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心理健康知识小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我国高校知识分子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为了更好地进行搞笑知识分子的心理保健,就需要对产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体来说,我国高校知识分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社会压力过大 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重担也越来越重,高校知识分子是社会的骨干精英,其对于生活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在这样的观念的影响下,这些高效的知识分子不但需要负担起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开支,还需要养育儿女、赡养父母等,这就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这样多重压力的影响下,高校知识分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就产生了问题。
1.2 思想观念不正确 人们对于心理健康总是避而不谈,认为承认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就丢了面子,在这样观念的影响下。高校的知识分子在长久的科研环境、生活氛围中难免出现一些焦虑、急躁等心理问题,但是其习惯上认为这并不是“病”,进而使得一些心理健康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1.3 重视程度不够 在学校的管理当中,并未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健康状况,而学校的科研工作不但需要一定的体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由于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使得教师超负荷的工作,使其科研的灵感和思路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但造成了其心理问题,还对学校的科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4 兼职过多 虽然明确规定高校的教师不能进行兼职,但是还是有好多教师在经济利益和个人爱好的趋势下进行兼职。兼职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大量的兼职工作使得其休息的时间大量的缩减,虽然使其财富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其精神压力和身体符合却过大,使其健康状况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1.5 体育锻炼不够 高校的教师有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在这些任务的影响下,其往往寄心于考研,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这样就使其缺乏一个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环境,长此以往其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2 高校知识分子心理健康保健的措施
导致高校知识分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更好的解决其身上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来改善其现在的健康状况。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 亲情疏导法 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缺乏一种抒发感情的渠道,使得自己不能得到很好地放松,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保健。教师应该加强与亲人的沟通和交流,使亲友能够亲近自己,与其分享自己的苦乐,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舒缓心情。
2.2 进行自我调节 心理问题的产生内因是主要的原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等往往影响其心理,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话,就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就需要多进行自我调节,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3 创设情境调节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样的情境,面对这些情境我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态,为了更好地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就要创设必要的情境,或是将自己置身于某种环境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当我们听到轻音乐的时候就会放松,看到鲜花团簇就会心生愉悦,只有为自己创设这样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避免自身心理问题的发生。
2.4 体育锻炼调节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和科研之中,很少有机会参加体育运动,由于没有适当的休息,使得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调节。大脑长时间的工作,进行大量的记忆、存储、理解、分析等操作,这样就造成了大脑的物质代谢比较快,如果长时间进行脑力劳动的话,人就会出现劳累多度,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状况。而如果能够参加体育锻炼的话,就能使自己的身体机能恢复到旺盛的状态,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能提高大脑的思维速度,从而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循序渐进,放松心态,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 总结
由于高校的知识分子工作量比较大,这使其用脑过度,从而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加深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本文对造成高校知识分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改善高校知识分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张雪琴,张琴.加强职业知识分子的自我身心保健[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篇2
第一章 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第一课 一切从“新”开始;第二课 结识新伙伴;第三课 走近新老师
第二章 学并快乐着
第一课 记忆攻略;第二课 专心必胜技;第三课 学习永动机
第三章 与自我对话
第一课 这就是我;第二课 做个最好的自己;第三课 学会整治自己的草地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3.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编辑心理小报,不定期向师生发放,做好心
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提供一个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初步拟定将心理小报分为教师专刊、学生专刊及家长专刊三部分。学生专刊主要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体会、心理信箱中有共性问题的解答等。教师专刊主要针对教师自身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在处理学生问题中常出现的情况提供一些简单的测试、应对办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自我。家长专刊主要针对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促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利用月末或考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5. 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完整的学生心理档案,无论对于学校的管理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平时心理课的测试问卷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综合报告单等内容。
6. 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接待好来访的每一位学生,努力解决其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个别教师和几次讲座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挖掘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资源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让学生从信息技术的历史演进中看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人生态度。通过因特网使用的学习,帮助学生明白计算机不仅仅是游戏机,网络不仅仅是游戏平台,网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学习和生活服务。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弊端,从而使学生自觉避免“网络成瘾”。另外,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和尝试中磨炼意志,体会成功的喜悦,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素材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的有关资料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素材,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管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访问心理健康网站,如525心理网、壹心理网、蓝心网、晴空心理网等。在“信息技术与社会”这一主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列出他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观看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影片、视频、图片、动画等。总之,把心理健康的有关内容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素材,既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心理健康”为主题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
