28 日)
2015 年很可能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真正元年
陆挺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展望2015 年, 宏观经济政策会大致延续2014 年的思路,继续以稳就业控风险为主要目标。结构改革的速度加快,短期宏观政策的操作反而会更加独立,免受改革舆论的过多束缚。
汇改将会朝着以一篮子货币为锚的目标迈进,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将趋于稳定,从而避免今年大幅升值的情况。在基础货币供应方面,若外汇流入和央行购汇不足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央行实施全面降准的概率大大提高。
在利率方面,央行会进一步提升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尤其是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在作为基准利率上的地位。
隔夜和7 天的Shibor 将更加稳定,平均利率相较今年或进一步下降。诸如弱化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等其他利率改革会向前继续推进。同时以改革地方债务为契机,以央行再贷款的注资方式,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中
介,增加央行对地方政府新增信贷的供应,而省一级政府的发债额度也会在今年4000亿元的基础上有大幅上升。
在影子银行清理尤其是打破刚性兑付方面,出于维护政府信誉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虑,及明后两年是地方债改革攻坚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几乎为零。
此外,户籍和必将成为2015年改革的重中之重。(11 月20 日)
2015-2016 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汪涛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2015 年GDP 增速预测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来自房地产下滑幅度超预期。一旦基本面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情绪转变,房地产行业可能面临深幅调整。此外,由于过去几年中国已进行了大规模基建和保障房建设、杠杆率大幅上升,且决策层期望转变增长模式,政策支持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未来将有15% 的概率会出现房地产活动急剧下滑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拖累2015 年GDP 增速至5+% 的风险情形(即“硬着陆”)。
与此同时,鉴于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大,外需弱于预期也是一个潜在的下行风险。此外,如果决策层收紧影子银行监管的力度过大,或者未能在资本大规模外流时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也会带来流动性和信贷意外收缩的风险。
预计面临的主要上行风险来自出口增速超预期、房地产活动下滑幅度较预期温和以及政策放松力度较大。总体而言,当前预测面临的下行风险大于上行风险。
但我们认为中国并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由于资本账户仍受管制、金融市场尚在发展中,银行仍拥有稳定且成本较低的存款;政府仍持有全部或大部分银行的股份,会在必要时救助银行;较为普遍的政府管制意味着违约更有可能通过长期谈判和缓慢重组来化解,而不是任由市场力量推动资产快速减值和一系列的去杠杆,从而引发金融危机。(11 月25 日)
货币政策不应担结构调整之责
沈建光 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之下, 货币政策已经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重负。考虑到近一年来,提及降准降息等常规性的使用往往遭到非议、央行避开传统货币绕道创新工具,甚至连文字上“ 强刺激” 与“ 微刺激”都被大量过度解读等,也都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这样一种困境。
如此看来,避免重走老路,真正需要做的并非是否采取政策而是采取什么政策,如何避免过度刺激?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尽管如此,结构性调整的重任很大一部分落到了货币政策肩上。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想让中央银行在过多目标之间左右逢源,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该角度看,早前一段时间中国央行采取的诸多创新工具其实
是货币政策承担改革发展任务下,面对结构性矛盾所采取的次优选择,只应作为过渡性措施,不应纳入长期框架内容。
事实说明,大量不透明的定向措施效果往往事与愿违,比如早前定向资金难以流入定向领域,定向价格与市场定价差距较大,甚至有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形成,有悖于利率市场化的初衷等。
更严重的是,货币政策过多承担结构改革之责有固化结构性矛盾的风险。因此,加强配套改革仍是唯一选择。实际上,造成当前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资金运用低效以及金融风险加大很大程度上与配套改革进展缓慢有关。(11 月28 日)
存款保险制度符合中国国情曾刚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作为一项涉及基本
风险制度重大的改革,显性存保制度的建立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4
比如,罗斯参与了一系列日常实践中的制度设计,帮助医生和医院、学生和学校、器官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配对。
