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门诊输液室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门诊输液室管理

篇1

门诊输液室为医院的一个重要服务窗口,由于患者人数众多、输液药品复杂,很容易发生差错和服务投诉[1]。为探讨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将本院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工作分成两个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为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为第二阶段,本院在2011年1月起实施精细化门诊输液室管理相关措施,比较两个阶段的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上报的本院门诊输液室的差错发生和投诉案例以及患者对门诊输液室服务情况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情况。

1.2 方法 将本院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工作分成两个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为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为第二阶段,本院在2011年1月起实施精细化门诊输液室管理相关措施,比较两个阶段的管理效果。

1.2.1 第一阶段 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为第一阶段,继续按照传统管理方法进行门诊输液室的管理。

1.2.2 第二阶段 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为第二阶段,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进行门诊输液室的管理。设立患者等候区域,减少由于排队纠纷导致的纠纷发生[2];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反复核对患者姓名和药品,避免差错发生;需要试敏的患者特殊照顾,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输液前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小儿进行情绪疏导[3],指导家属配合顺利完成输液;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对于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于特殊患者提高巡视频率,保证输液安全;严格遵守配液要求,保证配液环境的卫生,避免由于配液方法不当影响临床效果或者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服务水平[4],在服务语言、动作、语气等方面加强管理,培养门诊输液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在服务质量上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意识,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和谐的输液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2011年1月起实施精细化门诊输液室管理相关措施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p

2 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年差错事件发生为(12.32±1.34)例,年投诉案例发生为(28.76±2.67)例,患者满意度为(76.54±2.45)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年差错事件发生为(4.12±1.12)例,年投诉案例发生为(4.76±1.09)例,患者满意度为(92.34±3.12)分。两个阶段的年差错事件发生、年投诉案例发生、患者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为医院的一个重要服务窗口,由于患者人数众多、输液药品复杂,很容易发生差错和服务投诉。精细化管理主要从减少差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设置输液程序入手,通过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提高本院门诊输液室服务质量[5]。经本文调查研究发现,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年差错事件发生为(12.32±1.34)例,年投诉案例发生为(28.76±2.67)例,患者满意度为(76.54±2.45)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年差错事件发生为(4.12±1.12)例,年投诉案例发生为(4.76±1.09)例,患者满意度为(92.34±3.12)分。两个阶段的年差错事件发生、年投诉案例发生、患者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杨淑玲,孙玲,刘常荣.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62-263.

[2] 庞小丽. 浅谈门诊输液室的管理[J]. 科技视界,2012,22:339-339.

[3] 陆春华,王莉华,陆静芳.流程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室的运用 [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27):43-44.

篇2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1.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1.1.3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儿童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1.1.4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1.2 整体护理

1.2.1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1.2.2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教育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1.2.3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1.2.4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1.2.5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1.2.6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黑板报、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篇3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面窗口,是一个诊疗人群密集、患者多、涉及面广、输注药品繁杂的场所,容易成为护患纠纷的高发地带[1]。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是医院总体医疗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做好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对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来针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及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有效机制,实施人本护理管理,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潜在因素

1.1管理因素:影响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因素是“群体性”、“多环节”的,我院门诊输液室环境比较嘈杂,患者数量多流动性大,病种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管理难度较高;患者进行门诊治疗必须通过挂号、就医、划价、交费、取药等过程,环节多,程序复杂,到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一般是最后一个环节,如接诊护士的言行举止稍有不慎,操作水平不高,或安排治疗的速度慢,患者就诊于其它环节引发的各种不满情绪,此时在输液室就容易成为发泄的突破口,导致发生护患磨擦的机会较多,患者满意率不高。这些都反映出输液室内部基础控管的缺陷和管理职能的不够完善。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输液室的特殊环境对护士的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一项护理的不细致、不到位都会产生不良后果[2]。输液室患者病情种类繁杂,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屡次失败,既浪费时间和药液,又给患者造成痛苦,这样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满,从而无法融洽配合治疗,容易发生护理纠纷。而输液室护理人员一般都忙于做治疗,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的病情缺乏必要了解,疏于和患者交流意见,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较少。

2护理对策

2.1强化服务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患者的利益,我院以护理部牵头,组成护理部-总护长-各科护士长为主体的三级管理架构,用“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确定管理目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我们把优化输液室布局,改善输液环境作为人本管理的整改突破口,设立发热病人输液区、其他疾病输液区。应用先进的电子输液管理系统于输液全过程,配备持续动态循环风系统,加强保洁服务,力争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在服务中,切实体现一切为了患者的思想,针对门诊输液患者的随时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季节变化、疾病流行特点、人们的生活规律,实行弹性排班,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在保证足够人力的情况下,增加机动班护士,随叫随到,从客观上解决高峰期患者等待输液时间长的问题。在服务中规范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对输液室护理人员仪容、仪表、坐姿、站姿、语气措词都标准化,要求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者,做好诊疗咨询,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接药物采取两步法,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中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待患者要做到亲切、耐心、细致,尽量满足患者所提的合理要求,以树立医院窗口良好形象。

2.2加强动态监测,引入循环管理机制:护理质量是各种要素纵横交织产生的整体效应,是一项多元的复杂性系统工程[3、5]。制约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管理体系中,上下内部的有效循环决定着整个管理架构运行的有效性。我们组成科内质量控制小组,逐步形成“检查-改正-提高”的循环管理方法,及时防范,动态监测,对患者意见反馈,制约质量提高的的各项数据认真分析,组织案例学习,针对质量缺陷狠抓落实,同时加强各岗位间及时沟通,做到随时检查,每月有评价和改进措施。在管理中重视控制重要环节,加强细节管理,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高年资护士担任带班,以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到位。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患者输液前要认真询问用药过敏史,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如:患者心慌、皮肤、面色异常、液体不滴、局部渗漏肿胀等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对独自输液患者、老人、小儿重点观察和巡视,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确保治疗安全。

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医疗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针对输液室医疗缺陷特点,在进行服务意识培养的同时,把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护士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医院经常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并定期考核;协助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和技巧,提高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比如,通过业务尖子,交流有效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的经验,在业务培训方面,通过不同方式来更新专业知识。

