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就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满堂灌转移到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转变过程。“学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思维活动的主体,交流互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可以说,“学案教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有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在《荆轲刺秦王》学案教学中,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相关的问题,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对问题进行挑选修改,形成该课的四个分组学案和一个全班学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疑问归组学习,同时又通过组间交流,形成对本课的整体了解掌握。

总之,“学案”教学既从教学大纲出发,又不拘泥于大纲;既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又促使教学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

其次:改变“点名发言”为“博客交流”,实现“他主课堂”为“自主课堂”的新型转换。

课堂教学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中,学生更多成为“教我学”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储存现成结论的仓库。而博客交流平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人。如《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全班讨论的问题:结合课文和各小组的讨论,谈谈你对荆轲的评价及对其的思考感悟。在短短7分钟的时间里,有44人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许多平时拘于畅言的同学都“开口了”,从容自由地发表个性化的思考。博客使课堂的交流渠道得以畅通无阻,并且达到自由充分、丰富多彩的程度,对问题理解表达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传统课堂教学所难以企及的。博客交流平台让学生更积极大胆地融入到课堂的学习和思维的碰撞中来,学习的效果、学生的自信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技术平台的搭建中更上一台阶。

因此,通过博客交流平台,每个学生可以有平等和话语权,可以达到多角度多样性的思维碰撞,可以获得个性的体现和共性的交融,学生的三维目标也可有效实现。

“学案教学”和“博客交流”是《荆轲刺秦王》这课教学的两大亮点,两种方式的融合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二者的相辅相成,一方面达到了新教育理念新教学手段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要求。对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学习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并将之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不仅十分必要也更相得益彰!

 

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荆轲刺秦王课后反思

2.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

篇2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是高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事情。现在大多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都在努力的研究语文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特点与规律,然后就是甄选和拼凑海量的语文试题要求学生去做,接着就是批改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的心力交瘁,也使学生感到昏天黑地,头晕脑胀,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下面笔者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的教学起到帮助。

1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减负

对于教学来说,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的时期,面临高考,使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上都背上沉重的压力,许多教师在压力下选择了题海战术,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快速提升学生成绩的方法。这种出发点虽然不错,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在承受巨大心理负担的同时,再加上大量高难度的测试,沉重的负担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考试难度和频率并非是成正比的,语文是一门讲求学生悟与懂的学科,而悟与懂也并非通过大量的高难度测试可以实现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联想、运用等方面的培养,而非是频繁想测试。对学生来说,每天不停的应付着无休止的测试与考核,不但使学生心神俱疲,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与吸收知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加上许多高难度的试题学生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解答,对于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造成打击,现象到学生学习的心态,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和厌学的想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此不难看出,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减负才是正确之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考试的频率与难度,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尽快降低考试的难度,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难度稍低的测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无辜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解决自己学习的问题,利于学生的复习。

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要降低测试与考试的频率。虽然考试与测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还可以给予学生成果的体验,适当的考试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频繁的考试和测试会严重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占用学生和教师大量的经历,使学生心力交瘁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唯有降低考试与测试的频率,才能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反省和感悟,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才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 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管理和指导

篇3

1.要“精”,即简单扼要。教学反思不是长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账,而是对该课“实况”的回忆,对课堂上每一环节(如:教师的示范操作、讲课中的语言、操作要领的叙述、对学生的指导等等),通过表象,找出内在的规律,进行初步归纳和取舍,将课中的“成功”与“失败”扼要记录下来。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言简意赅,即“精”。

2.要“紧”,即及时。有时课上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时间长了,教师容易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课后趁热打铁,及时记下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如果时过境迁,在追补记忆,效果就相差甚远。因为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间,情消意散,灵感就不“灵”了。

3.要“重”,即重点突出。写教学反思,要在课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写教学反思时,要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并作原因分析。对于目积月累的大量“教学反思”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便摸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要“全”,即全面。写教学反思,要把内容记录完整。

篇4

2.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艺术和素质教育的渗透

2.1教学情景的创设。一般来说,职高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他们在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且,他们的思维相对来说比较跳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渗透,可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情景可以包括很多种,如实物、绘画情景展示,学生角色扮演以及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等[2]。比如,在进行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课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时,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渗透。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能够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使他们置身其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篇5

1、分工有序,统一进度。

在每周集体备课时,统一下周授课的重难点,教案教法,统一作业,讨论重点习题的讲授方法。根据学科指导意见和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组织上好每一堂教学课,注意难度深度。