这次两位获诺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就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当前的经济问题更多的是机制问题。经济危机直接表现为宏观领域的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似乎通过市场价格的调整或货币信贷的扩张就可以解决,实际上,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所导致的市场不匹配,此时,有关市场的机制设计就显得更为关键。
正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孙立坚教授指出的,两位诺奖大师带给这个危机世界的启发是:有很多市场失灵的问题,不能简单都归纳为价格破坏带来的后果,很多是因为市场存在“不匹配”的摩擦所致。因此,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后遗症。如果此时能够强化针对性的“机制设计”,缓解供求不一致的矛盾,效果会更好。
第二,经济学应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具体的市场设计。经济学本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致用之学,但在中国却越来越偏离这样的轨道,要么是耸人听闻的假大空,要么是脱离实际的抽象模型,缺乏针对实际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中国有太多的实际问题需要经济学家去研究解读,提供解决方案。如劳动力市场,虽然经济学界声称,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已经面临拐点,但是真正的问题仍然是结构性的。从博士生到农民工,由于市场的制度设计缺陷,似乎始终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其他如农副产品市场、医患关系、保障房建设和配售等,都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再造解决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
第三,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也应该引入实验室制度。中国的改革一直遵循试点、推广、渐进的方法论路径。但是,我们始终不能通过先行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室数据,通过沙盘推演获得有效的市场模型。
篇5
站在全新的世界级高度,处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趋势中,中国企业急需实现业务模式创新、提升管理方式,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应对快速变化的时代趋势,企业需进行智慧的转型,在新技术的支撑和创新与转型管理机制牵引下,实现业务模式和运营管理的整体性转变,从而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
篇6
除了以上这些短期内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近几年来,经济学家们更加纠结的问题在于,经济形式与政策走向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似乎已经开始挑战其现有分析框架的基础,影响着他们对临界点到来的判断。
经济预测是经济学家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宏观基本面,特别是增长、通胀和就业的预测;第二部分是对于政策走向的分析和预测。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只有了解政策环境,才能有效预测经济数据;同时只有对经济走势具有一定判断,才能揣测政府决策机构下一步政策的重点。而最近几年来经济与政策形势的变化,对经济学家在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框架和判断基础都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2012年初,多数经济学家都看到了经济下滑风险,并根据一直以来的分析框架和经验所做出的政策判断——应及时采用宽松政策——事实上并没有马上实现。政策最终并没有倒向“保增长”、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措施,而是逐渐过渡到“稳增长”的温和调整。
出现这样的偏差并不是因为政府没有看到经济下滑的风险,而是在考虑了多方因素,特别是刺激政策可能对“调结构”带来的负效应以后,政策制定者有意调整了干预经济的方式。这其中固然有从以前政策调控中吸取的教训,但更重要的是,去年经济下滑并未导致失业率大幅攀升,根本没有触及政府要保证就业这个政策底线,因此也就不需要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原来所谓“保八”的原因在于,多年以来,政策制定者们发现,实际GDP增速持续下降到8%以下,创造就业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失业率上升则会影响到社会稳定。但是2012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持续维持在8%以下,但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良好,工资上升趋势平稳,全年新增就业的目标更在9月就提前完成。
这样的变化是对于传统分析框架中就业预测和政策判断的一次否定。经济学家必须思考,这是否意味着趋势性的拐点出现,从而更新其分析框架或改善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信贷出现新形势,短期经济走势预测的框架也面临更多挑战。经济学家短期预测工具一般依赖对于金融状况、企业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及季度内已公布数据(投资、零售和贸易)的分析。从我国实际来看,采用货币信贷等不同金融指标对短期经济活动进行预测一直效果不俗。
然而从2011年以来,随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高速发展,传统的银行信贷已不能涵盖绝大多数的新增信用活动,而一直以来最有预测力的广义货币M2也似乎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这意味着,如果仍然不对一直以来使用的增长和通胀模型进行更新,预测结果就会产生更大的误差。
