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致我们失去的青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华视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青春爱情电影,由赵薇执导,赵又廷、杨子姗、韩庚、江疏影主演。
2、影片改编自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群青春少年从大学校园的追爱之旅到步入社会的迷雾和抉择的故事。
3、18岁的郑微(杨子姗饰)终于如愿考上青梅竹马邻家大哥哥林静(韩庚饰)所在学校的邻校,等她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却遭遇打击——林静出国留学,杳无音信。郑微倍感失落,患难时刻与室友朱小北(刘雅瑟饰)、阮莞(江疏影饰)、黎维娟(张瑶饰)及师哥老张(包贝尔饰)结下深厚友谊,同时富家公子许开阳(郑恺饰)对郑微展开了疯狂的追求,而备受男生欢迎的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孝正(赵又廷饰)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地反击中,郑微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疯狂地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地追求,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大四毕业之际郑微的生活再次经受考验: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却迟迟不敢告诉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却遇到搂着新欢的许开阳。
4、多年后,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 。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我也想肆意的挥霍我的青春然后在将来留下那段深刻的烙印,所以我想好好的跳一段我从未学过的芭蕾,在课上听着老师的讲课声睡上一节课,买上一件青春洋溢的衣服,好好地在睡觉时对着墙上的海报疯狂的诉说自己的秘密。
篇3
我也想肆意的挥霍我的青春然后在将来留下那段深刻的烙印,所以我想好好的跳一段我从未学过的芭蕾,在课上听着老师的讲课声睡上一节课,买上一件青春洋溢的衣服,好好地在睡觉时对着墙上的海报疯狂的诉说自己的秘密。
篇4
一、题材主题让青春片爆红井喷――“够青春”
电影题材和主题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并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累加,一部电影的题材和主题是要让观众感受体会在视听造型元素带来的银幕表达效果上的。电影的主题立意是影片内容的主体和核心,题材亦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艺术化手段的理想表现。无疑,上述所提的三部电影都准确地把握到了“青春”这个充满无限吸引力的题材和主题。在前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充斥大银幕的多是战争、武侠、奇幻以及连年大热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当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被反复演绎,当一位位大侠高手在江湖上争斗厮杀,当汽车人、钢铁侠让人眼花缭乱后,观众开始厌弃年代久远的历史思考和单纯炫技的3D视觉效果,而小成本、小制作的《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影片开始强劲进攻,取得了可观的票房,单纯感官快乐的《泰》甚至神话般地创造了127亿的超高票房,电影的主流观众正在悄然改变,观影兴趣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曾经很多电影人认为,影片的题材根本无足轻重,只有处理题材的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可事实证明,题材的新鲜度是电影创新度的内在保障,更是观众是否观看并喜欢的重要参考。因此,现在的电影开始更加接地气,求认知,从凡间走向人间。《致青春》全片的段落无疑出现在郑微高唱《红日》之时,这一刻,她满足了所有人的青春幻想;《中国合伙人》中,程东青、孟小俊为了出国,背字典,考托福,死磕美国签证,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气势和决心,他们把最大的热情和最无畏的勇气投入到声势浩大的出国热潮中,这些看似固执的行为和后来对于理想的坚守都成为打动所有观众最直接的青春精神;《小时代》奢华光鲜的物质外表下是一群年轻的朋友们为爱情为友情为理想付出的真诚。这三部电影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耀眼而生,在此之前,很少有导演将视角关注到社会年龄层的共鸣。
(一)《中国合伙人》:奋青春――实现和破灭的理想
在陈可辛导演的娓娓道来中,三个热血青年燃烧理想之火,惨淡现实境遇,朋友风雨同舟都立体生动地直冲心房,当很多人说爱情是青春的主题时,《中国合伙人》告诉所有年轻的朋友,成长从来不只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对于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忙着毕业,忙着找工作,忙着买房买车,忙着享受生活,恐怕很多人都忘记了理想的魔力,更无暇于它的坚守与挣扎,甚至忘记了梦想曾经在年轻的心底里生根发芽。其实,《中国合伙人》并不是什么新东方创业故事,它只是在提醒我们青春怀有的梦想,理想的坚守,奋斗的悲喜,唤起了所有拥有梦想,现在坚持的或放弃的,实现的或幻灭的,曾经的和正年轻着的青春。
(二)《致青春》:忆青春――拥有和失去的爱情
当我们看到《致青春》里那些记忆中似曾相识的场景,懵懂与纯真年代才有的情怀,由社团、逃课、恋爱、图书馆串起来的大学时光,那陪伴夜晚的电台广播,那张狂迷茫的散伙饭,郑微、阮芜简单生动、活力十足、不染尘埃的校园恋爱,伴随着女主角郑微热烈大胆而直接的表白,和剧情一起一次次摇醒尘封心底的岁月,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对中意的人大胆示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郑微那嚣张跋扈的爱,但对爱情热烈的追求是最浓烈的青春,青春年少时谁没心动过,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都已经或深或浅地刻进我们曾经年轻的脸庞,成为我们流年记忆的美好时光,这种笑或者醉,这种痛或者泪,这种心境这种作为,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这个年纪的感受和体会难以在其他岁月轮回,即便有些可以在日后复制,但永远都不会像今时今刻这般疯狂,这般无畏,这种美好一去不返,我们留不住,换不回,“终将逝去”,是成长的必然,成长的残酷,成长的悲哀,成长的无奈,也正是因为“终将逝去”才更凸显了“青春”的弥足珍贵。影片后半段,虽然饱受诟病,但整部影片所展现现实的真实和粗砺却也很打动人心,无论是郑微败给现实的爱情,还是阮芜的为爱而亡,当现实把爱情捆绑,当时间剥去锋芒,当幸福的给予者成为幸福的终结者时,青春是不是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成长的心房,这些拥有和失去的,放弃和坚守的,引发回忆,追忆情怀,这些热血张狂里的小清新和大沧桑,正如电影中郑微所说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毫不矫情夸张。
