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居委会妇联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打牢基础建设
年内新建党员服务站,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以此为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支部,居委会网络平台,利用免费博客公开公示两委会动态,征求居民对社区的意见。
二、健全组织,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具体,任务明确。
三、继续做好社区民政、残联、老龄、双拥工作
对社区的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社区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做好政策福利的办理,全心全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认真学习领会拥军爱民与拥军爱民文件和精神,关心军属,定时定期走访。
四、做好计划生育、妇联工作
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让居民们清醒地认识全面加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好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准确掌握育龄妇女的底数,及时上报信息,对重点人及时入户查访孕检,送具上门。
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活动。
在社区内多挖掘文艺骨干,为社区文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多方面地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社区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开展宣传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坚决扫除各种歪风邪气,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配合办事处综合治理中心,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1。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职能作用,深入居民,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坚持"提高认识、教育为先、严厉打击、全员收戒、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推进"无毒社区"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了规范有序。
4。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无赴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体上访。
七、加大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在社区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大力宣传社区内禁止乱推乱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八、劳动保障工作
1。深入居民,充分了解和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
2。积极跑企业、找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提高就业率,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
九、统计工作
积极配合街统计办的工作,及时完成各项统计任务,按照要求认真填表,确保数字真实有效。
十、每月向党政办提供信息2-3条,及时反映本部门工作。
社区居委会财务工作计划
一、对接手过来的财务帐要认真整理,装订、安放。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积极参与制定的财务计划。
三、对每个季度的财务帐要求认真,细心。对每笔帐的来拢去脉填写清楚。认真核对出纳收据,票款。
四、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无限的作用。
五、认真执行区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的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制度。
六、社区重大经济收支,必须由社区组织居支两委成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领导、居务公开监督小组领导开会讨论决定,并张榜公布。
社区居委会卫生创建工作计划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的除“四害”领导小组。二是认真开展以治理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和发动广大市民,彻底清扫大街小巷,疏通管道,粪池,清除垃圾污物,消灭卫生死角。三是各单位、各居民家庭要彻底清扫,切实抓好环境清理整治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是大力抓好除“四害”工作。继续坚持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防灭结合的科学除“四害”工作原则。加强环境、垃圾、厕所等药物喷洒消毒杀虫工作。大搞室内外环境卫生,彻底消除“四害”的孳生场所。根据上级爱卫会的安排,拟在3月、10月份开展春秋季全市统一灭鼠活动,7月份开展全市统一灭蚊、蝇、蟑螂活动。
篇2
二、健全组织,加强内部管理
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具体,任务明确。
三、继续做好社区民政、残联、老龄、双拥工作
对社区的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社区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做好政策福利的办理,全心全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认真学习领会拥军爱民与拥军爱民文件和精神,关心军属,定时定期走访。
四、做好计划生育、妇联工作
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让居民们清醒地认识全面加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好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准确掌握育龄妇女的底数,及时上报信息,对重点人及时入户查访孕检,送具上门.
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活动。
在社区内多挖掘文艺骨干,为社区文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多方面地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社区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社区开展宣传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坚决扫除各种歪风邪气,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配合办事处综合治理中心,做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1.建立健全社区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职能作用,深入居民,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坚持"提高认识、教育为先、严厉打击、全员收戒、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推进 "无毒社区"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了规范有序。
4.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无赴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体上访。
七、加大社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在社区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大力宣传社区内禁止乱推乱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社区环境。
八、劳动保障工作
1.深入居民,充分了解和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
2.积极跑企业、找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提高就业率,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
篇3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市政府成立“五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农办、市经贸委、市综治办、市监察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工会、市妇联、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消防支队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消防支队。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分管领导要具体组织协调,制定实施计划,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深入推进消防“五进”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职责
(一)政府职责
各级政府要加强消防宣传“五进”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组织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消防宣传工作局面。要将消防宣传“五进”工作纳入消防安全责任制、创建文明社区(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竞赛、“三下乡”和普法教育等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内容,推进宣传“五进”工作的落实。要把消防宣传专项经费列入本级地方财政预算,用于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在高速路进城区交通主干道、繁华地区等场所设置不少于2个大型固定消防宣传牌。
各地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消防工作职责,依托乡(镇)防火办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大力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各地乡镇(街道)、村(居)委员会要设立固定的消防宣传牌。
(二)部门职责
公安部门要将“五进”工作纳入基层公安派出所的工作范畴,监督检查居(村)民委员会、居民住宅区管理单位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组织村、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教育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有关教育课程。科普部门要努力推动消防知识进入科普内容,并指导消防站争创“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司法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宣传和教育的内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推行有关消防重点工种人员实行消防职业资格制度,对社会消防从业人员开展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文化、广电等部门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在“119”消防宣传日、《消防法》实施周年、重大活动、节日等积极开展消防公益宣传。工商、市政管理部门要为利用城区道路和市政设施消防公益广告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青少年和群众参与消防宣传工作的积极性。财政部门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确保消防宣传“五进”工作的落实。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主动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消防宣传“五进”指导工作,为“五进”工作提供宣传内容。各县(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突出“五进”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消防宣传资料,城厢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社区消防宣传资料为主,荔城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家庭消防宣传资料为主,涵江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企业消防宣传资料为主,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学校消防宣传资料为主,仙游县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农村消防宣传资料为主。各县(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每两个月按照宣传内容要求分别提供宣传内容。
(三)单位职责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各单位要按照《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公安部61号令等要求,认真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各单位要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四)公民职责
全市社会群众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到各类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素质和自防自救能力。社会各界要重视、关心和支持消防宣传工作,为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出资出力。
四、工作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市民消防安全意识,努力推进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一)消防宣传进社区
1.每个社区建立消防工作站,居委会主任任站长。人口少于5000人的社区设1—2名专(兼)职社区消防员,5000人以上的社区设2—3名专(兼)职社区消防员。
2.消防工作站设报警电话、专用消防档案柜、消防器材箱,配备灭火器、水带、水枪、消防斧、救生绳、消火栓扳手等消防器材。
3.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公共消防宣传栏或消防公益广告牌;每栋楼或每个单元设置1块消防提示牌,并定期更新内容。
4.建立健全消防宣传教育档案,制定社区居民防火公约。
5.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每月组织居民群众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6.街道办事处每半年、居委会每季度组织居民和驻社区单位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居委会每年组织居民参观一次当地消防站。
7.居委会对居民住宅的楼院、通道的防火安全检查和社区公共消防设施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
8.建立社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档案,每周上门走访一次,为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居民设置消防应急呼救器并指定专人负责。
