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现状分析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以500多家中小企业的IT人员为对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云计算模式知晓率达80%以上。其中60%的中小企业倾向于尝试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服务类型,52%的中小企业则偏好软件即服务的服务类型,但由于产品成熟度相对较低、网络宽带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采用平台即服务(PAAS),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未必不如IAAS和SAAS。根据金融业等一些行业的观察,他认为PAAS模式极有可能率先在互联网行业实现突破,并逐步实现平台专业化、服务全面化。云服务技术正日益发展,IAAS与SAAS已出现交融趋势,相信选择混合式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会日益增加。从产业特点来看,目前在国内云计算供应商呈现出SAAS“仍无巨头”、PAAS“逐步成长”、IAAS“群雄并起”的局面。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基础应用平台,其良好的弹性支撑能力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大显身手,并渗透到相关的垂直行业。
2.2应用优势分析
(1)云计算能够满足中小企业最小成本原则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成本费用主要有前期咨询与规划费用、相关软硬件的购买、网络建设费用及后期的维护升级费用等。由此可见在购买及开发、维护的整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及人力支持。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关软硬件运作平台、前期运行和后期维护等均由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提供,企业只需一次性购买项目实施费,在需要时租赁软件服务费就可以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从而大大降低其实施成本。
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人员权限等限制,而在云计算模式下,会计信息化系统只需借助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处使用其所提供的服务。同时,只要网络连接,中小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各自职能的办公并实现职员间、业务间的交互功能,从而使得不同地域的会计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协同操作,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运作效率。
(3)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需求是日益变化的,同时,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使得传统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云计算模式具有迅速、富有弹性的提供服务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灵活的自定制服务及在线开发平台(PAAS)按需定制相应软件以满足企业灵活的业务需求。
(4)云计算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现状
在云计算模式下,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大型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咨询及最新技术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及会计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此外,云服务供应商在互联网开放性及共享性的作用下其行为受到大量用户的监督,这将会使其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打造更高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3、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3.1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用户认知不足
首先,中小企业需要知道自己选择的云计算提供商能够提供什么,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使习惯于传统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他们适应在线会计软件应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次,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偏少,管理层观念上通常具有控制欲,对于云计算模式下的在线共享平台较为排斥,尤其是在近期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愿意在别人的网络服务器上存储本企业的财务数据等相关核心数据信息,而这却恰恰违背了云服务发展的初衷。
(2)云计算供应商的技术问题
由于云计算模式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因此云计算供应商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与规模经济的效应降低其提供相关服务所需的成本,并通过大量用户来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然而,供应商若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综合分析用户需求来提供一个真正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云计算模式下供应商需提供的不再仅仅是定制模式,而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不同行业业务需求的具有适应性、灵活性的系统服务产品。
(3)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安全性问题
云计算模式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存在的,但云数据泄露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一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报告指出,目前87.5%的用户认为影响企业使用云服务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其安全性。云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在云计算模式下,应用程序和重要数据完全透明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导致潜在的病毒或非法程序攻击风险;其次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第三方云服务供应商的中立态度和公信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能否放心交付自身核心信息资源。因此,云计算模式能否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问题能否得以解决。
3.2云计算背景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应加大云计算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认识水平。
中国会计学会第十二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主题就是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影响会计信息化,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会议中程平提出希望在大数据时代,能有更多学者在这一领域发表更多更高水平的论文,云服务供应商能开发更多展现自身优势的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会计信息化服务。在会议精神下,许多企业逐渐接触到这一领域,相信在更多学者的研究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这个领域。
2)云服务供应商应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
针对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及不同业务需求,云服务供应商应加入快速的软件研发模块,为客户灵活运用相关服务提供保障,使中小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需求随时调整与之相符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功能和服务。
篇2
(二)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既有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有对信息技术较为精通的人才相对较少,财务工作者对信息资源规划整合的能力都相对较低,因此相对难度将较高的会计信息化处理方案难以有效的实施;很多企业对会计工作者进行操作会计软件的培训,忽视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但是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使得系统的各个板块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对会计信息的整合力度不够,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会计信息化要求传统的会计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会计信息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点,由此必然会给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隐患。例如记录会计数据的磁盘很容易被外界窃取,对于一些电子数据是否被外界修改也难以及时判断,这给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过度的依托于网络环境,难以保证会计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会计信息的网络披露安全性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信息保护软件,企业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攻击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随意的遭到破坏,不利于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企业的管理系统尚未与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结合
企业在开始设计信息系统时缺乏统一的规划,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是分别设计和建设的,从而各个系统只能得到其系统内的信息,对于与其相关的其他信息不能及时的进行了解与掌握,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企业进行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的各个板块不能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等业务进行有效的网络链接,导致相关的信息数据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应用与共享,从而从整体上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发挥。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信息化的理念
