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扶贫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
民房重建方面,到2011年9月份,共发放民房重建补助资金1018.6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850.8万元,基金会资金167.81万元。民乐村新建农房511户,1388人;加固6户,25人。到 2011年10月初,全村517户重建的新房全部建成,村民们陆续搬入了新居。
产业发展方面,合作社现有民富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惠缘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生产食用菌、獭兔等产品。2011年度,食用菌项目实际投入120万,生产菌包20万棒,完成销售收入25万元。獭兔项目一期投入100万元,其中合作社投入70万,外来经理人投入30万元。獭兔项目以生产獭兔种兔为目标,预计年生产兔种3万只,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另有肉兔试验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5万元,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产业项目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篇2
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限制,加之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南鹿村残疾人朱军标和妻子吴水英均为残疾,奶奶年事已高,父母双亡,虽然其奶奶有土征养老安置保险,但年事已高,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和朱军标做村保洁员的收维持生计。调查显示,我镇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有关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不按国家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三、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不仅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更是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
篇3
二、确立了八个一的帮扶措施
一是建一个高效示范园。农业局安排一名农技人员常年到村服务;在四组落实了10户53.5亩的桑蚕示范园,今年可养蚕80张收入5万元。二是培养10个科技示范户,党委成员和驻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科技示范户,发展主导产业,靠科技致富,今年可实现产业收入30万元户平3万元。三是硬化一条村级公路,农业局给予3-5万元资金扶持;目前已落实资金进行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四是建一池三改10个户,农业局在国家扶持政策外另给予一定扶持;五是培植10个生猪养殖大户,农业局给予一定补助资金,支持生猪大户发展,按目前10户养猪安排,年可出栏牲猪350头,仔猪500头,户平出栏牲猪35头,仔猪50头,实现经济收入30万元。六是户平外出务工一个人,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再转移30人,实际已转移34人。七是建设一个务实、高效、廉洁的村班子,农业局给予10000元资金用于阵地建设;八是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党委成员每人联1个贫困户,送思路、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帮助发展生产。:
篇4
农村扶贫对象标准。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贫困监测数据为依据,即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196元。鉴于我省实际,此次两项制度衔接分两个标准进行,一是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二是年人均纯收入1197元到1500元之间的。
农村扶贫对象规模。扶贫对象规模由省扶贫办以统计部门公布的贫困发生率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测算后下达各市。市扶贫办根据省统一测算公式,以统计部门公布的贫困发生率为依据,会同有关部门测算后下达各县(市区)扶贫对象规模,各乡(镇)、村的扶贫对象规模,由县确定。
第三步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依据和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现的目标、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第四步宣传发动。利用召开村民大会、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宣传两项制度衔接的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五步培训工作人员。由市扶贫办负责对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县负责对乡(镇)村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六步户主申请。经过宣传发动,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并在扶贫对象申请书上签名后,交村民委员会。
第七步民主评议。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张榜公示。
第八步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意见后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张榜公示。
第九步审批。经乡(镇)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报县扶贫办和民政局,县扶贫办和民政局要充分沟通,并分清哪些是扶贫对象,哪些是扶贫与地保交叉对象。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
第十步登记造册。所有的扶贫对象,要如实填写有关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有条件的乡(镇)也要建立电子档案。
第十一步信息录入。由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将登记的扶贫对象信息录入低收入农户管理系统。
篇5
期:___________
2020年党建扶贫个人工作总结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我在县委党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鱼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扶贫工作队其他队员、乡村干部一起,全身心投入__党建扶贫工作。一年繁忙而充实的扶贫工作已结束,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队员相互鼓励,同心协力,心系扶贫点群众,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帮助扶贫点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及争取到扶贫点的各项扶贫项目实施任务。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党建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以___为指导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使群众满意,___放心,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协助“抓好党建促经济”,依托两线办辣椒、蔬菜、茶叶、烤烟、畜牧业养殖、特种养殖、果蔬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3、对新场村远程教育系统进行维护及远教知识的推广。
4、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挨家逐户调查人口,宣传少生、优生政策,防止多生致贫,倡导少生、优生提高质量。
