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拓展训练总结发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体学生的会议或活动。班会操作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它是班主任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通过班会可以取得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的效果;第二,它是班主任解决班级问题、开展班级活动的有效途径,是班主任建立班级内部良好秩序的有力抓手;第三,它是培养和展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舞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日益鲜明,采用“被动、填鸭”方式操作的班会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需求,如何通过班会真正让学生受教育、有成长、强素质、知凝聚,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班会操作中引入拓展训练,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方面,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受训者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随着拓展训练项目的不断丰富,其操作形式已不仅仅是在高山、河流、野外等场所进行体能训练,大量简单、易操作的室内训练不断涌现出来,使之完全可以在学校进行。再者,学生对于拓展训练这种新颖的形式兴趣较为浓厚,参与热情也较高。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操作经验,简单介绍几种拓展训练式班会的操作方法。
一、拓展训练式班会之美丽景观
1、班会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2)提升表达、沟通能力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规则和程序
(1)将学生按每组10人的标准分组,发给每组一套材料(包括A4纸50张,胶带一卷,剪刀一个,彩笔一盒),要求在30分钟时间内描绘出一处优雅美丽的景观,要求景色美丽、创意第一。
(2)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讲解景观的构思过程,比如:创意点、建造方法等。
(3)由大家选出最有创意、最具美学价值、最简单实用的景观,胜出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奖品一份。
3、讨论
(1)你们组的创意是怎样来的?
(2)在整个过程中,你们的合作程度怎样?大家的协调性怎么样?各人扮演什么角色,这一角色是否与他的平时形象相符?
4、总结
(1)创意的优劣关系到景观建造的成败。如果一开始的思路就错了,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在以后的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
(2)当想出足够好的创意以后,每个人要根据自己不同的特长选择不同的任务,比如空间感好的就可以来搭建模型,手巧的人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领导者,他要统领全局,对众多创意进行筛选和评估,对建造过程进行控制,最后选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3)对于组员来说,如果你有了好的创意,一定要跟其他人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并让大家评定你的点子是否可行。
5、对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的积极意义
(1)构思美景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表达个人见解、团队内部协商、总结发言的环节可以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3)分工协作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拓展训练式班会之国王与天使
1、班会目的
(1)增强班级凝聚力
(2)传递真诚和付出的理念,同时体会到被关心的快乐
(3)培养学生“爱他人”的能力
2、规则和程序
(1)本活动需提前预热:班主任预先将班级学生名单放进“神袋”,每名学生都是“天使”,需要用抽签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国王”,抽到纸条后“天使”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国王”名字旁边,然后将纸条交回班主任,国王与天使的对应关系就此确定,若抽到自己可重新抽取。此环节最好的周一进行。
(2)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天使”要默默为“国王”服务,但注意不能暴露身份。服务的方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杯水、一个小礼物、一封信、一个共同学习的约定等。
(3)在周五的主题班会上,国王与天使的秘密将最终揭晓。可以让“国王”分享被服务的感受,也可以让“天使”分享真诚付出的感受,还可以组织主题为“如何建设友爱班级”的集体讨论。
3、总结
(1)每名学生既是“天使”也是“国王”,意味着每个人在真诚付出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他人的关爱,大家是一个爱的集体。
(2)关心彼此,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付出中获得快乐,是一次“心”的感动与幸福。
(3)用心去感受活动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赢家。
(4)班会活动中收获的感悟,应该带到家庭中、社会中。对父母、兄弟姐妹、家人、朋友都应该真诚付出,你也必将从中获得快乐。
4、对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的积极意义
(1)构思美景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2
教无定法。一般的导入有故事导入、复习导入等等,对于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情境导入法、引用导入法、背景介绍法等等。笔者下面例举一“由此及彼”导入法:《周庄水韵》上课刚开始――乌镇、周庄、同里和朱家角,并称江南水乡四大古镇。四大古镇被江南的清澈河水滋养着,被江南的迷蒙烟雨氤氲着,出落得如花似玉,美丽得如同古代四大绝色美人。它们是江南最美的封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最富有诗意的周庄古镇,去品味它那超尘脱凡之美……这段“由此及彼”的开场白,创设了一副江南秀色画卷,将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带入一个美妙的油画世界,为更好地学习本节课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二、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可以速读、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也可以字斟句酌地慢读,每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初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限时速读,同时提出速读的要求: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边看课文一边对照课文下的注释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学生速读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上提到的要求做一梳理,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如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在世界观方面所表露出的闪光点,你喜欢什么人物、憎恨什么行为,等等。分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最为合适,前后桌分成一组或自由组合分组,小组内分工合作,有记录问题讨论结果的,有总结发言的,有计时的,有主持讨论的。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不是确定的,而是轮流坐庄,每个人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职责。小组自主学习结束后,再进行组间交流,由每组的总结发言人员向全班阐述本组的观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具有完整的教学流程,在评价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要求全员参与,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过程性、发展性等方面进行分别评价,全面而客观地体现公正性和科学性,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轻松愉快地畅所欲言,积极思考,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善于倾听,学会合作。
三、在细读课文阶段通过练习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在初读阶段,学生只是解决了一些知识、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对文章做深入地理解,就要结合练习让学生再学习。在细读阶段,笔者将提前准备好的练习题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解答。这时,学生一边看题,一边翻阅文本,同时与同伴偶尔就小组讨论的内容交换一下看法。这个环节对练习题的设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练习题应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一些关键字词的考查、重点或优美语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分析等等都应考虑进去。例如《背影》一课,考查选材的题目有:“文中开头交代家庭情况有什么作用?父亲送行前的细心照料能否删去?为什么?”考查深入理解文意的题目有:“分别用三个恰当的词语形容父亲的三处背影,‘我’的三次落泪。”考查语言品味的题目有:“请找出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并品味动词的准确性。”在学生做完练习后,可以就一些疑问之处征求老师的意见,对个别问题教师单独解释,对于共性问题在全班解答,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四、适当拓展阅读课文,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篇3
