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图书馆员工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图书馆是向同学们敞开的知识殿堂,图书馆是属于同学们的学习乐园。所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图书馆管理员委员会的运行中来,为我们提出改善的方向与积极的建议,将委员会建设的更加人性化。在推动同学们的读书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因此,大家决定设立意见箱或是意见簿,让同学们写出他们的心里话,每周争对这些提议召开一次管理员会议,将这些建议落到实处。并希望同学们能将喜爱的书告诉我们,也可用此方法与管理员们形成交流。
11月计划:开放电子音像类书目
在向同学们开放各类新书的同时,开放我们的电子音像类图书的借阅,使同学们能进行多渠道的“阅读”。而此类图书也将一点一点步入借阅轨道,逐渐使借阅程序趋向于成熟化。
12月计划:争取实行馆际学习交流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给师生们提供一个幽雅而舒适的读书环境,作为图书馆管理者的我们希望能尽自己的所能在原有的传统风华图书馆管理基础上做得更好,让图书馆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理想学习场所。
鉴于新校图书馆机构成立不久,新出炉的《管理员章程》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强化。在尝试中摸索的我们希望能有一定的学习与积累的机会,通过与兄弟学校之间的馆际交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学习更多“示范性图书馆”的建设方法。至此,不仅可以让我们这披管理者们开拓视野,也可以加强学校间竞争又互助的学习关系。在相互间的取长补短下,风华中学的图书馆管理机构也会变得愈发成熟。
而我们初步的设想,是希望能利用每周二的提早放学时间,组织10名图书馆管理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周围一些高级中学的图书馆进行参观,包括市北高中、新中高级中学、田家炳中学、六十中学等一系列学校。通过在参观和比较中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使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1~2月计划:迎春座谈会
总结本学期图书馆工作,安排下学期计划,畅谈工作体会。
其他计划:
篇2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25-02
校园文化是技工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特质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文化建设的前沿。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技工院校图书馆建设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可以为图书馆建设工作提供新形式,形成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工作新阵地,也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载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文献资源支持的优势,引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可以理解为以社会主流文化为主导,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
一、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创新性,群众性等特点,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一)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征
技工院校是以行业、企业、区域经济为依托,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它的社会服务的特征,技能教育的特征与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技工院校主要任务是紧密接合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
(二)职业特色
技工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三位一体,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制度紧密结合,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技能人才的使命。这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蕴含着鲜明的职业特色,融进了更多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标准等文化元素。技工院校积极建立良好的模拟职业情景,将职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职业美感,认识到职业的崇高,职业的神圣,使学生更加热爱未来的职业,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把学生塑造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重实践的特点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和针对实际岗位的需求来设计。在教学方法上重视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内外各种务实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围绕“学技能、练技能”,积极开展技能俱乐部,社区服务,技能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崇尚劳动、技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以劳动为荣,以技能为荣。
(四)“企业化”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与企业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具有更为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技工院校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有些还与企业实行专业共建,订单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将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与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强化技能研究与科技研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行一体化教学。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对接,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适应企业环境,技工院校注重营造像企业一样的技术氛围,校园文化积极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
二、技工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3
一、公共图书馆为什么要实行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置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企事业单位中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工作业绩、工作效果及其对单位的贡献和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一)有利于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所有的馆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馆员庸、懒、散、浮、拖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效、系统、健全的绩效考评制度将有效地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馆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不仅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更肩负着集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为一体的职能职责,因此,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基于此,实行绩效考评制度的意义可见一斑,它不单单是为每位馆员提供了获得相应报酬、奖惩和晋升的客观依据,更重要的是让馆员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基础管理工作
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不仅能将员工的工资与其工作业绩、工作岗位挂钩,更能激励员工加强思考,该怎样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创新性地把工作做好、做扎实,以使自己在绩效考评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一)目的不明确,定位有偏差
绩效考评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图书馆员工工作业绩的考评,激励员工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目标,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目标定位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实施。目前,许多图书馆的绩效考评都局限于年度的评先选优,忽视了对员工平时工作的考核,导致馆员对绩效考评的目的模糊不清,简单地认为绩效考评只是形式主义,不管考不考核,最终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没有意识到,绩效考评只是提升工作水平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绩效考评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会使馆员消极对待绩效考评管理工作,不认真、不严谨,自然也不会通过考评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这样的绩效考评也毫无意义可言。
(二)考评标准不完善,考评指标不科学
在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中,通常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如对员工按“德、能、勤、绩、廉”几方面进行“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分级评价。这种考评标准抽象、模糊、脱离实际,没有将考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细化,没有根据部门、岗位、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使考评者区分不出不同的馆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完成情况,这样的绩效考评结果不公正、不客观、不明确,考评过程变得形式化;另外,含糊不清、定义不明确的考评指标会导致不同的考评者对考评标准的差异化理解,造成考评标准全靠主观意识,从而影响馆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目前,仍有很多图书馆不重视效考评工作的宣贯、培训,没有及时地将绩效考评工作的目的、作用、方法等向员工宣传、解释,致使许多馆员对绩效考评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错误地认为绩效考评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最终结果仍然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管理者也不重视绩效考评工作,没有及时地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给员工,员工就不知道自己的考评结果及工作业绩情况,这样的绩效考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有效地改进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反而可能导致图书馆工作效率降低,馆员缺乏工作活力及动力。
(四)考评结果等级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图书馆绩效考评结果往往简单地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级,同时规定了员工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占比,却没有明确规定“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等级的占比,导致绝大多数员工集中在“称职”这一等级上,而“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员工几乎没有。实际上,在“称职”这一等级上的员工,业绩表现却是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业绩表现不错的员工,碍于“优秀”指标有限,只能下降到“称职”这一等级上;由于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部分工作表现欠佳的员工,也能被评定为“称职”,这一现象是由简单的考评结果等级所导致的。也就是说,不论工作业绩怎样,绝大部分馆员都享受着同等待遇,这样的绩效考评,难以达到既定的激励目的,反而会影响原本工作业绩不错的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五)绩效考评执行者心理认知存在偏差
绩效考评的执行者实际上就是绩效考评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其业务水平与心理认知直接影响考评结果及绩效考评工作的有效性。员工绩效考评工作影响着员工的工资绩效、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图书馆绩效考评执行者往往怕得罪人,怕丢了“选票”,以致不愿意实事求是地考评,通常都会作正面的评价,以致所做出的考评结果含糊其辞,不客观公正。
三、如何有效改进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考评管理
(一)确定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绩效目标
确定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绩效目标,有利于馆员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并能够通过绩效考评了解馆员的业绩信息。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图书馆整体发展目标与各部门、馆员个人的工作目标联系是否紧密,是否能够有效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行“年度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年度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月,严格执行“月计划与总结”制度,馆员在每月月初填写本月的工作计划,每周填写工作完成进度,月底进行工作总结与绩效考评时,通过对比当月工作计划与当月工作总结,能够一目了然地对比每个馆员的工作业绩及工作完成情况。如此一来,将绩效考评作为工作计划目标管理的手段,贯穿于平时日常工作之中,从而使馆员意识到,绩效考评只是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使各项工作上水平,促进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才是目的。