进入青春期,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快速的、巨大的变化,尽管他们总体上是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烦恼。他们渴望友谊,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被同伴接纳;他们渴望独立,却又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他们希望取得好成绩,那么多的课程又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挫折、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不约而至,让青春的天空不再绚烂,让年轻的他们手足无措。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心理健康”这一主题设计一些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习得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如在“文字处理”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高效学习、怎样面对考试焦虑”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设计小报,并进行小报设计评比与展示,使学生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资料、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学生学习过“搜索引擎”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搜索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测试题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power point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他们的心理困扰及解决策略设计power point课件,并让做得较好的学生一一演示给大家,让学生在欣赏课件的同时获得启发。
篇4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矿工子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隔辈抚养现象普遍,家庭环境比较复杂,说实话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子女正常的家庭教育都很难保证,面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堪忧,有时甚至会产生些许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定期通过校讯通这一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工作中学校借助班主任的力量更多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进行指导解决,从而解决孩子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这个渠道的特点是直观、便捷、实效、辐射面广,既可以指导家长,同时寻求家长的配合教育孩子,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家校互动是我校多渠道、深层次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合理营造网络环境,借助“电子邮箱、微信”组建心理疏导的平台。
借助“电子邮箱、微信”,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满足了求助者的“保密”需求,对于那些较为拘谨、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可以把平时不愿让别人知道情况说出,而不必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道。减轻学生的心理紧张、心理压力、逆反心理。通过即时的聊天,疏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商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利用“ QQ、心理网站” 构建心灵成长的舞台。
“QQ”的合理利用,对于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如学习心理、情感心理、人际关系心理等十分有效,大大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设置图片播放、留言、精华集锦:如《 厌学、偏科、早恋问题》、《人生视野》博文转载等栏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减少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篇5
学校对创卫工作非常支持。校级领导经常过问、指导创卫工作。本年度学校安排了三次全校性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大检查,几位校级领导带头行动,并积极落实、检查。在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处室明确提出,提出尖锐的批评,并责令当场改正。校级领导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学校长主管健康教育,总务校长主管学校的环境卫生。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创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仅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校师生真正发动起来,形成全面动员、全体师生员工齐动手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创卫工作的落实,保证创卫工作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做法来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师生能了解创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创卫活动中来。
1、强化了舆论宣传。学校利用校、团、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健康教育墙报、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各种卫生小常识,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设置有健康教育专栏,每月一次;各班一学期3-4期关于创卫的黑板报。
2、举办卫生健康知识讲座。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校师生进行创建卫生城市宣传,并开展相互监督活动、争创卫生标兵及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实践活动。几年来,学校根据季节的变换、上级布置的任务等定期举办各种专题的知识讲座,如"中学生防近视知识讲座"、"中学生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防控非典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校园红丝带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更有效、更深入的进行创卫宣传活动。
3、分发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如"健康知识"小册子、《学校健康教育实施细则》、健康行为实际操作说明、《教研简报》创卫专刊等等。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广大师生对创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又把这些知识带入家庭,影响他人,服务社会。
4、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消防、道路交通等法规的宣传教育和义务劳动。使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城市卫生、卫生保健、疾病预防、交通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三、加强健康教育,搞好卫生工作。
学校创卫工作在全面抓紧抓好的基础上,重点是抓好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将健康教育列入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并保证课时,开课率。教师、教材按要求落实。学校利用校《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健康教育常识,搞好校园净化、美化工作,积极做好学生的卫生防疫工作,使我校健康教育和学校周边环境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
1、初中三个年级均开展健康教育课,由生物教师和政治教师兼任健康教育教师。选用规定教材及教学参考。严格保证了课时安排为0.5课时/周,严格保证了开课率达到100%。做到了有课时、课本、教师、教案、考核评价。其中初一、初二年级侧重于健康教育方面,而初三年级则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几年以来的课程开展,学生普遍反响良好。能够在健康课上学习到许多非常有用的知识。几年以来学生的考核评价资料完整,书面考核成绩全部达标。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健康行为形成率90%以上。
高中各年级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由我校生物课教师主讲,通过讲座活动的开展,使高中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健康方面还是在心理健康方面都获得了有益的知识补充。
2、我校选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健康教育教材,所用教具、挂图完全达到教学的要求。
3、各教室共装8只以上日光灯管,每个灯管为40W,整个教室共计至少320W,符合教室安装6-10只40W日光灯的标准。黑板采用特制铁皮制成,1999年由市教育局直接招标购买,至今使用完好,无裂缝、无反光、无眩光、书写清楚。
4、学校课桌椅是由市教育局统一指定的厂家供应。符合国家颁布的卫生标准(GB7792-87)。
5、学校因为基建,自2000年后,无食堂。学生和教职工饮用水由西安市东安公司供给。水质检测合格。
6、学校教学楼内男生厕所有57个蹲位,女生厕所有80个蹲位,在校学生1185名,612名男生,573名女生,学生与厕所蹲位数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男40:1,女20:1)。
7、各年级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中有关健康教育的要求,制定具体详实的教学计划,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进度与计划内容相符,教学中概念明确,逻辑清楚,板书工整。运用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语言生动感人,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根据情况写出详细的教学总结。
8、教案严格按照规定书写(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等八项内容);此外,教案书写无概念错误、书面整洁、简练。按课时备课,按教学计划进行。学校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进行两次检查。
9、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我校20055学年度出外接受培训达4人次,如"中小学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校园红丝带培训"、"心理咨询培训"等。此外,健康教育教师还通过组内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以及上观摩课的形式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基本功。健康教育教师人均学年度接受培训完全达到要求的120学时以上的标准。
10、学校每年多次利用宣传栏、家长会、班队会、校园广播、卫生小报以及环保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保健知识。
