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单色版画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情感目标: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吹塑纸(或KT板)版画的制版过程和拓印的乐趣。
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和反的概念的理解及实际中应用。
3 教具准备
3.1 吹塑纸或KT板、木刻刀、复写纸、油墨、油磙、磨托、印纸,水粉色等
3.2 范画作品数幅。
3.3 学生准备:厚纸板、吹塑纸、圆珠笔(写不出的芯也要)粗细不同的铅笔,牙签、工具刀,瓶盖、小毛巾、颜料(单色)画笔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狂热、可爱的球迷朋友,他们在脸上画满了图案,表达自己对祖国和体育的支持和热爱。
问:你知道他们脸上的图案是怎样上去的吗?
北京举办奥运会,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热心的观众们早就为观看2008年奥运会比赛做了些准备,瞧!(图片)
问:这种方法10秒钟画就好,知道是怎样画上去的吗?
展示实物:底版
将准备好的图案或选择上好色的树叶让感兴趣的同学试试
揭开答案:印上去
4.2 新授课
(看视频)
4.2.1 什么是版画?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
4.2.2 版画的分类:
(1)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孔版画、平版画、混合版等。
(2)根据不同的制版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和其他材料(吹塑纸、KT板)等。
4.2.3 通过欣赏版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4.2.4 具体制作步骤:
本课的重点:演示作业过程看课件视频
以吹塑纸版画为例
它是利用吹塑纸这种材料,用圆珠笔、5B铅笔或自制粗细不同的硬笔、竹笔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阴刻的方法,直接刻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
① 画稿、印稿 ② 刻版 ③ 滚墨拓印
教师再示范KT板刻制方法和步骤,展示一些较好的刻纸板的作业(看课件)
4.3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制作,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4―6人一组,题材,方法不限)
教师全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
A:制版
1、注意用刀安全 2、凹凸处理得当 3、不要将底版戳穿 4、刻外轮廓纸选用较粗的笔刻,稍微刻重一点。
B:拓印:各组派代表上来印版,教师协助。
(四)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篇2
一、课堂提问究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 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2. 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 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提问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篇3
从表面上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但这样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浅层次的,仅仅出于这样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堂提问必然过于简单而生硬。在认真研究《美术课程标准》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让课堂提问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达到原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
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二)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二、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有一位老师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这位老师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他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三、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四、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篇4
1.1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新奇有趣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上《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一课时,有位老师按部就班地先提问: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提问没有在学生中产生明显的反响。有几位学生举手,老师选了其中的一位让他回答,其答案大体上是对课本上有关文字的复述。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结局,我在上这一课时,先用白塑料瓶装了一些果汁,然后提问:“我这里的果汁虽然很好喝可很难卖出去,大家帮老师出出点子,给它设计出色彩诱人的包装,行不行?”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有趣,齐声说:“好!”紧接着我先布置大家讨论:要想果汁的包装色彩诱人,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学生们热烈讨论。对于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目的这一问题我则留到快下课时才提问。结果这节课在这种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
1.2课堂提问应该有助于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关系,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提炼选择有启发性的问题,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趣味、层次、灵活。此外,提问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1.3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就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掌握好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在提问后给予适当的评价,通过设疑、激趣、引思,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主动探究。
2 为什么课堂提问有时成了变相的讲述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有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我们的一些教师出于对新课标理解的偏差,只是从表面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述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提问,例如在设计《单色版画》一课的教案时,先从印章的原理引入,紧接着就提问:如果我想要印一幅画,可以怎么做?学生在对单色版画还缺少必要的了解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么是感到十分困难,要么就是十分单调地回答:“像印章一样印出来”。其实倒不在乎学生怎样回答,而只是用提问的形式开了个头,下面便开始了关于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讲述。并且其过程也是以提问开始,如:什么是版画?制作单色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如何?等等。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又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它只是为了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设计,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讲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因而,这样的提问根本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只能导致学生反感。
3 有些课堂提问过于专业化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过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技能训练,有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教自己的一套或多或少地搬到初中美术课堂上来。可是,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现在的《美术课程标准》也一再提醒我们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度,避免把一些理论和技能讲得过分专业。因而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认识到过分专业化的提问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使大多数学生忘而却步。
4 你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了吗?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讲雕塑时为了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列举了三件雕塑,其中一件雕塑在离他们的班级50到60公里的外市,另两件雕塑在本市的偏远乡镇,然后提问:你认为它们美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结果不少学生说不知道。还有一位老师在讲纸浮雕时,先让学生简单讨论了一下纸张的加工方法,接着提问:如何让纸立体具有一定的美感?学生们对这样的问题普遍感到难以回答,只能保持沉默。试问:如果我们的老师设计的提问都这样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过于宽泛,那久而久之,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回答问题,还有多少学生会喜欢上美术课呢?
