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外作业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外作业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外作业设计

篇1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语文。而传统的语文课外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不是抄写就是背诵、默写,学生叫苦不迭,哪还有兴趣可谈?其实作业的形式多得很,作为教师要善于设计灵活多样、趣味性强的课外作业内容,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把语文知识的巩固、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使学生在作业中乐趣无穷,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一)设计观察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关注变化无穷的事物,平时多布置一些观察性作业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上《火烧云》一课前,我先布置

学生认真观察火烧云的特点,写好观察日记,这样学生既乐于去完成作业,学起课文来又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学了《四季的脚步》,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观察日记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完成语文作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设计竞赛性作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参与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所以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引入竞争机制,也会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有时布置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举行速读会、语文智力竞赛、成语接龙等。这些新颖有趣的作业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设计弹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研究表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呈正态分布。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如果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新课标理念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因此,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不搞“一刀切”,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所侧重,如写观察日记,我对好、中、差三类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好学生要求其不仅能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还要表达出一定的喜爱之情;对中等学生,要求细致观察,条理清楚,描写较具体;对差生要求仔细观察,能比较有条理地抓住主要特点,写一段话就可以了。这样具有弹性的作业设计一方面给学生留出了选择的空间,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让好、中、差三类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设计积累性作业,积淀学生的语文底蕴。

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因为积累是人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是语文素养的基石。积累的多少既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高低、优劣的显性标准,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布置一些积累性的作业,依此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 例如,在海啸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海啸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另外,我也以教科书为中心,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来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课下在学校图书馆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举行“李白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学生在其中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新课标理念也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课外作业设计的宗旨应该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布置一些调查性的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学生学了改错别字的内容,我布置他们利用周日去街头调查广告牌、门牌上的字用的是否规范;节日前夕布置他们去收集商家的广告词等。这样的作业训练不仅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

(六)设计体验性作业,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领悟能力。

“体验”具有多重涵义,吕叔湘先生认为语言的运用需要体验,光靠讲规则不行,必须在运用的实践中领悟。我们的孩子很小就学会了语言,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语言不仅靠习得,也要靠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有对生活的体验,对思想、观念的认识也靠体验。传统的语文课外作业忽略了体验性作业的设计,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演课本剧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深层领悟,如在教学完《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我都在课后指导学生演课文剧。学生参与课本剧的排演,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对课文字面的理解,收获是多方面的:他们参与其中,很多方面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了满足。不经历这样的过程和体验,他们站到台上也许会瑟瑟发抖。现在他们扮演了某个角色,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对学生来说不是难得的表现机会么?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上面应该走出几步,多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和机会。

(七)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学生的“探究”。实施新的课程以后,不是不要传统语文作业中的训练。但是,训练的地位、训练的目标设计与原来的理解大不一样。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教育的时代,那种“能力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已经不再适应今天教育的发展。现在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许多问题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而,一些老师一提到“探究性学习”,就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搞研究课题。他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通过一学期或一年搞下来,能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因此,老师就带着几个学生在那里做课题、搞攻关。这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误区。这种做法,把一部分乃至绝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只用了几个学生,有的甚至这几个学生也是做做样子的,大部分事情实际上都是老师在做。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让我们的孩子将来个个都有探究能力,个个都有探究的习惯,这是关系到我们教育质量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因此,“探究性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面对少数学生。“探究性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探究的习惯,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摸索“探究”的方法。对此,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有一个转变。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为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如在学习了《太阳》一课,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奥秘”这一话题,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途径去探究有关太阳的奥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八)设计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

万花筒般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学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纷纭复杂的社会都是语文学习的园地,都有语文的作业可做,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所以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在教学实践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为了进一步唤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设计这样三道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任选一道完成。

1、调查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2、选一种报纸作为调查对象,看它一个星期刊登了多少条有关环保方面的信息。

