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微企业回头看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1、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交通运输领域为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消防、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大检查。在各地各部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安办组织了3个督查组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督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以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市小微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已拟定创建方案,3月31日召开全市小微企业标准化创建培训动员大会,预计五年内实现全市小微企业标准化创建。
2、大检查中督促已复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对照相关标准认真开展自查,严格督办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专项督查问题和隐患整改,确保问题和隐患整改到位。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市安委会2016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通报了大检查“回头看”专项督查问题和隐患69处,市安委会办公室严格加强督办。截止目前,问题和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对全市1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开展第一季度的安全审计工作。
3、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拟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认真组织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全市组织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等,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同时印制各种宣传单5000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汇编》1000册、《市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创建培训教材》500本等宣传资料发放到企业及安委会成员单位,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工作责任坚决落实到位。要求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
篇2
期:___________
2021年“三合一”整治小组工作小结
“三合一”整治工作组严格按照上级和街道“___”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强势推进各项行动的有效落实,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辖区经济社区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下面将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三合一”场所整治方面,“三合一”整治小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秉持“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以“___”专项行动为消除安全隐患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重点解决了一批“三合一”场所问题,取缔一些“三合一”现象,并在街道的奖励措施激励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对辖区内___处三合一场所进行了宣传、整治,___处已经符合“三合一”场所整治标本和相关要求,对___处沿街商铺“三合一”场所进行了合规化标准化改造,“三合一”场所重点投诉共___件(其中重复投诉___件),整改到位并回复___件。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小微企业整治方面,先后发放了___余份(册)《消防告知书》、《人员密集场所防火常识》和《企业安全生产告知书》等宣传材料,签订___份《消防安全责任状》、___份《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书》,张贴消防宣传画___余份,悬挂消防安全横幅___条、安全生产横幅___条。严格按照标准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共查处问题___处,全部整治到位。拆除违法建设___处,面积___平方米,清退所涉承租单位___家。
二、存在的问题
1.辖区范围大,“三合一”场所整治后,部分出现回潮现象;
2.整治宣传力度还需进一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坚持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___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各级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着力破解制约安全生产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提高安全风险预防控制能力,积极推进“回头看”及合规化改造。今年,在巩固当前整治成效的基础上,对标“___”考核要点,全力推进“三合一”场所合规化改造和配备消防四件套(abc干粉灭火器、警笛、防烟面罩和逃生绳或软梯),防止违法现象回潮,确保简单问题不重复发生,切实做到“小隐患不出网格,大隐患不出专班”,保证“三合一”场所合规化改造率达到___%。
篇3
“工作不少还挺忙,亮点不多”这是他的自我分析。干工作有条不紊,脚踏实地,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早安排,理不顺干不完,心里就不踏实。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就是临邑农信社的一名基层信贷员-张吉辉。
张吉辉夫妻都是在外地工作,工作时间很紧张。家里的事理所当然得落在张吉辉的肩上,然而他感慨万千“时间都去哪了”。走访清收化解风险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没时间。贷款调查、检查有时间,陪护孩子成长没时间。有时他也非常困惑,工作与生活的天平严重倾向工作,信贷资产质量提升成了彰显人生价值的重大指标。
篇4
二、突出重点,以“两区”为载体打造创业平台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覆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积极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按照强化规划、落实项目、提高效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园区、城区建设的分类指导,引导高起点做好规划,重点落实民族创业园、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科技生物兽药工程研究中心和县玉梁创业步行街等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创业空间和良好的经营环境。2013年新增发小额担保贷款突破1亿元,达10265万元,扶持3000余人/次创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狠抓项目,促进创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结合县情、民情,编制创业项目,细化项目运作各环节,科学分析,精确预算,形成科学的创业项目库。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4年措施
尽管我县开展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创业政策不够完善,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质量不高;二是职业教育与创业培训脱节,劳动力技能低下,劳动力与岗位匹配性差;三是企业用工环境欠佳,待遇低,导致招工难、稳工难现象。2014年,我们将把全民创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篇5
一、实施打通消防车通道工程方面
一是加强单位和住宅小区按标准划线管理。组织开展“消防车通道治理回头看”行动,重点加强标识标线的维护修缮,对于划错的、划不规范的要重新施划,不清晰的要划清晰,确保标识清晰明确、消防车通道畅通。7月底前,全区各类办公楼、酒店、饭店、体育馆、商场,全部高层住宅小区和2000年后投入使用的其它住宅小区必须全部按标准完成划线管理。针对老旧小区,结合辖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保证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同步完成生命通道治理。其余未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单散楼要全部完成“消防车通道治理档案”建档,结合辖区实际推进治理, 2021年至少完成90%。二是加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有公共停车场和停车设施建设计划的要加强沟通跟进,并将建设成果定期上报。没有建设计划的要在优化停车资源管理使用上下功夫。三是加强综合执法和联合管理。深化落实《关于加强城镇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消防车通道治理联合协作机制》,每季度联合交警、城管等部门开展消防车通道集中治理“四季行动”。严格依法查处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等违法行为。
二、集中开展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方面
一是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回头看”, 3月底前,对辖区高层建筑全部排查完毕,针对消防设施、外墙保温、防火封堵等突出问题全部纳入“两个清单”,并录入监督管理系统,年内,对照清单时限逐一销帐。全部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小区必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承诺制度和高层建筑“楼长”制,并建立微型消防站。此外,要积极推进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二是加强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消防安全能力建设。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联合监管五项机制,年内,辖区危化品企业全部落实业开展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完成老旧消防设施改造、企业消防力量符合标准。三是强化粮食场所火灾防控。深化落实《关于加强粮食仓储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年内,联合粮食部门开展一次联合执法,组织开展一次粮食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约谈提醒会,开展一次全员培训,指导单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和用火用电管控。四是强化人防场所火灾防控。深化落实《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程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年内,提请政府组织公安及消防、应急、人防、市场监管、电力等部门开展针对性的联合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严格依法整治,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五是强化养老机构火灾防控。深化落实《关于加强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民政等行业部门组织开展养老场所消防安全大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督促单位落实整改责任。推行养老机构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至少打造3家标杆示范单位,会同民政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星级评定、质量达标等方式,引导养老机构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标准。
三、整治老旧场所及新材料新业态等突出风险
一是抓好老旧场所突出风险治理。深入排查辖区老旧场所突出风险并向属地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将老旧场所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属地政府实事工程、民生工程。二是抓好新材料新业态突出风险治理。依托消安委平台,建立新材料新业态突出风险治理研判会商机制,函告工信、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按职责履行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管理责任。推动居民住宅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建设,年内,80%住宅小区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放场所。组织分析评估本地电子商务、物流业、新型商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消防安全风险,6月底前,形成评估报告,逐类业态建立台账并开展检查,对存在突出风险隐患的必须函告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整改。三是抓好小单位小企业消防安全风险治理。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将消防安全工作接入全区“吹哨报道”治理平台,完成平台应用使用。落实监督员包保街道、乡镇工作制度,负责指导基层开展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选取2个乡镇(街道),结合“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试点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四、打牢乡村地区火灾防控基础