11、学校每月由校医和政教处联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按照头发、指甲、面部和衣着四项,组织班干部,由各班生活委员统计,造表上交。所有原始资料保存完整齐全。
12、政教处制定有早操和课间操的检查评比办法,由政教处组织实施检查,各班主任以及各任课教师督促、配合。检查评比资料详实完整。
13、2005学年度,学生除事假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缺课共447节,缺课率为3.9‰。
14、教师办公室地面和墙壁干净清洁,严格做到无烟头、无纸屑、窗明、桌椅净、物品摆放整齐。
15、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做到了学校校园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迹、无污水洼地、无乱写乱划,学校厕所无臭、无蚊蝇蛆滋生、无乱拉乱尿、无乱写乱划。
四、制定规章制度,保证创卫顺利进行
为确保创卫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规范广大师生的行为举止,我校创卫办领导小组充分考虑了本校的具体情况,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如《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卫生保健制度》、《****控烟制度》等,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各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创卫计划。这些制度、计划把对广大师生行为的要求规范化。学校把这些制度纳入于日常管理工作中,与评先评优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工作开展
1、由政教处牵头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内容涉及环境保洁、学生仪容仪表检查及教室及卫生区的检查,做到日日有检查,事事有人管。要求学生穿戴整洁,仪容仪表合乎要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布置规范整齐,教室、走廊卫生整洁,天花板无蛛丝、地面无纸屑、痰迹;卫生无死角,厕所天天冲洗,无垃圾,水沟无积泥,无积水。政教处每周评比颁发"卫生流动红旗",树立典型,以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使其跃上新台阶。
2、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及操场、楼内走廊等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到各处室及教师办公室检查卫生工作,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督促存在问题的部门或个人整改。针对今年"爱卫、除四害"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由总务处牵头,卫生室人员具体落实,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灭蚊、灭鼠、灭蟑、灭蝇的行动,每次行动都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汇报、有总结,落实责任到人,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3、学校针对师生饮水问题,专门组织讨论,审核饮水资质、检测报告等文件后,决定使用"东安"公司的供水,以保证师生的饮水卫生和安全。
篇6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校系两级管理制度,推行校系班三级实施、以系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除学校、各系有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外,各班级还有负责学生心理状况的心理健康联络员,这些同学负责汇报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文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面简称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安排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优势,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队伍
中心仅有专职教师3人,而全校的全日制学生有5000多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既要负责接待学生日常来访和咨询,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如果仅仅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中心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下面简称心协),心协在每年第一学期开始的时候面向全校新生公开纳新,吸取有志于协助老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纳新结束后,心协定期举办新老会员经验交流座谈,中心组织教师对新成员进行培训,让新成员不仅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志向,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把心协成员培养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实践表明,心协成员在中心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心老师和心协同学以心理沙龙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5.25”宣传活动、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小报、壁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的各方面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深入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
四、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
校园心理剧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大胆尝试,也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气流。我校每年十月都举办校园心理剧表演大赛,参赛代表队把大学生微妙的心理活动搬上舞台,通过最直观的形式,再现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矛盾冲突,帮助同学们感悟生活,学习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五、举办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电影赏析将心理与电影相融合,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心灵言语。旨在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承压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深化学生对美的剖析和鉴赏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我院把每年4月、10月定为“心理电影赏析月”,在赏析心理电影后,心理学老师组织观赏者进行讨论,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启示,从而推动观赏者对自身认识,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命体验。最后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剧情,感受角色,对电影内容在心理学层面呈现的常识和规律进行深度探讨,并利用剧情对观赏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观赏者积极地思考,对于剧情和人物不断进行预测和判断,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升。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
除节假日外,每周一到周五全天都有专职教师接待学生面谈咨询和信件咨询、邮件咨询,并开通心理咨询电话热线。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但实践证明多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始终否认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主动登门求医,倾诉自己的隐私[3]。为了弥补面对面心理咨询的不足,我院开通了心理咨询QQ、QQ群等网络咨询,每天上班时间都由中心的老师解答同学们在QQ、QQ群上提出的心理学问题,不仅可随时提供个体咨询,而且可以利用QQ群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七、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我院采用SCL90、16PF、UPI等量表为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通过建档工作,指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心理保健能力。指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心理档案的数据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主动调整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4]。建档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心的老师借助心理档案,迅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成长环境,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学生建立发展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治航.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2]陈红.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篇7
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
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学校与家长就要密切地沟通和配合,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之间是否和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以“我眼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方式,调动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孝顺品德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家长身上,这首先需要教师要通过工作之余的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通过家长会、家长茶话会等手段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对不恰当的想法和规划,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再有,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的黑板报、展示牌里的内容除了陈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之外,还要将家校合作的最新情况,包括图片、文字、图画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
