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取生辰纲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 周登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http:///news/53866.htm
[4] 刘昌国.《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3763.htm
[5] 施正同.《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47637.htm
[6] 邱刚.从“智”切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计.http:///news/41802.htm
[7] 张连生.《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21225.htm
[8] 陈暾.《智取生辰纲》创新性学习教学设计.http:///news/16862.htm
[9] 黄先超.《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13722.htm
[10] 唐莉.《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933.htm
[11] 沈卫东.《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728.htm
[12] 王祥.“浅入深出”亦功夫――《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2
[13] 刘宏业.《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J].教研天地,2011
[14] 葛民越.《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
篇2
自在去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一时成为高频率流行词语。“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指的是经济发展中的供给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很像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学生是需求侧,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教师是供给侧,强调这一方的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跟上需求方学生的要求。仅就学生预习能力培养而言,教师也应当进行供给侧改革,淘汰满堂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学法等去适应学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关注时间,设计预习
课前预习花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已经占用了不少,因此预习一定要有质和量的控制。一些导学案常常一发就是四页A4纸,其中还包含不少需要慢慢思考的难题。虽然初中都安排有一些自习课,但自习课与学生的需求总是存在错位:七年级自习课虽多,但学生的自习能力很弱,他们正需要教师的多多指导;八年级学生自习能力增强了,却由于科目多,自习课变得非常少;九年级学生自习能力强,但因为毕业在即,一些教师频繁占用自习课,使得学生的自习时间显著减少。
面对这样的矛盾,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策划。首先,预习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明确要求,提醒学生知道自己在预习时要获得什么结果,如果达不到,要做好原因和过程的记录,以便在课堂上寻求解决。其次,预习的量要适度,前文所述的四张A4纸就不可取,如果不是七年级,最好不要用量的积累增加学生的负担,以免引起他们的抱怨,即便是七年级,难度不够,也不要用数量来凑。再次,难度要适中。
二、关注重点,引导方法
课前预习要有效,学生还必须掌握预习的方法。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记得从教不久,笔者在研读名师教案时,发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规律性步骤,于是灵机一动,就直接挪用过来给学生当做预习方法:1.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2.了解作者资料;3.给课文分部分,并分别写出大意;4.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细细品读,做课后练习;5.归纳文章中心;6.总结写作特色。就这样,几乎将应该课堂教学的东西,一股脑丢给学生课前去做,结果可想而知,泛泛的布置和不可能完成的课堂检查,使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其实这一思路也未尝不可,只是求全责备了些,后来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笔者渐渐将这个预习步骤进行了细化:挑选那些能服务于教学目的的重点,让学生明白每一项预习的指向;根据学情安排小组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斟酌预习的难度,有时只有一道题,却要做全前面的所有步骤,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思路及表达……
三、关注实践,契合个性
篇3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篇4
2004年起,新课程改革逐步在全国推行开来。在这一纲要指导下,探索适应时展的教学观念和手段,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之下,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态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指出了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素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笔者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在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在观念和手段方面的转变。
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新课标指导下,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魅力,担负起语文教学的光荣使命。
一、教学观念的舍弃与创新
1. 舍弃填鸭式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填鸭式教育一直存在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把过深的内容事无巨细全部讲述出来交到学生手里,同时还给设定了很多框框,局限了学生思维的拓展。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倡导自助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是要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1]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舍弃填鸭式教学模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的观念的具体做法有:在教案设计上删繁就简,把课堂让给学生;在教师角色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新闻两则》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然后再带领学生分析新闻内容和结构。
2.舍弃重视"工具性"轻视"人文性"的观念,力求二者的统一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于语文的"工具性"重视较多,上课主要采用教授法和训练法,这样就导致生动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学生自然不会感到上课的趣味性,也很难在情感态度方面有所深入。因此,新课标提出要重视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可以放慢课堂节奏,声情并茂的诵读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海燕搏击风浪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重视人文性,并不是要舍弃"工具性"。"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只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忽视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就会内容空洞,学生就会难以把握,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2]因此要坚持二者的有机统一。
3.舍弃权威性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有权威性和民主性两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需要民主性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个人的亲和力,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个学生。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1.电教手段的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投影仪、视频影像、网络等将图片、声音、影像等融为一体,能够调动学生多个器官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关键在于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和语文教学本身的结合。[3]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时,可以辅助以园林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其中的魅力。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版《水浒传》中的相关影视资料。电教手段的利用能够传达出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无形中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2.重视课堂环境的利用。除了展示性的教学设备外,真实的教学课堂空间也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手段。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空地分饰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不同角色排演话剧,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此外在教室空间中,如果可能的话,教师也可以利用黑板报等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3.重视生活中教学手段的延伸。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之外,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利用生活中的语文环境学习知识。例如媒体上新闻消息、建筑上的对联、电视中的广告标语等等。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例如在练习作文的时候,可以到公园中真切观察动植物的形态。
当然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和学校环境的限制,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拓展也要因时因地而异。只有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构建起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伴着新课改的春风,中学语文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在舍弃与创新中开拓语文教学的新局面。但是这其中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认识不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形式轻本质的"浮夸"做法,全盘否定传统而一味追求新式教学,这是不可取的。一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训练"和"提问",还是应当保留,并以合适的形式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新课改纲要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行之有效,建立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本文中,笔者从教学观念和手段的舍弃与创新两个层面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转变做了简要探讨,并指出在转变中也应当有所坚持。诚然,语文教学活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新课标下中学语文的改革之路依然很漫长,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