(二)制定可量化的考评标准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评标准,是公共图书馆绩效考评管理工作的关键。其中,“因人而异”的考核方法是核心,即考评要求、项目及内容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馆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对馆员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周期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并时时跟踪馆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标准要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要明确工作量、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等,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兑现馆员绩效工资的主要依据,以此斫∪激励机制,发挥绩效考评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培训宣贯,营造全员参与绩效考评的氛围
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是一套复杂、完整、科学的体系,如果不及时对全体馆员进行宣贯培训,将导致体系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地运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绩效考评工作正式开展前,要以座谈会、集中会议、征求意见、答疑、印发小册子等多种方式开展宣贯培训,使全体馆员都了解什么是绩效考评体系,它是通过什么内容、方式进行考核,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切身利益关系等,从而引起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考评工作的重视,营造全员参与绩效考评的良好氛围,保证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在公共图书馆传统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内部评价,而忽视了外部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往往不够客观、真实。在评价工作阶段,应积极思考,创新评价方式,拓展参与评价的主体,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进行。内部评价主要包括图书馆领导、部门领导和馆员之间的自评和互评;外部评价即服务对象、外聘专家等的评价。其中,由于外部评价比内部评价更加客观,更加有说服力,在评价结果中的占比应当更重。这样一来,将读者的满意度评价与员工绩效薪酬直接挂钩,用机制倒逼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建立考评结果反馈沟通机制
建立考评结果反馈沟通机制,就是建立“双向沟通”机制,以改进大多数馆员“一问三不知”的现状,即不知道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不知道绩效考评的标准和依据、不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既要让馆员参与绩效考评,同时又要将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并提出努力方向及下一步工作目标,这样的“双向沟通”机制,有助于馆员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实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引领员工成长,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为全面实现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所有文化事业单位都非常有必要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好绩效考评管理制度这个有效的工具,有效激活人力资本,实现各项工作水平提升,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馆员绩效考评实践探索.图书情报工作,2016(4):47-53。
[2]郑建英.公共图书馆加强绩效考评管理的思考. 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3):51-53。
篇4
近几年来,图书馆界把“以人为本”引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之中,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县级图书馆的职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县级图书馆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中,就是要满足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要求,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现他们的价值,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最终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1 县级图书馆要及时做好管理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县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更多的是考虑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项指标的完成,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所在,限制了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作为图书馆来说,应深刻认识到如何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新创新。
2 县级图书馆应对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员是知识和读者两者间的纽带,是文献信息的整理者和传递者,他们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因此,必须对图书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使馆员感受一切“以人为本”,积极跳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求知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管理走向新局面,更好地推动图书馆的建设。
2.1 尊重馆员的人格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充分尊重馆员、充分相信馆员,尽量适应和满足馆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合理要求。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的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合理规范的工作计划,科学地配置设备等,最终激发馆员的自尊心、责任感、成就感。只有当馆员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领导对他们的尊重、关怀、赏识、认可时,才能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2 了解馆员的需求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是一项细心、耐心的工作,更是一项无私奉献,甘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但是有时候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这对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很大地影响。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更看重尊重的需求,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图书馆的领导来说,应该经常关心馆员的心理想法,了解馆员的需求,肯定馆员的能力,使馆员感受到尊重与重视。从分析研究馆员的心理需求着手,针对个体差异,根据不同馆员的工作需要和个性心理特征,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各种渠道,尽量满足馆员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2.3 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要不断发展,馆员就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所以就必须制定长效机制的人才培训计划,如定期开展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组织考察学习和脱产进修等,不断提升图书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4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县级图书馆管理层次多,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较低,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图书馆员工作状态低落,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这终将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就要逐步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具体来说,第一,制订科学合理的考勤、考核制度,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少数领导说了算的不公正作法。第二,鼓励全员参与,实现民主管理,使馆员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和应当享受的全力,更进一步的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性化原则,定期实行“竞争上岗”,发挥其潜能,并制订合理的奖惩制度,满足馆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第四,要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措施的实行。
3 县级图书馆要对读者实施人性化服务
3.1 尊重和关心读者
图书馆的主题是读者,而不是书,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员必须改变“以书为本”的传统服务理念,将读者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才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配合。
3.2 服务环境人性化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在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还可以把书库里所有图书实行全方位开架,在书架旁尽可能的摆设一些阅览桌,在桌上放一些铅笔、书签、便条等,真正体现“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氛围。使读者在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优雅的陈设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激励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3.3 服务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县级图书馆在保留以往较好的传统服务方式的情况下,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不断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第一,大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建立馆外服务网点,延伸服务范围,由被动式服务变为主动式服务。第二,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召开读者座谈会,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读者回音栏,倾听读者的心声,接受读者的监督,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等。第三,实行藏、借、阅一体化,采用三合一管理方式,实行开架服务。第四,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刻录各种光盘,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为农民朋友带去图书及声像信息资源。第五,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总之,县级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要不断搞活服务方式,以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充分体现图书馆对读者人性化服务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田小俊.“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
篇5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 “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 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 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 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 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 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 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学习网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 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 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 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02,(4):7-8.