(三)《小时代》:正青春――陪伴和背叛的友情
《小时代》里的青春不必担心明天,似乎一切故事不是在基本生活保障前提下展开,而是在吃最饱穿最好的境遇中,失去不会肝肠寸断,也没什么高远理想,不用太仔细规划也不用太拼命奋斗,只为眼下,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亦水到渠成,肆无忌惮和胸有成竹来自背后强大的家庭背景和物质保障。《小时代》把友谊无限放大,上演了一场华丽炫目的“少女梦”,谁的青春都不可能缺少朋友,年轻的心更需要相伴相携,影片中的四个女孩,天大地大闺蜜最大,只有彼此才能弥合内心的空洞和孤独,陪伴的时候是最大的慰藉,背叛的时候又是最大的伤害。然而,每个人貌似坚强,天生的优越感张扬的是表面贵族气质下的脆弱与虚无,渴望成就又忽略青春应有的责任担当,影片中的视觉造型放大了夺人眼球的商业元素,毫不掩饰的拜金倾向也放大了藏匿于“90、00后”群体的小众价值观,当“理想”“个性”披着奢华的物质外衣招摇过市时,就显得它并非那么耀眼,但聪明的郭敬明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下年轻人身为独生子女的困惑和青春乏味无聊之感的逐渐浓重,当茫然和空虚充溢着信仰缺失的青年人时,他把眼光投向“90后”学生团体,于是更物质、更虚荣、更日韩、更童话式的语言和故事让很多人心底或多或少渴望过、畅想过的童话王国降临凡间。《小时代》的吐槽如潮正像它的票房如虹。它赢在了真诚,真诚地贴近了哪怕仅仅是一个年龄层的观众,哪怕是他们的某个时刻、某个侧面,它告诉人们电影看完不一定非要思考,它的最大成功是把人们长久以来存在于想象中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双手奉献在年轻观众面前。
二 、立意感受使青春片情绪万千――“很青春”
是青春,让这个需要正能量的社会不再显得干涸,中国的社会需要心灵的共鸣,而电影是对心灵感召最适合也最妥当的文艺载体。
《中国合伙人》的青春,是一种对梦想的实现。所有的梦想在实现之前都会经历痛苦的蜕变,电影中从学校走出来的三人,在经历了梦想的执著、梦想的破灭、梦想的再造,最终坚实了自己的梦想。在人物塑造上,个性鲜活,不强调个人主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无奈、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取舍。其次,在情景的设置上,那些具有年代感的歌曲,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迫切去美国的留学梦,一个时代现象的具象浓缩。
《致青春》的青春,是一种经历过的美好。不管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你可能都处在恋爱前、恋爱中、恋爱后这三种状态。电影所呈现给我们的只是恋爱当中极个别的几个点。导演赵薇强调影片只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写照,那么《致青春》里有着她的或者是她看到的青春,它带给我们的是:当你一味地在事业上拼搏,一味地在自顾自地前行,偶尔停下来,也歇歇脚,照料一下那些青春的故事。
《小时代》的青春,是一种争议的存在感。其实,我们不必纠结它是不是代表了某一个年代。影片发行方乐视影业总裁张昭曾说过:“《小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在中国开辟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新的电影市场。”其实,张昭所说的这个市场一直存在,只是我们过去对它漠视了太久。要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曾经被我们看来是幼稚、矫情的观众必然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选择也将决定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
三、未来前景需青春片理性思考――“真青春”
对年龄层电影的补充,正如本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井喷,也恰恰说明了观众的迫切需求。精准的受众定位和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社交网络的商业推广正是观察到了观影观众的年轻化趋势,那就是大规模的学生人群正在涌入影院,青年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观影人群中的主力军。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丰富让众多年轻人去追求精神层面的文化消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是情感承载的载体也是情绪宣泄的窗口,电影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诉求,同时也带来了真实的精神慰藉,看电影已经成为时下年轻人最平常的消费方式,融入他们生活的日常状态,
这些青春影片让年轻的或不再年轻的人们感悟时光流逝,看到当下或者过往的自己。在“70后”逐渐走向人生的成熟期,他们开始注重健康的保养,开始尝试寻找能够享受生活的方式;“80后”已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之前的被质疑、被呵护,变成了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青春成为集体的追忆,嘴上叹着老了、老了,但是心里还在挣命寻找着青春;而“90后”们呢,彻底从家长的羽翼下窜出来,开始在这个社会上从非主流变成了未来的主流思想,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在“70后”“80后”眼里可能看起来还稍显稚嫩和不切实际,但终有一天会有他们的一种绽放方式。
在这三部电影之后仍然源源不断的《青春派》《同桌的你》《一地池城》等众多青春电影,使青春电影貌似前途一片大好,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井喷的青春片真的能够扛起振兴国产电影的大旗吗?真的能对抗好莱坞大片吗?从票房上看,精准的受众定位是对特定观众群的尊重和迎合;但从长远角度看,观众早晚要走到兴趣的拐点,一味地跟风效仿迟早要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中国电影产业要想健康的良性发展,应该思索探求人生前行的大方向和挖掘积攒阳光般的正能量,从而投身生机勃勃的大时代,这样我们的青春电影才真正能前赴后继,昂然挺立,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篇6
岁月总是从我们身边悄悄流逝,
谱写一曲生命的旋律。
回忆过往总会有一个人默默地等待,
或是默默地守望前方等待一个人,
前世多少次的回眸,
才注定今生的相遇。
失落时有你陪伴,
悲伤中有你安慰,
欢笑中与你共享喜乐,
一路走来有你相伴。
花花世界换来你的祝福,
漫天星语甘为你的配角。
青春像一杯佳酿,
品味各种辛酸,
快乐有,悲伤有,
有时甘之如饴也有时枯燥乏味。
转眼间青春的风帆开始远行,
时间的步伐徒然加快。
回首青春,往事历历在目。
泪别的情景仿彿昨天,
我们迈入新的起点,
羞涩的外壳开始蜕变,
一切在变唯有青春记忆不变,
篇7
致青春,始于春,映于春。
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公映,两年多的时间里,赵薇推掉了很多事,她说:“这两年我投入了从影以来前所未有的精力和能力来做这个电影。这个过程中我没做其他的事情,就是为这部片子做做做……”
我们都在青春里笑过痛过,青春的意义在于走过之后的自省。“自省让我们懂得节制和感恩。”赵薇说。
我拍的不是我的青春是我们的青春
【电影】不爱小清新 偏好重口味
BQ:电影中为什么把原小说里的故事背景提前至上世纪 90年代,是因为这段青春时光恰是自己经历过的吗?