5、协助完成了人口普查、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
二、工作基本做法
1、加强自身学习,切实提高党建扶贫工作本领。作为一名党建扶贫工作队员,我深知扶贫工作的重要,为了把此项工作干好,不负党的重托和群众厚望,本人首先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___的理论知识、学习农村各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进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召开村组和党员坐谈会等活动期间,及时将所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向当地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消除等、靠、要被动思想,积极主动走致富增收路。通过不断宣传、讲解,增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增强了基层党___的凝聚力和战斗,同时也及时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消除了各种矛盾隐患,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助民增收路子。选择什么样的扶持项目能让当地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得到实惠,是我们刚刚下来开展帮扶工作的每位工作队员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为了摸清帮扶点的村情、户情,历时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开展村情、户情调查,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帮扶点的基本情况。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当地群众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比较积极,且要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明确了帮扶目标,确定了要求尽快启动实施的帮扶项目。目标明确后,所有工作队员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实施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启动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已开工维修2水库工程建设;对养殖业项目,由于前期项目经费不到位、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在预计启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本人与工作队员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缺口资金,通过各方努力,截止目前,该村已有___户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户领到了扶贫资金开展了养殖业,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经济收入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3、积极配合乡党委抓好__的___建设。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___建设为己任,协助乡党委对新场村村开展农村基层___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___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于发展了___名党员,为党___增加了新鲜血液;
二是解决了村办公用房问题,使党支部学习开会有场地,开展活动有阵地。
三是开展农村党员培训___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___人次。
四是加强远程教育阵地建设。
亲自到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人员,提高了村远程教育人员驾驭相应装备的能力,同时增添了相关教育软件。使__的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工作不足之处
1、自身知识面狭窄致使扶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很好地为群众脱贫致富。
2、对农村工作不是很熟悉,导致工作比较被动。
篇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14
0 引言
根据江陵县2014年摸底调查数据,江陵县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有30个,贫困户12957户,贫困人口4502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3.31%。近年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方案,但是扶贫工作的成效却不大,全县扶贫也大体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然而,精准扶贫之根本在于产业扶贫,要凭空的在每个贫困村建立一到两个产业,来满足扶贫需要极其困难。
笔者所在团队暑期进入江陵县实地调研当地农村淘宝发展思路,江陵县农村淘宝项目于2016年3月开始投资组建,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在湖北省县级农村淘宝发展速度上名列前茅,如此则引人思索:为什么不把农村淘宝当作本县自身产业,利用其“村村通”的特点,建立农村淘宝推动该县精准扶贫的纽带呢?下文将结合江陵县农村淘宝发展特点和江陵县扶贫现状,探讨两者合作关系。
1 江陵县农村淘宝的特点
1.1 新产业新思路
农村淘宝对于江陵县是一个新产业,该县农村淘宝刚起步,其经营基本处于“引进来”阶段,这种单纯的引进短期看无疑会积压狭小的农村市场,但是其潜在的价值创造是巨大的:当江陵县县域实体店进入淘宝成为卖家时,便为其打开更大的市场;当农村淘宝的销售渠道完善时,当地特色产业便会兴起,甚至原本的贫困村会转变为极具经济效益的“淘宝村”。
1.2 完善强大的物流
江陵县农村淘宝已经建成自身完备的物流体系,配合菜鸟,物流网覆盖本县每一个村落,并且免费为村民送货上门,带货到县级物流中心。
1.3 政府配合力度大
从目前状况看,政府对农村淘宝的扶持力度时极大的,江陵县政府预设每年出资150万奖励淘宝从业人员,免费提供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安置场所,并组建行政小组引导农村淘宝发展。
1.4 在农村的覆盖面积广
江陵县共99个村,淘宝服务站的数量达到54个,据江陵经济与信息化部门统计报告所得,这5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已经完全覆盖该县农村地区。
2 江陵县扶贫现状
(1)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江陵县贫困问题,该县县委书记带头,组织专门扶贫小组开展扶贫,对贫困村,帮扶机构科学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公共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兴村。在政务上,建立扶贫投入县级整合平台,每年整合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分配到贫困村、贫困户最需要使用的地方。县政府每年预算不低于300万财政资金用到扶贫工作。
(2)进入啃硬骨头阶段。随着全国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时期,江陵县自身的扶贫也面临如此境地,如今扶贫工作基本面临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政府大力投入的同时,扶贫所得到的成效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3)现今,江陵县有13.31%的农业人口处于贫困,在这些贫困人口当中有50%属于因病致贫,贫困人口分布大致呈小聚集、大分散的格局。
3 江陵县农村淘宝对精准扶贫的辅助途径
3.1 淘宝本身的就业机会