经济学家预测宏观基本面与政策走向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也出现在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中。如果未能将近期的重要变化考虑在内,沿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和经济监测手段,恐怕有可能会造成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甚至影响其政策调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篇7
中国的经济获得成功,中国的经济学家自然觉得自己有功了,这也并非是经济=经济学=经济学家的简单公式。公平地讲,中国经济学家在经济政策上的确有很大的影响。过去二十年,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字,“开放”和“市场”,“开放”让中国经济加入到全球化的系统之中,“市场”则改变了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市场、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而且把国家从福利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对中国的老百姓有些不公平,但中国经济的确从中得益不小,这其实是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体制更有效的经济体制,因为西方国家要承担极大的福利负担。不过,相对于老百姓承担市场经济的责任而言,他们却缺乏市场经济下应有的权利,中国经济学家可以讲,那不是他们研究的范畴,经济学更重视效率,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如何用最小的资源带来最大的效益。
除了经济学家从中国经济成功中得了荣耀,看到自己赞成的理论成为实际,看到自己建议的政策转化为生产力,经济学家更是可以毫无忌讳地在经济领域高谈阔论,比如,有经济学家追溯到若干年以前,讨论市场给人民带来的财富和寿命的增加,并提出“政府要做的:保护产权,推动竞争”。
篇8
每个时代面临不同的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将关注点由“发展”转向“质量”:环境质量(水、食物和气候)和生活质量(自由及安居乐业)。
刘积仁
经济学名家之间的观点经常是不一致的。我认为对企业家最大的受益和启示就是他们观点的不一致性,他们看问题角度的不一样,以及他们对问题看法的分歧。因为这会令我们警觉,敏感那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通过若干的经济学家给我们相对确定的分析,可以确定那些不确定的因素在什么地方。所以多听他们不同的声音,比我们仅接受我们自己的观点更安全。他们的分析能成为我们决策的基础,我想这是经济学家的作用。
任志强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学一定要解决制度问题。中国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要解决经济上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制度上的问题,不解决制度上的问题,这些经济上的问题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包括未来的城镇化。中国城镇化是一个物理形态的城镇化,而不是一个实体上的城镇化:人的权利没有随着人走,只有房子没有人。人的权利没有移动怎么叫城镇化?有人提出我们的财税制度最后要随着人移动。比如教育经费,现在是随着户口移动,根据你的户籍拨付。人走了,教育经费带不走,医药经费带不走,类似的东西都带不走。如果最终不从制度上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是无解的。
孙子强
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中国应该采取什么“经济制度”。这样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的“政治”决策。在过去2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中,中国经历了多次关于“经济制度”的争论。这样的争论到现在仍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正是这样的争论,就没有办法出现“主流”的经济学家,中国的经济学家角色也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经济运行领域,经济学家需要解决分配体系的问题。中国生产能力的释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取决于分配体系的完善。
篇9
其实质疑经济学研究的声音始终存在,早在1996年中国会计学年会上,香港科技大学的李志文先生就毫不顾及200多位会计教授的情面,猛烈抨击中国会计研究,提出“中国会计研究至今为零”的说法。自此之后,香港学者似乎成了内地经济学家的克星,只是一直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的充分关注。直到郎咸平公开炮轰资本大鳄借改革之名鲸吞国有资产,人们对于若干大牌经济学家的批评才加速升级。等到去年丁学良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男孩一样捅破一层窗糊纸,全国舆论才哗然一片,各大知名媒体纷纷发表文章,就中国经济学家的水准、职责和道德等问题进行大讨论。
2006春节的喜庆好像没能冲淡人们对这场讨论的记忆,新年刚刚过去,各大媒体纷纷喧嚷“丁学良再‘出声’,经济学家信任危机仍在继续”。网络上更是一片火暴,很多网上论坛成为倒戈经济学家的阵地,相关文章也层出不穷。在这场对经济学家的集体批评中,观点的轨迹正慢慢发生变化,最初是对经济学家群体的道德批评,接下来则加入了对经济学家学术能力的拷问。讨论的内容逐渐丰富,涉及到更多具体的经济问题,但是不信任的程度却有增无减。
而国内主流经济学家此时多选择退避搪塞,也不知确是被打中了软肋,还是害怕被公众舆论围攻难以脱身。究竟有什么原因使我们无辜或有辜的经济学家受到如此大的伤害,以致昨天还炙手可热,热得坐蒸笼;转眼间就寒风骤起,冷得坐冰凌。经济学家惹了谁?