1.如何合理地组建物理实验合作小组。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采用了异质就近组合形式,异质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左右。这种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堂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开始实施时,教师还要示范性地与学习小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标,安排恰当的、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可由学生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预习的问题、教给合作的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2)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目标,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老师提出预习课文《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
生活中的凸透镜可谓无所不在,只要同学细心发现可以找到很多,爷爷奶奶的老花镜,照相机的镜头,教师中投影仪的镜头。它们能够成物体不同的像,这是什么道理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己探讨、发现新知识,引导他们产生问题,进而主动去探究。
①举例说明凸透镜所成的不同的像。②猜想凸透镜所称像的性质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③怎么设计实验进行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器材。④实验时有什么样的细节需要注意,会出现什么错误?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归纳,完成课标。
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教师在这里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相互展示资料。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资料。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各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
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3)复习巩固阶段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拓展,并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篇4
班主任如何切实做好德育教育,帮助中职生重新树立信心,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就在于如何依据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切实开展各种丰富有效的主题班会。
对开展主题班会的认识:“职业教育的定义: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所进行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职前教育与培训。教育除了关心普通教育注重的基本道德情感,良好的行为等内容外,还必须着眼于学生精神境界的提高。”
主题班会的目的:重点培养、训练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或重点讨论解决某些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关于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的认识
主题班会具有形式多样、生动、灵活、具体而形象等特点。富有针对性,围绕学生们的成才及同学们身边的人和事展开活动,与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同时,潜移默化地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灌输给同学们,避免了课堂说教的模式。班主引导学生建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1)班级管理的需要: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3)培养学生干部的需要:政治素质,大局观,全面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树立人生目标:规划好人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会服从与坚持。
主题班会目标:有重点培养训练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或重点讨论、研究解决某些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们关爱集体、互帮互助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
能力目标:在今后的生活中,师生自觉地关心,使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培养学生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二、明确主题,提升班会质量
主题班会的形式多样:报告式、情景式、讨论式、参观式、活动式等。确定主题班会的题目很重要。由浅入深,让学生适应主题班会。班主任角色定位:班主任要由组织管理者向学生的良师益友转变,以师哥、师姐的形像出现在学生眼中。利用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点与学生平等交流引导他们学习发展。通过策划、组织、协调、参与、总结。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合实际、培养能力
(一)以理服人,明辨是非
记得曾经在担任机电专业(1)班主任时,某天上午突然接学生科通知,下午第三节课后要统一调整全校男生宿舍。我班由原来的四个宿舍调整为三个宿舍,与班长、副班长紧急协商后,决定拆分其中一个宿舍。由于时间紧,作为班主任,笔者亲自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求步调一致,坚决服从学校安排。
下午课后搬迁宿舍时,由于隔壁数控班有一宿舍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搬迁一时受阻,甚至部分学生围着班主任质问,为什么要拆散我们而不拆他们!面对学生气愤的言语,虽其班主任用冷静而自信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耐心仔细的解释工作。但仍有个别同学仍然是愤愤不平的。直接影响到我班同学。
看到此种情况,也为彻底解决我班学生心中的不满情绪,笔者决定下周召开一次“搬房风波”为题的主题班会。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同学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1)为什么隔壁模具(2)班的同学能做到搬迁快捷,毫无怨言?同学间的友谊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如何团结班上的同学?毕业后如何与五湖四海的工友相处?让学生们学会思考。与此同时讯速召开班干部会议,以培养学生干部出发,要求每个班干部谈认识、谈想法。会上班主任批评个别班干部没有起带头作用,对搬迁宿舍做一些无谓的抗拒,对“服从”两字理解不透,认识不足,没有在大局观。(2)建议班干部站在学校学生科、班主任(换位思考)的角度思考如下问题:宿舍调整时间是否要给学生一个缓冲时间?宿舍调整是否有利于学生管理?宿舍财产交接应如何进行?全校性的“调宿舍”行动,如何做好各班的协调、组织工作?整个搬迁过程中,班主任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此次班会目标:以“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为班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交流思想,善于思考、扩展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班干部素质。(1)提高学生遇事要冷静,学会思考,培养自己的大局观,深刻理解“服从”有含义。(2)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相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3)培养班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促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增进友谊,学会团结合作。让学生对班主任信任,多与班主任交流,促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人文素养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
能力目标:增加对专业知识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处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竞先意识。
要求:(1)全班学生参与,个个踊跃发言。(2)精心准备,收集相关资料。(3)主题班会后,每位学生写300~500字的主题班会总结。(4)班干部以班委名义整理出1500字的总结报告。
班主任最后作总结发言:(1)对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给予肯定。(2)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存在问题与不足。(3)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理念,团结五湖四海的同学(以后的或同事)。(4)在激励的口号中结束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总结也重要。我班召开“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学习?”的主题班会。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主题班会,班主任事先作班会动员(1)要学生们搞清楚为什么要来我读书?来这学习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学生?(2)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主题班会?