农村淘宝本身便是一个产业,虽然自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它却是价值实现的平台,全县五十四个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需要一到两个店长,和三到五个“村帮”,工作难易要求不同,这几百个就业岗位对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便是一个极佳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淘宝还处于发展初期,可能会出现当地独具特色的“淘宝村”,未来创造的就业岗位必定增加一定数量。
3.2 淘宝众筹
现今淘宝app上已经出现众筹项目,并且为发起众筹的人带来了帮助,但是在农村淘宝上,并没有开发众筹这一项目,这却并不代表有困难的农民不能发起众筹,虽然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低,但是农村淘宝服务站工作人员却能很好的利用淘宝,为有困难者发起淘宝众筹,去一定程度的解决困难农民的燃眉之急。如今的农村淘宝市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打开,农民对农村淘宝的了解也才刚开始,等到市场成熟之后,属于农村的淘宝众筹将会应运而生
3.3 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对点扶贫
江陵县政府已经规划每年投入150万元去鼓励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的发展,在这过程中,便可适当的加大服务站的社会责任:给予服务站一定的资金,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定期在农村淘宝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果能合理处理,这样的效果必定优于政府工作人员节假日走访贫困户,送温暖送关怀,不仅如此,这更是农村淘宝服务中心打好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3.4 淘宝医疗
江陵县12957户贫困户中,有50%是因病致贫,在政府处理农民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同时,专业有效的医疗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江陵县农村淘宝预计本年内将正式启动“淘宝医疗”项目,与省内知名医院如同济医院等合作,每周组织专业医师在淘宝站与到站的农民视频,诊断病情,传播医疗常识。在“淘宝医疗”的帮助下,农民因病致贫现状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是江陵县精准扶贫项目实现的一大助力。
3.5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今江陵县农村淘宝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活动绝大部分是农民在农村淘宝上购买商品,对于本县的特有资源没有涉及。江陵县自身特色包括双菜籽油和副锡红米等,外加上普通农作产品。面对农村淘宝打开的庞大市场,当地政府应该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的引导,推动特色农产品集约化生产、加工,扶持出经营特色产品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为扶贫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4 总结
(1)政府应该改变发展思路。正确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切行为都是错的”经济改革思想,因地制宜,总结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引导、干预方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彻底摆脱农村贫困状况。
(2)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农村淘宝对精准扶贫的辅助基础在于农村淘宝的良性发展,农村淘宝服务人员需要有正确的市场价值观念和相对的科学知识,因此,江陵县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农村淘宝宣传和政策倾斜,吸引有才能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另一方面与江陵职业技术学校加大合作力度,鼓励学校开始淘宝课程,完善该县农村淘宝发展的人才储备体系。
(3)增强行政队伍建设。江陵县农村淘宝和精准扶贫的结合,必定需要强大的行政力量干预,当地政府要加强行政队伍建设,统筹农村淘宝和精准扶贫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篇7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首先是进村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参加村民代大会和参加村两委与工作队扶贫工作部署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村料,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扶贫内容、规划项目,扶贫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为扶贫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政策理论水平低,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服务。由于本人对农村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不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商。二是科技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科技指导。
篇8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的创业扶持力度,增加扶贫到户贷款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的发放比例,促进贫困地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脱贫致富,近日,团省委、省扶贫办联合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青年创业扶贫行动”。
通知指出,“青年创业扶贫行动”将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和扶贫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政策扶持,努力探索支持贫困地区青年创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贫困地区农村青年成长成才。现阶段,贷款扶持的重点为4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经济相对落后的黄淮四市非重点县(市)建档立卡的低收入青年,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其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今后,随着新的扶贫规划的修编和财政扶贫贴息资金的增加,将逐步扩大扶持范围和规模。
通知强调,各相关县(市)团委要主动与扶贫办联系,扶贫办要把此项行动纳入到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工作中,根据有关要求共同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有序衔接各项工作环节,使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村青年能够获得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政策的支持。要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原则,由金融机构按规定程序在各相关县(市)团委、扶贫办提供的有创业意向的农村青年名单范围内选择对象发放贷款。相关县(市)团委、扶贫办和金融部门要积极与当地财政部门联系沟通,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年小额到户贷款发放对象认定程序、审核方式和贴息方式进行研究协商,灵活确定贷款发放和贴息方式以及贴息期限、贴息利率等。