企业必须要强化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管理层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的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管理,能够摆脱传统会计管理模式下单方面的对财务信息进行管理而忽视企业整体全局的管理,因此,必须要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认识,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财务部门是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的部门,因此会计信息化的程度对企业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有对会计信息化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后,才能更好的协调和配合会计信息化的工作。
(二)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影响,复合型人才缺少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复合型人才数量。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会计人员更多的参加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把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转化成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人才;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调动社会以及高校在内的各种培训力量,为社会打造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队伍。
(三)采取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应用较为普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高科技的网络犯罪,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会计信息被偷窃以及更改等不良现象。因此,国家必须要制定严格的详细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对会计信息化产生威胁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犯罪活动,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维护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对电子的会计数据进行及时的复制、进行定期的检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采用信息加密的防火墙技术,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进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安全。
篇3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在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软硬件的本身、网络通讯的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的各项问题,主要是和管理准确的结合。会计的信息化主要关于企业的业务的流程和组织的结构、管理的制度、管理的流程等各系列的问题。同时,企业必须准确的根据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要求,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论,并使管理业务的流程和管理会计的核算进行准确重组,从而建立与之相似的管理制度。
(三)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当前,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关的人力的资源,会计的信息化各项应用低,对许多的企业中的会计的员工来说,会计的信息化作为新鲜的事物,会计员工对会计的信息化的软件了解不够,使用功能的不全面和使用的不当。社会认识与观念的偏差、缺乏保障的机制和我国的用人制度的方面一系列的问题,让中小型企业难以吸收信息的技术、会计专业的技术同时能懂企业的管理复合型的人才。
(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成本高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不管购买商品化的会计软件,还是进行定点的开发模式来实施会计的信息化,都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上投入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引进的经济效益不会是立竿见影,在后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各项维护费用。
(五)中小型企业主次不分,会影响战略的全局
信息系统完整的运营维护十分复杂,企业各自的人力有限,我国内的各个软件的公司不能做到随时对企业的维护,同时,企业的个性化的维护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主要的精力放在并不擅长的维护系统运行上面,进而分散了企业的主要注意力,改变了企业战略的全局。
二、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主要作用
(一)增强了企业的监督管理的职能
会计的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网络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开化和大众性的特点,社会的公众和企业的其他部门通过直接调查企业和网络在线进行访问企业的会计的信息,从而加强了会计的信息的透明度,有效地减少了会计业务中的“黑箱”操作,加强了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强化会计服务、管理、监督各项职能。
(二)简化了会计的流程
电子计算机有十分强大的运算的功能,网络的环境下,大量数据能够实现在线的输入和业务的信息进行实时转化,节省了在手工的方式下使业务的资料输入到会计的账簿过程,从而使会计的核算后变成实时的核算,使静态的核算转变为动态的核算。信息的使用者就会随时随地知道企业的各种信息,同时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三)更加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各项信息支持
网络的环境条件下,对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使财务的业务十分协同,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中的生产经营的活动的信息采集各点同时加入企业的信息网当中。企业使用完整的会计的信息进行监控资金各项运营的情况,进而改变了企业的投资各类方式,进而加速企业的目标使效益和资本的最大化。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完善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策略
(一)关于政府的方面
1.需要构建新型的会计的信息化的一系列理论体系。会计的信息化会对传统的会计的实务与会计的理论造成全面和深刻的影响,需要适应当代信息化的各项需要,同时改变传统过程中的会计的理论,并且重新整理会计实务的流程,这是会计的信息化中并不能避免的各种问题。
2.需要建立完整的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体系。我国以及世界会计发展新兴的领域中,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电算化在技术方面上不断地延续。必须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环境与之相适应的和新型的会计的思想,与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修正、改进、摸索的过程当中。从而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同时需要立法相关的规范。
3.加快会计的信息化的教育的相关力度。中小型企业由信息、物资、资金以及人员组成的各项系统,然而人在会计信息化中起着的决定性的因素。对于具有高的素质会计员工,对于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十分重要。我国需要应用各种形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人员的素质。包含以下方面的考虑:第一,高等教育当中,加强会计的信息化和现代的信息化专业的教育的相关力度。第二,加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人员培训力度。逐渐建立的经营的管理的人才库中,更加有效地加强我国企业总体的经营水平。第三,加大中小型企业中职工的各项培训。应用高等职业的教育、中专与技校、职业中学等不同层次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为中小型的企业培训会计的信息化的人才和提升会计的信息化整体的水平。
(二)软件开发商的方面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同时开发功能强大的专家的系统与会计的决策支持的系统。必须在符合国际与多国的会计的准则、多币种与多语言的各类情况下,从而提供国际可比性的会计的信息,进而满足各类企业与国际的竞争需要,需要最大的限度做到各种数据的共享。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方面
1.会计的信息化很快进入企业的信息化当中。大中型企业在会计的信息化过程中,不应该局限在企业的财会部门,需要立足在整体企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相结合来进行。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整个企业从而独立实现。管理工具中出现,会计的信息化不仅财会部门相关工作,也是整个企业当中信息化的工作中的重要的部分。
篇4
(一)ERP中预算控制系统的应用问题
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中很重要也很关键的一环,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融合也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然而,由于经验不足,ERP中预算控制系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预算实时传递与反馈、动态调整与控制方面,还没有将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在预算管理体系上,多维预算的设计与信息技术的要求还没适应;预算管理流程上,模型化的多循环编制流程还没有实现。另外,ERP中预算控制系统基本框架受电力企业战略、资源、业务规则等因素影响,未能采用模型化的预算编制循环,导致预算的准确与科学失去保证。总之,解决ERP中预算控制系统的上述问题,才能保证电力企业预算编制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二)业务流程重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引入了ERP软件并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行,但是收效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重视业务流程重组。所谓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围绕满足客户需求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ERP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功能以及信息的加工分成几大块,这与企业现存的机构设置有很大不同。ERP的应用,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蕴含着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要让ERP软件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按照这一理念来重新定位企业的工作流程甚至是部门的设置。而我国现在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无论是国情还是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都与ERP的要求有较大差异,因此,业务流程重组问题,将成为企业实施ERP软件不可避免的难题。