一是加大农村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年内,组织对乡镇工业园(开发区)、特色小镇、小微企业等乡村新兴产业开展排查治理,建立“两个清单”,对账推进隐患整改。集中组织一次约谈、培训,督促落实消防管理、教育培训责任。二是推进乡村公共消防基础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属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同步实施。结合原有基础,继续加大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年内,全部乡镇和人口超千人的村必须建立健全专(兼)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其他村屯要推进建立志愿消防队,力争做到一村一车一泵一库的建设标准。
五、加强重点行业消防安全管理
一是集中整治行业消防安全问题。联合教育、民政、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宗教、文物等重点行业部门,逐个行业建立底数台账,组织开展一次联合排查,列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函告行业主管部门并落实整改责任,按时限推进整改。二是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6月底前,每类行业要至少打造6家标杆示范单位,年内,分别组织召开教育、民政、文广旅游、卫健、宗教、文物行业标准化管理现场会,年内,各重点行业系统50%单位实现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六、强化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推行城市消防大数据管理。进一步拓展消防远程监控安装范围。要探索向住宅小区推介消防车通道监控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基层消防管理信息化共建共治。将消防工作有机融入基层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民政、公安交管、应急远程监控,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七、强化消防安全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加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深化落实《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宣传、组织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司法、教育、人社等部门,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各类培训教育、普法宣传、职业培训内容,各类教育培训活动要有具体的方案、教案以及影音资料。二是加强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培训。对地方各级党政机关领导、行业部门负责人,乡镇(街道)、村居委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社区民警重点培训消防法律法规,分行业对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八类”重点人员,重点培训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消防知识,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责任人,分类制定教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2021年实现培训全覆盖。
八、强化消防基础建设水平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营房保障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协调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县(区)小型消防站建设工作。二是提高装备建设水平。加强专业救援装备和高精尖装备配备,优化装备结构;加强消耗性装备储备,作战、储备和训练装备按照1:1:1比例配备充足。
篇6
二、工作完成情况
目前全县所有电商企业均已全部复工;全县*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已复工*个,其中*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已全部复工。1-5月份全县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下行商品交易额*亿元,同比增长*%,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长*%,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累计促销滞销农产品*余万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家。培育“电商企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电商企业*个,带动贫困户*人。
三、工作推进举措
一是加强领导,推进电商服务网点有序复工。
成立复工复产帮扶领导小组,对符合复工条件电商企业和电商网点“应开尽开”“应复尽复”,加快推进电商网点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二是大力宣传,抓好省市县相关促进政策贯彻落实。
认真学习省市县针对疫情有关促进政策措施,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政策措施,同时对政策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及时了解网点在复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解决。
三是加强指导,充分发挥电商网点的民生作用。
引导和鼓励电商网点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在能够为村民提供水、电、话费缴纳,快递代收等基本便民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品及生产资料的代购服务,引导和鼓励村级网点进一步加强村级网点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收集上报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力所能及的开展农产品上行并帮助周边贫困群众进行线上销售自产农产品。
四是拓展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产销对接。
一是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超市(便利店)、网点负责人充分利电商无接触优势,利用网络直播、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平台推进本地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期间,通过这些社交电商平台销售包括贫困户在内种养殖的杂粮、蔬菜、水果、鸡鸭鹅等农产品达*多万元,其中,xx果蔬合作社首次通过直播就订购*多单、xx食品有限公司首次通过直播不但获得*余份订单,而且获得*个长期经营商。二是利用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进行推介,宣传推广我县的好网货、好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社会力量通过电商途径助力脱贫。L县xx土鸡养殖合作社因疫情期间禁售活禽,养殖的xx饲料短缺无法继续饲养,通过县公共服务中心公众号宣传推广,成功将该养殖合作社的草公鸡宰杀后推售到xx县等周边县区及超市。三是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农村龙头电商企业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自产农产品网销,达到“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的扶贫效果,带动群众增收脱贫,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助力脱贫。L县xx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电商资源和比利时杂交野兔养殖基地的优势,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直播及xx商城收购信息,不仅按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成品野兔,同时收购贫困户养殖的滞销鸭鹅等,经进一步加工成熟食,再通过微信、直播等社交电商平台及xx商城进行无接触配送销售,解决了养殖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是引导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与贫困户对接,鼓励电商企业与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发展订制化电商消费扶贫模式。鼓励电商经营主体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
五是巩固成果,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
认真开展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进一步巩固专项巡视整改成果,对村级站点继续进行分类实施、动态管理、挂牌运营。严格按照《L县村级电商服务网点考评奖补办法》对村级网点负责人和联络员进行考核奖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商基础弱。
与周边县区相比,我县电商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电商园的诸多功能还不完备,电商应用程度浅,物流等配套支撑功能滞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是总量规模小。
我县农村电商发展起步晚,电商经营主体多是活跃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上的“卖家”,电子商务总量规模偏小,缺乏规模较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网络零售渗透率偏低,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度偏低,对商品销售的拉动作用偏弱。
三是电商人才缺。
电子商务是智力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我县的电商从业人员绝大多数为半路出家,处在跟风学步的初级阶段,在电商产品包装设计、网络营销策划等线上线下操作服务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精通技术的电商人才,缺乏晓政策、善指导、维护秩序的监管人才。
四是产品上行难。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许多农产品还不符合网上营销的条件,特别是贫困群众家庭农产品“小而散”“品种少”的现象比较突出,绝大部分只能通过微信、直播、快手、抖音等社交电商平台进行促销,业绩不够突出,上行困难。
五是站点运营能力不足。
因受电商专业知识所困,绝大部分网点运营能力不足,开展网络销售能力不强,虽经培训,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培训转化率较低;其次,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村级电商网点服务功能萎缩,站点营利空间狭小,致使网点运营难以为继、生存压力较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仍需持续巩固提升。
六是电商扶贫难度大。
电商扶贫是一项技术性的长期的带动脱贫工程,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主要任务是打基础、促创业和就业,他对脱贫攻坚起到助推和催化作用,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残导致的贫困家庭,不是缺劳力,就是缺技术(智力),加大了通过电商扶贫工作的阻力和困难,典型示范带动能力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补足短板,不断提升电商扶贫工作质量。
一是实行外出精准招商。
引进大型知名品牌电商落户我县,以加大孵化、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功能,积极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充分对接。
三是培育壮大电商主体。
全面抓好龙头企业引进和本土企业培育,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收购本地农产品等带动贫困户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四是进一步加强电商培训。
篇7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社区办安全主体责任
1、落实安全责任,提高管理能力。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成立社区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重点领域的包保台帐,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安全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政策、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社区干部、网格员更全面的了解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提升安全生产专业知识,把安全生产相关要求贯穿到社区具体工作当中。