通知还要求相关县(市)团委和扶贫办要联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科学设置工作实施步骤,使贷款发放工作全面有序进行;要加大对实施“青年创业扶贫行动”的宣传力度,发挥各种团属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进村入户,深入基层广泛宣传,真正使贫困地区农村青年知晓各项贷款优惠政策,通晓各项贷款方式;要加强协调沟通,密切配合,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在扶贫到户贷款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全过程中提供服务,及时进行创业发展指导,提高创业项目的收益率,加大创业项目的成功率,确保“青年创业扶贫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据悉,为更好地推动“青年创业扶贫行动”在全省开展,团省委、省扶贫办成立了联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负责“青年创业扶贫行动”的日常工作。
篇9
一、 要充分认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国家实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都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的,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对于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作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其自我发展能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实现全面的脱贫致富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标志着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救助扶贫和开发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是我国关注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的两项重要支点。农村低保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
第三,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摸清全县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等特点,才能找准贫困原因、对症下药。因此这是制定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措施的基础。合理确定全县贫困人口规模也是今后我县在争取上级扶贫项目的重要基准依据,贫困人口的分布特征也是各项措施布局的重要依据。
二、 加强宣传力度,确保三公原则
要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上访事件。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设立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方法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次要实行三榜审核公示:一是村级民主评议对确定的贫困人口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二是乡镇以村为单位对申报农户进行复查,经二榜公示5天无异议后整理录入报县扶贫和民政部门会审;三是县扶贫、民政部对上报的贫困人口进行5%以上的比例抽查,抽查合格后进行审批。对识别出来的农村贫困人口,属于扶贫对象的由县扶贫办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由县民政部门审批,属于交叉对象的由扶贫和民政共同协商审批。
三、 强化部门配合、狠抓落实
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多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应结合部门职责积极参与做好我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县扶贫办负责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方法、工作方案的起草,协调联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实施方案参与完成各自工作内容和任务。组织业务培训,抓好业务指导及指标解释,会同民政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认定全县的低保和扶贫对象,建立健全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动态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组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验收工作,总结工作经验。
县民政局负责审核认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会同财政部门按政策规定发放低保金,研究制定低保扶贫对象的帮扶措施。
县统计局、农调队负责提供全县基础性数据,会同扶贫、民政等部门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标解释,审核相关数据等工作。
篇10
二、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
三、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
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驻点村扶贫工作,年初,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谢跃东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闵爱民副组长,梅妮娜、张雄晖为成员的建整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积极协调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6.1万元,其中我局安排投入经费1.1万元,牵头协调县移民局投入经费3万元、县民政局投入经费1万元、县工行投入经费1万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篇11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脱贫攻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下必须解决民生问题,在两会期间这一问题被着重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我国政府对“脱贫攻坚”问题的重视程度。在“脱贫攻坚”问题的解决中,我国当下贫困地区存在的产业机构单一、信用环境等问题的出现使得金融扶贫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与风险,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对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够较好的对我国贫困地区施行金融扶贫,我国政府就必须解决一系列影响金融扶贫工作展开的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如下。
(一)金融服务供求对接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下贫困地区本身对于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出现复杂化趋势,但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实现匹配的金融供求,这就造成了金融服务供求对接的问题,影响了金融扶贫工作的较好展开。在引发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中,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逐步脱离贫困地区市场、农村现有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匮乏、我国长期处于的小规模与分散化的经营模式都对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金融服务的对接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国政府必须对金融服务供求对接问题予以重视[1]。
