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校园景观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园景观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园景观设计

篇1

景观设计从我国古展至今,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园林景观,比如在江南一带的园林,其景观设计是我国的一个里程碑,在道路、植物、公共建筑等多个系统中都有非常严密的讲究。我国景观设计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室内设计在我国差不多已经达到一个几近饱和的状态,而且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比较多,虽然景观设计暂时不像室内设计那么成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对用地的硬性要求,景观设计会越来越具体化。本文以校园景观为例,对校园景观规划展开探讨。

校园景观首先应该考虑“以人为本”。校园是学生所居住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二个家,学生时代,他们在学校停留的时间可能比在家里要多,所以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校园的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大型区域的景观设计,设计理念应该更加倾向于居住型,所以采用轴线式和围合式设计比较合理。轴线设计考虑到学生在校园穿行中避免走过多迂回的道路,给学生的学习提高效率,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另外,道路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以人为本,校园是安全第一,在道路设计上要划分好车辆道路和人行道路,人行道路不能过于窄小,因为学校人员较多,而且上下课集中,所以道路应该宽敞一些。还有一点是学校的排水系统,这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地面的设计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下设计的排水系统,比如广州地势较为平坦,某些高校又处于一个地势较低的地方,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够合理,会在雨水天气造成积水,对校园交通造成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出行。

校园景观的区域划分要合理。区域划分是景观设计非常注重的话题,在景观设计里的草图设计阶段,就已经把区域划分好了,校园的主要建筑一般有教学楼、宿舍、图书馆、行政楼、各院系系楼、体育馆、学校超市等,一般这几个区域的距离不应太远,纵线不宜设计得过长,相对集中会比较好一些,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出行,在这些区域运动时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宿舍、教学楼和图书馆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布置应该远离喧嚣的地段,比如不宜靠近外部公路、噪音过大的地段,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如果在不可避免的情况,应该在学校内设立绿化隔离带、隔音板等一些隔音设备,减少噪音的污染。

校园景观水景的布置。一般大学校园里都会有一大块的水域,作为校园的中心特色,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水景周围也是师生在休息时间经常停留的场所,因此周围的道路不能过于狭窄,考虑到安全问题最好设置栏杆作为安全的措施,水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最好设计成活水,即流动性的水域,避免水体遇到其他物质发出异味,因为一般水景会设置在各个区域的中心区,方便每个区域的人员的集中,所以水体的保护措施也是相当重要的。

校园景观植物的分布。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据了大量的面积,一般在主要干道上布置较为高大的乔木为佳,比如凤凰木、木棉、紫荆、小叶榕、大叶榕等,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装饰,因为这些乔木有很好的遮阴效果,这些是主要干道,会经常有人员的穿行,这些乔木不但可以遮阴而且还能隔音,在一些次要干道,比如进入校园广场的道路、进入宿舍的道路,一般会种植一些灌木或者灌木丛、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因为这些植物主要是观赏价值比较高,装饰效果较为突显,所以一般也会在校园校道内大面积的种植,这也是学校常用的植物装饰手法。

校园景观设计尽量提供私密性的空间。景观是一个公共性很强的室外空间,人们在校园游玩过程中,一般都会停留在某个地方休憩,而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比较私密的空间,特别是家庭式或者情侣式的出行,对私密性的空间要求较高,私密性的空间在围合上一般比其他空间要严格,比如周围的灌木较高,座椅较少等,利用一些景观植物或者硬性条件比如水景,对该区域进行划分, 而且一般私密性里景观设计应该趋于别致,私密性的空间给人感觉是一种安全的感觉,并不是从隔绝的角度去理解,校园是一个交流的区域,尽量避免设计一些完全封闭或者隔绝的空间,这一点可回归到一开始文中强调的“以人为本”,私密性空间不只是考虑到私密性空间里的人,对应的幅度应该更广一些,做到尽量考虑到每一个人。

校园景观设计在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从以前以教室为核心扩展到以多个区域为核心,这是景观设计细化的结果,从宏观的城市规划设计,到校园、小区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2

1.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设计

1.1高校校园建筑、水景等自然景观设计宜多采用乡土材料和本土设计风格

首先,乡土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其次,这样的景观空间富有地方特色,是对地方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传承,这与大学文化传承的宗旨一致,也能展现大学立足本土、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1.2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在各个区域应该各有区分

校园人口区是属于形象宣传和展示区域,植物布置应该选择植株高大、树形优美的常绿树种,保持稳定的外在形象。植物层次以草坪和大型乔木2层组成,植物分布以规则且舒朗的布置为佳,这样视野开阔,内外景观有沟通,营造校园内外交流顺畅、与社会接轨并融合的大学氛围;教学区需要营造安静的教学环境,可多采用绿篱进行区域划分和行走路线的限定,让过路行人与教室保持距离,减少干扰,并且一定高度的绿篱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教学区的植物布置可以柔化建筑的线条,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教室周围的植物不宜过密,会遮挡光线;生活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样化,体现在造型、色彩和层次等方面,营造轻松活泼的生活休闲环境,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在不同的分区可以选用1~2种骨干树种营造独特的景观,区别于其他分区。例如武汉大学除了享有盛誉的樱园还有桂园、梅园、枫园,利用樱花、桂花、梅花和枫香这几种植物将校园分为几大区域。春季樱花落英缤纷,夏季绿荫覆盖,秋季桂子飘香、秋枫似火,冬季白雪红梅,景色优美而特色鲜明,又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2.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设计

2.1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设计

在空间中人的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满足是第1位的,这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物质需求是指空间使用中设施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恰当、尺度是否适宜。心理需求是指在空间使用中能否让人感觉安全、舒适和心情愉悦。高校校园中的空间比较复杂,既有公共活动的大空间、宁静学习的小空间,又有热闹的运动空间和闲适的休闲空间。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加以区分。在公共活动空间中设计中,可以利用大型广场、大面积草坪来衔接各个建筑和设施,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建筑、设施等尺度应该相对较大,有利于形成气势恢宏的场景;休闲空间可以利用宿舍楼下、院系建筑前后的庭院等围河感比较强的小片区域,师生可以在这里小坐、交谈、看书等。这样的空间景观设计可以采用小尺度,营造亲切宜人的氛围。多利用植物来塑造空间,具有自然气息。