经济学家惹了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整个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经济学几乎成了唯一的显学,经济学界中人也因此大显风头,人见人羡。这无疑给经济学家搭建了一个空前的大舞台。随着社会经济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经济学家们肩负了更多本应属于其他学科的责任。然而在国内浮躁的学风影响下,一些经济学研究者眼盯着权和钱,只把经济学当作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把极少的精力用在经济科学研究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商而优则学”。不少经济学研究者跑到企业当独立董事,如果我们开出一份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中担任独立董事的经济学家名单,会发现这个名单很长;有的当个体户,借着大学的牌子到处搞课题四处走穴,到外地的中小企业挣讲课费和顾问费,荒芜了传道授业解惑。难怪有人说外国经济学家盯着诺贝尔奖在搞学问,中国经济学家在搞新闻。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当经济学家与利益集团结为盟友时,我们又如何指望那些经济学家能针对纷纭变幻的经济现象,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正确判断。特别是在其理论与利益集团发生严重冲突时,经济学家们又如何保持面对社会公众的公平?于是有的经济学家儿女亲属炒股,就鼓吹股市要冲上5000点;有的当企业的独立董事,挣了钱就为这家企业鼓吹,充当“马仔”;有的为了挣钱参加论证会,为企业评功摆好。国内一线的经济学家年进数百万,二线的经济学家也挣百万,不得不让人怀疑起他们的致富之道来。
我国经济学学术积淀薄,整体水平差。吴敬琏毫不忌讳地指出:“中国经济学的成长道路是不平坦的。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我国经济学家对现代经济学的了解几乎是从空白断档起步,现在仍处于补课阶段。尚未深厚到可以对“经济科学”进行重大解构与重建的程度,做出世界领先的学术突破更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艰巨的历史任务与即学即用的学养储备形成这代经济学家特有的历史性尴尬。
邹恒甫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学界权威的《经济研究》杂志应该更名为“经济问题研究”,因为中国质量最好的论文也只是在研究具体实践问题,对经济学理论的知识库存并没有任何边际意义上的贡献。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句诗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谶语,写尽了官本位思想与物欲横流对经济学学者的摧残和腐蚀。一些只言片语就能激起千层大浪,看来经济学家职业操守有问题,学业不精的形象可谓已“深入人心”久矣。另外,改革开放走过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在经济发展之余积累了重重矛盾。公众中的不满情绪在堆积,对掌握经济权的精英阶层丧失信任,而被认为是改革方案建议者的主流经济学家们自然首当其冲。曾经叱咤风云的主流经济学家在经历了此番波折后竟显得如此之苍白和虚弱,怎能不在公众心中产生信任危机?
拆解舆论的弈局
中国的经济学本身就是伴随“经世济民”的理想而产生的,并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怎样评价中国经济学家这个群体呢?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为改革开放做出的重大贡献。正如吴敬琏所说:“如果说主流经济学家是指那些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重要作用和影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学者的话,那么,全世界都承认20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好,主流经济学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他们却反而成了‘王八蛋’了,这是怎么回事?”