自主编题,分工轮流负责每一次周末练习,调研测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强化,知识点注意循序渐进,保证是适合嘉高学生的。

2、多方学习,取长补短

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教研活动,组织组内老师在集体备课时间评课,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内互相听课,听后讨论,整理出教法教案。

3、积极课改,提升水平

我们积极推进学校的“30+20”分钟课时制,为共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目标而努力。在教学科研

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坚持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学期,备课组老师都撰写了教学论文,有多个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严涛老师被推荐为嘉兴市语文首批创新班学员,褚晔虹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嘉兴市优质课比赛。严涛、褚晔虹、单小芳有多篇文章在《考试报》发表。

4、培养能力,提高成绩。

我们同时还关注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叶圣陶杯”等多个作文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期待着期末联考高一同学取得好成绩!!

2021高一语文工作总结2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这一学期出勤准时,正常教学时间是全勤,从没无故旷工。

这一年总的来说收获良多,最起码算是初步了解了新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力,提高了能力。还有许多不足,如与学生相处还不够自然融洽,还不能教学相长,还不能多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所以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在指导阅读方面方法还不好,需要加强学习,向其他优秀老师借鉴.下一学期,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让学生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

2021高一语文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3、14、15班的语文教学.随着这一学期的结束,我的语文教学阶段性任务也圆满地完成了.回顾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现对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研究教材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即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经过自己课余对新课标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四、每篇课文教完后都布置作业,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

五、做好师生帮扶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学,我便制定好师生帮扶工作计划,切实将师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参加。这样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提高。

七、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我每周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吸取组里教师一些好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高。

2021高一语文工作总结4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

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语文教学方面

虚心求教,强化自我.本年x月至今担任本级_、_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语文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语文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1、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知识上。

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杂志进行语文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语文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2、从语文教学经验上。

由于自己语文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3、做到"不耻下问".语文教学互长。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知识。

三、班主任工作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我所带的_级x班是我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兢业业,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大量业余时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我也坚决不做。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非常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大量成绩。

四、学校各项活动情况

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021高一语文工作总结5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状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讲风太盛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还是按作者、背景、人物、手法程式化一讲到底,占去了学生阅读课文和自我练习的时间,讲的过程当然也有近乎设问的提问,但总的看来,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太累,教学效果不佳。作为教师有必要反思一下教学,以期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一学期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下大力气,加强语基训练,尽可能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拟补语基上的不足。

2、强调课前预习,坚持每堂课上课之前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来提问学生,否则,宁愿用上10-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弥补预习。

3、课堂上尽可能地采取就文提问的方针,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文可依,不怕答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同时迫使学生多读、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趋向敢说、想说、爱说。

4、坚持每堂课后都布置作业并及时做好检查、讲评的工作,在迫使学生学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地掌握知识。

5、写作从仿写入手,从长句到语段到短文,采取逐步推进的办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6、让学生明确认识: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工具学科,也是以后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学科,没有学好语文今后的生活将出现步步为难的困境。

7、要求、监督学生从描摹入手到仿写到会写到想写到爱写的书法练习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写一手好字正如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样,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的道理。

要求学生养成坚持每天起码练习一页书法的习惯。

8、坚持要求学生做好厚积薄发积累笔记摘抄。

这样以后取得的成绩如下:

1、学生养成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习惯按时完成作业。

2、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一定程度有了好转。

3、朗读习惯的养成,为整个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学习基础,活跃的年段的语文学习的氛围。

4、就文提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依,有情可言,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述的能力。

5、从仿写入手的作文训练,降低写作要求,再加上教师在批改学生文章时都采取:针对学生文意,倾心相谈的作文批改方式,促使学生敢写敢说。

6、学生的课堂笔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由于要求教师把语基知识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现在的学生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很强,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革教学制度。至于今后的教学措施,我有以下设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重新摆正读、讲、问的关系。我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应以读为本。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听、说、写的能力,它同样离不开读这个根。读、听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读中包括朗读,朗读实际上含有听和说。读、听、说、写这四项中,领头的一项是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力量和时间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读这个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会正确运用。默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和师生合读;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是五官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背诵,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在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

对于作文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

篇6

一、什么是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说到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除了知识上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学习机制上的衔接。因此,可以这样说,所谓“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是指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意义

首先可使高中学生们主动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会带动大批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更早进入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再次是初高中语文衔接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是初高中连贯模式学校的整体工作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完善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提高。从调查的情况显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衔接意识不容乐观。大多数教师备课、上课关注的还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关注不够。