(三)数据准确性问题
ERP具有强大的功能,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ERP并不是万能的,客观的说,它只是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软件,一个处理数据的系统。那么,如果这个系统的使用者录入错误的数据,ERP只能回报给录入者以错误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电力企业更为明显,因为在应用ERP以前,同一个数据可能通过不用的渠道汇总提交,还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实施ERP之后,数据来源唯一,源头数据一旦出错,将造成一连串的错误。之所以成为一个影响ERP实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数据的准确录入往往被忽视,管理者总是误认为这个环节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工作,其实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需要录入者超强的责任心,更需要录入者对数据科学的理解。
三、提高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ERP的对策
电力企业虽然属于制造业领域,但是相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电力企业的经营比较特殊。首先,电力产品无法储存,产供销同时完成;产品的需求量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另外,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管理相对独立,各个环节中的资金、信息和控制存在耦合联系。针对电力企业的特性,电力企业应该积极思考,如何让ERP系统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最优化的作用,并带来丰厚的利润。总的来说,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所出现的应用问题。
(一)重视资产和资金管理
电力企业资产、资金密集的特点十分突出。因此,ERP系统的运用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资产和资金的管理。在ERP系统的支持下,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资金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基本财务报表,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资金信息数据可以实时更新,这些变化使得企业的工作流程更加简化,对资产和资金的管理也更加便捷,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必须严密关注因此带来的其他变化,对企业的各个环节实时监控,充分利用及时更新的数据,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加强预算控制系统的应用
预算管理作为连接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重要桥梁,使企业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是配置企业资源的最佳手段和方法,其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资源的分配过程。ERP系统成熟的理论为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极大地提高了预算体系的科学性,它的目标是实行企业内外资源最优化配置,以达到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对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重新梳理整合,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方便有效地实现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为了做好事前准备,更好地分配有限资源,应利用好ERP系统中预算控制系统。电力企业需要注意到预算管理模块与ERP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集成,构成了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另外电力企业要培训从事预算控制模块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该系统模块的功能,更好地为整个企业服务。
(三)更新业务流程
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之前,电力企业凭借本行业的垄断性,几乎没有竞争的压力,企业更注重的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诚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来说,仅仅注重生产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企业盈利的本领更是决定了企业占领市场的时间。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发电、输送、配电、供电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安全生产,生产的自动化也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实施ERP要求重组业务流程,首当其冲的便是企业的重新定位,而后便是按照市场的要求和客户的需要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甚至是设置机构、部门、岗位,当然,还要有相应的岗位职责以及监督检查机制。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要求已经非常迫切,也有一些电力公司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效率明显提高,工作更加顺畅。总之,要把电力企业的视野扩大到整个市场,将重心从生产转移到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等等方面。只有做好了重组业务流程这项工程,全面推广ERP系统的春天才会到来,电力企业的改革才能真正起步。
(四)增强数据准确性
保持数据准确性是电力企业应用ERP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否则会在实施过程中事倍功半,应该让基层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些数据的重要性。要知道,再先进的软件也只是软件,只是手段和工具,真正可靠的还是准确的数据。所以,ERP系统能否发挥强大的作用,取决于基层工作人员录入的数据。ERP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的准确和及时。ERP上线前的数据只要组织大量人员进行攻坚战,一般能顺利解决。但是,要保证数据实时准确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仅需要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更需要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审核制度,制度中要明确数据的关键点和检查频次,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并且在实践中磨合调整。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数据的准确性才有保障,ERP的强大功能才能够有保障。另外要注意到系统上线过程中用户的权限和角色问题,有些用户的权限过大,而有些用户的权限又过小。权限过大过小都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要根据实际岗位业务的要求设置权限,并且进行详细的审核。反复设置、调整和审核工作权限将在上线初期消耗较大的工作量。
(五)加强技术培训
ERP的使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施ERP出现故障,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是由于操作人员对ERP理解的问题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一个广泛、有效的培训能够预防很多问题,也就是说,把实施ERP的重点放在即将开始使用系统的人身上。这个技术培训最好自上而下,由总经理到经理再到各部门主管,最后是基层工作人员,因为,实施ERP系统将使得企业进行很大的变革,从理念到习惯,从高层到基层,所以要保证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明确的了解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和需要调整的地方。还有就是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侧重、有计划地经常进行,因为了解一个系统不是短时间的事,接纳一个理念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形成一种习惯更需要反复的强调和提醒。
篇5
2.建立数据库系统
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有效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处理中的重复劳动。
3.建立会计信息规范处理的相关制度
通过统一核算流程和会计科目代码,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和标准化处理。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须先应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核算制度,以便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对会计信息处理有章可循,同时,相关制度应能通过流程固化到系统中。
4.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在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既是实现会计监督企业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使之与会计信息化标准的要求及企业的内控制度相符合。企业应建立建全各类风险控制制度,特别是对会计信息化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保证及时备份和加密会计信息,对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安全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使之不受侵害,有效保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不会因为受到意外攻击而中断信息服务。