3、加大安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社区要充分运用 “月月演”、党员活动日等活动载体,紧紧围绕老旧小区用电安全、烟花爆竹、交通、消防、秸秆禁烧等相关知识采取一封信、发放宣传单、知识问答、入户面对面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同时,特别关注未成年人、孤寡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安全教育引导,营造人人重视安全舆论环境,全面防控,确保安全事故“零死亡”。
(二)老旧小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危房摸排及改造整治。开展城市老旧小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结合美丽社区建设对辖区内的城市老旧建筑安全情况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整治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等建筑,确保覆盖全部、不留死角。结合排查情况,对辖区内老旧房屋设立警示牌,告知居民请勿靠近,督促房屋所有权人、管理人、使用人切实落实安全责任,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
2、房屋老旧线路改造整治。重点对辖区内老旧房屋的电气线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电线是否套管,线路连接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安装漏电保护器等问题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造册建档,督促居民及时更换有问题的线路,消除电气安全隐患。
(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1、小区私拉电线充电安全整治。一是对小区内私拉电线、“飞线” 充电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台账,结合社区创城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安装充电桩,劝导居民剪除飞线。二是组织人员对116 个小区弱电线进行全面排查,组织电信、移动、安广、联通四家公司对85个无物管及老旧小区户外网线乱、杂、安全隐患现象大整治和11个新小区楼道内网线在外、乱整治。
2、消防通道堵塞安全整治。针对小区消防通道、楼道内电瓶车乱停放、杂物乱堆放现象进行排查,入户对小区居民进行一对一宣传,告知消防通道堵塞的危害。并组织人员及时清理防通道、楼道内的电瓶车、杂物,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3、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积极配合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对小区内电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物业公司定期维护,有效降低电梯故障率。配合城管等部门定期对辖区内液化气站内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并督促责任人及时整改。结合“安全生产月”、“小区月月演”等多种形式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4、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配合消防大队等单位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对辖区内无物管小区消防车通道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对无物管小区按标准对消防车通道逐一划线、标名、立牌,实行标识化管理。
(四)社区办辖区内行业经营专项整治
1、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整治。一是严格实施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全面开展经营许可条件“回头看”。二是切实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监管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持续保持烟花爆竹“打非”高压态势,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行为。
2、小服装企业生产安全整治。对辖区内各类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摸排,建立台账。积极开展安全消防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消防通道、灭火器设备、禁止一切明火及“三合一”场所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列出清单,督促企业做好安全隐患消除工作。
3、其他小微企业安全整治。督促本辖区内小微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全力做好辖区内安全宣传、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及安全防范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及应急知识宣传。
(五)城市市容安全整治
1、户外广告牌、灯箱安全整治。开展各小区内户外广告牌、灯箱隐患排查,对辖区内设置的户外广告牌、标语牌、画指示牌等,确保内容健康、外型美观、整洁坚固。凡色彩剥蚀、陈旧、危及公共安全的,及时整修、加固或拆除。
2、高空抛物安全整治。一是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宣传,提高小区居民安全意识,及时清理自家阳台、门窗及室外悬挂物,消除安全隐患,防止高空坠物;二是做好监督检查。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进入小区,多抬头观察,一旦发现高空悬挂物存在安全隐患,立即通知居民整改,消防安全隐患。
3、小区内路面坑洼积水安全整治。开展小区内路面坑洼积水情况隐患排查,对小区内积水严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坑洼,安排专业人士现场勘察维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7月)。根据《区“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社区办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全面部署,宣传发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2020年8月至12月)。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社区干部及网格员具体到企业、到小区、到点”的工作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台账,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进一步细化治理举措,实施差异化整治。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结合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专项整治到位。
(四)巩固提升(2022年)。深入分析辖区内安全上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区直各部门各行业关于安全生产的制度,结合社区实际,补充完善具体制度,加快形成安全生产常态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篇8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好转。一要全力抓好环境问题自查整改。认真排查2013年以来项目审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保执法、环境、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查准、查实、查深,抓好整改落实,完善台账资料。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关注网络舆情,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好“回头看”,着力治水、治气、治土,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全面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深入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强化土壤环境综合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二要全力放大生态文明创新举措效应。进一步健全和有效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不留死角,不存盲区。全面落实四大片区生产力布局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差别化考核办法,刚性执行飞地政策,落实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布局集中会办制度。严守生态红线,加强521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修复。做好做足“生态+”文章,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举办品蟹赏菊旅游季推介会,加快“圆梦小镇”、“财富小镇”等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国光昭华集团(生态养殖循环经济产业(国家级)示范园区)项目规划及相关准备工作,推进得胜湖等项目建设。三要全力推进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大“国”字号创建。对照既定的创建任务、实施方案、责任清单、时序要求,认真查漏补缺,务求创建实效。同时,做好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反馈意见整改、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迎检准备,切实以创建促提升,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多措并举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全省科技大会、市领导干部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立足“十三五”,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补缺补短补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一要逐一过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开票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率、不良贷款率、农业现代化等重点指标,市分管领导要组织专项督查推进,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拿出可行办法,落实关键措施。召开全市金融形势分析会,推进互联网金融第二阶段整治,编制全市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二要逐一过堂三大培育工程和行动计划进展情况。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深入研究重点行业、企业精准性政策,专题督查推进培优育强“1520工程”、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进规模3大培育工程和成长型企业技改、兴达式企业培育、企业上市3个三年行动计划,组织2016年我市科技创新创业创客大赛决赛,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院士工作站、省研究生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鼓励和支持企业深耕主业、创新转型,提升市场主体能级。加强资金、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科学保障,让基础好、生命力强的企业优先得到支持。三要逐一过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情况。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确保中央、省、和我市已经明确的各类政策意见不变形、不走样、不放空。一方面要“破旧”,加快破除低水平、低竞争力、相对落后的部分,减轻包袱、轻装上阵;一方面更要“立新”,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要素的发展和集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加快“2+N”现代产业体系打造。
四、旗帜鲜明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真项目
紧扣“保七、争八、超翻番”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半年观摩点评会议精神,正视我市在项目质量数量、推进达效、招商专业专注等方面的不足,实打实地推进项目,坚持不懈地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持续增添后劲、增加有效投入。一要在重点指标考核上拿出真招实招。聚焦竣工投产率、项目入库率、实际完成投资、设备投资、开票销售、入库税收、投入产出比、单位产出率等8个方面指标,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办法,形成更加重视“实质性投资、设备性投资、竣工达产增效、投资综合效益”的鲜明导向,保证项目投入的真实性、可靠性,不断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二要在服务项目、企业上拿出真招实招。学习柯桥经验,进一步规范中介行为,放开市场准入,优化审批方式,缩短审批时限,研究拿出具体操作办法。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跑腿,做好协调,切实解决华东可可、新源同昌、荣澄精密铸造等企业实际问题。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实体化运作。三要在招商活动策划组织上拿出真招实招。组织8月中旬深圳投资促进周活动,做好韩国投资促进周活动及韩国·投资恳谈会、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服务业投资促进周相关准备工作,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梳理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产业招商规划,精准定位,完善资料,深度谋划,攻坚突破。四要在做强载体上拿出真招实招。召开全市园区开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做大经济开发区、做强戴南科技园区、做精安丰韩国汽配产业园、做特陈堡精密铸锻造产业园、做优茅山台商工业园的系列举措,出台具体政策文件,以载体的大提升推进产业的大跨越。