篇8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传播有关健康的知识,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有一个共同的看法,这就是“无病即健康”,只要没有疾病,一个人就是健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见解,意识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当今社会心理健康的概念也就愈加突出。健康教育则具有更重要的使命,包括在生物因素方面,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规律生活、锻炼身体、优生优育、培养清洁卫生习惯;在心理因素方面,注重心理卫生,注意家庭和人际关系和谐,控制应激,提倡自尊、自重、自爱、自强教育的整合性;社会因素方面培育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和保健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使群体健康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延长人群的期望寿命,学校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个期望目标的基础工程。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新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它事关新一代人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但这一类特殊的问题必须借助特殊的手段来解决[2],这是每一位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学校领导与老师都需要认真关注的课题。
影响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国情所限,学校应试教育在短期内还将继续进行,导致目前许多教师、家长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挥下,仅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而对其优良品质的形成和优良人格的塑造是比较忽视的。这使得一些学校,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农牧区学校,大部分学校的健康教育课表形同虚设,排斥在实际授课内容之外。
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现有的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接受新知识的机会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且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大多以卫生小报的形式出现,内容也多以生物方面因素为主,而在心理因素方面涉及较少,不足以应对现如今学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向学生宣传一些防病的小知识及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已。
学校与家庭不能同步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也是影响健康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时间过少,很多孩子体质欠佳。
应采取的措施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健康教育是培养祖国未来一代合格公民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针对健康教育开课不足,在现有条件下,尽快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发挥职能作用的支撑条件,协调各处室的配合,促进健康教育课的开展。
应加大健康教育老师培训力度,提高其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知识水平,且师资应稳定,以适应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健康教育内容应丰富,将有关健康知识系统地归纳在一起。其内容应包括卫生行为、疾病预防、心理卫生、营养卫生、药物滥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体育锻炼、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食物与营养等。教师授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组织学生亲自参加急救知识的演练,扮演医护人员模拟外伤处理等实际操作,设立心理咨询室,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团体心理辅导课及个体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加强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使他们充分理解健康的定义,重视健康行为的养成,提高其身心素质,尤其是心理健康素质。
进行全员培训:对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全体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利用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录像带、健康教育讲座等,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相互监督,自觉养成文明健康行为,并且鼓励师生将学到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向家庭和社区成员传播。
学校与家庭同步保健: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是学校基础教育部分,又是社区保健不可缺少的服务项目,因此必须建立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在内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突出从小做起,从家庭做起,使孩子健康发展。
督促学生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现代社会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参与者,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所以学校一定要抓好健康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使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9
我国学者提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标志,来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比如心理与环境是否统一、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人格是否稳定。
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行为协调;5.个性良好;6.拥有自我意识;7.人际交往和谐;8.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二、用多彩的管理活动去协调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以减轻学生的外压力。
外压力是指外界环境中存在着不良的应激源,形成一种压力,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它包括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的应激源。不良的人际交往会使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会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当遭受他人冷落和讥笑时,心理压力加剧,如果对方也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更会使应激源的强度增加;社会文化背景的不良或变化过分强烈,会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人难以适应社会环境,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如家庭的突然变故、亲人的去世、父母的离异与再组、经济状况的改变、住房迁移、制度变更等等,还有很多。
2.人文化管理,舒缓内压力。
内压力是指人的身心需要未能满足,产生了挫折感,形成一种内部压力,影响到情绪和行为。人的身心诸多方面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成为一名成功者。这些心理需要都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来缓解。
3.多样化管理,提高其自我强度。
自我强度是指个体应对内外压力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人的身心素质有关。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都对自我强度产生着影响。 自我强度的掌控可通过读书会、踢毽跳绳比赛等集体活动来锻炼,排解内外压力。
4.增设心理咨询室, 开辟心理咨询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增设咨询室,探索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心理咨询技术。(2)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如聊天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这些形式方便学生预约、咨询。
5.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确保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
(1)定期开展学生暗访活动,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2)横向与科任教师沟通,了解每个住宿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积极创设宿舍走廊的宣传板报,开设宿舍采风、好人好事、平安每一天、我们共同的心声、心理健康小报等等深入人心的栏目,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
篇1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2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
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敠、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以最快的时间答复,方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六、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
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
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
