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产管理流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产管理流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产管理流程

篇1

遥感生产涉及的工作流程较多,工作流程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将遥感生产任务虚拟化,每个任务由若干虚拟工作流程以“搭积木”的方式组成,其具体形式可根据任务特点通过任务设计模块(如图2所示)编辑实现。以常规测图任务为例,管理者可通过系统设计其工作流程为空三加密、内业采集和编辑,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DEM,DOM制作流程。虚拟工作流程从任务样式、人员组织、数据传输、资料管理等方面模拟实际工作流程,每个虚拟工作流程对应一个物理文件夹,存储该流程下的任务列表、任务样式以及任务的进度(如图2所示)。不同工作流程对应的任务样式也不一样(如内业编辑要比内业采集多一道质量检查工序),为了灵活描述工作流程的详细信息,系统以任务模块为生产过程中最小任务单位,若干任务模块和属性模块构成工作流程信息文件(如图3所示)。任务模块中包括八个参数:任务模块名称、任务名称(图号)、作业人员、部门、当前状态、工作量、分配任务日期、提交成果日期。属性模块中包括两个参数:属性单元名称、属性。任务模块和属性模块的数目、顺序视工作流程特点而定,可详细亦可简略,其具体形式可通过系统的流程设计模块编辑实现。系统采用任务、工作流程及任务模块三层结构模拟遥感生产任务,能够准确地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工作流程和任务模块均互相独立且可自由编辑,管理者可根据任务特点,灵活设计或编排工作流程和任务模块。这一设计使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适用于多种类型遥感任务。

3基于工作流程的数据传输机制

遥感任务生产过程中经常涉及数据传输,作业人员通过与管理者沟通获知生产数据、软件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路径,各自访问局域网服务器上传下载相关资料。但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大,管理者对资料管理的思路也不同。随着数据急剧增加和人员岗位变动,局域网服务器上的数据量达到数十TB,其顶层目录上百个,包括多期影像数据、中间数据、成果资料、技术文档、个人资料、相关软件等,数据传输和资料管理效率低下。

3.1遥感生产的数据管理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工作流程的数据传输机制———建立数据管理层(如图4所示),控制用户的操作权限;提供“任务—工作流程—数据”三层结构的数据导航;根据作业人员的任务信息搜索和罗列相关资料供快捷下载;提供成果提交快捷通道等。

3.2数据管理层的实现

要建立上述机制,需要建立流程与资料的对应关系并将其可视化表达。在任务设计阶段,管理者创建工作流程后,将相关资料拖放至任务设计界面即可与该流程建立对应关系(这一对应关系被保存在工作流程信息文件中);系统的数据传输模块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以被选任务的工作流程为导航,选中工作流程后可以在界面上操作与之关联的数据,用户权限不同,可使用的功能也不同;客户端任务管理模块为资料传输提供了快速通道,系统通过用户选择的任务单元(图幅编号)分析对应的工作流程,在其关联的资料中查找任务单元相关下载资料或上传目录供用户下载资料或提交成果。在遥感生产中引入数据管理层,对数据资料整理、分析,为数据传输提供数据导航、权限控制和自动分析服务,可规范数据传输机制、提高传输效率。工作流程与数据资料的关系是虚拟的对应关系,并不是转移数据资料到工作流程下,与现行工作模式并行不悖。

4可视化任务管理模块的设计

4.1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基于遥感任务信息库和第三方表格控件Spreadsheet开发,以电子接图表为核心,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协调服务(如任务分配与审核、浏览进度、图幅查询、业务统计、资料入库等)。其设计原理是:根据工作流程下的任务单元(图号)生成电子接图表并显示于表格中;通过任务信息库查询任务单元的详情和进度并显示于对应表格,不同颜色对应不同的进度;单击表格选中任务单元时,表格下方可显示其详细信息;通过编辑任务单元的详细信息可动态更新任务信息库;基于任务信息库可实现任务统计和资料入库等功能。基于电子接图表的任务管理模块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由多个同比例尺图号生成电子接图表是实现可视化任务管理的关键算法。其设计原理是:从一组图号中分析图号的比例尺和图幅范围;根据图号图幅范围计算测区边界;计算测区边界内所有该比例尺图号并筛选出任务图号;以二维数组的方式记录任务图号在测区范围内的位置信息;将任务图号按照计算的位置信息显示在表格中并与任务信息库关联。这样就实现了实时更新的电子接图表,任务的整体进度和细节信息均一目了然。

4.2客户端

客户端主要为作业人员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协调服务(任务管理、资料下载、成果提交、相邻图幅进度查询、信息反馈等,客户端任务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其设计原理是:基于任务信息库和作业人员登录信息,查询作业人员的任务单元详情;分析所选图幅的接边信息和进度;提供资料下载和成果提交的快捷方式。相邻图幅的进度查询是生产中实用的功能,计算某图号周围八个相邻图号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算法,其设计原理是:分析图号的比例尺;在八个方向上修改图号的行列编号;根据图幅分幅的规则分别纠正八个方向的图号名;查询任务信息库获取相邻图号信息并显示。

篇2

2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设备情况,人员素质状况,技术能力,合理安排资源的调配

在生产管理上,结合生产控制工序的重要程度要求,制定出重点工序需要的主要设备,主要人员的保证需求,根据工人的熟练程度来分配不同重要性的工序岗位。并考虑工人数量以及作业时间的配置,优化生产工序,做到所有可能的工序路径都成为关键路径。同时,公司技术部门根据每个工序的特点,编制各工序的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并编制各步骤的质量检查记录表格,将常规检验项和特殊检验项的检验表格区分开来。在技术管理上,结合公司ISO9001的管理体系要求,并根据工序的重要程度,对于重点工序,将作业指导书升级汇编成为公司层面的程序文件,进行重点监控。