篇6
1.信息不对称相关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相互对应的经济主体之间对于有关事件的知识或信息分布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基础是人们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一方面由于社会劳动分工不同,某一行业的劳动者掌握本行业信息平均要多于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从而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在不同的信息领域或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专业化的出现使个人在其自身的专业领域比其他专业领域的个人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专业性的信息不对称。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程度越高,对社会成员之间的生产合作和相互协调的要求也就越高。
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信息优势方(即称人)利用某些信息劣势方(即称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签订对人自己有利的合同,这就称为逆向选择;而人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人效用的行为则称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破坏了经济市场的均衡或导致市场均衡的低效率,引发市场失灵。[1]
为了有效地抑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委托人双方的不对称的信息环境,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等方法,消除这两个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差距,这样才能调节失效或低效率的市场均衡,为参与双方均带来更多的效用。
2.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图书馆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的主体有:图书馆、读者、出资方、书商。这些主体之间在工作中都体现有不对称信息现象,可以说不对称信息渗透在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2.1 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读者是图书馆最大的用户群体,读者与图书馆员工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体现在这两大主体对各方面资源的了解、专业能力、信息需求的了解方面。[2]
首先,对于图书馆的各方面资源总量以及资源构成等方面,读者是处于知识缺乏地位的。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量、优势专业资源、特色资源、采购计划、阅览室的特点等。特别是随着数据库等电子资源的广泛应用,对数字资源信息的不对称也存在于图书馆员工和读者之间,集中体现在用户对各个数据库的专业信息以及检索特点不了解。以上这些信息直接制约着读者的使用行为、获得信息的情况以及信息带来的效益,对于图书馆的用户十分重要。因此,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读者的效益以及图书馆职能和作用的发挥。
其次,图书馆员工和读者在信息管理、情报检索等能力方面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图书馆员工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情报检索技巧以及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读者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使得专业能力等信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出现了不对称。
第三,图书馆对用户的信息需求掌握不够,用户的信息需求是由阅读心理、检索水平、专业特长、阅读需求、阅读规律等信息影响的。图书馆员工对于用户的这些信息是不了解的,又缺乏对读者的调查研究,使得他们之间的差距更加扩大了。[3]
由于这些不对称信息的存在,诱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的出现。如图书馆员工只能以读者一般的信息需求为所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员工工作偷懒,不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给读者等。
2.2 图书馆与文献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图书馆采购人员与文献供应商之间也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文献供应商对于信息资源的种类和价格等掌握着充分的信息,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产品出版发行信息,而图书馆采购员却处于信息劣势。由于图书馆对供应商的信息不了解,它就只能以平均价格购买供应商的信息产品,这样高质量的人(文献供应商)就会被排挤出市场,发生逆向选择。在签订采购合同后,供应商对于之前关于数据加工、到书率等承诺都会大打折扣,损害了图书馆的利益,使图书馆面临着道德风险。
篇7
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就意味着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目前而言,教育培养图书馆人员有助于完善图书馆的教育服务体系,让跟多的居民更好地在图书馆里充分学习,而图书馆人员也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引导他们会欣赏并享受图书馆人员为他们提供的美好学习氛围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高素质的图书馆人员是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教育体系的一个方法。
2有助于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
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是促进图书馆高效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图书馆人员的教育培训将大大影响着居民学习情况。因此,对于教育培训图书馆人员那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图书馆高效工作的更加全面发展,图书馆的环境如何,图书馆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现状,在我们学习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精神文化的最终价值则落在对图使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上。那么,图书馆高效工作的全面协调是图书馆人员教育培训的一个目的所在。
二、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员工培训计划
有些公共图书馆往往只是为了解一时燃眉之急而开展了一些短期培训,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员工培训计划,缺乏制度性保障、缺乏体系建设、缺乏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训机制,这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另外一些公共图书馆虽有培训计划,但其培训内容相对来说缺乏相关性和延续性。
2员工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公共图书馆员工的年龄跨度较大,且学历、专业、职称、经历、岗位等各不相同,他们的知识层次、业务素质、接受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些因素都使得每位员工的需求不同。而目前图书馆的培训模式,并不能适应这些实际需求情况。图书馆如何针对员工的各种差异,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业务培训,做到同中有异是图书馆员工培训的难点之一。
3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公共图书馆为达到评估标准规定的员工培训年人均学时要求,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对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不充分,导致员工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培训内容太浅、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员工工作技能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造成员工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长期下去,员工就对培训失去兴趣,使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4培训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很多公共图书馆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考核仅限于培训过程中,或根本不进行考核,以及对于员工参加培训后是否提高了业务技能、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却不再关心,致使培训效果无从考核,培训工作无法改进。
5缺少高素质的内训队伍
目前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的授课老师主要是邀请同行业专家、学者,然而仅仅依靠外请老师,就会存在经费、时间、机动性受限制等问题。许多公共图书馆不乏图书馆界的专家,有很深的造诣,却未能把知识通过培训传授出去。因此,如何在内部挖潜,对图书馆内部的优秀专家资源加以利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训队伍,是图书馆培训亟待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
1制定配套机制
建立培训考核评估机制,构建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将员工业务素质明确地用指标量化,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客观的评价。培训评估主要包括员工在培训中的反应,学习结果评估和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评估。可以采取在培训过程中的观察、面谈、问卷调查等直接方式,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考试或提交培训心得报告等方式进行,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跟踪式管理和评估调查的方式进行考评,主要考核实际工作完成的准、快、全、新(创造性)等方面。制定培训规范,明文规定培训经费的来源及额度,从政策制度上解决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的难题,从而确保员工业务培训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2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应遵循成人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要激发图书馆在职人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身潜能,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在职人员对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的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坚持知行统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训什么,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人员自身需求有机结合,使图书馆专业教育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同时要适应现代教育培训发展趋势,以开展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综合培训为主,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改善图书馆业务培训的措施
图书馆业务培训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要提高培训质量,首先要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弄清楚哪些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困难,哪些是可以进行改善的方面,只有扬长避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切实发挥业务培训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1)形成长效机制
长:时间上有周期性,确保学时。有能力组织图书馆业务培训的省级、市级图书馆或学会应该将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确定下来。短时、定点集中授课是当前培训的主要方式,应该固定在每年的某一时间段内,方便学员提前安排时间参训。如考虑到基层公共图书馆人员紧缺,年头或年尾工作比较繁重;教育系统图书馆7、8月为暑期休假,因此可以将培训时间定在每年5月或6月,使尽可能多的学员能够参加。另外,学时的安排要适宜,时间过短学员难以将大量知识及时消化,时间过长学员容易产生疲劳、厌学等不良情绪,皆于培训效果无利。