二、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与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全过程息息相关,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较强的政策性,必须要加强领导,有序推进,统筹规划。首先,应规范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其次,应组织和实施会计信息化标准;再次,对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制定;最后,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只有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才能对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通过综合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而使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2.夯实基础,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是必须。首先,企业应对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给予足够的保障,规避因为硬件损伤而不能及时的处理会计信息;其次,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购入或者是自行开发,需立足于管理的特殊需求,结合自己的业务处理特征,对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融合和软件功能的改进,而使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再次,为了保证软硬件的升级和更新,应在财务预算中,流出一定的预算资金,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3.培养信息化人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会计人才不单单要具备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信息知识,扩展知识架构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第一要义。人才是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因此施工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再教育的方式,显著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并且利用信息化培训,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的分工和职能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要求财会人员具备更加精湛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和信息化技术,只有做好团队建设,才能真正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地实施,才能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做出保障。
篇6
2.我国绝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他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4.开发技术、工具或平台落后。由于会计软件规模相对要小些,加上早期的开发者大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所以一般都选择大众化的开发工具。缺乏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企业信息化
从会计电算化中得到的启示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官,是拓荒者,企业信息化应该从它的成功与教训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制造资源规划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不能否认,国外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国内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
篇7
2.会计制度不完善
近些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操作已经发生了十分大的变化。我国目前所实施的会计制度较为落后,致使会计审计诚信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下,要求相应的会计审计人员只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而对于其道德规范要求不多,使得会计审计诚信难以在相应的规范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不断涌现,企业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企业整体道德缺失。
3.相应作业人员操作失误致使数据失真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企业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当熟练的操作相应的会计软件。但是现阶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人员自身素质较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
4.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除了上述的三点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也是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会计审计作业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会计审计人员在从事相应的财务工作时,舞弊现象会时有发生,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诚信问题。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实施相应的会计委派制度
实施相应的会计委派制度,从而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是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中,实施委派制度能够走出以往那种依附于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模式,从而提供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所有者能够更好的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达到企业会计信息对称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环境,建立健全相应会计审计法律法规,促使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道德意识的不断提升,增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完善
相应的会计制度,是解决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而要想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相关的论述。首先,在现阶段信息化的环境下,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用档案,并据此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信息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企业会计审计中的诚信意识,以及企业会计审计中整体的道德水平,促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能够不断的提升,使企业在未来社会中更好的发展。其次,应当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健全公司管理机构,并且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使企业内部从事会计审计的工作人员能够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严格执行相应的规范,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促使企业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3.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随着现今社会会计信息化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在会计审计信息化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国企业会计审计一直处于理论阶段,在相应的研究开发以及实际应用中还未达到相应的标准与要求,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中会计审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所致,因此应当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中相应的电子数据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审计和检查,加大企业会计审计软件的改善,对企业会计审计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相应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财务软件的操作水平,促使企业内部相关会计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4.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现在,会计监督并没有被绝大数人所人同,在当前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所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也不尽人意。因此,应当依据相应的法规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加大企业会计审计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尽可能的提升企业会计审计信息质量,解决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实行相应的考核体系,要求相应的会计审计制度能够严格的执行,尽可能的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整体的素质。
篇8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大师戴夫费拉瑞曾说过:成长性企业中有95%是由于基础管理没有做好而失败的。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薄弱,主要源于会计部门的制度、监督与管理薄弱。因此,完善基础管理,就要从会计信息化开始,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问题。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可以理顺生产资源,集成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信息流通,又能不断积累经验,为以后实现企业信息化提供经验和基础。