2.4加强护患沟通,加强门诊健康宣教:沟通是人类互动中的信息部分,有效的沟通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前提[4]。护士要注重提高护患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各种方式建立好沟通渠道,确保治疗在宽松的气氛中进行。我们注重培养护士“以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为基础”的护理服务意识,来融洽护患关系。对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疑问和困惑及时向值班医生反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特殊需求,应想方设法尽力解决,及时发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我院门诊输液室为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制作了宣传图版,重点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张贴在输液厅的墙壁上,内容包括:患者输液前的准备工作,输液拔针后的注意事项等,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由巡视护士给予讲解。

3效果评价

通过应用上述几个方面的先进管理实践,经过不断探索改进,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本管理模式已深入人心,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近年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明显减少,门诊输液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由30min减少到≤15min,投诉率明显下降,经调查量表反馈,患者满意度由86.3%上升到98.9%。

4体会

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要面对的是不同专科、不同病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文化层次、不同就诊经历及各种经济状况的患者,工作面临很大难度,门诊输液要做到安全、优质、高效,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的满意是护理工作不断追求的目标[6];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因此,输液室护理模式、服务理念应随着患者的需求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研究表明[7]:传统护理管理往往是重视物化管理,而轻视人性管理,忽视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从而混淆和模糊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人本护理管理是以纠正医疗质量缺陷为核心的现代护理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互相信任、开放性的护患关系,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其最根本的任务是: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宗旨,正确导向,提高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行为,让现代护理理念深入护士心中,提高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我院虽然在推行人性化护理,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但工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诸如,输液流程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简化,就诊等待时间仍需进一步缩短,健康教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寻找更加具有实效的方法等。因此,必须不断总结、学习、发现问题、更新观念,从而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为医院创造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元庆,董会升.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7,15(2):180-181

[2]屈全福,李钢强.论构建医院人性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师杂志,2004,6(12):1714-1715

[3]陈靖,孙丽娟.浅谈医院门诊输液室的整体管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08, 8(14):891

[4]许冬梅,乔爱华.206例肿瘤放化疗患者治疗满意率调查分析[J].中国肿瘤,2006,11(9):249-250

篇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the staffs work in infusion clinic. Make it more effective to manage the precaution for the nurses who work in infusion clinic.Methods Though the way of analyze the occupational rick in nursing of infusion,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the medical safty.Results Improved the occupational risk management knowledge of the clinic nurses, and staffs comply with those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risk was controlled by many kinds of management measures.Conclusion Managing special departments individually ar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ccupational risk in nursing of infus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risk; Management; Medical safety

护士职业风险是指护士接触存在于工作场所与职业相伴的有害因素而可能发生的影响人体正常功能或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静脉输液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既可能发生与患者相关的风险事件,也可能发生与自身健康相关的风险事件,为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操作规程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和保护[1]。与静脉输液护士最相关的职业风险是发生职业性血液性传染疾病和因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门诊输液室因患者多,输液量大,与住院患者相比在输液环境管理、患者管理以及护理行为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难点。为此,作者针对门诊轮渡职业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职业风险感染途径[2]

1.1 职业暴露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而导致其发生的主要途径是皮肤黏膜发生血液暴露和针刺伤两大类,其中以针刺伤为主,占了80%。研究证实,20多种致病因子可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染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尤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最为突出,对护士危害最大[1]。

1.2 环境污染 门诊输液室是一个开放的治疗环境,人员聚集,流动性大,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尘埃、飞沫等微粒,影响着输液室的空气质量,而白天连续十多小时接待与处置患者,无法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洁和空气消毒。输液室病种复杂,治疗药物品种繁多,每天产生大量可能存在播散病源菌的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呕吐物、血液、分泌物、饮食、饮水包装和其他废弃物,这些环境污染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1.3 自身因素 对职业风险防护重视不够。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极易造成手卫生不合格,有研究表明,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护士工作又要求极高的责任心,同时疲劳、精神紧张、心情不畅 、身体不适及女性生理特性(月经期、孕期、哺乳期)等,这些工作习惯、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均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职业风险的发生。

2 职业风险管理措施

2.1 职业防护教育

2.1.1 职业暴露 主要是通过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来达到减少护士暴露于污染血液的机会。标准预防是美国CDC制定的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指导,按此指导,护士应把所有患者的体液及血液都视为有传染性,在可能暴露于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3]。

2.1.2 环境维护 除指导护理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废物,还要利用电视、录像、宣传册等各种媒体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使他们了解医疗废物传播疾病的危害性和随地吐痰、丢弃垃圾等不良习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良影响,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维护门诊输液环境的清洁卫生。

2.1.3 自身保护 做好静脉输液护士职业风险防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技能,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静脉治疗护士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行为规范,提高手卫生合格率。

2.2 有效的防护措施

2.2.1 职业暴露

2.2.1.1 通过提高护理产品的安全性来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如使用无针头产品和具有保护性装置的产品,以及个人保护性产品和锐器收集箱的使用。

2.2.1.2 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减少操作创伤 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整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以及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等行为导致了护士46%左右针刺伤的发生,因此严格落实关于“医疗废物实行分类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无需做消毒,毁型处理。直接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收集箱”,这一规定,从理论上可减少近一半针刺伤的发生。

2.2.1.3 建立和完善预防护士职业性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制度 如护士血源性病原体暴露的报告和反馈制度,预防血源性疾病的安全操作手册,员工入职前体检制度,乙肝疫苗接种制度,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制度。

2.2.2 环境污染

2.2.2.1 减少药物性污染 用全密闭式软袋输液替代半密闭式瓶装输液,有效避免输液过程中药物的挥发。护士在配制药物的过程中应戴好手套、口罩,穿好防护服,对配液过程中造成的遗洒、溅出及时擦拭,静脉穿刺排气时应把药液排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防止药液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收。

2.2.2.2 减少空气污染 自然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最简便有效的措施,在春秋季室内外温差小,气流速度慢,室内持续开窗。冬末春初呼吸道疾病高发,室内外温差大,气流速度快,可定时开窗均能有效降低单位面积内空气中的菌落数。无法长久开窗通风时采用分区处理,在输液患者比较少的时段使用轮流开窗及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1]。

2.2.3 提高自身素质 除增加营养、工间操锻炼与常规体检外,增加户外运动机会,如我院最近组织优秀护士和护理骨干参加野外拓展训练不仅锻炼了体质,也在树立护理人员的自信、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之,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管理抓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管理年活动评价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修订和规范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实行重点督查、个性化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得以顺利落实[4]。改善医疗操作与服务的客观环境,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及知识,切实落实各项操作程序与防护措施,从主观与客观上尽可能的获得积极有效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1]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篇5

