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校外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外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外实训总结

篇1

还有廖老师的课,也让我开了眼界。廖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突破重难点,老师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制了教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理念和思想的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三、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课程,如精读,让我们重温了以前学过的一些语法知识;还有语音课,语音老师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她对每个音素的生动讲解让我们对牢记在心;她还给我们上口语课,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口语,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在这几天里,我们不管是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还是听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四、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篇2

既然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去实训,那么,就需要作为实训基地的相应单位提供配套的指导老师,而从确保学生在校外基地有人带领并训有所获角度来说,更有必要高标准配备校外指导老师。第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之所以走出学校展开实训,目的就在于获取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便要求校外指导老师应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一线工作人员,避免由没有进出口业务经验的人充任;第二,如果再虑及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那么在首选一线工作人员的前提下,还应尽量挑选较为系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当下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的业务员,确保尽可能地在实训中给学生以相对的专业指导,引导学生消除学无所用之感;最后,校外指导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企业产品相关知识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讲解,同时还要能和学生共同处理相关的进出口业务,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制单跟单、办理货运甚至处理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贸业务处理能力。

三、校内教师角色要拓展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校外实训的安全、高效展开,学生的校内任课教师必然要通过恰当形式担负起相应责任,但既然不再是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那么校内任课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拓展非常重要。一则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实训,就必须有相应的校外实训规则,并且,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任课教师也必须按实训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此保证实训的秩序;二则要做一个好的协调者,实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主要由校外指导老师负责,但校外指导老师却又不具备校内教师的相关职能,因此组织学生外出实训的校内教师必须充当好协调者的角色,努力协调好校外指导老师与学生在教和学等方面的关系;三则要做一个好的学习者,在学生展开校外基地实训的过程中,作为组织者的校内任课教师也应该利用机会充实自我,特别是多向基地指导老师学习国际贸易的实践知识,弥补知识结构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

四、校外实训内容要精到

学生到校外基地展开实训,根本目的还在于学知识、验真理,只不过是采取了与课堂理论学习不同的实践方法,以图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校外实训内容的确定不能随意化,而是要做到精到且有现实针对性。一是正视学生的基本角色,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外基地的实训内容,即学生不是打工的,诸如端茶倒水之类的打杂活,偶尔可以请学生为之,但绝不能作为主要内容,校外基地实训内容必须紧扣国际贸易的专业性质;二是校外基地实训内容应该基于课堂的理论教学,不能因为实际操作与课堂所学理论间的差异,就试图使实训内容纯粹以校外基地为样板,从而导致实训背离其初衷,甚至让学生产生理论无用之感;三是校外基地实训应服务于提升学生按流程动手的能力,因此在内容上必须具有现实针对性,具体实训内容要从最初的产品知识的认识,到商务谈判、外贸函电业务的处理,再到单证制作、跟单、办理货运和保险、报关和商检、结汇、退税等流程展开,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更能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

五、校外实训过程要严整

要确保校外实训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校外实训内容的精到,还需要对实训过程进行严格地计划安排和监督。首先,对实训过程要进行计划安排,如实训时间的长短,实训内容的制定,实训考核的标准等,在每个时间段,实训哪些内容要事先做好计划安排;其次,合理安排实训的内容,对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实训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对整个流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另外,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不仅要使学生对外贸流程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企业产品知识的了解亦很重要,因为这往往是学校的理论教学中所无法涉及的,因此,实训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两者的时间,使学生加深理解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同时,亦能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最后,要避免形式,校外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要全程监督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严格按照实训的计划安排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实训的机会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要非最终流于形式。

篇3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

三、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

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篇4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支持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

早在2006年教育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各大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实习的制度,有效的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所以近年来校外实训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市场营销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走出去”就成为了学生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步骤。根据调查了解,现今在我国有很多职业技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且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相对较大。

(二)、校外实训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支持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外实训教学,但从目前来看,校外实训教学的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待校外实训教学的态度多数学生也是“百感交集”,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非常期待校外实训,并认为校外实训实属于必然的学习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对校外实训又颇感无奈,因为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往往达不到学生所期待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满怀期待而去,略带遗憾而归,所以好多学生对待校外实训教学成了“形同鸡肋”。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校外实训单位不够稳定。很多高职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学校花了不少精力建设的实训单位往往一两次实训后就放弃与学校的合作。

2、校外实训单位单一,实训内容单调。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销售管理技能实训、广告策划实训、推销能力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等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真正进入公司相应的部门才能接触到相关内容的实战训练。但现实中,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相关内容的训练。