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支撑下,改革开放之初的“增量改革”得以启动;现代经济学在20世纪的革新,启发了中国“整体推进”改革思路。历史必将铭记,20世纪末的中国经济学家为这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所做出的历史功勋。改革开放的成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经济学家已步入经济科学的门口,先锋人物已经登堂入室。如果对他们的辛劳视而不见,甚至予以哂笑谩骂,则是不应该的。
与更高深的哲学或其他纯科学相比,经济学看似一门很简单的学科,但是好的经济学家是各种素质的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考虑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既要客观又要主观;既要冷峻,又要满怀人文关怀。
篇10
在调查中,有12.69%的经济学家认为2016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与2015年同期相比会上升,有64.93%的经济学家认为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会同比下降,16.42%的经济学家认为两个阶段的经济增速会基本持平,还有3.73%的经济学家认为难以判断。
与2016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相比,19.4%的经济学家认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会高于第一季度,而有56.72%的经济学家认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会下降,16.42%的经济学家认为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基本持平,还有4.48%的经济学家表示难以判断。
由经济学家判断情况计算所得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仅为55,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新低。
一季度实现了超过预期的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信贷投放的支撑下,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快速回升。但是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趋势不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民营经济投资下滑明显,同比增速逼近1%。分区域看,东北等局部地区经济下滑过快短期难以得到遏制,其中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增速不到3%,辽宁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7.7%,被称为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7.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下降48.7%。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政策环境中,传统工业区域是否能够企稳还有待检验。
二、对2016年第二季度出口总量的判断。
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中,认为2016年第二季度出口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会上升的经济学家占比为13.43%,认为出口总量同比下降的占58.96%,认为两者基本持平的占14.18%,还有9.7%的经济学家认为难以判断。认为第二季度出口总量环比上升的占25.37%,认为第二季度出口总量环比下降的占41.79%,认为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出口总量基本持平的占23.13%,另有5.97%的经济学家认为难以判断。
由经济学家判断情况计算所得的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外贸景气指数为74,显示出经济学家们对外贸形势继续下滑的担忧。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入二季度以来,对外贸易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保持颓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尚未企稳,反映出全球需求低迷态势尚未消除,依托“一带一路”借船出海的贸易创造效应尚未明显展示,对外贸易重回景气还需时日。
三、对2016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的判断
对于2016年第二季度的价格水平,有64.93%的经济学家认为其与去年同期相比会上升,12.69%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下降,17.16%的经济学家认为两个期间的价格水平基本持平,还有1.49%的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水平涨跌难以判断。
认为2016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会环比上升的经济学家占比为49.25%,认为价格水平会环比下降的占14.18%,认为价格水平基本持平的占28.36%,还有4.48%的经济学家认为难以判断。
对于2016年全年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有47.76%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不断上升,43.28%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基本持平,还有5.22%的经济学家认为会不断下降。
由经济学家判断情况计算所得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物价指数为129,处于中等水平,表明预期二季度社会物价指数上涨压力偏小。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1.8%到2.3%之间。与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相对应的是PPI指数还在下滑通道中,并在6月进入负值区间。在宏观层面上,过剩产能清理的长期性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将在底部延续都为整体社会物价保持平稳提供了条件。
四、经济学家判断我国经济2016年全年增速为6.32%