同时,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原有语文基础、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很低,造成教学上没有注意学生的差异,不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不能因材施教。 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学为主)有很大的差距,教学方法的陈旧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教轻学、教学脱节,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

对教师个体而言,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教材、课标、学生和教师自我,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变感性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教法、学法的紧密衔接。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未来,建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语文学习机制。在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常采用讲读方法;到了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已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因此,就必须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同时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初中教材,熟悉课文,争取在授课中能时常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某位作家作品、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等,以对现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使初高中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三)及时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确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要教好学生,做好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什么呢?了解他们的学习、知识、能力和智力,他们的家庭、思想情感,他们的过去(学校、老师),他们的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篇7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个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光焕发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蹦蹦跳跳,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篇8

首先,要注重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衔接。初中阶段的语文作业布置主要是积累字词和背诵一些经典篇目,培养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初中学生刚进高一会对高中的语文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方面。高一阶段语文老师在评讲课文时要注重与初中课本的衔接,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点。高一阶段老师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诗歌鉴赏方面只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讲解,能分析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即可;作文方面要进行以记叙文为主、以简单的议论文为辅的写作训练;文言文教学方面注重一些文言实词的积累,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原则、方法,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言名篇,以提高文言语感。

其次,注重作业布置的系统性和计划性。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比初中阶段要重,学习内容庞杂,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高一教师要科学地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所以,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都要认真筹划,从一学年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考虑。随意布置作业,无计划性和系统性,就会事倍功半,大大浪费教学时间,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从语文的能力培养方面来看,字词、成语、病句、阅读、写作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字词积累既要和初中能力层级联系,又要不断拓宽能力层级。比如写作训练,高一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简单议论文的写作,每月至少写两篇大作文,要让学生坚持写下去。但记叙文写作练习可以采取“写景——写人——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凸显个性的人——写有点波澜的事——写夹叙夹议的复杂记叙文”这样的序列,这个序列体现了学生能力的阶段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次,注重作业布置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大大受挫,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丧失了兴趣,语文成绩下滑,更影响了他的终身发展。语文应该是学生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学语文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无穷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高一年级老师要注意作业的趣味性,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高一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笔者就在高一自己所带的两个班级中组织了两场辩题为“鸡头、凤尾谁更重要?”,“情商智商谁更重要?”的辩论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笔者找了一些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影像资料放给学生看。学生各自组织了各自的陈辩、辩论、结辩组,在同年级语文老师中找出三位老师做评委,对优胜方给予奖励。例如,训练记叙文,可以让学生看笔者事先准备好的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把电影中的场面写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写作的积极性也高了。再如,在讲到汉语中谦敬辞的用法和应用文写作时,笔者就让班里的同学给别人写请帖,有专门的学生负责撰稿,再让字迹优美的同学书写。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关于敬谦辞的用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合作能力。笔者在上到戏剧单元《哈姆雷特》时,就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在学生中进行角色“海选”,很多学生都想出演哈姆雷特这一角色,那就让他们谈谈对这一角色性格的认识,认识深刻、到位的人就可以出演这一角色。通过学生的演出,同学们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丰富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了文学修养。班级班报也可以成为一项很好的作业,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每组轮流每周出一份班报,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华,想出不同的栏目,自己编辑。最后再做跟踪调查,看看哪一组出的班报最受同学喜爱。

最后,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高中语文作业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又要鼓励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语文作业有时确实需要评价标准,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要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发出不同的声音,当然要能自圆其说。如笔者在上到《赤壁赋》时,有的同学就认为其主题的主导方面是消极的思想,也有的同学认为其中主导思想是积极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笔者就让同学们收集相关课文章节和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该课文的主导思想是积极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认可,那些认为以消极思想为主的同学也认识到自己认识上的片面性。作业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科学的作业评价能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发展需求。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篇9

近几年,经历了课改前老教材的一轮高中语文教学,又刚刚体验完一轮新教材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如今我又一次站在高一语文的课堂上,便有机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比反思、审视自己的课堂。我希望带着学生和自己一起去研究语文,感受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让我惊奇地发现,这是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语文魅力,共同开发多元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

“比较”,是对事物进行辨别,发现异同、高低等差别。它是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形式。“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指在我们的课堂中采用这种研究学术的新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发现,在比较中感悟,在比较中吸取。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较。

下面就我的《鸿门宴》一文的课堂实践来谈谈比较阅读教学法的运用极其效果。《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经典的篇目之一,也是司马迁自己眼中的得意之作,可是,高一学生一看到文言文还是这么长的文言文就皱眉头,针对县上学生普遍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我从头至尾大量运用比较法,使课堂显得饱满充实灵活而又趣味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一、导入部分历史典故横向比较,激发兴趣,初次讨论