(二)、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经验。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比较晚,师资缺乏,而拥有企业经验,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就更为匮乏,很多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更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到营销专业。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很难做出及时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因为好多问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对于没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来说,对于问题的认识比起学生来说并没有更多的优势。

(三)、实训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实训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方面,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发展的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实训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院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而制定过程中往往缺乏了一定的规范性。二是针对教师管理方面,校外实训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规定一般不太严格详细,大多数指导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实训期间到实训单位察看几次,每次察看也只是例行公事的“蜻蜓点水”,到校外实训结束时,象征性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习报告给学生的实训结果评价打分,然后递交上一份工作总结,并没有亲身参加到学生校外实训的过程中,这样的实训指导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三是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学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远达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实训结束后学生递交上来的经过企业考核的实训报告评价往往都很高,而且趋同一致,缺乏可信度,所以很多学生对校外实训采取应付态度,导致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更是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效果的意见

(一)、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交流。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后,校方应更加关注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以保障实训基地的稳固和可持续性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定期检查制度、联络感情,并分担企业的精力;保证随时都有学校专业教师或企业外聘指导人员进行实训指导,以解决学生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实训教学要求,保证实训质量。另外,加大实训基地的开发工作也势在必行,不能只图方便,集中于餐饮和超市等行业,应加大力度,扩展实训单位的范围,联系一些社会上较为知名的企业,以项目为依托,例如广告策划实训教学,可以联系相关的广告公司,将广告公司的业务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把学生的作业与公司员工作品一起参与客户的评价。对于进入公司管理层实训的同学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保守公司商业秘密,获得公司的信赖。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在解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的问题上,一些学校采取的办法值得借鉴。一是“送出去”,将校内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对于到企业培训的教师政策上要给予支持,在保证发放基本工资的同时适当给予教师一定的补助。培训次数可根据时间不定期培训,每次的时间以半年到一年较为合适。同时鼓励教师考取“营销师”“高级营销师”证书。二是“请进来”,聘请一些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由校外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实训指导工作,手把手的传授、帮助和带领,对于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帮助。

篇5

一、落后地区中职学生现状

由于传统观念及普通高中的连年扩招,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况愈下。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又没有达到打工的年龄而被迫选择就读中职。厌学和缺乏自信是他们的标识。家长也认为读中职只是为了让孩子养大身子,并不对孩子抱有学习成果的期盼。因此很多学生在学校是混日子,提不起学习兴趣,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非常薄弱。

二、落后地区中职学生流动性实习实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根据市场用工报告,发展中国家当前最缺的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顺应市场人才需求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中职教育中,实习实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完善的实习实训机制也是职业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亮点。实习实训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校内实习实训要求学校有较高的实验室配置和功能齐备的实习实训场地,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实训,很多中职学校采用把学生送往工厂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充当流水生产线上的一员,从事的只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技术含量不高,又得不到专业老师的及时指导,甚至跟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本对不上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能得到提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学校对流动性实习实训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深入乡镇或社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派专业教师指导,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周边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帮助群众修理电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给群众进行电脑维修、调试和技术咨询等。这样做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四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成见。

三、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特点

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为自主性、分散性的特点。一方面,流动性实习实训在时间,地点,学生组织,教师管理,实习内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另一方面,由于流动性实习实训是在乡村或社区开展,如果工作做得不细,组织不严密,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有可能会显得散漫或忙乱,从而使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而得不到实效。

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有效监控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探讨出最适合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模式。

四、流动性实习实训管理模式探讨

为了对中职学生流动性实习实训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取得良好的实习实训效果,必须对流动性实习实训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

1、实习实训时间地点的确定

调查组的教师深入周边乡镇、社区进行实地调查,遴选出适合学生实习实训的地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天气情况确定实习实训时间。

2、实习实训班级人员的确定

选定中职二年级某专业的某一个班级,班主任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确定参加实习实训的人员。

3、实习实训人员的分组及指导教师的确定

把要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按照成绩稍好的跟成绩较差的互相搭配的原则,每三人为一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每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选出大组长。每一个小组独立完成实习实训内容,有什么疑难问题,交所属大组一起商量解决,再解决不了的,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组长要负责本组学生的管理,大组长问责小组长,小组长管理好本组成员。每两个大组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实习实训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每两个大组配备一名生活指导教师,负责解决专业技能以外的问题,并维持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纪律,保障实习实训顺利有效的进行。