(二)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金融扶贫服务中,由于金融扶贫服务本身很难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这就使得我国当下大部分金融扶贫服务属于政治化活动,这种政治化分为较浓的金融扶贫服务并不能较好的满足我国贫苦地区的发展脱贫需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金融扶贫服务本身与社会期望的低风险、高回报式的投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出现使得我国金融机构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投资,这也就造成了我国有针对性金融扶贫服务的缺乏,如何能够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将金融机构吸引到金融服务领域来,是我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2]。
(三)风险对信贷投放的制约问题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问题外,我国政府还必须对信贷风险隐患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制约问题予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保证金融扶贫服务的较好展开。具体来说,我国政府近些年一直通过发展扶贫贴息贷款的方式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信用补充,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贷风险造成的信贷投放问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在金融扶贫服务的政策性保险、贷款风险补偿金、续贷周转金都方面我国政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我国当下贫苦地区本身缺乏进行信贷的抵押物,就进一步造成了贫苦地区享受金融扶贫服务的困难。此外,我国很多贫苦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本身不存在信用意识,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金融机构容易受到不利对待,进一步造就了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扶贫服务中畏贷、惜贷问题的出现[3]。
三、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
上文中我们对我国当下金融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拓展金融扶贫空间的途径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金融扶贫服务的相关发展。
(一)借鉴国内外成熟的金融扶贫经验
为了能够较好的对我国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进行探索,我国地方政府需要借鉴当下国内外地区的金融服务经验,例如,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模式、日本的的农协金融扶贫模式、甘肃的“双联惠农”贷款模式等,都能够较好的作为地方政府金融扶贫空间拓展途径的借鉴。这其中,孟加拉国本身属于世界范围内较为贫困的地区,但其建立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制度,有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这一功能的实现与这一模式本身的透明性、层级性与小组贷款制度有着较大的联系,这也使得贫困人口能够一直享受贷款,直到脱离贫困;而在日本农协的而金融扶贫模式中,日本农协通过指导生产、集中采购销售、信用事业以及共济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对农村的贫困问题进行解决;而在我国甘肃的“双联惠农”贷款模式中,由于我国甘肃地区是我国贫困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就使得甘肃本身对于金融扶贫服务的理解较深,而在甘肃推行的“双联惠农贷款”中,存在着贷款额度大、担保简易、期限灵活以及贷款利率低等多种优势,这也使得“双联惠农贷款”自诞生起到今天造福了无数甘肃贫困人民,这些国内外先进的成熟金融扶贫经验都值得地方政府借鉴[4]。
(二)创建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
在金融扶贫空间拓展的中,我国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创建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的方式,推动我国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服务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地方政府可以从加强信贷主体培育和帮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两方面进行多层次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的创建。在这其中,在加强信贷主体培育和帮扶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信贷辅导、政府部门推荐与金融机构遴选、建立培植档案等方法为贫困民众制定具体的融资方案并提供配套金融扶贫服务;而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方面的问题中,地方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内外成熟金融扶贫经验的同时,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行小额信用贷款,这样就能够较好的创建多层次的农村地区融资渠道,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较好拓展[5]。
(三)健全金融扶贫协调配合与衔接联动机制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我国地方政府还需要建立起金融、财政、发改、税收等部门参与的扶贫开发协作制度,这样才能实现对成功的金融扶贫服务经验与做法的较好总结,而通过这种总结也将较好的对金融扶贫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一工作中地方政府还应从信贷市场、金融服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集中连片地区“金融一体化”,以此健全金融扶贫协调配合与衔接联动机制,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对金融扶贫空间进行拓展。
(四)构筑贷款风险保障网络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地方政府还需要构筑其贷款风险的保障网络,这样才能够较好的辅助我国贫困地区民众的脱贫致富。在具体的金融扶贫服务的贷款风险保障网络的构筑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计政府扶贫开发担保资金的方式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信用保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社会资本入驻金融扶贫服务中;地方政府还可以创建不以盈利为目的担保公司,为金融扶贫服务提供服务;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信息披露与共享,也能够辅助贷款风险保证网络的构筑,在这种信息的共享中,企业与农户能够实现互保互助组织的建立,并实现双方的风险共担与共同成长,这在金融扶贫空间的拓展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6]。
四、结论
在我国当下的金融扶贫工作中,虽然很多方面的问题都影响着这一工作的较好展开,但只要设法对金融扶贫空间进行拓展,就能够保证金融扶贫工作的较好展开。
参考文献
[1]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6:99-103.
[2]罗晨.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
[3]黄承伟,陆汉文,刘金海.微型金融与农村扶贫开发――中国农村微型金融扶贫模式培训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9,09:93-96.