2.2以学习为主体的校园景观设计

高校校园景观需围绕学习来进行设计,应该突出教学区的设计。教学区的设计首要考虑人流的汇集与疏散,避免交叉和干扰。可以通过道路分级和建筑组团来达到分流。一级道路可以行车,贯穿全校到达每个建筑组团,但离教学楼有一定距离。二级道路贯穿建筑组团,到达每栋建筑入口、出口,但与教室窗口保持一定距离。教学区可以利用植物围合形成半私密的学习区,也通过雕塑、小品、匾额、标语、宣传栏、学习角、阅读区、作品展示区等设置,营造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

2.3体现学校性质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需要提炼本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学校性质来综合考虑,也要体现本校校训和大学精神。如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农林院校、军事院校、医科院校、艺术院校等,这些都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首要依据。军事院校强调规整严谨、庄严肃穆,农林院校植物景观为主、生态环保,师范院校体现尊师重教、无私奉献,艺术院校布局灵活、艺术感强。

篇3

关键词:

使用状况;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环境

一、中学校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确立,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中学教育快速发展,然而校园环境的发展却存在滞后现象。我国中学校园普遍存在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以运动场地等同全部校园环境和对环境使用的选择度较低等方面。由于普遍用地受限,校园建设往往优先确保校舍及运动场地[1-4],这就导致大多数中学校园环境被平坦空旷的塑胶运动操场所替代,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无处躲藏”,暴露于“冷冰冰”的运动操场之上,缺少多种类型的交往、活动空间,致使环境利用率低,校园使用状况不佳[5]。中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身心成长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类型丰富的活动空间,以环境服务于教育,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6-8]。

二、对沈阳市第七中学校园使用状况的评价

沈阳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七中”)坐落于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学校占地面积约23万m2。校园内主要用于学生户外活动的场地为塑胶运动操场,约占校园总面积的70%。七中校园空间大致划分为入口区域、塑胶运动操场及围墙休闲绿带三部分。由主入口进入北侧有一处木廊架花园,但由于距离主教学楼及中心操场较远,导致此处使用率低。入口区域还包括校园西北角一处空地及狭长地带,主要用于停车,基本无学生活动。塑胶运动操场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由中心跑道、内侧足球场和篮球场构成,边缘设置篮球架及高低杠等少量运动设施。由于开敞而无遮荫,塑胶运动场的使用除课间操外几乎以学生的短暂停留和快速通过为主,反而操场边缘荫凉地带的运动设施使用率较高,但完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围墙休闲绿带是以校园围墙为边界的绿化休闲空间,于校园主入口进入位于其南侧形成双L形,与教学楼相对包围中心操场。第一个L形围墙半包围塑胶篮球场地,其边缘地带以间隔种植杨树及环绕树池的防腐木座椅为主要设施,有使用价值。第二个L形围墙半包围中心塑胶操场,边缘地带3~7m空间以绿化为主,植物生长情况较差,没有设置学生活动空间。整个墙面延展面较长,墙画现已脱落,破败不堪。笔者把七中校园分为4个区域,使用率逐渐递增(见图1)。1为入口区域,以展示、停车及人群疏散为主要功能,场地现状不适合设置学生活动空间;2、3为塑胶运动操场,是学生课间操、运动的主要活动空间,但场地现状无法为学生提供趣味丰富且优质的活动环境;4为沿墙休闲绿带,是学生活动最密集地带,但现状交往活动空间少,运动设施陈旧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三、基于使用状况提出设计原则及方法

本次设计为七中校园内双L围墙景观带,也是七中校园内唯一可以进行空间拓展的区域。设计将从校园环境的使用状况出发,解决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为目标,使环境发挥育人功能,创建功能完善且适宜性强的中学校园。

1.设计原则(1)经济及可持续设计原则。经济及可持续设计原则就是对校园内保存较好的景观设施、植物等予以保留,并且在改造设计中充分利用,让它们在新环境中继续发挥作用。通过实地考察,七中现存景观设施包括防腐木座椅11组、运动设施包括篮球架6处及高低杠3处,设计将全部保留此处设施,并且在改造设计中让它们融入新环境。校园内现存植物有乔木27株、灌木若干株。设计将乔木全部保留,同时充分考虑生长状态较好的灌木,对于对设计影响较大的植物则采取先移栽再回植的方法(见图2)。(2)功能、空间最大化原则。七中校园空间局限性较大,设计将在有限的条件下争取校园功能及活动空间的丰富与完善。七中现有校园环境“直白”,空间层次较差,导致校园缺少交往及活动空间,因此使用效率不高,不能满足青少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设计基于有限的空间并最大化地拓展校园功能、活动空间,将具有校园文化属性的信息栏、读书廊等功能植入新空间,并改变原有运动设施单一的情况,以更多种类的运动空间丰富青少年活动,校园功能、空间的丰富完善可以促进校园内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更良性的互动与交流。(3)艺术设计的原则。艺术设计的原则即以艺术的手段解决七中校园存在的问题。七中校园内最突出的视觉问题为现存边界围墙,现状围墙过长并且暴露,表面墙画脱落,呈现出陈旧且破败不堪的状态,与周围环境产生视觉上的不和谐。设计据此提出“功能艺术化”的方式,将边界墙与多种功能、景观元素相结合,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完成边界墙的视觉转换,变不利为有利,形成校园内一道集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的“风景线”。