4、实习实训内容的确定

学生实习实训前调查组教师提交调查报告,专业教师根据报告上群众的需要(比如群众的家用电器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需要维修),推断可能会用到哪些专业技能,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前的针对性突击培训,大致确定实习实训的内容,避免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慌乱。

5、实习实训的总结与奖励

每一次校外流动性实习实训完以后,要求每位学生交一份实习实训心得体会,要求每个大组交一份实习实训总结,并且开班会交流实习实训经验。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每一次实习实训的情况,评选出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进行奖励。通过经验交流,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避免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走过场,应付了事。通过奖励,激励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实习实训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篇6

二、组建一套完善的实训模式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必然会促进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变革,使着相关的实训模式不断地完善。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要改变传统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授模式,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讲授具体的指导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方法来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总结讨论。再由教师指导教授,实施再教学、再实践。最后,由教师在课后进行总结提炼。就拿《片剂的制备及其释放度试验》来讲,老师首先按照“乙酰水杨酸的制备—乐来的合成—苯乐来的片剂制备—测定片剂中苯乐来的含量及其溶出度”的操作流程来一遍,详细介绍其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布置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把遇到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学生间讨论,老师就讨论的结果给于解答和解疑,同时,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做到师生互动,等到师生间讨论结束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地仪器操作,最后做到人人都会操作的目的,达到真正掌握技能训练的效果。

三、完善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

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职药学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构建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对于改善高职医药教育实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使老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校内实训中心的平台,承接社会或者是企业课题、项目,使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技术开发和科研的实践能力。对于设备实训的老师来说,要求相对来说就要高一点,首先加强教师在仪表、器械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就是熟悉制药的各个具体程序和工艺,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最后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对设备进行具体的技术改造。

四、不断规范实训教学管理

实训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实训过程的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当实训项目落实之后,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把训练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训练日上,并做好相关的日记记录。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学生的实训日记做好管理监控,以确保每日的实训内容落实到实处。

(2)制定标准,严格技能的考核力度。对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制定技能考核大纲,学生在教育实训结束之后,学校要依据考核大纲进行技能测评,对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通过,没有达到标准的则要重新进行训练。

篇7

一、创新教学理念,统筹安排校外实训活动

(一)目标定位准确。中等专业学校畜牧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农村基层一线相关岗位,如规模养殖场、兽医门诊、动物饲料销售企业,等等。在校外实训工作安排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方面特点进行针对性考虑,将校外实训的培养内容设定在动物防疫、动物疾病防治和兽医药销售等领域的实践技能方面,在选择校外实训单位与对象时便于紧密联系。

(二)时间安排合理。在畜牧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时间分布上,以三年制为例,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校外实训活动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可在第五学期设置4周左右的实训时间,结合学生的专业与技能状况进行能力巩固性训练,在第六学期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进入到单位进行岗位实习,提前熟悉工作,进入状态。此外,在前四学期的时间里,教师还可以采取分散方式安排学生就近实训。

(三)实现资源互补。在前四学期的实训中,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穿行,与周围的农技中心、养殖场和销售企业联系,季节性忙碌的时候,分批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单位弥补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训机会。

二、充分开展准备,全面落实各项前期工作

(一)合理选择实训时间地点。为了保证实训成效,在实训的时间与地点选择方面要仔细考虑,在前四学期的实训时间安排上,应当以春秋季节为主,因为在这两个季节,相对属于繁忙的时段,实训内容较为丰富,同时也受实训单位欢迎,增加帮手,地点应当以学校附近为主,侧重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第五学期的综合性实训中,时间应当以实训单位方便为宜,地点尽量距离学校近一点,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训则结合学生的就业期望直接工作,时间、地点为次要因素。

(二)精心编写实训指导材料。在实训时间与地点确定之后,教师还要与实训单位进行研究,共同制定实训的教学目标、措施,以及实施计划,保证整个实训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提高实训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实训单位实际情况,编写简练的实训指导材料,为学生实训活动提供必要帮助。

(三)全程跟踪对接实训单位。为了保证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及时与实训单位对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协调处理突发状况,确保整个实训活动能够如期有效开展。