3、查找资料或向父母请教,我国环保方面有哪些急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或采取了什么相关的措施。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沟通了课内外,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九)设计综合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新课标理念强调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也应体现综合化。如学了《赵州桥》后,我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找一找我们国家的一些古老的桥梁与赵州桥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找一找现代的桥(如城市的立交桥)等方面的资料;画一画“我心目中的立交桥”。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古代桥梁的建筑特点,知道了现代桥梁的先进性、应用性、科技性,扩展了知识范围,而且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联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又如学了《桂林山水》一文,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有关祖国河山壮美、文化灿烂等方面的资料,然后上一次“周游祖国大好河山”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把自己的阅读成果介绍给同学听,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成效

一段时间下来,我惊喜地发现我班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以前提高了: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浓了。以前我班41个学生中,真正喜欢学习语文,喜欢做语文作业的学生只有12个,占全班学生的29.27%,现在喜欢学习语文,喜欢做语文作业的学生有34人,占全班学生的82.9%,大部分学生反映现在的语文作业做起来轻松多了,有趣多了。

2、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感增强了,知识视野开阔了。如一些家长反映,他的小孩现在讲起话来可真是妙语连珠,出口成章。

篇2

1.作业随意性强,缺乏研究

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有的学校老师订购练习题高达3-4套。另外,受中考压力的影响,老师们布置作业经常简单化处理,只图数量,不求质量。

2.缺乏个性化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都千差万别,因而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收获。

3.作业重应试,轻口头表达和交际运用的能力

英语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除了大量的书面作业以外,还要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听、说、读在英语学科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哑巴英语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

4.作业评价重结果缺乏激励

常规性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学生除了看到对、错号或者A、B、C等级和“重写”等这样的字眼,看不到老师恰到好处的评语,真挚的交流,更很少见到增强人信心的鼓励话语。

二、 新课标下的作业模式和特点

1.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

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曾经在中央台广告里有这么几句广告词“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几句具有哲理性的语言无论对人的生活还是事业都起到警示作用。作为教师,我们的高度应该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角度是,应尽量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和能力出发来设计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这样的话,最终你会发现,我们想要得到的学生的成绩才能够水到渠成。

2.课外作业的设计形式

(1)常规性作业

记忆单词、知识点、背诵课文、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或某个语法项目、写作等等。对于这些常规性作业我们不能仅仅以读、背、抄 、写、大量配练习题等机械训练来完成,应该尽量想办法把这些常规性作业留的有特点、有质量。

(2)实践性作业

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要学生具备交流运用的能力,因而加强操作性作业的布置显得尤其重要。在学习情态动词can 及祈使句的用法后,布置学生4人一组,每位学生想出一种简易手工制品的制作方法,运用所学句型,如:Can you make a kite?How can you make it ? You can do it like this ! Don’t do it like that! Oh, it’s so beautiful/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等等,用这样的语言相互交流制作过程,并完成作品,第二天英语课,把各组的成品集中起来,并用英语对每件作品做简单评价,全班选出若干作品,评为“最佳作品”。

(3)活动性作业

英语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师应多设计一些能开拓思维的交际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实际生活中运用上英语的乐趣,当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他们就会乐于对待学习,并在自由学习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4)运用性作业

英语学科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英语学习的素材和资源。作为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挖掘并整合生活中的英语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场所和合适的资源。例如教师节来临之前,布置学生自制贺卡,写上英文祝词,送给各位老师,教师稍加指点。学生不仅会很投入,而且贺卡设计新颖格式规范,措辞优美。

(5)调查性作业

中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望最强的阶段,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作为英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布置他们感兴趣的调查性作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调查对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采访活动,并把信息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对话或短文。通过对调查作业的设计,促使学生对现实有所思、有所悟,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参与性作业

篇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能力及知识掌握来分层设计作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把被动做作业变为主动选择作业去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感受。

例如,学习完圆的面积设计的作业

A.已知:r=5cms=(直接应用公式)

B.已知:用一根50.24米长的绳子围了一个圆圈,张伯伯在这个圆圈里种上了草,草的面积是多少?(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C.在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小菜地里画了一个最大的圆种西红柿,在它的周围种韭菜,种韭菜的面积是多少?