五、着力抓好城乡建设、民生改善
篇9
2015年4月29日下午,区召开2015年度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2015年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会议精神,部署2015年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解读和明确了食品药品安全“四员”职责,与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各街道、南瑞社区签订了2015年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各责任单位、各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均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二)积极落实“一大三小”和明厨亮灶工作
1、根据市食药局文件要求,印发了《区食品药品“一大三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5-2017)》,全面推进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28”、食品生产小作坊“119”、小药房“134·222”、小餐饮“353·122”治理模式。截至目前,正着手整治6个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8家食品生产小作坊;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小微餐饮规范管理示范街)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诚信)单位达标整治,力争年底前完成小微餐饮示范街和示范店工作任务。
2、根据《关于印发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采用“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两种模式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我区已在银泰城遴选一批基础设施较好、诚信守法的餐饮服务单位作为前期明厨亮灶推广单位。
(三)认真做好食品药品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工作
我局认真落实市食药局印发的《市食品药品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暂行办法》,已组织开展了全区2015年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消费(使用)企业(单位)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工作,正逐步建立起2015年全区统一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台账。同时,按照市食药局要求,按月公示公开动态评级结果。截至目前,已经开展量化分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58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8户,食品流通经营户637户,大中型餐饮191户,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46户,小微餐饮334户,保健食品食品经营户59户。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共有73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户,药品流通经营户39户,药品使用单位8户,小微药房24户。
(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6月16日上午,我局参加了市在区举行的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并在活动现场设咨询台、放置宣传展板和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还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村(社区)活动,发放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图册,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新法突出亮点,引导社会公众学法、懂法、用法,并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五)认真做好食品药品方面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和监督抽检工作
1、上半年共处理食品药品举报投诉25起,查处案件14起。
2、流通环节第一季度完成校园周边“五毛”“一元”的油炸食品,豆制品、膨化食品及饮料共10批次抽检任务,第二季度完成10类食品共50批次抽检任务。消费环节完成辣椒、花椒7批次和发酵面制品9批次抽检任务。
(六)组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及关键人员培训
1、承担了我局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各街道(南瑞社区)食品药品“四员”参加市食药局业务培训的组织工作。街道方面包括管理员8人、宣传员8人、协管员61人、信息员63人,共计140人参加了培训。重点学习市食品药品现场检查量化分级表(2015版),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2、我局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会议,全区开办食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共45人参加了培训会议。在培训会议上,针对近期在学校、幼儿园食堂专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并对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相关要求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促进了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实。
(七)开展省、市食药局组织的各类专项检查行动
主要包括:年夜饭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校园及周边劣质小食品整治、餐饮服务环节火锅原料底料和调味料专项整治工作、银杏叶药品召回工作。
(八)全力完成中、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为保障考试期间食品安全,我局成立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15年中、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于2015年6月3日至6月25日期间,出动执法人员116人次,对考生集中住宿宾馆(含餐饮)、辖区内各考点和考生集中住宿宾馆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和食杂店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定点、定岗、定人的方式,进行驻点监督、全程保障。着重以食品原料采购验收、食品储存、食品原料加工、备餐、供餐、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环节为监管重点,及时排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切实做到餐餐监督、顿顿安全。
(九)积极落实食品安全示范区和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
1、4月29日组织召开2015年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会议,解读了《区2014年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评估验收标准及任务分解表》,将创建工作任务详细分解,责任到人;5月29日召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推进会,进一步布置落实创建相关工作。
2、对照《区2014年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评估验收标准及任务分解表》,进行资料的补缺补差和整理装订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消费(使用)企业(单位)监管档案,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和农贸市场开展重点达标整治工作。
3、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广泛普及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监管力量有待加强。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调整后,区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人员主要由原工商分局人员组成,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并未增加很多,并且需要承担市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职责,任务繁重。另外,全局监管人员年龄老化、执法车辆不足、专业知识不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食品药品监管需要,监管力量急需加强。
2、监管对象门类齐全,任务繁重。我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辖区范围内有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大学城、国家级开发区、寺庙,有众多批发市场、超市、商业综合体、企业食堂,监管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
3、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的监管存在难点和瓶颈。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在国家立法层面上没有予以明确,在地方上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点和食品摊贩点多面广,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经营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产品出厂无法检验;生产经营管理混乱,不按标准规范生产甚至无标准生产;部分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生产“三无”产品的行为。对其监管与执法中,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能力滞后以及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等问题。
(二)下一步打算
1、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摒弃不适应现阶段监管工作需要的旧观念,掌握新技能,适应新领域,加快磨合。
篇10
(二)各镇(街道)、园区要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安全基础建设,每个镇(街道)、园区至少新增1家重点企业达到职业卫生安全基础建设的要求。
(三)各镇(街道)、园区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
(四)全区木质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部完成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持续推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抓紧开展申报清理排查工作,查漏补缺,督促指导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及时如实进行申报;已经完成申报的,要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教育培训等工作,完善填报数据后进行变更申报,推进申报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严格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检查、督查、上门服务等方式督促指导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规定,加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审查力度。一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程序、简化流程、严格时限、高效便民,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效率;二是要加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管,特别是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施工过程监管,落实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控制和减少建设项目施工期职业病危害;三是要转变职能,突出重点、集中精力,确保建设单位依法履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法定义务,对不履行法定义务、“三同时”走过场、甚至欺骗监管部门的建设单位,要严格监管执法,依法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继续深化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要巩固和深化水泥制造、石材加工行业粉尘危害治理。对这两个行业的粉尘治理,要开展“回头看”,重点推进水泥生产企业包装和装车两个环节的技术升级改造,实现自动化生产;推进石材加工企业提升机械化水平,淘汰干法作业;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我区家具制造行业和包装印刷行业企业规模小、作业环境差、职业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低、职业病危害严重、接触人员多等特点,要积极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四)大力加强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2016年,要将现状评价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抓,全区木质家具制造、包装印刷行业年度内要全部完成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督促企业制定整治方案,限期完成治理。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机制,加大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五)强化职业卫生安全监督执法工作