三、强化综合保障,确保实训活动有效进行

(一)注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有效载体,采取多元化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能够为职业教育拓展广泛的生存空间,提高学生综合培养能力,同时能够进一步密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打造人才输出的绿色通道奠定基础。学校可从三个方面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可以建立校企技术指导合作关系,利用学校在畜牧生产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有偿服务或者技术入股的方式,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良好平台;其次,学校可以借助用人单位的需求建立实训基地,为用人单位提供岗前实训考察,既让学生有了全面的实训岗位,又为下一步就业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还可以与周边的和专业相关单位建立良好互助关系,在业务繁忙时间段提供短时间实训,互助共赢。

(二)注重校外实训培训动员。学生在对待校外实训的态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是带着学习技术、锻炼能力的目标开展校外实训的,也有的学生是带着散心、放松的心态参加校外实训活动的。对于学生的不同心态,教师应当开展有效的培训动员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首先,让学生明白,校外实训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必需环节,能够将大家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之中,增强自身能力。因此,参加校外实训活动既是教学的安排,又是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要教育学生珍惜学校为大家创造的来之不易的机会,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认真学习实践,提高学习成效,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训练,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注重校外实训管理考核。每一位带队老师都要向学生再三阐明组织性与纪律性问题,要求学生既要遵守学校制定的实训工作规章制度,又要严格遵守实训单位的规章制度,不仅要认真做好实训,而且要为实训单位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考勤管理、生活管理、业务评估,为学生的实训综合考核搜集素材,为实训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总结点评,促进专题科研成果形成

(一)强化学生实训成效点评。在学生开展校外实训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训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成效点评活动,让学生及时弥补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联合实训单位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训活动进行综合点评,提升实训成效。

篇8

实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关键,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应用能力为重点。而这些目标的真正落实,都离不开实训这一环节的良好实施。本文以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实训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二、原有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京吉利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有十年时间,在这期间对本专业

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实训计划做过多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但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自有的特色。我院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校外实训基地不多且利用不足

我院现有6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只有1个基地是超过3年的长期稳定基地,每年共可吸纳实习生约100人,这相比于我院年平均毕业400人的规模是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的。

另外,学校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仅限于提供学生为企业服务,并在实习开始之前组织和支持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学校主要充当一个沟通者的角色,对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成长过程了解不够,而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参与不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缺乏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关注。

(二)校内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

由于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大部分学生的实训阶段都要在学校完成,由专职教师负责指导。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很多还是主要满足验证性实验的需要,与能力培养、岗位需求、实际工作过程相脱节。这就使得实训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培养的仍然是“会此实验、不会彼工作”的学生。

(三)师资队伍的不足

校内教师大多缺乏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实训课程的能力,而校外企业专家又无暇顾

及学校教育,这就使得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异常困难。校内教师一方面是受学科教育影响太多,很多教师仍然存在思路上的局限,对高职实训教学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难。

三、实训模式的改革目标

北京吉利大学的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经研究决定实施“就业导向教育模式”,其思想精髓是:就业导向、强化通能、注重应用、品格发展。高职教育是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要求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注重对社会实践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要与产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上岗就业所需技能完全接轨;要强化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要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成为守法、诚信、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公民和专业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模式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要引入企业元素,要设计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面向工作岗位的实训课。校外实训要在原有学生顶岗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四、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思路

(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学校要积极挖掘企业对实习生的真正需求,考虑企业利益,争取在双赢的前提下,扩充基地数目。对已建立的实训基地,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要定期收集和反馈学生培养情况,与企业商定共同为学生负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外,学校专职教师要与企业专家建立联系,在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积极与企业沟通,在企业的指导和帮助下自愿为学生提供企业所需培训,与此同时也提高自身实践工作能力,并逐步创造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机会,从而创造机会将自身培养成为双师型人才。

(二)校内实训课的改革

校内实训课由校内教师承担,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首要的,这主要包括对高职实训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院要通过培训、论坛、竞赛和指标性任务管理等方式来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在设计实训课时,应结合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环节或活动进行教育,也应注意实训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实训课可以破除传统的学科壁垒,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

在实训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训课上的心理特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并适当调整实训课的实施方式。同时,也要保证任务目标的明确性,不要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随意删减原本安排好的任务。

在制定实训课的评价和考核体系时,绝不“一张卷子走天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评价方式,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某项实践技能,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总结

实训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前所述,在加强实训建设方面,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校外实训要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提高对学生培养过程的关注;校内实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训文化的营造,改善实训课的实施方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落实这两方面的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达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当前我国与国外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因此国际贸易这个专业所提供的学生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讲是一个专业性的人才补充。然而人才的应用能力方面、技能技巧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步入社会后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从中职院校的角度来看,基础课的实训教学在院校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部署。导致课程的进行状况和学生对于课程的消化理解到运用都产生了不理想的结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不能有很好的发挥的原因。