这样,三个层次的作业,A层次是巩固性作业为必做题,B层次作业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综合提高题为选做题,C层次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挑战自己。三个层次的作业相互联系,逐步深入。

二、设计综合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越来越多的认识突破都是在多学科的交叉处取得的,培养学生学会在不同科目间进行综合而灵活的思考是教师的职责。课外作业采用数学实践、社会调查、单元知识整理、写数学日记、出数学小报等形式,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情境族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是沟通学生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桥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创设既富有童趣又能引发思考的情境,将问题“预埋”在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四年级期末复习设计的一组情境族作业:

《庞家奎――背学生过河的好老师》的故事随着媒体的大力宣传,他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爱心人士。为了不让当地的孩子,再过无桥之河,也不再让老师用双腿做桥,爱心人士决定献爱心,为他们修一座桥。

1.两山之间有一条河,这条河阻挡了河两岸的学生和居民,给学习与生活收到了很大的不便。你能帮A(图上小黑点)村设计一座长度最短的桥么?

2.量一量,图上的这座桥长()厘米.

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长度是2米,这座桥实际长多少米?

3.在这座桥的两旁修上栏杆,每隔1米修一根栏杆(桥的两端都有),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根栏杆?

4.修桥时,每一米长的造价是35850元,一根栏杆需要2350元,修这座桥一共需要多少元(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

5.读一读,再省略万位后的尾数。

6.我们来算一算,学校和周边的村民大约有248人,如果按每天每人通过两次,每天将会有多少人次通过?那一年大约会有多少人通过呢?

7.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想呢?

这组情境族作业以“庞家奎背学生过河”为背景,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作业设计集直线间的距离、作图、测量、计算、解决问题、读数、写感想(学科整合)、思想教育等为一体,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四、设计合作作业,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合作”是一种学习形式,但只有教师设计了“合作性的作业”,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工、交流、互助、信任,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性的作业可分为家长合作型作业和学生互动型作业。

如在教低段时,采用家长合作型作业较多。低段学生年龄小,一些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如学完“位置”后,让学生与家长一块儿调查学校周边的标志性建筑,在与家长共同绘制学校位置图中,“四基”及情感都得到发展。

在中高段,一些综合性、实践性、有一定难度的课外作业适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如在学完统计后,我组织学生就我校“早晨上学时间定在7:40是否合适”进行讨论。我校门前是交通要道,学生们进行了“校门前车辆通行与学生过马路安全性”的调查与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分组采用自愿组合与教师依据住的远近、能力强弱进行微调的原则,从他们自己设计调查表格、推选组长、分配任务,到各小组间统计的汇总及分析结论的产生,到最后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评价,整个过程学生情绪高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应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协作能力,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4

传统的数学作业,特别是新授课的作业,多数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课本后的习题或者附加些补充习题的内容,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布置作业,刻意把这些内容留下来,让学生课后去做,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存在“刻意”这个词,国标苏科版数学教材到今年为止,在苏北地区使用已经是整整第三轮了,在这五年时间三届毕业生的实践当中,如果完整地带过一届学生的数学教师都能有所体会:新课标新教材下数学作业在课本上的体现也有了变化,如果课堂内容设计恰当,课堂节奏紧凑的话,课本后的练习题目和习题中的大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处理。这就暴露出了好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反映在作业的布置上,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出现以前从来不可能有的情况,一个星期中会有几天没有数学作业,或者有也是一两道课堂上没有处理完的题目,这样肯定是达不到数学教育的目的的,并且也会招致学校领导或者部分家长的微词;二是为了让学生有课外作业可做,把这部分本来可以在课堂上处理掉的习题留下来,或者有的干脆让学生重复做同样的练习。我个人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可怕,这种表面上的文章做多了,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学生。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吃透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作业是否有效的一条重要的标准应该是作业的内容是不是体现了重要的有意义的数学,也即每一次的课外作业都应该有每一次的作用,而不是机械式的、重复的数字练习。