三、中小型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在近二十年里,会计信息化虽着我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普及。中小型企业普遍都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对薄弱,如内部牵制制度、薪资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产清查制度等等,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不系统、不完善的,因此其会计信息化工作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具体表现为以财务软件代替手工处理。市场上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属于小型财务软件,基本上是依据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流程来设计的,其出发点只是为了满足企业财务部门的需要,即从初始建账到录入凭证、审核、记账、期末处理,最后形成并输出会计报告另一类是在小型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整合了供应链系统,集成各个子公司的信息,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化,ERP系统如下图所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在目前是比较先进、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系统,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财务软件仅在会计部门使用,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普及,一方面,软件运算速度快,编制会计报告容易,存储方便,简化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程序,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使财会人员的工作重心由基本财务核算向财务分析转移,从而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财务软件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更详细、全面、系统,更便于查询和统计,提高了对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再者,财务软件将企业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集成,提高了企业对各基础环节的管理水平。
四、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受到较大限制,中小型企业要实现会计信息化必然会受到种种阻碍,遇到种种困难,下面就这些阻碍与困难进行探讨。
(一)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领导认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就够了;有的则企业认为,花费较大的成本实施会计信息化,就是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流通,这对提升企业效益和发展壮大企业没有太大的帮助;有的领导听说了信息化的好处与风险,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实施,处于观望态度。因此,有的企业发展起来了,管理手段和方法任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二)员工业务水平不高。一般的中小企业会控制各方面的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控制也不例外。用低成本聘请的员工往往工作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即使企业花了大价钱购买会计信息系统,整合企业资源,但在具体实施后,却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三)财务与业务相脱节。一个企业实质上是资金、信息、人力、物力等一系列资源的融合。但实际上,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不能实现融合统一。购买的财务软件通常只限于会计部门使用,导致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产生的信息不能相互衔接。
五、方法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企业员工的素质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瓶颈。企业要走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误区,就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及其他业务人员的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学习新的工作规范和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篇9
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与配合的基础之上的,但目前看来,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管理者因为陈旧落后的管理意识而忽视了不能直接为企业获得经济收益的管理部门,尤其是不能真正了解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所以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端正态度,明确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加强具体的会计知识及理论学习,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起到指导与管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对当前应用于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充分了解,避免加强会计信息化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1.2推行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
所谓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就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会计档案在调阅与信息使用方面的效率与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遗失、错漏与篡改,提升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会计档案管理双模式推行的具体方面,首先要进行会计管理软件的及时开发与应用,现在市面上的会计档案管理软件五花八门,主要有定制软件与成品软件两种,成品软件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企业一般化的管理工作需要并且在价格方面也相对便宜,其缺点是无法进一步实现功能拓展以及难以完全契合企业的管理要求。定制软件能够按照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功能模块设计,是为企业管理工作量身定制的专门化软件,其缺点是如果想要移植会表现较差甚至出现不可兼容的问题,同时会产生从设计开发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支出,所以选择何种软件需要企业通过详细的自我分析及市场定位后做出决定,但不管是何种软件的使用都应该遵从科学合理适度的原则,切不可盲目攀比、好高骛远。
1.3加强绩效管理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在绩效考核工作方面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加强。具体来说,除了需要巩固原有的在会计人员道德修养、会计工作基础实务技能方面的考核之外,还要针对会计信息化及软件操作方面进行内容增添,从而体现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际作用,在绩效考核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成绩,更要加强考核结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与被考核人员的沟通交流,及时获取一线信息,不断改革考核工作的内容及手段,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始终适应企业的具体管理需要。
2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升及全面管理质量提升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新的风险防控问题。如果无法做好风险管控,那么会计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推进的同时也将造成更大程度的制约与破坏。在会计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想要切实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我们必须在风险防控方面狠下功夫。
2.1加强监控机制建设
人为风险是指因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或者工作技能偏低而造成的数据错漏、遗失、篡改等,从而给正常的管理工作带来阻碍与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直接破坏的风险,应该加强监控机制建设,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设置以会计信息化人员风险防控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小组,通过审计人员的监管来加强对人员意识及行为的约束,在审计人员的任用方面应该推行内外结合的模式,即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才共同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实现审计工作与企业在会计人员监督约束具体要求方面的契合,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及会计信息化应用流程,确保会计信息化推广更加合理与科学。
2.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风险是指缺乏与会计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而让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从而出现管理漏洞及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贯彻职务不相容原则,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行岗位轮替制度,这样一方面能够避免长期任职同一职务而滋生利己意识的危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财务会计人员熟悉相关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帮助其形成全局意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要针对网络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保护及安全管理等级,规范网络操作的行为,加强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保养与管理。