笔者就曾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并以此为题召开主题班会。有一次在办公室刚坐落,一位笔者任课班级的张同学,气势汹汹把书往桌上一丢,接着对笔者说:“老师,你看我班主任太没素质了,气死我了,我要找他理论。”当时一看此情景,笔者就让他静下来,让他喝杯茶,稳定他的情绪,然后就静静地听他道来。他说班主任在电话家访时向其父母讲了实情,其中有一句话说:“我交了一群‘狐朋狗友的同学’。”此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让他难以接受,并受到父母的责骂,一晚上未睡着觉。之后,笔者与他进行朋友间的交流,先问他来这里学习怎么样?与同学交往如何?待其情绪完全平静后,就跟他说:(1)班主任电话中讲真话是要引起你父母的高度重视,希望他们对你进行及时教育帮助。当然语句上的说话值得探讨。(2)就此事你父母应婉转地向你传达班主任的意图,并对你进行批评教育,也不能随便责骂你。(3)你在知道这件事后应学会冷静思考,为什么会让班主任如此直言。(4)可以看出你平时与父母交流比较少,更无默契可言。(5)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如何?是否会与你的他们分享。有理有节,心平气和说服了他。临走时他说了一声:“老师谢谢你!”就这样帮助了一位同学,教育服一群学生。
(二)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以曾经开展“创文明班级,我参与”主题班会为例。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平台。进而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建设,有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人生目标,热爱班集体,在班内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于是做到如下几项工作:
(1)提前二周全班动员要求每位学生准备相关材料踊跃发言。(2)召开班干部会讨论主题班会工作安排事宜,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注意事项,责任到人,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现象及一些细节。(3)宿舍为活动小组,各组提出创“创文明班级,我参与”的行动口号,在班会中亮相。(4)主题班会的布置以座谈会形式一样。教室内布置以简洁、大方为主,适当悬挂彩条,标语,配些水果、零食。教室的布置给人予阳光、充满活力的感觉。黑板上写醒目的“创文明班级,我参与”主题班会,以及本次活动的口号给人予激励。(5)班主任确定主持人,主持人的主持提纲,演说词班主任要亲自把关。准备一些歌曲、视频、名人名句、格言、谜语、脑筋急转弯题等以渲染现场气氛,并备应急。班主任亲自找成绩优秀的学生座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成绩差或在班上表现落后的学生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在主题班会勇于表现自己,与学生们一道创文明班。(6)邀请科任教师谈学生的表现,谈人生激励学生。(7)主题班会期间展示学生的字画作品,实习作品、优秀作业、奖状、奖品。(8)主持人要事先与准备发言的学生沟通,特别是班上表现较差的学生,这样才心中有数,把握好主持的角度。
最后班主任总结发言:(1)阐明主题班会的指导思想。(2)总结近期班级学生生活、学习情况,以表扬为主,提出下一阶段的要求。(3)对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总结本次活动情况,要求学生们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详细总结,形成书面文字。对各科任教师的参与表示感谢。最后在“同一首歌”声中结束主题班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建立互爱精神和和睦关系。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树立大爱精神,给学生正能量,是能够教育好学生的,管理好班级。
篇5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改中面临很大的挑战,因而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推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全方位和谐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高宗旨。本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政治学科的特点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方向为指导,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与探索发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动参与,发现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倡导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传授而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一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学习,就会有自己克服难题获取知识的自我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继续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正确有效的方向上努力。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找出自己的疑惑之处,对于教材上的内容要仔细研读,并结合所给实例加深理解,分析课后例题,初步解答,不懂之处做好标记,同时也要独立思考相关问题以便课堂交流。其次,引导学生自主查询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材料。针对所学内容涉及到的有用的课外知识,要及时借助工具书进行搜集整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还能丰富积累,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学习宪法相关的内容时,就需要学生查询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权组织形式等,同时在查询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学习,逐步找出答案,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最后,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教学环节。政治学科的学习是相对比较枯燥无味的,因而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内容。由于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不同,倡导大家根据自己学习习惯与兴趣适当设计教学环节,如分组、讨论、发言、辩论等,开发多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更具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开展辩论会,提倡促进消费以拉动经济增长还是提倡勤俭节约?学生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辩论,在论争中深刻掌握消费的作用,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辩论会的形式,既能锻炼口才,又能培养学生整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
二、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培养的素质,政治的学习也需要交流探讨,存疑解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理解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首先,给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可以同桌两人一组,可以前后桌四人一组,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分组,或者按照好、中、差学生搭配分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学生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起到带动作用,共同完成政治学习这种枯燥而又愉快的学习过程。分组学习不能无规则无秩序,分组完成后要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小组活动时要有教师的监督指导。其次,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分配给各组,任命一人为组长,设计角色定位,之后轮流执行,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分析整理内容、总结观点,做好个人发言与小组总结发言。在课堂上,既可以展开小组内部讨论,也可以各个小组间交流,一方面交流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探讨存疑的问题,既能互通有无,又能相互启发,擦出灵感的火花,拓宽学生思维,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再次,小组中的每次活动选出表现最佳的同学,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从而人人都能进步。最后,还要有评价机制,评价要包括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要有对交流过程的评价。一次小组活动的完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合作与努力,教师的总结与评价能够有效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调整学生的状态。而学生自我的评价则能让他们反思自我、取长补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继续努力。
三、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篇6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营造课堂氛围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其强烈的代入感可快速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氛围。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可采取图片切换的方式,但图片的选择与制作则需要精心安排。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地理位置,由太平洋到东海,再到烟台的海,逐渐引入烟台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海景,使学生从感官上对烟台的海形成认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逐渐熟悉烟台的海,并从文中提炼作者的描写顺序,也就是文章的框架。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背景音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不仅仅具有卓越的视觉记忆能力,还具有良好的听觉记忆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声音有助于记忆。在课堂教学中,背景音乐是营造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音乐可模仿海浪的声音,使学生有如步入海滨之感。教师可先进行心理暗示,随后让学生朗诵,加深学生内心的感受。比如在这篇课文中,除海浪声外,教师还可加入烟台港口轮船的汽笛声、起锚声以及海鸥的叫声等,渲染海滨的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