3新的生产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产管理

根据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新的生产工序逐步并入公司的生产管理流程中,进行试运行,半年后,根据运行的结果,重复上面的第一二进程,进行适当的生产工序的微调,以达到最佳的生产工序安排,劳动力配比,以及材料设备的配置。由于公司的生产环境不断的在变化,人员的素质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公司的生产工序也需要适当的及时调整,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这个时间一般以半年调整一次为宜,调整过频,公司各部门很难以适应这个变化,调整过缓,则可能造成公司的资源部分浪费,质量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篇3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目前状况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给、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输送、回收方面的成本。和流通企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和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管理研发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五个阶段。在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达到物流成本管理第四阶段水平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都处于第三阶段。

在我国,生产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确认了最需要展开的功能成本分析和动态的成本计算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总体水平较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为解决物流成本新问题的障碍,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仍然存在着困难,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物流合理化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货物卸货、搬运、暂存、包装、资讯、准时配送等方面失控,企业物流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物流不合理,物流运作能力低下。

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组织间交易成本高,物流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从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五个阶段看,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的实际状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提高了熟悉的第一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的新问题的第二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新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新问题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关系到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的建立。在我国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管理实践中,物流成本衡量的计算体系尚未确立,能明确本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企业少之又少,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物流成本仅是向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不过是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因而无法真正了解物流的全部费用,实现物流成本削减也变得十分困难。

(一)现行财会制度和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探究物流成本时指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不适合现代物流的费用管理,不能把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导致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甚少,存在很大的虚假性。目前,我国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来核算物流成本,企业的“损益表”中没有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做出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无法完整统计物流成本,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物流量规模小制约物流成本的降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难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没有物流业务外包的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物流量小,达不到规模经济,并且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难以开展,物流成本较高。

(三)物流成本横向比较困难

各企业通常是分别对物流成本进行计算和控制的,即各企业是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熟悉来把握物流成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间无法在物流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确切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比较优势。

提升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推动企业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物流成本的控制,企业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和管理体制上加以转变,探究制定可行的程序和方法,坚持运用系统化的方法综合考虑以得出合理的方案,最终追求总成本的最小化。

在物流成本的控制过程中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将和物流相互联系的各项业务环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并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中,从系统整体出发,互相协调,为客户、本企业内各部门提供最佳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一)优化物流流程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应从优化物流流程,改善物流管理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阅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方法,有效管理企业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途径

传统的狭义的物资成本概念仅限于物资本身的购进价款,物资的质量成本及拖期交货成本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往往没有得到计算、考核和控制。在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成本比重仅次于运输成本,因此企业应注重仓储成本的管理,采用JIT(JustInTime)方法,完善物流途径,缩短物流运程,减少库存量和周转环节,合理库存,提高保管效率,这是降低物流成本最重要的方法。企业在保证物资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可以免去为防止残次品和不按期到货而多储备物资,节省流动资金的占用,降低物资存储费用。

(三)再造业务流程

为适应当前的竞争态势,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必须进行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变职能管理为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客户、以客户评判作为服务考核结果、体现运作效率和效果的流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和流程再造相配套的还包括将原有的基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过渡到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修改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恰当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以及流程各节点部门之间的运营关系,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上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工作流高效流动,实现整个物流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

(四)恰当选择物流模式

从产权角度看,物流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实践中,企业应该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市场的交易成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物流模式。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仓储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企业选择第三方承担物流服务的情况将会更加普遍。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理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物流外包或局部外包,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之一。假如物流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物流管理协同成本小于委托第三方物流的交易成本则应该选择自营物流。

(五)系统管理物流成本

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非凡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对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由于各种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探究总体效益,以成本为核心,用系统论观点,按照总成本最低的要求,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六)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七)实施“全程供给链”管理

篇4

1、业务接单工作是服装生产组织生产的第一环节,业务员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关系到公司接单的数量。因此业务员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为客户做好服务工作,为公司组织生产做好资料收集和信息传递工作。

2、业务员要及时收发各种资料。收到客户样衣打样单后首先要对打样单进行登记,如打样技术资料不全则及时通知客户提交相关的打样技术资料,并对收到的打样技术资料进行登记。业务员通过打样通知单来通知技术中心打样,通知单上要明确打样计划完成时间,并在打样单登记表中填写实际完成时间和客户批文时间。

在打样期间业务员要做好客户和技术中心的沟通工作,及时把各自的信息传递给对方。业务员要关注技术中心的打样情况, 在客户交期内寄或送到客户手里。收到客户的确认意见(客户批文)后,及时反馈给技术科,业务员根据客户意见决定下一步的工作。

3、业务员收到面辅料打样单后,要对打样单进行登记,业务员通过面辅料打样通知单去通知供销科联系加工商打样。通知单上要明确打样计划完成时间,并在打样单登记表中填写实际完成时间和客户批文时间。业务员要关注面辅料的打样情况,在客户交期内寄或送到客户手里。收到客户的确认意见(客户批文)后,及时反馈给供销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价值流的理论

价值流是将一种产品从原材料状态加工成客户可以接受的产成品的一整套操作过程,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价值流管理正是从价值的角度去分析价值流图,从而发现并消灭浪费、降低成本、寻求改善,赢取更高的利润。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尚未认真地对产品价值流加以分析,便快速地进入了消除浪费的大规模活动中。这些活动改善了产品价值流中的局部环节,使之流动得更为顺畅。但是在其他环节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导致部分环节中有大量浪费,成本不降反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准确地认识价值流,找出浪费及其原因之所在,然后将其消除。

二、产品生产流程设计

根据生产类型的不同,生产流程有三种基本类型: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和按项目组织的生产流程。

(一)按产品(Product—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

就是以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对象、按照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生产要求,组织相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形成流水般的连续生产,有时又称为流水线(Flow Line)生产:例如离散型制造业企业的汽车装配线、电视机装配线等就是典型的流水式生产。连续型企业的生产一般部是按产品组织的生产流程。