2.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是确保会计信息化风险防控工作切实开展的重要手段,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应该包括3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建立风险防控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不仅应该包括企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信息及解决对策,同时还要在全行业范围内加大经验积累与数据收集力度,确保数据库信息能够最大限度覆盖已知风险。其次是要就会计数据信息运行进行安全、预警、危险3个等级设置,并根据不同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定期开展风险预警及管理工作成效的分析与研究,就现阶段的风险防控成绩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时对下一阶段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目标设定,这样才能确保风险预警机制始终适应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全面发展需要。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论是为了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是为了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防控力度都必须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优秀人才队伍,因为管理工作和具体操作不论制度如何严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头上,因此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现代企业的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不仅应该关心如何用好人,更要关注如何培养人。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实行新型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从职工进入公司开始就为其建立专门化的人员档案,档案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基本的工作绩效、日常表现、出勤率以及绩效考核成绩,同时还要增加人性化方面的内容,增加与被管理人员的交流时间及内容,不仅要关注他们在本职工作方面的能力与意识,更要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技能、专长及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资料收集,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队伍及工作人员,能够更合理地进行岗位调配与调度,同时也能够让工作人员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稳定他们的工作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巩固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社会由于社会意识及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机械粗糙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实际需要。通过文化建设能够让会计信息化及风险防控从制度转变为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能够通过日常的渗透及影响让企业员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何为会计信息化以及会计信息化推广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和风险,进而促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管理工作,形成管理配合、人人有责的良性环境,帮助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防控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下去。
篇10
一、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全面引入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背景之下,将我国企业以往长期存在的传统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业务模式,逐步向电子信息化,以及网络共享化的技术形态方向进行发展演化。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企业能够借由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形态的运用,确保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在全部业务部门之间顺畅有序的传递和共享,并且在充分整合运用企业内部各类型财务会计管理信息要素,以及经营业务信息要素条件下,能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稳定充分的支持保障条件。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全面充分整合我国企业现代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开展模式背景之下,实现计算机科学应用技术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业务活动之间的充分结合,并且最终建构形成具备充分开放性和高效性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复杂多变的真实性市场经营发展背景之下,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构和稳定有效运行,能够借由对企业内部现有各类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系统化、全面化,以及科学化的解读分析,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综合性市场竞争能力水平,以及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持条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我国信息化社会建设实践背景之下的衍生产物,在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背景之下,实现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目标,有效扩展了我国企业内部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要素的传输实践空间。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重视程度明显缺乏。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于全面且系统地认识和梳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之下,各类型现有财务会计数据信息资源要素的基本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系统组织实施模式、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方法、基础会计制度的影响作用,以及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基本特点。借由开展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能够明确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项目构成体系,同时还充分揭示审计业务环节切入接口,以及会计数据档案数据信息要素的基本要求,在充分满足手工会计业务操作模式背景之下,还能充分揭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有功能,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尚未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工作的充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预期效果的顺利获取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局限性。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资料、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大多对企业财务业务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业务实践技能具备较为充分的学习掌握,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均尚未实现对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性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掌握,客观上引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在自身实际具备的综合素质表现状态方面具备显著的参差不齐特征,客观上导致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人员,无法实现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技能的全面清晰认识,导致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无法保证和具备稳定且充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给我国现有企业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显著的不良影响。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调查显示,我国企业想要在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行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保障和促进各项基础性的控制和设定目标均能够顺利实现,然而,受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建设和运行会计信息化业务系统过程中,尚未建构形成科学系统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控制机制,导致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其最为充分的系统性和稳定性,给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最佳预期效果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明显的不良阻碍。
三、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
第一,切实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业务运行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借由采取适当类型的改良控制措施,改善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要借由不断改良完善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培训内容体系和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强化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从而显著提升我国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第二,切实改善优化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为确保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我国企业应当结合现有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自身基础素质建设发展现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实施培训督导,继而为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事业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的不断改善提升,创造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条件。要立足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水平,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规范性展开过程性和动态性监督管理,确保实际组织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本文择取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概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存问题,以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改良对策等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阐释,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08:134-136.