二、人海相依,解读特色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剖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更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写作特色和深层寓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在课文中,除了了解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烟台的海景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剖析各段描写的文学特色,了解作者所表现的人与海相依的深层寓意。
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分别描写了烟台海景的四季变化,同时描写了以海为生的烟台人面对四季变化的不同表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按不同季节分别标出描写“海”与“人”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列出提纲,以此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春天,大海是活泼的,渔民不违时节,辛勤播种养殖的种子;夏天,大海是宁静的,游人们享受着夏日凉爽的烟台和平静的海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大海呈现出高远的景象,渔民们再次忙碌起来,为收获而捕食;冬季,大海是凝重的,而人们不畏严寒,观赏冬天的独特海景。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和课文所描写的海景,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季节的海景,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提问可促使学生思考、回忆课文内容,同时迅速组织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者着墨最多的部分是对冬日海景的描写,但学生的个人喜好有所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总结发言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冬日海景,包括课件中的图片和文章中的文字描写,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能力展示,拓展阅读
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是内化与外显。内化即对阅读信息的理解、剖析,使其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外显则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也就是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的效果。能力训练与拓展阅读是知识内化外显过程中两项重要的内容。能力训练从实践入手,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拓展阅读则是对课文阅读的丰富,也是学生锻炼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这篇课文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词汇的记忆,以及对写作方法和修饰方法的体会,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演说活动,以“导游”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形式,增加课堂教学情趣。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的基础上,扮演“导游”的角色,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向扮演游客的同学介绍烟台海景的四季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知识的内化与外显效率。
篇7
现行的《牛津高中英语》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地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口语交互性强的特点,高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口语实践能力的提高。
下面浅谈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1.语言训练
掌握一些与目标口语交际有关的表达方式、词汇、句型、文化知识、策略知识、以及话题背景等。比如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Back to the Past,教师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或查找其它资料,寻找有关the Statue of Zeus, the Taj Mahal, the Hanging Gardens,the Potala Palace等有头古迹的信息,以便课堂上使用,这样,在讨论这些古迹时,学生就有可能说出一些有关的词汇。教师要提问:Do the four pictures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If so, what is it?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要得出一些这样的答案:Magnificent,welldesigned,ancient,famous,distant等。
2.话题训练
一般学生对与自己相关的话题感兴趣,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准备各自交流的话题和小组的共同话题,通过合作学习概括出话题的思想和语言,达到语言尽可能丰富,交流尽可能顺畅与自然。如模块六Unit 2的话题是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而且非常熟悉,所以他们饶有兴趣地说开了,合作学习时就讨论得非常激烈。这样学生消除了紧张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3.容错激励
允许学生在自己的语言水平上交流,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从事小组活动,教师不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在一致的水平上进行口语交流。教师还要坦然面对学生口语训练和说话过程中出现的语误或语病,强调学生要凭自己的语感能力或语言规范能力,只要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就可以,无须强求“完全正确”,也不必为其纠正,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上例话题训练中,虽然有些同学只说了一些单词或句子结构不完整等一些错误,如有同学说I think play sports happy. I happy when learn new things 等,但我还是翘起拇指说:“very good”、“ wonderful”、“I agree”,发言越来越踊跃,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4.角色扮演
为增强教学过程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教师要紧扣口语训练目标,举办“课文短剧”、“课文小品”等的小型有趣的英语节目,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人物对话,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会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5.课前表达
合作学习小组就当天的新闻、天气、班里的好人好事等话题,进行演讲,经过小组加工、提炼、补充,最后派一个同学在课前三分钟,上台演讲。强调各小组不能每次派同一个同学参加,要求尽量运用规范的英语口语或句式、句型,传递信息,表述内容。
6.讨论问题
合作小组同学围绕某一话题或为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做总结发言。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讨论身边的人、事、物。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放宽思路,讨论不能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或者两个方面,要尽可能全面的进行讨论。
7.拓展空间
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要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强化合作交流,强化英语交际等。
8.媒体运用
多教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合作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易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新手段。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依赖于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教学理念进行口语教学,能促进学生交际习惯的培养和口语实践能力的提高。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理念也存在一些现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课时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班额、课堂监控、教师的专业水平等等,因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篇8
英语不仅仅是阅读的工具,更是谈话沟通的必要工具。在以培养基层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旨在培养今后从事外贸服务基层人才的外贸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地位日益重要。英语教学的重点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当今的英语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入手,突出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英语人才需求。
二、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过多强调语法,忽略了英语的交际功能。传统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实际上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结果使学生不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之后,有的书面考试成绩也相当不错,但在表达自己观点或处于一个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时,他们就显得非常窘迫,说话时断断续续,频频出现语法错误,不连贯;有的在相当常见的简单情景中,不知如何交流;有的羞于开口或干脆闭口不说;还有的由于说话缺乏得体性,造成了交往中不必要的误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灌输,却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英语交流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生词和语法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把握,造成了其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低下的不足。传统“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听、说这些英语核心技能的开发和训练,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国际性的特点和要求。