按照依法治安和重监管、严执法、抓典型、用重典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监督执法。一是进一步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编制年度执法计划,分解和落实执法任务;二是按照“四不两直”的要求,重点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开展暗查暗访,加大曝光和处罚的力度;三是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对重大隐患和问题、典型违法违规企业要敢于公开曝光,强化震慑和警示作用;四是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以事故教训推动职业卫生安全工作。
(六)全力推进基础建设工作
一是要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长效机制,从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防护设施、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10个方面,开展职业卫生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二是培育一批先进典型,特别是树立一批中小微型企业先进典型,利用典型引领推动职业卫生安全基础建设活动的开展,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逐步达标;三是注重强化“两个结合”,坚持做到基础建设活动与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相结合、与监督执法工作相结合。
三、工作措施
篇11
2、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抢抓新一轮沿江发展机遇,建立沿江一体化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加快沿江发展的五年推进计划。全年,化工、机电、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现价产值1347.56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76.7%。实施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31个,总投资171.3亿元。实现新兴产业产值312亿元,增长3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7.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千企升级”计划加快推进,企业信用贯标工作全面启动,85家企业已申报评审。新浦化学、星光发电机荣获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称号;裕廊与法国阿珂玛实施股权转让;济川药业借壳上市通过审核。
3、重大项目开发扎实推进。完善重大项目综合管理机制,坚持重大项目落户会审和绩效评估,项目质量、效益和进度稳步提升。参与举办上海招商会和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达127.7亿元。完成技改投入221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投资223.62亿元,同比增长23.5%。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4个,总投资349.6亿元,同比净增12个和82.77亿元。其中,1亿美元或7亿人民币以上的项目22个,总投资256.36亿元。竣工项目20个,总投资98.7亿元,预计年可新增开票销售120亿元、利税10亿元。重大项目的总量、规模、质态均创历史新高。
4、节能降耗力度持续加大。围绕全年节能目标,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知识电视大奖赛等活动,强化节能降耗宣传造势。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关,健全能耗统计监测制度,定期通报全市和重点耗能大户能耗指标,推动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共对22个新上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和审查,限批4个。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小化工企业整治力度,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43台(套)、落后印染产能1000万米、铁合金1.2万吨、铜冶铁1.1万吨,关闭小化工企业4家。完成节能技改项目42个,实现节能量5.2万吨标煤。
5、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全市净增个体工商户5134户;净增私营企业1614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1232家;净增注册资本105.63亿元。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利税142亿元、利润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5%,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推进转型升级,增强企业集聚能力。一是研究出台政策意见。制定出台了《市千企升级工作目标》、《2013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并细化目标,落实责任,有重点、有部署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强化行政推动。通过政策倾斜、考核激励等,切实引导和支持市“334”企业做大做强,先后组织永昇、南极、爱舍、等企业参加第17届“西洽会”、“产品万里行”合肥、香港、上海等地的展览展销活动;组织等重点骨干企业争创行业首企活动;组织金泰堡公司、华骋科技公司参加省举办现代农业装备产业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会,引导2家企业与省内外农机生产企业配套合作,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发展能力;组织企业参加“吉林-经贸合作交流会”,鼓励企业引进来、走出去。联合日报社推出专栏《进企业、看转型》,系列报道济川药业、集团、泰隆集团等十多家推进转型升级工作卓有成效的重点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转型升级的企业典型,引领带动全市“千企升级”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积极推荐申报,市黄桥工业园区被省命名为省提琴产业中小企业集聚示范区,科技孵化园被省评定为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古溪机电园被评定为中小企业创业重点培育基地,兆胜的低低油冷却系统、永昇的矿井用移动式防爆制冷装置、亿尔的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装置等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装备。四是在经济运行监控上求突破。突出抓好“334”企业的运行监控分析,经常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深入工业企业进行调研,对重点企业开展了“问卷式”调研,通过各类调研,及时对企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举措,受到企业的认可。突出抓好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等钢性指标,每月组织对重点园区、乡镇和重点骨干企业开票销售、入库税收指标进行同比、环比分析。针对月度指标波动情况,及时对同比、环比下降的乡镇、部门和重点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分析材料报市有关负责人。五是扎实服务技术创新。围绕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指导帮助泰隆减速机、常隆农化、扬子医药、金江化学、泰来减速机等企业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资料,2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8家企业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7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复评。定期组织企业申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推荐高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参加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展洽会,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广泛推广应用,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品市场,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六是力推工业信息化深度融合。组织开展5.17电信日广场宣传和信息化政策解读活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波瑞电气、维凯高分子分别被认定为省级深度两化融合企业,远大家私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深度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组织开展星级“数字企业”培训和创建,2012、2013连续两年星级数字企业总数在泰州大市排名第一(2013年亚太泵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五星级“数字企业”,华诚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四星级“数字企业”,泰星等35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数字企业”)。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开展软件产业业务知识培训,全市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11个软件获得软件产品认定,为历史之最。同时,积极开展示范企业(村)建设活动,电信分公司的五里墩信息化建设项目、广电网络传输公司的广电智慧城市工程项目被认定为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项目。
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今年来,我委一是高效服务项目审批。坚持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全力以赴做好项目核准备案工作。对本级权限内的项目,指导帮助完善资料,手续齐全,随到随办;对上级权限内的项目,主动对接,全程帮办。年内共办理备案(核准)项目41个、办理进口设备免税3项,落户预审项目43个。二是全力服务重大项目。配合泰州市经信委及国土局、环保局、统计局、人行在经济开发区组织召开5亿元以上项目企业座谈会;采取单独督查、部门联合督查与市委市政府全面督查相结合,组织重大项目“回头看”等督查活动;经常深入项目现场了解达产达效、实施进展和开工准备情况,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从而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的快开工、快竣工、快达效。三是定期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活动。配合纪委效能办,按季度收集整理上传泰州市转型升级“双百”工程18个传统产业升级项目佐证材料,并做好半年、年度考核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对国家、省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的督查活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对存在问题加强整改落实。治宇、亚太、泰隆等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省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情况较好,基本达到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其中济川药业的川芎清脑颗粒生产线扩产改造项目和亚太泵阀的高效节能型潜水贯流泵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3、推进节能降耗,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强化节能降耗宣传造势。紧紧围绕“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的主题,组织少儿节能书画、书法作品竞赛活动,在城东工业园举办节能新技术推介会,对市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虹桥工业园区低碳城镇化建设“金太阳示范工程”的经验和做法、市淘汰落后产能力促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进行了电视系列报道。二是组织开展重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对全市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32家企业进行现场辅导,宣传国家节能项目、高效节能工业产品和淘汰落后用能设备财政补贴政策,对照国家淘汰目录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现场监察;8家企业推进自愿清洁生产审核;9家企业进行能源监测;8家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对8家重点企业开展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现场抽查考核。三是切实抓好项目评估和节能项目实施等工作。共对22个新上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和审查,限批4个;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2个,总投资额8.34亿元,节能量5.25万吨标煤。四是切实抓好综合利用和淘汰落后工作。对13家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复审),新增2家;淘汰印染产能1000万米、铁合金1.2万吨、铜冶炼1.1万吨;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43台(套)。五是认真做好有序用电工作。按照企业税收贡献率,科学制定迎峰度夏方案;实行错峰预警分级管理,落实了各预警等级情况下的错峰用电计划,确保全市高温季节有序用电、安全用电。六是切实加大对“五小”化工整治力度。年内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4家。