效:培训效果有保障,形成上下顺畅的指导与反馈渠道。学员的自我感受是评价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每一次业务培训结束后,组织方都应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员意见。图书馆学会在每次培训开始前都要求学员将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包括课程设置应做哪些调整、老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后勤保障是否到位、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等,通过与学员的交流和沟通,争取下一次培训工作精益求精。另外,短?r、定点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无法一劳永逸地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临时、突发或特殊的问题也无法一一在课堂内呈现,因此,学员与专家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通过网络在线即时咨询或电话咨询,减少中间环节,帮助学员及时解惑;专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各种琐碎的问题进行搜集、整理,以便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讲解。
(2)基本条件不同,因材施教
学员的基本条件包括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心理状况等方面,每个学员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培训方若不进行甄别和统筹安排,“一刀切”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图书馆学会可以针对新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举办过两个业务培训班,其中一个主要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基本知识,包括5个基本部类和22个基本大类,以及一些简单的复分技术,面向的是对图书标引和分类没有系统了解和认识或者刚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新入馆学员;另一个重点讲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与第四版对比所进行的修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可称为高级研修班,其学员大部分已掌握分类法基础知识,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对于培训组织者来说,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因材施教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学员也更容易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培训安排了《文献采访工作介绍》《图书馆网络概况及数字存储》《图书馆主页及发现系统介绍》等系列课程。由图书馆领导、部门主任及各部门的骨干馆员担任主讲教师,围绕图书馆的概况与历史沿革、读者服务理念、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到图书馆的数字化环境发展及各部门业务工作内容、流程规范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培训。部分新入馆员工参加培训后,将到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轮岗实习一年,以便了解图书馆基础工作流程与具体业务,尽快进入图书馆员的角色,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4以点带面,以熟带生
篇8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 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图书馆作为服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是图书馆的上帝。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既要在管理上体现“以人为本”,又要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学习之家。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管理造成的落后局面。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1.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
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都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
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将视人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
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做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二、对馆员实施人本化管理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联结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者与实践者。馆员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质、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就越好。因此,必须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充分体现馆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图书馆管理的新局面。
1.要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图书馆馆员所从事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但过去往往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要求。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馆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工作计划,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着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要针对不同馆员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鼓励和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人生价值;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要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个别人说了算的不公正做法;第四,要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五,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3.要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的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馆员的“奉献”精神上,应该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激发潜能为主,把提高馆员的素质、规范馆员的行为、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应想方设法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等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有效的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了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实现民主管理,重视馆员参与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与到本馆的建设当中,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综合使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篇9
2建立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意义
2.1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对成功实施绩效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周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5个环节。然而大多数图书馆不重视绩效反馈,事实上绩效反馈作为绩效沟通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并对各个环节的实施都有影响。在绩效计划方面,由于绩效管理是一个往复不断的循环,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开始,通过绩效反馈面谈,管理者与馆员可以协商、确定下一个考核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在绩效管理与实施方面,反馈本身就是进行持续沟通和收集绩效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绩效考核方面,绩效反馈往往影响着绩效考核的效果及其激励、奖惩与培训等功能;最后,在绩效改进方面,绩效反馈面谈的成功与否决定着馆员接受绩效改进的认可程度和积极性,影响改进计划的实施。因此,反馈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绩效管理实施的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7]。
2.2有助于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图书馆整体绩效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往往只是进行了绩效考核而没有将绩效考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馆员,也没有思考影响绩效背后的原因。从而馆员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很难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绩效反馈的目的是通过反馈使馆员与管理者对考核结果进行双向沟通,管理者对馆员的每个绩效考核的指标结果进行反馈,并分析考核结果的原因,肯定馆员的优点,分析其不足的地方;馆员可以向领导提出自己对于考核结果的看法或是需要上级提供怎样的支持,从而制定绩效改进的计划。深入而有效的绩效反馈沟通,不仅能为馆员的努力指明方向,激发馆员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馆员的自我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图书馆良性的沟通氛围和积极的组织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绩效。
3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可行措施
通过建立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非正式的绩效反馈渠道以及考核申诉制度,多种措施全面结合,进而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的有效实施。
3.1保持畅通的反馈渠道
畅通的反馈渠道是保证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运作的基础,反馈途径有很多种,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是上级与馆员之间进行面谈。面谈存在于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包括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正式的指导性面谈,以及绩效考核周期结束后进行总结的反馈面谈,根据面谈形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面谈[8]。采取正式的绩效反馈面谈,要先建立《绩效反馈面谈表》,将面谈内容记录下来,形成正式的书面记录,为员工改进绩效提供事实依据。正式的面谈通常会给下级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而非正式的反馈面谈能够补充正式面谈的不足,它的形式、时间和场合比较随意,能够让馆员更加放松,比较容易建立部门领导与馆员之间的融洽关系。与此同时,反馈应该是经常性且及时的,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领导要通过日常的工作汇报、部门周例会、日常工作指导等关注馆员的工作状态,管理者一旦发现馆员的绩效或工作存在缺陷,就应该立即沟通,防微杜渐。