2.设计方法针对七中校园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需求,笔者在设计中运用整体规划法、功能分段法和使用测评法,提出“一廊四段”的规划思路,即首先着眼于总体科学的规划,其次细分空间功能,最后以空间的使用状况作为环境评价依据,完成对校园环境的改造提升。(1)整体规划法。整体规划法,即整体考虑设计区块内部,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性,提出“一廊四段”的规划思路,也就是以“一廊”贯通,统筹四段功能空间。首先,运用此方法界定了一个崭新的活动区域,其次,将视觉与功能统一,最后在统一区段内具体划分四段功能空间:信息廊、休息廊、读书廊及乐活运动廊。(2)功能分段法。笔者将设计区域统一于“一廊”之下并进行功能细分。首先,从校园入口起始第一段为“信息廊”。将信息窗与原有围墙相结合,既能解决功能需求,同时又能美化校园围墙,并且在保留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木廊架,从结构上利用原有围墙做支撑,也符合校园本身用地缺乏的限制条件,这样既不破坏场地原有功能,又在美化围墙的同时延展景观功能空间。其次,从校园入口起始第二段为“休息廊”。该段设计条件相比于第一段略为宽松,有相对充足的空间可以被利用。设计用绿化灌木将原有功能空间与新增功能空间进行分隔,在美化围墙要求的前提下,在保留原有设施的原则下,以景观设计的手法形成校园中一处闹中取静的课间休息廊,以促进校园内休息、休闲、交往等活动(见图4)。第三,从校园入口起始第三段结合校园看台功能做“读书廊”。该段现状为植物带,无活动空间,靠近中心跑道有三架单杠是此处唯一的活动设施,从校园边界至中心跑道约10m范围可做景观设计。考虑到该段边界建筑物非七中校园所属,且该段设计范围最宽并且正对中心跑道,因此,设计在原有边界3m内做植物设计,同时衬托并软化新景观墙以重新界定校园边界,在保留原有乔木的情况下结合新景观墙设计木廊道,并形成校园内最私密安静的区域,以拓展读书、休息、交往等功能。同时以植物分隔,并在靠近中心操场区域设计两段看台逐步与中心操场形成空间的过渡以及功能的递接,丰富景观层次及功能空间(见图5)。最后,从校园入口起始第四段为“乐活运动廊”。该段现状是一条植物带,无活动区域。设计仍以绿化带分隔空间,这样可以使原有场地与新空间相对独立。绿化带内侧保留原有卵石小径,增加活动空间,配套多种类型的运动设施。此段利用植物设计与信息栏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美化围墙的作用,且尽量保留原有植物,同时信息栏又与新增的运动场地相结合(见图6)。(3)使用测评法。运用使用测评法来完成校园环境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传统意义上设计的完成以图纸的绘制结束及施工的完成为准,因此忽略了新环境的使用情况评价。然而景观设计应以服务于人为目标,是否能够激发使用者积极正面的行为、能否与环境产生互动,应该成为设计完成的依据、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9]。笔者在对七中校园设计之初充分调研、寻找核心问题、提取环境使用现状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原则及方法,最终以对环境的使用测评完成设计,拟出《环境设计使用评价表》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对校园新环境使用情况做出监测,最终建立完整的设计档案。

四、结语

中学校园环境应该充分考虑使用群体的特殊性,应该协同素质教育并发挥“环境育人”功能[10]。因此,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基于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以校园的使用状况为依据,以激发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目的。笔者以七中校园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总结提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考方式、方法及步骤。设计的核心内容应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使用评价及测评体系,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环境如何被利用上。

参考文献:

[1]雷凌华,龙岳林,胥应龙,等.中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4):231-236.

[2]陈杰.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变迁[J].山西建筑,2012(12):18-20.

[3]李瑜.开放性有机性可意象性:浅谈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策略[J].城市建筑,2007(3):41-42.

[4]潘狄明.我国普通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5]高薇,朱晓宁,宋力.中学校园景观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辽宁省实验中学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6):103-104.

[6]刘阳,魏薇.寓教育于校园:世纪阳光花园中学规划设计[J].工程与建设,2007(6):14-17.

[7]马特.浅析当代中学的人性化教育与学校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9(10):852-854.

[8]李彬彬,杨晓川,汤朝晖.中学校园的整体性与集约性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12(2):46-48.

篇4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示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休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圆桌、圆凳,为师生的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

3.文化特色原则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4.可持续性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化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5.多样化原则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

6.与自然融合原则

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互相融合、人与自然环境的亲和。设计中应关注建筑空间的通透、停留休憩空间的布局、绿色景观空间的贯通等,使宜人的环境渗透到全部校园生活。

二、文化景观小品介绍

1.杏坛古韵

该小品设计于教学大楼前广场西侧,是师生由校门至教学大楼的必经之地。其主题源于教育家孔子首次举办讲坛时,地点在一个杏树林中,后人遂将这个杏林中的孔子讲坛称之为“杏坛”。之后,“杏坛”便成了传道授业的代名词。

小品形式是在此孤植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杏树,旁建一小坛,坛上摆置《四书》《五经》等书本模型,即表明此处为教育之地,授业之场所。在此杏树西侧的草地中种植几株小桃树和小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

2.槐荫书韵

该小品设置于由校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此小品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原理设计。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宅造园的主要理论依据,风水学认为居住环境中种植的植物与人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植物有吉凶之分,槐是吉植物,有“中门有槐,富跚三世”的断语。

小品形式是在大门到旗台的通道一侧,植一行国槐,槐树下置一长方形文化石,石上书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初级中学校训。槐荫浓浓,书韵幽幽,学生一边进入学校,一边享受槐荫带来的清凉,享受书韵的优美,视觉得到享受,心灵受到洗礼。

3.柳岸舞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校操场一侧水渠边。其主题源于:古有展禽,身形惠惠。因其院中有一大柳树,古人称其为“柳下惠”,其为人正直,心胸坦荡。“柳下惠”则是道德的代言词。