二、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即使同样是理科类的物理和化学,因为其实验使用的频繁和实践性的原因,也显得比数学生动了许多,同样在课外作业的选择上,学生比较喜欢那些有趣的、活泼的、生动的内容,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如果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作业的设计上注重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联系,学生对数学课外作业就不会避而远之。如,学习了科学计数法之后,作业的设计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一些数据让学生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话,就达不到课标的真正目的,就只是一种为学而学的行为,我们不妨这样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两组数据,一组关于奥运会的;一组关于汶川地震的,让学生通过阅读把相关的数据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并且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谈一谈这些数据对自己的启发或者说感想。实践表明,首先学生对这种方式的数学作业很是好奇,由好奇而产生兴趣,从而认真地去完成,并且通过阅读学生还锻炼了语文的学习能力,掌握了热点的时政知识,通过谈感想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三得”!再比如,在学完用树状统计图求概率后,可以利用物理电学里面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一道灯泡发光的概率问题,事实证明一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越多,涉及的学科越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如果课外作业以问题为核心,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结合点,让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学的各方面知识在综合运用中融会贯通,形成健全、有机的认知结构,学会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启迪、拓宽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特征的课外作业不仅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还给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尤其要增进对相关学科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各学科教师在课外作业上要合作,共同设计,规划学生的课外作业。

三、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5

二、纠错型课外作业――让错题有价值

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纠正错误、建立正确认知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出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原因有多方面,审题不清、分析不透、计算不细、态度不正等。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要学会理性地看待、科学地分析。一方面,要分析这些错题蕴藏着的潜在价值;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建立识错、防错、纠错的策略。在教学中,我通常在单元复习期间,布置学生完成纠错型课外作业。即根据错误原因,将平时教材上、练习册中做错的题目,摘抄下来,分类整理,建立单元错题集,以便于归类复习,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就《错题集》的格式而言,每道做错的题目包括“题目来源”“错误解法”“错误原因”“正确过程”“类似习题”。通过完成纠错型课外作业,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注意点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增强防错免疫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习题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能自动提取纠错经验,大大降低出错的概率。为了充分发挥这些错题的价值,我通常还会布置学生自制一份数学试卷。题量、难易度、知识点等都因人而异、因错而异。这份试卷既可以作为自己单元复习的资源,也可以作为自己期末复习的资源,还可以作为别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同学之间的错题资源共享,有助于拓展纠错视野,深化纠错经验,提高纠错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单元复习型错题集》,有助于学生站在单元系统高度来统整学生错误的原因,或者是知识型方面的缺陷,或者是方法型方面的欠缺,或者是思维型方面的遗漏。“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基于《错题集》为载体,从单元复习角度来分析,复习量小了,针对性强了,实效性好了。

三、阅读型课外作业――让文化来浸润

篇6

    关键词: 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评价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较大改观,“填鸭式”教学方式逐渐淡出。新型且富有特色的教学方式异彩丰呈。但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作业问题正成为新课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课外作业的改革如果仅站在传统教学理论视野,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新课程下的课外作业己不应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样化的课外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社会、家庭)生活的重要时空,将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作业不应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应该成为学生减负的需要、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学生对待课外作业的态度也同样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态度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外作业过程中尽情体验苦恼和辛劳、幸福和快乐。

    1. 学生减负的需要

    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内容多元、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作业练习,能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兴趣等,也可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然而,新课标颁布己逾七年,一些教师的观念迄今仍未得到更新,课前作业缺,课后作业补,大量的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因此,再次强调减负是势之必然,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应在减负之列。