    医疗市场竞争,患者自我维护意识增强,要求门诊输液工作更安全、高效。面对门诊输液工作繁忙、琐碎、工作重复性强而缺乏新意,而输液患者多、杂,使用药品种类多而新,人员结构参差不齐等,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自2003年1月启用新的门诊输液室后,更注意科学管理,进行输液流程的再造,运用环节管理,使质量提高,投诉纠纷下降,患者满意率上升。现将门诊输液室加强流程环节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药物因素 近几年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部分新药没有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中出现配伍禁忌,容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治疗单的因素 治疗单书写不规范,一直以来治疗单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患者姓名、药名难以辨认,用法不规范,护士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差错。

    1.3 护士因素 (1)护士药理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出现盲目执行医嘱。(2)护士不了解病情。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发现,导致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3)查对不科学。门诊输液患者密度大,同名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等,当护士查对称呼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4)巡视不到位,客观上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处于超负荷状态,患者补液外渗,补液更换不能及时发现,使患者满意度下降。

    1.4 患者因素 门诊输液室工作量每年平均以20%~25%的速度递增,工作量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如擅自调快滴速,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

    2 对策

    2.1 输液流程整合与再造 将输液流程输液过程分为5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摆药、加药、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流程合理对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优化输液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并实施环节管理。

    2.2 按流程环节加强管理 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负责实施,在流程的每一环节上加强管理。

    2.2.1 接单查对岗 安排一名专职高年资护士接待输液患者,专门负责查对治疗单上患者姓名、药名、药房所发药品及药量是否正确,发放排号;由于责任心强,工作熟练,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把关,控制和纠正不合格治疗单和药房发错药品,收费错误等减少了差错发生。

    2.2.2 摆药岗 重新核对治疗单、药品和排号,根据患者需要分轻重缓急和对使用过敏性药物、控制速度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药物均贴上不同醒目标志,如过敏试验阴性的用绿色牌;阳性的用红色牌;化疗药物用黄牌;注意速度的用蓝牌等。便于重点观察和给患者一些提醒的信号,让患者同时监督护士,对患者提出疑问及时查对,消除错漏隐患。

    2.2.3 加药岗 再次核对摆好药物与治疗单、排号是否相符,再加药。加药是输液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避免此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2.4 注射治疗岗 注射前再次与患者核对牌号、姓名、药名、药量,准确无误才能注射,并采用护士用反问制度,然后让患者确认,防止护士先称呼姓名时患者的应答错误。 2.2.5 巡回记录岗 对注射后的患者重新核对一次,有无错误,根据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再次调节滴速,重点巡查有特殊标志患者,特别是渗出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药物,告诉患者药物外渗后所导致的后果,嘱患者随时报告输液部位的疼痛和烧灼感觉,提高防范意识[2]。多询问患者和一些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

    3 结果

    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环节流程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患者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从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如主要发生在治疗单问题的、发药错误、药物的外渗、收费不正确等,差错的预防和把关率从原来的99%上升到99.9%,满意率的上升和投诉率明显下降。

篇6

门诊静脉输液是医院门诊输液室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1]。本院门诊静脉输液由急诊科负责,护士担负着全院的门诊输液、采血、肌注、雾化、灌肠等大量的护理工作,每天承接上百余输液患者,由于患者多,流动快,繁忙紧张的工作给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如何避免护理风险,以确保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安全性,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2]。分析2009年3月至8月,输液室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和不安全隐患,09年8月急诊科引入流程再造管理的理念,对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不安全因素,现报道如下:

1 不良事件分类

1.1 给药错误:张冠李戴呼叫病人姓名时另个病人前来打针1例。叫到病人自己姓名时发现错误,幸好病人输的同样的液体解释并确认两人处方后病人放心。

1.2 漏配药物:护士接病人药袋后没有将药品全部拿出而漏配2次,输液后病人发现药袋内还有针剂,引起纠纷,协调后解决。

1.3 未输完拔针:病人叫拔针,没有核对处方拔针4例,后发现,补打针,照成病人痛苦。

1.4 皮试后未输液:病人开有皮试同时有输液,皮试后找不到人4例,通知开单医生告知病人补打针。

1.5 换错液体瓶:同时有几个叫换液体,而照成错误1例。发现后及时调换。

2 发生不良事件可能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制度流程,缺乏标准工作流程及工作指引,指引流程不符合实际、人员培训指导不全面。

2.2 人员因素:违反操作流程原则,未做到一人一瓶一配药,而是将几个人的药放成一排一起加药,注意力不集中,或边加药边说话造成错加药, 加药前未认真执行双人核对。

2.3 医生方面:字体辽草,护士不宜辨认猜处方上的药名、姓名、照成抄入错误,个别医生不了解药物配伍禁忌,把不能在一起的药开在一起,造成错误引起病人不满,及退费现象。

2.4 病患因素:病人来自东西南北,地方方言较多,年老体弱耳背、注意力不集中(打电话、和家人朋友聊天),就诊时间久心情烦躁等(上午八点就诊十点钟才打针)等。护士呼唤患者姓名,(听错名字或音同字不同),另一患者应答,护士静脉穿刺前未让患者自报姓名,用上药后,被其他护士发现。造成打错针。

2.5 环境因素:门诊输液病人的年龄跨度大,输液时间有长有短,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座位,又忘将输液卡带走,若护士不注意核对,易造成漏输或错输液现象。

2.6 输液高峰期:病人来输液治疗的相对集中,易出现病人多、排队长、等候久、座位不定,患者随到随坐 ,人多声音吵杂、区域过大,护士呼叫时听不清楚。加上天气闷热接近中午时,工作量大,精神疲劳,饥饿等容易出现失误。

3  流程再照工程

3.1 准备

3.2 组织学习:由科主任、科护士长及区护长组织学习流程再造的意义、方法、要求:使全体护士明确各岗位护士职责,减少护理缺陷及患者投诉,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 流程的编制:区护长及护理骨干组成流程再造小组,搜集原输液工作流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略的环节进行重新评估,诊断,制定出新的流程。

3.4 重新评估原输液中心工作流程

3.4.1 原输液流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药房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同一个药袋内,接药护士接药后,从病人的药袋内取出药品,匆忙中就会将药品小支漏在药袋内。

3.4.2 原输液护士只能靠核对患者姓名这一项来确认患者的身份。由于病人年龄,体质、方言及患者迫切希望优先输液,容易产生烦躁、错听、注意力不集中、不满,怨恨等情绪,导致护士因患者的催促在匆忙中发生差错,导致护患纠纷。