小品的表现手法是在操场一边的水渠边植一行柳树,柳林下置一学生进行运动的雕塑。柳枝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学生在树下奔跑锻炼,寓意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和为人正直的道德情操。

4.竹露琴韵

该小品设置于学生公寓楼前。其主题源于孟浩然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诗句:“竹露滴清响”。“竹未出土先有节,到凌空处也虚心”,竹自古被誉为君子。

篇5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景观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1 工程实例

某校区,总占地面积72.67hm2,规划总建筑面积40.2万m2,建筑总占地面积9.8万m2,总绿化覆盖率47.5%,水体面积2.5hm2。教学区是学院平面规划划分的5种类型之一,已有文科楼、理科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5栋教学楼,建筑面积共9.75万m2。学生生活区已有学生公寓14栋,建筑面积共11.39万m2,食堂,超市和商店等,建筑面积1.46万m2,完全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体育运动区有体育训练馆,建筑面积共0.468万m2;教师生活区已有周转房2栋,建筑面积共0.62万m2。学院完成共约10.67hm2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任务,现有人工绿化栽植面积约16hm2,未开发的原始山林面积约10hm2。

2 设计理念

2.1 理念基础

(1)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生态校园。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以群山为背景,以溪水湖面为核心,创造生态校园。

(2)“凭水聆风、诗意生活”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场所。塑造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特别是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促进交往,增强校园活力和人文精神。

(3)“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弹性灵活的布局。寻求简洁而灵活富有自然地形布局结构,建筑形成组群且可替换,可灵活应对场地条件。建筑群以村落状与绿化环境相融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有机生长、持续发展”细胞式的开发建设方式。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以如细胞生长般组团式的建设方式,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留有余地,使建筑族群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2.2 主题:润

“润物细无声”一语道破老师的高尚品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中一个“润”字意味深长,它没有“洒”的夸张;没有“泼”的高调;没有“溅”的放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状态,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就好像一师,虽没有显赫的名气,却培养出了中国的一代伟人;虽没有很大的规模,却有了百年的历史。“润”字处处体现了一师的精神,于是,选取“润”字作为一师的景观主题,景观润物、大学润人。以史之润、文之润、绿之润、新之润,4个方面进行展现。

2.3 总体分布结构:一轴、二环、四区

从校园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大学校园的空间模式,并构建出以复合功能分区、多层次开放空间以及功能基本单元为主要框架的结构模式。一轴:景观主轴;二环:环绕教学区的车行道和环绕山体的游步道;四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

2.4 景观结构

“绿在校中,校在绿中”,校园处处与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滋润,达到润物润人的思想。

2.4.1 史之润

史之润──景观主轴,历史轴线的表现:在从学校内大门到图书馆水池前的200m轴线上,布置21盏景观广场灯。一共10排,尽头单独1盏在中间。景观灯6m高,每排距离是20m。景观灯底座上照刻有从古至今的21个年份,代表着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事件。同时根据时间年份不同,变化广场铺砖。铺砖的形式以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的时间和事件。黑白红3色为主要铺装色彩,块状为主要铺装形式,材料以普通石材或砖材为主。三色铺装间隔铺设,白色为基础,作为标尺,黑色和红色铺装分别铺设在中轴线两侧,作为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性事件处的刻度形状与其它刻度相比稍大,与此处的灯柱相呼应。其中红色刻度代表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事件与时间,而黑色则代表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时间。

2.4.2 文之润

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主旨,将“求知”、“有知”、“识知”、“传知”、“解知”、“共知”作为6个内庭院的主题,按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寓意知识的循环与更替,学与教的衍化。其中加入一些汉字的小品进行点缀与补充。

求知——即使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适当以小乔木和灌木如棕竹、珊瑚树等用于视线遮挡,同时还可以采用驱虫性较好的树种,以达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分散的功能效果。

有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应用的实际的方法;该庭院与知识的大体风格一致(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是一个互相穿插的过程),以中型乔木和小灌木造景,在院内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适当安排一些座椅,此外,也可将在君子亭“静中求学”的学习态度传承。

识知——了解并完全明白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与“有知”园内植物配置相一致。

传知——把我们了解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即人生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历史的传递;同时做一些有起伏的微地形,以水体和假山,搭配一些矮灌木,把水体流动过程展现出来,象征文化的传播。

解知——解释和教导有知之人去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中,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而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就有了不同的知识领域;以彩叶稍耐荫树种为主体,配置一些多年生花卉,布置桌椅供师生交流之用,以色彩丰富的彩叶树种代表知识的多元化。

共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好办法。植物配置上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同时配置少量彩色叶树种。

2.4.3 绿之润

绿之润——把环抱校区的四座山加上在建的艺术楼、学生宿舍、体育场做成一个绿色的环带,把整个校区包裹在绿色的生态气息之中。

篇6

    场所精神在山地校园景观中的体现

    1场所精神的激发与延伸

    校园景观规划空间应是具有“场所精神”的文化殿堂,而山地形态环境则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范围与环境,其孕育的地域文化及属性也不同,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场所精神。同时,人们会根植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特有的山地景观形式与文化面貌。山地校园的山地场所往往是通过山地集体实践的方式产生。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景观会给人带来一种归属感,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3]。地域精神是山地景观中地域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学校环境空间所具有的“精气神”。师生在此景观空间中彼此进行交流与环境感悟,应能迅速认知、认同、习惯这个环境空间。比如,山地景观会通过场地高差变化,形成相对私密单独的围合空间,给人一种天然的归属感。因此,如何使山地景观设计全面的体现其地域精神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山地校园的景观设计注重地域精神的发扬与延伸尊重,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保护了该校园甚至是更大的区域的生态环境,也进一步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4]。