4、开展系列活动,力克企业发展矛盾有效化解。一是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服务行”、“服务企业直通车”活动。组织开展以送政策、送建议、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到园区、到乡镇、到企业的“五进五送”活动。组织开展将国家、省今年出台的最新扶持中小企业政策解读活动;每季分组组织对各园区、乡镇、市“334”企业及产业龙头企业和部分小微企业进行工业经济运行、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在调研中坚持做到了解情况与帮助指导相结合,分析问题与破解难题相结合,送政策与解读政策相结合,并跟踪了解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情况,指导企业科学判断发展趋势,及时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切实解决企业面临发展难题,受到了企业的认同和肯定。二是着力开展破解难题活动。针对企业融资难。今年以来,一方面,组织开展了三次政银企融资服务和个性化金融超市融资活动。融资对接项目共50个,协调贷款额10.12亿元;联合市农商行开展了金融超市走进黄桥(东部乡镇)融资服务活动,共达成贷款协议1.1亿元;联合市人行组织了金融超市走进红星美凯龙专场活动,与100多家商户达成融资意向9500万元,现场签约近1000万元;会同泰州人行、中行、交行、南京银行对城区4家工业企业推荐股权融资、短期债券、应收帐款等直接融资工具,开展个性化的融资对接活动。另外,还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了泰州市金融论坛、经济金融形势报告会、工业重大项目融资储备会等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项立项,争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今年先后帮助泰来减速机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省高成长企业;帮助友诚数控等2家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帮助亚太泵阀公司申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帮助施美康药业、黄桥园区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精心组织企业申报2013年度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分4批组织专家分别对28个项目进行了专家评审,并上报省经信委。上争项目的申报到位,将为企业生存发展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作用。针对重大项目用地难,帮助项目企业争取“点供”土地,保证了部分重大项目的顺利落户和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召开了高标准厂房建设推进会,全年新增标准化厂房面积35万平方米,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用地难题。同时,针对重大项目推进中的拆迁、用电、用水等突出矛盾,适时召开协调会办督办会议,有效化解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制约瓶颈。针对企业负责人迫切要求提升能力的问题,我委组织全市部分“334”企业主要负责人赴重庆考察学习,帮助企业开拓视野,坚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市百企升级总裁高级研修班”每个月正常开班;组织33家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在泰州市举办“省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建立市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资料库,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泰州市经信委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先后组织5名企业负责人赴德国考察学习,10名新生代负责人到北大培训学习;100名负责人参加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讲座等。三是利用中小企业服务网站,为中小微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为适应中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开设的中小企业网站,着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工业经济、产业集聚、招商引资、技术改造、项目上争的重要通知、活动、信息等,为本市中小微企业搭建起推介产品、人才交流、资源优化、资源共享的有效平台。总之,通过我委一系列的真情服务,积极打造“贴心帮扶、暖企服务”的服务品牌。
三、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
1、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工业我市经济的主要支撑、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长期坚持,丝毫不能动摇。我们要实现“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实现工业的跨越发展;我们要提高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抓工业经济的能力;我们要创新突破,首先要突破工业经济的难点,在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上走出新路子。全市上下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工业经济规模大提升、结构大调整、质态大提高。
篇12
对于民生银行的业绩成长,董文标有足够底气:2012年民生银行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与中国股份制银行龙头招商银行的收入差距已不到10%,跻身今年全球500强企业行列。2013年一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88.77亿元,同比增幅15.35%,同期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08.5亿元,同比增8.7%,两家的差距已不到7%。在业界人士看来,中国股份制银行的头把交椅,或在这一两年间易主。 过去几年民生银行搞事业部、分行转型,都是在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其他银行模仿和复制民生银行的做法时,董文标又带动民生银行进行新的探索。他确信,全球银行业的历史性重构,将给不断拓展竞争优势的民生银行提供最大的发展机会。
多年来,董文标对民生银行的基因充满自信:它基于市场需求而生,从一开始就身份独特。在长期处于管制的中国金融领域,民生银行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主要由非公有制公司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这注定了民生银行不同寻常的生存和发展轨迹。
董文标自称赶上了最好的时代,2000年他担任行长后,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均快速提升,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等多项业绩指标名列同业前茅,在中国银行业异军突起,市场宽度超乎许多人预期。
在董文标看来,民生银行的业绩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2012年末,其不良贷款率为0.76%,2013年一季度末,其不良贷款率没有变化,在银行业中表现中上,甚至优于部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同时,过去十多年来,民生银行率先推行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改革,并率先启动事业部制改革,为同业提供了不一样的结构创新范例。今年5月,平安银行悄然启动事业部制改革,具体操刀改革者,正是董文标的旧部,民生银行的经验事实上在银行业界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与金融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银行业竞争新格局,民生银行能否实现快速发展并保持风险可控,如何在推进结构改革时确保平稳过渡,外界亦存在疑问。但在董文标看来,始终致力于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是股份制银行做大做强的命脉所在,这其中可能存在的创新弹性与市场宽度,令民生银行管理层深为着迷。 追求回报是天然轨迹
七年前,董文标开始了从民生银行行长向董事长的角色转换。头衔变化对他的影响并不明显,他声称,其使命与挑战始终清晰:为民生银行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回头看,1996年民生银行创建时,其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健全,时任董事长经叔平同时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后来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有很多公务和社会活动。于是从2000年担任行长开始,董文标“实际上就承担了一部分董事长的职责,同时也是民生银行的主要决策者”。2006年他成为董事长之后,内部看法是,民生银行的业务还是由他主导。用他的话来说,“我一直是董事长兼CEO的双重角色——既要管大方向,又要管具体业务。”在外人看来,这似乎令行长洪琦颇为尴尬,但董文标和洪琦多年来的默契配合,打消了诸多猜测。
在总揽公司决策和执行的同时,董文标近年来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制度,须进行革命性转变;二是业务,通过产品创新解决问题。
他相信,追求股东回报是民生银行的天然轨迹。民生银行筹集的资本是民营企业赚来的血汗钱。因为赚钱不容易,所以股东们有明确而迫切的回报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天然的制度约束:民生银行必须为股东带来高额回报,如果你无法带来利润,或者是带来的利润过低,没有这些股东自己经营企业产生的利润多,股东们宁愿把民生银行的股份卖掉。
2000年董文标就任行长之初,民生银行的股东回报并不好,那一年的净利润仅为1.46亿元,而且没有足额拨备,银行总资产规模不超过700亿元。他回忆称,作为新任行长,那时他参加董事会总会感到艰难,为此他曾半开玩笑说:“开一次董事会就像上一次刑场。”
压力之下,董文标将追求股东回报作为民生银行发展的首要目标。他下定决心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为股东带来更好收益,改变开董事会窘境。
经过仔细筹划,董文标为民生银行确定了“超常规”的发展战略。当然,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金融家,他没有忘记给这个发展战略加一个前提:控制住风险。 风控并非发展障碍
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超常规发展,董文标认为首先须进行制度革命。按照民生银行此前的制度,高速发展和风险控制融为一体,在组织架构上往往是一个人管,这就难免会出现问题:这个人往往为了追求速度而把风险作为代价,最终会威胁股东利益。
为此,董文标说服民生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从2001年开始,所有行政高管从审贷委员会退出,将审贷委员会变成一个专业性委员会。同时,审贷委员会建立一个独立体系,从总行到分行,行政高管不允许干预审贷委员会的工作,分行审贷委员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由总行发工资,实现垂直管理。
仅一年时间,此举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999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8.72%,到2002年底就降到2.04%。2003年,民生银行向九家分行派驻独立评审机构,未派驻机构的高风险业务,一律上收总行。
将审贷体系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会打乱原有组织架构和权责格局。但董文标认为,化解这一阻力的关键是重新架构对资金的控制权,即改革审贷制度。
多年来,银行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贷款权上,因此独立审贷制度在推行之初,遭到行政高管们强烈反对。他们质问董文标:“这个审贷委员会究竟是议事机构还是决策机构?如果是议事机构,那他们没有决策权;如果是决策机构,董事会没有给他们授权,那它算什么?”