篇12
二、积极争取科技扶贫项目
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求,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编制扶贫项目,及时申报。一年来,共申报扶贫项目三个,得到了市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到了科技扶贫资20万元,同时,也争取了一批物资支持。
三、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1、努力搞好包村定点帮扶工作。
积极与市信息化办衔接,努力争取办领导的支持。今年11月23日上午,市信息办副主任,副巡视员一行五人再次到到我局包村定点帮扶村调研,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县人武部、县科技、县信息办有关同志陪同前往。骑龙社区是我局和市信息办对口帮扶点,市信息办机关党委和李常委非常关心该地的情况,在听取了社区干部的情况介绍后,表示将积极调动各种资源,共同支持社区的信息服务中心硬件建设和多种服务系统的深化应用,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农民群众的生活。市信息办给社区赠送了计算机等物资,对于社区新修公路项目也表示将积极争取多种渠道的支持。
2、认真做好科技扶贫工作。
在镇村、镇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积极搞好扶贫规划,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在镇双宏村,规划并组织实施杂柑基地建设,栽植春见杂柑100余亩,并计划在年春高改100余亩,培训杂柑管理技术100余人次;在淮口镇团结村,规划栽植中岛新川桃树300亩,22000余株,培训食用菌种植技术和桃树管理技术200余人次。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送去了实用技术。
3、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继续开展了“双深入”调查研究活动和结对帮扶活动。我局机关支部狠抓对口帮扶联系村特困户的帮扶,在农村抢收抢种时,机关支部两次到镇村,把购买的2000公斤肥料(价值3000元)分发给了贫困户,同时在该村投资近4000元,购买了1000株优质杂柑苗,新建立了10亩杂柑科技示范基地。
篇13
一、关于贫困线的确定
(一)“生活救济线”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条贫困线。1978年以前,由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国家经济实力薄弱,扶贫主要是通过紧急救济计划和依托自上而下的民政救济系统。在农村表现为政府提供的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济、优扶等。这是一种单纯的输血式救济扶贫,不能救济对象从根本上最终摆脱贫困。在扶贫方法上很大程度上仅局限于对贫困人口实施生活救济,对边远落后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输送物资,进行外部支援和财政补贴。
(二)启动线
政府有组织的扶贫工作开始阶段所确定的贫困线。农业部1981年首次确定了中国用来划定贫困县的第一条收入线,即使用人均集体分配收入40元和50元来划分1977-1979年的穷县和穷队。1986划定国定贫困县的标准是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元以下的县(老革命根据地县和少数民族县则为200元),或者是1984-1986年3年平均人均纯收入低于300元的牧区旗(县)或低于200元的半牧区旗(县)。
(三)攻坚线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确定的贫困线。1994年,国家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国家扶持的贫困县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调整的标准是“四进七出”,即1992年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列入国家贫困县,让1992年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700元的县退出贫困县行列,当时一共确定了592个国定贫困县。
(四)世纪线
新世纪扶贫阶段使用的贫困线。2001年5月第三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贫标准基本延续了“八七”扶贫攻坚阶段的标准,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村级瞄准成为中国新世纪农村扶贫工件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在称谓上也有所改变,“国定贫困县”改称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数量还是592个。
(五)“统一线”
2008年12月27日,国家宣布上调扶贫标准。对2007年人均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将实施同样的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共计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这一次调整可以被看成是又一次贫困线的调整,因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从2009年起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因此与前面的政策在指向上有了很大的不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把这次调整称为“统一线”。
二、关于贫困标准的创新调整研究(代表性观点)
(一)实行国际通行标准线
研究者认为世界银行根据33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状况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而中国原有的贫困标准只相当于人均0.7美元左右,这就导致了对中国贫困人口多少的争议,因此贫困标准有必要尽可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综合标准
研究者认为,在现有以经济收入为核心的标准的基础上。应该增加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非经济收入因素。有的学者从广泛的社会文化角度来考察贫困,认为贫困还应包括文化生活的缺乏、身心健康的不良、甚至权利和地位等政治因素的欠缺。
(三)贫困标准应包含生产标准
童星、林闽钢等研究者认为现行贫困标准仅仅考虑收入和消费,排除了生产因素,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应该用特困线、温饱线、发展线、小康线和富裕线的划分来代替现行单一的贫困线、脱贫线,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农户生活的层次及其差距,全面衡量农村的贫困状况。
三、关于扶贫政策方面的研究
(一)现行反贫困战略中的制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关于反贫困战略中的制度研究,开始逐步展开,到90年代在认识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这些实践及研究中,有两个方面的工作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一是微型信贷即小额信贷的实践,二是参与式社区发展的实践。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对贫困农户的直接支持以及对扶贫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果显示了生命力。
(二)扶贫模式研究
中国扶贫的模式和策略大致有3类:传统的扶贫策略,主要以救济为主;把扶贫工作转向依靠普及科技知识的轨道,但仅仅依靠各农户推广科技兴农,很难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走科技+市场之路。研究表明,政府、公司和农户是组建公司+农户模式缺一不可的主体。政府是启动、组织者,同时也是约束公司偏离扶贫目标的监督者。公司是农民进入市场、实现社会支持系统的载体。
(三)民间组织的扶贫状况研究
所谓民间组织扶贫,就是“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相当于“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扶贫。在中国反贫困工作中,各类民间组织以不同方式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民间组织自身的灵活性、专业性、公益性以及民主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扶贫的不足。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很少有人专门研究民间组织的扶贫活动。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相关研究才逐步发展起来。