三、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及课程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他们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正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多重关系。也就是说,既要使学生懂得语言的形式结构,又要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如何发挥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即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习者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同样,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提高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是双方交流;教学是交际活动;教学是为了促进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重点、难点或疑点,应力求精讲,从而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讲和练不能截然分开,应坚持讲中有练,练中有讲、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解决的措施
教学方法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克服困难,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段,实践教学方法,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能是蜻蜓点水,必然没有好效果;传统“填鸭式”教学和“一言堂”的做法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在一起,执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话题法
著名语言学家Alan Cunningsworth曾指出:“A well motivated student badly taught will probably do better than a poorly motivated student well taught.”教师应根据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学生好问、好奇、爱做游戏等特点,深挖教材中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快乐因素”,创设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四册(提高本)的Unit 2“Conversations”这一课时,笔者利用中等职业学生对谈话这一话题感兴趣的特点,在讲解课文之前,设计了以下教学情景:How do you carry out the dialogue when meeting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1.familiar people;2.strangers;3.friends of same sex;4.friends of different sex;5.the seniors.并要求他们上讲台表演。对于这些熟悉的话题,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上台表演他们自编自导的对话,效果比笔者想象的好,在本次对话练习中,很多学生还带上了简单的道具,并且在进行对话时还附有丰富的身体语言。接下来的情景练习把人物换成了外国(英美国家)的朋友,并提出下列问题:1.When you meet foreign friends for the first time,what will you talk about?2.What kindsof questions may you ask?3.What kinds of questions can’t you ask?这时候,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认真阅读起来,之后的对话练习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相当成功。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对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应该如何运用跨文化知识进行谈话,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二)分组讨论法
教师给定话题,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学生人人参与,最后推荐一个同学进行归纳总结发言,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和立场。在分组讨论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设计的话题只要是学生参与或感知了的,就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讨论的气氛才会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的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在讲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三册(基本版)的Unit 10“Pollution”这个单元时,设计了如下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发言:1.In our daily life,what causes pollution?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are there in our daily life?2.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reduce or prevent pollution?话题刚给出,各小组的学生就开始积极地讨论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最后的总结也非常全面,从禁止随地丢垃圾到立法保护环境,从自觉地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到植树造林,从减少排放汽车尾气到保护大气层……这次小组讨论的活动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也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能力。
(三)复述课文法
笔者坚持的讲练方法的特点是练习密切结合课文而设计,通过这类练习,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能更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这其中一项练习就是复述课文,每个单元的课文讲完之后,均要求学生复述。通过帮助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找到文章的主旨,到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到最后完成复述课文的任务。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三册(基本版)的Unit 3 “People I Know”的单元里,笔者利用时间顺序这条主线帮助学生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作叙述,很好地完成了复述课文。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四册(提高版)的Unit 5 English Speakers的单元里,笔者让学生找到三个描写英国人性格特征的词“Reserve”“Modesty”“Sense of humour”,这就等同于把握了课文的主线,顺利地完成复述课文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胆地复述课文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复述课文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此外,坚持整体教学法,即“从篇入手”,把课文教学放到突出的地位,使语言、词汇、语法和句型等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每次都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侧重,层层深入。从教学方式上,利用各种多媒体电教进行演示,不仅能显著增加课堂容量,还能利用色彩、动画、声音等手段强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课外学习、巩固和应用英语,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五、结论
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实践。笔者在教学中探讨得出的创设情景话题法、分组讨论法、复述课文法、整体教学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施这些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进行教学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转化为语言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篇9
与传统教授型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专注于“教”,更强调“学”,这就要求教学双方角色的转换,真正做到由学生做主体,教师退回到辅助的角色。(1)案例的主导地位。案例教学法中强调案例的主导地位,一切教学内容均是以案例为中心而展开。师生在课前均需对案例的相关内容有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搜集,案例阅读,初步思考等;教学过程中就案例中涉及核心问题教师应做出适当的引导,提供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课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做出结论,由教师做出点评。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案例的准备、引入、讲解、分析、结论,都要求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通过案例实现了某个教学目标。(2)启发性及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给出唯一的或是确定的答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启发,这就给了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假设的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该问题。真实案例的引用,让学生可以将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理性的分析,相互间的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得出自己的结论,以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的转化,这也很好地弥补了校园中的学生无法很好地接触现实社会的缺憾。(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态性。案例教学中,教师仅负责案例的筛选及准备,并做出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均由学生做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案例教学也是一个动态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案例资料之间的交流,在小组讨论和总结发言的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流。(4)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案例中极为丰富的信息量对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对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巧的灵活应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各种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学识之外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取有用的信息,策略地分析判断,从而使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彼此交流学习及合作;在小组陈词阶段,学生体会到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教师点评的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做出有价值的评价。在这样一个个体行为和小组行为交叉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提高了自身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也学习到了珍贵的团体合作和竞争精神,人格发展更为健全。