(二)按加工路线(Process—Focused)进行的生产流程

对于多品种生产或服务情况,每一种产品的工艺路线都可能不同,因而不能象流水作业那样以产品为对象组织生产流程,只能以所要完成的加工工艺内容为依据来构成生产流程,而不管是何种产品或服务对象。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加工路线,它们流经的生产单位取决于产品本身的工艺过程,因而国内又叫工艺专业化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类型。

(三)按项目(Project)进行的生产流程

对有些任务,如拍一部电影、组织一场音乐会,或生产一件产品、羔一座大楼等等,每一项任务都没有重复.所有的工序或作业环节都按一定秩序依次进行,有些工序可以并行作业,有些工序又必须顺序作比。

三、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

影响生产系统生产流程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产品/服务的构成特征,因为生产系统就是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存在的,离开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生产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产品/服务需求性质

生产系统要有足够的能力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了解产品/服务需求的特点,从需求的数量、品种、季节波动性等方面考虑对生产系统能力的影响,从而决定选择哪种类型的生产流程。有的生产流程具有生产批量大、成本低的特点,而有的生产流程具有适应品种变化快的特点,因此,生产流程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服务特征。

(二)自制—外购决策

从产品成本、质量生产周期、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企业通常要考虑构成产品所有零件的自制—外购问题。本企业的生产流程主要受自制件的影响。企业自己加工的零件种类越多,批量越大,对生产系统的能力和规模要求越高。不仅企业的投资额高,而且生产准备周期长。因此,现代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响应能力,只抓住关键零件的生产和整机产品的装配,而将大部分零件的生产扩散出去,充分利用其他企业的力量。这样一来既可降低本企业的生产投资,又可缩短产品开发与生产周期。所以说,自制—外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流程设计。

(三)生产柔性

生产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对生产系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的一种度量,通常从品种柔性和产量柔性两个方面来衡量。所谓品种柔性,是指生成系统从生产一种产品快速地转换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能力。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品种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提高生产系统的品种柔性,生产设备应该具有较大的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加工范围。

(四)产品/服务质量水平

产品质量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还是市场竞争的武器。生产流程设计与产品质量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生产流程中的每一加工环节的设计都受到质量水平的约束,不同的质量水平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生产设备。

(五)接触顾客的程度

绝大多数的服务业企业和某些制造业企业,顾客是生产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顾客对生产的参与程度也影响着生产流程设计。例如,理发店、卫生所、裁缝铺的运营,顾客是生产流程的一部分,企业提供的服务就发生在顾客身上。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就成了生产流程设计的中心,营业场所和设备布置都要把方便顾客放在第一位。而另外一些服务企业,如银行、快餐店等,顾客参与程度很低,企业的服务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的设计则应追求标准、简洁、高效。

四、价值流在产品生产流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25- 03

1 物流成本的概念

1.1 物流成本基本概念

物流成本(Logistics Cost)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2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

生产企业主要是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各种产品。为了进行生产活动,生产企业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生产要素的购进和产品的销售,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并为消费者服务,生产企业还要进行产品的返修和废物的回收。因此,生产性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包装、保管、配送、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流通相比,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大都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其物流成本的基本构成及分类如下:

(1)人工费。是指企业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用。

(2)采购费。如运输费、保险费、合理损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

(3)仓库保管费。如仓库的维护保养费、搬运费。

(4)营业费。是指在物流活动中的能源、材料消耗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

(5)物流设施、设备维护和折旧费,仓库的折旧费。

(6)产品销售费。是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费用。如销售活动中的运输费、保险费、搬运费、装卸费、仓储费、配送费等。

(7)物流信息费。如物流硬件费用、软件费用、维护费用等。

(8)财务费。如物流活动中的贷款利息、手续费、资金占用费等。

2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彼得・德鲁克的“黑暗大陆理论”、日本物流之父西泽修的“第三利润源”以及“冰山理论”学说都证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人们既关心、又不好控制的难题。 “第三利润源”理论提出: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的利润。通过挖掘物流领域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与劳动者的潜力,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获得潜在的经济利润。降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

3.1 物流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控制不力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应依靠技术投入即依靠现代成本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而目前,很多企业从领导至员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即使进行成本控制亦无控制的标准和依据。尽管有些企业确立了成本管理目标,但由于缺乏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徒有其名,未能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

3.2 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标准包括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软件标准如物流用语、票据、条码、包装尺寸等。硬件有托盘、集装箱、叉车等。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目前许多企业都对物流活动分割进行成本控制,但是这些成本控制只局限于单个的物流环节,忽略了各个环节的衔接,没有一个统一的成本控制标准,导致企业内部的标准不统一或者被动接受不合理的标准,可能会导致整体成本降低不明显,甚至有上升的趋势。

3.3 仓储不合理

为了维持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库存,很少从管理上去解决根本问题,库存成本也难以下降。主要有:

(1)库存周转率低。我国企业平均库存周期为35~45天,库存商品占总销售额为7%~10%,而在美国,电子产品的库存周期平均5~7天,库存占总销售额比例大约在1.3%~1.5%之间。

(2)资金周转慢。由于库存高,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慢。具体体现在我国工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年平均为2次,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不到3次,跟一般发达国家一般在10次以上来比,资金周转慢所造成的浪费是惊人的。

(3)仓库设计不合理,利用率不高,死空间过多,信息处理落后导致物品进出无序,都会使物流费用难以降低,另外,采购工作安排不合理,也导致平均库存大幅度升高。

4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4.1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强化成本意识,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加强成本管理不是指单纯的成本绝对额的减少,而是在尽可能节约开支,减少损失和浪费的同时,提高所得与所费的比率,即成本产出率。要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成本管理意识。只有树立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2 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4.3 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

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是一种跨企业的成本管理,其视野超越了企业内部,而是将成本的含义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作业成本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其目标是优化、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总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最终客户整个供应链的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应从过去关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转向关注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管理。