    2.发挥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需要

    黄孟柯先生曾指出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本质,即语文是从民族文化精神中衍生出来的学科,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精神。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情操,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结构,健全的思维品质等。语文教育应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也强调“涵养言语能力、发展智慧结构、建设美丽人生”2。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突出学生个性,张扬民主风气,注重个体体验,实际也是在大力提倡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和审美精神。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给学生提供了彰显个性的空间,有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发挥。①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方面

    自提倡“减负’夕、新课改以来,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有些学校曾经或者正在做一些有益的改进尝试。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作业“、”个性化作业“、”研究性作业“等。目前,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己日趋深入。如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中就相当重视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并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研究的实施。尽管如此但尚属局部、零散,尤其在评价方面较欠缺,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无法从根本上革除传统作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犹如昙花一现。学生对待新型作业的态度重又回到传统的作业态度观中。故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很有必要,也极为迫切。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2.国外情况

    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育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和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学生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学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等。故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与评价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有教师指导的各种活动(实验)、独立观察、完成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客观性测试,分为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实践报告、评论、调查报告、做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朱仲敏老师曾在对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的定位研究中认为,美国中小学教师以较为宽广的视野从多方面、多层次定位作业的目的。分别从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养的关系,作业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作业对学生、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社会的影响等角度考虑。使作业成为学生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一种中介。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评价进入专业化时期。强调评价是”心理建构“过程,提倡评价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共同建构,力图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其方法论呈现从实证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发展的趋向。由此看来,教师应更多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设计和评价作业,不应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出发,作业内容和要求可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近年来,随着减轻学生负担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对课外作业的看法也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观点认为课外作业可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让学生有时间践和应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另一些则认为课外作业侵占了学生的空闲时间,使他们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对课外作业价值的意见虽然很难统一,但对它的性质和目的还是有大体一致的看法:它是学校正式布置的功课,要求在课外完成。包括一系列活动,如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扩大研究和课外自修项目,以及进一步自习等。有鉴于此,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而设计新的形式和相应的评价方式,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课程发展之间的稳固”桥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联系的有力”链条“,最终达成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凸显价值—这也应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和责任。②

    (三)理论依据

    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设计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和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内涵。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及新课程标准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崇尚天性、更崇尚培养的模式。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各种智能,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有效学习方法。在认识和发展自己最强能力的同时,不仅能控制自己的优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把握大多数智能的发展。学生不存在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只有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发扬自己的聪明优势的问题。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沿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成为可造就人才。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一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激发潜在的智能,给学生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他也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和德才观,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机会,有利于课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篇7

二、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设计数学课外作业。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准中所列出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明确这些基本要求,不要随意拔高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只需要学生掌握四种解法,在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重点是巩固和落实四种解法,对于作为课外“读一读”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作要求,不要在课外作业中体现。当然,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应当鼓励他们去探究,并提供相关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紧密围绕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数学课外作业。

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该以教材为本,数学课外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提升,只有紧密围绕教材才能不偏离主题,目的性才会更强,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脱离了教材,学生就失去了方向,就像在战场上丢了武器而感到无从下手,数学课外作业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数学教材的编写层层推进,知识点呈螺旋式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总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不能一刀切,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外作业的探究中来,完成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积累相应的经验,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贴近学生生活,设计数学课外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完成课外作业的积极性就越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尽可能生活化。如学习过《概率帮你做估计》内容后,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估计某池塘内鱼的尾数。此道题涉及课本所学的概率知识,要求建立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而且联系了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探究问题的愿望,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二、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要有趣味性

英语作业的设计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才可以真切感受到英语在现实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到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从中体验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学完一个话题后,我们应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巩固新学单词和句型。针对描述人物的个性及外貌话题,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朋友、家人,或卡通人物或人物明星。学生们有的选卡通人物小丸子来描述;有的选自己喜欢得小演员来描述。孩子们把人物的个性、爱好及其他的情况都用英语描述出来,在向大家介绍时其自豪的表情现在仍在我们的眼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而且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作业的形式要有灵活性