5 在课堂上,学生有向老师提问的习惯吗
篇5
农村孩子因美术知识积累少,生活接触面狭窄,对这些专业知识非常陌生。这时可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各个美术流派作品的风格,感受画家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变化。
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图片展示变成美术课堂上一种非常便捷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带来冲击,开阔学生的眼界,但同时也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大量的图片展示,丰富的知识容量,让学生在视觉上应接不暇,缺少时间消化理解。教师传道授业的急迫心情通过多媒体呈现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尺度把握不当,使得课堂变为大量图片的单一展示,而缺少语言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注意少而精,在展示图片的同时用语言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术作品和联想作品以外的东西。
二、莫让多媒体替代教师范画和传统板书
美术是一门兴趣艺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明确一个理念,成功的教育不是强制的,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会竭尽全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的并不是教学内容,而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氛围。怎样将学生的这种贪玩好耍的特点引导至教学内容中来,也是我们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多媒体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枯燥的美术知识。
例如,在《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中,因为视觉传达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且门类繁多,如果一一罗列,会使课堂沉闷呆板,过于教条。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与他们同年龄的虚拟人物“默默”的奇幻寻宝之旅,在旅程中,他只要接触到视觉传达的种类就完成一项任务,整个过程中把每一个种类都涉及到,最后旅程结束时再把视觉传达大的门类设置成开启宝藏的密码,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对枯燥的美术理论豁然开朗。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情感认知转向理想认知的过渡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特性,不能一味地为调动学生兴趣而减弱课堂对学生理性认知的培养。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从构图到题材,从题材到主题逐层深入的过程,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详细解析画面,让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由表及里地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赏画面构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画面上画出辅助线条,帮助学生理解画面构图安排,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还应注意到多媒体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创设情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欣赏理解,却不能取代传统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因为多媒体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大量地展示图片,学生走马观花地观看,同时让多媒体板书代替传统板书,以节约时间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教师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却忽视了学生需要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板书虽然一字一句耗费时间,但在看教师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有时间停下来吸收消化和思考。当教师把一节课的重点板书在黑板上时,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一节课的知识框架。通过这个框架的总结再对大量多媒体信息有进行系统回顾,才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通过多媒体能让学生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但是电脑图片却无法取代美术原作的画面质感。例如,在《单色版画》一课中,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版画作品,但是学生却难以通过电脑图片感受和体会版画的质感,并通过真实画面效果尝试分析版画的制作方法,这时就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作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美术课堂中,还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和教师范画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完善我们的美术课堂。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美术是一门创新艺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不可取代的创意。初中生在美术技能上大都不能完全体现自己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的无限创意得到展现,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习《电脑画山水画》《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时,通过多媒体软件让学生尝试电脑对创意的展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合理安排上机操作步骤和时间。在上《电脑画山水画》时,由于客观因素,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笔者把课堂任务安排得很紧凑,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运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多张图片的剪切、复制、移动和改变大小、羽化。上机操作时发现学生从“文件”路径打开素材都非常困难,更不可能顺利地将所有要求都完成的同时还注重画面的意境之美。于是笔者马上减少操作要求,降低难度,调整教学计划,力争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完成作业练习,让学生的奇思妙想通过多媒体技术得以实施,让学生体会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四、防止多媒体技术的滥用
美术是一门情感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全面地诠释教学内容,让美术课堂丰富绚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的展示,音乐的烘托,加强作品的感染力,诱发学生的情绪,更有利于进行德育渗透,帮助教师完成知识目标的传授,帮助学生达成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例如,在学习《格尔尼卡》中,通过播放格尔尼卡被轰炸的音频文件并结合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画面,引导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多媒体技术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但是如果运用频繁,首先会冲淡教学重点,让课堂变成一个多媒体技术的大杂烩,其次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变得麻木。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素材应慎重,力求突出重点、画龙点睛,切忌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强大的多媒体技术能帮助我们优化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安排等方面的准备不够,那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被多媒体牢牢束住双脚,变成多媒体的操作员和课件的讲解员,减弱师生互动,让课堂失去光彩。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环节更精心、更全面地设计,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