3.2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考核申诉制度是绩效管理反馈机制能够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绩效管理的独立性较弱。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绩效管理多数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调查》反映88.14%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其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组织过程由学校人事部门主导,甚至近一半(49.15%)的图书馆完全由学校人事部门决定,客观上导致高职图书馆的考核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高。另外,由于部分高职图书馆的馆长没有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对图书馆业务不是很了解,在工作管理上和与馆员的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馆绩效管理实施中,必须建立申诉机制,使馆员对考核结果不满时能够有申诉的机会,通过规定一定的有效申诉期间和申诉方式,如考核结果公布后在规定的申诉期间内提出申诉,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向图书馆或学校人事部门提出申诉[9]。通过实施考核申诉机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馆员都能够感受到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也能较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3.3提高管理者的沟通能力
图书馆管理者在与馆员的绩效反馈面谈中起到主导作用,其表现直接影响到面谈的效果。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高学历和学校领导的“家属”,图书馆领导在与这些“家属馆员”进行绩效反馈面谈时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部门领导应在面谈中更多地以倾听的方式同馆员交流,让馆员自己谈工作的进展情况,站在馆员的立场去倾听,允许馆员对考核反馈提出不同意见,与其共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馆员的沟通中,应注意对事不对人,明确指出问题所在,不要用一些模糊而笼统的评价,如“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语言上多肯定少批评,要善于营造一种平和的氛围,建立与馆员的信任关系。管理者要真诚地帮助馆员认识到考核不是在挑他的毛病,而是帮助他真正去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3.4采取灵活的沟通方式
在绩效反馈面谈中,面对不同绩效的馆员,要因人而异。面对绩效优秀的馆员,一定要对其优秀的表现加以认可;另外,表现优秀的员工往往要求较高的成就感,有比较强烈的个人发展愿望,所以在沟通时尽量采用讨论的方式,和馆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面对绩效较差的馆员,不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关键是要分析其绩效差的原因,而不要一概认为是个人原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年龄大的、工龄长的老馆员,要以尊重、鼓励为主。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较多的“家属馆员”和从其他行政部门转岗的人员,因此年龄大的馆员较多,他们缺乏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可能对一些新知识、新工作方法的掌握比较慢,因此绩效可能不高。对待老馆员,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的同时,要适当提醒过去的成绩不能代表现在或将来的成绩,让他们接受现实的差距,但也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绩效[10]。
篇10
关于高校图书馆岗位工作分析研究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和成果主要表现在工作分析的目的、概念、要素、意义、作用、范围、方法、原理、原则、任职资格和条件、注意事项上。更多的是从理论和整体上来诠释和理解,缺乏严谨精确、实证调研的相应研究和过程,而且,缺乏特定的某一部门比如流通部岗位的工作分析研究。
当然,也有一些很突破性的成果。《基于工作分析的图书馆岗位描述——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图书馆岗位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设计》和《图书馆工作岗位分析初探》等文、特别是《图书馆工作岗位分析初探》一文开始了量化研究。在这些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鉴于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分析在微观的实证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采用其主要方法和成果进行高校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研究。
1 图书馆流通部的主要构成和作用
图书馆流通部主要由书库、出纳口、电子图书室、读者咨询和服务室等部分和若干部门办公室构成。
图书馆流通部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为读者服务直接倾听读者的呼声,接纳读者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基层组织,它在联系读者与图书馆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开展图书馆流通工作,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成为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的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拓宽加深专业知识面的第二课堂,还是提高学生修养、陶冶情操、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重要作用都要通过流通部来实现和延伸,而流通部要做好各项工作,又主要通过藏书组织管理岗位来组织和实施,所以,对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工作和主要职责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2 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
使用前文提及的工作分析诸方法和理论以及思路,结合记录法、观察法、面谈法和工作问卷法等具体方法,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分析汇总制表如下:
表1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4]
岗位名称 藏书组织管理岗
岗位职级 高级专业馆员岗
所属部门 流通部
岗位职责
(一)业务职责
1.负责藏书组织管理,制定典藏工作计划,协调全馆退旧图书的安排;
2.负责解决流通工作(计算机借、还图书)中出现问题;
3.根据图书剔旧原则,提出图书剔旧建议并按程序上报,经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4.负责流通业务咨询,处理读者投诉和服务纠纷;
5.负责读者借阅证的发放及读者离校手续的办理;
6.收集读者推荐书目、根据流通量向采访中心反馈意见;
7.收集图书分编加工质量问题,及时向编目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8.负责流通书库中ITEM记录的修改与维护工作;
9.负责国图馆际互借和读者Email登记工作;
10.负责流通业务统计工作;
11.研究藏书组织布局规划,提出藏书布局调整意见;
12.研究读者借阅需求,了解读者阅读规律,为图书馆采访图书提供第一手资料;
13.研究INNOPAC流通管理模块,辅导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指导读者查询,解答读者有关藏书和使用的疑难问题。
(二)管理职责
1.全面负责流通部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流通系统的维护及技术支持;
2.制定流通部各项业务工作规范及操作规程;
3.负责流通部的工作质量、纪律、卫生和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三)研究职责
聘期内应公开发表与岗位相关的论文;参与馆内及以上级别科研课题
馆内协作关系
1.与流通部关系:在流通工作制度、业务规范、操作规程以及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沟通、研究、探讨使其统一完善;
2.与采访中心关系:监督采访质量,向采访中心提供采访建议;
3.与编目中心关系:向编目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协调解决馆藏记录中的遗留问题;
4.与咨询部关系:新读者的教育由咨询部负责,日常的读者教育由流通部负责;联系咨询业务培训;
5.与网络技术中心关系:联系系统应用及技术操作等培训事宜,反映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与各部室关系:协调图书退库工作;
7.与办公室的关系:上报各种业务报表、工作计划、总结,各种维修等
对外关系
1.接待读者咨询,处理解决读者矛盾;
2.与教务处、人事处联系,获取新生名册和教工数据;
3.办卡处,联系学生卡的办理;
4.接待上级检查及馆外来访
上岗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本岗位丰富经验及突出成绩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2.熟悉和了解国内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较丰富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经验,责任心强;
4.具有一定的组织规划和协调能力及管理工作经验;
5.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6.熟悉藏书布局,熟练进行中、外文图书排架
工作兴趣[5]
1.信息交流的兴趣;
2.与人保持工作的兴趣;
3.抽象地创造性工作的兴趣;
4.为师生们的可能利益而工作的兴趣
岗位评价方式[6]
1.自评报告;
2.实物查验;
3.馆内同行评价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明确图书馆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和相应的要求,其他的方面情况则因地而异、因馆而异,就不再赘述。另外,这里是以高级岗位为例进行研究的,初级和中级岗位,其职责范围和相应要求方面也基本相同,只是其程度相对低一些而已。同时,笔者在此强调,无论是初级岗位、中级岗位,还是高级岗位,都要特别注意工作兴趣的培养,只有具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热情,才可能履行好岗位职责。
3 提高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的两个建议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图书外借部门,负责中外文图书的对外借阅工作,以及读者目录的组织和维护;负责全馆图书的典藏、保管和藏书组织工作;负责图书宣传和读者辅导等工作。所以,流通部的馆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服务水平。
3.1提高馆员素质
如何发挥图书馆流通部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应当是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馆员积极探索的主题。笔者觉得提高流通部馆员的素质,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流通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修养;其次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第三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读者,要处理上千本的图书借阅和归还程序,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身体强健的人,才能担负起这项重任。
3.2增强服务意识
流通部馆员要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树立主人翁意识,不需用什么政策手册或巨细无遗的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们都会自觉自愿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提倡微笑服务。流通部应当以文明服务为己任,馆员微笑面对读者,表达对读者的欢迎,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次,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要讲求一定的技巧,用有礼貌、温柔的语言提醒读者;当师生有疑问或不满时,工作人员应耐心地倾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读者,对师生有问必答,然后针对问题快速合理地提出处理意见,给师生满意的回答。
[参考文献]
[1]田昊.对图书馆岗位设置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38—40.
[2]田昊.图书馆如何进行岗位分析与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76—77.