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3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组织老师参加培训,进一步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课设计方法。学校对在师资培养十分重视,花了很多心血。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正常开设心理课辅导。保证一二年级每周一课,三至六年级的间周一课。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学校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广播台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我自信,我坚强,我向上”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每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月: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
3月:
1、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4月:
1、利用“学校广播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2、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研讨。
5月:
1、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6月:
1、利用“学校广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总结。
3、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资料汇总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期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期的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工作目标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具体措施
1、利用团队课、健康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心联小屋”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访谈工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联小屋”心理咨询室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定于每周一、周五午休时间,周一、周三、周四、周五第八节课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网络(qq:---)、电子邮箱(---)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咨询室设“心联小屋”信箱,专人解答学生来信;咨询室设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湟中二中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湟中二中校园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安排几次围绕心理健康展开的国旗下讲话。
7、在学校网站开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块,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档次,让更多人来支持、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利用“班班通”设备在中午课前时间播放心理健康辅导短片,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9、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家校互联、家长会等经常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促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形成。
10、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台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特别要注重提高其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助其充分认识和发展心理潜能。并关注少数有心理疾患的学生,重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
二、教育目标:
1、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内部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备相应的适合高中生年龄特点的书籍、报刊、活动器材等。
2、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
3、完善咨询工作制度。从不同年级、学生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育人环境。
5、出好心理小报。使其成为沟通学生、老师、家长的桥梁。
三、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副校长二心理辅导教师:xxx
xxx
四、具体措施:
一面向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以预防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的识别和控制,以及应付挫折和解决[由网站收集整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全体学生和家长以及老师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关注,特别是学生。主要采取心理讲座、心理版报、心理征文、心理电影、心理信箱等的'推广形式,强调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学生心理咨询方面:
1、心理咨询室的改造:为每位来访者营造舒适、安全、自由的咨询氛围。
篇11
首先是认识不足。很多师生对危机干预的认识不足,只注重心理危机发生后的救助,却忽视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找出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内因,在危机发生早期及时干预,是减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出现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关键。
其次是重视不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主要依靠辅导员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疏导,缺乏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
另外,后期干预明显不足。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过程,而心理危机后期干预能弥补危机干预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模仿效应。
因此,更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实效性,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建立心理档案。首先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以此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监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要借助心理测试量表。
(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要从多资源、全程化的角度着手,关注危机的早期干预、自预及后期干预。主要渠道就是心理健康课程,传授给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知识,教给学生情绪调节方法,增强他们的自预能力,避免其出现心理危机。另外,同学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同伴之间易于交流,引起共鸣,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所以,应建立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同学互助模式。
(三)建立心理危机重点关注机制。我们应重点关注高职生在遭遇心理危机时出现的常见表现形式:自卑、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因此我们必须对这几种表现形式有足够的认识,采取措施,及时应对。
特别提示:重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众多问题,如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问题会一直困扰着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的高职新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始于新生入学教育,要从一入学就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四)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阵地。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节课,创设温暖的课堂心理氛围,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高职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高职生学有所得,从而形成心理优势,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通过多种渠道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材料、黑板报、心理健康小报、网络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更贴近高职生生活的方式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宣传网站或微博等,利用其互动性的优势,解答学生的疑惑,倾听学生的心声,收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并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学生对面对面心理咨询的抵触情绪。再次,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等形式)、心理健康宣传月、面对面心理辅导等活动。例如人际交往训练,通过一系列小游戏和小活动,针对高职生存在的人际交往难题,大力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传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树立尊重并热爱他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
总之,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建立切实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测评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建构学院、系、学生组织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全员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使高职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芸.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0):72-73.