9.把消防安全纳入创建文明社区工作中,经常性地开展“走万家,送安全”和创建“消防安全文明小区”等活动。
10.社区居民受教育率应达到90%,并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自救逃生常识、懂得家庭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扑救家庭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
(二)消防宣传进学校
1.认真履行学校消防宣传教育职责,制定学生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制定消防安全疏散预案。
2.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各级各类学校至少确定一名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担任消防安全课教员,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编印学校消防安全读物,每学年开展消防宣传教育不少于4个课时,在开学初、放寒(暑)假前、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普遍开展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3.城市中小学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及各类大专院校设立消防宣传教育教室,配备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消防宣传资料,公共活动场所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栏)不少于2块,悬挂消防宣传挂图不少于1套。
4.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1次疏散演练,寄宿制学校每半年组织1次疏散演练。
5.大专院校建立“消防志愿者”行动组织并开展活动。
6.通过校园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园网等形式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在校园网或互联网主页上设置消防专栏。
7.每学期每班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消防主题班会,每星期进行一次消防常识广播。
8.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参观驻地消防站活动,并请消防官兵讲授消防常识课;组织一次师生与消防官兵互动活动。
9.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安全文明校园”、“消防志愿者”、“三下乡”等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内容。
10.学生受教育率应达到100%,并做到“两会两知”,即: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知道火灾的危险性、知道自救逃生常识。
(三)消防宣传进企业
1.建立企业消防宣传组织机构,制定年度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和培训制度,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档案。
2.建立相对固定的员工消防宣传活动教育室,配备消防宣传资料;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3.企业设置固定消防宣传牌不少于2块、消防宣传挂图不少于1套;重点部位设置永久性消防安全警示标志。
4.设置消防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宣传内容。
5.建立企业消防志愿者队伍并开展活动,每半年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6.每年至少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及时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培训率达100%,并持证上岗。
7.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企业职工定期收看火灾案例教育片,阅读消防安全知识报刊。
8.每年119消防日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活动。
9.企业必须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每年要对职工进行一次消防知识和消防法律法规考试,干部、职工受教育率应达到90%以上,消防常识熟知率应达到70%以上,保证做到“三懂三会”,即:懂本岗位火灾危害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四)消防宣传进农村
1.村委会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村民防火公约,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制度,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2.村民委员会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3.在农民群众集中的学习室、活动室等场所增加消防安全常识内容,并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和宣传资料。
4.在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每个行政村设置2块以上固定消防宣传牌、刷写2条(套)以上墙体消防宣传标语(消防宣传画)。
5.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通过广播或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常识。
6.在村内集市设置明显的消防宣传标语。
7.村民委员会建立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档案,每周上门走访一次。
8.村民受教育率应达到60%以上,并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自救逃生常识、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扑救一般火灾的办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
(五)消防宣传进家庭
1.建立家庭消防宣传工作制度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方案)。
2.每年组织居(村)民开展一次消防知识学习、观看一部消防教育影视片;居委会或物业管理企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社区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居(村)民家庭成员掌握“三懂三会”(即懂家庭火灾危害性、懂家庭火灾预防基本知识、懂家庭常见火灾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逃生自救)。
3.每年冬春季等重点防火期向全体居(村)民家庭特别是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和空巢家庭免费发放家庭防火宣传资料。
4.夏冬季节和农村农忙时节向居(村)民宣传消防常识。
5.鼓励、引导家庭配备家用灭火器材和自救逃生器具,教育居(村)民爱护社区和乡村消防器材、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
6.联合相关部门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评选内容。
7.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定期组织城乡居民群众到附近的消防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参观体验。
五、工作要求
篇4
一、进一步完善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网络
1、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根据汤泉街道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建立以街道分管政法工作副主任刘骏为组长,主任助理陈法耕为副组长,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财政所、民政办、工商所、地税分局、国税分局、团委、妇联、劳动所等单位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所,陈法耕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孙立苹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两支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奖励,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区矫正办组织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集中培训,使社区矫正工作者达到“六清”: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为提高社区矫正志愿者和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奖惩机制,不断加强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二、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创新工作思路
1、进一步完善档案台帐管理制度,坚持电子台帐与纸质台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区矫正台帐要做到整洁、规范、资料齐全、查找方便,按照矫正对象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每名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时、规范完善相关资料并录入移动信息平台。对每个解矫对象要提前办理相关手续,防止超期解矫现象发生。对解除矫正的矫正对象档案做到资料真实有效、归档材料齐全、装订顺序正确。
2、依法开展各项工作,强化日常管理。
要抓好矫正对象集中教育、个别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矫正对象服刑的自觉性,做到积极认罪服法,努力改造自己,按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规定;抓好矫正对象的监督、帮教工作,对符合救助的矫正对象积极努力开展救助工作,保障矫正对象正常的社区生活;抓好对矫正对象的等级测量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平台加强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重点对象进行手机定位跟踪管理。
3、积极树立矫正对象转化改造典型。
对矫正对象在矫正监管期间助人为乐、有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的,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三、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通过“以会带训”的形式,在办事处会议上进行宣传,通过各种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区司法工作计划220--年,全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全县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一、强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新活力。
1、大力推进标准化司法所用房建设。
强化督查指导,按规定落实好司法所办公用房达标,并能够为自己使用,设有所长室、调解室、矫正室等。
2、完善司法所各项工作机制。
制定《20--年度司法所工作考评细则》,使司法所岗位目标责任细化、量化、项目化,形成系统科学的基层司法所工作管理运行机制。
3、加强档案(台账)规范管理。
按照市局要求,统一规范基层司法所各项业务文书制作、台账登记、档案管理。制定20--年度司法所人民调解和所务管理工作台账,确保乡镇、村(居)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台账和调解卷宗的立案登记、受理、调处、调解协议格式、结案、立卷、归档等内容统一。
4、指导“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有关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司法所建设等报表的上报,确保市局信息化工作考核目标任务落实,并在每月3日前对上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6、开展司法助理员业务工作培训,每上半年组织全体司法助理员进行一次基层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应用操作培训,实现全体司法助理员“会调解、会协调、会写、会操作”的四种能力。
7、开展司法所业务培训交流活动。
组织基层司法所业务人员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考察,提高业务水平。将各司法所工作台账(卷宗)统一到基层股相互进行交流,抓综合亮点工作交流,谁的亮点多、特色新,就定其为先进典型的交流点。通过对照,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推进司法所向科学化管理目标迈进。进一步激活司法所人员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
8、创新考核机制,严格绩效考核。
为确保司法所各项工作都能按序时进度完成,组织对司法所进行半年、年终工作考核,并将考评结果直接与各司法所经费保障、评先评优挂钩。
二、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在维稳化解纠纷上有新举措。
1、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群众知晓率。
组织司法所、法律服务工作者利用周末时间,设“人民调解宣传台”,宣传典型调解案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针对性组织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
一是在年初各司法所组织人民调解员集中培训,培训以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程序、人民调解卷宗制作、经验交流等为主要内容,要形成工作材料。二是基层股将对去年调解工作考核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学与重点学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举办培训班,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水平。
3、发挥调解职能优势,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在扎实做好日常(乡镇每月、村居每周、村民小组每天)排查调处的同时,在节假日及敏感时期,着力开展集中排查化解以土地确权与流转等矛盾纠纷专项活动,司法所组织乡镇、村居人民调解员每月至少一次下基层开展巡回调解,化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并及时登记,履行指导、协调、督办职责。最大限度地做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镇”。
4、落实调解经费。
按照《人民调解法》的要求,指导乡镇、村居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终,全面实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推动我县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5、加强行业性调委会建设。
对已成立的行业调委会,进一步完善制度,巩固提高,规范运作。
6、发挥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引导群众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减少讼累、降低诉讼成本。
三、法律服务要有新突破。
1、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所规范化建设。