4.4 借助现代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随着成本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范围的扩大,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已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物流管理信息的处理、传递及反馈过程,以至于影响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现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原先手工难以解决的繁杂问题便于解决。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加大人力、资金的投入,尤其应在软件开发和人员培训方面下功夫,尽快建立企业的现代化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为完善企业的成本管理做出贡献。

4.5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尽快抢占市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设计、开发的生产时间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另外,时间的竞争力还表现在顾客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上。企业能将产品及时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回馈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篇7

船舶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流程复杂,涉及资源多等特点,它要求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船舶设计流程进行梳理、改进和优化,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2]。船舶产品设计作业一般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3阶段,其中,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是针对船舶系统、功能的设计,生产设计才是面向真实生产制造需求的工艺设计[3]。船舶生产设计从项目启动开始直至项目结束,先后需要经历生产设计前期准备、三维数字化建模、设绘生产设计图纸资料、发送客户生产设计图纸资料、处理反馈意见、项目工作总结、项目归档等环节。

2船舶生产设计团队的构建及职责划分

生产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详细设计图纸和设备资料的消化,完成各类设计方案的策划以及各专业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创建,最后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完成各类生产设计图纸的设绘[4]。在船舶生产设计项目启动之前,需要对生产设计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进行组建。管理团队包含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助理和各专业主管,工作团队由各专业设计人员组成,其各岗位工作职责如下:

(1)技术负责人:审定项目建造计划书、生产设计策划书和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负责重要技术问题的协调与解决。

(2)项目经理:组织编制生产设计大节点计划,项目任务包分解;负责本项目生产设计全过程中专业协调的组织和设计计划的监控,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设计计划运行。

(3)项目助理:负责生产设计项目对应的详细设计、设备资料、计划、来往信件、会议纪要、生产设计图纸等文件的归口管理。

(4)专业主管:负责项目中本专业生产设计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跟踪计划执行情况,按计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5)设计人员:负责每周设计任务的执行与反馈。

3船舶生产设计管理流程研究

3.1生产设计前期准备管理

项目开始之初,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团队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标志该项目进入生产设计准备阶段。生产设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了解船舶产品和承造企业情况。

(2)了解项目大日程计划。

(3)了解详细设计的送、退审情况和设备采购订货的情况。

(4)编制并审核建造计划书。

(5)编制并审核生产设计策划书。

(6)编制并审核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

(7)熟悉与消化详细设计图纸和设备资料。

(8)完成线型光顺和TRIBON系统工程初始化工作。

3.2生产设计模型管理

生产设计准备作为三维数字化建模的前期输入,在建模工作启动前应掌握以下信息:正式送审的各专业详细设计图纸资料、设备认可资料、建造计划书、生产设计策划书、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技术协议和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文件。进入生产设计建模阶段后,由项目经理监控生产设计计划,各专业主管按照生产设计计划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模型创建。待各专业建模完成后,进行模型自检、专业内部校审及修改,并协调船厂、船东、详细设计单位参与相应区域的模型综合评审,记录模型评审意见并组织修改,形成技术状态封闭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生产设计三维数字化模型管理流程图。

3.3生产设计图纸设绘及设计变更管理

以技术状态封闭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为依据,设计人员按照项目前期策划的区域、类型、阶段划分方案完成设计托盘的定义,并完成装配计划的收集,最后进行各专业生产设计图纸资料的绘制。图纸设绘结束后,按照各专业生产设计校审手册完成设绘图纸的自检和校对工作,确保图纸达到供图状态。当三维数字化模型状态出现变更时(船厂新增意见、船东新增意见、退审新增意见、专业间协调新增意见等),做好变更记录并完成相关的图纸修改。

3.4项目总结管理

项目全部结束完成后,需进行书面工作总结。项目组需进行完整数据资料备份如:TRIBON工程数据、图纸工程数据、PDM工程数据、其他管理记录。项目经理需对项目计划完成及时率、模型及生产设计图纸完成率、修改数量统计、模型及图纸数量统计、各个专业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进行统计分析。专业主管需对图纸完成数量、本专业计划及时率、专业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统计分析。项目总结对于生产设计单位而言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一个项目完整的、客观的总结,不仅对于后续生产设计工作提供很有利的技术支持,也对企业生产设计技术的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篇8

1.3汽车企业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作为汽车物流工作主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共享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物流工作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但是企业的物流一线工作人员大部分缺乏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培训比较少,导致专业操作容易出现偏差,严重降低了工作的时效性,难以消除返工现象,不断增加了物流的成本。汽车物流企业缺乏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物流成本整体控制水平。

1.4难以完善网络物流信息平台现阶段,国内部分企业可能还是沿袭落后的物流信息交换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构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在物流信息的交流中单纯依靠手机沟通等人工手段,导致无法接通各个点,可能会造成物流信息链处于断裂状态,因此,严重影响到了物流信息传递的精确性,难以确保较高的企业生产效率,却不断增加了企业运行中所需的物流成本。

2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有效策略

2.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汽车物流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汽车物流市场的完善化,企业必须不断打破各区域的物流服务限制,进行拓展汽车物流服务大市场。我国各大汽车企业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销售时企业间运输的对流,共同降低企业所需的物流成本,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物流服务外包的汽车生产企业,在实际的招投标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透明的原则,将招标的范围拓展至全国各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通过服务外包方式,以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2制定汽车物流工作相关标准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问题在于实现汽车物流企业的标准化发展,因此,汽车和物流的行业协会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合作,共同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汽车生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根据发达国家汽车物流工作的标准,并结合国内的基本国情,切实推动汽车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汽车物流工作标准化涉及到物流体系、汽车物流技术、计量、专业术语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在汽车生产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汽车物流标准,以实现各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2.3提高汽车物流专业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在汽车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可进行制定完善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生产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中,进行培养各方面专业的人才。在培养专业人才中,应该不断结合长期培养和短期集训的模式,加强高校系统培养和企业在职培训的相关性,相结合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与物流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等。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对未来国际化竞争需要的关注,全面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2.4构建汽车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汽车生产企业物流业务量逐渐扩大,对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物流工作流程繁琐复杂,物流信息传递时效性的低下,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物流信息传导中存在的风险。因此,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应该不断加强自主汽车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使运输、仓储、保管、搬运、包装、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构建汽车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后,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物流工作效率,降低总体物流成本,减少物流损失。