[2]张大均. 十大问题急待解决. 中国教育报,心理健康教育专栏,2002-06-01.
[3]董芸.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调查与心理干预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49-51.
[4]柳友荣.大学新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教育内容确立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242-1244.
[5]卢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中国青年研究, 2010(9):110-112.
篇12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
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_,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本学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育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自已,悦纳自已;学会调控自我,能够克服心理困扰,提高承受挫折、知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健康教育的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实施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地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3、优化环境
学校要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地利用心理信箱、心理小报、网络、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向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
4、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学校的德育队伍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各科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学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舞台,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6、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了“心语室”,属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成立了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
(1)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承担及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掌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有宣传及普及工作。
(5)开展升学指导。
7、开展个案研究
逐步建立心理疏导的个人档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跟踪性的,研究性的个案辅导,并进行具体分析,从而能够确实的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
8、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共同创建起符合学成长的环境。
9、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动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学校将要求教师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题,撰写有关的心得体会与论文,并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己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2、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邀请有关专家为全校教职工进行1—2次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讲座,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习一些调节心理的技巧,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配合学校转后工作,对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并提出建议,以帮助问题学生真正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
5、组织学生撰写心里小论文,通过学生自撰心理小论文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试,提高心理素质。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结合家长学校有针对性举办1—2期的亲子教育等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对家庭教育加强指导。
三、具体工作安排:
1、就咨询个案与部分家长沟通。
2、问卷调查。
3、家长学校。
4、心理讲座。
5、出一期心理健康宣传板报。
6、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7、家长学校:亲子教育。
8、组织撰写心理小论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认真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利用现有的心理健康的环境,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活动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利用心理健康广播、心理辅导及手抄报等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1.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继续通过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二)认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并能有所侧重地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
咨询途径:
(1)学生自愿前往咨询;
(2)班主任老师推荐;
(3)辅导老师访谈。
2.开设“心灵信箱”,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全校开展跑操活动,调节呼吸,强健身心。
4.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
5.在家教指导活动中,举行专题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亲子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班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具体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围绕市级课题《综合评价背景下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进行探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2)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心理健康课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表达宣泄,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5)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广播站、黑板报为宣传阵地,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6)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全学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5一、基本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审视我校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独生子女个性较强,学习压力带来厌学心理,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自我为中心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想及早预防、减少和解决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品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市区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模式的构建》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并不断发展完善。对个别存在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帮助达到心理健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措施