[2]梁楠.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2:8-9.
[3]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18-319.
[4]杨璐郡.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01:192-193.
[5]吕海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0,12:160+162.
[6]逯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105-110.
篇11
1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规模以及经营理念,资金状况往往比较紧张,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会计认识的不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在发展中的风险认识和控制埋下了隐患。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措施和方法对其会计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1.1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提高,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技术措施和方法的支持。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上的落后也有其客观原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式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尚未制定一个标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体系,是通过多种财务软件的通用方式和通用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由于缺乏标准,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软件的制约存在着各种社会风险认识低,其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小的影响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发展技术措施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是保证其发展的活力关键,这对于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1.2 转变观念,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将信息化技术措施和会计管理方式当前当前的主要财务控制手段和管理方式。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更好死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其发展效益的关键前提。中小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通过其在发展过程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的,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信息化道路的选择既要方向明确,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选择和力的应用措施和方法,保证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合当前企业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文化的重塑等内容,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管理技术措施,其是结合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管理控制措施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与利用。中小企业应该认真的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确保会计信息化的稳步推进,促进企业发展的正常有序进行,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
1.3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构建方案。在当前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中,是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信息的日益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采用和变换的,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中小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通过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应用,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项目的实施,一些不必要的则该放弃时就要放弃,对各种盲目的追求和照搬各种制度的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控制与改善。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上,通常是通过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的,其主要的情况分析措施有简单化和不自量力的形式,其简单化是通过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对软件应用和分析的明显不够,觉得软件套过于简单,造成认识的错数。不自量力,大企业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照着各种大型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方式和会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应用的,由于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基础不同因素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
1.4 培养或引进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当前的中小企业管理中,由于对人才应用和管理的不足,使得其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析与利用。通过对软件技术处理措施和人才管理的综合应用进行企业发展探讨。软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人才则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既要靠软件供应商的实施,更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对人才的建设措施和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其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不断的完善,发现问题的实质,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并能够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流程制度方式。
2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
2.1 严格授权。在工作中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各种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多层多渠道的方式避开风险,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要加强对站点进入控制、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沿着控制方式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工作,实行严格授权制度,通过实施权限设置和口令管理的方式,能够在工作中无人授权的情况之下对会计系统的管理十分严格,而无法让陌生人进行登陆。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避免在工作之外造成由于账号盗用出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
2.2 培养或引进有较高水平的系统管理员。站点的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数据的更新大多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来实施的,所以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岗位设置,其他包括系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拟订、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数据管理等也基本有系统管理员来完善,所以,在这个岗位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尽可能的选拔一些既技术过硬又品行端正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能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这是保证信息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和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
3 结束语
在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属于一个刚起步阶段,其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管理制度措施和管理技术方式不够完善,各种制度的缺陷造成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这不仅是政府的问题,也是人民的问题,更是企业自己的问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动其发展技术措施和发展中的管理技术手段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形式,是完善其财务运行状况,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的主要前提和基础方式。
参考文献:
篇12
2011年2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中注协行业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军在中注协行业信息化委员会上指出,信息化已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经济是否发达的新标准,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中重要的一类,它不仅可以进行会计核算,还可以用作财务监督、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为形成真实、完整的其他经济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使财务管理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让信息传递更快捷、开放、灵活。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作为社会发展提供主动力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更是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流程如图1所示。财务部门所从事的工作只是把手工会计转变成由计算机会计,利用相关财务软件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进行简便处理,本质上与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无差别,远不及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不能满足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所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仍需不断完善。下面将总结出会计信息化在发展进程中需要满足的特征,企业财务部门可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改变以往会计工作中信息不集中、闲置等问题,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1.财务信息多元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非财务信息与决策更加紧密,企业在做财务管理预测时,需要全面掌握企业的情况。会计信息只能反映出部分财务状况,虽然财务信息在决策中占首要地位,但并非是惟一指标。企业不仅仅需要了解其经济实力,也需要诸如软硬件实力、职工素质、科研实力等表现企业竞争力等指标来代表一所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加入效用价值、无形资产评估、时间价值等形式,衡量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非财务信息,将财务信息向多元化信息转变,以全面反映整个企业的状况。