ZH: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证明我自己多有深度,或者是拿我自己的一些故事来纪念我个人的青春,这绝不是我拍这个电影的初衷。这个片子献给所有经历过青春,渴望青春的人。我觉得这是我在拍我们的青春史,对于青春题材,是不同年代人共同拥有的一种情感基础,这部电影是唤起大家对青春一次非常虔诚的致敬。
戏里人物的青春史,确实我自己也走过,这是一个丰富而有能量的过程。我本身不喜欢那种软绵绵小清新感觉的电影,所以开拍之初,我就跟主创们说千万不能走这个路线,这是我比较抗拒的一种风格。
原小说并没有那么大的时间跨度,但我觉得没有这种跨度就没有时代感,青春也就不会有那么深的烙印。当然我也不是拍一个大时代,而是用时代变迁凸显爱情。我更喜欢通过不同的情感来反映时代的面貌,这也是李樯作为编剧非常独特的能力。
BQ:想把辛夷坞的小说拍成电影,最初最触动你的是什么?
ZH:是真情实感吧。但真正变成我自己想要拍的青春,我又觉得仅是这本小说满足不了我,所以我特别请了李樯老师来,他是专门写文艺片的著名编剧,他的风格和小说的气息算是一个混搭。
这是一个畅销小说,尤其在一些年轻人中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需要给它注入一些新的能量,至少符合我想要的东西。而李樯编剧的每一部电影都有非常强大的内在力量和厚重思考,如果能跟这种畅销小说结合会有一种特别好的化学反应,有小清新也有重口味。我不想拍一个单纯的青春爱情故事,片名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所以“逝去 ”是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承载了岁月的变迁。
BQ:从电影筹备、拍摄到后期,这三个阶段,哪个阶段对你的挑战更大?
ZH:一样大。拍电影给我感觉就像长跑一样,哪个环节掉链子了都不行。我周围有非常多的好朋友支持我,除了关锦鹏和李樯,许鞍华也看了我的粗剪,叮嘱我说:“你一定要当心后期!后期可以给电影加分也可能给你的电影减分,千万不要觉得片子拍完了就大意了。”他们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导演,给我的建议就是一部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就像做一块手表的流程一样,有无数的链条和螺丝在里面,哪一个地方有个小卡壳,这块表都没办法转动。
BQ:在做这个电影的两年时间里,你推掉了很多事,心甘情愿吗?
ZH:对,因为我不擅长同时做好几件事,而且这又是我第一次做导演,我也没有那个自信和经验这边导着戏那边还做着各种活动。
BQ:我们都知道这是你导演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如果没有这个毕业作品,你还会拍这部电影么?
ZH:我可能会不太好意思拍。(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不是,我是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嘛。就是给自己制造一个合理的理由去做一件内心有点想法的事情。
BQ:我看预告片中你也有过抓狂的时候,那时有一刹那想要放弃吗?
ZH:当然没有,因为这是非常过瘾的、让我热血沸腾的一件事情,很好玩儿。
BQ:拍摄现场的赵导是什么样子?
ZH:每天都是蓬头垢面,穿得衣冠不整、乱七八糟。但是真的很奇怪,我挺喜欢那段注意力不放在穿衣打扮的日子。
BQ:演员有时是票房的保证,这一点你应该体会比较深。但这部戏里的女演员几乎都是新人,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ZH:我特别高兴这次用了一些新人,新人都特别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也不会有任何档期方面的问题,就勤勤恳恳地演戏。我在想,我要是当初一失手请了个女明星来演,说不定我们吵翻了都有可能(笑)。
另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跟我选的演员比较契合,突出一个“真”,新人没有表演技巧多是调动真情实感,而经验丰富的演员往往容易“演”,可能就不对了。
BQ:最近一直在听王菲演唱的主题曲,很好听,动员她来唱难度大吗?
ZH:一点都不难,根本不需要动员,她早就答应我唱主题歌了,但是之前不能公布。她唱得特别认真,认真得吓我一跳。她用了很多心思在里面,这其实是一首非常平静的歌,但我听到了她一些非常细微的处理,很有感染力。
【青春】青春像呼啸而过的列车,错过的风景就不会再遇到
BQ:你拍摄的“致青春 ”也引领一股青
春热,你怎么诠释青春?ZH:呵呵,我每次说的都不一样。现在,我觉得青春就像一列呼啸而过的列车,错过的风景就不会再遇到了。之前我也说过青春就像一场梦,不醒就不走。既然我的青春非常不简单,所以,我没有办法把青春拍成简单的东西。
BQ:从一夜成名,到后来掌声和争议并存,你的青春不可复制。如果青春可以重新来过,你还愿意走这样的轨迹吗?