我首先用典故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交流,谈谈第一印象。然后明确史书为了增加一些对于帝王的赞美可能会有些地方夸大或美化或很有传奇性。这两句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嫌疑,为什么争天下的那么多人里,只有他们两个才会说这种话,别人或许也说过.但就这话来看,反映的是两人对帝王地位的不同的心态.项羽霸气、痛快、直接,但是只代之而未必代的成功,或成功了会怎么样呢?刘邦则是一句当如此,好似自己生下来就却是王者一样,很有气魄,实际上比项羽的”取而代之”更加有力度,更加深刻,更加霸道。

为了加深印象,我又让学生比较了两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来猜测作者并说明原因。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中,课堂的气氛起来了,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了《鸿门宴》。

二、人物形象分析部分运用团体分类横向比较,在对比分析中突出人物形象,深化内容

这篇文章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运用了对比手法,我让学生试根据人物语言和表现,对比分析谋士张良和范增,武士樊哙和项庄,首领刘邦和项羽等几组人物。以分组讨论上黑板填表后交流反馈的方式,开展人物形象分析。

范增――有远见卓识,忠心耿耿、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张良 ――对刘邦忠诚,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项伯――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为臣不忠,为小义背大忠。项庄――有勇无谋、优柔寡断,办事不力,刺杀刘邦没成功。樊哙――赤胆忠诚、粗犷豪放、能言善辩、有勇有智、誓死卫主。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不义之人。可见,项羽集团不团结,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轻敌麻痹,养奸贻患;刘邦集团则与之相反,虽处劣势,但知人善任,使谋臣尽施其谋,将士尽效其力,并瓦解敌方为自己效劳,及时清除内奸。

在讨论分析填表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必须有理有据,精辟准确。情节总离不开人物的表现,故事性作品的内容也要靠人物加以显示,通过人物优劣比较,我们就可以明确“鸿门宴”的必然结局,也能从“鸿门宴”的故事中推知楚汉相争最终情况--刘邦胜在策略,项羽败在轻敌。

通过这种横向比较我闪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透,印象也更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也有帮助,是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三、细节欣赏部分运用名著同题异构比较,找出同中之异

篇10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1、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篇11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

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篇12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二、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就让他们担当当家作主的责任行使权利。“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就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三、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个体的见解与感悟,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规范和强化,因此,需要拓展课堂的容量。只有让个体去表达切身的体会、独到的见解,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字、词、句的积累贯穿到课堂的每一部分,学生才有真正的收获,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乘胜追击,拓展容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开放课堂,自主探讨,不仅学生收获很大,教师也会学到很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大纲。

篇13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枯燥的理论讲解不可能使学生有什么收获。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走上讲台,我问了一个问题: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阅卷的老师认为非常好,为什么?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考试的题目,来了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有兴趣,看到只是评价答案而不需要对,更是兴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言开了。一些同学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对。我说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识短文中有讲解,能回答上来,说明这些同学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学回答上联中间字是“行”,下联中间字是“适、退、冲、引”,都与行动有关,相对仗,我说好,这就是对偶。接着,我就又问,谁能从内容上评价一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终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一句“之是一个首倡白话文的作家”……我及时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便要他再重复一遍。同学们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来。我想有戏,我问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句:“那还用说,都是敢做第一的。”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孙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冲之的圆周率……一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把几副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毕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查资料填写)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几个作家)

同学们在一番紧张的翻阅资料、讨论之后,答案准确地写了出来。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问:《子夜》、《春蚕》写了什么内容?你还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几个人物?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连续的问题,不但没有让学生感到厌倦,相反,他们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文学储备,真令人惊喜、欣慰。

整堂课的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开始我只要求每组写两句上联,相邻组对下联。一会儿,情况就失控了,上联一出,学生就争着抢着对下联,一个上联甚至有好几个下联,学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了座位,围着讲台,思考着,评论着,争抢着,没有了回答问题的羞涩,没有了课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展现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联,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便骤然响起。黑板的每一个角落都写满了学生稚嫩的对联,如

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组擂台热火朝天;鹰城二高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不愿离开,还围着讲台讨论着……

课下交流,业务校长说,这节课,上得很好,如果买来红纸与毛笔,当时让学生来写对联,岂不是锦上添花?一语道破天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怎么完成?怎样在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回忆一下参观所见,资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反思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