3.4.3 沟通不足:护士只忙于注射不能告知病人用药情况,输液瓶数,或因病人病情、心情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过后忘记了。

3.4.4 时间安排不合理:每天四名护士基本上均在上午八点上班,到11:30要有两名护士去吃饭,然后接替另两名下班。然而十点以后是输液高峰期,余下的两名护士工作压力就大,加上饥饿、忙碌容易出错。

3.5 输液室工作流程再造的设计与方法实施

3.5.1 完善原有的流程:重新制定各班种职责的指引和流程,如(接药抄单流程、配药流程、穿刺流程、接瓶流程)。

3.5.2 合理安排班次时间:一个班9:00上班12:30分下班 ,高峰期帮助换药接瓶,下午15:00上班18:30分下班,在高峰时调整上班时间,很好的解决了病人扎堆,护士吃饭问题。

3.5.3 分装药品:与药房协商注射、口服药分装成两个药袋,护士接药袋后全部倾倒于药蓝内,与病人一起当面和对。

3.5.4 设计输液号码:接单护士接处方后与病人一起核对药物数量,按顺序发放号码给病人,告知病人到输液区等候叫名。

3.5.5 抄瓶:接单护士将号码书写在处方和液体瓶上,将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抄在瓶签上,在处方上盖章在抄单处签名。

3.5.6 实施第一次双人核对:接单护士将抄好的瓶和药、处方,在处方抄瓶栏处签名后一起交给配药护士。配药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配药,在加药栏签名,加药时间。

3.5.7 第二次双人核对:穿刺护士接药后,再次核对处方上的药名,姓名、性别、年龄、号码,和药瓶上的号码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无误后呼叫病人姓名、编号,索要病人的号码牌进行核对,并将处方上、液体瓶上的号码、姓名让病人确认后进行穿刺,在处方相对应的液体处和液体瓶右下角签名。告知病人液体总数,需要换瓶时请告知姓名及号码。带病人到座位上就坐,将出方夹在输液卡上挂在病人的输液架上。

4 结果

通过新流程再造,完善了原有的流程。我们还制定了各班种职责的指引和流程,如(接药抄单流程、配药流程、穿刺流程、接瓶流程)。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在高峰时调整上班时间,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真正落实双人核对制度,加强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明确各班护士的职责,并与药房联手对于写错处方,药房没有把关发错药的同事登记再发错药本上,每月有医务科下来统计对医生和药房当事人进行惩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大减少了错误的发生率。实施8个月(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共完成输液人数2万余人,不良事件降至4起。其中输错药,挂错瓶、漏加药现象已杜绝,使病人得到了安全、高效、快捷、优质的输液服务,病人满意度由流程前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5 讨论

半年多来,我们针对门诊输液中常见的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同时加强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从而降低了不安全隐患,提高了输液病人的满意度。新流程更强调落实二人核对制度,使每个环节有二人查对和签名,明确各专职护士的责任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与患者沟通,有效地杜绝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同时也使原来输液时病人加对、抢座位、发牢骚等无秩序的现象得到了改善。病人领号后根据自己前面的人数合理安排其他检查项目。我的体会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重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3]。发现问题要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修订流程,不断完善,严格按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办事,还必须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多部门的协作以及各部门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和减轻病人因疾病造成的痛苦,才能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篇7

1 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原因类型及原因分析

1.1 一次穿刺不成功原因分析 (1)年轻护士穿刺技术、经验相对较少,影响了穿刺质量;而年老的护士由于视力较差,对环境光线要求较严,影响了穿刺质量。(2)患儿年龄小,配合差,自身血管较差,护理人员的固定技术欠缺,给穿刺带来困难。(3)儿科陪护多,要求高,给护士工作带来压力。(4)工作人员不够冷静,工作繁忙时段等候人员较多,患者催促,环境嘈杂,没有认真看好血管的深浅及弹性,急于求成,仓促进针,造成穿刺失败。

1.2 沟通技巧缺乏,致使护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年龄不均,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量大,护士情绪容易急躁。(2)患者的年龄、学历、修养不同,每个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理解程度不一样。(3)护士只注意了护理技术操作,而忽视了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起纠纷。(4)年轻护士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解释不耐心、语言少、语速快,显得急躁而产生误解,导致矛盾激化。

1.3 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原因分析 (1)门诊输液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不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患者输液时,对用药、治疗及疾病相关知识讲解不到位。(2)护士在输液前、输液中未认真履行告知服务所致。(3)护理人员配备欠缺,工作量大,缺乏专职的健康教育巡视及指导员。

1.4 护理人员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原因分析 (1)护士在加药的过程中,对所取药物核对不仔细。8例中1例2岁,注射卡为地塞米松3mg,护士在加药的过程中错将3mg的氢溴酸加入吊瓶中,致使患儿面色发红、瞳孔扩大、吵闹不安。(2)输液卡签字制度执行不严。患者,42岁,医嘱开3组液体,在输注完2组液体还剩有1组液体时护理人员将针拔掉,被家属发现导致投诉。(3)注射核对中,未认真查看姓名。患儿,3岁,与另一患儿姓名同音不同字,护士喊姓名时,家属未认真听清楚,错误应答,护士在注射前未再次认真核对,造成一患儿液体输入10ml左右时,家属发现输液卡姓名不对。经核对后,确认错输,但两个患儿的用药均为阿莫西林,剂量大致相同,另一患儿未输入,家属对此事投诉。

2 管理对策及方法

2.1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升穿刺成功率 输液患者最担心的是穿刺失败,人人希望一针见血。从护士自身来说,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也都有一次成功的愿望,其中又以儿科的病人最为迫切。作为管理者在加强护理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重视技术管理,抓好护理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考试,组织安排《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培训,以老带新,不断总结穿刺经验,讲究穿刺技巧及固定技巧;同时,对特殊病例,告知在先;婴幼儿,头皮注射者,可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穿刺固定容易,便于家长看护,减少因固定不好或家长看护不周引起的液体外渗或重注。