对于2016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参与调研的经济学者总体持悲观态度。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中,认为全年经济增速在6%以下的最多,占到了27.91%;判断经济增速在6.5%到6.4%左右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达到24.03%和10.08%;还有7.75%的经济学家判断经济增速能够达到6.7%,而判断经济增速达到7.0%以上的人为0。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计算出经济学家们对2016年经济增速的综合预测值为6.32%。这一结果低于国家年初公布的经济增长6.5%以上的目标。显示出经济研究者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存在担忧,对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缺乏信心。
五、提升增长潜能,稳定经济预期
在“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传统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但是只要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提升经济增长的潜能,增长趋势就不会动摇,对于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就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我们认为,在政策层面上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产能结构。加快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逐步优化要素供给质量。进一步营造企业投资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资本的跨区域、跨部门流动。释放科技资产的商业能量,在部分领域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既能维持短期的经济增速,又为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一是继续推行去产能的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建立中央银行、财政部、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多方参与,共同消化的成本分摊机制,加大债务重组和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力度,降低去产能的成本。
二是继续推进“营改增”,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提高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强化政府服务功能,降低各个领域的投资门槛,鼓励民营经济的投资。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支付水平,增强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四是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素质,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推进地方部分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消除国际人才引进的制度,大规模引进留学生人才和国际人才。
五是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严格和细化法律解释,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创新,鼓励创业。
六是继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型产业领域培育经济增长点。扎实推进一批重大的科技项目,争取在飞机发动机、量子通讯、机器人、新材料等一些产业前沿领域获得突破,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军用技术民用化,继续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升制造业全价值链提升。提高制造业装备自给率,改善产品质量,优化产品供给,推动消费增长。
篇11
最终美国驻海地大使向海地总统施压,使其将纺织业的最低日工资定在了3美元,而最低工资则只提高到每小时31美分―这意味着每天要干10个小时才能勉强拿到3美元。
在海地有大约2.5万名从事服装相关工作的劳工,如果提高日工资标准1美元,就意味着跨国巨头们每天将多支出2.5万美元。
在中国,新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对此不少经济学家们持反对态度。这些经济学家的理论多数都来自美国,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最低工资法的本意是为了保护穷人,但是因为最低工资,公司干脆少雇那些低技能工人或者干脆用机器代替人,造成的是最穷的人群中失业率的上升,完全适得其反。
经济学家将劳动力也看作是一种商品,最低工资就相当于价格干预,因此是有违自由市场经济学原理的,所以要反对。
但如果最低工资法真的是对穷人的损害,那为什么李维斯和恒适会如此激动地跑去找美国政府抗议呢?
那些喜欢用自由市场、比较优势等理论来论证廉价劳动力合理性的人,往往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个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理想状态”。
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
当前是由富国来制定市场的游戏规则,穷国不断地向富国输送商品和财富,以此来维持富国的高福利,但牺牲的却是穷国的环境以及百姓的利益,但是一旦穷国的劳工们准备争取更多合理利益的时候,经济学家却跑出来充当“传教士”的角色,还貌似苦口婆心地说:你不要反抗了,你越反抗将来你会越倒霉的,所以还是乖乖听话比较好。
而富国的利益哪怕是受到了一点点损失,他们就会动用国家的力量去维持。
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
经济学家和大多数专家一样,一般都患有形而上学的盲目症,以为自己的学科是坚定不移的真理,不存在任何先决条件。
其中有些人甚至宣称经济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不受“形而上学”或“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但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物理学定律要求你在任何一个实验室都能够验证,但经济学定律似乎是不证自明的,即使自己的理论错了,也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篇12
一号擂手:《寓言中的经济学》
梁小民算是当今的明星经济学家,在七八所大学任教,出版有专著、译著、教科书、文集有50多种。读书的读后感都整理成书,颇得读者的喜爱、出版商的追捧。本书通过讲述那些家喻户晓的寓言,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许多深奥道理,从而引发读者学习和接近经济学的兴趣。当然,这不是梁教授的第一本随笔,这位高产的经济学家以前的著作中也能读出经济学的趣味来。
梁小民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三次印刷
二号擂手:《愉悦的思考》