ZH:我对我的青春还是认可的,一个人如果永远都在顺利和掌声中,那也不太正常。李樯说青春是人生最肆无忌惮的一场盛宴,我觉得我也肆无忌惮了,我对命运还是非常能接受的。当然我也有某个时刻不喜欢镜子里的自己,但是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一切都会变好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对于我来说无怨无悔就行了。
BQ:成长路上挫折和名利哪个对你更有激励性?
ZH:挫折更有激励性吧,挫折让我思考,我喜欢活得有点挑战性。对于命运来说,它不管给予你什么,你都要去面对和接受,当然我们要往积极的方面去想。我内心自由,但又不太喜欢孤独,会尽量掌控自己的情绪。我发现安静是最有力量的,静比动的力量大。
BQ:有没有想过某一段青春时光再重新过一次?
ZH:也许再老一点儿的时候会想要再走一遍,但现在没有特别想要重新过一遍哪段时光。走过青春以后,确实会失掉很多最初的感觉,柔软敏感的内心会变得坚硬麻木。我希望大家看完这部电影,还能找到一些最初的那份柔软。
我也不希望回到过去,现在比较好。曾被人问如果给十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会写什么?虽然不知道那时的自己在做什么,但很想告诉自己:“所谓的荆棘只是在你的眼里,绝对不会在你的心里,好好地走吧,你可以的!”
BQ:从 2000年毕业到现在 13年过去了,你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还是转瞬即逝?
ZH:不慢也不快。我至今还对上学那条路的样子印象深刻,路上有井水、水桶,还有个篮球制成的打井水的工具。
BQ: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角色对你的工作有直接的帮助吗?
ZH:都是丰富了我的人生吧,让我不会觉得那么寂寞。我有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不去跟别人攀比、计较,更在意自我的满足,这些让我的内心更有力量了。做了妈妈,我觉得自己的心理和生活都安定不少。
BQ: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角色?
篇8
一、出色的文本与优秀的剧本改编“嫁接”
电影《致青春》的蓝本是2007年出版之后就开始在网络上风行一时的同名小说。创作者“80后”美女作家辛夷坞以女性的笔触、深刻的心理探析以及合理的人物安排、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情节的层层推进等文学手法将怀旧的主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其本身就具有相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它不仅吸引了在校读书的莘莘学子,也吸引了广大中老年读者。也许是因为它“青春”的关键词,也可能是因为“终将逝去”这样一个限定语,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谈青春逝去似乎还为时过早,但对中老年人来说,却带着某种宿命的感觉,引起了共鸣,起到了极大的心理暗示和感情上面的感染。当然青青校园的种种,对上点年纪的读者来说,也一点不陌生,尤其是上过大学、住过宿舍,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的中老年读者,更会从中捡拾到当年的点点滴滴,收获到感动和感慨,还有人世飘零的沧桑。在命题的时候,辛夷坞可能就顾及了读者群体的延展性,在抓住年轻人的同时,也尽可能多拉拢一些上年纪的人。其实文学创作就应该是这样,抓住的读者越多,作品就越具有生命力;感动的人越多,就会越成功。当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讲的是文采,而一部文学作品更要紧的还包括思想内涵,否则仅仅玩弄辞藻、文字华丽却空洞无物那样无病的作品或许与文学、与大众关系既远且陌生,会有很强的疏离感,从而成为十分小众的东西,生命力一定不会很强,更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辛夷坞的《致青春》既反映了当年“80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也融入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还表现出新一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和对幸福的向往、追求与对爱情的理解和不同于老一代人的新潮。这样一部作品,不能完全说它是浪漫主义,也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做定论,因为其中既有浪漫的幻想与疯狂的行动,还有残酷的现实做背景。时展到今天,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就不会是纯粹的浪漫,也不会是绝对的现实。辛夷坞的《致青春》也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立场才会创作出一部那样出色的作品。
如果说底版好就一定会冲印出好照片来恐怕也不尽然,要把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也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电影剧本需要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真实内涵,更要将故事改编建立在对电影艺术和规律有充分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甚至需要大刀阔斧地斩削。毕竟电影的容量与文学作品相比较,有着自己短小精悍的特征,要将原著中的人物、故事、冲突、表现得活灵活现,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能力,更需要悟性。
事实证明赵薇找到李樯来改编这部小说,是独具慧眼的。李樯没有辜负导演的期望,将原著的精华吸收并演绎得合情合理,而且将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将原著中不适于电影来表现的冗长与难捱砍掉,使得冲突更集中、更具有震撼力,甚至具有催泪的效果。早有学者讲过:一个人可能会忘掉让你笑过的,却不可能忘记让你哭过的。李樯的改编既让你笑,又让你流泪,这样高超的改编技术也很值得赞叹。
当然李樯的出色改编也是有基础的――李樯就是曾经和顾长卫导演、演员张静初合作拍摄《孔雀》又撰写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立春》等影视剧本的著名剧本作家,只不过许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而已。
二、演职团队的倾力奉献
导演赵薇的演艺生涯基本是大众所耳熟能详的,但拍摄电影作为导演和出品人却是她的第一次。也许许多人对赵薇会有一定的看法,但她拍摄的这部电影一定会是她艺术生涯的新开始,因为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
赵薇选择了海峡两岸的演员共同来演绎这样一个许多人都熟悉的作品,演员群体的表现也没有令人失望,情至真意至切,演员的表演也是用尽浑身解数,没有一点造作的成分。演员、歌手韩庚饰演林静,来自台湾的赵又廷饰演陈孝正,饰演郑微的杨子姗,饰演朱小北的刘雅瑟,饰演阮莞的江疏影,饰演施洁的佟丽娅,这些“80后”演员来演“80后”,角色年龄和人物年龄一致,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可沟通,演员与角色的距离就不太远,而且这些演员本身就有一定的演艺经历,甚至可以算是本色出演,不逼真几乎没有可能性。何况还有杨澜、韩红、潘虹这样实力派明星加盟,电影也就聚集了相当高的人气。