篇8

门诊输液是医院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量巨大,工作环节较多,患者输液治疗的时间较集中,患者年龄的跨度较大,且患者病情较复杂、所用药物中新药品种繁多,均增加护理人员的服务风险[1]。门诊输液室是医院诸多部门中具有高风险的一个部门,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之一,也是高风险部门之一,输液服务中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隐藏着风险。但在医疗服务中风险和效益是相互依存的,门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亦如此。在门诊输液管理中,主要的高风险因素在于调剂、配置药物错误[2]。从每一个细微之处上把关,采用合理而规范的服务流程与工作机制,有利于减少护理缺陷与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笔者调查分析了本院门诊输液室近期发生的护理缺陷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度每年17 826人次患者,根据护理部与门诊输液室记录的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其中护理差错包括用药错误、静脉穿刺造成的损伤及交叉感染;护理缺陷包括巡视不足、与患者沟通不足与服务态度较差等。2008年度共发生23起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2009年度20起,2010年度18起,2011年度16起。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用药错误、静脉穿刺造成的外伤、护士巡视不足、与患者沟通不畅、服务不到位等。

1.2 输液风险分析 (1)用药错误:由于患者数量较大,疾病种类复杂多样,各种药品的剂量、用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医生医嘱书写字迹潦草或失误会导致各种类型的用药错误[3]。(2)静脉穿刺造成的外伤:由于护士操作失误造成患者静脉穿刺部位血肿,静脉穿刺损伤神经等。(3)护士用药错误与缺陷:护士实施输液服务时不按“三查七对”等制度执行会发生用药错误[4-6]。药品品种过多,护士对药理知识掌握程度不足,未能熟练掌握药品的常用剂量、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等知识,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处理与解释会引起护患纠纷。(4)输液室的不良环境引发的风险:门诊输液室人员过多、环境吵闹,会影响护士的查对工作;部分成人患者随意离开输液室,患儿家长随意抱患儿离开输液室,会使护士无法进行查对工作。

1.3 管理措施

1.3.1 针对用药错误 规范服务流程,对薄弱环节加强管理。(1)护士排班制度更为弹性与合理,杜绝患者排长队的现状。(2)专门设立皮试室,并备皮试抢救箱[7-8]。规范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的合理使用,提前提示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风险,必要时实施签字制度,可有效维护护士的利益,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3)推荐采用侧孔针配置药品,减少微粒进入输液瓶造成的输液风险。(4)加强输液中的质量控制[9]。可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平日的巡视中不能发现的问题。所有护士均应接受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如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目标与措施、付诸实施。

1.3.2 针对静脉穿刺造成的外伤 加强护士的技能训练,组织护士开展穿刺技术训练活动,加强技术训练,对高年资且穿刺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给予重点培训;对于年轻的护士除协助治疗外,也不断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

1.3.3 针对沟通及巡视不足 输液室设置专职巡视护士,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1.3.4 改善输液室的环境 应创造一个温馨而舒适的输液室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洁净优美、宽敞舒适的服务环境可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010年、2011年度门诊输液室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仅为0.101%(18/17 826)、0.090%(16/17 826),明显低于2007与2008年度的0.129%、0.1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的服务工作中存在较高的风险,这已受到护士与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对2008-2009年度门诊输液中护理差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导致门诊输液室给药风险的因素依次是用药错误、静脉穿刺引起的意外损伤、护理人员巡视不足、沟通不够、服务不到位及其他因素。根据现代管理思想,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合理改善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建立有效的护理干预机制[10-11],可显著减低护理缺陷甚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Heritier C, Dybouix, Poirel L, et al.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solates expressing the carbapenem-hydrolysing oxacillinase OXA-58[J].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9,55(1):115-119.

[2]周伟敏.53例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12-14.

[3]谢丽吉,韦亚琴,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7-359.

[4]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

[5]江华,郑修霞,陆虹,等.系统护理干预对妇科癌症化疗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9):749-751.

[6] Gatcombe R R, Jothikumar N, Dangoudoubiyam S, et al. Evaluation of a molecular beacon real-time PCR assay for detection of Baylisascaris procyonis in different soil types and water samples [J]. Parasitol Res,2010,106(2):499-504.

[7]刘凤,尹燕,王小凤,等.流感暴发期门诊输液室监控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15(2):155-156.

[8]杨玉金.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的优化[J].广西医学,2010,32(2):245-246.

[9]房蔚霞.29例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6,27(1):73-74.

篇9

1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客观因素①门诊患者持医嘱单到输液室输液,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诊断不清楚,对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不能结合患者的疾病和病情做健康教育只能限于简单的交代注意事项。②门诊患者停留时间短暂,流动性大,护患之间彼此来不及熟悉。③患者大多病情较轻,治疗的同时还继续坚持上班,所以来医院输液的时间许多选择在八小时以外,但那时护士人员少,较忙碌。④门诊输液大多取坐位,这样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就比平卧位时要高得多。⑤有一部分门诊输液病人为待诊患者,早期诊断可能不明确,易发生病情变化。⑥新护士多,缺少临床经验。⑦代教实习护士多。

1.2医护人员因素

1.2.1护士法律意识淡漠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医疗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处理医疗事故的尺度更加明确,举证责任倒置也为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缺乏依法行医和自我保护意识。如:①未履行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未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输液时只告知患者不要随意调滴速,而未说明输液过快有何危险及有些药为什么不能输快等。②医嘱单不规范、随意性大,执行医嘱签名不规范,医嘱单未按规定时间保存。③医护人员当着病人或家属的面,相互埋怨、指责、言语不慎。④治疗过程中暴露病人隐私。

1.2.2不落实规章制度,不遵守法律法规①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严格,比如在更换第二组液体时,只看输液袋上的姓名、药名而不去查对医嘱单,如果备药的人备错了,换液时就易输错药。②大多重视操作前查对,而忽视了操作中尤其是操作后的查对。③对熟人及本院人员输液时不要医嘱单,只听信病人口诉。④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不戴口罩,再次穿刺不换头皮针。⑤依赖实习生帮助工作,不能做到带教时放手不放眼。

1.2.3病情观察不及时在输液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药物渗到血管外、液体不滴、液体输空和两组间有药物配伍禁忌而发生变色、浑浊、沉淀及患者病情加重、患者自己拔针等情况。有的护士认识不到这些安全隐患,或者缺乏责任心,或者依赖陪护,或者依赖呼叫器,呼叫器不响不巡视,导致对病情的观察处置不及时。

1.2.4服务态度生硬,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①有的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有厌烦情绪。②受个人素质与理论知识水平等影响,解答问题不恰当。③有的护士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