教师考虑课外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篇9

1.数学课外作业的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内容多数局限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教师一般都是在下课时慌慌张张布置一些书后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这些习题无非是复习巩固课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机械重复的较多,很少有扩大视野、增强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

2、数学课外作业的目的不明确

教师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随意性很大,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常常将数学作业作为随便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让学生课后有事可做,不忘数学学习,缺少针对性,质量不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帮助不大。

为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让课外作业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作业布置要体现适度性

“作业多,质量就高”这是一些教师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身心承受能力,结果必定是大部分不堪重负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应从科学的角度,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布置。按照有关规定,一年级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二、三年级一般不超过30分钟,四、五年级一般不超过1小时。作业的难度要适中,目的要明确,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形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改变形式,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尤其是对小学生,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1、内容设计体现趣味性

内容设计是课外作业的核心,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外作业的内容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2.形式设计体现趣味性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较好地适应学生智力因素和掌握知识客观存在的层次性,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设计填空、判断、选择、测量、涂色、“找病人”、小制作、猜字谜、我是“火眼金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的作业形式一定会深受学生的喜爱。、

如:学习分数的四则计算后,我留下了《涂颜色》的课外作业,要求通过计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在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回家后饭也顾不上吃就积极认真地计算起来,当学生全部算好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会露出喜悦的笑容,而不是计算后的辛苦。这种形式就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体变得富有趣味性了,让学生想做、爱做。

3.参与设计体现趣味性

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结构层次分明的课外作业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在参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业设计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学生在知识、经验、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根据各层面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在作业的提供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强选择性与弹性。这种设计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

四、联系生活实际,作业设计要突出应用性

篇10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当前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学生忙于应付,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另一方面是效率低下,大量的作业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缺乏针对性、探究性,而且因为太多使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付,老师没有时间研究性地批阅,往往是简单查看对错。这种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1.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

认为题目做得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语文知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

2.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

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题,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

3.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这样非但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的思路

1.课外作业设计要简明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已经陷入了繁琐的误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怕哪一点知识没有问到,哪一点知识没有讲到;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生怕哪一点知识没有练到,哪一点知识练得不够好,过多复杂的练习题从而导致了学生习题过于繁多、琐碎、复杂化,从而没有起到优化语文课外作业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习题繁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机械的重复上了,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并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可能造成学生身体发育上的问题。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较多,至于题型,则普遍越来越多,越来越古怪,使学生疲于应付。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过于繁多,对学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样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同时,精力就不能太集中,有时简单的重复题目,不仔细批改,画对号也成了老师的机械重复动作。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必须变繁琐为简明。

2.课外作业设计要突出重点

小学语文的基本功无外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所以每次作业不可能面面俱到,每次都要有侧重点,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年段的教学重点、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文的教学重点来进行设计,要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问题。要减少题量,使习题少而精。其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改革题型,尽量使习题的要求、题意简洁明了,不能用偏题、怪题、难题来为难学生。要让学生把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上,而不是用在理解题意、猜测题意上。尽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语言,成串、成块地积累语言,在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不要随意化整为零,断章取义。要减少头绪,加强综合训练,尽可能少一些单项训练。

3.课外作业设计要变单一为多元

篇11

二、作业的典型性

教师要认真暄薪萄Т蟾俸徒滩模鲆恍氲碧焖材谌菹喙氐牡湫拖疤飧庋缺苊饬送嘈拖疤獾幕抵馗矗鸬酱ダ嗯酝ā⒕僖环慈淖饔茫帜芡怀鲋氐悖Vぶ断蚰芰Φ挠行ㄒ啤?br />

三、作业的针对性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好差之别,统一布置作业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时间长了,差生就会降低做作业的兴趣,视作业为负担而应付或拖延;优等生就会感觉作业太容易,得不到更好的训练。为了兼顾到各方面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分出基础知识题和技术能力题,布置作业时应分别指定哪些要完成、哪些可以选择完成、哪些属于较难的补充题,对优生和差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分出层次,既有利于优等生智力的开发,又照顾了差生。