篇9

1.计划管理内容

1.1年度生产计划。生产部门依据铁路总公司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合同约定或业主需求及相关经营开发信息编制。指导各部门和单位策划年度工作安排、统筹资源,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

1.2季度生产计划。生产部门组织、各生产单位配合,依据各个项目进展和外部需求、审查批复进程及各专业人力资源状况编制。指导各生产单位人力资源调配和季度工作安排。

1.3项目实施计划。生产部门和项目总体组织、各生产单位配合,依据季度生产计划和项目外部需求编制。指导各生产单位制订专业执行计划、落实资源、组织完成项目专业工作。

1.4专业执行计划。生产单位依据季度生产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明确项目本专业工作的设计、复核、审核责任人及时间节点,提出过程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1.5计划检查控制。生产部门、组织机构(总体)、各生产单位依据项目实施计划和专业执行计划,按照进度管理职责分工,采取日常检查、专题协调会、周例会、生产考核等方式对项目计划进行检查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工期目标。

2.生产组织策划

2.1落实任务依据。新承揽项目在合同签订之前启动工作时,经营部门应及时落实项目委托书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并向生产部门提供新承揽项目经营信息。

2.2分析项目背景及需求。生产部门依据经营信息、季度生产计划等内容,组织分析项目背景、相关利益者需求、工作安排的必要性及安排时机等,提出工作安排建议向主管处长汇报,形成意见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

2.3确定组织方式和承担单位。生产部门依据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提出新承揽项目承担单位和组织方式建议(含派出总体和副总体的单位),向主管处长汇报,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应请示集团公司主管领导。

2.4 确定项目人员及工作安排计划。明确主管总工、总体、副总体及主要专业人员,生产部门组织项目人员提出工作安排初步计划和有关建议,形成生产组织策划书初稿,提请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召开工作启动会议。

2.5工作启动会。工作启动会一般由集团公司主管领导主持,集团公司主管总工、总体、相关单位主管领导等参加。启动会对生产部门形成的生产组织策划书进行评审,确定组织方式及工作计划和目标。生产组织策划书由会议主持人审定,下发项目相关人员及单位。会议对项目组织管理提出新要求。

3.计划编制执行

3.1确定工作范围。这是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项目整阶段工作开展之前,均应首先确定工作范围,之后再制订实施计划,以避免工作反复和无谓投入。首先要利用既有资料和上阶段工作成果,进行初步方案研究,分析利益者需求,搜集资料,稳定方案并进行专业会审,然后组织现场踏勘,征求相关利益者意见,细化方案,召集院内专家进行方案初步论证,优化方案,咨询有关专家及上级部门意见,最后完善方案并进行方案决策论证,形成工作范围确定意见。

3.2编制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是对项目工作的具体安排,是进度检查与控制、生产组织考核与内部产值计费的依据。项目实施计划依据生产组织策划书、工作范围确定意见书编制,整阶段勘察设计。工作实施计划编制首先要求生产组织策划书、工作范围确定意见书有明确的意见要求。总体组织负责提出实施计划初稿,然后转报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限定日期内要提出调整建议,报总体和生产调度。总体组织召开项目实施计划签订会或出工交底会,最后生产调度拟文,项目实施计划报各级审核后下发。

3.3专业执行计划。专业执行计划要依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编制。各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生产组织策划,然后制定专业执行计划。首先利用项目管理软件(WBS工作分解模板库)分解本单位各专业工作,进行工作排序,研究各项工作间及与其他专业间的关系,为各项工作配备人力资源并进行资源平衡,将每项工作分配至责任人,提出主要控制因素及解决方案。其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项目名称、主要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专业主要工作量、人力资源详细安排、存在问题及协调情况等。

4.计划检查控制

计划检查与控制是兑现计划目标的关键环节。按照项目组织策划“自上而下”、检查控制“自下而上”的原则,计划检查与控制分别由执行单位、项目组织机构或总体、集团公司三个层级进行管理。

4.1执行单位,负责检查专业计划执行情况,协调专业存在问题。在受到上序专业工作影响或影响下序专业工作时,执行单位及时与相关专业沟通;专业间协调仍难以解决的,应及时报项目总体和计经处进行协调。

4.2项目组织机构或总体,负责与项目建设单位和相关方沟通,组织落实影响工作推进的外部条件;协调解决技术、专业间接口和专业间工作安排时序问题;经协调仍将延误总工期时,应及时报生产部门予以协调。

4.3生产部门,负责抽查项目里程碑节点计划兑现情况,协调解决涉及人力资源调配和影响总工期的进度问题,协调勘测与勘探间均衡生产安排;依据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实施生产计划管理考核。

4.4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日常检查与控制、专题会议协调控制、周生产调度例会协调控制、生产计划管理考核等;勘察工作还包括每天碰头会制度、现场督导控制、中间检查控制等。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工作:

第一,项目开工后,项目组织机构应组织建立项目工作台帐,并做好动态管理,及时将建设过程中上级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及集团公司安排的工作纳入台帐,结合轻重缓急进行工作安排,逐一销号。

篇10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Anhui on the Part of “National Modern Rural Circulation Service Network Project”

WU Yuan-jun

(College of Softwa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Abstract: With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 in the circulation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as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implementing 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Anhui’s featur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nd under the B/S structure; it applies the to establish a system framework, also study further the detailed applications of management operating system in it. Still, i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overa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ing, testing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inside sub-modul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S structure; warehouse management