    2注重校园场所的可参与性与归属感

    如今的学生时代,对校园交往空间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性,快速发展的社会也对在校学生的整体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与此同时,学生整体品质的提高与校园环境密不可分。所谓环境育人,就是校园环境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营造出为提升师生交流和相互启发、锻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场所。这种场所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更应该渗透进学生的每处活动空间。例如,山地校园多以步行为主要交通体系,园路周边的植被多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优秀的山地校园景观为师生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赖的更多可能的交往空间。

    体现山地校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手法

    1注重整体性设计

    景观小品作为山地景观的重要元素,与外部的空间环境的关系密切。但是,不能一味的处理单体的景观元素,还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虑与山地校园的整体规划风格相协调。再有,在功能的配置和形式的设计上也要互补与统一。不管是从空间尺度,或是色彩、材料、质感、形式等都应与整体环境协调融合,营造出一个具有整体效果的山水校园空间。

    2提倡人性化空间

    由于山地地形表面起伏大,再加上用地紧张,因此,山地校园景观在空间规划的选择上,多以小环境空间为主,依山就势灵活布置。因此对待山地景观的创作不能单纯地套用平地景观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地形固然是一种制约因素,但同时制约性又可引发创造性。但也正是由于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景观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丰富空间层次和创造独特风韵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规划上,多遵循“小、散、隐”的设计原则,将山地“化整为零”“布局宜疏不易密”。但是,过于分散的景观规划其整体性不强,结构与流线也难以清晰体现。所以这要我们在对山地进行景观规划时,尽量因地制宜,契合山地的起伏变化,有机分散与集中,不去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使校园成为融入环境中的有机景观,让更多的师生对其认同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也让山地景观的场所精神得以传承与延伸。

    3追求山水意境

篇7

1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意义

1.1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校园景观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作用。

1.2 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景观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校园景观不仅要强调景观,更要强调文脉,使校园景观对校园文化起到反映与烘托的作用。

1.3 校园绿化养护存在的不足

校园环境质量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是绿化,尤其近年来,校园建设高速发展,校园绿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现在学校却普遍存在重设计和施工,轻管理和养护的问题,绿化养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形势。目前,学校在绿化养护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足:

1.3.1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缺乏科学的衔接

一些学校的园林绿化缺少专业的绿化设计,对植物生理习性、生态要求缺乏科学认识,物种选择、配置缺少科学性,导致绿化植物单一,校园生态系统脆弱。另外,绿化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学校是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场所,服务对象是喜好运动的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人性化做得不到位,增大了日常维护的难度。

1.3.2 对绿化养护工作不够重视

“三分种,七分管”已是为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结论。然而在绿化实践中,往往前期设计规划投资多,后期养护管理投资少。在设计、施工上舍得投入资金,在养护管理上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固定的专业队伍养护和管理校园;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对绿地保护;侵占、破坏绿地现象时有发生。

1.3.3 校园绿化养护专业性不强

目前学校从事绿化养护管理的大多数是以进城务工或周边的农民为主体,这部分人受教育较少,文化层次不高,绿化养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相对缺乏,远远跟不上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发展的需要。但员工养护水平的高低和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再加上没有专业养护工具,如浇水车等,诸多因素造成目前学校绿化养护管理专业水平不高。

1.4 体现校园形象

校园景观是影响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校园环境就体现出一所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同时,好的校园环境形象也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2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生态原则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要在继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采用综合、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把其中的人和景观客体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客观规律,尊重环境,保护环境。设计时要考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规划融合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建设时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地改善,从而使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具有统一性与凝聚性。

2.2 以人为本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群体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不仅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校园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更好地培养荣辱观和归属感,让人在整个生活的时空连续性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环境。

2.3 可持续性

校园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建筑绿色校园、重视环境生态保护、节约资源、预留发展用地。绿色校园不仅是绿化校园、美化校园,更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高科技的优势,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考虑到建筑朝向、采光、通风、节水、节能、中水利用、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必须要保护校园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绿化、水体等资源,使学校绿化成为校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

3 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的构建的实施措施

3.1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构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及绿化养护体系重在定位,必须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蕴涵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等多种美的形式。通过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培养学生将科学理性能力与校园景观直觉能力相联系、相平衡、相补充,使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气息,留下科学与艺术的感召力以及历史的自豪感,更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意义。

3.2 做好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的衔接

首先是将绿化管理考虑到学校绿化规划设计之中。学校绿化规划时,以满足学校服务主体为出发点,在绿地分布、设计形式等方面避免人为造成绿化养护困难。遵循植物生长规律,适时调整绿化植物结构,使其适应生存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严格监控苗木质量、土壤改良、施放底肥、苗木栽植等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隐性技术措施的实施。其次是科学地考虑适地适树,尽量发挥植物的多样性。在绿化设计中应该为建设、养护着想,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水文、气候、地理、周边环境等条件情况的前提下,应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以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护方面的要求。

3.3 加大绿化养护费用的投入

首先要做到人、财、物的落实,配备一定的专业工具和技术人员,养护所需的肥、药等材料充足,工具、机械设备到位。管理养护的费用包括保洁、修剪、养护的人工费及肥料、农药、工具材料、机械、水电费、补植费等材料机械费以及灾害性天气抢险发生的费用。其次引进竞争机制,保证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让养护管理像绿化设计施工一样进行社会公开招标,校外绿化企业的介入,不仅为高校带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也引入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使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3.4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首先是加强对绿化队伍的培训,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人员培训。高素质人才是提高绿化养护水平的基本条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讲授乔、灌、花、草的生长特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护,园林机械的使用与保养,介绍修剪、种植、喷药等技术的要点,保证至少有2个以上、具有较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的业务知识的骨干力量,以利于整体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走出去”,加强与绿化示范单位的联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交流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派人到绿化示范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段时间。

其次是丰富、更新绿化养护技术。在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的同时,增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引入新的绿化养护理念。

另外是加强校园绿化养护规范化建设。在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学校要制定并可以执行的绿化养护定额和质量标准,加强对绿化养护单位的考核,并按相关要求和标准来支付绿化养护费,努力提高管理和养护水平。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的指导,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 结语