3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载体,案例的选定尤为关键,如何才是一个好的案例呢?笔者认为应当具备如下的几个特点:(1)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了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具有吸引人的情节,但这个故事是发生于真实世界的,也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故事也许并没有既定的结局,却经得起研究和学习,能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发挥空间。(2)好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好的案例要反映当下的现实状况,通常应发生在过去5年以内。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无论过去多少时间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更多的真实案例应该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正在发生的,这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此案例学习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性。(3)好的案例应与学习者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案例所涉及的场景或情节应该是学生们所熟知的,或是很有可能直接面对的,这能有效地激起学习过程中的共鸣感,更加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
4以《消费者法》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
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消费者法》作为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教学实践,具体教案如下。教学内容:消费者法。学生人数:55人。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2)培养学生在消费者权利纠纷案件中对相关法律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词汇、句型、口语表达及书面撰写能力。(3)提高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及义务意识,能够做到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主动践行自己的当然义务。教学重难点:(1)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各项权利义务。(2)如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消费纠纷。(3)相关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教学资料:(1)充分利用教材。(2)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学生分为8~10人一组,共6组,课前要求每小组准备两个有关消费者维权的案例,并做出简要的分析。教师将12个案例进行分类筛选,并选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两个留作课堂备用。(2)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课教学内容:Ifyouboughtanewbookinthebookstoreanddiscoveredafewmissingpages,butthebossrefusedtochangeanewforyou,whatwouldyouliketodo?1)Youacceptthelossandwillneverbuybooksthere.2)Youreasonwiththebossandinsisttoreplaceit.3)YoucomplaintoCommerceandIndustryBureau.4)Youasksev-eralfriendstohitthebossanddemandthereplacement.在学生作为选择后,以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思考:1)Whatrightsdoconsumersentitledtoenjoy?2)What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protecttherightsofconsumers?3)Whencon-sumers’legalrightsareviolated,whatshouldtheydo?4)Ascon-sumers,whileenjoyingrights,whatobligationsshouldcitizensper-form?(3)案例引入:案例1:暖瓶水爆炸伤人案件。案例2:旅行社虚假宣传欺骗团友案件。(4)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就以上两个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给出解决建议并作发言。(5)教师总结:1)点评各小组讨论情况。2)总结教材要求掌握的消费者各项权利与义务及维权途径。3)强化相关英语词汇、句型。(6)强化练习:提供一案例,要求学生就本课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技巧做出对该案例的分析。
篇10
针对学生在分析民事案例时普遍存在的“一看都会,一做基本不对”、“不知从何下笔”等问题,笔者认为不是知识不会,而是不懂得分析案例的方法。为此,在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案例之前,笔者先就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向学生进行讲解,主要分两步进行:
1.1.1讲解分析民法案例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笔者认为,掌握了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管案例形式如何变换,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些一般的方法与思路为[1]:
1.1.1.1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情
在阅读案例时,既要仔细注意案情细节,又要抓住主要情节和中心问题。切忌一目十行后便匆匆下笔。通过阅读案情,判断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案例、纠纷是什么、当事人有哪些、相互之间存在什么法律关系、试卷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解答问题前后一致、相互协调,既能保证答题的全面和准确性,又可以避免反复阅读造成的时间浪费。
1.1.1.2确定法律关系的类型
民事法律关系是贯穿在民法理论中的一条红线,是进行民法案例分析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学就是民事法律关系学。民法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就是通过建立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来实现的。因此在分析案例时,要学会能在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抽丝剥茧,把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一层一层地搞清楚,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然后再从该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变动等角度出发,进而确定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民法案例中的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1.1.1.3明确争议的焦点和案情事实之间的关系
争议的焦点往往是案例要提出的问题,也是案情最关键的内容。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原告的请求理由;二是被告的抗辩理由。二者往往围绕一个事实或者一个情节来争论,整个案情也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和进行。在确定争议的焦点后,要把案件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楚。一个较大的案例中往往包括许多事实和情节,这些事实中,哪些属于原因事实、哪些属于结果事实,各个事实之间有无关联、关联性质和程度如何等。在此基础上,排除一些对问题没有关联和作用的事实和情节,提炼出回答问题需要的事实和情节,使案件简单化、条理化、清晰化。
1.1.1.4确定适用的法律
针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运用已知的条件和自己掌握的有关理论和法律规定,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是案例分析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要求我们要对有关的法律规定烂熟于心,然后运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案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2讲解几种主要案例的分析方法
在讲解了一般民法案例的分析方法之后,笔者就民法中几种典型的案例分析方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做了介绍,以便学生具体操作。这一部分主要结合具体案例讲解了关于民事权利主体制度、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和合同制度、继承和婚姻家庭制度、人身权、侵权制度等方面的案例分析方法。
1.2关于如何书写民事判决书和词的讲授
民事判决书及词的写作不仅能锻炼学生“写”的能力,也能反映出学生对民法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否熟练地运用浩瀚的民事法律法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法律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向学生讲授了判决书、状、答辩状、词的写作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分析完案例之后都要书写判决书或词。