“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针对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薄弱,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突出的现状提出的一项为农服务的重要工作。这项工程旨在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本项目利用“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新网工程)为契机,旨在解决我省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薄弱,提升现有网络的服务效能,缓解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流通监管工作薄弱,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突出现状。

按照课题要求,本人根据我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和特点,以农资物流中心的物流管理业务为应用背景,以安徽辉隆集团为依托,深入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在安徽辉隆集团农产品物流业务中的具体应用,建立了一个基于B/S结构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并提出辉隆集团应用此系统后上下游衔接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系统开发平台及相关技术

1.1 简介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网络开发技术,该技术本身具有许多特点[1]。

1) 高效的运行性能:由于采用代码页面(.cs文件)与前台页面(.aspx文件)分离存储,这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像一般Windows下的应用程序一样,编译这些代码页面成DLL文件。在服务器上运行时,可以直接运行编译好的DLL文件,使页面的运行性能更好。

2) 简易性:完全基于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使整个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根据页面各个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进行各个功能的开发。

3) 灵活性:不依赖于任何Web浏览器,也与任何语言无直接关系,在开发中可以结合多种程序语言,构建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

4) 可管理性:2.0之后的版本,是基于Web.config文件进行配置管理的应用程序,这使的应用程序不依赖于本地开发环境,方便该应用程序的移植。

5) 可调试性:可以像Windows应用程序那样进行调试,并跟踪调试的错误或异常。同时也提供了处理这些错误或异常的处理机制,保证应用程序始终可以正常运行。

6) 自定义性和扩展性:可以将一个页面程序修改设置为一个自定义用户控件,并可以添加插入到不同的页面中,实现更具有个性化的功能组件。

1.2 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介绍

B/S结构是一种Web Browser的网络浏览模式,该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端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 ),用户就可以通过Web Server进行数据的交换。图1是B/S模式的体系结构。

B/S三层体系结构采用三层服务器结构,在数据管理层(Server)和用户界面层(Client)增加了一层结构,称为中间件(Middleware),使整个体系结构成为三层。三层结构是伴随着中间件技术的成熟而兴起的,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2]。

B/S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用户不用安装专门的软件而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操作,客户端零维护。由系统管理员分配给用户一个专门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就可以参与系统的使用了,因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3]。

2 系统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概要设计

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的要素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仓库保管、装卸、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切合物流配送中心的业务现状及发展需要,实现以仓储运输为核心,同时可管理车队、货物跟踪等功能[4]。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2.2 系统子模块的详细设计

2.2.1 客户管理子系统设计

开发这个子系统的目的就是帮助主管人事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客户的信息管理以及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最终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 管理员登陆部分:包括管理员登陆操作。

2) 用户管理部分:包括管理员查看、删除和修改用户的操作。

3) 增加客户部分:由管理员填写客户的各种信息、并提交到数据库。

4) 修改密码部分:设置新的管理员密码。

5) 在线帮助部分:全部操作的帮助说明

6) 返回首页部分:包括返回首页的操作。

7) 退出系统部分:实现退出本次登录,返回到登录界面的操作。

2.2.2 财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1) 财务管理主页面

本页面提供了了3种功能选择:添加财务记录,删除财务记录,修改财务记录。其中,财务管理员可以进行3种操作,只有管理员可查看财务记录。

2) 财务项目记录页面

本页面为财务管理员用户提供了添加新的财务记录的操作。首先判定用户是否具有财务管理员权限,如果通过验证,则读取网页上填入的财务一记录经手人姓名,项目名称,款项记录,财务记录摘要,备注,会计经手人等信息,然后向数据库中加入相应的记录,返回成功信息。

2.2.3 订单管理子系统设计

1) 用户订单页面

用户订单页面,用来显示已经发出的当前登录用户的订单和尚未发出的当前用户的订单。订单里有一个状态字段,标志订单是否处理。以列表的方式显示。

2) 管理员管理用户订单页面

订单管理页面类似于用户的订单查询页面,区别在于订单管理页面可以看到每一个用户订单,包括已经处理的和尚未处理的。订单编辑页面用来单个的订单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对本订单选择配送商以及修改本订单中每种货物的订货数目。然后将数据库中的Stock表里的相应货物的库存量进行更新。

3) 管理员订货页面

管理员订单的过程就是向供应商发送订单的过程,货物到达时还有一个签收的过程。具体功能由货物库存查看页面实现。

2.2.4 仓储管理子系统设计

仓储管理系统是整个物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包括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库存信息管理、采购作业等。图3~图4主要画出了入库单、出库单等对象的E-R图及货物管理主界面。

货物管理主界面如图5所示。

3 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整体实现

从应用软件结构层面,总体上采用基于B/S结构的三层模式。集中制数据存储管理一般可通过两种结构模式实现,即C/S (Client/Server)模式和B/S (Brow/Server)模式(三层结构)。随着应用需求和客户端数量的激增,C/S模式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客户端整体拥有成本上升;数据散乱、难以控制;系统维护困难等。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模式正成为新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范式。这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将桌面端繁杂的工作完完全全转移到集中管理的服务器上,终端用户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轻松访问所有的应用。B/S模式可以更好地在信息时代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信息的组织和集成[5]。

图5 货物管理主界面

本系统管理体系结构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1] 蔡继文.21天学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袁康来,杨亦民.农业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研究[J].物流科技,2006(9):121-123.