1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作为该专业中的基础部分,是其他课程延伸和扩展的基础,其教学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基础技能、促使实现专业本身特性效果的关键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体的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及组合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作用和重要性没有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所以在该部分的师资力量包括配备的教学用具都形成了无形的浪费,造成该部分的课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1.2实训基地的缺乏

中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投入方面不如高等院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没有强可视性的专门的培养学生实训能力的专业教学场所,这意味着学生在实训课上没有专门的实训室,即便有些学校具备实训室,但是硬件设备及模拟软件方面并不理想,实训教师也呈现参差不齐的专业水平,这使得实训课程的效果明显下降。

1.3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决定了学校在教学水平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质量,中职院校在教学资源方面呈现出极大的隐患,在实训教学的软件资源方面、教材资源方面都显得非常有限,因此想要为学生完整且清晰的模拟国际贸易系统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和阻碍。

1.4校企缺乏合作

校企与学校方面的沟通合作仅仅局限于毕业学生的输出和接纳,在学生受训期间没有相穿插的活动,校企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并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社会的要求和信息,这对于在校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无疑是不利的,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实训课程产生消极厌倦情绪从某种意义来讲与校企的局限性有着根本性地联系。

2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主要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实训部分主要通过校内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在实训室通过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模拟实习,这部分的训练是校外实训的基础工作,而校外实训则通过利用与学校联合的企业或当地相关企业使学生参与到企业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当中,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针对中职院校贸易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应从这两个部分着手。

2.1校内实训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训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不能仅仅通过参观和讨论来使学生真正受益,需要根据培养的目的、实训内容要求以及过往的教学经验将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解决途径,进而完成教学目标。从校内基础课程实训方面来看,需要对基础课程的理论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理论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够指引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是一种专业性的规范,这个部分也需要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和提炼,进而为实训的相关任务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保证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对于外汇倾销的使用,通过对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中美外贸交易的变化情况在模拟的条件下让学生进行实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通过引入外汇倾销地理论进行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论教学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就更加直观实用,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和技能通过理论知识的引导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校内实训部分同时也需要丰富实训形式,结合多种实训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外贸技能,如聘请外贸业务相关专员、操作员等来校进行专题介绍讲演,为师生介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状况和新的进展,结合自身实战经验为师生展示自己的业务案例,结合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动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国际贸易,并且对学习业务知识产生更强的动力,激发起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训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角色模拟,使学生结合模拟情景和过程进行思考和学习。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需要接触大量的文本及单据,如常接触到的有销售合约、汇票、发票、装箱单等,通过教学过程中模拟不同业务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配合的同时对相关业务流程有一个相对详细的认知,进而对制单技能和业务流程能够进行熟练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进行参观了解,使学生对该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工作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有进一步的认识,加之从已毕业的学生哪里了解到实践中的问题和感触,可以使学生们对该专业形成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2校外实训教学

校外实训教学作为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与教学计划和专业相关设置脱离,在应用效果和应用方式上需要进一步的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对学生的技能加深和知识巩固起到更强的效果。从教学安排方面能够弥补校内实训过程中的不足,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校内实训的空白进行填充,作为校内实训课程的延伸,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知识的再检验。通过校外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实现自己能力,对其在校内总结和发现的关于本专业相关实际操作的领悟进行再整理,同时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通过校外实训教学给以客观评价。教学的相关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业务,在完成了校内实训教学任务的学生能否达到实训岗位的工作任务的要求,是对校内教学成果的一个检验,而结合校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反馈及企业的反应是对学校教学内容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各方面设置的最佳依据。另外,中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与中职校企的不积极参与有直接关系,针对中职校企对学校的了解不到位,对学生不放心这一问题为突破口,校外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历练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另一方面也给予企业了解学生的机会,进而意识到中职学生的优势,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训搭建了更为优质的平台。因此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几点:(1)对于各个业务模块形成条理,分散式进行实训然后统一进行检查,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企业中,分散进行实训,最终通过同意的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2)将学生的就业和实训想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长远职业规划,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实现双赢。(3)在安排学生实训的同时安排专业教师一起实训,在知道学生的同时增加对企业行业职能的认知和了解,对中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在具体的细节方面还存在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上还有待完善,这也要求中职院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国际贸易专业的系统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也需要相关部门对中职院校教育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和扶持,针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方面对中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和想法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结合本文提出的关于中职国际贸易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各个相关学校在教学实践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希望为我国中职院校培养出杰出国际贸易相关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瑛;;关于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探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郝晋;;中职学校发明创新教育的尝试[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篇10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完成了由学科专业性向社会职业性的转换,逐渐清晰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无外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饭店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适应豪华、超豪华酒店的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中档酒店的中层管理工作,经济型酒店的高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水准的对客服务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由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了当前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企业真正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评价至关重要。现结合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际总结几点体会。