每年召开一次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工作者业务水平;上半年组织一次业务交流活动,引导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及其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推动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把好法律工作者“出入关”,抓好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年检注册工作。
2、指导基层法律服务所把服务“三农”放在突出位置。
接受农村基层组织、村级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委托,积极参与土地征用补偿、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金融信贷等涉农涉法事项的法律服务。诉讼非诉讼案件,按照收费标准下限收取。法律服务所20--年度人民调解案件不低于20件,法律援助案件不低于10件。
总之,要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
社区司法工作计划31、制定普法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普法工作规划。
2、加强少年的法制教育,继续联系社区民警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坚持和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
4、通过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使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加强民调工作能力,为搞好社区稳定工作继续努力。
通过我们一年的努力工作,使辖区内的居民群众法律、法制观念普遍加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更多了。同时群众对居委会的工作变得理解、支持和信任,能有事就找组织和社区帮忙解决,不再意气用事了。总而言之,我辖区居民能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正确指导和帮助以及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今后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辖区的社会稳定和法律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期望。
社区司法工作计划4使辖区内的居民群众法律、法制观念普遍加强,通过我一年的努力工作。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更多了同时群众对居委会的工作变得理解、支持和信任,能有事就找组织和社区帮忙解决,不再意气用事了总而言之,辖区居民能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正确指导和帮助以及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今后我有决心,有信心把辖区的社会稳定和法律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期望。
进一步落实普法工作规划。
1制定普法工作计划。
继续联系社区民警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
2加强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
3坚持和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
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
4通过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搞好社区稳定工作继续努力。
5加强民调工作能力。
社区司法工作计划51、制定普法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普法工作规划。
2、加强少年的法制教育,继续联系社区民警定期给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坚持和律师事务所加强联系,给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援助。
4、通过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使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5
一、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1.非营利组织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金会、慈善组织、志愿团体、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邻里组织、老人协会等等形形的非营利组织以其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章程和活动方式推动着社区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以其不同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的方式提供着方便、实际和高效的公共服务,而且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区服务往往更能体现社区的需要,服务更直接,更具人文关怀特征。
2.非营利组织提供着直接、具体和富有人性化的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根据社区民众实际需要而提供的社会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比政府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的服务更具有人性化。在特定的社区内,传统的社区服务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对社区非营利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的非营利组织应该改变过去服务对象单一,服务方式保守的问题,在推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工作中,不仅要扶贫帮弱,更要将与社区居民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落到实处,比如,安顿下岗失业人员,养老保障等,确保社区工作更加具体和人性化,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3.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的吸引和动员能力,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激励民众参与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它们应当成为动员和吸引志愿人员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这种针对社区的志愿服务是培养社区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方式。随着人们接受教育比例的扩大,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对精神境界的要求也在提高,越来越倾向于从提供志愿服务中获得满足。这就需要非营利组织适时地为志愿者们提供这样一种平台,一种提供志愿服务的途径。这样既减轻了社区的财政负担,又能调动人们建设社区的积极性。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在促进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作为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由于受我国体制等方面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
1.政府干预过多,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独立性差
社区管理的自治组织是居民委员会,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它与政府机关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但事实上,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从工作人员的配备到居委会的日常琐碎事务,都深受政府机关的干预。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有关,从政府部门衍生出的非营利组织往往带有高度的行政化和官僚化特征,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对政策指令唯命是从,缺乏独立性和自主创新意识。居委会的自治职能的蜕变,无法满足居民的参与需求和期望,居民也不相信自己的参与能够影响居委会的决策。由此导致居民参与严重不足,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2.政府准入门槛高,使得提供专业性、技术以及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非营利组织难以进入社区并在社区扎根
在我国,根据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一个机构必须依托一个业务主管部门,才能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社会团体。因此可以看出,国家对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是严格的,这就造成了一些非营利组织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或者有的干脆选择不注册,更不用说进入社区为居民服务了。
3.社区内非营利组织成员整体素质偏低,老龄化和非专业化现象严重
在我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街道及居委会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素质不高,而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懂得现代社区管理的年轻人才十分缺乏。而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现代社区建设,一些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型生活问题,他们无法提供专业和及时的服务。比如,现代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给许多家庭成员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有工作压力、生活负担、子女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的及时解决也是现代社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的高素质工作人员。因此,要鼓励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才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的工作中来。
三、促进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发挥更好作用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因此,就很有必要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思路和社区建设模式。
首先,我国政府应对非营利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与帮助。
非营利组织对促进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作为国家政府层面,应采取推动措施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一方面,政府应以立法形式给予非营利组织一定的法律保护,明确其社会地位,以及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应是平等的、指导与被指导、扶持与被扶持的关系,与社会和市场之间应是促进与被促进的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应适当调整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对于民间组织和公益性组织应给予鼓励政策,在资金支持上,应给予一定的免税措施,鼓励私人和基金会的捐赠,制定相应的非营利组织资金募集和管理办法,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
其次,非营利组织要加强自身独立性,同时要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平等合作关系。
政府要下放给非营利组织充分的自,虽然事实上,当今许多国家的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府,首先在资金来源上非营利组织必须接受政府资助,对政府财政的极度依赖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很难有其所宣称的独立的决策与执行能力。因此,完全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组织是根本不存在的。但非营利组织完全可以加强自身的控制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民间资金对其支持力度,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一方面要避免受政府的行政干扰,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应该使其工作置于政府监督之下。在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居委会等非营利组织应该充分听取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计划。同时,也可以监督政府工作,避免权力被滥用,维护自身的利益。
第三,非营利组织应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始终贯彻其非营利性和志愿公益性的基本宗旨,把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为社区居民服务放在首位。而现代社会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和压力,使其对社区服务功能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政府机构由于受体制的限制,对于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往往反应迟钝,这时就需要非营利组织来填补社区服务多样化的不足。比如,面向社区居民的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医疗服务、儿童照看服务、孤寡老人陪护服务、残障人士及贫困户的优抚服务等。另外,非营利组织对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既可以为社会拓宽一部分就业渠道,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又可以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第四,改变由街道办事处直接管辖社区福利服务设施的现状,引入竞争机制。
我国行政体制中由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的直接管辖极容易导致处理问题一刀切的做法,无法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而如果将社区的服务设施委托给社区非营利组织运营,则会极大地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时一些专业性、技术性的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得到进入社区为民服务的机会。但这些非营利组织应该把为社区居民服务作为首要目的,不能以营利为目标。因此这些非营利组织的良好运营就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经营补贴。为此,政府需要制定一套对托管机构服务绩效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加强对非营利机构的组织监督和公众监督,总之,政府给市场、给财政支持,可能是培育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在社区非营利机构的受托经营中,还要引入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机制,不仅能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质量,也能起到优胜劣汰的效果,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重视对志愿者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使志愿服务社区化。