张军教授,现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10多家高等学校的兼职教授。曾经是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全南国立大学以及日本青山学院的“特聘讲座教授”。本书是作者近些年的随笔,短文组成,不过编辑出一本随笔集来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它需要精选、归类。最终,作者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随笔短论中挑选出60多篇文章,主要划分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企业改革、体制改革以及读书心得几大块内容。
张军 著 中信出版社 2005年5月
三号擂手:《一个学者的思想轨迹》
余永定教授,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还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等职。作者在自序中坦言的出版本书的初衷:“自19岁自学《资本论》始,研究经济学已有三十有五年。数年前,朋友建议将多年的论文和文章结集出版。然自知学术价值有限,未敢轻允。数月前被确诊身罹癌症,遂萌发出版文集之念。文集时间跨度三十余年,对寻觅“失踪者”们的足迹,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余永定 著 中信出版社 2005年5月
四号擂手:《厉以宁经济评论集》
厉以宁说:“收集在这本书里的,是我近几年写的文章(包括为别人的著作撰写的序言)和经过录音或研究生笔记整理而成的讲话稿。可以认为,这些文章和讲话稿是我近几年学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厉以宁告诉年轻人说,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如果想抓住核心问题,就必须深入实际并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宽广的知识面和广泛的信息渠道,而且要借鉴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厉以宁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看点1:考核国有企业
为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资本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国资委业绩考核局与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认真总结了国际上大型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管理的经验教训,运用中央企业2003年财务指标对中央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进行了具体预算,并走访了不少中央企业,了解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这本《企业价值创造之路――经济增加值业绩考核操作实务》就是这一阶段研究的成果。
《企业价值创造之路》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看点2:警防“垮掉”
虽然品牌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但每个品牌所经历的生命轨迹却不尽相同,有的早早夭折,有的“少年”成名。而最令人向往的是那些长寿的品牌,它们似乎已经超越了品牌的生命极限,不断焕发自己新的生命活力。《垮掉的品牌》汇集吾老七、糜老大、汾煌可乐、旭日升、大白兔等失败案例,解析成功品牌的制胜之道。《输掉的管理》汇集的是秦池、春都、长虹、大众、哈慈、活力28等失败案例,总结成功管理之道。
《垮掉的品牌》《输掉的管理》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5月
看点3:美食与健康
本书是一本有关健身的参考书,它有别地其他图书的地方是,这是一本定位在中年人的图书。你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对于正处中年的人大有益处的相关健身信息。主要内容:如何确定你目前的健康水平。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你熟悉不同种类的运动器材和选择合适的锻炼地点。找出最佳锻炼时间与地点的小窍门,哪一类家用健身仪器最适合你。正确的饮食指导。锻炼时的合适着装。工作时间的锻炼方法等。
阿呆系列《40岁保健》 [美] 贝齐・内格尔森・麦克马克 麦克・约克 著
篇13
去年在上海时遇到了德国经济学家马涵义(Hans-Jorg Naumer),他是最早用康德拉捷夫长波理论研究金融危机的专家,同时也是某全球保险集团的投资专家。尽管在投资这方面是行家里手,但是他的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每天早上请示太太。他老婆并非业内人士,喜欢指手画脚或河东狮吼。不过马涵义却很受用:老婆永远是对的,如果老婆错了请参见上一条。这样早请示晚汇报,最后换来了良好的业绩和妇联的高度认可。
其实经济学家对待老婆的态度和他研究的领域很有关系,所谓“康德拉捷夫长波理论”就是一种研究经济周期长期趋势的理论,所以研究者就特别擅长持久战,静观其变,等到机会再下手。不过近朱者赤,我怀疑马涵义的老婆这么多年下来早已成为一个投资专家,那些建议或许真的有用。
英国经济学家穆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老婆哈里特・哈迪,她是个经济学界的王语嫣,对古今各家经济学派里的八卦掌和易筋经什么的了然于胸。穆勒大小事情都要问自己的老婆。在他的很多著作里,包括他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吸收了自己老婆大量重要的见解。例如《劳动阶级的可能未来》一章是在哈迪的坚持下才写的,甚至是哈迪口授的记录。穆勒这样拍自己老婆马屁:“她在气质和品格上与诗人雪莱相似,但在思想与智力上甚至超越了雪莱。”不过马屁归马屁,在著作的署名上只有穆勒一人。抄袭他人叫做剽窃,抄袭老婆那叫恩爱。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人们可以做出理性的正确预期。卢卡斯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他和老婆科恩感情不和,两人决定离婚,哪知老婆早就深受理性预期学派的耳濡目染,1989年在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时,她提出如果卢卡斯在1995年10月31日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她要得到其中一半的奖金,否则休想老娘签字。
卢卡斯对自己获奖的可能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他很清楚自己的成就,拥有相同分量的同行不在少数。这位理性预期大师经过综合分析后,爽快地签了字。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5年多,在1995年10月21日,距离婚协议上的期限只差了20天,卢卡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不得不乖乖地按离婚协议将100万美元的奖金分给前妻一半。这时他才明白,老婆原来是传说中的少林寺扫地僧,理性预期学大师中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