1 影响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是今后开展深入校企合作的基础,因此,要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循序渐进。影响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酒店业态的发展

酒店专业培养的学生将直接服务于各类酒店企业的第一线。通常为高职院校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传统酒店业态,主是商务型、度假型和会议型的高星级酒店。目前这种酒店业态依然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主体。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酒店投资展望报告》指出,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量以1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供应量发展势头迅猛,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为20%。截至2012年末,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170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54家,四星级酒店2201家、三星级酒店5545家及一、二星级酒店3306家,共提供客房超过157万间。除此之外,经济型连锁酒店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咨询机构盈蝶咨询昨日研究报告称,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开业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9924家。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了2610家,增长幅度为35.68%。统计中的9924家经济型酒店分布于488个连锁品牌,客房总数达到981712间。此外,随着需求的多元化,近几年还出现了各类型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产权式酒店等。面对酒店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思考和探索行业变化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调整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调整校企合作伙伴,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

1.2 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的考量主要体现在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外即企业的经营效益、社会声誉。这一点可以通过酒店的星级,集团发展规模,企业的知名度,依托的行业、企业等作为评价依据,这些往往是易于获取、达成共识的。例如:目前知名的世界酒店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品牌喜来登、洲际、香格里拉等,企业的名称就可以代表其较高的效益与声誉。对内则是指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人文关怀、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一个员工只有在精神状态良好、心理因素稳定、情感态度乐观的情况下,才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姿态、精神面貌和对待客人的态度。酒店一线的服务岗位大多忙碌、繁琐而枯燥,对于刚刚从事实习实训工作的学生而言,企业管理人员的关心、指导是让学生安心实训的重要保障。而合理有效的职业培训与晋升机制,则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企业对内的管理水平需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深入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目前员工、实训学生的构成、来源情况,同时依靠规范、完善的合同文本进行约束。

1.3 学生个体因素

酒店业具有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情况与需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实训企业。例如:有的学生不愿意远离自己的家乡外出学习或工作,有的学生希望到国内的一线城市锻炼发展;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希望到外资酒店甚至是到海外酒店实习;有的学生希望到经济型酒店学习经营,有的学生更喜欢高星级酒店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对于新兴的业态,则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逐步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新兴市场空间,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2 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实践

综合考虑以上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实现了业态多样化、企业高水准、模式多元化。

2.1 业态多样化

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海外、国内两大区域。海外地区实习合作企业主要分布在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日本、澳门;国内实训基地除山东省内酒店外,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等地共计40余家。酒店业态包括了以洲际、喜来登为代表的商务型酒店、以台湾函碧楼为代表的度假酒店,以途家在线为代表的产权式酒店管理公司,以净雅为代表的餐饮连锁企业,以及近两快速发展起来的以北京礼信年年为代表的以团膳管理为主营业务的餐饮管理公司。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符合了高职教育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宗旨,也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2.2 企业高水准

在合作企业类型多元化的前提下,高水准是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另一必要准则。海外实训基地以阿联酋为例,我院至今已有40多名学生在七星级的阿拉伯塔酒店实习。国内星级酒店全部为五星级酒店,80%以上为国际品牌酒店。在新兴酒店业态的选择中,以途家在线为例,是一家依托国际分散式酒店管理和业务标准、结合线下旅游地不动产存量、线中呼叫中心、线上度假公寓在线订房交易系统的新型公司,开创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空白,核心运营团队由来自世界知名的IT技术研发人员、资深酒店管理人员及众多来自世界500强的高阶管理精英组成。

2.3 模式多元化

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作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与部分企业实现了订单培养、师资培训、挂职锻炼、输出管理、技术交流、课程共建、短期实训等合作项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涉及5个订单班,包括了洲际、喜来登、净雅、函碧楼、途家在线,培养定位全部为中基层管理人员。