目前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成员大多数是以社区内的中老年人为主,虽然他们是志愿服务中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相对匮乏。面对一些专业性强的工作,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则不能胜任。这就需要非营利组织要加强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既要进行志愿服务伦理的教育,还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而不是仅停留在简单服务和做表面工作上。
同时,要借鉴国外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志愿服务不只是付出,也要让志愿者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达到助人利己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带动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又能吸引一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另外,要提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使社区服务建立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志愿服务社区化,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使社区服务效率最大化。
总之,在社区发展中,必须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这一重要力量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和资金支持,并使其发展轨道能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给非营利组织独立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自身力量,不断完善新型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常铁威.新社区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汪大海,魏娜,郇建立.社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张霞,张智河,李恒光.非营利组织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篇6
乳腺癌是常见妇科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着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已将防治乳腺癌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2009-2011年开展了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试点工作,完成了35~59岁农村妇女共6230人的乳腺癌免费检查,查出乳腺癌患者4例,患病率为0.64‰。为探索出适合基层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形成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笔者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对基层如何做好乳腺癌筛查,从方法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现概述如下。
1 筛查的实施
1.1 筛查对象及编号 确定35~59岁当地农村妇女为筛查对象,对所有的筛查对象按照《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中的编号方法进行统一编号,编号共十位数字,前两位数字为筛查区号(即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第三、四位数字为筛查点号(即市、县或区编号),第五、六位为街居委会或村号,第七到第十位是个人序列号。通过该编号可以跟踪查找筛查对象,从而实现对筛查对象的准确定位,对阳性病例的追踪随访。本项目地区检查对象需达到6000人样本量,依次抽取了共182个自然村,村号由原来设定的两位数增加到三位数,个人序列号由四位数减少至三位数。检查对象达到999人时,重新从001开始编号,直至总数达到6000人。
1.2 筛查项目 (1)临床检查:对接受检查的妇女均进行乳腺的视诊、触诊。(2)彩超检查:对接受临床检查可疑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乳腺彩超检查。(3)钼钯X线检查:对乳腺彩超检查可疑或阳性者进行钼钯X线检查。
1.3 筛查流程 (1)由村妇女干部召集或入户访问参加筛查的对象,宣讲筛查的目的、意义,组织筛查对象到就近村卫生室或村委会集中进行筛查,筛查时间选择在各乡镇计生办每年进行农村妇女“三查”之时或乡镇卫生院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2)筛查前由调查员对每一个筛查对象再次宣教乳腺癌检查的重要性和相关保健知识,在适龄妇女自愿的前提下,向受检妇女发放“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妇幼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服务卡”,与每一位受检妇女签好“农村妇女乳腺癌项目免费检查知情同意书”,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准确了解受检妇女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知识情况;(3)检诊医师进行乳腺的视诊和触诊,填写《乳腺临床检查表》及“反馈卡”,并告知高危人群及手诊结果阳性与可疑者携带“反馈卡”到指定地点进行彩超检查;(4)B超工作人员对高危人群及手诊结果阳性与可疑者进行彩超检查,填写《超声检查诊断报告单》、个案登记表,并将其反馈给受检对象;(5)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阳性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钼钯检查,督促可疑或阳性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1.4 筛查管理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是项目实施的保证。受检地区县(市、区)要建立卫生、妇联及有关部门、单位组成的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总体筛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任务、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同时要建立由妇幼保健机构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领导小组审定项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工作会议,督促协调各部门参与、支持项目工作,督促财政部门按时拔付配套资金,为项目经费及时到位提供保障;将项目工作纳入公共卫生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布署工作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项目工作的难点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做好项目技术培训、指导、质控工作。组织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高,群众信得过的专业技术骨干对检查人群实施就近检查服务。并将初检出来的可疑病例按检查程序进行进一步的复查确诊。其项目办要指定专人负责项目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定期编写项目简报,通报工作信息。
1.5 开展技术培训,保证筛查质量 保证乳腺癌筛查工作质量,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要根据《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积极实施人员培训计划。一是对项目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及B超医生进行项目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乳腺癌检查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二是按上级计划派项目管理人员、彩超技术人员、钼钯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两癌”检查项目技术培训或(和)选派骨干人员参加外地培训。通过层层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人员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步骤、“乳腺癌”诊断治疗和相关辅助检查技术,保证项目工作质量。
1.6 信息收集和管理 承担筛查的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妥善保存受检对象各项检查资料(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表、临床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做好数据的电子录入工作,填写《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季报表》,按时上报相关数据至省妇幼保健院。
1.7 质量控制 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培训,所有从事“乳腺癌”检查的医务人员各项操作应符合体检操作规程,专家技术指导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控,复核检查结果,每年召开质控工作会议,对检查质量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篇7
(一)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多种方式,发动、引导、组织社区成员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门类众多的体育服务,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社区生活。
(二)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发展社区体育作为贯彻《体育法》、实施《纲要》的一项具体措施,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社区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一项内容,努力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三)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加强对社区体育的领导,依据《体育法》和《纲要》制定社区体育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体育组织为主体的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制定开展社区体育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建立社区体育发展的指标体系。
市、区人民政府教育部门要在保证学校教学秩序和体育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开展有偿服务。切实发挥学校体育教师、体育设施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根据城市管理中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协调、指导、服务等职能作用,将开展社区体育作为街道办事处的一项工作职责,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和评估,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市、区人民政府文化部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的工作中,要重视社区体育的开展。街道办事处的文化站,要大力宣传体育健身对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意义,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市、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部门,要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将市、区、居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在开展社区体育工作中,要重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
(四)街道办事处对辖区体育工作具有领导、管理的职能。要调动辖区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体育组织和组织社区内成员经常开展体育健身、竟赛、表演和体育交流活动。组织开展成年人体质测定工作,协助体育行政部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工作。
(五)居委会应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居民经常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六)到本世纪末,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达到: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数有较大的增长,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快的改善,社区成员的体育意识和体质普遍增强,社区体育组织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有机结合,社区。单位、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二、组织管理与体制
(七)按照《体育法》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的规定,区(市辖区、不设区的即为市,下同)人民政府可授权街道办事处主管辖区社会体育工作和组织实施辖区体育活动。形成以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分级管理体制,以及条块结合的组织网络。
(八)街道办事处应成立以街道办事处行政领导挂帅、辖区内各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体育组织。应有部门管理体育工作,配备专兼职体育干部,在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要充分利用辖区内各单位人才、资源和场地等条件,组建街道办事处一级的各类体育协会、文体中心、体育指导站、健身俱乐部等,形成在街道办事处领导下的街道、居委会和单位多层面的体育组织网络,有效地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满足社区成员的广泛兴趣和爱好。
(九)居委会应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居住区、楼群晨、晚练指导站等体育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十)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增强社区意识,支持、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社区体育工作,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体育活动。