在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出浓厚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美观、生态与实用的完美结合,重视景观的可持续性,创造出更能满足校园使用者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场所,规划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当代校园环境。

篇8

校园文化艺术是一种有别于特定文化气氛及精神面貌的文化艺术,经过一定实践,历经发展形成。校园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包含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做事行为和特点,还有平时在课外常举行的文化活动,比如一些歌舞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等各种节目与活动。大学校园文化艺术传达着特有的人文情怀以及重要价值观的内涵形态。每个学校所经历的故事不同,起点不一,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也各异,因而导致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校园文化艺术。校园文化艺术代表着2方面的层次,分别是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在物质方面讲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比如各种楼层建筑,图书馆模式,教学楼形式,公共场所设备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在精神方面来说,包括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形式,该大学是否具有好的学风和好的校风,可以通过校园学生的外在气质来表现。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内涵。

2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针对两类进行,一类是对校园自然景观设计,一类是对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其在景观中拥有特有的形式类型。设计自然景观通俗讲就是将一些地势形貌、水体形态以及校园花草植物进行设计;设计人文景观就是将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融入一些特有文化气息的景观。因此,学校领域内的自然景观也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时可以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通过校园景观反映出校园文化,于此同时,校园景观有可以很好地反映扯校园文化内涵,可以同其他类型校园景观区分开来[1]。

3校园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

3.1充分了解校园历史文化

大学的发展经历各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初期到成型,陪伴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每个大学建立背景不同,出发点各异,有的为培养党国精英,有的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如何展现其特有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内涵。也可以说如何通过校园景观反射出大学的文化精神。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保证校园原有设施不被大肆破坏的基础上,又能融入体现校园文化历史的设计,增加校园浓厚气息感。可以选择保留一些代表性景观、设施、建筑,在风格上保持设计一致性,达到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的校园景观设计。

3.2展现未来,始于当下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展现未来,不要盲目追逐过去,校园历史固然重要,但要适时展现当下发展。社会发展在飞速前进,所处环境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校园文化迎风而上,不断与时俱进。在设计大学校园景观时明显区分新旧格局,在为了满足扩招规模带来的空间需求,重新在原有设施上增加新的建筑设施,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物质需求,但破坏了原有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造成校园景观脱节。在此建议,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考虑原有大学历史文化,展现未来风貌,将新旧文化设施融为一体,使校园文化艺术不断传承和升华其内涵。

3.3学习先进,打破陈旧进行创新

国外许多高等学府,如哈佛、剑桥等学府拥有其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设计,结合本校特色进行创新[2]。例如,大学文化墙,其在很多大学实施开来,在文化墙上可以进行海报宣传、进行文明倡议、开展活动提示以及诸多形式展示。仿照其独特的设计思路进行其他景观设计,可以展示校园文化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成为景观的践行者。设计时要避免盲目仿照,要结合东西方特色,取其精华文化融入其中。

4结语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流淌在校园各个角落环境。一所好的大学所呈现出的良好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校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身心愉悦。良好的校园景观传承者校园历史,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大学底蕴,继承传统优良学风。将校园文化艺术应用到校园景观设计上,将两者紧紧结合,散发出大学校园精神与物质的气貌。培养专业人才,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创造美好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Key words: ecology;landscape design;the university campus;sustainable;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028-02

0引言

校园景观设计是当代商业区与住宅区产生本质区别的景观设计。它承载的是多年高校人文历史的文化底蕴。校园是学生们接受知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的公共性场所,培养学生的智力,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校园也是供学生在其中生活、娱乐、休闲的服务性场所。而生态设计,又是当代景观设计行业所竞相追捧,却又让众多设计师望而却步的词语。生态设计这四个字已经被众多设计师在方案设计中平凡使用,但是却很少有设计的内容中真正做到“生态”二字的。生态不等同于多种树,不等同于绿化,更多的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保护、修复或者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才是生态设计中最基础的任务。

1生态设计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发展生态型景观的意义

当代社会,生态设计不再单单是一种商业的噱头。而是整个人居生态链条所必须的标准。因为它决定的是所有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品质;关系着所有人的安全与人类的持续生存。面对现在日益加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与河流的污染问题。我们所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景观设施。不需要让其孤立的成为城市中心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它寓于整个城市的循环链条之中,这种设计融入于每个人类家庭之中,让其参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重新体会到自然所给予的关怀。这一切,也就归结于我们的最终话题――生态设计在人类生存环境改善中发挥的作用。

现如今,生态设计早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它有其特有的广泛性。不单单是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就能将其完全涵盖的。它是一种协调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方式,其运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没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良性循环,帮助我们重新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态度。让我们重新观察与发现城市,景观,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对于曾经的破坏及浪费进行保护与修复的反思。

简单地说,生态设计就是与原有自然规律相结合,将每一个设计寓于自然生态链中,从而使其符合自然生长消亡规律。

对于每一个设计,都需认真思考:它是否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是否可以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如今的城市存在很多的问题,规划的失败导致很多原生湿地、森林的消失,人类为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强行消灭了越来越多的原生态环境,将溪流、山川、动植物、微生物赶出了这片土壤,甚至将土壤也埋藏于混凝土下。自然的痕迹在城市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的都是一片钢筋混凝土丛林,象征式地在其中点缀一些花木并美其名曰生态。土地不再涵养水源,空中的雨水降到地表,不被地表吸收,流入肮脏的地下水管线,通过管线直接白白流入海洋,城市里面的地下水源因此不断减少,每年城市都在不断沉降。河流被人为渠化、截断,曾经的母亲河都成为人人厌恶的臭水沟,五颜六色的泡沫和油脂漂浮其上,水中再无鱼虾,甚至连基本的水生植物也全无生存可能。人们与自然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儿童不知道动物原来可以野生,不知道水的颜色原来是透明无色,不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变成的,不知道星空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2年,北京一场大雨,淹没了半座北京城,人们遭遇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威胁。这样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很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城市设计不合理。而合理的城市设计必须结合生态设计进行。可见,生态设计是现如今所需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