2.财务目标针对性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对预算管理、拨款管理、工资管理、科研费用管理等经济业务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综合性信息,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但是其综合性却无法体现个别重要的经济业务或交易,而且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不同人士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企业各部门在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处理方法一致的情况下,应对不同信息使用者和特殊核算业务针对性的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有效性。
3.财务机制创新性
当前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虽然达到了取代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但是并未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创新和改进,距离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创新财务机制,才能避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混乱,出现例如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之外的情形。
企业财务信息编码规范化是企业已实现的创新机制之一。信息编码规范化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数据一次性地输入网络财务系统,不仅减少了数据的输入量,避免多次输入出错,而且对实现信息的分析和共享都有积极的作用。
4.财务人才复合性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实践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活动要求会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避免发生因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而出现的数据丢失等现象。另外还需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企业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分析评价方法,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从过去的查错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网络技术审计,为高层管理人员提出有用的建议或评价,使企业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
5.财务措施安全性
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是财务系统的保障,关系着企业财务系统的发展。财务信息的安全首先要在总体规划上制定完善的制度,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安全认证机制,达到信息规模化,其次必须运用网络技术健全对电脑病毒、黑客等技术的防范,建立多层防御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目前企业已建立起账务处理系统、业务收费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财务管理系统,还需要重点加强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控制,建立网络访问权限,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资料备份机制。
二、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推进与发展,至今为止,虽然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已迈入全新的快车道,但这仅仅是从手工到计算机的阶段性过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需顺应时代客观环境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软件技术,再不断的完善,逐步迈向成熟在管理工作中创新思路,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富有特色,企业的建设发展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王军.给力行业信息化 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OL].中国会计协会.2011
篇13
[1]刘芳芳,魏京红.企业风险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1,(01)
[2]湛武.船舶海运风险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知网: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苟骏.风险成本论[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林万祥,苟骏.论风险与风险成本管理[J].四川会计,2003,(2)
[5]李亚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成本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哈里·马柯维茨.资产组合选择[J].原载:金融学杂志,1952,(1):77-79
[7]ScottE·Harrington,Gregory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苟骏.风险成本--成本研究的新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9]林万祥.试论风险成本的本质与特征[J].财会月刊,2005,(07)
[10]李素红,阚德梅.浅谈风险成本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武汉市经济干部管理学报,2004,(S1).
[11]刘芳芳,魏京红.企业风险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1,(01)
[12]湛武.船舶海运风险成本管理研究[D].中国知网: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13]李亚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成本控制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14]王庆成、郭复初,财务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徐中杰.对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的现实思考(J〕.商业会计,2005,(1).
[16]李红.企业财务集中管[J].科技创业月刊,2008,(4).
[17]郦晨斐.浅谈财务集中核算对现代企业的意义[J].北方经济,2008,(11).
[18]杜建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2006.
[19]朱幼风.论保险业信息化的财务集中管理(J).价值工程,2005,(5).
[20]张薇薇、于文凯.我国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J].商业经济.2006.
[2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3]陆正飞,高级财务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4]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4.
[2]杨家新,李琴.企业年金会计问题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4(13).
[3]郭荟.企业年金会计处理若千问题的理论探讨与适用分析[J].财会通讯.2005(6).
[4]刘爱东,王慧.对养老金会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2(10).
[5]吴红英.企业年金会计问题浅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6).
[6]吴祥云.养老金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
[7]刘有责,蒋年云.委托理论述评[J].学术界.2006(1).
[8]郭席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优惠问题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9).
[9]田娟.年金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2).
[10]董英.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会计师.2014(7).
[11]姜灵敏.网络财务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4:49-51
[12]万希宁,郭炜等.会计信息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7-113
[13]陈宏.我国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2)
[14]王凡林,周国刚.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302-308
[15]潘上永.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91-195
[16]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6:90-165
[17]徐晓鹏.浅议企业ERP财务软件体系的结构“],会计之友,2005(05):79
[18]薛化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60
[19]周钢,赵永军,方小伟.Powerbuilder项目开发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1-370
[20]陈福军,孙芳.会计信息系统实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65
[21]史宗鹏,陈洪辉.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7)
[22]夏翔.Powerbuilder商场零售系统实例开发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447-454
会计核算论文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十点钟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解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2]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3]王桂英.我国预算会计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风,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