1.2.5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的因素①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造成护理缺陷。②配药时为了快、节省时间而使用大粗针头,导致胶塞等杂质进入液体瓶中。③理论知识欠缺,对疾病和护理要点不熟悉。④新护士大多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⑤一次穿刺不成功时处理不当。⑥拔针前输液瓶内或管内留有液体过多,造成药品浪费。

2管理对策

1)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责任”二字是我们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必修课,我们的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上班时间要精神专注、精力集中。

2)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的换位思考教育,开展人性化服务:①对门诊输液病人我们专门在治疗时配备了药品柜,将病人输液不方便携带的大液体及普通针剂药品代为保存,当班护士清点。为病人解决携带的困难,同时对于贵重药品让病人自己保管,避免医疗纠纷。②在输液室安装了呼叫器,护士随叫随到。③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一针穿刺不成功时要说对不起,取得病人的谅解,情况允许时换一名有经验的护士再行穿刺。④多向病人做告知和解释工作,如拔针后告知病人做局部按压,并要求按压需3~5 min,如果按压时间短可造成局部淤紫。解释有些液体不能输快的原因及会导致的后果。

3)当着病人的面护士长不批评护士,带教老师不批评实习生,有问题下来说。在不了解病人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时不要盲目解答病人的问题。

4)加强对护士的业务管理,提高她们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主动性。我们经常组织学习配伍禁忌表和近期常用药品的使用说明,掌握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等。

5)增强法制观念和“证据”意识。2002年4月1日执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中,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养成收集和保管证据的意识[2]。要树立收集证明自己医疗行为合法性证据的意识。要重视收集证明自己医疗行为合法性、正当性的资料。要经常检查医嘱单的执行情况,保证医嘱执行的规范,并妥善保存医嘱单。

6)加强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对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

7)配药时采用侧孔注射器,避免胶塞入液,不需快速输液时用5.5号头皮针减轻病人穿刺痛苦,抽空的安瓿内不许留有药液,最后一组液体尽量输净,不要浪费。

8)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日常护士长检测中把查对制度、无菌观念作为重点内容,教育护士加强慎独意识,干好本职工作。加强对带教老师的要求及实习护士的管理,根据存在的各种隐患,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努力完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门诊输液是医院门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量巨大、工作的环节较多、患者输液治疗的时间较集中,且患者的病情较复杂、所用药物中新药的种类繁多,这些均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1]。为了进一步降低门诊输液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减少护理缺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门诊输液室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与2009年度输液室输液人次分别为12413人次及12329人次,根据护理部与门诊输液室记录的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2008年度共发生18起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2009年度共发生4起。常见危险因素包括:用错药物、护士巡视不力、与患者沟通不畅、服务态度较差等,详见表1。

1.2 护理管理措施。

1.2.1 针对上述相关风险因素制订了输液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多项制度,如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规范制度、输液须知与温馨提示、用药告知与签字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等[2],对维护护士的自身利益更加有利。

1.2.2 利用晨会等各种机会组织护士学习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转变以往的旧观念,使护士能够更加深入地懂得目前医疗环境下医护人员依法行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输液室制定的相关风险制度进行学习,且进行定期考核。

1.2.3改善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接诊护士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收到患者的药品后,在治疗单上必须清晰注明药品的生产厂家与批号,将患者的名字写在药瓶上,并与患者当面核对;对输液室实施分区管理并给予相应的警示标志,且将警示标志贴于输液瓶表面,接诊的护士可按患者病情与用药情况给予相应分区并发放座位号,而配液护士应按照接诊护士的具体安排进行配液,并根据分区将不同的警示标志贴在输液瓶上,各区域配有专职护士负责该区域内的治疗[3]。

1.2.4加强护士的技能训练:穿刺成功率的是门诊输液室护士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评价护士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组织护士开展穿刺技术练兵活动,加强技术训练,对高年资且穿刺技术水平较高的护士给予重点培训,并专门负责穿刺工作;对于年青的护士除协助治疗外,也不断加强穿刺技术的培训,为护士梯队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2.5 加强输液室护士的巡视管理:目前输液所用的新药和特殊性药物较多,护士于使用前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掌握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反应等,使患者有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如出现不适及时告知护士。输液室设置专职巡视护士,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尤其加强对相对危险区域的巡视,巡视过程中护士应主动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

1.2.6 实施风险管理考评制度:为了强化护士的责任心,激励大家重视医疗风险管理,制订了核查堵漏加减分的奖惩制度与标准,并与奖金分配相互挂钩;每月发放患者调查问卷100份,了解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从物质与精神上双重加强护士的风险与责任意识。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009年度门诊输液室护理缺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仅为0.032%(4/12329),明显低于2008年度的0.145%(18/12413),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差异(P<0.01); 2009年度患者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对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6%(1171/1200),明显高于2008年度的93.4%(1121/12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输液室具有输液患者多、患者就诊的时间较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因而输液护士的工作节奏较快,护患间相互接触的时间很短以及病人治疗后不利于连续观察等特殊性,从而增加了护理风险[4]。经过对2008~2009年度门诊输液中护理差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用药错误是输液中的极高风险因素,风险系数达到了44.4%。药物用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生将药物剂量写错,由于新药较多,护士对用药剂量不熟悉而没仔细阅读说明书,失去了对医嘱监督的作用;再者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导致需做皮试的药物而未做;另外,护士因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配药剂量或药品名称错误等。2008年度共发生用药错误8例,发生率达44.4%,而2009度通过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降至16.7%,显著低于2008年度。

护患沟通与巡视不足亦是较为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风险系数达38.9%(7/18)。门诊输液室患者治疗时间的集中性较强,护士因忙于机械性的配药、静脉穿刺及换瓶等,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很少,且护士巡视不足,不能及时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增加了护理事故的风险,2009年度加强风险管理后,强调加强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并设立专职护理进行巡视,加强了护患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及相互合作,更能及时发现一些可诱发护理差错的因素,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减少护理差错,2009年度因此导致的护理缺陷由2008年度的7例降至2例,提示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2009年度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达97.6%,明显高于2008年度(P<0.05)。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中,虽然用药错误是护理缺陷中的极高风险因素,但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从风险因素的源头上抓起,对每个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进行强化教育,合理改善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流程,并建立了确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机制,可显著减低护理缺陷甚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绪锋,马丽莉. 门诊输液室的风险识别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2):152

[2] 江华,郑修霞,陆虹,等.系统护理干预对妇科癌症化疗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9):749~751

篇11

1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数量、水平及素质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多数护士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未经过大医院的锻炼,临床工作经验缺乏。