[3]陈斌.基于工作分析的图书馆岗位描述——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6(3):88.
篇11
1.1 拥有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1.1.1 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
团队精神表现为图书馆员对图书馆这个集体的强烈归属感,馆员把图书馆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图书馆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奋斗。
1.1.2 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
团队精神表现为图书馆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彼此间利益共享,相互宽容,彼此信任。在工作上互相协作,在生活上彼此关怀,和谐相处,凝聚力强,追求图书馆的整体效益。
1.1.3 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
团队精神表现为图书馆员对团队事务的全心投入。团队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成员参与管理、决策。团队成员在处理团队事物时尽职尽责,充满活力,洋溢热情。
1.2 拥有良好心态及高素质的优秀员工
1.2.1 敬业的心态
敬业之心就是认真之心,员工热爱工作,认真工作。干工作有结果,有成果。
1.2.2 付出的心态
员工吃苦耐劳,甘心奉献;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1.2.3 创新的精神
员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创新,与时俱进。要常问自己:①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②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1.2.4 “感恩的心态
第一,要感恩祖国给我们带来和平环境。第二,要感恩父母,生育、养育了我们。第三,要感恩单位,是单位为我们提供工作的机会。
1.2.5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
视书籍为良师,待读者如亲友。以诚恳的态度、谦虚的姿态接待读者。
1.2.6 微笑服务
馆员应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给人以亲切感以及宾至如归的感觉。
2 加强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
2.1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
一个精神面貌、业务素质良好的管理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要搞好管理工作,思想建设是基础。图书馆管理层应始终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每月一次中心组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积极倡导学习型团队,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文件,并联系实际,理清发展思路 ,科学制定未来规划。同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自身在工作、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接受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2.2 勇于创新,提高管理层的五种能力
能力建设是先导。通过学习,管理层努力提高五种能力。一是,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到先进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使班子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提高执行力。对各项任务、指标,雷厉风行,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安排、部署,狠抓落实,执行到位。三是,提高廉洁自律能力。以“荡浊扬清、干净健康”的廉政理念作为行为准则,认真学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不断强化领导班子的廉政意识。四是,提高责任能力。坚持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团队核心价值观,时常树立对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诚心、专心认真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五是,提高协调能力。每月坚持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领导班子成员互相沟通、交流,班子驾驭全面的团队作战能力和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谋事布局一盘棋的和谐班子氛围。
2.3 文化统领,努力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
文化统领是前提。管理创新离不开文化统领。为此,图书馆管理层要创新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精细化,争创管理一流、队伍一流、形象一流、业绩一流,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4 树立形象,努力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是形象。为此,管理层要严肃班子纪律。强化领导跟班管理,并注重培养团队精神。班子成员凝聚成一种团结、务实、创新、争先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勇争一流。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馆员工资待遇,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持续改善职工生活条件,让每位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2.5 科学决策,完善领导班子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证。管理层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重大问题,严格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民主集中的程序办理,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3 提升馆员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流的业务团队
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一流的图书馆要建立自己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团队精神,它包括馆员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科学的的价值取向等[2]。这些优秀的素质,再加上知识技能的水平,就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因此,要加快馆员的专业化,把馆员专业化成长作为常规工作来抓,使馆员成长工程走上科学、规范化的轨道,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3.1 树立发展目标,提供发展动力
在学习中成长,在自我发展中成长,在锻炼中成长,在管理中成长。帮助每位馆员树立人生和职业目标,点燃每位馆员的工作激情,唤醒每位馆员的自我发展意识,使每位馆员都认识到专业化发展是自身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根据每位馆员的个性差异、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帮助馆员设计发展规划、成长蓝图,让馆员学会放大梦想,积极投身综合素质提高工程中。每学年,要求每位馆员都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分析个人优点和不足,确定近期、中期、长期目标。馆员有了发展目标,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才会调整心态,才会有前进的激情!
管理层要了解馆员的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让他们时刻感受到领导在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感到图书馆是个温馨的大家庭,从而产生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促进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3.2 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队伍,必须加强馆员的学习、培训,促进馆员专业化发展。
3.2.1 推进建章立制,加强师德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馆员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及图书馆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馆员的内在源泉。馆员应具备.忠于职守的敬业意识、认真负责的勤业作风、熟悉博深的专业能力以及文明礼貌的乐业行为。图书馆要重视提高馆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并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一小时师德师风学习,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使馆员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的职责有更深的认识,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3.2.2 馆员读书学习,提升业务素质
馆员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馆员应自觉学习图书馆学方面的书籍,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要求每位馆员要读一本业务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写两篇质量较高的读书心得。馆员应通过不断的业务学习,具备系统的图书情报知识,掌握图书馆工作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熟悉图书馆自动化操作系统以及机读目录格式;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了解读者需要,熟悉馆藏情况,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馆员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与时俱进,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使馆员的角色从文献资源管理员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专家”、“知识工程师”转变[3]。
3.2.3 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交流空间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交流活动。一是,利用远程教育,加强馆员网络学习,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次网络学习,与同行交流,向专家请教、学习,实现网络互动。
3.2.4 加强校际交流,提升业务水平
图书馆员在加强自我培养、培训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校际的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与科研水平。
3.2.5 骨干馆员引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让骨干馆员带头、引路,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对青年馆员给予指导、帮助。