三、骨干队伍建设
(十一)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熟悉、热爱体育工作的干部充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体育组织,并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社区体育干部。
(十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开展社区体育的骨干。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的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作用。
(十三)要充分发挥辖区内各单位体育干部、业余体校教练员、体育教师以及热心体育和有体育专长的离退休人员的作用,吸收他们参与社区各类体育组织的领导与管理工作以及活动的组织、技术指导等。
(十四)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对各类体育干部、体育骨干、体育积极分子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利用
(十五)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是体育活动经常化的重要保证。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已建成的居住区要努力挖掘潜力,为居民修建简易体育场地;新建居住区、小区,必须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的(GB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原城乡建设部、国家体委*年颁布的(86)体计基字559号《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规划、建设好社区体育设施。
(*)街道办事处应在辖区内有计划地修建社区体育活动室或体育服务站(点),并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设备。到本世纪末,力争50%以上的街道达到上述要求。
(十七)合理使用街道辖区内现有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一律向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工作和生产秩序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居民开放,为居民健身服务。
(十八)应在社区内公园、闲置空地和楼群间合理布局简易的体育场地设施,开辟健身场所,使居民就近就便参加体育活动,做到运动场地就在身边。鼓励居民自力更生及义务维护和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倡居民添置体育健身器械,开展家庭健身活动。
(十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和挪用体育场地设施。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须经当地体育、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改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作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要在就近、方便使用的原则下,先行在适当地点择地新建,面积、标准不得低于原有设施。五、经费来源
(二十)社区体育经费实行公益型的管理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区人民政府要根据《体育法》的规定,逐年增加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体育行政部门要对社区体育工作安排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资助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鼓励辖区单位举办或承担社区大型体育活动。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立由团体和个人投资的社区体育发展基金。社区的各类体育协会或其他体育组织可实行会员制,可向会员收取一定数额的会费。
(二十一)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体育产业,依法开辟体育经营场所,为经营体育产业提供有利条件。要努力开展技术指导、骨干培训、体育表演、健身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服务,在经营、税收、资金等方面参照*年8月民政部、国家体委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执行。
六、健身活动
(二十二)社区体育以经常性健身活动为主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在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中,要讲究科学,注意安全,重在参与。实行传统健身养生法与现代健身方式相结合,个人锻炼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健身娱乐与医疗保健相结合,健身活动与节假日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要加强晨练、晚练和季节性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引导不同特点的人群参加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要关心和重视知识分子、老年人、幼儿和残疾人的体育活动。
(二十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居民体育健身的积极性。竞赛活动以动员尽可能多的居民群众参加为基本出发点,办出特色,形成传统。
社区体育组织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定期举办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和单项竞赛活动,要有目的地结合节假日组织体育竞赛、表演和社区内外的交流活动,形成热点,利用寒暑假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小学生单项体育竞赛、培训以及锻炼小组等活动。
篇8
主要工作对象是:15~50周岁的文盲和半文盲,鼓励50周岁以上的文盲接受扫盲教育。目标是:到20*年,全区15周岁以上盲率下降到8%以下,其中成人妇女文盲率下降到12%以下;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其中青壮年妇女文盲率降到3%左右。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2009年要全部脱盲。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扫盲责任
(一)成立扫盲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劳动局、区农业局、区文体局、区统计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组成领导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协调全区扫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扫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日常事务。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强对扫盲工作的领导,推动扫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
1、区政府办:负责协调扫盲有关工作。
2、教育部门:是扫除文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做好扫盲的规划、扫盲教学和管理工作;加强扫盲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建设;组织农村中小学和乡镇文技校开展扫盲教学和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
3、乡镇、街道:负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村(居委会)为单位,认真组织筛查、核实、取证,动员、组织辖区内文盲对象入学,参加脱盲学习,使其达到脱盲标准,并按规定安排专项扫盲教育经费。
4、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把扫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支持扫盲工作。
5、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扫盲工作,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6、农业部门:要结合农民培训工作,加大对脱盲后人员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和督促企业对文盲员工开展扫盲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8、文化部门:要加强农村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和开展文盲人员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活动,并根据实际提供扫盲工作场所和各种图书、报刊、读物等。
9、公安部门:负责及时提供各乡镇、街道15周岁以上人口的有关户政信息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受教育程度等);负责对本辖区内经核实确实已经取得相应学历的居民的文化程度给予变更;负责对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街道组织办理的脱盲人员文化程度给予变更。
*、统计部门:在相关统计工作中要把握好对文盲人口的统计,同时加强对文盲人口的走势、分布区域、性别、年龄等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支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文盲调查,制定扫盲规划。
11、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动员有文化的青年以自愿服务的形式积极参与扫盲工作。
12、妇联:要组织动员妇女文盲参加扫盲学习,凡妇女文盲较多的地方,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扫盲活动,将扫盲工作与“双学双比”活动相结合,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促进妇女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残联:要进一步调查摸清具有学习能力的残疾人文盲人数,依托残疾人康复中心举办扫盲班,将残疾人的扫盲教育与就业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扫盲工作
(一)制定扫盲工作计划。各乡镇、街道、村(学校)要根据本辖区文盲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发展的规划目标,本着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扫盲工作规划和扫盲工作年度计划。
(二)健全扫盲机构,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扫盲目标,配备数量足够、业务熟练的扫盲教育管理和教学队伍。认真核实文盲底数,弄清本辖区、分性别文盲情况,建立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花名册,建立扫盲数据库。
(三)加强扫盲教育基地和扫盲教学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中小学和文技校建立扫盲基地,明确承担扫盲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兼)教师,为扫盲教学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组织扫盲教育管理和教学队伍培训,为提高扫盲教育效益提供保障。
(四)完善扫盲教育内容,提高扫盲教育质量。把扫盲教育同脱贫致富、农村实用技术、法制宣传、家庭理财、卫生保健、计划生育、家庭教育等结合起来,突出扫盲的实效性。把学文化与学技术、扫文盲与推广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扫盲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集中办班、送教上门、包教包学等方式灵活施教。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文技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以中小学和成人学校为主体的素质较高的扫盲教师队伍。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脱盲测试方法和手段,认真组织对文盲学员进行脱盲测试,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脱盲人员的文化程度变更,切实做好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
(五)落实扫盲教育经费。要认真落实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扫盲工作经费问题的通知》(教财[19*]93号)精神,加大对扫盲教育的投入,安排扫盲专项经费,用于购买扫盲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培训扫盲师资,做好扫盲工作的组织实施。
(六)做好“防流控辍”工作,控制新文盲的产生。严格按照省、区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做好适龄儿童组织入学工作的同时,严格中小学学籍管理,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额巩固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新文盲,有效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源头。
篇9
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先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全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为目标,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发挥镇、村(居)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具有咸祥特色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就业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实现全镇充分就业。
二、创建目标
2013年8月底,全镇充分就业村(居)创建率达到100%;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切实帮扶辖区内农村低保劳动力、“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劳动者得到有效就业服务,实现我镇户籍劳动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创建成为充分就业镇。
三、创建内容
制订和落实我镇促进就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提供就业援助;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专项资金安排和规范资金使用;大力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和做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尤其是村(居)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建设;做好全镇充分就业村(居)的创建工作。
四、工作步骤
按照《区充分就业镇乡(街道)创建目标和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的总体要求和我镇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6月份)。对照创建标准对我镇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制订创建实施意见,成立充分就业镇创建领导小组,分解创建责任,形成多部门联动推进格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7月份。)