3 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

3.1 评价的意义

酒店类企业的学生实训岗位一般都是对客服务的一线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地点不尽相同,这就很难通过带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同时,酒店企业通常会为实习学生提供宿舍,特别是选择到外地实习的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大部分都需要企业给予安排、协调。这也决定了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期间,除了校内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联系、指导外,企业要更多的肩负起对学生的管理与关怀的责任。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过程中,企业的外部形象较易明确,但对内的管理水平则往往会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通过建立对企业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于评价较高的企业,可以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评价较低的企业,应予优化调整。

3.2 三方评价机制的实践

围绕学校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三个群体:学生、实习指导教师、院系相关负责人,建立三方评价机制。其内涵为保障学生应有权利,提高学生实训质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整体水平,促进校企深入合作。

评价内容针对不同的群体各有侧重。学生对企业的评价主要测量企业是否按照协议要求给予学生基本工作、生活的保障,岗位培训指导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综合满意度,具体指标涉及岗位安排、工作环境、薪酬、人文关怀、培训与指导以及食宿条件等方面。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考察校企合作的层次,对学生培训指导、专业建设的支持度,学生流失率及就业结合度。院系相关负责人主要通过实地考察、与学生、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实习生管理、工作环境、利益保障等情况。

在目前酒店业高速发展,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以学生顶岗实习为基础,但长远来看,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科研和培训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服务,使两者的合作更深入、更紧密,使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更优良的环境。

篇1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八年的建设过程中,与通信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基础较好。学生入学后很快就能体会到专业知识与通信行业最新技术的结合,因此学生毕业后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据麦可思2012年数据显示,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学生的薪酬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均名列前茅。但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专业通信设备投入资金多,企业的实验设备不足。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里有较多专业课,比如通信工程监理实务、通信工程质量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等,必须到通信施工现场授课,因此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需求量大。但除了合作办学的达安公司,其它合作的通信企业数量较少而且热情不高。找到适合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把校企合作形式挖深、扩宽到解决实训条件、师资共享、课程改革等,保证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赢”的良性发展成为了难题[2]。(2)很多大中型通信企业适合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而且校企双方管理模式和机制各有不同;因此校方如何引导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及达成双方适用的管理机制来规范校企合作,成为校外实训基地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3)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机制非常成熟,但是未必适合我国的高校,因此国外的校外基地建设实践我们不能生搬硬套。(4)国内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的开拓与管理通常带有“任务性质”,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性[3]。

3通信工程监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的策略3.1设计并实施基于“校企共建,共建共管”的通信行业人才培训基地在广泛而深入的企业调研基础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通信项目管理龙头企业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通信行业培训基地,引入企业培训机制和师资,并把企业的岗位培训转移到学校内,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良性进行,通过签订详细的校企合作协议来保障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及保障制度来保证共同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充足的通信工程监理专业人才[4]。这样,既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广受企业的欢迎,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成为通信专业群的共享资源,为行业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经验。3.2开拓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几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举办通信工程监理国培班、通信企业培训、工信部通信行业年会、走访知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等方式与行业对接,指定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校外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让校企交流更有效,同时对拟建立实训基地的企业进行考查评估,选择技术对口、管理较好的企业,增加了更多优质校外培训基地,如广东公诚、广东电信规划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既扩大专业影响力,开拓通信工程监理人才培养基地,弥补校内通信实训基地的不足,同时解决企业对监理人才的需求,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3.3建章立制,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广东省通管局、广东省通信协会、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等有关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力发挥通信行业协会和通信企业的优势,定期召开主题会议,让他们参与审议专业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等工作,与学校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对通信工程监理专业的实训、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监督,比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资源库、考核体系等[5],保证通信工程监理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还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6],如学生入学有《达安新生奖学金制度》,专业实习有《专业认知实践制度》,寒暑假有《学生假期企业实践管理制度》,顶岗实习阶段有《学生员工管理制度》,并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保证校企生三方权益,这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将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用制度来规范和细化,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7]。其他如《企业工程师兼课制度》、《专任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设良好而长效的运作机制,为创新和改革通信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3.4开发与改革实训项目,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通信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监理专业课程的特色和实训条件情况,以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组织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导向的实训课程开发和资源库建设[8]。我校与广东达安深度合作,合作期间该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共建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广东省教改项目3项,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通信工程监理实务》等3本,还共同开发了《通信工程实训指导书》、《通信工程管线实训指导书》、《3G移动平台实训指导书》等配套实训指导书。共同开发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系统》已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一套适合高职的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并以此带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等专业群的课程改革[9]。