尽管内部阻力巨大,董文标却认为非改不可。他回应质疑者说:“你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他强调,行政高管的职责主要在于制定战略、设计规则、组织团队,不能与审贷职能混在一起。行政和业务一定要分开,这是控制风险的第一步。
除了推行审贷委员会,此次改革的一个衍生问题是问责。董文标说,在改革以前,分行行长是审贷委员会的主席,对风险负责。改革之后,分行行长主要是行政领导,不能管信贷。一旦出现风险,做业务的审贷委员会是风险的第一责任者,而分行行长本应组织好、管理好、协调好、领导好,如果出现问题,他虽然不是主要问责对象,也要承担责任。董文标对分行行长们说:你不做,有人愿意做;你不适应,那就逐步去适应。
虽然外界一再质疑民生银行所奉行的超常规发展战略,担忧其风险的可控性,包括在票据等具体业务领域,民生银行的拓展速度与市场宽度亦引发争议,但董文标强调,在打造好控制风险这道“长城”后,民生银行等于拥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若能同时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黄金期,必将实现加速成长。
事实证明了董文标的预见性。2000年末,成立不到五年时间的民生银行资产规模600多亿元,之后民生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董文标担任行长之后的五年时间内,民生银行总资产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 如何自我否定
2006年接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后,董文标提出“调整提升”。因为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在短短几年增长近10倍,“超常规”发展模式已不合时宜,到了调整体制、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
为此,他在民生银行内部力推事业部制和分行转型两大战略。但该方案一度面临强烈反对,内部反对声甚至高过外部。董文标选择了坚持自己的理念,因为他看到,民生银行此前快速发展的业务模式,与国有四大银行并无本质区别,而民生银行在资产规模上远逊于这些银行,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走是没有出路的。
民生银行从2007年开始推行事业部制时,内部许多人认为这是“瞎折腾”。董文标说,当时民生银行发展势头良好,但他深知这不是来自民生银行的独特优势,更多是因为民生银行搭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当便车不再便利,民生银行必须转变原有发展模式。
董文标发动的“调整提升”改革,首先是推行事业部制。所谓事业部制,就是把高风险业务由“总行和分行两级管理、支行一级经营”的模式,转化为“事业部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模式;其次是突出专业化,细化业务分类。
民生高管层在经讨论后认为,高风险业务包括几项:一是房地产,这是全世界公认的高风险业务;二是能源,比如煤炭、石油、电力以及风电等新能源;三是交通,比如高速公路、海运、铁路等项目;四是冶金。为此民生银行设立了地产金融事业部、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和冶金金融事业部,实行专业化经营。而此前这些业务集中在分行,且贡献了分行利润的一半左右,现在剥离出来划归总行,一些分行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董文标的信心充足。他认为,经过七年发展,民生银行有较为强大的规模和实力,这是改革的基础;同时,事业部制并不是新事物,在国外银行业被普遍采用;此外,民生银行真正的公司价值就是要走通这条路,因此一定要下决心“折腾”;他还有底气的是,民生银行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确信能说服他们和他一起改变。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基本准确。董文标事后总结说,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其他多数银行可能都做不了,因为民生银行充满新生活力,对变革有较强的理解、接受和适应能力。
一旦多年坚持下来,事业部制改革对民生银行产生的影响随即显现。首先是行业资源整合带来效益集中。比如煤炭行业,民生银行现在是中国煤炭业最大金融服务商,山西、陕西、内蒙古和贵州的煤炭整合金融服务主要都是民生银行做的。民生银行也因此拥有了一批专业化人才。有些年轻人在民生银行能源金融事业部工作了四五年,拿出一块煤炭一摸,就知道热量多少,什么品级。民生银行在各个领域都拥有专业化人才,这些专业化人才成为行家里手,能够更好地识别行业风险。
董文标也曾反问:这些业务都堆积在一个支行会怎样?一个支行多则50人到70人,少则20人到30人,三分之二的人在后台运作,只有三分之一做销售,要他们同时开展房地产、煤炭、电厂等行业的金融服务业务,风险会更大。
若按照业务模块重新整理企业架构,最难的是如何避免业务分散、各自为战。董文标说 “一把抓”的经营叫做井底之蛙,事业部制才是统揽全局。民生银行将业务按行业分条线模块,在全国统一布局,从而跳出了“井底之蛙”的陷阱。
坚持数年改革之后的民生银行再做业务,实际上做的是产业链金融服务,首先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对冲掉风险;二是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提升客户黏性,比如煤炭业,民生银行做的报告比企业自己做的还要完善,将挖煤、炼煤、销售、运输一条龙的产业链做出来;三是民生银行做贷款时将产业链中各种金融产品合并起来做,成本大幅下降。 “小微金融”藏锦绣
随着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改革基本完成,各分行经营重点也在变化。
原来分行像是一个“筐”,多数业务往里面装。转型后,民生银行各分行主要做四件事:首先是小微金融;其次是区域特色,即找出所在区域特色行业并根据特色设计商业模式,然后推出基于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第三是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第四是私人银行业务。
选择小微贷款作为转型后分行的经营重点,董文标有多方面的考虑:民生银行从2000年到2007年的高速发展,建立了一个漂亮的空中楼阁,但是它没有落地,基础并不扎实。
同时,民生银行像招商银行那样做零售银行业务,办一卡通,也不现实。因为做零售银行一需要有足够的机构网点,二需要有大规模的团队,招商银行有近2万人做零售银行业务,而那时民生银行只有约3000人做同样业务,因此只能选择小微企业作为民生银行的主要客户。
董文标认识到,通过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008年6月,董文标决心进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蓝海,并于2009年2月在全国性银行中率先推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这四年多时间,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业绩令人瞩目,到今年5月末,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700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万亿元,小微企业客户超过120万户,这个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创新:2011年民生银行推出小微金融2.0提升版,强调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2012年启动小微金融专业支行建设,组建服务小微企业的城市商业合作社。
董文标算了一笔账:如果民生银行用五年时间,积累300万个小商户,其中贷款户80万个到100万个,产生8000亿元的小微贷款规模。这300万个小商户将形成一个坚实的基础,把民生银行业绩的空中楼阁落到了地上。
篇13
“民营银行解决不了温州融资难题”
3月1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目前已经选择一批民营资本共同参加第一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将采取共同发起人的制度,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2家民营资本。
在5家民营银行中,温州占据了一个半:温州本地企业正泰集团和华峰集团共同发起组建一家;温州籍企业家创办的均瑶集团将与复星集团共同设立一家。
“我原以为(设立民营银行)只会允许温州金改试验区先行先试,而最终结果是全国各地开花了,但这也超出了我的预期。”温州理财师协会、金融家计划的发起人陈曙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陈曙认为,如果没有两年前在国家层面设立温州“金改”特区,民营银行的改革推进就不会这么快。如今各地纷纷组建民营银行,正是“沾了温州金改的光”,“当初温州各界在设计温州金改时,就已经把设立民营银行作为温州金改的主要内容。温州民间资本雄厚,而民营银行的区域性和草根性有利于其服务更广泛的金融消费者,促进银行业的包容性发展”。
但具体到温州正在组建的首家民营银行,陈曙认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温州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仅仅依靠一家民营银行是无法解决的。而除了民营银行外,温州更需要综合性、多样性的金融业态。比如引进私募创业基金、股权基金等金融体,才能逐步、 彻底解决温州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再议危机根源:
是金融过剩,而非金融短缺