篇11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50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1],其中浙江省46所,从浙江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的,其专业定位基本为培养面向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物流运作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采购、储存、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

从目前浙江省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来看,很少有学校关注到面向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与管理岗位群(例如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其实,浙江省内目前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3.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总数突破60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459家。众多的工业企业为高职毕业生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里针对生产管理类的岗位群开设《生产管理》课程并大力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有其中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生产管理》或《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但是很多学校是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没有给予该课程相应的重视程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与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问题,例如好的项目化教材难找,传统教材大部分根据本科教材改编而来、教师教学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生产管理类实验实训条件缺乏等。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培养制造企业需要的企业内部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是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仅从《生产管理》课程的改革出发,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目前高职《生产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

时下,由于各大出版社竞争日趋激励,几乎所有出版社均开发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数量众多,品种繁杂,从各出版社开发的《生产管理》教材来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材,有的只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或者是沿用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从教材的体例来看,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体例,只是将生产设施选址与布局、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进行盲目堆砌,章节内容页没有一个明确的先后顺序,缺乏一个主线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有的高职教材中还包括了很多对高职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本科生才能学懂的内容,例如柔性制造系统、网络计划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生产等;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早已讲授过,例如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1.2 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

根据笔者的调研和与兄弟院校教师交流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高职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而《生产管理》课程又具有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教材中往往涵盖了工科专业的部分术语和内容,这些特点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介绍生产计划的制定时,一般会先介绍生产计划的定义和分类,再介绍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最后做一个课堂练习,但此种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的痛苦,学生听的枯燥。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虽然相继建设了实验实训场地,但主要集中于仓储和配送方面,而关于生产物流的实验实训室很少,少部分也仅以流水线的模式来建设生产物流实训室,例如让学生在流水线上装配一个机械部件或玩具,其工艺数量少,岗位简单,实训下来,学生变成了装配线上的工人,校内实训室缺乏不断更新的来自企业真实的数据(如销售数据、物料信息等),最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感觉利用生产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训,难以组织和开展。还有高职院校在生产管理方面实训投资以软件为主,如ERP软件,但是由于市面上真正能应用于制造企业的ERP软件都比较昂贵,能购买此类软件的高职院校也不多见。

1.3 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生产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为主,也就是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高职学生来说,平时的理论学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以理论考核为主的结果可想而知。

2 对高职《生产管理》课程项目化进行改革的措施

对《生产管理》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了解本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梳理出本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来制定教学项目。以长三角一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包括如下几类:各行业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运输管理员、商贸企业配送管理员、外贸及货代企业跟单员、货运员、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其中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具体具体来说,又包括生产计划员、品质管理员、助理工业工程师(IE专员)、设备管理人员、生产现场管理员等,因此,应该根据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1 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在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时,应该始终贯彻“项目化”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一个典型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战略层到操作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生产管理》课程可以以“生产管理历史与现状”――“市场决策”――“生产布局”――“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改善”为主线,将相关章节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

“生产管理历史与现状”主要讲述生产管理的有关概念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生产的类型和生产管理的演变历史;“生产布局”包括工厂选址和厂区及车间平面布置;“生产设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生产计划”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等内容;“生产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生产改善”包括质量管理和工作研究等。

2.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相关工科专业的基础常识和术语,如各种工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

1)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生产能力的核算问题,可以通过服装企业的生产作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产能受到员工裁剪能力和缝制能力的双重影响,其中的瓶颈作业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3]。

2)视频、图片教学法。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图片、视频材料、Flas,把图片、视频材料等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时,可以运用“汽车百年”等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史和特点,掌握节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在学习“动作分析”内容时,可以通过跨栏、斯诺克等体育运动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作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

3)利用3D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3D仿真软件如Flexsim,来模拟流水线的平衡问题,通过仿真软件的运用,让学生对生产线的平衡有一个感性的认知[4]。

4)工厂参观法。《生产管理》课程可以借鉴校内实训工厂或校外企业,也可以参观机电类专业的实训室,让学生了解机械行业的车、钳、铣、刨、磨、线切割、焊接等工艺,对于课程的学有裨益。

5)软件操作实训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ERP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有关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6)课堂模拟法。对于与工作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动作分析”,可以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某一项事情,在课堂练习进行动作分析。笔者曾经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刷牙”的动作,以此掌握动素符号的运用,效果十分理想。

2.3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兼顾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掌握知识程度、能力水平等几个方面,考核的形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各占50%。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含出勤、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讨论问题情况;结果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测评,例如考核学生在操作ERP软件、动作分析模拟、流水线平衡、生产计划编制等方面的能力。

3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好的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然后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措施,包括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篇12

《邮政组织管理》是我院开设的一门邮政类专业课程,是1998年之后在《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和《邮政网路组织与管理》原有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而自1995年以来,《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和《邮政网络组织与管理》一直是工商企业管理(邮政通信管理方向)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

自2004年以来,根据邮政企业和邮政业务的发展变化,结合高职教育的理念,本课程开始探索更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学院的精品课程。近两年,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渐成为我院独自开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成长起来的一门邮政特色课程。

邮政组织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邮政通信管理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邮政通信的性质和地位,掌握邮政通信网的组织管理、邮政支局所的组织管理、邮政投递的组织管理、邮区中心局的生产作业组织管理等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邮政通信网组织管理和邮政生产组织管理两大部分。邮政通信网主要包括邮政通信网基本知识、邮政通信网体制、各级邮政通信网的组织管理、邮政通信网的建设规划。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部分内容包括:邮政营业支局所的组织管理、邮区中心局的生产组织与管理、邮政投递组织与管理的内容。另外还包括邮政汇兑、报刊发行业务、国际邮政业务组织管理流程。本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邮政通信网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邮件从收寄开始到投递为止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流程和组织方法。

二、面向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模式的课程改革思路

本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面向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以邮政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按照邮政生产作业流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导向的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序化和结构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具体到本课程就是面向邮政企业内部生产作业组织管理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邮政企业生产实际和邮政职业标准,即邮政营业支局长、分拣封发业务主管、邮政投递支局长等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标准重新序化教学内容,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尽可能实现学与用的有效对接。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面向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要求和生产作业流程(营业收寄、分拣封发、邮件运输、邮件投递四个环节)设计课程内容

在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部分,按照邮政企业实际运作的要求,中心局体制下,邮政实物网的组织管理分三级。因此,在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部分,课程设计内容重点就是介绍三级网的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在生产组织管理部分,一个邮件完成全程传递需要四个环节,即营业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每个环节的组织管理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具体要求,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就是按照生产作业流程的要求,分别介绍营业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四个作业环节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相关内容。