(四)中国在扶贫开发领域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情况研究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我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认为,从根本上说,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但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毫无疑问地会加快中国扶贫开发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荷兰、日本等国政府的合作以及与福特基金会等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合作对缓解中国的贫困状况有非常直接和重要的作用。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解决贫困人日的温饱问题,而且有助于通过借鉴国际社会多年积累的扶贫经验和形成的科学方式,提高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后者的意义更重要、更深远。
(五)中国扶贫政策、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尽管中国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扶贫实践中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在扶贫体制和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扶贫投资的效率。
1、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资金短缺是扶贫政策失灵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扶贫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远远比资金短缺要复杂得多。在扶贫理念上。重消极救助轻积极扶助;在扶贫目标上,重数量轻质量,短期行为严重,不注重对扶贫成果的巩固;在扶贫主体上,重政府和行政行为,忽视了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对扶贫工作的贡献;在扶贫客体上,重贫困区域,轻贫困村、贫困户等类型;在扶贫内容上,重改善供给,轻刺激需求(即只重视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在扶贫方法上,重外部注入,轻内部培植经济增长点:在扶贫资源上,重经济和物质,轻思想和精神:在扶贫产业选择上,重工业项目,轻农业项目:在扶贫组织实施上,重被动服从,轻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在扶贫效益评估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心理效益。
2、中国当前扶贫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扶贫对象瞄准上,还没有形成动态的精准识别和瞄准机制;在扶贫项目选择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选择机制: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突出重点的投入机制:在扶贫管理工作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在扶贫监管评价上,还没有形成信息对称、及时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3、中国扶贫在治理结构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扶贫治理结构方面的挑战有:政府部门过度主导扶贫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财政体制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商业银行执行政策性扶贫贷款中存在利益冲突;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系统和问责制度;非政府机构发展不足和缺乏生存的法律环境和与政府间的合作协调机制:贫困人口缺乏参与:扶贫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城乡扶贫体制不协调。
四、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与政策设定展望
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各地区和当前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的农村贫困标准的设想应该与以往有所不同,扶贫政策也必须有所调整。
(一)新农村贫困标准设定应综合多重因素
在新的历史时期,贫困标准的设定必须考虑以下因素:现行绝对贫困标准:贫困地域农民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医疗保健因素;发展费用:休闲娱乐因素;权利缺失造成的不平等因素等。贫困标准测定可以简单表述成以下模型:贫困标准=现行绝对贫困标准+贫困农民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支出+文化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发展费用+休闲娱乐支出+权利缺失造成的不平等因素损失支出。
(二)政策设计要偏重非物质消费需求
在扶贫政策的设计上,应该从各地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特点出发,将扶贫的重点转向贫困人口的非物质消费需求上,强化教育,立足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乡村和不同人群的贫困状况,实施分类扶贫。
(三)改变观念,积极创新,提高现有扶贫政策与措施的效率与作用
完善开发式扶贫,在做好“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同时侧重“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的有效结合,致力于建立一个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救助式扶贫的综合扶贫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一体化扶贫体系;建立合理的信贷扶贫体制:加强国务院和各级扶贫领导小组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协调、考核功能;发挥民间组织在扶贫中的作用,发动非政府组织来动员高收入人群,为低收入弱势群体状况的改善出钱出力;改变增长方式,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同时实现增长和公平的目标。
(四)尝试“梯次移民”方式,实现异地脱贫
在扶贫方式上。局部地区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梯次移民”方式,适当集聚人口,依靠群体力量优势实施脱贫。所谓梯次移民是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并有组织地把分散的村庄整体迁移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以便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同时把村民按照标准进行分类,不同性质的村民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迁移到不同的区域,如中心村、集镇、县城、直至大中城市,成熟一批迁移一批;通过发展集群农业来提高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谈判能力;通过鼓励科技人员直接下乡创业来弥补欠发达地域的人才真空,从而从根本上推进贫困地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炎琼。唐忠义,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前瞻[J],理论界,2006(5)
2、王荣党,农村贫困线的测度与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3)
3、李芝兰,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需要调整[J],调研世界,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