(一)设施环境建设
1.加大经费投入,建设高标准的学生“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活动室”,并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积极装备心理健康教育“爱心书屋”,创设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3.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心灵交融”的主题文化,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师生和谐、舒适、温馨的育人氛围。
(二)六条途径入手
1.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通过每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及时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2)举行“心理辅导活动研讨课”、“心理辅导活动观摩课”,探讨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模式。
(3)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课程体系。
(4)不断积累研究案例,编制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2.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依托“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3)提倡学生课堂大胆的质疑、批判,鼓励学生求异、求新。
3.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做好个案研究工作,每学期确定个别辅导目标后,分别对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学生外进行跟踪研究,写出辅导记录与个案分析。
(2)发挥每周一句的“心理辅导老师的话”和每月一版的“心灵交融”功能作用。
(3)建立学生“知心姐姐”工作机制,建立学校、班级“二级”知心姐姐活动小组,实施“知心姐姐行动”,定期召开“知心姐姐”座谈会及时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4.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建立学校、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
(2)对一年级新生发放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教育状况。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发放“学生心理成长评价表”,实施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
(3)聘请专家来校进行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组织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组织评选学习型家庭教育活动。
(4)举行一次大型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5)聘请“中队家长辅导员”到校参与队主题活动,在家校之间建立起_度、立体式的教育网络。
(6)家长学校开展“个性化辅导”家长咨询,实施以级部、班级为单位的“成功父母成长讲堂”。
5.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利用每班的班队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深化学习力行《_规》教育活动,践行《_规》养成教育成果展示。
(3)开辟校报“心理导航”专版,设“特色教育”、“青苹果”、“点金术”栏目。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队活动,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生活能力,积累生存智慧,促进心理健康。
(5)创编“校园心理情景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6.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成立学校教研团队,举行专题教研活动。
篇13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尤其在活动开展的初期,学生对这一活动充满了好奇,却又难免害羞。因此,在小小生理员的确定上,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发动并自主报名的形式,改成先由各班的班主任各推荐10名同学,其中男、女生各五名。
2.心理健康教师宣传动员
要让小小生理员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活动的意义。在确定各班的10名成员之后,我们组织这批队员召开了第一次动员大会“掀起你的盖头来”。
动员之后,我们下发了小小生理员的申请表。在三天后,我们收到了38份申请表,回收率达到了95%,圆满地完成了我们初期的目标。
3.学生自由搭配的最佳组合
互助小组是以真诚交流为基础的,因此,互助小组的人员确定我们采取了自由搭配的形式:以小小生理员为核心,以学生原有的小团体为基础,4-6人组成一个小组。
每个互助小组由小小生理员担任组长,由小小生理员根据原有交往圈子预定自己组内成员,并征求组员意见后,最终形成互助小组。
在互助小组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各班的小小生理员队伍中,通过民主选举的办法,在每个班里确定了一名生理委员,其任务是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宣传动员与联络工作。
㈡小小生理员的培训与辅导
1.青春期知识的传授
知识的传授不仅仅局限于开始阶段,应该说这是贯穿于全过程的,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也给与及时的指导。
⑴普遍问题,集体传授。我们对小小生理员申请表上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汇编;采购了一部分专业介绍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书籍,并把这些书籍推荐给小小生理员,以促进小小生理员更全面的发展。
⑵特殊问题,个别指导。每个学生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对学生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也应该因人而宜。对一些个别问题,我们采用谈话和信件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小生理员进行个别指导,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㈢助人自助,互助成长
1.对话交流
⑴信息交换。每个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同伴互助小组内部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青春期性知识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①互助交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介绍给小组内其他成员。②书籍推荐,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相互推荐有关青春期性健康的好书。
⑵经验共享。经验分享的主要方式是神秘来信活动。我们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青春期性知识的传播与青春期性心理的互相分析与互相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表述自己的青春期困惑,同时增强求肋意识,学会助人与获得帮助。
①自我表述:活动的过程主要是先让学生把自己当前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写在纸上,放入信封。由于上一些内容涉及个人隐私,也为了让学生更有安全感,我们采用匿名的方式。
②心理互助:教师收齐学生的信件后,在不同的互助小组与不同的班级间进行交换,每个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的来信,同时自己写的内容也由其他同学进行分析。为了使分析更加全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互助小组共同分析的方式。
③反馈提高:最后,每封信归还给本人,由本人写出反馈意见再返还评信人。
⑶个案分析。分析个案主要以案例为中心,并拓展开来,解决学生中的类似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其具体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①个案的选取及呈现 。②分组讨论:个案呈现出来以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③积极辩论: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辩论,重点是摆出证据,切忌攻击与不尊重对方;④角色扮演:根据个案中的情况,在互助小组内运用角色扮演,帮助大家感受分析;⑤友情来信:结合自己的想法以互助小组为单位给当事人写一封信,帮助分析问题,并提供建议与鼓励;⑥教师总结:教师分析总结学生发言并引导正确做法。
2.协作互助
⑴黑板报。我们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由小小生理员负责,每个月出一期与青春期性教育有关的黑板报专刊,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青春期知识外,适当的加入一些个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对青春期知识加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