论及电影艺术氛围的问题,还需要提到影片的作曲窦鹏:窦鹏是窦唯的堂弟,也是知名音乐人。他4岁就开始音乐学习,有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团电声乐团歌手及键盘手的经历。现在窦鹏已经成为资深音乐人,创作经历十分丰富,中英文歌曲演唱、作词、作曲、键盘、制作人、摇滚、爵士等多个专业领域均有涉足。窦鹏对各个音乐领域都怀着浓浓的兴趣,广泛涉猎和涉足。由此,他熟悉各类音乐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以及创作的技巧自然对他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音乐的痴迷和执著使他的音乐创作不仅硕果累累,而且颇带有一定的深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影视音乐制作方面,窦鹏也小有成就。2000年以来,他从电影《苏州河》的片尾曲《恍惚的眼前》、电视剧《京都疑云》《陈圆圆》《非你不可》《电影学院的故事》《民国往事》、电影《杀生》等一路走来, 2012年因为《杀生》出色的音乐制作而荣获第11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音乐奖。2013年,窦鹏为电影《致青春》制作的音乐和主题曲获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成为他音乐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关于窦鹏的消息所说,他宁愿为了事业、为音乐而舍弃安乐的小窝和幸福的爱情,为了音乐事业,他甚至舍得付出所有的一切。这大概就是一种精神,为了音乐而牺牲的精神,一种为了创作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的痴迷。有了这样的精神,窦鹏使用各种音乐元素、音乐风格,将《致青春》的艺术氛围和品位推向顶峰也是意料之中。
一部优秀影片虽有许多相关因素,但最关键的还在于人――全体演职员工的敬业精神。《致青春》成为2013的热门电影,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团队,有了像窦鹏这样出色而又颇有深刻音乐情怀的职业人的参与,才能在原有好本子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加工创造,打造一部当今物欲横流时代对青春、对爱情、对生命、对人生价值和意义进行探索的文艺片。换句话说,整个制作团队的艺术情怀与窦鹏的音乐情怀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全片充满了活力、张力与感动人的心理魔力与吸引力。
三、思想的深度与综合的艺术魅力
正如前文所言,电影也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电影的思想要通过各种相关的电影艺术手段来表现,包括故事,也包括台词,还包括整个艺术氛围等所共同表现出的倾向性。
电影《致青春》由于反映了校园生活,又是出自赵薇作为导演和制作人的第一部作品,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学院派电影的痕迹,存在诸多不足,人物性格变化的设计和剧情安排不尽合乎情理,有些地方过于美化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嫌疑。但这也恰好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特色。而且由于窦鹏出色的音乐制作,弥补了其中的许多缺憾,令观众不去或者很少去关注情节的不合理以及人物性格变化的仓促与草率,而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关注场景和人物心理、情感的波动上,放在人物命运的大悲大喜和面对抉择时的痛苦与哀伤,从而传导给观众的是伤感,那种青春里难以躲避的种种伤感,还有那种青春终将逝去的伤感,还有人物命运与自身命运相互联系得来的莫名的伤感。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剧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以及喜怒哀乐,并且调动观众的思想感情与剧中人同悲同喜,更能唤醒沉睡在观众心灵深处那种自己的感伤、过去曾经有过的感动,实现对作品的感动、对人物的感动如同身受的那种力量,就是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也是窦鹏的音乐感染能力。
对于正在享受或挥霍青春的人来说,电影《致青春》要表达的是告诫;对于已经失去了或正在失去青春的观众,那是一种同情,也是一种内心的深层交流。窦鹏也已经不再年轻,创作该片的音乐,恐怕也糅合了他自己对人生、对爱情、对生命的感悟,艺术家能将自己的感悟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也是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对普通观众来说,窦鹏《致青春》的音乐也不是没有作用,因为他很好地理解了剧情,理解了人物,理解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才会在合理的前提下或诠释或渲染、或夸大、或催化场景和情节中感人的元素。窦鹏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搞艺术的人基本都是,否则其作品难以想象。这就是感性。电影又是一种较为感性的艺术形态。为电影作曲就不能忽略这一特点。窦鹏的音乐创作着眼点也正在于从感性向理性延伸。《致青春》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并不长,也就七年而已。但这七年间,人物由大学新生到大学毕业,由充满阳光的莘莘学子变成了职场上奋力拼搏的白领或成功人士,有的人志得意满,也有人为当年自己的选择痛悔不已,有的人为了爱情不断求索而毫无结果,有的人却为了爱情撒手人寰,酿就一个悲剧。一部阳光电影有这样的情节,却没有令人生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悲欢离合、旦夕祸福。主人公郑微是一条主线,郑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郑微的心理变化,爱恨情仇都需要音乐来表现。窦鹏也正是抓住了郑微这一故事主线,所有的音乐创作都由郑微的环境来决定,音乐的格调、色调和旋律、节奏,都与郑微出现时的每个场景密切相关并不断变化,从而反映出一个可爱又有个性的漂亮女孩子的心理、情感、性格。
电影《致青春》有着多种不同韵致的场景,也有多重色彩,不过都围绕着剧情和人物心理与性格的变化。也正如片头郑微那一段带有玄幻色彩的梦境,既符合郑微的年龄,又与郑微当时的心境一致――寻找少年时期的梦想,追寻自己喜欢的人的足迹而来到陌生的城市读大学相协调。
《致青春》是一个好剧本,饱含着大量信息。两者相互结合血肉相融就表现为音乐与影像的高度统一,情节带着音乐的感觉,而音乐带着情感倾诉的能力。也正是如此,共同构成这样一部在2013年引起轰动的电影。尽管它的导演是那样的稚嫩,却不妨碍影响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黄国玲.网络小说到热门电影的嬗变――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二次创作[J].东南传播,2013(08).