2校园景观的特殊意义

“校园”一词,最狭义的解释就是:[campus]大学、学院或学校园中的各种景物、及其建筑,学校内供学习、休息、观赏的园子,亦泛指学校范围内的地面。顾名思义,它是一个供学生们学习与生活的空间。

校园景观与文化性市政景观、商业景观、住宅区景观有诸多不同,它有更多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校园景观拥有丰富的功能各异的区域,需要使用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从而诠释校园的精神内涵。需要反映校园的多元、自由和兼容并蓄,记录校园发展的脚步。校园空间的营造需要更多的结合内外空间,让内部与外部空间相互交融,从而拓展空间的交往性。除了传授知识、自主学习这些职能外,校园也是陶冶性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场所。景观设计通过形式美、色彩美以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校内师生甚至校外人员提供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以舒缓人们的压力、放松身心,通过一些具有参与性的公共景观设施或者设计让师生一起体验并参与,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是校园未来的“场所精神”。

3生态设计运用于校园景观的意义

篇10

一、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校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二、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属于一项综合性课题,并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景观的整体性原则、合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人文原则.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景观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当然校园宗旨是为了给具有青春朝气、文化层次较高的表青少年学生群体提供一个休闲、活动、学习的空间,创造舒适、宜人、自然生动的环境,同时景观设计传递出时代、文化内涵的气息,实现大学校园环境的整体性、舒适性、生态性、人文性;综合国内大学的一些规律及要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2.1 高校校园景观的整体性

首先,从整体性上明确一所大学校园景观鲜明个性的设计,这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2.2 高校校园景观的舒适性

校园景观的舒适性关键是令人感觉到恬静、空气清新、场地绿化,避免在大学生们在视野有其他有害要素的干扰,如灰尘、烟气、乱七八糟的广告等因素; 2.3 高校校园景观的生态性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

2.4 高校校园景观的人文性

大学校园景观是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三、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论述及规划分析设计

3.1华南农业大学景观概述

华南农业大学创建于 1909 年,是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 生命科学为特色, 农、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分别由校园中心区、校园东区、 跃进南区、跃进北区、中衡山小区等 5 部分组成,占地 309.9 hm2。校园中心区是学校的主体教学科研区,面积约 204.4 hm2, 学校行政办公区、体育运动区、教学Ⅰ、Ⅱ区、各院系实验及办公区、华山及六一学生生活区等。

华南农业大学校内地形多样,有许多起伏的地形,在设计景观时将地形复杂的不利因素转变成利用地形制造利于人们休憩、行走的景观,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点。

3.2华南农业大学现状景观设计

3.2.1现状景观建筑设计及分析

校园中心区内冈峦起伏、湖泽棋布,极具园林特征,但是由于现有建筑多占据山头而建, 地貌轮廓线受到削弱;校园内湖水水质缺乏必要的清洁, 同时湖边岸线的开放利用不充分,行人无法体验亲水乐趣;总体来说,校园中心区空间组织呈现出一种自然无序性,开敞空间基本围绕几个湖泊展开,彼此间缺少过渡与联系。景观设计师应该尽可能的介入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参与土地使用和划分的过程,景观设计的作用不是用来修饰、涂抹校园中的剩余空间,校园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合理规划,把分散的校区有机地融合为一整体;

教学区是校园的最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馆,行政办公等校园建筑,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的特点,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区,景观还是以植物景观为主,配合铺地广场,停车场等场地,既能满足很强的使用功能,又能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魅力。

学生生活区主要包括学生宿舍、食堂和商店等生活设施以及部分体育活动设施,有些大学还将学生活动中心设在这个区域内,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存在密切的联系,此外还与体育活动区和校园绿化景区紧密相连,这个区域的环境景观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舒适的特点。

“院落”式建筑形式与校园连廊特色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各主题建筑、中心湖景观及山地休闲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校园环境极具吸进力。

华南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百年老校,有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和一些古树名木,是学校非常珍贵的遗产,如题词的景石和五座保护建筑,还有九十周年纪念树园,对待古老的树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对于原有的建筑遗迹,应以保护为主,不做大的改动。

3.2.2现状景观植物设计及分析

作为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大学,植物景观特色鲜明,具有亚热带特色。校中心绿化率96%,绿化覆盖率54%,植物品种多样,四季有着不同的景象。校园中心区内作为科研用地的树木园占地约 20公顷,树木品种超过 1 000 种,是全省甚至是华南地区优良的植物标本园之一。校内古树环绕,拥有大片面积的绿化,尤其是校内的树木园,里面有许多品种的植物,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四季各有不同。

四、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景观存在问题与改造建议

4.3.2.1 绿地结构不合理

中心区绿化系统结构不明确,道路绿化、片区绿地、湖畔绿地、隔离绿地及科研绿地未形成有机结合,使得系统结构性不强;观花、色叶植物和草本花卉植物配置缺乏深化设计。

4.3.2.2缺少“以人为本”的绿地环境空间

长期以来“以人为本”一词常常被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提出,但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其文化的关注并没有在设计和实践中具体化。由此产生校园景观建设重景观轻使用的状况。华南农业大学主拥有众多的草坪。经过调查得知,草坪的尺度与位置不合适宜,形式也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的融合。

4.3.2.3草坪空间使用率低及大而不当

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以及合理的规划,建成后草坪往往被闲置使用效率低,甚至有座位的地方也很难让人满意地停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就会侧目而过。普遍同学认为,校方开挖土地建设校园景观,并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需求,更谈不上景观文化内涵与环境的融合。同时校方仅从图面上的构图比例或布局的恢宏来决定草坪的空间尺度,导致整个空间大而不当。容易使人产生疏离感,另一方面使人无法停留下来,在这样的空间只能赶路似地匆匆而过。