篇12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突出实用性、应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物流操作技能,这就需要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实训基地作为保障。从目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中除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几所院校,建有比较先进的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大部分院校由于财力有限,校内物流实训主要是购买一些相关软件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还有部分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签约形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这种形式主要停留在参观企业设备设施、业务流程为主的认知性实训方面,学生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尚未有效开展。

二、建设物流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1)财力不足

建设实训基地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一套简单配备的教学用物流设备的价格就需几百万,这大量的资金绝大部分需要学校自筹,企业融资、上级财政的投入很少。因此,大多数院校的做法就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再配备一套商品化模拟软件。这样单一化的实训基地,很难给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和真正的实践机会。

(2)场地有限

除了资金以外,还有实训场地的问题。如果想要建设综合型的实训基地,就需要配备相应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例如自动化立体货架、托盘、叉车、电子标签货架、POS机等。这就需要足够大的空间场地来摆放这些设施、设备,并且这种场地的环境要好,要求通风、明亮、干燥。如果学校再投资盖厂房不现实。因此,学校只能腾出现用的教室或改造其他的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1)企业难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主要通过专业教师的联系,校企双方达成一致后签定协议。要求所联系的企业能便于学生实训,又要具有一定的实力与特色。换句话说,能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训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所需的物流专业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但是,现在学校所找的企业大部分是建立在人情赞助上,很难保证学生的实训目的。

(2)模式单一

受多种因素制约,校企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的良好局面尚未完全打开,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的路并不通畅。大多数情况是以学校被动、企业主动的形式进行的,而学生的实训实际上就是进行了粗略的公司厂房、仓库、机械的参观,根本无法真正做到顶岗实习。

三、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的思路

以培养物流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1.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设在校内以学生训练为主,又紧跟现代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前沿的实践训练场所。它是介于实验室、实习车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在校内实现理论与技能实践的初步整合,尽可能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活动环境,承担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企业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和考核。

(1)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

学校应主动积极的努力筹集各方的资金,首先可以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财政、地方财政的支持;其次可以联系物流企业,争取企业方面的损赠与支持,还可以由学校、系部自筹资金。这样就减轻了学校自身的压力,同时也能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行业的关注与支持。

(2)兄弟院校共享实训基地

学校应积极主动联合相关兄弟院校,共享各自所建成的实训基地资源,避免精、大、贵设备的重复购买。这样既节省了财力,又能促进学校间的学习与交流,弥补自身的不足。

(3)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

校内实训室主要为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建设,注重学生的专业训练。尤其针对理论教学后,展开的一系列的加深理解的专业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只有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往更高层次的综合训练、顶岗实习上迈进。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设在校外以学生实境操作为主。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依托行业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依托物流行业遵循“互利互惠、双向受益”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物流的特点,学生的校外实习不仅局限在物流企业,还可以在生产型、商业型等企业中进行。这便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的了解物流流程,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明确地投入到实习中去。

(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后,企业能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不足的局面;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企业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了校内实训教学上的压力,实现了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为学生毕业奠定工作基础、积累工作经验。

四、总结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完成了专业基础训练、专项技能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完成了专业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是校外实训的基础,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的延伸和完善。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把物流教育搞得越来越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高技能的实用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22).

[2]张晓燕.高职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4).

篇13

校企合作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完善措施

建立校企互兼互聘双赢机制。高职院校应与校外实训基地经常保持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学校聘请实习基地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上课,主讲商务专业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校同时也派出教师给企业员工进行语言方面的培训。通过建立校企互兼互聘机制,不断巩固双方合作的基础,让双方在互惠的基础上增加深层合作的机会。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目前,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及管理,各地方的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来规范校外实训基地的当事人———学校及企业的权利及义务,并帮助学校和企业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双赢。政府可以通过法律确定一批适合并有能力接纳实训学生的企业,并给企业适当的补贴,调动企业做好校外实训的积极性,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一定商务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建立科学的校外实训基地评价体系。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放羊”,也区别于传统的在校学习。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实训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实训质量、教师指导质量等进行科学的评价。校外实训评价体系由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管理部门协商制定,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学生等。而评价的内容可包括教师指导次数、学生的实训报告、实训工作记录、实训作业、合作精神等方面。该评价体系应区别于学生在校学习时占主体评价地位的终结性评价,而应倾向于形成性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