篇9
怒放的生命,鲜活而深刻,是我们每个人处青春期时最美好的奢望。随着时间流逝,有些人完成了这些奢望,有些人只能孤身唱着《老男孩》,回忆着年少时的梦想。
梦想是不分年龄的。或许只是因为年轻,我们敢闯。可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点:敢闯并不意味着乱闯。青春并不是用来挥霍的,最终的最终,我们会成为普通人。
生活并不总是甜的,那些言不由衷的苦楚,时常会将我们压得很低很低,如世间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别人以为你是不足为伍的小兵就算了,如果你自己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可能你早已被生活的黑幕吞噬全部,没有个性、没有梦想,只是在活着,这样的日子很可悲!
《北京青年》是励志的、醒世的,何东的“闷”,何西是“纯”,何南是“飘”,何北是“二”,似乎就是埋伏在身边,亦或就是自己的影子。是应该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还是违逆旨意,找回梦想?
青春有时候就像一道耀眼的光,看似光芒万丈,却会晃晕我们的眼,让我们看不清脚下的路,也看不清眼前的人。只有经历了一场看似荒唐的折腾,这道耀眼的光才会渐渐变得柔和起来,让我们看清脚下的路,看清眼前的人,更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而这种折腾或许就是剧中的重走青春的意义吧。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懂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篇10
04、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05、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06、原谅她不能给他安慰,每个人最终都只能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
07、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08、离上课还有5分钟,拼命跑的是大一,已经上课5分钟还在慢悠悠走的是大二。
09、碰到什么样的男的都不要紧,就怕遇到了传说中的洋葱王子,你想要看到他的心,只有一层一层地剥掉他的外衣,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让你流泪,最后才知道,原来洋葱根本就没有心。
10、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11、眼泪是无谓而徒劳的液体,流泪的人是愚蠢而可悲的。
12、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
13、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面前,当你想见一个人时,又怎么都找不到他。
14、得到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5、是我的,就是我的,走了的,只能说明他从来没有属于过我,也许爱情是刚性的,婚姻却是柔性的,我们都得学着妥协。
16、也许这才是成年人的感情,放在天平上小心计量,你给我几分,我还你多少,我们可以付出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再也经不起虚掷和挥霍。而年少时不计代价去爱的我们又到哪里去了?
17、见鬼去吧,什么终将逝去的青春,我赌一次永恒!
18、青春是有限的,不能在犹豫和观望中度过。
19、万物守恒,所以一个聪明人一般都搭配一个傻子。
20、当年舟车劳顿只为与爱人片刻相依的她,一心只想把那份感情守成天长地久的她,可曾想到会有今天?爱着的时候,以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一生,谁料到一朝梦醒,就站在了另一个人的身边。
21、她如何能不爱,感情不是水闸,说开就开,说关就关。那场感情,她豁出了自己,一丝余力也没有留下。而他是在她最快乐的时候骤然离开,中途没有争吵,没有冷战,没有给过她机会缓冲,让热情消散,如同一首歌,唱到了最酣畅处,嘎然而止。
2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23、“那为什么你不哭?” “因为掉眼泪也不能让我找回它。”
24、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25、快乐转瞬即逝,唯有疼痛铭记于心。
26、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
27、看得见的伤口,迟早有一天会痊愈的。
28、我们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结伴一起到终点。
29、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30、我们的一颗心,曾经火热地揣在胸膛里,滚烫得无处安放,急不可待地找人分享这温度,从没想过它有一天也会冷却,冷到我们只得自己环紧自己,小心翼翼,唯恐连这仅有的暖意也守不住。
31、在男人的世界里,女人其实只是一片点缀的白云,他偶尔会赞叹它的无暇和美好,也会对它留恋,但决不会为了它而放弃浩瀚的天空。当然,还有更聪明一些的男人,可以踏着云彩叠成的阶梯一步登天,又或者在风雨来临之前,希望在云下得有片刻安身之地。
32、别让我再等你,我怕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一直等在原地,更怕我们走着走着,就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33、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管当初他给过怎样的承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永远比女人现实而理性。
34、出轨的男人死前把房子和遗产留给了妻儿,却把最爱的一片树叶赠给了他爱的女人。爱情的分量,也不过是一枚落叶和死后的尘灰。
35、喜悦出于巧合,眼泪何必固执。
36、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一个人彻底的伤了心而改变他的自然规律,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生活依旧继续。
37、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毕夏普《一门艺术》
38、很多东西就像气球一样,看上去很美,但你不能戳它,一戳就“砰”的一声,什么都没有了。
39、《海的女儿》里,上岸的人鱼公主为爱蜕变出人类的双足,然而落地的每一步,痛如刀割,她的痛不仅因为她丧失了原来的自己,更是因为太多的委屈因由,无处言说。