1.2 输液环境 门诊患者流动量大,探视、陪同人员多。疾病谱广,病种复杂及诊断的不确定性。

1.3 患者因素 不能按时用药,药物知识、输液常识缺乏,随意调节滴速等。

1.4 用药安全 门诊用药品种多,更新换代快,护士应接不暇。我们社区患者输液用药来源有本单位发放及外院采购两种途径。

1.5 护士操作不当 护士无菌观念不强、违规操作,或疲于应付完成工作量,疏忽了一些细节等。如未等消毒液干后穿刺,提前加药,加药时不戴口罩,换瓶时未消毒瓶口,手握注射器活塞抽吸和加入药液等不规范护理操作。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输液安全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制定突发意外应急预案,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处理不良事件的方法及能力,最短时间内处理解决突发意外情况。制定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养成良好习惯,具备“慎独”修养。

2.2 优化组合护理队伍,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

2.2.1 优化组合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直接关系到护理服务质量。作为管理者,根据护理队伍现状,要重视合理搭配护理人员。护士长在排班时充分考虑值班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搭配,使每个班次的人员整体结构均具备应急处理突发意外的紧急能力[2]。

2.2.2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护理安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三基”训练为基础,对年轻护士进行了输液技术与临床应用、液体和电解质平衡、药理学、感染控制、患者的沟通、宣教与护理、文书记录、职业安全防护、穿刺部位的选择与维护、并发症预防等培训与考核。年轻护士均轮流到上级医院转科学习,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年轻护士工作能力。

2.3 感染控制 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房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大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3]。切实落实好治疗室和病房的清洁消毒制度,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预防患者交叉感染。我社区门诊采取把不同患者按病种分类、分室进行治疗的方式。主班护士接诊后依据诊断负责安排观察室,并引导患者至床前。门诊病区设有一名感染监控人员,注意监控公用护理用具的消毒,治疗室和各个观察室桌面、台面、地面等的消毒和空气消毒,床单位湿式清洁,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消毒液的配置及检测,紫外线灯的照射时间和强度测试管理,做好统计与记录。

2.4 加强卫生知识宣教与交流沟通,取得患者配合 加强输液过程中的输液常识及药物知识宣教,履行告知制度,降低护患矛盾,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自觉遵守输液要求。门诊患者常由于兼顾工作而不能按时用药,护士一定要向患者交待清楚下次来院时间。例如抗生素每日两次静脉滴注分为上下午,中间间隔最少4 h,告诉患者下午来的时间不要忘记。通过护士告诉患者输液的总量、滴速、需要的时间,以及特殊药物要求时间限制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不会因为滴速的快慢而自行调节[4]。

2.5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2.5.1 加强高 危药物的使用管理:制定门诊常用高危药物的注意事项、强调该药物的主要用途、常用剂量、常用方法,护理观察要点、输液速度、配伍禁忌等。高危药物单独存放,设置取药障碍。有醒目标识,提高护士警惕,有效规避操作时错误的发生。静脉输液时,挂(贴)相应的警示牌,告知患者及家属潜在危险并取得配合。

2.5.2 严把药品验收关 认真核对药品名称、数量、是否与注射单一致,检查药品质量有无过期、变质、瓶口松动等,明确药品用法.用量,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2.5.3 严格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对医嘱有疑问时,及时向医生提出,不盲目执行,不擅自更改遗嘱。

2.5.4 实行双人核对制,包括医嘱核对、治疗卡、输液卡核对,配药前后核对,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

2.5.5 设置输液巡视卡,督促护士巡视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输液故障,有无输液和用药反应,掌握输液量的情况。

2.5.6 加强新药新知识的学习,使用新药前要小心谨慎,详看药物说明,熟知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张阴凤,阎秀英,孙琳琳.在心血管内科病区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现代护理,2005,11(5):384.

篇12

护士岗位管理是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目前护理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2013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制定并下发《护士岗位管理试行方案》。儿童病院依据文件要求,结合儿科门诊输液间工作性质及需求,进行护士岗位设置,开展岗位管理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

1 主要做法

儿童病院门诊是集门急诊、输液、雾化、健康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门诊,设独立的挂号收费窗口、药房、化验室等。全年日门诊量300人次~ 800人次,日输液量1 50人次~ 450人次,雾化80人次~ 250人次。有护士共12人~15人,包括1名护士长,N4级护士1人,N3级护士1人,N2级护士5人,N1级护士5人~8人。配备可同时为4名患儿输液的穿刺台;1号输液大厅设巡回台,共45个输液座椅;2号输液间共35个输液座椅;雾化中心可同时容纳23人。

1.1 岗位设置

根据“按需设岗,因岗设人”宗旨,门诊患者输液雾化程序为:就诊一皮试一取药一交药一输液、雾化一离开,护士工作流程为:皮试一收药一加药一穿刺一更换续药一拔针。结合输液间工作性质和要求,经多次讨论、核实、演示,并考虑到小儿输液的特殊性,把门诊输液间的临床护理岗位设置为护理管理岗、急救责任岗、输液责任岗、巡回责任岗、雾化责任岗(主班岗)、药疗责任岗、夜班岗。在病人量增加(大于300人次)的情况下,增加各岗位护士人数。

1.2修订并完善岗位管理内容

按照医院指导方案,结合科室特点,根据设定的护士岗位制定各岗位细则,包括岗位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岗位培训计划、实施方法、晋级条件等。组织所有护士学习岗位管理内容,签订岗位责任书,增强护士责任感。根据输液穿刺成功率及急救能力考核结果,结合工作年限,急救责任岗由N2级及以上护士承担,输液责任岗由N2级及N1级高级护士承担,巡回责任岗由N1级低年资护士承担。

1.3加强岗位培训

PDCA循环和目标管理相结合,小组培训和1对1带教相结合,根据培训计划,由高年资护士对新人科护士进行集中突击培训、小组讨论、实践分析总结等培训,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同时加强主动培训和被动培训。