1、印发咸祥镇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召开镇充分就业镇领导小组会议和全镇创建充分就业镇动员大会,动员部署创建工作;开展第二批创建充分就业村活动;开展创建充分就业镇活动;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的业务培训;加强镇、村(居)劳动保障服务站(室)和队伍建设,发挥村(居)在创建中的的基础作用;完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发挥村(居)在创建中的基础作用;完善就业服务管理机制,确保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就业(失业)管理和资金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2、根据组织实施阶段的工作情况,对照《区充分就业镇乡(街道)创建目标和考核验收办法的通知》要求,进行查漏补缺和自查自评,并由创建充分就业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居)进行检查。
(三)申报迎检阶段(2013年8月份)。由镇创建充分就业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充分就业镇乡(街道)评价小组进行申报。镇、村(居)做好创建工作总结,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五、工作职责
(一)镇党政办:把促进就业工作列入政府中长期规划。广泛宣传创建充分就业镇的重大意义,深入宣传我镇就业工作新经验、新做法,形成创建充分就业镇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镇财政所:做好就业资金安排到位,协助做好就业资金规范使用工作。
(三)镇劳动服务站:按照区政府创建充分就业区的工作要求,结合《区充分就业镇乡(街道)考核评估表》,统筹协调创建充分就业镇工作。
(四)镇工贸办:协助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被征地人员的充分就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充分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镇团委:协助做好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工作,发挥基层共青团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作用。
(六)镇妇联:协助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发挥基层妇联组织在创建中的作用。
(七)镇综治办:做好职业中介机构违法职业介绍的打击工作。
(八)镇民政:协助做好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
(九)各村(居):确保村(居)达到充分就业验收评估标准,创建出就业村(居)。
六、工作要求
篇10
在街道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落实“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原则要求,妇女儿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妇联工作内容日趋完善,女性在求学、就医、就业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经常举办的文艺汇演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还给失业妇女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一直以来,街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协调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鼓励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妇联工作。社区居委会在街道的指导下处理社区日常事务,着重公益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及时向街道反映居民意见、建议,街道妇联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日常工作相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认真听取社区基层反馈的信息,根据信息制定了符合现在情况的工作路径。
二、新形势下的街道妇联工作路径
(一)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
所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是妇联工作的制胜法宝。妇联工作在近几年以大跨步的节奏不断发展,每年的工作机制都在不断的完善,这与街道党工委始终把妇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密不可分。前一段时间街道妇联召开的妇女广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街道根据新街口的人口比例选择不同领域的妇女群体参与,包括街道、社区、学校和辖区单位,在大会上对上一阶段的工作质量进行了总结,大会中还采集了广大妇女的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发挥群体优势,为广大妇女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由此可见研讨会发挥的成效显而易见:不仅能找准党建工作与妇女组织的最佳结合点进行科学定位,还对制定更全面的工作计划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具体方法如下:
1、强抓理论学习。夯实基础,抓住每一次理论学习机会。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妇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组织妇女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组织妇女干部学习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多开展报告会、动员会、培训会、座谈会、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等,提升办公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2、理论付诸实践。让干部走进社区,在基层工作上把关,每一件小事,尤其是典型事件,分析规律及特点,特别是把那些事关妇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突破口深度研究,具体任务要做深做细,争取有创新、有特色。
3、搭建交流平台。经常到其它街道走访,向他们进行学习沟通,广泛吸取好的经验,借鉴成功案例,结合本街道的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另外聘请一些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利用专家们最科学的方法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4、科学创新机制。在现有的工作安排上科学创新,具体工作不能只靠单纯的按部就班,抓住每件任务自身的独特性。每次都套用固定的模式,妇联的工作就得不到进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遇到出现的特殊情况才能够做到处事不惊快速解决。在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今天,妇联工作者要根据各个社区的变化因地制宜,不断的创新自我,主要可以在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成效上进行开发,做到与时俱进。
(二)紧抓干部培养,提高工作质量
完善妇女干部信息库,把握交流展示机会,搭建平台。召开妇女干部座谈会和举办妇女领导干部迎春联欢会。今年南理工的施教授关于“妇女干部的心理调适”讲座让妇女干部找到了心理和生理不适的原因并得到了解决方法,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力度至关重要。妇女干部可以在各个讲座中提升科学决策,创新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另外,可以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激励妇女的文娱活动,对“三八”红旗手予以表彰,分别评选岗位创业明星,巾帼岗位明星,示范家庭,示范婆媳,妇联知音和妇女之友,分发奖品以资鼓励,成效显著。因此,干部的培养工作不容有丝毫懈怠。
1、掌握妇女群众的最新动态。干部作为学习的先行者、优秀的组织者、团队的引领者、群众的贴心者和管理者,影响到妇联工作的全局,及时为广大女,督促妇女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妇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提高妇女干部的工作能力。在日常事务中,干部们不可能永远没有困难没有障碍,遇到困难能够处事不惊,更快更有效地解决,这就需要培养干部们的办事能力。一旦遭遇复杂的工作棘手的问题,不仅需要干部们有预见性,还要有敢闯敢干的精神。干部们只有具备扎实的根基才能给出精准的解决难题的方案,一方面街道可以在干部们的学历上进行进修,另一方面可以让干部深入实践,内外兼修了,遇到各种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局面,尖锐的矛盾都可以有的放矢,得到的锻炼多了经验丰富了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了。
3、健全完善基层的各项工作。激励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方式,和谐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于基层来说,营造适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关键因素。完善激励机制在干部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可以大大提高妇女干部的学习动力和工作质量,只有通过激励机制的落实,干部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每个居民的热切愿望。
(三)发挥妇联优势,创造良好氛围
和谐社区的发展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中得到保证,首先就要树立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理念,妇女儿童运用自身的亲和力,以社区为单位把各种积极的活动传递给周围的居民。例如,“6.26”禁毒日,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书法,画画)来表达的危害。另外以大学生与小
学生大手拉小手活动这一特殊的方式来宣传各项政策也更具号召力。这样的宣传方法不仅深入人心,还能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我们把成功案例归纳为以下几点加以延伸:
1、进一步提高妇联工作者的素质。妇联作为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社会团体,在提高妇女素质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妇联工作者以以身作则为前提,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激励广大妇女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首先就要求她们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提高素质,争做贡献,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女性,然后去感染身边的妇女同志。
2、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宣传日。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可以提高妇女儿童维权的意识。尽管妇女儿童维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开设宣传日的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可是特别设立一个宣传日意义深远。街道重点拿出一天进行广泛宣传十分必要,让所有群众参与其中体会维权给妇女儿童带来的好处。宣传日的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万人签名,有奖问答,鼓励投稿等形式都是完成宣传日的活动的途径,务必使妇女儿童维权深入每个人心中。
3、平时做好宣传工作。在各个社区发放宣传手册,悬挂宣传标语,橱窗专为妇女儿童开辟一个长效宣传专栏,专栏内可设三个小栏目:(1)妇女中的优秀代表的典型事迹供妇女群众学习;(2)妇联工作的最动态供妇女群众监督指导;(3)法律讲堂健康资讯为妇女群众服务。定期更换,在全街道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妇女的良好氛围,让街道人人在生活中体验、感受。
4、发动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一家亲”互助社,整合社区自有服务资源,发动各类社会力量,深化巾帼爱心家园帮扶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重点为困难妇女、流动妇女和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全力营造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街道居民可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协助妇联做好帮扶活动。街道还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群众自觉参与建设的热情,落实工作人员提升街道的合作的能力。
(四)丰富活动形式,广泛聚集人心
要把妇联工作渗透到社区中去,定期开展相关文体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增强妇女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尽量争取各个年龄段的女同志参加。举行“我与社区”演讲比赛,评选优秀选手再在其它社区巡回演讲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单方面的宣传远远不如双方互动,让妇女也参与其中,开展一些妇女感兴趣的活动,包括文艺汇演、外出郊游、学习雷锋等,借文体活动的平台让妇女彰显自己的魅力。
1、配合节日契机融合专题活动。对此街道长期以来都在宣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每年“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都会举办与节日密切相关的活动,为了使节目年年有新意,不落俗套,让居民继续保持积极性,街道应当持续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并搜集妇女希望街道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归总计划。如文艺汇演、书法比赛、诗歌朗诵、体育比赛等等,融入宣传主题让居民亲身参与,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
2、活动中强调展示女性独特魅力。当代社会任何一个女性都应同时兼备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举办的文体活动正是一个可以让女性充分展示风采的舞台,可以开展“妇女健身活动展示大赛”之类的活动,邀请成功女性为群众做演讲,评选出一两个街道优秀妇女代表传授经验,让妇女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科学思想,对妇女魅力的彰显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3、组织民间活动。号召社区内的退休老教师、老教授、文艺工作者、书法爱好者、健身运动爱好者等有一技之长的住户发挥余热参与其对口的民间组织团体,大力扶植和组建青少年读书会、女工维权会、星光艺术团、老年合唱团、腰鼓队、楼幢巡逻队。小的来说增强他们在情感沟通、交流,大的来讲体现社区的和谐友好。
4、开展竞赛活动,提高居民积极性。街道在经常举办的各项活动中融入一些“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的评选活动,以社区,楼幢为单位由居民选取模范家庭,在家庭里评选出模范婆媳,模范夫妻,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五)帮助妇女就业,体现人文关怀