40、时间真是一剂霸道的良药。
41、“没办法,女人就是容易为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挺可笑的。”
42、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43、月光再亮,终究冰凉。
44、原本我们苦苦放不下的一些东西其实是那么微不足道。他说的也许是对的,我爱的不是他,而是我对爱情的想象,现在,我是爱上了这个地方。
45、我长大了,他还没有。
46、一见杨过误终身。
47、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好的或坏的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
篇11
类型: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26日 中国
本片改编自辛夷坞同名畅销小说,赵薇的首部导演作品,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专业的毕业作品。撇开赵薇这个名字,关锦鹏担任监制更加让人期待,作为香港最重要的艺术片的导演之一,他对于情感细腻的刻画甚至不输于李安。其实更多人不希望此片被翻拍,因为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导演能够诠释这份美好。
盛大婚礼The Wedding
导演:贾斯汀・扎克汉姆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黛安・基顿/苏珊・萨兰登
类型:喜剧
上映日期:2013年4月26日 美国
一个奥斯卡影帝、两个影后,你会好奇这几个老戏骨之间能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其实无非就是吵吵闹闹、你一句我一句,此片也不例外。德尼罗与基顿饰演一对早已分手的老夫妻,他们收养的儿子与女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本的生母突然杀将出来决定参加亲儿子的婚礼,而且她还是位虔诚的清教徒。为瞒住生母,德尼罗与基顿只能逢场作戏再次扮演夫妻,一系列貌合神离的搞笑事接踵而至……
乔布斯Jobs
导演:约书亚・迈克尔・斯坦恩
主演:艾什顿・库彻/德蒙特・莫罗尼/马修・莫迪恩
类型:传记/剧情
上映日期: 2013年4月19日 美国
此片从开拍之际就一直被炒的沸沸扬扬,更多人对它的关注,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还有他那神秘的私生活和传奇的人生经历。黛咪・摩尔的前小男友艾什顿・库彻就外形来看,跟乔帮主还是很相似的,好莱坞能选出来的人,可能也就他一个了。
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主演:本・阿弗莱克/瑞秋・麦克亚当斯/欧嘉・柯瑞兰寇
类型: 剧情/爱情
上映日期:2013年4月12日 美国
此片就曝光的剧情而言,实在太烂俗了,总结一句话就是:一个无所适从的花花公子在旅行期间与一个陌生女人发生恋情,回到原有生活与其成婚后,他又和前女友旧情复燃。镜头画面十分的精美,有着很浓烈的泰伦斯・马力克的痕迹,被誉为哲学导演的他,评价从来都是两极化的,或许你也不用抱什么太大的期望。
痛苦与收获Pain and Gain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道恩・强森/艾德・哈里斯
篇12
《致青春》这部电影,真的不得不用“火爆”二字来形容了,短短上映十六天,票房超过六亿,以惊人的成绩跃居内地电影票史排行榜第十四名。其实就我个人认为,这部戏之所以这么卖座,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青春二字。青春二字看似平凡,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但是却能勾起人们尘封已久而且是早已腐朽的记忆
春风吹拂,流年往复,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带着梦想走在理想的海角前,却又无法抑制的怀念过去,或许我们真的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往事的烹煮。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欢依靠回忆度日,喜欢将青春那些泛黄了的书页拿出来重新翻读,待到悲怆的秋风吹散时光的诺言,才猛然发现,原来美好的梦不等于昨天
看完《致青春》之后,说实话我很喜欢。不过要问我最喜欢这里的哪个人物,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郑微,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可以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自己高考的志愿,千里追寻青梅竹马的林浩,一份真情让我感动。奈何命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捉弄人,在这样一个巧合众多的校园里,偏偏上演了这样一场人情冷暖的时差。
可能青春期的每个孩子都做过郑微,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不顾一切,亦或许,真的在爱情面前,完美的天才也可以变成一个十足的傻瓜,但是最终他还是被陈孝正无情的抛弃了,一场彻骨的爱恋最终演变成了一个无果的结局。有人说陈孝正太无情,其实我倒是觉得陈孝正自始至终都做的很对,他不能确保自己有能力给郑微幸福,继续走下去可能结局也会出现悲剧,这时候我认为放手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我相信看到这句话之后会有很多人反驳我一份真挚的爱情应该是不俱生活的苦难,即使面对贫穷生活的困扰也会在一起很好的生活的吗,其实我不得不承任贫困中的相依的确可以诠释爱情的真谛。但是:贫穷虽然可以提供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是它也可以阻挡我们婚姻的脚步,它会使我们忘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而带着一份不忍与伤心彻彻底底的皈依生存本身,大家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贫穷是婚姻的坟墓。
男人就好比一颗参天大树,爱情是绿叶,事业是红花,如果一棵树上一朵花没有,那即使长满了绿叶也是朽树一株。
“爱情是一条河,我们都是瞎子,又有谁不是摸着石子过河的”当听到林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中一阵悸动,爱情真的是条河,青春的我们都被它所淹没,有的沉入了海底,有的人游上了岸,沉入了海底定格成了永恒,游上岸的成为了楷模