4 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开展全方位服务
高校要打造一流图书馆,必须进一步推进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设施的完善。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图书管理系统要更新完善设施,保证使用中万无一失;阅览室要丰富内容,经常开放,为师生服务。
4.1 优化基础服务,营造舒心馆舍
营造“人文”氛围,构建“绿色图书馆”。“绿色”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环境,蕴含着一种科学、健康、创新、发展的理念。对于图书馆而言,它应该是一个藏书丰富、借还便捷、文明健康、科学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大量的知识养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人格品质;只有积极的馆舍环境才能激励学生喜欢在此学习看书;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人格品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还应该让学生在图书馆里也能互动、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满足读者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双重要求;用心去传递精神之绿、人文之绿。让我们的图书馆做到“绿化、美化”,甚至“素质化”。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更好的利用图书馆,使“不会说话”的图书变成“活动”的育人素材,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4.2 细化各项服务,注重人文关怀
1)满足读者需求,延长服务时间;
2)完善细化排架,更新导引标识;
3)节俭细算经费,做好文献建设;
4)构建自我管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学生管理员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主力,图书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图书馆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上岗的平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服务同学,锻炼自己,展现风采,提高能力。造就一支高效的学生管理员队伍。
4.3 拓展图书馆功能,广泛开展活动
4.3.1 开展图书馆利用宣传教育
加强馆情教育和读书知识培训,新生入学信息素质教育全覆盖,为新生发放人手1册的《图书馆读者指南》。
面向全校学生持续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了解文献信息检索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熟悉文献信息数据库、检索工具及检索方法。
4.3.2 做好新书介绍,扩大宣传,提高借阅率
4.3.3 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并开设资料复印服务
走出课堂,学生花时间最多的是研究过程中的课题调查研究和有关资料查阅,因而,广大学生切切实实感到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员要切实关心读者的需求,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尽心尽力帮他们查阅所需资料。
4.3.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及学术活动
联合团委和工会成功举办“读书月”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心清闻书香”系列学术讲座。
篇12
办公自动化系统(OA:office Automatoon)是将现代办公和计算机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1]。
1 医院 OA系统构建
医院OA系统根据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设置有馆员工作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日常工作管理模式,
1.1个人工作管理 馆员工作管理即个人工作管理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个人工作管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对个人进行工作管理,建立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据信息种类建立个人标签,一种自我管理模式。②“待办任务列表”,创建工作列表,提示个人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③“工作处理”,包括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业务统计工作等。
1.2组织工作管理 科教图书管理栏目包括院内学术动态、讲课课件、SCI期刊总目录、馆际互借、科研课题、参考文献管理。
2 OA在医院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联商务平台,见图1。
各科室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管理平台,进入中联商务平台界面,进行用户登录,进入新办公门户,根据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业务管理,设制了科教图书馆专栏,实时了解医院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流通数据,并支持lnternet范围的Web查询、续借、预约等,见图2。
2.1图书的采集工作 图书采集必须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医院科研发展的方向,目前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及馆藏情况。图书馆员将每期的科技新书目录的医学分类目录信息通过分类,将新书预订的书名、出版书号、作者、出版社、价格信息等输入计算机,通过OA系统提交到各科室,科室负责人可根据科室医务人员的订书意向,在新书预订目录中选取。图书馆通过协同办公系统中打开传阅件管理窗口查看,并收集各科订书意向,再根据馆藏情况,通过沟通和协调,制订出订书计划。图书馆通过OA系统中专项业务一栏计划任务的菜单把每年征订的图书和期刊目录信息复制上去,这样各科室可通过院内网区域了解到每年的征订目录信息,如需增加新的期刊和图书目录,可通过协同办公系统的短信平台发送到院图书馆,并注明提交人,经图书馆审核,可录入新增加的征订目录。
2.2读者档案的管理 读者档案是图书馆读者的原始记录,建立读者档案是图书馆进行读者服务工作的条件和依据[2]。我们在OA系统中,通过登录进入协同办公系统的通讯录建立读者档案,其基本内容包括 姓名、性别、年g、科室、职称、学历、联第电话、电子邮箱, 阅读兴趣、阅读范围、阅读需求、研究课题, 对图书馆的要求及建议等。记录人员的进出,读者办证登记、流通记录及各种反馈信息,馆员可通过OA系统统计出在一定时期的读者总人数和各类读者的人数及比例。
2.3图书借阅统计管理 图书借阅的记录是反映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图书馆利用OA系统每月底统计1次,统计内容有读者对象,外借人次及册次,外借图书和期刊的种类、拒借、还书、催还书的统计和包括每月阅览的对象、人次、册次、阅览图书种类和咨询统计等,做到每月累计、年底总统计,并建立起管理文档,通过电子流转方式传递给上级主管部门科教科,实现无纸化办公,实面了各科室文件共享,协同办公OA系统给医院图书馆提供了方便是、快捷、高效的管理模式。
2.4公共信息及图书财产管理 图书馆可通过院内OA系统,在公共信息平台上文献资料征集广告,开展捐书、赠书活动等,并将每批到馆新书目录到图书馆专栏上,便于各科室第一时间了解到馆图书信息。图书馆要做好图书总括登记与个别登记,我们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按图书的医学类分类进行分类,对每册入藏图书逐一进行登录,包括书名、著者、出版者、来源、价格复本量及入藏、注销时间、年底将总表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发送到院财务科,进行图书资产核对,解决了以往各部门之间奔走,省了馆员的工作流程,节约了大量纸张和表格的印刷,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5图书的内务管理 通过OA系统了解到各科室日常办公流程,图书馆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文件收发、申请、批阅、报表(包括财产登记、个别总括登记、工作量统计、借阅处登记 、流通率等),馆内各种物品的领取、申请报告和各种文件、单据,都可以通过协同办公OA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减少了工作申批流程,使医院的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管理员电子化、规范化,解决了以往等候审批、签字的环节,实现了办公无纸化,使员工与上级之间的沟通更方便,信息反馈更及时。
3 信息传递服务
医院各科室成员可通过登录OA系统进入图书馆界面,通过馆藏目录的书名、作者、分类、主题、关键词检索入口,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如需要获取全文资料的可通过OA 系统的短信平台,发送到图书馆邮箱,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把全文资料发送到个人邮箱,这样解决了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
4 协同工作,为临床科研服务
图书馆员可以通过OA协同办公系统进入专项业务,了解到医院的科研项目,并主动参与课题查新,定题服务、学术交流和讲座,通过OA就可以了解到医院科研发展的方向,图书馆可根椐自身的特点开展学科馆员服务,为医院科研究项目,加强图书馆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实现知识共享,为科研的发展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如去年我院临床科室急需阿法骨化醇与普通维生素D的差异的相关文献,我们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收集、筛选了有关阿法骨化醇与维生D的最新文献,提供了阿法骨化醇可提高骨密度的(BMD)、预防跌倒和骨折可有效的增加钙吸收,而普通的维生素D却无降低跌倒风险和改善患者活动能力的发生。提供了阿法骨化醇无需肾脏代谢,不受肾功能影响,其治疗可提高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改善钙吸收和机体活动能力的循证证据。把所检索的文献通过OA传阅件方式传送给临床科室,解决了临床用药,提高了治疗效果。 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和科研课题项目的申报、学术论文的撰写,我们在OA系统图书馆专栏上提供北大版医药卫生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CD目录,供医务人员投稿使用,2014年我院论文投稿有82篇,其中有28篇科技核心,3篇双核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论文被SCI收录,提升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
5 结论