4.3.2.4过渡带景观问题

启林区是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宿舍区,整个区域的景观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公园的绿化模式,并没有体现高校自身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更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对于此过渡地带理应也建立有特色的绿化地带,使得学生们的生活环境更有优美舒适。

4.3.2.5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的一些建议

华南农业大学以其朴实的学风、自然幽雅的校园环境在华南地区诸多名校中独树一帜,原校区园林式的规划更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我们应该规划设计延续了原校区的这一特征,提出了与之相呼应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在表现“自然、人性化、极具时代感”的校园景观环境。并通过环境景观布局、校园绿化、装饰建筑等方式,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宛如天成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园林式校园,营造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根据实际用地的环境特点,巧妙地运用园林植物的隔音作用,将周边环境对校园的噪音影响降至最低,力争在闹市中营造一个“书山学海,雅室静读”的“世外桃园”。同时在校园绿化和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篇11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篇12

1.2素质场所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因此素质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和技能,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智力等方面。校园环境景观给学生提供创造交流、表达、启迪等的场所,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3学生认知自然的要求

中学的学习特点决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集中在校园中活动和生活,较少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因此校园的环境建设要体现自然的特点,把自然搬到学校中,规划和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的人工自然,通过增加校园绿化树种种类,增加校园的生物多样性;优化树种配置方式,创建自然群落结构,加强校园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学生亲近自然、认知自然的要求

1.4校园绿化覆盖率的要求

标准化校园建设为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求校园绿化要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校园绿化覆盖率要与校园的绿地率有机的结合,互相协调,使校园绿化既满足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又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

1.5校园安全的要求

由于校园绿化具有一定的封闭作用,因此在校园中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死角,从而构成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校园安全的要求,在景观布局,绿化植被的结构上,校园灯光设施等方面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校园安全。

2中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的使用者是中学生,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学习的要求,还要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中学生创造合理的交流和嬉戏的场所,突出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素质教育。位于某一地方的中学校园的文化总是要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以自己身边常见、常听说的人或者事物为楷模,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其精神为激励,鼓舞斗志。因此,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内涵,要结合当地的地方文化,并与校园文化相辉映,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突出学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2.2结合景观创建生态合理校园

校园景观设计一部分是美好景观的创建,另一部分是生态环境的创造或者改造。第二部分的意义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学校园总是处于一个城市的绿地系统中的专用绿地范畴,在城市景观生态中,是城市景观结构的一个斑块,其作用和地位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讲不可忽视。另外,校园绿化本身又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只有构建合理的生态结构,植被群落结构和良好的植物配置,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校园生态系统。因此,校园景观的创造,要充分利用生态群落理论,创建景观美好,生态合理的校园绿化环境。

2.3建立和谐的场所提高校园安全性

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园有限的空间,形成搭配恰当,功能合理,结构适宜的场所,满足中学生对课堂外场所的需求。校园是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并且中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因此校园安全是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校园的安全性,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考虑设计通透性的植物群落,将花灌木等低矮遮挡视线的植物退后到墙基,避免由于遮挡视线造成的视线死角。

篇13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城市化建设中,园林景观建设由于受到国外设计理念影响较大,充斥着对自然资源的挥霍浪费,存在许多的盲区和缺陷[1]。一些地区为了过分追求园林景观在形式上的光鲜,一味求大、求新,不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而建,浪费严重。针对这种日益泛滥的铺张浪费现象,2006年建设部特别召开了建设节约型园林会议,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校园景观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景观,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 节约型校园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节约型景观是指,景观建设在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状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和环境效应[3,4]。高效率、可持续以及低资源和能源成本是节约型景观应体现的主要特征[5]。

相比于节约型景观的概念,节约型校园景观所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这样导致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其次,相对于其他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效益要求更高。在获得相同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要求更少的用水和资金投入,以便渐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校园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做到节约的同时,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底蕴,需要设计者花费更大努力去思考。

2 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在创造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这恰好是节约型校园景观与其他设计理念本质的区别。因此,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坚守的理念。

2.2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中心。回顾部分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失败的案例,多半是设计者忽视了环境的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仅凭个人主观臆断进行设计所导致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从而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校园师生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如为学生学习建造读书亭廊,文化广场、露天舞台、外语角,提供师生休闲的游园和石桌椅等。

2.3美观性原则

节约型校园景观不等同于粗制滥造的景观[6]。在追求最少的成本、最大的效益的同时,校园景观的美观性不能降低,反而要求更高,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而美观的体现并不是繁复的装饰,而是要花心思从细节上出新意。如树种的搭配上格外用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自身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等。

3 节约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

3.1 总体控制概念

景观设计应该有大局观,有大体的投入框架概念,不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植物配置。校园景观从建筑规划开始就应该考虑景观的空间布局关系。景观空间就像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客串有龙套。有主线有辅线,有浓妆有淡墨,贯穿全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为体现节约的理念,主次景观的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要符合学校师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因为校园景观是为师生工作学习服务的,“使用”要比“观赏”更重要,要追求高效的使用,减低不必要的“奢华”,减少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也就是设计上的“垃圾空间”。

3.2 丰富有效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组织各景观要素的竖向布置形式。对于节约型校园景观的,其竖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依坡就势,随高就低,尽量减少土石、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施工成本。但在利用现有地貌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不同植被的高低落差及前后遮挡形成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各种设施及地貌在高程上能够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3.3 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注重建造材料的地方性。依据校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运输条件、工匠特点,参考建筑设计风格和园林景观的风格,结合本土材料来考虑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地方特色,便于施工管理,在项目成本上可以有效控制在异地购买材料的资金和管理成本支出。其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材料的丰富并不等同于景观的丰富,材料的品种用得太泛,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整体色调太花哨,容易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2]江滨.节约型景观设计探索[J].美术观测,2010(2):112.

[3]王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探讨[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70-7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