“温州人一直有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我们一直走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前沿,温州就像中国经济的温度计,这里发生的任何现象都比别的地方早,本轮温州以房地产暴跌为表象的危机,接下来在国内其他地方也会发生。”温州经济部分泡沫正在破裂,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温州经济来说,最大的“雾霾”是温州的金融环境,“温州企业的借贷危机还没有完全化解。”
2011年5月,温州市政府请华尔街投资家刘君博士来温州做演讲。
演讲结束,陈曙开车送刘君去温州机场,他特地把车停在机场所在的永强镇,指着城区说:“刘博士,如果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话,这里就是一个发源地,请你记住这个地方,这里叫永强。”
永强镇,位于温州市龙湾区。这里聚集了合成革、不锈钢等生产企业,曾经是全国闻名的皮革和不锈钢生产制造中心。2011年前后,永强流行着一段顺口溜:“我的家乡在龙湾,有个地方叫永强;远看永强像天堂,近看永强像银行。”——银行,即指永强盛极一时的民间借贷。
“以前人人都做实业,但在2011年前后,人人都涉足‘高利贷’——所谓的民间资本游戏,地上、地下的钱庄就有3000多家。”陈曙向本刊记者回忆说。
据201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占温州全市银行贷款额的20%。
温州中心支行当年二季度的调查显示,民间借贷参与规模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依据该调查,当时温州已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
“有一个说法是温州民间资金有6000亿,也有说一万亿的,但这些也没有调查依据。但总体来说,比官方公开的1100亿要多,但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庞大。”原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回头看,多数温州企业家认为,正是金融过剩而不是金融短缺,造成了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民间借贷本身为大型银行外的金融服务的补充,其集中爆发的原因正是因为银行银根宽松之后突然收紧的结果。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引发机制是2008年之后急剧变动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双重叠加的结果。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民营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执行院长王莲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温州爆发危机的原因除了人性的贪婪外,也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关。之前的政策太宽松,很多企业以发展实体经济的名义去贷款,钱很容易就可以拿到手里,然后便被用作自己的高风险投资。但后来政府政策一紧,于是就出现了问题。”
“就像在房间里一会儿给你开冷空调,一会又开热空调,你不感冒也会打个喷嚏。”王振滔认为,政策缺乏连续性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不正常也直接引发了企业危机,“没有一家银行会给企业雪中送炭。银行对一般的企业都只提供短贷,很少有长贷的,最多也就贷一年、半年。而我们企业的项目很多都需要三四年才能完成,有的时间更久,一年的短期贷款怎么能支撑项目的发展?而且国家政策一旦有变动,银行就收紧银根,更不愿意为企业雪中送炭了。”
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认为,除上述外部原因外,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源,正映射出温州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危机的爆发与早几年温州企业过度投资也密不可分。
马津龙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制度根源就是我们现在半市场、半计划的经济环境中,一方面是民营企业,一方面是垄断企业,这种制度的安排,必然会发生碰撞。如果制度上不做改革或调整,在温州发生的危机也会在其他地方发生。
马津龙强调,不能因为爆发了危机就否定民间借贷本身。在他看来,温州民间借贷并不存在普遍的“高利贷”现象。“就存贷利差来说,国有银行垄断造成的极低存款利率基础上的较高贷款利率,才是真正意义的高利贷”。
“金改”无突破?
2012年3月,温州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两年过去了,一些温州人对“金改”越来越持质疑态度。
在他们看来,首先,温州“金改”并没有对化解危机、改善企业融资起到直接作用。
“金改”后,温州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4月26日成立到2013年12月31日,该中心累计成交额为10.08亿元。
作为探索温州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的试点,许多接受采访的企业家认为,这一平台所起的作用有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解决,甚至融资更困难了。
据记者了解,温州“金改”以来,在各项改革政策没有完全落地,很多改革措施还在酝酿之中的情况下,温州的融资环境正在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一方面,原本就信用较好、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融资环境更好了;另一方面,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化了,融资的难度更大。
温州以间接融资、短期融资为主的金融特点,本身就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也给了一些机构追求短期追高利的机会。而这一现状并没有因为金改带来实质性的改观。
其次,一些企业家认为,目前,温州的金融环境并没有因为金改而发生实质突破。
在被批准为“金改”试验区之初,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曾描述过一幅“金改”蓝图:1000万元以上资产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投资小贷公司,村镇银行50万、100万、2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可以进入产权交易,普通老百姓有5万、10万就可以投资政府基础设施。
“金改”后,温州寄希望温商回归能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保险总部机构、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
温州金融办官员也曾对媒体表示:苍南县联信小额贷款公司转苍南联信村镇银行的申报材料已经完成,等待上报;民企发起的信托公司、融资性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民营企业发起、银行参股设立的村镇银行也在积极推动中。
但据记者了解,这些项目大部分仍停留在材料申报、“积极筹备”阶段,并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在得知温州“金改”试点的消息后,陈曙和合作伙伴就向温州金融办、温州市政府申报成立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希望能够为温州本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一年后,他们得到了温州市政府的回复,让其继续向省政府提交申报。二次申报后,至今没有回应。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两年来,银行一家都没有批下来,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到现在只有两家,这些只是小玩意儿。”2014年2月,王振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抱怨说,“为什么叫金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就是要允许犯错。金融改革就是要从民间开始,应该允许温州充分尝试,温州如果犯了错,如果失败了,其他城市也就不会再犯了。我们愿意为其他地区去找寻出一条路来。”
温州本地人士呼吁,温州金融改革下一步要着力解决对上市企业的培育,同时,设立一些市场机构,把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也纳进来,使民间的实体产权,包括股权能够和民间资本进行对接,融通民间资金的一些需求。
“温州作为一个全国的金融改革试点,行政的权力却很小,无法做创新,也注定将来走不远,落入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陈曙分析说。温州在政府效率以及金融人才方面,都存在先天不足。由于金融人才的匮乏,温州对于金融产品配套研发的环境也未成熟。“打个比方,如果美国金融领域的人才是博士生、香港的就是硕士生、上海的是大学生,温州的连小学生都算不上。”
温州经济言底尚早
法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星认为,这场危机对温州经济将产生不止10年的影响。温州的危机将持续。“温州原来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现在被互联网经济冲击得一塌糊涂。”
温州引以为豪的联保模式,现在没有彻底走出困境。很多知名的企业为此而抛弃原先的企业壳资源,因为旧的壳与原先联保的关系还不能划清。所以目前温州经济还看不到底。”陈曙认为,温州的房价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