2案例操作
这一阶段的教学笔者采用学生阅读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模拟、模拟审判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占用了较多的课时。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笔者认为对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锻炼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配合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具体分以下步骤进行:
2.1精选案例
考虑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学会运用民法理论和民事法律分析解决实际民事纠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因此,应该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基于此,笔者在选择案例时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尽量是真实的。这点不同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特点是根据教学课程的需要,由他人自行组合编写出来的案例,优点是能够集中课程所需的若干知识要点,但缺陷是目的性与理论性太强,反而忽视了司法实践与诉讼程序中应注意的细节与问题,使得学生毕业之后遇到实践问题依旧茫然。
第二,所选案例力求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案例不在大小,内容不在繁简,关键要看所选的案例能否解释一个或数个民事法律规则的内涵及运用。以案例的形式,将案例中所叙述的具体的实际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与民事法律的规则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在总体上系统地阐述民事法律的规则与体系。
第三,所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如果案例太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就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所选的案例应涉及到多个民法原理的法律问题,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民法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布置案例,分组讨论
首先,分组并分发案例,组织学生个人阅读和分析准备。这是一个基础环节,必须做好,否则整个教学过程将流于形式。在选定了案例后,笔者将每个班按10人为一组分发案例,并指定小组负责人。为了训练学生“写”的能力,笔者让所有学生对布置的案例自己先查询资料,在阅读案例的基础上,从案例材料中寻找和发现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案例是阅读案例的目的,也是进行案例讨论的前提。此外,为了更深入地对案例进行讨论,笔者向学生推荐相关参考文献和资料,为案例分析作铺垫。同时适当提出几个思考题,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当然所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和可讨论性。
第二,组织课堂讨论。在学生做好分析准备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并进行指导。这一阶段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笔者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将自己的意见或观点说出来。对于学生的讨论,笔者或提示,或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引起争论,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在讨论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或观点,不追求一种结论,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充分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积极引导。积极的讨论交流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当然,作为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过程中应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控制进程。
一般情况下,一个案例经过一次深入的讨论后,同学们对案件的解决大致有了结论,同时还会随着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的深入,挖掘出一些与该案例有关的延伸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笔者都要求学生记下来并查阅相关资料做出解答。这样,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讨论,同学们不光对所涉案例的有关民法知识有了透彻的理解,同时还对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经过一两次课堂讨论后,学生对案情、案件的解决预案已了然于心,此时笔者则要求学生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审判等方式进行具体的案例操作。学生扮演原告、被告、人、检察官、法院等不同的角色,要学会与当事人打交道的技巧,学会调查取证和法庭辩论等。通过一系列协商、谈判、辩论、询问等诉讼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案件、接触司法机关和当事人的机会,让学生从办理案件的全过程获得体验。这样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各种诉讼程序的全面了解,让学生了解庭审中各诉讼关系主体及诉讼主体的地位差异及各角色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运用法律不只是重实体法,而且程序法也极为重要,实现法律公正既要做到实体公正,还要做到程序公正。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民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2.3归纳总结
这里的归纳总结包括两部分,一是就整个讨论工作进行小结。诸如学生讨论时思想上是否重视,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有没有为了应景而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等;争论是否深入展开,问题是否分析透彻等;重在鼓励学生下次高质量地参与讨论。二是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的做法是:概括有代表性的几种分析意见,指出各自的优劣,着重说明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并运用相关原理做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笔者认为,教师的总结不是对学生观点的简单综合,而在对学生的讨论分析做中肯、简练的评价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为此,教师努力做到“融”、“精”、“透”。“融”就是将案例同法学原理、法律知识融合起来,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避免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脱节。“精”就是总结简练、准确,要点明晰,重点突出。“透”就是分析透彻。如果像蜻蜓点水似的,不会有好的效果。之后应该点评学生的表现,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表扬与肯定(这点非常重要),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偶尔迸发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可能是知识结构方面的,也可能是思维方式方面的,都要及时对学生加以鼓励,学生会信心倍增,提高对民法学习的兴趣,不断进步;同时也应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3各小组汇报、总结
在每个小组完成了案例讨论后,笔者要求小组负责人撰写案例分析总结,并要求小组成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也是作为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此外,笔者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汇报,要求每个小组负责人将讨论、分析案例的具体过程及结论作总结发言。在作总结发言的过程中,如果其他小组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在台下发问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取得对课题内容的深刻认识。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控制时间的分配及讨论的进程,不能无休止地讨论下去。
篇11
一、精彩的课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有人说,目前阅读教学的问题是:一个模糊、两个无度、三个一样。一个模糊是教学目标模糊;两个无度是综合无度,拓展无度;三个一样是读的形式几乎一样,出声朗读;课型几乎一样,前几分钟是第一课时,后面像是第二课时;低、中、高教学手段几乎一样。
要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应该有明确的课时观、强烈的目标意识。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其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如第一课时,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其分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些固有目标与板块(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二、精彩的课堂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于永正老师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不管是教学开始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对具体的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前提必须是每一位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走进文本,让“言”与“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三、精彩的课堂要关注言语内容,更关注言语形式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曾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在教学操作中,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表达了什么,更要让学生领悟到课文是怎样表达的;不仅要有“读”的训练,更要有“写”的思维。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再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言语形式的妙处,领悟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努力实现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