医院协同办公系统包括有:文档管理、通知通告的、公文签收与审批、审请、审批流程、文件的收发等,通过实施协同办公OA系统,完善了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益,中联公司的OA系统与医院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钦件相连接,解决了以往图书馆与医院财务科和科教科数据不一致,管理分散等因素,实现了医院对其重要资产--知识的高效管理员、积累、沉淀、传播、应用等[3],OA系统在图书馆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医院医疗和科研工作,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多角度的文献查询方式,克服了人工咨询的局限性,同时图书馆还会可以在网上、定期收集的最新学科动态,为临床科研课题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提供各种人文铺导读物,通过新书展示、书目报导、讲座、幻灯片、演讲会等式方式,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升级,我们相信OA系统在图书馆的发展将起到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以书为本,图书馆的服务一切围绕图书开展工作,从图书采购到编目、流通、存放等等,书是中心,保护好书籍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图书馆的服务一切围绕读者为中心开展图书馆的所有工作,衡量图书馆的工作好坏,要以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程度为衡量指标,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变化,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升华。本人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对我院图书馆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认识。
一、书本位和人本位服务形式上的差别
书本位就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图书的收藏和保存为中心,强调的是静态的信息。人本位就是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需求为中心,强调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两者在服务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如下:
(一)采购方式
以书为中心,图书采购主要由图书馆负责,读者基本没有参与的权利,读者只能被动使用文献资源。以读者为中心,在制订图书采购计划时,首先以读者的需求为主,读者可以给图书馆提供书目;根据专业需要,读者可以自己采购;图书馆还组织读者现场采购图书;对于专业性图书,读者参与审核书目。
(二)图书借阅
以书为中心,在图书的借阅管理中,读者不能直接入库借阅,由工作人员帮助读者办理查找、取书等手续,采取封闭式借阅管理。以读者为中心,图书借阅是开放式的,书库全部开架的同时,读者还可以阅览、自习。
(三)图书流通
以书为中心,读者在借阅的过程中,有些书籍并非对所有读者开放,读者不能享受对所有文献资源的借阅权利,借阅有局限性。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的所有文献资源对读者都是开放的,所有文献资源读者都可以阅览借阅。
(四)图书存放
以书为中心,新书上架后,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是看护好这些图书,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措施,主要体现保护文献资源的重要性。以读者为中心,在保证图书安全的前提下,主要体现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更加人性化地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使用,在宽敞的书库中,除了有供读者阅览和学习的桌椅、免费无线网,还有供读者休息的沙发、免费饮用水、存放物品的柜子等等。
(五)借阅时间
以书为中心,图书馆借阅时间是按照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制订的,读者借阅图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来借阅,甚至有时因为工作人员少,在工作时间因工作人员有其他事情就会临时取消借阅时间。以读者为中心,借阅时间以满足读者在时间上的需要为目的,开放时间随着读者的需求越来越长,目前我馆开放时间从早晨8点到晚上10:30,包括节假日,每周的开放时间已经超过100小时。
二、人本位管理创新措施
(一)加强图书馆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服务,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以人为本的服务,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包容人的弱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要以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为核心和动力来开展服务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要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充满人文关怀、体现美与和谐的形式开展图书馆馆的各项工作。我馆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有以下两种做法:
1.读者无过错理念。我馆坚持“读者无过错”的服务理念。每个读者都有公平、自由地获得文献资源的权利。读者无过错指的是读者在获得文献资源的过程中是没有过错而言的,图书馆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一切以读者为中心,读者满意就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最大肯定,我馆工作人员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努力营造图书馆和谐的学习氛围。
2.凝聚力的理念。我馆为了保持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活力,注重团队的建设和人文关怀,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图书馆一直坚持实施多个“一”工程。在每位工作人员的生日之际,图书馆或送上一枝花,或送给一块巧克力,或送上一句温馨的话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小活动,图书馆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凝聚力大大提升,团队建设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我馆都会组织全体馆员,一人提一个合理化建议,通过这种形式,增强馆员参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群策群力,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二)提高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1.鼓励馆员参与科研项目。图书馆鼓励馆员参与校内和校外科研项目工作,目的是通过参与和完成项目,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理论和专业水平。近3年中,我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图书馆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得以提高和完善。
2.走出去,更要请进来。我馆面积8000平方米,工作人员18人,而在校学生7000余人。在工作人员少,同时要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情况下,让大家外出学习不太现实。为了提高馆员素质,我馆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到馆开讲座,学期初征求大家意见,选定讲座内容,学期末通过考试来评定大家学习的效果。大家通过学习,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3.馆员讲座,互相交流。为了鼓励大家自学,不断提升馆员业务水平,我馆开展馆员讲座活动,每学期初,让图书馆员选定讲座内容,读者服务部安排讲座时间,学期末,全馆人员给每个讲课的馆员打分,采取评选等级的方式,肯定和鼓励馆员们的自学成果。
(三)开展多样化服务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突破了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将服务逐渐延伸到读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图书馆的服务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不再是机械地提供文献信息的供求模式了,而是从读者的需求出发,从以“文献资源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构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我馆除了对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模式的改变,又增加了新的服务模式。
1.专业馆员制度。为了加强图书馆和系(部)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好地满足系(部)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深化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运行机制,图书馆建立了专业馆员制度。图书馆员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由图书馆内到图书馆外,体现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决心和信心。每学期我馆制订专业馆员工作计划,要求馆员及时了解系部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图书馆文献资源,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工作。
2.建立图书馆博客。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服务平台,方便和读者沟通,图书馆在网上开通了学院图书馆博客,及时将图书馆信息出去,让更多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情况,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3.虚拟参考咨询。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传统的参考咨询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我馆在网上开通了参考咨询,安排馆员每天按时在线接受咨询。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及时了解图书馆方面的信息,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建议等等。通过在线服务,方便读者和馆员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网上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功能。
4.读者培训。为了让新生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在新生开学前,图书馆开设新生读者培训课,主要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情况,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免费使用图书馆文献,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5.信息检索课。网络化和电子文献资源的出现,给读者查找信息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让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查找信息,图书馆开设了信息检索课。通过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我馆的电子资源,还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快速查找信息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从书本位到人本位,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从以“书为中心”到以“读者为中心”,从管理到服务一切为了读者,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馆只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想为读者想,做为读者做,图书馆的工作就一定为读者所满意。
[ 参 考 文 献 ]
[1] 郝丽梅.公共图书馆“人本位”服务理念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