为妇女提供就业信息,找到工作契机是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街道上半年发放的50万小额贷款缓解了部分创业资金的紧张局面,创业作为就业一部分,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妇联可以与街道劳动保障站合作,组织他们参加市里妇女岗位推介会,引导下岗女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从事保洁、家政等服务工作。还可以与就业局联系为街道辖区内的下岗失业女工举办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妇女的劳动技能,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妇女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街道要设身处地的为广大妇女考虑,加大各个社区对《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等与妇女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帮助妇女尽快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不断提高妇女法律素质和依法保护自
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多渠道构建信息网络。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妇女的最新信息,把刚刚凸显的问题及时扼杀。为了及时解决广大妇女存在的问题,街道积极为妇女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对来访妇女做好来访工作,及时掌握妇女的思想状况,了解妇女存在的疑难问题现场解答,积极关注妇女问题中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做好源头性维权。
3、着力宣传下岗女工成功创业的典型,树立女性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心。虽然不要求妇女一定要有什么丰功伟绩,但还是要提倡妇女有一份工作,因为女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独立自主上建立起来的。新街口属于商业繁茂地区,一直为女性就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加上街道长期开展失业妇女技术培训,努力让妇女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大幅度提高妇女就业率。对此街道妇联会同社会事务科、街道成校,在做好宣传、转变创业观念的基础上,也对失业妇女有进行家政服务、手工编织、柜台收银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
4、关心扶助特殊群体。街道坚持把关心妇女儿童的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主动了解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完善帮扶关爱机制,尤其加大困难妇女、外来妇女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走近他们的生活,在精神上心贴心的温暖他们,在物质上尽最大努力解决实际困难。
篇11
1、确立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镇教育工作的目标,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经费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们把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教育办实事、组织协调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障。如: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定点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镇党委督查机制,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执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增强镇、村两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
2、履行职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在制定*镇“*”、“*”规划中把教育的发展纳入规划中并出台了奖教奖学及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和决定,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如:结合我镇人口出生及经济发展情况,就近就便推进了小学布局调整,将*、*、*等较远山村的学校撤并到*和*小学,借城市道路建设之机异地新建更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小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适应义务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推动*镇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镇村组织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功能,实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把加强劳动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经费投入与管理
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同时规范了经费管理,使经费用在刀刃上。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区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预算外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并用于学校教育。20*—20*年,镇财政对教育总投入预算内支出合计*万元,预算外支出累计投入*万元。
3、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进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4、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发展。
(三)办学条件
1、为确保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合理、班生规模适中,文化户口、综合报表健全;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材料齐全,实现了劳动力的适时转移。
2、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学校管理与维护,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与建设。对学校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
3、调动村级办学积极性。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协调解决学校实际困难,20*、20*年村级社会投资*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系家镇教育事业于*年*月*日委托其女儿将节俭下来的*万元捐赠给*中心小学建食堂。从20*年度起*村对属*村籍的在校小学生课本费、本子费、保险费全部由村负责支付。镇、*村及*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更换学生课桌椅。
3、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近三年*镇为*十中解决综合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及谢洋小学欠款,镇财政实际支付*万元;同时为*小学解决操场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由镇财政支付*元。多次召开镇村学校协调会,解决*幼儿园、*中心园的遗留问题,为*小学食堂建设积极筹资*万多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小学生源和边远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额内,调整了各完小教职工编制。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我镇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对辖区中小学和所有的幼儿园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对辖区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积极开展“以法护航,关爱青少年”活动,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上法制课,进行以案释法,并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镇妇联对在校家庭贫困女童实行扶助。镇将教育工作纳入对村及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当中,形成大家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3、认真对待区级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并下发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对辍学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下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3、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文技校备有兼职老师,有教材教案,有教学管理制度,并作出了每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有学员花名册、签到表等有关资料,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大劳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仅促进劳动力转移,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进产业的调整。
(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设立奖教奖学制度。镇每年教师节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镇对*中学中考、高考实行奖励,各村对各完小教师实行奖教。根据学校及教师在同类校的评分结果实行奖励,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济条件好的村对本村学生中考、高考进行奖励如赤水村对学习好的本镇学生,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扶贫助困制度。协调关系,采取社会的帮扶、采取与贫困生结对子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来源;努力贯彻“两免一补”政策,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继续上学。
二、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由于镇、村财有限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2、要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任务艰巨。从教育工作督导评做复查的情况看,“办学条件”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各项指标得分率不高。因此,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
三、“督导评估”验收后的奋斗目标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督导评估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篇12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援助农村薄弱学校、救助贫困学生活动,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教育三方面的作用,广泛动员,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全县上下迅速掀起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热潮。下面,就如何做好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多方支援,整体推进,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呈现喜人局面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薄弱校的改造和贫困生救助工作,采取了超常措施,给予了政策上的较大倾斜,建立了“优先改造、部门包保、扶贫助学”等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改造了一大批薄弱学校。全县新建校舍万平方米,改造教学危房平方米万平方米,装备教学微机总量近台,可以说,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年初以来,市政府组织××警备区等家驻长部队、市妇联等个市直机关及宽城区所中小学,与我县的所农村中小学实行了一对一的帮扶和援助。现已援助校舍改建维修资金、微机、图书、办公及学生桌椅等物品价值达万元,预计近期还将有大量的资金和物品送至受援助学校,整个援助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
×我县信用联社主任张树同志率领单位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扶贫助学活动中来。他们几次深入哈拉海程家窝堡小学实地考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装备状况,并于月日举行了隆重的现场捐赠仪式,捐赠资金及物品总价值达万元。其中县信用联社万元,为学校维修校舍、更新办公桌椅、添置微机等。联社职工个人捐款万元,资助了名贫困生和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同时,县信用联社将程家窝堡小学做为党建活动和团员活动基地,以此为载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养信合职工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这为我县自己的扶贫助学活动开了个好头,堪称表率。
×办教育是得民心、顺民意的,老百姓是拥护的、支持的。去年的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第二名都花落××,今年又有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分,在××地区名列前茅。我们××教育在省内外的名望与日俱增。取得这样可喜的成绩,正是我们县委、县政府、社会各界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驻农单位、上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党政干部、广大人民群众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慷慨解囊,捐资助学。