1.4实行动态排班

根据门诊病人输液特点,灵活安排各岗位上班时间,确保病人集中阶段的护士人力,尤其保证9:00~ 13:00、17:00~21:00高峰阶段的护士人力。日输液大于200人次设定8人岗,急救责任1班(8:00~12:00、13:00~17:00),主要负责输液、急救;输液责任2班(9:00~13:00、16:00~20:00)主要负责输液;责任3班( 10:00~14:00、17:00~21:00)主要负责上午和晚上的输液;巡回1班(8:00~1 2:00、13:00~17:00)主要负责皮试、更换液体、拔针、巡视等;巡回2班(10:00~14:00、17:00~21:00)责任同巡1;夜班(17:00~次日8:00)及主班(8:00~12:00、13:00~17:00)主要负责雾化室及加药;药疗班(9:00~13:00、14:00~18:00)主要负责收药、加药。根据病人量随时进行人员及时间调整,同时做好高峰时段及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1.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

根据工作风险、技术含量、工作量,细化岗位及个人劳动量考核细则,建立并完善与岗位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个人综合绩效考核采取岗位系数60%、岗位工作量量化考核30%和工作时间10%相结合的原则。不同岗位、不同能级设置不同岗位系数。实行零缺陷管理,对于患者提名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对于提名批评的护士、出现不良事件、投诉服务态度等进行相应扣罚,把患者满意度作为金标准,低于90%扣除优护专项基金。

2成效

采用护理部设计的患者对护士岗位管理评价调查表,分别从护士工作责任心、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处理问题、综合业务水平、康复指导、病区管理等7方面进行评价。于2014年6月进行随机调查,每天发放调查表20份,连续发放5天。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同时,根据医院制定的输液间护理质量质控组检查表,每周检查1次,连续检查4周,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表明,有3位家长因多次穿刺对护士技术操作不满意,但对其余6项满意;对护士服务态度和处理问题非常满意,满意率为97%。质控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均在90分以上(满分100分),突出表现为:对门诊输液病人主动问好,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查对意识强,学习培训意识强,较好地掌握了核心制度;巡回岗护士能时刻关注区域环境及设施卫生与安全情况,能及时解决问题,主动做好疾病健康指导、饮食指导等。共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已解决;未发生1例护理重大差错事故;多名护士多次受到患儿家属的提名表扬。

3结论

岗位管理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设定岗位,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同时明确了各岗位护士的职责。输液间以输液为主,尤其是小儿输液,难度高,风险大。设置输液责任岗,增强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输液质量明显提高;设置巡回责任岗,及时更换液体,及时拔针,及时发现病人问题并解决,并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保证了病人输液安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动态排班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护士的工作状态、输液量的完成情况以及护理安全等。为保证护士休息,输液间护士工作模式为:上班4小时一休息一上班4小时,既保证了休息又保证了高峰时段的人力配备,减轻了护士压力,提高了护士积极性,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岗位管理根据任职资格聘用上岗人员,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岗位测评和考核结果发放薪酬,实现了以“岗位设人”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人定岗位”的管理模式,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加强了岗位间的互相协作意识,促使护士在工作中主动学习,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欣娟,曹晶,徐园,等,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59 -160,163.

[2] 张玉莲,高建民,周忠良,等,护士岗位管理的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4):76 - 78.

[3] 毛 羽,司马小芹,刘亚平,浅谈医院的岗位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40 - 342.

通信作者:

牛倩: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篇13

1.1加强对护士各岗工作流程的细化,每位病人输液要经过收药、配药和输液三名护士查对,输液完毕巡视护士拔针,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确保输液安全。

1.1.1 收药查对岗 安排专职护士负责收药,核对治疗单上病人姓名、药名等及药房所发药物,针对门诊特殊性,我科将“三查七对”中对床号改为对输液号。备一式二份号牌,一份号牌交给病人,另一份和药品一起放入药筐中。由于专人负责,严格把关,不仅纠正了相关人员的失误还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

1. 1.2. 配液岗 配液护士再次核对治疗单、药品和输液号,写瓶签签名,注明配液时间,配完液的空药瓶仍放回原来的药筐中,再次查对无误后将配好的液体按顺序依次放在治疗车上。由于配液室三面均为玻璃窗,护士的配药操作过程病人都能一目了然,透明度高,通过病人的“监督”,也避免了病人对护士操作产生不必要的担心。

1. 1.3 输液治疗岗 输液护士查对病人时,不应直接称呼病人姓名,应用反问法,查对治疗单,核对液体和病人手中的号牌,将治疗单给病人或家属确认后,方可签单输液。切记必须挂治疗单,每输一组液体在治疗单注明该瓶液体的药名、剂量、接上瓶时间,签名。

1. 1.4 巡视岗 输液大厅有90张座椅,还有4间输液室35张床位,宽敞明亮,保证每位病人都有座位。为加强巡视和观察力度,减少陪护。安排3名巡视护士负责换拔液体签单和观察病人。为明确职责,巡视护士左臂戴红袖章,病人在大厅一眼就能看到。为便于重点观察某些特殊药物,用醒目的红色圆牌牌挂于需慢滴和有特殊要求的药液旁。

2 加强护理细节质量管理,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的服务。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2.1 加强对护士护理差错安全防范教育,每周召开全科护士安全例会,围绕如何有效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产生的原因,及时整改纠正。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门诊输液环境噪杂,病人多,更应注意查对。实行配药、注射、换瓶签名负责制,护士在收药、配药、注射前后必须严格查对,无误后执行并签名。加强护理差错的防范,做到“警钟长鸣”。

2.2 针对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己更换座位,又忘记将未输完液体带走,易引起漏输或输错液体这一安全隐患,在输液前告知病人输液的瓶数,挂治疗单,同时请病人在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己更换座位及随意调节滴数。输液时应做好相关记录,并向其交待注意事项,如不可擅自调滴速等,防止因输液速度不当引起不良后果。

2.3 针对护士的性格特点,个性化调配和管理护理人员。在输液高峰季节和高峰时段,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动态调整为原则,合理调配护士人数,避免病人多,排长队引起的忙乱现象和护士精神疲劳,致使工作注意力松散或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缺陷或差错。

2.4 作为护理人员,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治疗和仪器设备的使用,专业技术操作精益求精,只有不断学习充实和更新知识,才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防止差错事故,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要重视业务技术培训,因为护理人员如果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协作能力不强,违反技术操作规程等,都会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2.5 规范过敏药物的安全使用。对过敏药物注射前必须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及有无做皮试,告诉病人次日输液时间24h以内,否则须重做皮试。输液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抗生素应现用现配。使用新药前,详细阅读药物使用说明,注意配伍禁忌。

2.6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循的,护士操作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临床护理行为大多是个人独自进行,因此要求护士具备高尚的敬业精神,做到审慎和慎独,才能有效减少失误、感染和纠纷的发生。