篇12

一、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新颖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传统的作业是老师按部就班以书本、练习册为依据,老师布置啥,学生做啥,长此以往,一方面学生对这种作业逆反;另一方面后进生不会做,导致抄袭作业,使得课外作业流于形式。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第一,学生自己制作录音。首先让学生对重要的语段、篇章反复诵读,然后用电脑或手机自己制作录音,传到班级群共享。其他同学在共享的同时还做了点评,偶尔我也在课上播放,结果发现意外的收获,学生不再玩手机了,而是试图将自己最好的一个录音展示给全班;第二,把作业转化为比赛。在学习了we’retryingtosavetheearth!后,我让学生做一张“如何保护地球的手抄报”(英文版),然后在班内组织手抄报比赛,学生们可别有一番情趣;第三,利用学生资源,制作教具。如在学习音标时,我让学生们把一个个的音素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还有像制作单词卡片,正面标上音、形、意,反面造句,等等,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二、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尊重差异,因生设计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之间本身存有差异,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班级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后进生:要以单词和短语为重点,掌握文章的大意;中等生: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还要会用,并且具有理解分析语段的能力;优等生:精读课文,优秀语段还要求背诵,并能帮助中下等学生完成作业。这样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中下学生抓住了“基础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三、课外作业设计要由独立转向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各种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把他们分成各学习小组,同时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这样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不仅提高了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英语课外作业设计要不断地滚动循环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搭梯子,让学生感到新旧语言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即符合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总之,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新课标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试图从听、说、读、写、表演、视听等多角度入手。这样精心设计的作业,使学生从传统整齐划一的书面作业走向形式多样、有趣的个性化的作业,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即完成了作业,还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并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和探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传伟.重视英语作业设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J].学科建设.2011(10).

篇13

(1)以新引趣。小学高段的学生普遍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老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继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以动引趣。厌静喜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老师在设计语文课外作业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让这些作业是可以操作的。这样,学生就能在说说、写写、画画、唱唱、动动这些富有创意、形式新颖且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之中,收获探索真知、增长才能的成就感。

(3)竞赛创趣。小学生普遍争强好胜,在设计中增设竞赛环节,比如以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其中乐趣。

2.变封闭式作业为开放型作业

例如在学习完《桂林山水》一文后,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用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对山水的喜爱。在规定时间内交上来的作业有用彩笔绘成的(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动笔书写的作文、摘抄的精美语句、声情并茂朗诵的风景诗文……作业开放,变硬性为软性,更契合儿童心灵,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以及专长,轻松顺利地完成课外作业,无形之中就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更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语文素养不断提升。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3.尊重差异,设计多层次作业

课外作业布置不宜一刀切,若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或者是智力水平,为了保持步调一致而统一要求,会出现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等状况。为了使优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强化,差生不至于视作业为沉重负担,老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还必须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尊重差异。

例如学习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了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乖巧、哆哆嗦嗦、暖烘烘、灵魂、慈爱、饥饿、火焰、圣诞树”这些词语,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抄写字词;第二个层次:倘若你是丑小鸭,在经历这些之后,你懂得了什么?把自己想象成丑小鸭,尽可能地用到这几个词语,写写心中所想;第三个层次:利用这几个词语,重新设计编排一个新的童话故事。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把重心放在了字词识记上,尽管简单却是巩固所学必备的,能够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熟悉和吸收,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第二个层次的作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水平,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迁移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要求较高,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第三个层次的作业属于既富思考性又富创造力的作业,主要提供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多半无绝对答案,只要学生动了脑筋,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语文之中处处是生活。丰富的作业形式,让小学生步入社会大学堂之中,通过接触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强化儿童感官感受,更为开放地接收各种信息,在体验生活当中使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语言得到锻炼,提升语文能力,使他们的情智知能同步得到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