2.面向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与开发模式,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邮政实物网分析和邮政营业收寄、邮件分拣封发、邮件运输、邮件投递等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而确定相关学习领域及学习情景,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单元及学习情景,通过教学项目单元把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连接起来,使学生熟悉完整的邮政生产作业流程,掌握邮件全程传递所经历的各个环节的组织方法和相关技能。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邮件传递过程必须经过的四大环节,即邮件收寄、分拣封发、邮件运输和邮件投递,体现了面向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很多邮政最新动态与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对邮政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于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以讲授为主,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详细,形象一些,更贴近邮政企业的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第二章邮政网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所以以画图的方式让学生更易理解。

(2)学生分组调研和讨论。对于一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到邮政企业去调研的,给学生布置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到邮政企业去调研,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而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有些知识要深入了解,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一些题目,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基础上写出报告,课上讨论。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工作的方法等。

例如,对于第三章邮政营业支局的班组管理就采用调研的方法,让学生分项目小组到邮政支局所营业厅进行观察与调查,了解业务的种类、营业员的服务态度、用户对邮政的看法等;第五章邮政投递班组的管理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课下依据题目准备,课上要求每组学生派一至二名学生上讲台讲解,并结合学生报告内容和讲解情况,给出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物或图片演示。主要应用于需要熟悉和了解邮政用品、业务单式等。具体形式包括将自己平时收集的实物,如各种信封、单式拿实物,向学生展示;并且配合一些自己或其他同事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实际拍摄的邮政企业的生产作业图片,通过给学生展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4)观看录像。自己从各种渠道找来一些录像短片,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观看。如:邮政政企分开介绍、邮政投递员介绍、邮政投递员操作流程等。同时自己到石家庄邮区中心局调研和参观时,拍摄了一些生产作业的流程,回来给学生播放,增加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安排实训。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仅凭教师的课上讲解,可能对于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有很深入的认识,特别是一些业务流程,一些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来看,来体验。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训条件,安排了一些实训的课程。

如第四章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组织讲完之后,安排学生到信函自动分拣实训室进行实训。在实训指导教师讲解、演示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信函自动分拣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进行信函分拣。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利用一些与邮政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邮政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授课的同时,还注意结合邮政最新动态,给学生加以介绍;同时介绍一些邮政企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让学生树立到邮政企业就业的信心。

例如,在讲第一章时,详细地给学生讲了邮政企业的政企分开改革过程、主辅分离进程等内容;在讲第五章时,给学生讲了王顺友和尼马拉木的先进事迹,讲了江苏“爱心邮路”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谈体会,谈感想,增强学生对邮政的认识。

总之,本门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训室等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1 引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是一个玛纳斯河下游洪积平原,大力发展农业农田水利灌既是兵团的屯垦戍边,又是新疆维稳之基。所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根据地域的具体地理环境,大力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但是较其它省份来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起步较晚,农田水利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的农田水利灌溉建设举步维艰。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的农田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简要概述了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基本技术特征。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存在问题

当前,国家、新疆为了发展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业建设,农田水利水电工程等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普遍存在水利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实际的落实情况不成比例现象。虽然有了科学技术,但是具体落实情况普及度不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与实际落实情况的比例为1:5-3:5之间,较其它行业而言,这种普及落实水平还比较低。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进行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规范等现象。小的项目可以靠个人的职业与道德素质去约束,但是对于水利灌溉工程项目来说,应该靠一种体制,依靠体制去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够正确的实现水利灌溉体系。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灌溉建设措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水利灌溉的涉及面较广,项目工程量比较大,所以在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我们都应该做好总体的规划工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重点区域进行考虑,利用区域环境以及兵团人文特色去推动各农牧团场水利灌溉的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的农田干旱现象严重,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各农牧团场尤其是树木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照顾兵团职工的积极性,为生产和兵团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大量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流域自然资源,发展湿地灌溉技术。湿地农田灌溉技术主要应用在玛纳斯河两岸,因为两岸的地形以洼地、荒滩、荒沟为主,有利于湿地建设工作。新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河曲等诸多地形环境,再由于古河道自然改变较多,形成了可以和南方地区可以比拟的地形,我们可以借鉴南方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将其思想和做法利用到新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来。利用植物生长,将这些环境改变成 “人工或自然小型湿地”,造福于新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的水利灌溉。

1.3 新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田灌溉技术

目前,漫灌方式已不是兵团玛纳斯河流域进行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漫灌就是从水源处开挖渠道,水源通过渠道向农田中流入,如果渠道较长,输送渠道为土质渠道,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这样会造出加大的浪费,新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原本水资源就比较缺乏,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来讲,漫灌这种方式最好少用,可以以农作物的生长分为多个阶段,分别采用管灌、喷灌、微喷灌以及滴灌技术。管灌技术是指平掉明渠输水灌溉,采用管道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从水源取水后,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管道将水引到农田中。这种方式的灌溉出水口流量大,管道不会发生堵塞,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成本也较低,比较容易让团场职工接受,重要的是这种灌溉技术适合干旱的农田。喷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方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农田、公园、城镇广场等工程项目上,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喷灌技术就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农作物表面的一种方法。滴灌技术是用专门的管道系统和设备将低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缓慢地滴到作物根部土壤中的一种灌溉方式。滴灌具有较强的节水、节肥、省工优势。这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引起堵塞。微喷灌技术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它取了喷灌、滴灌技术的长处,弥补本技术的短处,这种灌溉技术更加节水。微喷灌是利用直接安装在毛管上,或与毛管连接的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微喷头包括固定或和旋转式,水流柔和是它的特点,对农作物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是这种灌溉方式需要较大的成本。

目前,农田灌溉方式较多,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农田灌溉时,职工们可以根据农作物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农作物选择最佳的灌溉技术,这样不仅促进了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而且更好的节约了水资源。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