我相信年少的我们都有对爱情的渴望,我们可以忘记时间,忘记地域,只为那份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以为可以天长地久,让心灵栖居爱情的海洋,可是没想到到了青春这场戏份的结尾,却还是在与现实的赌博中输掉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爱情不但是条河,同时还是辆车,阮莞上错了车,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老张偷偷的上了阮莞的车,最后却坐过了站。郑微和陈孝正上了同一辆车,林静和施洁上了同一辆车,最后林静和郑微在同一个站点下了车。我们很难说清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谁对谁错,我们只知道我们顶着青春的头衔,做什么都不能算错。
篇13
这是一部散文式电影。因为它要顾虑的事情很多,摆布起来又都很微妙,有那种外人看不出的吃力:无法靠单纯的戏剧性事件做抓手,只能凭内在戏剧性的起承转合来推进,所以怎么讲故事特别吃功夫;没有强大的视觉效果做依靠,只能在具体而微的寻常中体现诗意,所以电影表现手段特别吃功夫;没有鲜明的开端、发展、、结尾的叙事线索,只能靠旱地拔葱地制造一种节奏来引领观众,所以导演对于电影内在的情绪逻辑的把握就特别吃功夫;散文式,而同时又是群像展览式的电影的格外吃力之处在于,编织感。你要把几条并行的线索,不动声色的编织起来,人为却并不着相。这个最难。看似随意而时时都需取舍,掩盖设计而处处都是设计。导演没有几分真功夫,是断然会出大纰漏的。但是,看过之后感觉,真的挺好。这绝不是一部靠卖明星卖诚意卖情怀去搏出位的电影,赵薇扎扎实实拍了,你可以踏踏实实的看。
当然,这并不是我要说的。
我以为,谈恋爱以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为界限,存在一个显著的古典和现代派谈恋爱的分界。《致青春》虽然讲述的是90年代中期的大学校校园,同住一个宿舍的四个女生的恋爱故事。但因为那时候手机、互联网还没有风行,所以看起来这几场恋爱都是当面锣对面鼓,稳扎稳打的谈法,是古典派的谈法。所以,这虽然是一部八零后的电影,却并不使70后60后感到隔膜。
“小飞龙”郑微是个大大咧咧但聪慧明觉的女孩子,她谈的是一场性情中人才会有的轰轰烈烈但是漏洞百出的恋爱。因为偶然的不打不相识,不可遏制的爱上了家境贫寒但是学业优秀对自我设计容不得一厘米差池的陈孝正。这对前半场的欢喜冤家在历尽劫波之后,仍然以男方的背弃收场。郑微失去了初恋,收获了自我认同;大美女阮莞是一株温润的校花,全校男生暗恋的对象。她的对象远在另一个城市上大学,她对爱情有一种随和外表下掩盖的痴狂,痴狂到可以旷课跑到男友的城市去为男友的一夜之失去收拾残局,痴狂到只要赵世永一声召唤,哪怕马上嫁做冯妇了,也要千里万里赶赴,拼死一会。阮莞牺牲了所有人包括自己,成就了她自以为的爱情。令人难忘的一个场面是,当初还是个大学生的她,抱着已是方寸大乱的男友,像个悲伤的母亲;家境贫寒的黎维娟是一个对未来存在深度自我设计的女孩,是内种生怕被占了便宜,生怕自己吃了亏,生怕自己的爱情和处女膜卖不出好价钱的精明的女子。在了结了跟河南老乡一段似有似无的情缘之后,早早地嫁做商人妇,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个眼神惊惶的豪门继母;男孩气的朱小北,在生活的重压下回避了爱情,但她回避不了的是世态炎凉,并最终为了尊严冲天一怒,被迫离开校园,独自闯荡,安身立命。
如果稍作总结,不难发现,故事里所有的男孩儿都配不上他的那个姑娘:陈孝正配不上郑微的勇气,也配不上校长女儿的勇气;赵世永配不上阮莞的勇气;操蛋的校方配不上朱小北的勇气。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我是打心眼里认同的这个判断的。一个女性视角、女性立场、以女性的自我救赎作为立意的作品,《致青春》几乎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而不是爱情轻喜剧。
这是一部有态度的电影。这是本片和赵薇不得了的地方。
影片最重要的态度发生在郑微在得知陈孝正背着她利用了校长女儿的好感抓住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光速办理好出国手续马上要绝尘而去的当口。当最初的慌乱平静下来,郑微对自己的闺蜜说:“爱上他是我自己的选择,为他付出是我自己的选择,现在我要为自己的选择结账,这没什么好抱怨的。”影片的最后,郑微又对这位试图重叙旧情的前男友说:“还有意义么。现在我们对于彼此都已是无用之物。”想想看,这几乎是我听见过的,一个女人对于伤害过她的男人所能说的最诛心的话了。
郑微的态度告诉我们,爱情不是用来沦陷的,而是用来处置的;男人不是用来敌视的,而是用来超越的。
扯远一句,在超越男人这件事上,女人的结局无外乎三种。打个爬山的比方吧。有一种呢,一辈子艰苦跋涉,恨过爱过,嫁了从了皮了累了,最终匍匐在山脚下,主动选择把自己的内心格式化,一辈子只面对着这一堵山墙过活,时时堵着心。就比如黎维娟;第二种女子,经过艰苦跋涉,她登上了山顶。这时候,当曾经的世界终于踩在脚下的时候,她终于发现,她看见了风景,这风景来自内心,那么美,那么丰富,令人心旷神怡。于是,她的人生开始了另一段故事,这个故事往往与自我修持心灵成长有关,沿路仍然会有很多的精彩,但已和脚下的这位男士无关。所以有话,所有有境界的女子,都曾经有一位逆渡她的男人。就比如郑微;还有一种女子,经过艰苦跋涉,她也登上了山顶。但是神奇的是,她并没有爱上这座山,而是爱上了攀爬这项运动。于是她们变了。她们内心坚定,目光清澈,一路小跑,欢快地穿越在生殖器的丛林里,并不稍作停留。而男人对于她们来说,分成了简明的两种,能睡的和不能睡的。这类女子,通过物化男人,解脱自己。这样的例子,在影视作品里不多,在生活里不少;
超越不了男人的人生,是被各种心碎煎熬的人生;超越了男人的人生,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旷达却终不免苍凉的人生。男人,无一不是承欲而来;女人,大多难脱情执深重。《致青春》大概说清了这个实相。
其实,这也不是我要说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至少还有一个价值,那就是,它会使很多的观众,在电影散场离座而起的时候,回记起了自己的青春。不管是上世纪初《大浪淘沙》里面的革命的激越的时代,五十年代《青春万岁》里面兴致勃勃、百业待兴的时代,七十年代《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残酷而浓烈的时代,以及未及书写的万言难尽的八十年代……总是会缅怀,会眼前一热,心头一软。私下觉得,过往的所有时代虽然各有各的调性,各有各的悲欢,但是和当下这个时代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前的年轻人总还有机会为了爱情以外的东西而激荡。我们有机会领略为了某种信念相濡以沫,同气相求,我们有机会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发声,甚至有机会以自己的血肉晴朗共和国的天空。那时的我们笑容明媚,男孩志存高远,女孩灿若夏花。那是我们曾经的青春,虽然终不免背叛了,却仍然荡气回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