篇12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冉常健、刘小军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娄际成分别在论坛中阐释了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戏曲艺术是表意的艺术,写意、程式和虚拟是戏曲导表演体系的题中之义。
传统戏曲从不渴求舞台肖似生活,其舞台布置、脸谱水袖、行当划分、导表语汇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巧妙地完成了真与美的融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精炼而准确、巧妙且传神的戏曲程式。这正是京剧艺术得以存在、发展、延续千年的原因。但是几位教授也指出,如果囿于戏曲程式化特征,忽略了对角色个性化的塑造,其表演只能是虚假而浮夸的。纵观中国传统美学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学文艺作品中从不缺少对现实的观照,对艺术真实的不断追求。因此,戏曲导演在对演员的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结合演员自身特点,充分施展演员的个人技能,使演员所饰演的角色更加鲜明。
谈到戏曲的发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说:“对于当代戏曲创作,最关键的还是要立足国本和民本,从民族的立场出发进行创作,才能历久弥新、与时俱进。要花大量的精力进行传统剧目的排演,在创作新戏时,要充分考虑艺术规律,结合观众审美需求,多元化、多角度,但传统的血脉与精髓仍是根本。”
传承与创新
很多与会者谈到了中国戏剧的传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导演陈薪伊表示,中国戏剧不仅要传承焦菊隐等大师的导演体系,还要传承他们的职责,要传承那种对文化、道德和美学的责任感,因为戏剧永远是在和人性对话的。
“焦菊隐先生对中国戏剧导表演体系的尝试是极其宝贵的。”导演王志超也提出要对他的导演理论进行搜集整理。他说:“焦先生早年留学英国,又办过戏剧学校,既研究莎士比亚,又懂传统戏曲。焦先生顺应当时戏剧民族化的思潮,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实践,善用话剧形式、借鉴戏曲精神,在《茶馆》中塑造出了真实的中国人形象。焦先生在中国戏剧史上功不可没。”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熊源伟还谈到了朱端钧对于中国戏剧的重大贡献。他指出,朱端钧先生建立的这一整套导演创作方法继承了斯坦尼体系的精神实质,彰显了“民族导演学派”的美学主张,为今后中国的戏剧发展道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方法和理论指导。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王晓鹰看来,传承问题是中国戏剧导表演艺术理论能成气候的关键。他说:“体系不是只靠经验总结和感性评说的,需要有更清晰、更全面、对创作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概念阐释,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自觉意识的导表演创作者去践行、去印证,甚至去试错、去开创。”
除了传承问题外,很多与会者也谈到了戏剧的创新。知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认为:“我们的传承要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我们的创新同样也要传递出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我们要兼收并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指出:“德国对当代戏剧生态的思考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典范。剧场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剧院,而是带着生活印记和时代脉搏的教堂。剧场的当代使命更高更远了,我们肩上的担子也将更大更重。”
导演要担负起职责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在会上提到了戏剧导表演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导演的思想性。他认为,好的导演应该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最好的导演应该在剧本的基础上有尖端的发现,要有精神层面,还有思想和人性的层面。辽宁歌剧院导演刘波则结合自己的歌剧创作实践,谈了导演作为一个“组织者”的职责。他说:“无论是在前期的艺术构思还是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导演都要想办法调动演出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紧密的创作集体,随时保持交流的畅通,及时获取信息的反馈,使整个创作团队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辽宁歌剧院的导演丁丽华,她表示,作为戏剧创作中文本的解释者和演出的组织者,导演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歌剧导演要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大胆尝试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使这门艺术形式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得到真正的完善和发展。对此,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张奇虹总结说:“好演员是不露痕迹的表演;好导演是不露痕迹地将导演艺术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地融入在演员的表演中和各个部门的体现中。”
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人才培养方法
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查明哲怀着对现实主义戏剧的尊重和期盼,创立了“00后”现实主义戏剧。他说:“现实主义戏剧绝没有过时,现实主义戏剧也绝不会过时。现实主义之所以能成为主流创作理念,是因为它表现的是对人的关怀。我们今天的现实主义戏剧应该给那些在社会公平正义尚需奔走相告的人以关怀,这是戏剧人的崇高使命。”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雷恪生和台湾导演赖声川都在发言中畅谈了自己在戏剧创作实践中的经历。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说故事,用最真实的方式做戏剧。他们对生活的探究和对戏剧的坚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再一次佐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的至理名言。
人才培养是艺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央戏剧学院建立的一整套包括“观察生活”“演员创作素质训练”的表演基础教学方法。他说:“中央戏剧学院导表演系的人才培养不仅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修养。”
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和表演系主任郝戎也分别在会上谈到了戏剧院校的人才培养。他们表示,要秉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核心,注重体系的传承,注重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
篇13
教师是设计者。彼得·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合乎生活实际,更要合乎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是研究者。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能切实考虑学生自觉参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成功时获得快乐,在学习中获得充实感,在不断实现自我时生发出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必将受益终生。
如:学习《芦花荡》的设计,学生能很容易找出正面描写老英雄的语段,但对侧面描写未必能顺利找到,教师若能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进行一次类似的作文写作训练,尝试从正面、侧面刻画人物形象,就一定会使学生得到启发,不仅能找到文中的侧面描写语段,而且认识到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正面描写所达不到的描写效果。这就抓住了问题实质和根本,进而达到内化方法的目的,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
二、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是合作者。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亦不同,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其中,参与讨论,作必要的引导,使生本课堂彰显生生互动,组间互动,班内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力。
教师是巡视员、组织者。巡视员的职责就是更多地观察、倾听、准确搜集信息,把握学情,了解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视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看看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学习环节,组织课堂步骤,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
三、展示交流阶段
学生是主演,教师是导演。学生负责主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引出问题。开戏就要让学生们“交上火”,主讲次序以举手先后决定,主讲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做讲解或陈述后,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深化认识,经过一番争执、辩解后,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展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梳理要点:让小组互相出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与另一组PK,胜者积1分,败者积-1分。这样,学生兴趣十分高涨,大家激情飞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错误交流。出现错误的问题,分析原因,讲给大家听,对解决问题的途径、采取的有效举措一一陈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质疑解惑。在学生自学中,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疑难、困惑,可以表述出来,有不同的观点或疑问也可展示。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增进情感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学生变成了真正的主人,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充实,因学生的互动而精彩,也因学生的成功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