×二、广泛发动,形成共识,充分认识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仍十分有限。在全县所中小学中,有所遍布全县乡村,占全县学校总数的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村小和初中分校条件还很差,办学还很困难;在全县近万中小学生,有的学生就读在乡村学校,有万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还比较困难,许多贫困学生仍徘徊在失学的边缘。因此,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倍关注农村薄弱校的发展,加倍关注农村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伸出友爱之手,给每一所学校创造一个均衡的发展条件,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平等的就学条件,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方正简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始终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倾力关心和扶助这些薄弱学校和贫困学生,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全社会的一片爱心。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佳选择。方正简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扶贫济困、团结友爱”,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讲“以德治国”,我理解,这个“德”字既是一个心灵尺度,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富有爱心,乐于助人,把积德行善作为我们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有些同志认为经费紧张,捐款频繁,存在着一定畏难情绪。这种思想是和我们的传统美德相背离的。困难是存在的,但面对那些因贫而辍学、因贫而无法升学的孩子,我们这些党员干部怎么能无动于衷,毫无恻隐之心呢。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个个伸出援助之手,就会使那些孩子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正简体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个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教育涉及面广,二是农村教育基础薄弱,三是教育界供给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的机关干部、单位职工和个体业户,虽然生活也不算富裕,但是与那些弱势群众相比,条件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少抽几包烟,少喝几顿酒,把节省下来的钱汇集起来,捐献出来,对那些贫困户、受灾户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方正简体
×方正简体方正简体、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是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方正简体县域经济发展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这些贫困孩子如果获得援助,他们将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县域方正简体经济发展的有用人才,如果我们让这些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流他们一无知识,二无技术,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势必会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必须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出发,本着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态度,切实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全力开展好这次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方正简体。方正简体
×二、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积极稳妥地开展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
×规范管理是扶贫助学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科学管理是扶贫助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条件,社会监督是扶贫助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不断完善扶贫助学的管理机制,建立“领导包保、部门对接、资金援助”的援助农村义务教育的工作格局,把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版权所有
×、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包保贫困生制度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在援助农村义务教育活动中,要集中精力、热心参与、走在前面、当好表率。副县级以上领导分片包乡镇,要经常深入到乡镇所辖的薄弱学校,了解情况,掌握问题,及时协调督促部门、单位落实包保薄弱校任务,在短期内,迅速改变薄弱校的落后面貌。副乡(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人要包保一名贫困学生。包保期限为自包保之日起至贫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止,每学期包保金额不低于元。包保期间,我希望各位领导要在包保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热情,密切关注包保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全程支持包保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
×、建立部门、单位对接援助农村薄弱学校制度
×全县个机关、家民营企业分别包保所农村中小学校。支援与受援单位已经结成了对子、签订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校舍陈旧、装备不足、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双方要在实地考察、调研、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援建计划,认真付诸实施。各援助单位要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把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当做本部门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各受援单位必须要把援助的资金和物品真正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版权所有
×、建立县城学校援助农村学校制度
×县城中小学校和农村学校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援助协议,建立“手拉手”校际互动协作关系。在财力、物力上给予农村学校支援的同时,在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援助。援助可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教学研讨、送课下乡、师徒结对等。
×、建立救助贫困生专项资金制度
×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所困,徘徊在失学边缘。学习、生活条件仍十分艰苦,杂费、书本费已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经常性地救助贫困生制度,每年通过社会捐资、政府筹集、省市救助贫困生专项资金、学校减免杂费等渠道筹措资金,对县内所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各种灾害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残疾、军烈属子女;孤儿;义务教育段担负不起杂费及书费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
×要严格履行个人申请、街道、村委会(居委会)推荐、学校走访调查、师生评议、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核、张榜公示、县教育局审批等程序,分别按初困生每学年元,小学特困生每学年元,初中贫困生每学年元,小学贫困生每学年元的标准,在开学前一周,用于抵减贫困学生的书本费、杂费、伙食费等必需的学习生活费用开支。受资助的特困生、贫困生要向所在学校递交保证书,并由监护人、推荐人在保证书上签字,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
使贫困生学习和生活得到保障,使他们学习安心,生活舒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关怀,感受到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圆学童求学梦,育自强有为人”,是我们对所有贫困学生的希望,也正是我们开展援贫助学工作的宗旨所在。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加大力度,高度重视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广泛发动和鼓励各行业和公民捐资助学,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就学工作。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扶贫助学工作融入县委、县政府和县属各部门、企业单位的工作计划中,调动全县各方面的力量,使扶贫助学工作规范化、长期化、社会化,确保我县的薄弱学校迅速发生变化,确保生活在××县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能够与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到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
×、加强宣传,迅速掀起扶贫助学新。让每一位适龄儿童有书读、有学上、能成才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及有识之士投入到扶贫助学事业中来,把扶贫当作一项崇高的社会公德事业,使扶贫助学工作成为凝聚××人心、反映××诚信意识的民心工程。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要成立县援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丙恩县长和我担任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机关党工委、县教育局、县计划经济局、县招商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
篇13
二、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市检察院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通过办案,围绕办案,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以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人们逐步树立起预防意识和维权意识,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该院先后十余次到乡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散发宣传资料两千余份,受教育青少年四千余名,处理法律咨询百余件。该院法制宣传普及面广、形式多样、不走过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收到了明显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坚持“从重、从快、从严”方针,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犯罪。担负打击刑事犯罪重要职能的刑检部门,始终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在办理各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中,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高扬法律利剑,准确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从重、从快、从严”的工作方针,务求做到“快捕、快诉、快审、快结”,除恶务尽,严厉打击各种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有力遏制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三)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方针,慎重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检部门坚决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指导思想,从“保护、挽救、帮教”出发,始终做到三个坚持。第一,着眼于“保护”,对案件审查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审查关。批捕部门严把案件“入门关”,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尤其要求办案人员认真地审查案件的每个细节,全面准确地把握案情,确定案件性质,力戒“冤、假、错、差”案件的发生。部门专门设立未成年人办案组,并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指定政治业务素质高、办案经验丰富、工作作风细致踏实的女检察人员,专门负责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把关,确保案件质量。第二,着眼于“挽救”,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严格把握批捕、条件,对于可捕可不捕、可诉可不诉的,坚持不捕、不诉,为下一步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第三,着眼于“帮教”,坚持做到“寓教于审”、“寓教于诉”。不论是批捕还是部门,均要求讲究办案实效,注重案中“帮教”,把对未成年犯的帮教工作贯穿于办案全过程。从受理案件开始,办案人员牢固树立“帮教”意识,在认真审查阅卷、详细讯问未成年犯的基础上,坚持做到“三见面”,即与被害人见面、与家长或监护人见面、与学校老师或住地相关人员见面,以确保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同时,查清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动机、家庭背景及社会背景等相关情况,从而为挽救、感化、帮教未成年犯打下基础。在讯问未成年犯时,办案人员注重加强与未成年犯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通过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对于那些具有紧张忧郁、懊丧悔恨心理的未成年犯,如同家长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那样,亲切、和蔼地予以启发和鼓励,帮助他们认识犯罪原因,克服犯罪后的挫折、自卑心理,树立其重新作人的信心。对于那些社会恶习较深具有侥幸心理和抵触情绪的未成年犯,以法制教育为中心,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开导,促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帮助他们认罪服法,走悔过自新之路。部门还充分发挥公诉职能,利用出庭支持公诉的机会,与合议庭、监护人一起分工协作,对未成年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共同开展“帮教”工作,使法庭成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的最好阵地。
此外,建立典型案件案后定期回访考察制度,把“帮教”工作延伸到案件审结后。一是对于案后在校学生,在回访中要积极协同各方处理好其复学、升学问题,及时与其家长、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协调沟通,促使其重回课堂,继续学业。二是对于社会恶习较深、思想状况不稳定的案后未成年犯,通过建立专门的回访考察联系卡,与其监护人、住地派出所及村委会或居委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并针对性地协同各方做好“帮教”工作,预防其重新犯罪。三是对于家庭残缺或家境困难的案后未成年犯,将其确定为“一帮一”服务对象,尽力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燃眉之急,避免其因家庭因素的影响而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